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
5.情感关怀,激发自信。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勇气。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比例式的写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如购物时如何分配预算、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等。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估算,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性质。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a:b=c:d。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a、b、c、d分别称为比例的项,其中a和d称为比例的外项,b和c称为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相等,两外项相等。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熟练地进行比例计算并能运用比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1. 比例的定义和概念。
2. 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黑板、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练册、计算工具。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1. 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带领学生思考:你们对比例有什么了解?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与比例相关的问题呢?第二步:理解比例1. 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概念,例如: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有关系的数或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2. 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步:比例计算1. 引导学生研究比例的计算方法,例如:比例的计算可以通过分数、小数或百分数进行。
2. 通过练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比例计算练。
第四步:比例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中的打折、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
2. 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五步:归纳总结1. 让学生总结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在计算比例时的准确性和速度。
六、拓展延伸1.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比例计算练,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更多的比例应用实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巩固和拓展比例的教学内容。
2.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掌握这部分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寻找不同尺寸国旗相同点的过程形成比例的概念。
(表示倍数关系相等的比)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沟通比与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经历寻找不同尺寸国旗相同点的过程形成比例的概念。
(表示倍数关系相等的比)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自我挑战,遭遇问题1、太阳花班有20名女生,有15名男生,那么:女生与男生的比是多少?2、比、分数、除法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3.观察教室前面墙壁上(或者课本里)的国旗和旗杆上的国旗,思考:二者有何相同点?二、聚焦问题,展开对话1、结合课前挑战2展开对话,关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可以互相转化。
师:大部分同学可以用语言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位同学是这样回答的,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比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生:分数不但可以表示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比率。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达成共识)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不但可以表示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比率。
但从表示的意义上讲,它们都可以表示倍数关系。
师:大家用不同的例子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所有的例子表示出来?生:可以用字母表示。
生:a:b=b/a=a÷b(b≠0)2、结合课前挑战3展开对话,建构“比例”的观念。
师:教室里的国旗和旗杆上的国旗二者有何相同点呢?有一部分同学这样回答:颜色都是红色,都有5颗星星,这是它们的相同点吗?生:是师:还有部分同学发现它们都是长方形,这是从哪方面去判断的?生:形状师:除了从形状上、颜色上有相同点以外,还能从哪些方面找到二者的相同点呢?生:数量关系师:那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呢?生:加、减、乘、除生:和、差、倍、分师:那这两者在数量关系上有没有相同点呢?学生自主探索3分钟,汇报交流。
比例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比例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认识比例”教学设计“认识比例”教学设计高县来复镇中心小学唐尚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意识。
三、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记得怎么求比值吗?老师这儿有几组比,出示:口算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1)3:5和24:40(2)0.2:0.1和1:0.5(3)5/8:1/4和7.5:3(4)2:8和9:27(二)、认识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并出示答案口算完了,你有什么发现?2.是呀,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像这样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
例如3:5=24:40第四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像这些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
4.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你觉得组成比例要满足什么条件?谁能用语言来表达一下什么叫做比例?出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练习1.出示例题: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请你分别说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根据回答出示: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4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50:3因为200:4=50150:3=50200:4=150:3所以200:4和150:3能组成比例。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吗?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2.学到这儿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3.我们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教材16——18页教学目标知识技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汇报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6. 引申应用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8.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认识全国优秀教学设计5篇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篇5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
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复习导入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面积/cm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6=8:4
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 0×0=0,1×1=1,所以……
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
组比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
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
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x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教师竹甜审核教师李彬教学内容:北师大小数六年级下册内容《比例的认识》教材分析:“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
教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
比例意义的学习,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本节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供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师: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如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图A长与图B比较像。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2:用等号。
(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符号语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一一(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教材16——18页教学目标知识技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汇报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6. 引申应用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8.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案
比例-比例的认识教案第一章: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1.3 教学步骤引入比例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1.4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二章:比例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
2.3 教学步骤复习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求解比例中的未知数。
进行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4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比例计算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应用题。
第三章:比例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比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通过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通过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比例解决。
3.4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比例应用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应用题。
第四章:比例的转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转换方法。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转换:通过比例的乘法和除法,将比例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比例。
4.3 教学步骤复习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乘法和除法,将比例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比例。
进行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转换方法。
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比例转换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五章:比例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比例的综合应用:通过比例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商业问题、工程问题等。
比例的认识2doc教案
3、表示两个数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
说一说
齐读目标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小组内完成,
集体交流
三、做一做
课本18页3、4、5、6题
强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判断
2、化简比进行判断
3、根据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进行判断。
18页4题:
提示:一个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作为內项或都作为外项。
四、当堂训练
判断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教学难点
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具
准备
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教
学
流程教师导学学生自探一、一、导入二、说说你对比例的了解
二 、出示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大家一起来齐读学习目标:
1、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教学
内容
《比例的认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一些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计算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
数学《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数学《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数学《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出示投影)二.探究新知、1、计算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
(课件显示):(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
(学生展示交流)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
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他们画得像吗?(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投影出示比例尺的概念。
5、总结求比例尺时的注意事项(1)求你所画那副图的比例尺(2)求老师所买那套房子的实际面积三、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数学《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比例的认识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比例的认识第1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比?比有几项?比有什么性质?并给我们举出实例。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问题:1:你能说一说这几幅图中哪些像,哪些图片不像吗?2:小组交流。
3:请同学们观察、计算一下,图片的长和长、宽与宽的比值是多少?4、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生: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师板书:比相等)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同桌互相说说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图片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6∶4=3∶2 12∶8=6∶4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第3 课时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1)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学生今后学习代数打下基础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的应用,尤其是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图片、玩具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PPT、Flash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实际物品,呈现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教师竹甜审核教师李彬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数六年级下册内容《比例的认识》
教材分析 :
“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
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
教
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
比例意义的学习,
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组
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
会组比例。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请同
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
不像呢?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师: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如 D和 A 两张图片,长与长、宽
与宽的比相等,图 A 长与图 B 比较像。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
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
示出来!
生2:用等号。
(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
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6 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
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
( 5 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
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a:b=c:d或= (b、d不能为
0)
2、根据意义 , 判断比例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
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
出来. (1)6 ∶10 和 9 ∶15 (2)20 ∶5 和 1 ∶4
师: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生1:因为 6 ∶10 = 0.6
9 ∶15 = 0.6
所以6∶10 = 9 ∶15
生2:因为 20∶5 = 4
1∶4 = 0.25
所以20∶ 5 和 1∶4 不能组成比例.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 1 题。
(再次
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三、合作探
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a:b 里比号前面的 a 叫——(生答:前)比号后面
的b 叫——(生答:后)。
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同
学自学本,并。
然后完成学案上的堂(一)
第 2 行巩固。
2、活探究,性
小活内容:
① 察比例的两个内与两个外,算一算,你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与两个内都具有种律,你再找几个比例行。
④通以上研究,你了什么?( 5 分后,学生基本停止了。
)
:你的律。
生1:两个外的等于两个内的
生2:不,老,我有个反例: 0:1=1:0 0 × 0=0,1×1=1,所以⋯⋯
没等生 2 完,生 3 迫不及待:不,比的后不能0 的,你个不是比例。
生2:那我 0:1=0:2 (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 0×2=0 ,1×0=0,是两个外等于两个内。
:同学得非常真,在我可以一致公——(生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的等于两个内的。
)
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
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 ∶10 和 9∶15 (2)20 ∶5 和 1∶4)
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第 (1) 题,只要算一下 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
生2:第 (2) 题, 20× 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
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二)。
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
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
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
个等式
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
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
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
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