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浅谈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本文通过对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和对策,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目前,绝大部分妇女终生只分娩一次,对妊娠、分娩均感到陌生,甚至感到恐惧,因此,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孕产妇在整个妊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现就本人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孕产妇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提出探讨。

1 做好孕产妇心理护理应具备的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关注孕产妇,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有事业心、责任感、同情心,有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应有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作为心理护理基础。

更需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熟炼的技术操作,沉着冷静细心机智地处理紧急而复杂病情的独立工作能力。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擅长交流沟通,对待每一位产妇要视同亲人般的护理与照顾,细致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情绪的变化,及时交流思想,做好她们的孕期保健指导工作,必要时,进行电话沟通,保证整个围产期的保健工作连续不间断。

2 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2.1 分娩前的心理护理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大,孕产妇心中既有一份将要做母亲的自豪感,又感到忧虑和惶惶不安。

2.1.1 担心胎儿畸形。

孕妇来院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我们除了进行常规的检查外,应注重宣传优生、优育的知识,告诉孕妇在孕早期既妊娠12周内是胎儿器官发育形成期,也是胎儿致畸的敏感期,因此,要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避免接触X线和有毒物质,要注意卫生。

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双方需要。

妊娠7月以后,应避免值夜班及重体力劳动,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要及时耐心回答孕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应该轻松愉快地度过妊娠期。

2.1.2 担心流产、早产及发生意外。

告知孕妇妊娠期3个月内及妊娠晚期均应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早产或逆行感染。

孕期凡属有毒或有助于子宫收缩及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最好不用或慎用,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产科的并发症、合并症。

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析论文

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析论文

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析论文妇产科患者心理护理探析论文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发现,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机能,产生直接的治疗效果,进而提升疗效。

相应的,妇产科的工作应当切实增强心理护理,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稳步增强。

1妇产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1.1恐惧及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是妇产科患者的常见心理状况。

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会由于过度的担心,导致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心理。

不少患者会反复的询问病情,由于妇产科部分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若没有积极且恰当的心理准备,则必然会使得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况之中。

1.2自卑心理妇产科一些患者时常会出现自卑以及胆怯的心理状况。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的状况缺乏基本的认识,进而产生了自卑、自责等心理状况。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面对男性医生的时候,其羞怯以及自卑等心理状况会进一步的加剧。

1.3过度心理失常过度心理失常指的是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本身不存在相关问题,但是患者却出现了相当剧烈的心理反应。

主要的表现为多疑、性格孤僻、答非所问、容易激动、易怒、定向不全等。

2妇产科心理护理对策2.1紧张、恐惧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举止大方、着装整洁、态度和蔼可亲,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疾病情况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能力、手术方式等,同时要告知患者不实施手术的隐患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配合医护工作,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去接受治疗。

2.2自卑、害羞心理护理措施这类患者心理特征的表现是消极的,但由于患者入院的动机是积极地寻求医治,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积极态度。

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转换角色,通过暗示、分散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要学会理解患者的.苦衷,以一个同龄姐妹的身份,关心、体贴、同情、尊重患者。

关于孕产妇心理护理的论文一般孕产妇入院护理

关于孕产妇心理护理的论文一般孕产妇入院护理

关于孕产妇心理护理的论文一般孕产妇入院护理《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产科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每个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将贯穿整个护理工作的全程。

对孕产妇各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进行合理及时的解决,针对不同期孕产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积极的进行沟通,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

加强孕产妇间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孕产妇的心理保健,提高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采用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和干预,采用解释、鼓励和安慰的方法缓解孕产妇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创造舒适的分娩环境,提供优越的护理服务和心理辅导,将新的医学模式更好的应用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和临床。

妊娠早期孕妇的心理护理心理准备:开始妊娠后,孕妇开始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躯体的不适会使得她们遭受情绪的变化,变得焦虑,紧张,担心。

有些孕妇所在家庭可能会过分的期望与孕妇怀的是男孩,他们认识如果是女孩则不能为自己的家庭延续香火,这些观念会对孕妇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而有的孕妇则可能会过多的担心胎儿的健康问题,使得心理负担过重。

在护理上,除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宣传优生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咨询、录像、宣传手册,根据不同孕妇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并且在宣讲时要注意言行举止,做到积极、亲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康教育:①情绪对孕妇的影响:向孕妇讲解情绪状态对胎儿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如情绪不良容易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引起合并症。

严重的情绪焦虑,常导致恶性妊娠呕吐,甚至导致早产、难产等。

嘱咐病人在孕期要心情舒畅、情绪稳重,生活有节律、劳动休息适度,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才能生育健康的婴儿。

②孕期性节制教育: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性生活对胎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性生活吗过度,甚至可能造成阴道出血,孕囊剥脱等严重后果。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夫妻在孕期盲目的进行性生活吗,是导致孕期发生流产、早产等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产妇在孕期经历了身体和情绪的巨大变化,而分娩过程又是极其痛苦和紧张的。

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需要适当的心理护理来帮助她们调整心态,缓解身心压力,促进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产妇心理护理所需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首先,产妇心理护理对于她们的身体康复非常重要。

产后产妇往往有疲劳感,身体疼痛,恶露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她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她们的焦虑和不安感,提高她们的情绪状态。

产妇可以参加产后康复班,与其他产妇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建立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并针对个体情况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如饮食习惯,居家护理等。

这种情感上的共享和支持有助于产妇更好地应对身体康复过程。

其次,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母婴情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产后的妈妈需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孕期妈妈到如今的新生妈妈。

这个转变会带来很多不同的情感和压力。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鼓励妈妈和婴儿亲密接触,指导正确的喂养和育儿技巧,帮助她们建立母爱情节。

同时,护士还可以教导爸爸正确的陪伴方式,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持。

良好的母婴情感发展有助于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助产士和其他护理人员需要关注产妇在心理上可能面临的问题。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产妇在产后会感到心情低沉、焦虑或压力大。

护士可以通过协助妇女调整作息时间、锻炼身体,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方法来帮助产妇缓解抑郁症状。

此外,产妇还可能在婴儿护理和育儿方面感到无助和焦虑,护士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产妇增强信心和应对能力。

总结起来,产妇心理护理对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建立支持系统和提供专业指导来实施心理护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产妇调整心态,缓解身心压力,促进身体康复和母婴情感的发展。

孕妇的情绪及护理医学论文

孕妇的情绪及护理医学论文

孕妇的情绪及护理医学论文孕妇的情绪及护理医学论文【摘要】:目的:对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产科门诊孕妇,进行孕妇焦虑抑郁情绪调查。

结果:70%的孕妇有焦虑情绪反应,10%的孕妇有抑郁情绪反应。

结论:应针对原因从孕妇心理、环境、身体等方面进行改善。

【关键词】:孕妇情绪护理孕妇的情绪与胎儿的发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对于这一点,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胎儿深居宫中,“两耳不闻宫外事,只管吃喝拉撒睡。

”事实上,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

在长达280天的宫内生活中,胎儿一方面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摄取营养,排泄废物;另一方面又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情感沟通。

有关专家认为,妊娠期间母亲心境平和,情绪较稳定时,胎动缓和而有规律。

而孕妇情绪激动,则可造成胎儿的过度活动和心率加快。

当这种恶劣的情绪持续较长的时间时,胎儿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可比平时增加10倍,并且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从而给胎儿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孕妇情绪长期过度紧张,如发怒、恐惧、痛苦、惊吓、忧虑或受严重刺激等,将对胎儿下丘脑造成不良影响,致使日后患精神病的机率大。

即使能够幸免,往往出现低体重儿。

此外,孕早期孕妇情绪的过度不安,可致胚胎发育不良,导致流产,并可引起胎儿唇裂及腭裂等畸形。

在妊娠中、晚期会引起胎儿心率增快或减慢,胎动增加,导致胎儿出生后体重低,心脏有缺陷,身体功能失调;还可造成难产及胎盘剥脱,子宫出血,甚至导致胎儿死亡。

由此可见,胎内教育的第一步,与母亲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孕妇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与胎儿息息相关。

一个心悦情怡的母亲和一个心情紧张、焦虑不安的母亲孕育的胎儿完全是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胎教环境里,它将转化为胎儿的身心感受,当您感受到胎儿的身体在腹内时时刻刻地进化发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也是一个人,他的心灵也在发育成长。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您务必以对腹内胎儿的博大爱心,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和缓解不健康的情绪,始终保持稳定、乐观、良好的心境,使您的胎儿能够健康地成长。

孕妇产后心理护理研究

孕妇产后心理护理研究

孕妇产后心理护理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育问题。

产后心理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服务,对于保障孕妇及其家庭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孕妇产后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状、产后心理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孕妇产后心理状态1. 孕妇在分娩后的心理状态分娩是一项极其艰苦和疲惫的过程,对于新生儿来说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孕妇需要承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因此,在分娩结束之后,大多数孕妇会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

2. 孕妇在哺乳期间的心理状态哺乳是母亲与宝宝之间最为亲密的交流方式,也是宝宝成长发育所必需的。

然而,在哺乳期间,很多孕妇会经历情绪波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产后抑郁症状1.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2. 产后抑郁的原因产后抑郁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理上,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经历荷尔蒙水平的剧烈波动,这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上的变化。

心理上,孕妇在生育过程中也会经历一些压力和焦虑,这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情绪状态。

3. 产后抑郁的治疗方法针对产后抑郁,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等。

对于轻度或中度的产后抑郁患者来说,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通常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而对于重度的产后抑郁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

四、产后心理护理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孕妇产后恢复的重要支持系统。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孕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应该给予孕妇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她们缓解焦虑和压力。

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孕妇在产后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均衡饮食等方式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

医学论文-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

医学论文-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

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对健康的理解常出现偏误,以为身体不患疾病就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概念定位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孕妇是高高兴兴地积极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诞生,但也应注意妊娠带来的心理变化。

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认为:妇女在生理变化期间所表现的心理症状,一般均不属于病变,而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1]。

但是妊娠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生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征等,有研究显示,不良的社会因素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2],孕妇焦虑、恐怖、抑郁与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有关[3]。

因此,关注妊娠妇女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要求,势必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

1妊娠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对妊娠分娩的认知缺陷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妇女妊娠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妊娠生理知识的欠缺,有的妇女对妊娠后的身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缺乏正确认识,以为自己生病了,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及照顾,有些妇女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同时,在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下,对孩子的健康、智商期望值都特别高,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孕妇心理负担,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1.2对胎儿性别及发育状况的焦虑生男还是生女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许多人在孕期就想方设法去检查,特别是丈夫是独子或在重男轻女较为严重的农村,孕妇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

此外,大多数妊娠妇女普遍为自己所怀的孩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将来是否聪明等产生焦虑情绪。

妊娠分娩心理护理论文

妊娠分娩心理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妊娠分娩心理护理论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际,产妇对即将诞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感到既兴奋、幸福,又紧张、期待、焦虑,这一复杂的心理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很久以来,医护人员一直在寻找一种相对满意、安全、简单且能普及的分娩方法和药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爱母行为的倡导,打破了“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

无痛分娩已成为现实,到目前为止,无痛分娩方法可分为2大类:非药物无痛分娩法和药物无痛分娩法。

现对非药物无痛分娩法中的心理护理谈几点看法。

一、妊娠期、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孕、产妇的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

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3方面,其中产力和产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可影响胎方位的改变。

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

所以,医护人员应该重视产妇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1.1妊娠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孕妇对自己与胎儿关注的多,对别人要求的多,情绪易激动、焦虑不安且常伴有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惊恐。

1.2分娩期(1)紧张与焦虑不安: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或临近预产期而无临产征象,因而出现焦虑、不耐烦、紧张等情绪。

(2)惊恐或抑郁:有的产妇受家属或医务人员语言伤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与家属分离的孤独感等等,均可产生不安、惊恐或抑郁等情绪。

二、紧张疼痛对分娩的影响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1 / 5处,其产生的一系列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

2.1疼痛进入产程后由宫颈扩张和宫缩引起的疼痛,从子宫经内脏传入神经,经脊神经、胸10、11、12神经的后段进入脊髓;分娩第2期,其痛源来自下产道肌肉、筋膜、皮肤的伸展、扩张、牵扯和撕裂,刺激信号沿阴部神经传入骶神经2、3、4脊髓节段,并迅速上传至大脑。

护理心理学研究论文(2)

护理心理学研究论文(2)

护理心理学研究论文(2)护理心理学研究论文篇二《产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通过产妇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因素对产妇、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方法:对2125例正常产妇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产妇2125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初产妇1375例,经产妇750例,950例产妇临产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其中9.5%的产妇需要心理帮助。

结论:给产妇以心理支持,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家属配合。

共同解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同时教育产妇自尊、自信、自强,减少不良因素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产妇;心理护理;身心健康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在身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微妙复杂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各时期的正常进展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2004年5月~2005年5月,笔者对2125例正常产妇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产妇2125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初产妇1375例,经产妇750例,950例产妇临产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其中9.5%的产妇需要心理帮助。

2 心理分析2.1 适龄产妇的心理状态。

生疏的医院环境、陌生的医务人员以及产前的各项检查,都会使多数产妇的心情紧张、恐惧,特别是初产妇,怕痛、怕难产、怕大出血、怕生出不健康新生儿等等。

有的妇女产后往往过多要求别人照顾,依赖性比较强;有的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恐惧。

特别是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妇女在家中成为“核心人物”,更增加了这种心理的严重程度;还有的人担心胎儿性别不理想,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

这种心理状态可导致产时对疼痛的敏感。

据临床观察,初产妇分娩的恐惧、焦虑及对阵痛的敏感性超过经产妇。

实践证明,精神过度紧张会使痛阈增加,恐惧、焦虑、不适和疲惫、消极的心理又通过中枢神经机制,影响子宫收缩,造成宫缩乏力、难产和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论文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论文分娩前,由于缺乏对分娩的正确熟悉,使得孕妇简单产生恐惊、紧急等消极心情,这样不仅会对孕妇的正常心理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也会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简单导致失眠、食欲下降、体力下降等状况的消失,甚至会造成宫缩乏力,使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消失难产状况。

分娩后,产妇的主要心理反应是烦躁和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她们担忧自己没有充分的奶水喂养婴儿,或者担忧产后无法快速恢复身材,或者由于产后的伤口痛苦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也会简单导致产后并发症,影响产后产妇的恢复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加以重视,准时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孕产妇,要准时实行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以确保孕产妇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分娩的顺当进行和产后恢复。

2心理护理措施2.1对妊娠期孕妇的心理护理措施孕妇住院后,护理人员要用饱满的热忱、和气可亲的看法去接待每一位孕妇。

要采纳通俗易懂的语言耐烦地向孕妇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状况,关心孕妇尽快熟识四周的环境。

对于未婚先孕的孕妇,护理人员要对其表示敬重,不能表现出轻视的看法,要对她们的心情、表情等加以留意,不要对她们说一些敏感的话。

要赐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惜,关心她们稳定心情,使她们形成平和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正常分娩,确保其顺当进行。

此外,护理人员要耐烦地解答她们提出的任何问题,采纳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项检查、留意事项等内容向她们具体解释清晰,告知她们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只要主动协作医护人员的操作,就可以顺当分娩,消退孕妇的焦虑、恐惊心理。

同时,护理人员多抽出时间和她们进行沟通沟通,对她们的思想动态进行准时的了解,针对其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对她们进行情感抚慰,获得孕妇的信任,对其进行心理示意疗法,关心孕妇形成顺当分娩的信念。

2.2对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耐烦地引导产妇调整呼吸,叮嘱产妇要保持松弛的精神状态,采纳鼓舞性、正能量的语言对产妇进行激励,引导产妇将全部留意力集中在分娩上,转移其在分娩痛苦上的留意力。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对产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方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产妇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临床经验及查阅有关期刊、杂志报道进行综述。

结果: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帮助产妇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结论: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心理护理;研究进展心理护理,指在护理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现代产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护患间的人际交往,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1]。

为了做好孕妇产后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与产妇的交流技巧,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心理恢复,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总结相关参考文献,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 产妇产后的心理特点1.1 不稳定情绪因为产妇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其情绪很不稳定,有50%~70%的妇女在产后3天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沮丧、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2]。

1.2 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产妇经过10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婴儿,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产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辛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不良现象,使产妇不能及时诉说,导致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孕产妇心理健康论文

孕产妇心理健康论文

孕产妇心理健康论文孕产妇心理健康论文1结果1.1孕产妇不同时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①躯体化、焦虑因子评分各孕产期都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强迫因子评分在孕中、晚期和产褥期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在孕早期与产褥期均明显高于常模,除孕中期的恐怖因子、孕晚期的偏执因子与常模接近外,孕中、晚期的人际关系因子等均低于常④各孕产期孕妇的精神病性评分与常模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敌对因子评分在产褥期显著高于常模;⑥阳性项目在孕早、中期显著高于常模。

⑦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孕产妇不同时期SCL-90测试结果的阳性项目数和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项目数和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呈“U”形变化,偏执因子呈波浪形走向。

1.2不同时期SCL-90结果的多重比较躯体化因子评分随着妊娠期进展逐渐升高,除孕中期与孕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强迫因子评分逐渐升高,孕早期与孕中期、产褥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中期与孕晚期、产褥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人际关系因子先降后升,产褥期最高,其次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各期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抑郁因子先降后升,产褥期最高,其次为孕晚期、孕早期、孕中期,各期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焦虑因子先降后升,产褥期最高,其次为孕晚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早、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敌对因子评分有上升趋势,但孕早期与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恐怖因子评分先降后升,产褥期最高,其次为孕早期、孕晚期、孕中期,除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偏执因子分均呈波浪形走向,孕早期最高,其次为孕晚期、产褥期、孕中期,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阳性项目数先降后升,孕早期最高,其次是孕中期、产褥期、孕晚期,除孕中期与产褥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逐渐得到大众的关注和支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浅谈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一、孕期的心理护理(一) 心理准备当孕妇来医院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时,孕期的心理护理就随之开始。

除进行常规检查、宣传优生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咨询、录像、宣传手册等,向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大的兴趣和信心。

(二)纠正错误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母乳代用品多样化,尤其是推销商的广告宣传,致使人们认为母乳喂养是过时的,而错误地认为人工喂养现代化、科学化,加之现代青年追求形体美,误认为母乳喂养有损体形等。

应针对其心理活动给予纠正,告诉孕妇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科学、最有效、最方便的喂养方法。

二、临产前的心理护理妇女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此时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产妇产前心理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一) 心理状态的变化1、紧张与害怕孕妇预产期临近的时侯,她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看着医生、助产师严肃的面孔及看到临产妇疼痛的表情,常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2、烦躁与不安一般临产妇对宫缩疼痛不能忍受,特别是宫缩较强的产妇,常大喊大叫,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助产人员,希望淘气的宝宝快快来到人间,尽早结束分娩。

3、担心与盼望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产妇躺在床上时,她们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健康,助产人员技术上是否过硬,态度对自己亲近一点,更希望有丈夫和熟人陪伴在身边。

(二) 护理方法1、要热情接待每一位临产妇,一举一动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她们,关心和爱护她们,使她们对陌生的地方不感到陌生,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医务人员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孕产妇论文心理问题论文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孕产妇论文心理问题论文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孕产妇论文心理问题论文: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09年4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1347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占%,经产妇占%,年龄分布为±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结果对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需心理辅导人群进行分析显示,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心理紧张、精神焦虑和恐惧心理等,其中分娩前为124例,占%,分娩时为86例,占%,分娩后为147例,占%。

结论针对不同时期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对孕产妇及婴儿的影响。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问题;护理;心理辅导孕产妇心理问题一直是妇产科常见的影响分娩质量的问题,本研究选择我院孕产妇进行研究,先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9年4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1347例进行研究,其中初产妇为849例,占%,经产妇为498例,占%。

年龄分布为±岁,最大年龄为34岁,最小年龄为21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2 结果研究对象心理状况分析:对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需心理辅导人群进行分析显示,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心理紧张、精神焦虑和恐惧心理等,其中分娩前为124例,占%,分娩时为86例,占%,分娩后为147例,占%,见表1。

心理分析产前孕产妇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影响,我国孕产妇大多数为初产妇,由于其初次面对孕产过程且家庭对孕产妇的关注力度增加,这就增加了孕产妇的精神压力,增加了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产前其主要的心理问题为恐惧、焦虑和缺乏自信心等,由于孕产妇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的不适应,部分患者存在对医院的恐惧心理,造成了其精神过度紧张,继而发展成为恐惧的心理。

由于孕产妇对胎儿的性别的担心、住院费用及睡眠出现障碍等原因可能引发孕产妇出现焦虑和缺乏自信心的心理。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产妇心理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07-01分娩对人类来说是一件重大应激事件,尤其对初产妇更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分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对分娩期产妇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尤其是对不同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给助产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000年以来,我院为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加强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娩是孕妇在妊娠期间最高兴、也是最痛苦的经历,生产顺利,则皆大欢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孕妇的心理状态很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由于受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广告中所谓无痛分娩的误导,个别产妇误以为分娩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一旦分娩时出现疼痛,则极不配合,影响产程进展。

1.2 当今社会,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出现了所谓的留守人员。

而留守人员中大部分为妇女和儿童,许多妇女分娩时丈夫不在身边,再如婆媳关系不和,则更感觉孤独无助、恐惧、焦虑,甚至愤怒,致使产程进展缓慢。

1.3 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优生优育,每对夫妇都希望自己能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怕生畸形儿,尤其是第一胎生过畸形儿的产妇恐惧心理尤为严重,将会导致产程延长。

1.4 由于受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产妇怕一旦生了女孩,自己在家的地位大跌,在社会上被人瞧不起、抬不起头,因此产妇精神压力很大,影响产程进展。

1.5 尽管产前检查及产前宣教已普及,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产妇对临产知识知之甚少,临产前较为紧张。

有的因胎位不正,怕孩子生不出来;有的高龄产妇,怕自己年龄大不能顺利分娩。

大部分产妇临产前寝食不安、精神烦躁;临产时腹部疼痛,大喊大叫,不听医生劝导,影响产程进展。

2 产妇心理护理措施针对上述产妇心理变化,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毕业论文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护理

毕业论文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护理

毕业论文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护理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生育孩子。

而怀孕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段非常特殊的时间,孕妇们需要面对不同于以往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尤其是在中国,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孕妇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故本文旨在分析孕产妇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孕产妇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产妇心理健康现状孕妇在怀孕期间,生理上会有一系列的变化,如体重增加、生理功能改变等,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加上社会的各种不良信息对孕妇产生的影响,容易使孕妇出现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孕妇的心理压力主要由于生活压力、生育压力、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生活压力为主(高慧,2015)。

此外,产后心理障碍也是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表现。

产后压抑、忧郁、焦虑等问题患病率较高,可能会影响到母婴健康,甚至产生自杀、抛弃婴儿等严重后果。

据调查,我国产后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有的还伴随有焦虑等心理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在孕产妇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针对孕妇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帮助孕妇缓解心理压力,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具体应用如下:1. 心理疏导:通过开展心理疏导,让孕妇主动表达其内心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

教育孕妇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主动寻求帮助等方面。

2. 生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的生育教育,提高孕妇对生育的认识,使她们在产前及时了解生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出路,增强孕妇应对生育问题的能力。

3. 心理护理:针对孕妇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优化孕妇和胎儿的生活环境。

鼓励孕妇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孕妇体验到一种轻松、积极向上的孕期生活。

结论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有助于提高孕妇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妇产心理护理论文免费

妇产心理护理论文免费

医学科学快速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下载篇1浅谈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的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

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的患者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够代替的。

专业的医院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交谈、细致的服务以及熟练的技能,为患者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医疗环境,从而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恐惧。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1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接触到孕妇后首先要与其亲切的交谈,掌握其第一手生理及心理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孕妇不同语言方式的沟通,总之要让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另外对一些特殊的孕妇,要在沟通中巧妙的让其领会到医院会对她的隐私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

要耐心倾听孕妇的陈述,解答要热情自信,作各项检查一定要动作轻柔,准确无误。

只有让孕妇对自己充分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护理人员应该着装整洁大方,表情和蔼可亲,要做到感情上不疏远,尊重其人格,关心照顾,消除其自卑感,为其保密,劝其自尊自爱,珍惜生命,鼓起勇气面对人生。

2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细心、耐心、诚心、关心、热心,有同情心。

要给患者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

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方法:针对100例孕产妇进行分析护理。

结果:加强对孕产妇的分娩前后的心理等护理。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82-02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 of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are.methods:analysis for 100 cases of maternal
care.results: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are for pregnant women before and after childbirth.
【keywords】pregnant women; psychological care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与发展,医学心理学愈来愈显得示出其积极的作用【1】。

心理学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必备基础【2】。

为了提高产科的工作质量,自2007年以来,我们产科工作组的护理人员对孕产妇的不同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与总结,并有真对性地进行了心理护理,使产妇在总产程平均时间、会阴破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平均产后出血量等有明显的改善。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产前护理: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大及预产期的临近,孕妇心中既有一份将做母亲的自豪感,又感到忧虑和惶惶不安。

大部分孕妇在畏惧产痛的紧张心理【3】,且对分娩知识不甚了解;部分孕妇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和或受亲属舆l论压力,担心胎儿的性别,怕生女孩的思想压力较重;少数产妇担心基层医院的设施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能否保证其正常分泌。

真对上述情况,我们护理人员就要做好心理护理,围绕她们最担心的问题进行健康宣传和指导,加强宣传是男是女都一样,讲解妊娠分娩的生理及相关知识【4】,增强孕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

同时,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5】。

仪表要端庄,态度要和蔼,热情,语言亲切,操作技能娴熟,轻巧,业务素质高。

必要时护理人员还可向孕产妇介绍医院的有关医疗设施,让孕产妇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消除顾虑【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体力准备分娩。

2 产时心理护理: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痛及体力消耗,多数产妇出现情绪急躁等,与助产人员配合不好。

随着子宫收缩开始,胎儿下降,产妇疼痛逐渐加剧,有的产妇还会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喊及躁动。

加上她们进入产房,离开亲人,医护人员都是陌生面孔,易产生孤独失助感,总想让家人陪伴;又有些产妇对分娩有恐惧感,害怕难产,认为亲人帮不上忙,只有医护人员摆布,听之任之等等。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易导致滞产,难产的发生【7】。

对此,劝导、鼓励,使她们感到温暖放心,解除孤独恐惧感,与我们较好地配合,增强自娩的信心及勇气,促进产程进展,顺利分娩【8】。

胎儿娩出后,即给予母婴有皮肤接触,使她们感到莫大的
心理安慰与自豪,增强母子感情,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同时也有助于产后的哺乳。

3 产后的心理护理:
产妇由于分娩体力消耗,孩子哭闹或刀口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有些产妇由于生了女孩子精神上不愉快,心理上不平衡,往往易造成宫缩不良,产后出血等等【9】。

综上所述,我们护理人员要首先做好:产后不急于让产妇离开产房,尤其是加强产后24小时内的观察及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产女婴产妇及亲属的思想工作,宣传生男生女的科学道理,清除产妇的自卑感,打消其封建思想意识,使其亲属不嫌弃,不在语言行为上给予产妇造成不良的精神刺激,加强病房巡视,关心、体贴产妇,嘱其心情愉快,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并正确指导哺乳,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照顾,使产妇在产后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结论:良好的服务态度及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分娩,对分娩的顺利进行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宁玉萍,刘振玉,雷艳,耿力.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03,27(12):46-48.
[2] 肖华,刘艳群. 孕产妇的循证心理护理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2(06):480-482.
[3] 邢立辉,史春香,刘根莉.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0):680-681.
[4] 刘海棠. 心理疗法与分娩镇痛[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02):1023-1024.
[5] 刘兰芬,赵贵芳,张志华,侯瑞华,王爱珍. 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07):427-428.
[6] 邓金平. 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预防抑
郁症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09):638-639.
[7] 邢立辉,史春香,刘根莉.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10):2570-2573.
[8] 赵溪平,张利娟. 围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07):110-112.
[9] 韩淑娟,杨晓菊,赵红.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与对比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04):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