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放下手机 用心陪伴孩子活动总结
![放下手机 用心陪伴孩子活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5d43046529647d272852e0.png)
放下手机用心陪伴孩子活动总结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孩子就犹如一颗鸡蛋,家长是选择压迫他们长大?还是学会把孩子变成财富?这句话深入浅出告诉我们现场的每一位,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要给予他们空间;要教会他乐观成长,快乐学习,将孩子变成宝贵的财富,那就要多陪陪孩子们。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尊敬的家长,根据您的孩子的现实情况,结合您的家庭教育现状,在“陪伴孩子”方面,您觉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我们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家长”呢?哪位家长来谈谈你的观点呢?我们必须确立一种理念: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放下你的手机,其实这一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不管你有多忙,这三个时间里一定要多陪陪孩子。
1、早餐时间。
2、晚餐时间。
3、晚餐后的休闲时间。
通过培训让大部分家长明白了,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他需要的是你的拥抱,他想要听你讲故事,想要你陪着他快乐地成长!最后,我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你可以不是天才,但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相信你的孩子,也相信你自己!。
放下手机,多陪孩子
![放下手机,多陪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8ed291a080eb6294dc886c31.png)
放下手机,多陪孩子“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我爸爸在厕所解便的时候,也在看手机,爸爸解完便了,都不知道出来,还在里面看手机……”虽然电脑、手机带给我们太多的资讯、信息,可是,孩子的成长毕竟只有一次,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一点娱乐时间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
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陪伴:倾听+身体接触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
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
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倡议书
![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倡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221980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3.png)
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倡议书
亲爱的家长们,
我们作为家长,时常要面对各种琐事和压力,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手机过度使用相比,我们是否曾经考虑过给予更多的陪伴给我们的孩子呢?
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我们对他们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孩子们往往面临来自电子设备、社交媒体和游戏的竞争,这让我们更应该付出额外的努力来与他们建立更强的纽带。
因此,我们倡议家长们尽可能地放下手机,真正地陪伴孩子。
以下是我们的倡议内容:
1. 分配专门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每天至少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用于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无论是问候他们的一天还是与他们分享你的经历,真正倾听、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
2. 与孩子一同参与活动:放下手机的同时,与孩子一同进行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建立亲子关系。
可以一起阅读、玩游戏、做手工或者户外探险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陪伴。
3. 创造手机使用规定:制定明确的规定,规定何时可以使用手机以及使用手机的时长。
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时间段我们将会完全关注他们,而不是分心于手机。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和健康的家庭环境。
4. 树立榜样: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的行为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手机使用示范,避免在孩子面前频繁使用手机。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放下手机,用真正的陪伴与孩子相伴。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也能够建立亲子之间更加深入的情感纽带。
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庭。
谢谢!
您诚挚的家长们。
不玩手机陪伴孩子的感悟
![不玩手机陪伴孩子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3b5111f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5.png)
不玩手机陪伴孩子的感悟
自从放下手机,多些时间陪伴孩子以来,感触很多,以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一边玩,一边带孩子,长时间的玩手机,忽略孩子,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离,造成了孩子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胆小懦弱、暴躁易怒。
现在不玩手机,放下自己的手机和工作,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尽量营造轻松有趣的互动氛围,带动孩子的积极情绪,参与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让自己幼稚起来,跟孩子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睡前多跟孩子交流,问问白天的经历,更好的拉近了与孩子的关系。
高效的陪伴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善意与关爱,因此,以后我一定紧紧把握住陪伴孩子的时间,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父母应放下手机,专心有效陪伴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父母应放下手机,专心有效陪伴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07480c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5.png)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父母应放下手机,专心有效陪伴孩子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夫妻,更适用于家长和孩子。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陪伴有时候很简单,因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层天然的亲近力,父母做一些专心的陪伴,就能快速地和孩子亲近起来。
只有家长乐于陪伴,善于陪伴,才能更了解孩子,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成长的身心理需求,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怀和爱。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任何的诱惑都抵挡不了来自于父母的那份爱和陪伴。
给了孩子陪伴,但那些是有效的吗?所谓有效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父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就那么几年,珍惜为数不多的亲子时光,父母有效的陪伴能够潜移默化地用好思想好品质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责任,更是义务。
高品质的陪伴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孩子想要的“陪伴”,是父母暂时停下手中的活,专注于跟他(她)交流、玩耍、互动,哪怕只是短暂的十几分钟。
陪着孩子,家长不一定非要做着什么,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工作,专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有家长以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
在下班时间回到家中,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比如做饭、打扫卫生、洗菜等,前提是要做好安全措施,有些小事看起来不起眼,但往往能增进亲子关系。
比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很温馨的一段时间,十分有爱,可以在一起谈谈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增加亲子感情。
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和父母应共同处于放松、舒适、愉悦、亲密的状态中,能够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建立良好的互动,否则孩子和父母虽然在一起,但是却感觉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孩子渴望父母的回应,父母的回应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接触大量的新鲜事物,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去公园、湖边、草坪,让孩子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分享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帮助。
大人放下手机多陪孩子的作文
![大人放下手机多陪孩子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8a0d7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8.png)
大人放下手机多陪孩子的作文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耍。
嗨,你多久没跟孩子一起笑了?是不是手机比你家小宝贝还吸
引你?别总是盯着屏幕了,抬头看看,孩子正等着你陪他一起玩呢。
孩子可是个宝藏盒,里面装满了奇思妙想和无限可能。
他们的
小脑袋里,天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奇妙的冒险。
而你呢?是不是成了
他们故事里的配角,甚至只是个背景板?放下手机,加入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比你的手机更有趣。
听,孩子又在喊你了,“妈妈/爸爸,陪我玩游戏!”哎呀,别
推了,就这一次,把手机放下,陪孩子疯一疯。
你会发现,孩子的
笑声,比手机上的任何消息都更治愈。
而且,跟孩子一起玩,你自
己也会变得开心起来。
对了,你知道吗?陪孩子不只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你自己。
在跟孩子的互动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重新找回那份纯真的快乐。
所以,下次当孩子再喊你的时候,别犹豫了,赶紧放下手机,去陪
他们吧!。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七种好方法教你陪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七种好方法教你陪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3f175e3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f.png)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七种好方法教你陪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01、用心地陪伴1、放下手机现在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几乎可以到达了每人一部手机的情况,于是,走在大街上就会看到每个人都会盯着自己的手机。
在家中,很多家长上班的时候过于辛苦,下班以后就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玩手机,打游戏,连饭都不会做,甚至会经常点外卖,让孩子跟自己一起吃外卖。
这样的家长是不能够教育出来很好的孩子的,因为他的教育质量就是不高的,他不能够给孩子陪伴,他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成长。
聪明的家长往往是能够用心的对孩子陪伴,放下手中的手机,放下现在的事情,多花时间出来陪陪孩子。
2、不要敷衍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他们的小小的脑袋里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忙于家务或者是忙于工作,经常会对孩子出现敷衍的现象,有些时候孩子的为什么,家长就会对孩子说:“不知道,去一边玩。
”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好奇心的缺失。
很多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超高的智商,但是往往忘了自己的孩子也有高智商的发展趋向,是亲手被自己掐死在摇篮之中的。
不要泯灭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不要一直敷衍孩子,要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不是表面上的陪伴,不是孩子玩孩子的,你玩你的,而是用心的陪伴,用心的解答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疑问。
02、共同成长的陪伴1、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家长往往能够做到共同成长的陪伴,因为他们能够意识到,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之处,所以他们不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的纠结。
只有不断完善的教育,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父母有些时候做的也是有错误的,他们也会对自己进行反省。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陪伴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就会对孩子进行责骂,他们对孩子没有耐心,如果在日常中孩子犯了一些小的错误,他就会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
孩子从小到大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要给他纠正过来,你要有耐心的给他纠正,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总会受到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丧失信心,这样的陪伴,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不好而已。
规劝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条幅
![规劝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条幅](https://img.taocdn.com/s3/m/51e457c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9.png)
规劝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
1、只要你肯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孩子绝不会让你失望,必定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2、希望大家能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别让手机淡了感情!
3、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陪陪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你会发现,
手机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4、太多的社交平台,太多的新闻,占满了我们的时间,能不能放下手机,回到真正的
生活,多陪陪家人,听听自己的心声。
5、珍惜身边人,放下手机,陪陪家人吧,多陪陪家人,他们很辛苦,他们很唠叨,但也很爱我们。
6、没人会比我更爱你但我却还是经常不经意间对你发脾气可怜的孩子做错了什么,多天真,单纯的只是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有什么比陪伴更重要,放下手机,用心陪伴,感恩,学会如何做父母。
7、家长们应该重视亲子教育,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吧,别让孩子的陪伴缺失爱受伤害!
8、希望自己回家的时候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走出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孩子我放下手机用心陪你
![孩子我放下手机用心陪你](https://img.taocdn.com/s3/m/e4244a0ca21614791711283d.png)
孩子,我放下手机,用心陪你
一、从今天起,做一个用心陪伴孩子的人
从今天起,放下手机,做一个用心陪伴孩子的人。
不要认为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因为你有可能耽误了孩子一生。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应为每周21.2小时。
陪伴,并非简单的“在一起”;陪伴,也不是以“关心孩子”的名义,寸步不离。
二、每天点滴,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需要每天积累一点一滴。
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抽出时间,用心地陪伴。
听孩子说说一天的事儿,问问孩子想做什么,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一起吃饭、玩耍,一起解决问题。
不要情不自禁地总去挑毛病,也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翻出“千年谷子万年米”,请给孩子温暖的拥抱和温柔的眼神。
我们做的就是关注、倾听和跟随。
陪伴孩子不单是为了他,也是为自己老了后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当有一天目送孩子离开的背影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珍贵。
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很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交流等失去耐心。
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正是因为,有效陪伴能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从而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更勇敢也更从容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长跑,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场长跑。
有的路段艰难些,有的路段充满喜悦。
无论沿途有多少高低起伏,且让我们用心和孩子一起,互相鼓励,幸福地坚持。
放下手机,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
![放下手机,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https://img.taocdn.com/s3/m/74737b27fab069dc502201ff.png)
.
;.
放下手机,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
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上网越来越便
利,手机似乎正在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请不要忘记,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
不要因为手机,让自己变得麻木。
在沉浸于各种手机APP应用时,请偶尔抽出一点点时间留给孩子。
不要让手机成为了亲情最大的阻碍。
这是网上最近流行的一段话,用词幽默贴切,但也说明,如今我们的生活里,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这么简单,更是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看新闻、观电影、玩游戏、刷微博、聊微信、逛淘宝,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它。
曾经有人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张照片。
妈妈、爸爸、孩子围坐在一起,但妈妈在埋头用手机看电视,爸爸兴奋的打着手机游戏,3岁半的儿子也在自顾自地玩着“切水果”。
原本是一家三口共享欢乐时光的周末,一家三口却都在埋头玩着手机。
父母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忘了自己在这个年纪多么渴望父母的陪伴。
而此刻,陪伴他们的却是手机。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而是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一起看书、看电影,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玩耍、聊天,一起解决问题。
没有互动的陪伴只是站着看,甚至连看都不看,不过是一个盯着手机的木偶。
只有陪伴,不在乎时间长短,而在乎质量,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孩子不单是为了他,也是为自己老了后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请放下手机,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他需要的是你的拥抱,他想要听你讲故事,想要你陪着他快乐地成长。
呼吁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作文
![呼吁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547f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0.png)
呼吁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爸爸妈妈,放下手机陪陪我》嘿,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多希望你们能放下手机,多陪陪我呀!就像昨天,咱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
我满心欢喜地想跟你们分享我在学校里的趣事,可你们呢?爸爸眼睛紧紧盯着手机屏幕,手指不停地滑动,妈妈也是,低着头,嘴角偶尔露出一丝莫名其妙的笑。
我讲着讲着,声音越来越小,因为我发现你们根本没在听我说话。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玩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难道手机里的东西比我还重要吗?还记得那次我过生日,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能和你们一起度过一个特别开心的生日。
我早早地就把作业做完了,还精心地打扮了一番。
可是,当生日蛋糕端上来,我准备许愿的时候,你们还是在玩手机!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这真的是我期待的生日吗?我忍不住问自己。
爸爸妈妈,手机就像是一个大怪物,把你们的注意力都抢走了。
它就像一个无形的笼子,把你们困在了里面,让你们忽略了我。
我多希望咱们能像以前一样,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聊聊学校里的事情,或者一起玩玩游戏。
你们知道吗?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一起做手工,一起哈哈大笑,我的心里就酸酸的。
我就会想,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不能这样陪我呢?难道我不值得你们花时间陪伴吗?手机里的世界再精彩,能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美好吗?就好比一棵树,它的枝叶再繁茂,如果没有粗壮的树干和深深扎进土里的根,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我们的家就是那树干和根,而陪伴就是让我们家变得牢固的力量啊!爸爸妈妈,放下手机吧!陪我一起看看书,给我讲讲那些有趣的故事;陪我一起到公园里跑一跑,感受一下阳光和微风;陪我一起搭搭积木,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我相信,只要你们愿意放下手机,我们一定会有更多快乐的回忆,我们的家也会变得更加温暖。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多陪陪我!示例文章篇二:《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陪陪我》“爸爸,爸爸,陪我玩会嘛!”我扯着爸爸的衣角,眼巴巴地望着他。
放下手机陪陪孩子作文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孩子
![放下手机陪陪孩子作文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50e5c92f04a1b0717fd5ddde.png)
放下手机陪陪孩子作文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
陪孩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光的飞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影响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可是作为家长,作为父母,孩子渴望的是我们能给予爱的陪伴,而不是父母看着手机,对孩子不耐烦的说:你自己到一边玩儿,别来烦我,自己却依旧眼睛不眨的看着手机。
有了二宝以后的生活使我变得忙碌起来,一天下来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每每安心的坐下来,也拿起手机想看看微信,翻翻朋友圈,看看宝宝知道的育儿知识,这时大宝就过来想和我撒撒娇,想我抱抱,我知道,她是看到妹妹睡了,自己终于可以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要我陪她,曾经的我有时也会为了看手机而要孩子自己玩儿。
只是自私的为了自己可以安心的看手机。
那是突然间的有一次,大宝要我陪她出去玩会儿,我说:不去,妈妈在忙,你自己玩吧。
大宝说:妈妈,你每天怎么那么忙,都没时间和我出去玩儿,你看人家都是和妈妈一起去玩儿的,大宝的话让我呆愣了半天,原来我是多么忙啊,忙到陪孩子出去玩的时间都没有,忙着玩手机,却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从那儿以后,自己白天有空余的时间都会用来陪伴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儿,给孩子讲故事,只有到了晚上才会翻看手机。
我
也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唱的一个关于他的爸爸看手机的痴迷而不顾这个男孩,题目我给忘了,当时这个小男孩在舞台上唱的感动了多少父母,也包括他自己的爸爸,也是懊悔不已,潸然泪下,答应孩子以后多陪陪他。
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毕竟孩子的的成长需要爱的父母陪伴。
放下手机,陪着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别让手机成为孩子与我们之间的隔阂。
放下手机亲情陪伴心得
![放下手机亲情陪伴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b3934d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a.png)
放下手机亲情陪伴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了每家每户。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能与亲朋好友视频聊聊天,不用出门便了解很多天下大事。于是父母们就开始了上网聊天,刷微博,聊微信,整天抱着手机乐呵呵的笑,甚至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很少,夫妻关系渐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慢慢地也淡了。这不能说是手机造成的,而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反思自己。不能只是爽了自己,而疏忽了孩子,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对孩子疏于管教,影響孩子健康成长。
请放下手机,多花点时间去陪陪孩子吧,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为人父母者的首要责任。与孩子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才能成为您最幸福的记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是不能用金钱去买的,中央电视台的那句公益广告词说的好一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陶艳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并不是因为抚养孩子成人伟大,而是因为花时间去陪孩子。他的儿子从小就是耳聋,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收留他。但陶艳波为了让儿子在学校不受歧视,她陪读了整整十八年,从小学到大学,几乎与儿子的水平学历相等。她学习手语,在学校听完老师讲课后,回家亲自教给儿子,遇到不懂的就跟在老师后面问,为的是让孩子学得更好。如今,儿子也成才了,这不仅仅是靠她的努力得来的,更多的是她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的结果。她能够以身作则,为那些为人父母者树立了好榜样,因此才伟大。。
怎么有效陪伴孩子?
![怎么有效陪伴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67f7e3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4.png)
怎么有效陪伴孩子?1、放下手机,专心陪伴有些家长感觉陪伴孩子没有时间,或者不知道可以做什么,有时候,陪着孩子,家长不一定非要做着什么,例如可以一起晚餐散步,或者一起午睡,孩子都会觉得很美好。
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工作,专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2、利用温馨的用餐时间有些家长感觉陪伴孩子没有时间,或者不知道可以做什么,有时候,陪着孩子,家长不一定非要做着什么,例如可以一起晚餐散步,或者一起午睡,孩子都会觉得很美好。
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工作,专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3、身体上的接纳很重要读图画书是提升亲子质量的绝好机会,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钻进你的怀里,挠着你的手,这会让他们完全放松身心,而人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东西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这也就解释了许多孩子为什么上课老师教的东西没学会,反而平时听到的话一听就学会了。
4、能动就动动是孩子的天性。
而图画书本身是偏于静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平衡点就在于,找到书中动的点,让孩子动起来。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模仿书里的小动物,模仿他们说话,模仿他们做事。
让整个过程变得动感十足。
5、杜绝指责和催促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挑剔孩子,叨叨孩子衣服乱丢,玩具乱扔,学习不积极,恨不得孩子可以如雕塑,就24小时拿着本书一直一直看。
也有父母总是很焦虑,看不得孩子轻闲一小会,看了不到半小时的电视,就河东狮吼:你怎么还不去学习啊。
6、多些鼓励和耐心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父母基本都是从周一忙到周五。
下班后或周末或假期,是父母和孩子难得的亲子互动时间,所以请把烦恼丢开,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用心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7、真诚用心地倾听很多孩子会利用晚上时间,向父母诉说幼儿园或学校的新鲜事,也会向父母提问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
面对孩子求知的眼神,家长切忌敷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少玩手机多陪陪家人启示作文
![少玩手机多陪陪家人启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57f0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9.png)
少玩手机多陪陪家人启示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放下手机,陪陪家人》现在这手机啊,可真是个厉害玩意儿,把咱都迷得神魂颠倒的。
我就常常抱着个手机,玩起来就啥都忘了。
有一回啊,我正刷着短视频呢,嘎嘎乐,我妈喊我吃饭,我就随口应了一声,继续玩。
等我反应过来,我妈都快发火了,说我眼里就只有手机,没有她这个妈了。
哎呀,当时我就觉得挺愧疚的。
咱想想,手机啥时候都能玩,可家人呢,能一直陪着咱吗?也许我们真该放下手机,多陪陪他们。
像有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那感觉多温馨啊,不比盯着那手机屏幕强多了啊!我觉得吧,手机就是个工具,咱可别被它给奴役了呀。
说真的,要是每天就知道玩手机,等以后回想起来,会不会后悔自己没多陪陪家人呢?这还真不好说。
咱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呀,对吧?我就决定了,以后要少玩手机,多和家人在一起,不然等家人都不理我了,那我可就得哭鼻子咯!大家也都好好想想吧,是不是这个理儿呢?示例范文第二篇:《放下手机,陪陪家人》现在这手机啊,可真是个厉害玩意儿,把人都给吸进去了似的。
我就常常这样,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了,刷视频、玩游戏,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有一回啊,我正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呢,我妈叫我好几声我都没听见,等我反应过来,我妈那脸拉得老长了,就跟长白山似的。
我当时还不以为意呢,心想着不就没及时回话嘛。
可后来我一想,哎呀,我这不是冷落了我妈嘛。
手机这东西,它可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了,可也让我们和家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
你说,我们天天抱着个手机,跟家人说话的时间都少了,这像话吗?我觉得我们真该好好想想了。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我玩手机也不耽误陪家人啊。
真的不耽误吗?当你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家人聊天的时候,你真的全心全意在家人身上吗?就像有一次,我爸和我说话,我嘴上嗯嗯啊啊地应着,眼睛还盯着手机呢,我爸当时就火了,说我一点都不重视他。
我那时候还觉得委屈呢,现在想想,真的是我不对。
咱得承认,手机是好玩,但家人更重要啊。
放下手机,才能更好地陪孩子阅读
![放下手机,才能更好地陪孩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1191d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f.png)
的阅读指南,供家长做选择参
书,翻了两页,科普内容趣味
十足,又递回给孩子,并投去
官还在发育中,可以选择一些
会动会响的玩具书,4 至 5 岁
一个鼓励的微笑。小姑娘自
豪地接过书,坐在地上开始阅
的孩子喜欢角色扮演,可以看
读。
《14 只老鼠搬家》
《巴巴爸爸的
“在推广亲子阅读的过程
书,紧挨着父亲,时不时翻开
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问了一
认同阅读对于子女成长的价
一本《自然的秘密》,你看过
5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书伴人生
吗?”看着记者有点茫然的表
情,阅读馆创始人易锐昌接过
锐昌制作了 0-12 岁分年龄段
睛一直盯着手机。孩子捧着
考,
“ 比如 1 岁以下的孩子,感
一页递给父亲。但父亲只是
翻出一本《鸟巢的智慧》,记者
果的秘密武器。
跟阅读起步晚、数量少相
比,更令人担忧的是功利性阅
只看了一页,就被其中逼真得
“在心阅读,读一本书只
读盛行。对那些急于见到成
像照片的鸟巢吸引了。
“ 这是
是故事的开始,阅读要和孩子
效的家长,易锐昌提到“三年
日本鸟类研究专家铃木守历
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接下来,
级学习与阅读效应”,
径,超过六成认为阅读对于孩
看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还
子养成爱学习习惯、养成健康
是《资治通鉴》?或者干脆塞
性 格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仅 有
一本书给孩子,
就算阅读了?
在“唯有读书高”几乎被
1.45%的受访家长认为阅读已
放下手机用心陪伴
![放下手机用心陪伴](https://img.taocdn.com/s3/m/f539c662e53a580217fcfe02.png)
放下手机用心陪伴作者:聂璐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8年第10期【关键词】家庭教育;手机;陪伴【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55-02【作者简介】聂璐,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丹阳,212300)教师,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手机软件的开发让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带上手机和身份证就可以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
手机与我们如影随形,但是在家庭中,父母过度使用手机却成了引发问题的导火索。
亲爱的爸爸妈妈,人们都说女儿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我感觉手机才是你们的掌上明珠。
我一放学,你们就把我送到小区里的晚托班,写完作业才能回家。
回到家你们就催我上床早点睡觉,最多允许我看一会儿课外书。
你们躺在沙发上,一人拿着一部手机,爸爸打游戏,妈妈看电视剧,玩得很开心,只有我是多余的。
我也很想玩手机,可你们都对我说小孩子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只有我考得好被老师表扬或者你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同意我玩一会儿手机。
我有好多事想告诉你们,我多想每天和你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说话、一起玩儿啊!可我更想变成手机,天天被你们捧在手心里。
这是一篇题为《×××,我想对你说》的小学生作文,透过文字,我们能想象出家里的场景,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真实而急切的心愿。
家长在孩子面前沉迷于手机,孩子缺少家长的陪伴,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一、家长陪伴的缺失1.提供孩子不良的榜样示范。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概念,即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进行学习。
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
父母显然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是最先影响孩子的人,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
家长玩手机不亦乐乎、废寝忘食,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自然就知道手机的魅力所在,当然也想玩。
家长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训斥孩子别老想着玩、要好好学习,孩子心里会怎么想?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又有多高呢?2.忽视孩子爱与归属的需要。
让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作文
![让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96532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让父母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作文
手机,好像成了我们日常离不开的小玩意。
吃饭看,走路看,甚至跟孩子玩的时候,眼睛也离不开那个小小的屏幕。
“妈,你能陪我画画吗?”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回应。
你抬头看了一眼,嗯,画得不错,但手机里的消息提示音又响了,你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先看看是谁发来的消息。
“哎呀,怎么又在玩手机!”孩子不满地嘟囔着。
你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忽略了孩子。
其实,你也不是故意要这样的,只是手机里的世界太吸引人了,不是吗?
但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
他们不需要华丽的玩具,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他们只希望你能陪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说话,看他们成长。
所以啊,下次当孩子再邀请你一起玩的时候,试试放下手机,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世界,比手机里的世界,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别玩手机了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陪伴
![别玩手机了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陪伴](https://img.taocdn.com/s3/m/3e7704284431b90d6c85c7a2.png)
别玩手机了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到底有多少?有教育专家以前说过,“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
此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大抵能反映出一些父母的角色缺位。
天底下没有几个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所以他们极尽各种所能,把的留给孩子,一流的学校,舒适的生活,可偏偏忽视了一点——陪伴。
有的家长为了生计,把孩子托付给老人,认为有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有的家长虽然陪在身边,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以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
所以,才会有7岁女童对爸爸的“控诉”,才会有学生对父母玩手机行为的不满。
中国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如何陪伴孩子、如何走进孩子内心,如何实行深度交流,这些成了家长们的共同难题。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
可现实中,绝大多数父母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空间上难以陪伴;即便有时间,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跟孩子沟通,造成精神上的“失陪”。
这种缺位的陪伴难免造成亲子关系的淡漠和互相间的信任缺乏。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也只有这个回,今天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与父母的陪伴关系密切。
其实,陪伴,并不是要求父母一直陪在孩子身边,重要的是陪伴的时机和质量。
例如,当孩子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他需要的可能是父母的理解和鼓励;当孩子说让父母带自己出去玩的时候,他可能想从家人那里得到更多陪伴和关爱。
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陪伴才会更具温暖人心的力量,才更能叩击孩子的心灵,生成最美好的记忆和时光,进而指引孩子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成长。
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正是陪伴的意义所在。
好的思想能温润一个人,同样,好的教育能改变一个人。
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孩子一起面对生活的阴晴圆缺、人情冷暖。
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高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心灵的力量,传递亲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感,这不正是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吗?职业能够转换,但父母这个角色没有其他人能够替代。
家长远离手机倡议书作文500字
![家长远离手机倡议书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677386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d.png)
家长远离手机倡议书作文500字放下手机,与孩子共度时光。
手机啊手机,你真是个神奇的小东西。
但咱得承认,有时候你
就像个无情的第三者,悄悄插足了我和孩子的亲密时光。
得,是时
候让你休息休息了!
每次看到孩子眼巴巴地等着你回应,你却只顾着刷手机,心里
真不是滋味。
想想那些错过的拥抱、亲吻和笑声,哎,真是遗憾啊!
知道吗?放下手机后,你会发现世界变得如此美好。
和孩子一
起去公园跑跑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怀抱。
或者在家一起做个小手工,看看书,聊聊天。
这种简单又真实的快乐,可比手机里的虚拟
世界来得更真实、更温暖。
最重要的是,咱做家长的得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当你放下手机,专心陪伴他们时,他们会懂得珍惜现实中的每一个瞬间,学会真实的人际交往。
这样
的教育,比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所以啊,家长们,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用心陪伴孩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相信我,这样的改变,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做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2017-05-31来源:人民日报
“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项目: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
这份记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挤占去了那么多。
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从“时间争夺战”到“母亲争夺战”,或许是时候放下手机,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了。
的确,手机可以随时拿起,孩子却不能随意放下。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应为每周21.2小时。
但这样的陪伴,并非简单的“在一起”,更非自顾自玩手机。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旁边,你却在看手机。
如果心不在、情不在、注意力不在,真不知说是你陪着孩子成长,还是孩子陪着你看手机。
算起来,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付出不可谓不大,从补习班到学区房,从中考到高考(精品课),丝毫不敢松懈。
然而,付出并不意味着陪伴。
陪伴,是触碰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的脚步,是郑重的心态、尊重的姿态,是情感的交流、情绪的分担……这样的陪伴,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变成了有价值的时间,而不是在消磨时间、打发时间。
更重要的是,忙着看手机,你可能错过了孩子的开怀、忽略了孩子的难过,缺席了孩子在点滴中的成长。
当目送孩子离开背影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珍贵。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
波士顿医疗中心的行为儿科专家提醒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陪孩子的行为,很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交流等失去耐心。
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正是因为,有效陪伴能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从而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更勇敢也更从容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毋庸置疑,手机的普及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改造甚至重塑了生活与社会。
然而,当手机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也不能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更认真的审视。
或许,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焦虑,尼采曾对“短暂之物”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
后来,“热闹”的电视取代了“冷静”的报纸;今天,“孤独”的网络又取代了“群聚”的电视。
然而,恰如人工智能终究迈不过产生情感这一步,技术的更新迭代可以改变我们的相处方式,情感的交互却从来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
在一组照片中,摄影师把各种场景中的手机都去掉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立即变得有些荒诞。
聚会中的家庭、相互依偎的情侣、一张桌边的同事……每个人都把目光投注到眼前的一小片空茫,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
再设想一下,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都去掉,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多大的空闲?“六一”之际,让我们放下手机,听孩子说说话,一起闻一闻花香、看一看蓝天,给身边的人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