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祥解

合集下载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文章结构导图●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具体进行区划⏹三个自然区⏹第一级单位◆热量的地域差异◆湿润情况⏹第二级单位◆代表性的土类、植被⏹第三级单位◆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区划的作用综合自然区划就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就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就是帮助我们理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

所考虑的规律主要就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二、(一)六个热量带与亚带。

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

所显示规律就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就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与植被有10地区与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四、地形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

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就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

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与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

3、综合自然区划与部门自然区划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差别与联系,综合自然区划是从 自然现象的综合特征进行区划,部门自然区划 是从某一个要素进行划分。部门自然区划以自 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综合自然区划 以部门自然区划为依据。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可以相互转换。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和方法
(五)小结
一条总原则:从源—必须考虑成因、发生、 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应考虑其综合性和 完整性;从主—应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 两类:一类是由区划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目的在于解决分区问题;另一类是由地域分 异和区域单位的整体性所决定的,目的在于 确定区域界线。
二、区划方法
区划原则与相应的区划方法
(二)顺序划分和合并法即类比比较法
包括顺序划分法和合并法两种,顺序划分法 是自上而下的区划法,合并法是自下而上的 区划方法。 自上而下,根据大中尺度地域分异,遵循区 域相对一致原则,从高级到低级依次逐级划 分综合自然区域。 自下而上,是从最低等级的区域单位开始, 遵循区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将 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区域单位。 适合区域范围不太广且土地类型研究较深入 的地区。
一、区划的原则
(一)发生统一性原则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 用下的历史发展产物,是一个自然历史体,都 有自己的年龄、发生和发展历史,而历史发展 道路的共同性则使其具有自己的发生统一性特 征。因此,必须以历史为依据,遵循发生统一 性原则。
(二)相对一致性原则
对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一大补充。在划分区域 系统时,必须注意区域单位内部特征的一致 性,划出最大一致性的自然区划。但最大一 致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不同等级来 说,各自的一致性不同。 例如,高级单位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 基础的大致相同,次一级单位地区的一致性 体现在热量基础大致相同下的湿润干旱情况 也大致相同。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二、七大地理分区的简介1.北方地区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5.东北地区6.华北地区7.华东地区正文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的国家。

根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而在这四大地理区域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七大地理分区,分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下面我们将对这七大地理分区进行简单介绍。

1.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松花江等,其中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这个地区地形复杂,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等。

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其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我国第二长河。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燥少雨。

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其中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这个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气候以高原气候为主,寒冷干燥。

青藏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

5.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这个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等。

6.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这个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然区划第六章综合⾃然区划第⼀节综合⾃然区划概述⼀、区划的概念区划:区域的划分,泛指各种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然区划、经济区划和⾏政区划。

⾃然区划:地域分异规律作⽤的结果,使地表⾃然界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说,地球上没有⾃然条件绝对相同的两个地⽅。

但是,⾃然条件空间地理分布,具有逐渐过渡的性质,在差异中存在着过渡性,在过渡性中仍可以找到⼀些⾃然条件差异性较⼩,相似性较⼤的区域,把相似的划分为⼀区,把差异的划分为另⼀区。

⼈们就是按照⾃然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区域划分的,并按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得出⼀定的区域等级系统,这种⽅法叫⾃然区划。

⾃然区划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部门⾃然区划和综合⾃然区划。

部门⾃然区划是以⾃然地理的某⼀个组成要素为划分对象所进⾏的区域划分的理论与⽅法。

综合⾃然区划的对象是⾃然地理综合体,根据⾃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定的区域等级系统。

综合⾃然区划是对⾃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划分, 反映了⾃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差别:综合⾃然区划是从⾃然现象的综合特征进⾏区划,部门⾃然区划是从某⼀个要素特征进⾏划分。

联系:部门⾃然区划应以⾃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为背景,⽽综合⾃然区划以部门⾃然区划为依据。

按区划⽬的不同,⾃然区划中有特种⽬的的⾃然区划,即针对某⼀特殊⽬的,⽽进⾏的地域划分,如农业⾃然区划、公路⾃然区划、建筑⾃然区划。

综合⾃然区划和部门⾃然区划之间存在差别和联系⼆、区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综合⾃然区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综合⾃然区划⼀般⽅法的研究;(2)反映某⼀具体区域的⾃然地理综合体分异的认识性区划⽅案的研究;(3)综合⾃然区划实践应⽤的研究。

综合⾃然区划的任务主要是:(1)了解⾃然界不同地区⾃然地理基本情况,揭⽰⾃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规律,充实和发展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

(2)摸清各地区⾃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正确评价各种⾃然条件对发展⽣产的有利和不利⽅⾯,从⽽为因地制宜发展⽣产提供科学依据。

(word完整版)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word完整版)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黄老先生这篇文章的脉络为:以对综合自然区划进行定义作为开篇,接着通过对区划目的和意义的阐述引出具体的区划内容。

阐述区划内容过程中,先分析区划的总体依据和最终区划单位,接着分别对每个单位的具体划分依据进行具体阐述,最终以区划的作用作为全篇的结尾。

下面,我将就我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首先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定义: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甲乙划分,并按照划分出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接着进行综合自然区划,能够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一方面与世界接轨,在全球视角下,更加完整地看待中国地表自然界的分异,并且借鉴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某些部分相似的地域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利用改造自然的经验,取精华去糟粕运用到我国的生产实践与科学认识中。

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中国自然界的特点。

(中国自然界的特点:1.季风和青藏高原的作用2。

中国地台与地槽性质特殊3。

地势复杂,高原山地与丘陵所占比重大4。

收第四纪冰期影响微弱,响应植被风化壳残余等差异巨大5。

历史悠久,人为因素强烈。

)第三方面此次区划采用多级区划系统,每级划分出的单位,其内部相似性逐渐增大。

换句话说,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性要大于自然省的内部差异性,自然区的界限也不像自然省的界限那么明显。

其原因在于从自然区到自然省,虽然没有连续的级别,但是其划分依据在逐渐细化.例如,在进行具体区划时,有些地方采用的补充原则是:1。

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自然界的现代特征与进展特征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残存特征为主要依据。

2。

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不能改变或很难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较容易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

3。

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较概括的指标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可着重以较详细的指标为主要依据。

第四方面:下面的表格是我根据黄老先生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注:(水平地带性是级别较高的分布规律,而垂直地带性则是级次较低的分布规律)面:这是我理解的区划意义:1.建立这样的全国范围的综合自然区划,能够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了解这个系统,在水平地带的某地有什么样的土壤,又对应什么样的水热条件,有什么样的植被,在什么样的地形条件下,该如何因地制宜.比如,在广袤的东北大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是肥沃的黑土,就要因地制宜行种植业生产,若种植茶园显然错误。

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

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

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的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四个主要地理区域。

这四大自然区划分布于中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各自独特的地貌、气候、生态以及资源分布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自然区划的特点。

一、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和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东北平原气候寒冷,降水充沛,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

此外,东北平原地下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山西等省区。

这片地区以其独特的黄土地貌而闻名,因为其由长期风蚀和水蚀形成的黄色土壤而得名。

黄土高原多山丘、峡谷,地势较高,而且缺乏表层水。

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肥力较差。

然而,这片地区仍然在农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主。

此外,黄土高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充满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国的东部,沿长江两岸分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区。

这片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季风盛行。

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小麦、蔬菜等为主,并且也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成为国内外投资和贸易的热点地区。

四、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冰雪储量区。

该地区地势崇山峻岭,气候寒冷干燥。

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以地下水和高山湖泊为主要水源。

青藏高原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如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等,还是多个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等。

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屋脊”。

第04章综合自然区划详解

第04章综合自然区划详解

主导标志与分异因素的关系 地理相关分析,确定主导标志及分界数值区间
分区与分界的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顺序划分(自上而下)
热量带界线
11 2 4 5 3 6
地带/亚地带
11
自然地理区 2
4 5
3 6
地区
12
自然大区界线
自然州
12
自然省
① 根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②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叠置,划定地区单位; ③ 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 ④ 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
⑤ 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
⑥ 自然州内继续划分………直至自然地理区
合并法(自下而上)



a
b
1
c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d
e
a: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 b: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土地类型(1,2,3); c:去掉相邻同一土地类型的界线; d.e: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区分地域差异,划定自然地理区 (Ⅰ、Ⅱ、Ⅲ) ……
第四章 综合自然区划

概念与特点 原则与方法 等级系统 我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自然界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等级高低有别、复杂程度不一、特征不 同但彼此有联系的地域单位组成的复杂和多级别的镶嵌体系。

区划:区域的划分。包括自然、经济和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区划:部门的、综合的 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根据一定区域综合自 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每个区 划单位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 域等级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第03章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地理》第03章 综合自然区划
亚地带 北极苔原亚地带 次亚地带 藓类地衣苔原次亚地带 灌木苔原次亚地带 北方森林苔原次亚地带 南方森林苔原次亚地带 灰色森林土阔叶林次亚地带 灰化黑土阔叶林次亚地带 淋溶黑土草甸草原次亚地带 典型黑土草甸草原次亚地带
地带 苔原 地带
典型苔原亚地带 森林苔原亚地带
灌木苔原
北方 森林草 森林草原亚地带 原地带 南方 森林草原亚地带
合并法(自下而上)



a
b
1
c
2 3
d
e
① 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 ② 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土地类型(1,2,3) ③ 去掉相邻同一土地类型的界线 ④ 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区分地域差异 ⑤ 划定自然地理区(Ⅰ、Ⅱ、Ⅲ)
中国自然区划(1959年)所采用的主导标志

自然区: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3大区 自然带:大气温度(≥10°C积温),6带
地带/亚地带
11 3 6
地区
12
自然大区界线
自然州
12
自然省
① 根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②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叠置,划定地区单位; ③ 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 ④ 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 ⑤ 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 ⑥ 自然州内继续划分………直至自然地理区

任美锷(1961):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 赵松乔(1983):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3.系统特点

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结合起来 采用同级单位的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划 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是完全综合的区划单位
(二)交叉单列系统 1.概念:双列系统的单列形式。 2.区划思路:等级相称的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单位的交叉排列

综合自然区划-景观解析

综合自然区划-景观解析
❖ 区划单位和类型单位:区划单位是地域上连接的不同自然 地理综合体合并的结果,其在地表的存在是唯一的,不可 能出现两个命名相同的区划单位;类型单位则是在地域上 可以是不连续、彼此分离的,在地表可以重复出现的自然 地理综合体。
❖ 类型系统是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由多种多样的低 级单位概括成简单的高级单位,越是高级单位越抽象,分 类就越简单,但更具有本质特征。
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
❖ 界线:是区域划分的具体体现,表明两个相邻的、彼 此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在质上转变的线或带,一般处在 自然综合体特征变化最显著的带段。
❖ 界线是一条龙逐渐变化、宽窄不一的过渡带,具有相 对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固体基础界线明确 ,易确定, 土壤和植物界线往往变化多端,但能用仪器或目视观 察确定,而气候,水文,动物等要素界线则表现模糊, 不能目视,需要专门方法确定
景观的同一性
❖ 发生同一性
❖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 组成成分同一性
❖ 结构同一性 ❖ 1.组成结构同一性 ❖ 2.土地结构同一性
第5节 山地综合自然区划
❖ 地带性对山地分异的影响: ❖ 经度省性对山地分异的影响 ❖ 山势特征对山地垂直带结构的影响 ❖ 非地带性单位类型 ❖ 山地景观的划分 ❖ 实例
❖ 特点
❖ 自然带 自然地带 自然亚地带 自然亚次带
❖ 自然带: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其 范围内有大致相同的净辐射与热力条件相关 的基本相同的自然地理过程,其是最高级的 地带性区划单位。自然带应该按热量的地域 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
❖ 自然地带:
❖ 亚地带:
❖ 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 概念:由非地带性因素作用形成的非地带 性单位
❖ 特点
❖ 大区 地区 亚地区 州

第14章 综合自然区划

第14章 综合自然区划

高山草甸、高山草原、 高山荒漠,沟谷中有森 林 沟谷及低海拔高原面有 农业,高原牧业
综合自然区划的任务主要是:
(1)了解自然界不同地区自然地理基本情况,揭示自然 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规律,充实和发展关于地域分异规 律的理论。 (2)摸清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正确评价 各种自然条件对发展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为因 地制宜发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分析在不同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 可能性、现实性及实施后果,从而为协调人地关系促进 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良性生态平衡提供基本依据。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会发现各要素所起的作用是 不同的,可以找到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主导 因素对区域特征的形成和不同区域的分异有重要影响。 所以,在综合分析各要素基础上,强调主导因素的作用, 即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如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体现了 这一原则。它是在综合分析我国境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 相关性基础上,把海陆分布形式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差别, 集中表现到水热对比差异上,作为主导因素。东部季风 区湿润,西北干旱区干旱,青藏高寒区高寒。
东西向展布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高原向西北干旱区
域的过渡区,北部的阿尔金山属青藏高原外缘山地, 柴达木盆地是被青藏高原众山脉所包围的盆地。
根据区域共扼性原则,应划在青藏高原内部,另
外从发生一致性原则出发,也不应该从青藏高原中划 出去。
4. 综合性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自然区划中应用最成功的原则。它能反映出自 然地理区域发展分化的规律性,所以应用最广泛。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区域内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 自然综合体,这些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如果一种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与它相 联系的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以致影响到自然综合体的特 征或性质的变化。 综合性原则就是要分析这些组成要素的特征、性质 和各自在自然综合体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变化规律,同 时更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自然综合体的制 约程度。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我国的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七大地区等

四⼤地区三、六⼤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内蒙古。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东、台湾。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了六个地⽅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后,在此基础上设⽴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政区,简称⼤区。

各⼤区分别管辖若⼲省级⾏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政区,各省级⾏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地区四、七⼤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省、福建、台湾。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5)华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6)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7)西北: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

2.分区依据:⼀是中国⾃然地理区划⽅⾯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是全国⾼校地理专业师⽣普遍使⽤的《中国⾃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七⼤地区五、四⼤经济区1.分区名称:(1)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海南。

(2)东北地区:⿊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

(3)中部地区:⼭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4)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西、贵州、云南、陕西、⽢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西部。

2.划分依据: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定位。

综合自然区划课件

综合自然区划课件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 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 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 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 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 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这种地 域系统的研究法通常简称为自然区划。
第7页,共45页。
• 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同属于地域个体单位的划分。不同 的是所划分的单位等级不同。大范围自然区域的划分属于自
第13页,共45页。
3、地理相关分析法
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文献资料以及统计资料 对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相关分析后进 行区划:①选定区划所需的有关文献资料、统计 数据和专门地图有关内容等材料,并标注在带有 坐标网格的工作底图上;②对上述资料进行地理 相关分析,并按照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编制出 具有综合性的自然要素组合图;③在此基础上逐 级进行综合自然区域的划分。
自然带的划分应该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通 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
第18页,共45页。
• 自然地带
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地 带性区划单位。每个自然地带都具有特定的反映地带分 异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从而构成一定的优势景观型。在 地势和构造地貌差异支配下,每一自然地带内部通常形 成从属于该自然地带的景观型和垂直带谱,它们与平地 的显域景观型有所差别,并且不成优势分布。
一、概述
(一)概念 所谓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是确定
区域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 广义:区划是确定地理界线的研究
第2页,共45页。
区划的特点
• 所划分的区域在空间上统一,不可分割 • 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 • 区划就是“地域系统法” • 区划不仅是划分,还有合并 • 地域分异规律学说是区划的理论基础 • 区划不排除分类

第七章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第七章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 自然带划分中的等价性问题: – 划分图式:

划分图式:
– 寒带 – 温带
• 寒温带 •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 赤道带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根据>10°C积温将 中国划分为六个自然带:
寒温带(<1700 °C) 中温带(1700—3200 °C) 暖温带(3200—4500 °C)
亚热带(4500—8000 °C)
热带(8000—9500 °C)
赤道带( > 9500 °C)
自然地带

(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
定义:是在平亢地上发育有与大气候的热、水组合条件
相适应的土类和植被群系纲,以及与之有关的占优势的景 观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有规律更替的自然 综合体。 理解:
物质与能量交换类型组成高级区划单位的原则。
– 如:山间盆地和断块山地:差异巨大,但联系密切,地域相 邻;区划时可将它们划在一个区。 – 再如:“小流域治理”
发生统一性原则与区域共轭性原则的不同?
发生统一性原则 区域共轭性原则
主要查明古地理分化过程
主要考虑区域间的联系
主要解决自上而下的划分
所以划分时要多考虑该原则
• 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淋溶黑土亚地带
– “温带干旱地区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又分为:
• 温带干旱地区干草原浅栗钙土亚地带 • 温带干旱地区干草原暗栗钙土亚地带
– 提醒:不是所有的自然地带都可划分亚地带。

划分指标:
– 我国自然亚地带的划分主要依据土壤亚类的变化。
2、非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
(1) 非地带性单位的概念: 由海陆相互作用与地势构造分异结合起来,形成的单位。它 主要考虑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 (2) 非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11.综合自然区划

11.综合自然区划

2. 相对一致性原则
对发生统一性原则的一大补充。在划分区域系统时, 必须注意区域单位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划出最大一致性 的自然区。但最大一致性是相当而言的,比较而言的, 如果把最大一致性看作是绝对的,综合自然区划就无法 进行了。对不同等级系统来说各自的一致性是不同的。
自然带(高级单位)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基础的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
1、划分原则:( 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 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2、三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区) 乡( 镇 、民族乡 )
3、特别行政区: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
省级 行政 单位
( 23 ) 个 省 ( 5 ) 个自治区 ( 4 ) 个 直辖市 ( 2 )个特别行政区
重庆
内蒙古
➢千里戈壁(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长沙
➢纬度最高的省
黑龙江省
➢秋烦春恼恶冬寒(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宁夏
➢白日依山尽(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西藏
➢四季如春(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长春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源自治区➢宝 地(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贵 州 ➢碧波万顷(猜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 青 海 ➢大言不惭(猜一省级行政中心名) 海 口
的宝岛台湾,简称 “台”, 台北和高雄是 两个最大的城市。

像狮子头,镇守着祖国的南大门 像虎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人民 政府所在地“绿 城”--南宁市。区 内的桂林、阳朔一 带是世界闻名的景 旅游区,有“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美称

像菠萝,是我国著名的菠萝产地
有“东方夏威 夷”美称的海 南省,简称 “琼”,人民 政府所在地海 口市。三亚市 是著名的旅游 胜地。中国五 大经济特区是, 广东的深圳、 珠海、汕头, 福建的厦门以 及海南 省。 海南省

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

第七章综合自然区划答案一、名词解释:1、区划:泛指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

2、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

综合自然区划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二、简答题:1、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

3、综合自然区划研究有何实践意义?①揭示了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性;②掌握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③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改造自然条件,拟定改造自然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综合自然区划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与生产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4、什么是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便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区的界限。

三、论述题:1、试分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2、试评价1956-1959年(黄秉维主持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优点:(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和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

创造性地运用了交叉排列单列等级系统,有独到之处,对以后的区划方案影响大。

(3)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

(4)第一次划分三大自然区。

(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特点:①明确提出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林、牧、副、渔、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推广提供依据。

②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关于自然带是否属于自然地理区划单位, 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
伊萨钦科认为:“对于划分自然地理带还 没有指出相当充分的根据,现在还没有把 自然带作为自然地理区划单位的精确定义, 在进行自然地理区划时,划分自然带没有 多么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叶粟如和米哈依洛夫、格沃兹杰茨基却认 为,自然带仅仅是气候区划的单位。
亚热带 热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根据≥10℃积温,将中国 划分为六个自然带,即:
Ⅰ、寒温带
积温<1700℃
Ⅱ、温 带
1700—3200℃
Ⅲ、暖温带
3200—4500℃
Ⅳ、亚热带
4500—8000℃

Ⅴ、热 带
8000—9500℃
Ⅵ、赤道带
>9500℃
自然带
1 寒温带 2 中温带 3 暖温带 4 北亚热带 5 中亚热带 6 南亚热带 7 边缘热带 8 中热带 9 赤道热带 10 干旱中温带 11 干旱暖温带 12 高原寒带 13 高原亚寒带 14 高原温带
(1)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对立统 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2)主要根据平亢地上的气候、植被、土壤 及自然综合体划分。
(3)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破坏,它的分布往 往具有复杂的形式,尤其在温带地区,地 带性单位的分布常与纬线偏离,加上地势 的影响,有时难于辩认。
(4)由极地到赤道的分布是依次更替的,这 与太阳能在地表的分布从极地到赤道的变 化有直接联系。
第八章 综合自然 地理区划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地表有两种地域分异因素,也有两种区域 单位: 一种是地带性单位,一种是非地带性单位。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

第九章综合自然区划


发生统一性原则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进行自然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 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 的一致性。 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强调区内特征的相对一致性,也就是强调区间特征的差别性; 第二,区域特征一致性的相对性质表明自然区本身存在着一个等级
带是按照地表热量的分布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反映来划 分的。 划分带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的气候指标,如地面热量平 衡值、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等。 关于全球带的划分存在不同的见解。目前公认的自然带 的划分图式是: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 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 带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理风化与物质移 动较强烈,冰川和流水 的搬运与堆积 由于化学风化微 弱,成土母质的机械组 成很粗,土壤剖面一般 发育很差 荒漠、草原与草甸 为主,山地及谷地中间 有森林 第四纪冰期以后, 在地面上升过程中形 成。除柴达木外,与西 北干旱区的植物关系较 少,植物种属很少 第四纪冰期的冰川 遗迹广泛分布
系统,高级别的区可以划分为低级别的区,低级别的单位可以合并 为高等级的单位; 第三,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的一致性具有不同的标准。

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 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也称为空间连续性原则。要求所划分的 区域作为个体保持空间连续性,不可分离,也不可重复。
基本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地带性单位及其等级系统
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1)带

地理学界对于带的定义和是否作为划分单位的问题尚存在争议。 主要有四种观点: ①认为带并不具有一定的水热平衡值,也不具有共同的气候, 生物,土壤类型,不能作为地理综合体区域单位,而只是一种 气候区划单位,既然有地带,没有分带的必要; ②认为带是一个假定单位; ③认为热量带基本上是热量类型,而不是一个自然区域; ④目前大多数区划工作者认为,带是高级区划单位。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出地区的自然单元。

一、区划系统中国自然区划作三级划分:一级为区域,二级为带,三级为区。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全国分东部季风、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三大区域。

高寒区域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8℃以下,即以此和季风、干旱区域分界。

干旱区域除某些山区外,年降雨量在400 毫米以下,以此和季风区域分界。

这条线,是草原和森林的界线,也是以牧为主和以农为主的界线。

三大自然区域的特征主要差别列表如下:三大自然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东部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寒1.占全国总面积47.6 29.8 22.6 (%)(二)自然带的划分根据气温将全国分为14个自然带。

列表如下:自然带的划分指标(三)自然区的划分根据湿润状况(干燥度和降水量)、水文条件、地形高低、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

各区划分指标不一,以具有某一自然特色为准。

全国共划出44个自然区。

二、分区概Ⅰ0.东部区域自大兴安岭西侧,沿内蒙古高原南,顺黄土高原西和青藏高原、南侧的半个中国,为东部季风区域。

冬半年盛行源自大陆的干冷偏北,夏半年盛行源自海洋的湿热偏南风。

南北跨纬度49°多,经热带、亚带和温带,气候明显不同,自然景观和农业状况差异很大。

Ⅰ1.寒温在大兴安岭北端,冬季长而甚冷,土壤长期冻结,有落叶针叶林,无霜期不足100天,只能勉强种一熟喜凉作物,例如春小麦、马铃薯等,以林业、牧畜、狩猎为主。

Ⅰ2.中温带相当东北地区。

冬季很冷,植物不能生长;夏季暖和,一年一熟。

可种喜凉作物,如春麦、甜菜等。

也可种喜温作物,如玉米、水稻等。

但生长最好的还是对温度要求较低的喜温作物,如大豆、高粱等。

目前冷害频繁,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扩种要求温度较高的中、晚熟喜温作物。

因此,按气候区划配置作物及其品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本带温度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但地形对农业影响很大,兴安岭、长白山以林业为主,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祥解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祥解
便记忆 3、各级区划单位的具体界线分歧较大
以非地带性特征为主(3个)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以热量为主: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 带、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
在热量带基础上的按水分条件划分:
湿润
半湿润自然地区和亚地区 Nhomakorabea 半干旱
(对有些地区进一步分东部及西部亚地区)
干旱
以生物气候特点(植被、土壤)为主
自然地带和亚地代表根
据大地貌单元
自然省(90个)
自然州
自然县
1、先进的理论、一定的经验、我国实际, 第一次在区划等级系统中充分反映出地带性
区划单位 2、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明确的概念、
划分原则和指标等 3、实践性强,目的性明确(全面评价自然
条件和资源) 4、突出贡献:第一次将我国划分为三大区
1、主要任务明确(事业规划及经验推广), 重点为利用土地和水利事业服务
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
属于该区的单位
例如:青藏高原与蒙新高原关于柴达木盆地之争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例如: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黄秉维
以光、热、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为 依据
以气候、植被、土壤的地理相互关系为基础
根据气候在土壤与植被的反映来观察自然现 象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2、广义理解地带性分异规律 3、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
和统一指标进行区别 4、主要按水平地带性因素的地域差异划分 5、重要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界线 6、区分出青藏高原,使之并列于三大区 7、阐明气候上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以及
亚热带性在我国特别发达
1、区划等级单位过多,实际应用不方便 2、区域单位命名易产生歧义,名称过长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广义理解地带性分异规律 3、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
和统一指标进行区别 4、主要按水平地带性因素的地域差异划分 5、重要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界线 6、区分出青藏高原,使之并列于三大区 7、阐明气候上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以及
亚热带性在我国特别发达
1、区划等级单位过多,实际应用不方便 2、区域单位命名易产生歧义,名称过长不
以非地带性特征为主(3个)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以热量为主: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 带、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
在热量带基础上的按水分条件划分:
湿润
半湿润
自然地区和亚地区
半干旱
(对有些地区进一步分东部及西部亚地区)
干旱
以生物气候特点(植被、土壤)为主
自然地带和亚地代表根
据大地貌单元
自然省(90个)
自然州
自然县
1、先进的理论、一定的经验、我国实际, 第一次在区划等级系统中充分反映出地带性
区划单位 2、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明确的概念、
划分原则和指标等 3、实践性强,目的性明确(全面评价自然
条件和资源) 4、突出贡献:第一次将我国划分为三大区
1、主要任务明确(事业规划及经验推广), 重点为利用土地和水利事业服务
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
属于该区的单位
例如:青藏高原与蒙新高原关于柴达木盆地之争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例如: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黄秉维
以光、热、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为 依据
以气候、植被、土壤的地理相互关系为基础
根据气候在土壤与植被的反映来观察自然现 象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便记忆 3、各级区划单位的具体界线分歧较大
对象:自然地理综合体 根据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
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 列成一定的等级区域系统
1、发生统一性原则(历史的角度) 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最大一致性)
例如:高级单位自然带——热量
次一级单位地区——热量基础上的湿润干
旱情况
3、区域共轭性原则

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