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
第2 第 1 0卷 期
和谐社会 与公共财政
邢 天 添
( 南开 大学经济 学院 , 津 天 307 ) 0 0 1
[ 要 】 公 共 财政 在建 立 和谐 社 会 中具 有 不可 推 卸 的责 任 , 要 表 现 在 : 政 政 策 可 以 推 动 就 业 增 长 ; 过 调 整 财 摘 主 财 通 政 支 出 , 大 社会 保 障 投 入 有 利 于 化 解 社会 矛盾 ; 明 预 算 是 打 造 “ 光 政 府 ” 起 点 ; 政 向 社 会 提 供 充 足 的 公 共 加 透 阳 的 财
( ) % 在 岗 职 工 人数( 万人 )
12 9 15
172 0 9 61 8
3. 6
158 0 5 70 7
有 些 地 区 三 年 前 本 科 生 的 就 业 前 景 甚 至 优 于 三 年 后 的研 究生 , 会发 展 的不 同步非 常 显著 。 社
裹 1 G DP增 长 与 城 镇 失 业 率 增 长 对 比
项 目 \年 份 2 0 0 0矩 2 0 矩 2 0 01 0 2矩 2 0 0 3矩 2 0 0 4矩 G P增 长 D
o sa l h n “ u l o e n n ” n d q a e p bi o d r e e sr o a r o u o it . fe tb i g a s n i g v r me t ;a d a e u t u l g o sa e n c s a y f ra h rn mo s c ey s i t c s
Ke r : h r o i u o it p bl ia c y wo ds a m n o ss ce y; u i fn n e;t a iin c r nsto
公共财政视角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
the economicfields.By perfectingthefinancial nmm ̄ernent system,ensuringthe benign operation of6哪 ce,and舢叩1i|弛1g
offiscal p01icyto
mI 珈 w theincome gap,ultxm —nlml gap,and ̄Siom l di印 ty,we ca『l promotethe harmony publicfinance,the harmony market economic system,
(一 )公 共财政 符合 和谐社会 的公 平正 义要 求 公 平正 义是 和谐社会 的基本 特征 之一 。社 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下 ,收入 分 配不 公是 市 场 失灵 的一 个 表现 ,政府通 过 个 人所 得 税 和遗 产 税 等税 收手 段 的收 入 调 节 作 用 ,以及 社 会 保 障支 出 、救 济支 出、地 区问转移 支付 等支 出手段 的再分 配功 能 ,减 少社 会分 配不公 ,缩 小贫 富差距 、地 区差距 和城 乡 差距 ,以实现和谐社会要求的公平正义。 (二 )公 共财政 符合和谐 社会 的诚信 友 爱要 求 政府信用在社会 信用体 系 中起着 主导作 用 ,是 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构架的主要推动力 ;政府与公众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hlre.
Key words: hltnlK ̄ OLl¥society;public l ̄mtmoe;fiscal p01icy;social ̄cu6ty;缸ar payraent
一 、 公 共财政 与和谐 社会 的关 系
论基于和谐社会的公共财政职能
下 , 府作 为社 会管 理 者 , 行 为动 机 不 是 、 不 能 是 取 质 是 其 分 配 职 能 的 最 好 体 现 ,它 是 财 政 固有 的 功 能 , 政 其 也 得 相 应 的 报 偿 或 盈 利 , 只 能 以追 求 Z t -J 为 己任 。 而 一 ~ .益  ̄k I
需要 , 不是营利。非营利性是公共财政另一属性 。 而 ( 法 制 性 。公 共 财 政 作 是 一 种 与 市 场 经 济 相 适 应 3)
这 种 分配 是 以公平 公正 为 基础 的 , 平 公正 的分 配职 公
能正符 合 和谐 社会 公平 正 义 的内涵 。
的 财政 模 式 , 市 场 经济 是法 制 经 济 , 收 支必 然 是 建 立 而 其
2监 督职 能 .
公 共 财 政 包 括 财 政 收 入 和 财 政 支 出 两 个 方 面 。公 共 财 政 的 法 制 性 决 定 了其 收 入 和 支 出必 须 依 法 进 行 , 收 入 的 取 得 和 支 出 的 安 排 都 必 须 有 法 律 依 据 。 监 督 是 对 现 场 或 某 一 特 定 环 节 、 程 进 行 监 视 、 促 和 管 理 , 其 过 督 使 结 果 能 达 到 预 定 的 目标 。 收入 的 主 要 来 源 是税 收 , 出 支 的形 式 包 括 政 府 采 购 和 转 移 支 付 。政 府 部 门 必 须 安 排 专 门机 构 , 责 监 督 财 政 收 入 的及 时 足 额 入 库 和 财 政 支 负
个 政 不 应 提供 私 人 产 品 , 是 一 种 为 市 场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和 配 、 人 消 费 品 的 分 配 等 。 生 产 资 料 的 分 配 决 定 着 社 它
公 共 服 务 的 国家 财 政 , 共 性 是 公 共 财 政 的根 本 属 性 。 公 会 成 员 在 社 会 各 类 生 产 之 间 的 分 配 的 性 质 , 定 着 社 决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会需 要 公 共 财 政 , 公 共 财 政 的 推 行 , 于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而 对 关键 词 : 共 财 政 ; 谐 社 会 ; 系 公 和 关
中 图分 类 号 :80 4 F 1.5 文献 标 识 码 : B
公共 资 源 的征 集 和 使用 , 为 政府 联 结 人 民 的 成
青 海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育 科 学 版 ) 教
分配 和再分 配过程 中形 成 的一 种分 配关 系 , 因此 , 从 财政 分配 的主体来 看 , 共 财政 模 式 可 以分 为 政 府 公
和 发展 , 用体 现社会 总 目标 的 自由、 正 、 可 公 安定 、 富 裕 四个方 面来 表示 ” 。显 然 这 四个 方 面实 际上 也 反
财 政纽带 。如果 这 个 纽带 发 生 破 损 或 断 裂 , 府 与 政 人 民在其 他层 面 上 发 生 的关 系 , 同样 会 发生 破 损 和
断 裂 , 会和谐 就无 从 谈 起 。公 共 财政 在 本 质 上 是 社
提 供公共 服 务 的政府 分 配 ( 济 ) 为 , 与 市场 经 经 行 是 济 相适应 的财政 类型 。那 么 , 共 财政 又 有 哪些 公 基 本 内涵 呢?根 据 西 方 公 共 财政 学 的原 理 , 有 着 它 鲜 明 的市场 性 , 如 政府 及其 财政 不 能侵 犯市场 , 诸 只 能 活动 于市 场失 效领 域 , 能 着 眼 于 共 同 消费 性 质 只
学王 国清教授 在 《 国家 财政 与公 共 财 政模 式 关 系辨
为
共 服 务 的需要 为 目的的一 种政府 分 配 具 有 公共 性 和非市 场盈 利性 两个 基 本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
党 的十六 届六 中全 会 《 定 》 出 , 会 和 谐 决 指 社
是 中 国特色社 会主 义 的本质 属性 , 国家 富强 、 是 民
族 振兴 、 民幸福 的重 要保证 。具体而 言 , 人 和谐社 会 的含义 包括 : 社会 结构 协调 均衡 , 会系统 良性 社
运行 , 经济和社会 、 城市 和乡村、 东中西部不同区 域、 人和 自然 、 内发展 和对外 开放 等关 系 良性 互 国
动 、 调发 展 , 与人 之 间相互 友爱 、 互帮 助 , 协 人 相 社 会成 员各 尽其 能 、 得 其 所 而 又 和谐 相 处 。 由此 各 可见 ,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是 一 个 历史 的 、 体 的 、 社 整 发展 的概 念 。体 现 了党 中央把 治 国理 政 的视 野拓 展到 经 济 、 治 、 化 、 会 和 人 的发 展 等各 个 方 政 文 社 面 , 且运 用多种 手 段统筹 各种 社会 资 源 , 并 综合 解 决 社会 协调 发展 问题 。
一
市 场经 济条 件下 , 会公 共需 要包 括三个 层次 : 社 第
对 公共 产 品 的界 定 是公 共 财 政 理 论 的 基 石 。
之 间不存在 利 益上 的 冲突 。 相对 于私人产 品满足 私人需 要而言 , 公共产 品 是 满足公共需要 的物质载体 。公共产 品可能是一种 具体 的产 品, 可能是一种服务 , 也 还可能是 对某 种产 品或服务 的选择 权利 。 |有许多 在传统上 不被认 为 4 J 是 商品的事物具有公共产 品的特征。 如诚实 , 如果
和谐社会与中国公共财政
A O N I E R IG CC U TNG L A N N
征 加 以诠 释 , 进 社 会 和 谐 , 现 经 济 与 社 促 实 会 的 和 谐 发 展 是 “ 人 为 本 ” 科 学 发 展 观 以 的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会 和 谐 是 中国 特 色 社 社
方 面 的 利益 , 效 解 决 社 会 发 展 中现 存 的各 有 种 矛 盾 和 冲突 。 会 和 谐 秉 承 “ 平 正 义 ” 社 公 和
“ 以人 为 本 ” 法 制 精 神 , 面 体 现 制度 正义 的 全 的 价 值 观 , 民为 本 的 人 权 观 , 控 特 权 的 以 监
) 和谐社 会的本质特 征
央关于构建社决 定 》提 出在 我 国新 的历 史 时 期构 建 社 ,
皆一 直 是 人 类 社 会 始 终 追 求 的目标 ,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目 和 历 史任 务 。 设 和 标 建
二、 和谐 财政 : 中国公共财 政的最新 定 位
平 等 观 , 府 清 廉 的义 务 观 , 护 弱 者 的 均 政 保
衡观。
(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二)
财政 从 根源 上讲 属于社 会 科学 范畴,
而 不只 是 一 个 纯 粹 的技 术 分 析 工 具 。 任何 在
型 时 期, 立 和 谐 社 会, 共 财 政 具 有 不 可 推 卸的 责 任 。 据 公共 财 政 理 论 , 立 建 公 依 建
殳展 , 决 当前 人 民生 活 中的 重 大 问 重 大战略 选 择 。 解
国 历 代 文 化 传 承 下 理 想 社 会 的 特 征 , 表 又
党 在 十 六 届六 中全 会 上 做 出 中共中
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为目的的, 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财政模式。 ( 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二) 公共财政具有
( 目 一) 前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和根源
展。 1加大补贴实施力度。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城乡间的不和谐。目前, 、 我国城乡之间 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20 06年随
“ 公共’ ’ 这一根本性质, 这是由市场经济所根本 的基本矛盾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 着全面取消农业税 、 除了烟叶 以外的农业特产 决定的, 也是市场经济下区别于其他经济体制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落后于城 税和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 财政在促进社会 下的财政的根本特征 。 其核心就是处理政府与 市居民。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 多予” 少取” 和“ 的直接作 城乡统筹发展 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公共财政围绕满足 2区域间的不和谐。近年来, 、 我国东中西 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 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1 ) 表现在:1经济总 () 在要求一致。 本文A ̄共财政制度设计和框架 公共需要的基本职责建立支出体系。( 为国 部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Lx - 2 ) 90 03 构建角度, 对当前社会不和谐表现进行深入分 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经费。( 提供市场资 量 的差距越拉越大 。18  ̄20 年 东部 地区 源配置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业经费。 ( 公益 在全国经济总量上的比重从 5%上升到 5%, 3 ) 0 9 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的财政措施。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工程 与公共工程投资 。为此 , 构建和谐社 而中西部则相反:2人均 G P的差距越拉越 在“ () D
会” 的过程中, 政府的财政支出要着眼于整个 大。18 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 3%, 90 4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差 距 , 据 历 年 《 国统 计 年 鉴 》 供 的数 据 可 知 。 根 中 提 自
18 年 后 农 民收 入 和财 富 并 未 实 现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94
平 和 城 市 居 民 收 人水 平 同 步 增 长 , 特 别 是 1 9 9 7年
以 来 , 民 人 均 收 入 平 均 实 际 增 长 不 到 5 。 乡 农 % 城 实 际 人 均 收 入 比 1 8 年 为 18 :1 2 0 年 为 94 . ,0 0
杠 杆 。在 导 致 我 国 当 前 社 会 贫 富 差 距 扩 大 的 诸 多
果 加 上 农 民 收 入 中 4 %以 上 是 实 物 收 入 。 有 相 0 还 当一 部 分 簧 用 于 第 二 年 的 再 生 产 开 支 ,而 城 镇 居 民在 住 房 、 育 、 疗 、 业 保 障 等 方 面 还 享 有 许 教 医 失 多福 利 优 惠 , 果 把 这 些 因素 都 考 虑 进 去 , 乡 居 如 城
国哈 佛 大 学 著 名 学 者 塞 缨 尔 ・ 享 廷 顿 在 其 《 动 P・ 变 社会 中的政治秩 序》 书中分析 的那样 , 代化 过 一 现 程 中基 本 价 值 观 的 转 变 、社 会 财 富 和 权 力 的重 新
分 配 、 治体 系的巨大变 革往往造 成社会 不和谐 。 政 在这一 转折时期 , 果社会 矛盾处 理得好 , 家就 如 国
据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测 算 ,9 9年 我 国 q , 配 的 基 尼 17  ̄ . f f 系数 为 0 3 19 , 。9 0年 为 03 3 1 9 3 . ,9 5年 为 03 9 2 0 4 .8 。0 0 年为 0 1 2 0 . 7,0 5年 则 扩 大 为 为 04 。再 看 城 乡 收 入 4 ,7
和谐社会下公共财政的社会利益调节对策
〔 要」 和 社 的 求 发 讨 如 通 制 公 财 政 对 会 益 行 节 问 。 出 摘 从 谐 会 要 出 探 了 何 过 定 共 政 策 社 利 进 调 的 题指
公共财政调节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会正, 公共财政调节社会利益应遵循的原则为效率与公平 兼顾,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谐 会 共 政 会 益 节 和 社 ;公 财 ;社 利 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不断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当前,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 体制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必然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 动。 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直接影响到我 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构建。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财政, 无疑
应当成为政府调节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
Hale Waihona Puke 一、 公共财政对社会利益调节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 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财政制度,是为纳税人和所有 公民服务的财政, 是民主法治化的财政。 当前, 中国的政府职能正向公 共服务型政府转化。 公共服务型政府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和 保障社会公正。 公共财政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政策序列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 , 作为调节 这些社会利益矛盾的手段,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适 应, 公共财政对社会利益进行调节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一一社会公正。 在此, 社会公正包含了以下几条相互关联、 不可分割的原则:一 是普遍自由和人人平等原则。 即每一个公民都能自由地获得在承担社 会角色以及享有角色相关社会利益的平等权利。二是所得限制原则。 即在同一社会内部, 一些人不应该获得太多的资源, 以致于剩下部分 不足以分配给其他的人导致他们的生存都难以为继。 这条原则防止社 会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三是保障救济原则。即要对社会最悲 惨最贫穷的人群的生活加以改善, 使他们生活质量提高, 生活有着落。 在提供了必要的利益获得渠道之后, 或许还是存在着那些获利益甚少 而不能维护生计的人。 政府对于这些人, 也不是采取撒手不管的方针, 而是确定一定的标准, 提供必要的社会救济, 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 都能在社会的大家庭中过上最基本的正常生活。 这三条原则是任何一 个公正的社会必须同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们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 公正的基本标准。 一个社会要成为公正的和谐的社会, 就必须始终贯 彻这三条原则。 二、 公共财政对社会利益调节遵循的原则:效率与公平兼顾 分配是公共财政的基本功能,收人分配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核心 内容之一, 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保障民生的政策 基础。公共财政通过收人分配调节社会利益的职能是否有效发挥, 必 须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去考虑。 公平与效率是判断财政职能有效度 的基本标准, 任何一笔财政支出都应当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评 估, 只选择其一, 是有失偏颇的。 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 内外环境对效率都有急切的关注与需要, 人们普遍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 提高生活水平上, 选择“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的分配原则是十分有利的。但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一定 程度的满足后, 人们开始向精神需求回归, 会更多地关注自身与别人 之间的人格平等和权利平等,公平” “ 似乎不应再被放在兼顾的位置上 了。特别是社会差距拉大, 人们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产生严重不满 情绪时, 更应该考虑对原有的分配原则作一些修正。而修正的重点就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协调社会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染 引发 的群体性事 件等 等 :这些矛 盾和
问 题 , 成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带 有 经 济 羊 其 既 十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必 然 性 ,也 与包 括 公 共 财
社会 公共 资 源的 配置 ,关 系到地 区 、 行 业 、 门、 部 阶层 之 间 利 益 关 系 的 调 整 , 关 系 到 和谐 社会 建 没 的进 程 :
20 05年 ,浙 江 人 均 G P达 到 30 D 40
职能 , 通过 推进财政公共 化改革等措施 , 加大收入 分配调节力度 ,使不同社会群
1亿 元 ) ,着 力 解 决 贫 困 和 欠 发 达 地 区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和 贫 困 学 人 学 问 题 ; A 20 0 5年 起 至 2 0 0 7年 , 政 府 又 增 加 々项 省 资 金 3 元 ,在 全 省全 面 实 施 家 庭 经 济 亿
E益 增 长 的 公 共 需 求 :从 浙 江 省 目前 的 t 财 政 状 况 看 ,也 完 全 有 条件 在 公 共 财 政 加 大 社 会 发 展 领 域 投 入 ,在 促 进 社 会 利 益协调方面做得更好 :
城乡一体化格局 逐步形成 、科 技教育投
入 不 断 增 加 、资 源 和 环 境 乐 力 E益 加 大 t
一
浙 江 省 公 共 财 政 在 协 调 社 会 利 益 方 面 的 基 本做 法
当前 ,浙江社会 总体上是 和谐 稳定
的 , 是 市 场 与 政 府 共 同作 用 的 结 果 :一 这 方面 , 于经济市场 化改革起步较早 , 由 社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调节作用——基于宁波的案例分析
2 0 年以后 ,宁波更是明确 “ 02 以港兴市” 、 “ 产业立市” 、
“ 科教强市”的三大战略,将科技教育放在一个更加高的高 度来加 以重视 。但是 ,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 比,宁波的 高层次 、 高素质人才明显匮乏,高等教育规模和发展水平落 后于国内同类城市,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十分薄弱 。据统 计 ,截止2 0年底 ,高等学校数才1个,其 中本科学校3 。 03 2 个 研究生教育更是明显落后 。之所以如此 ,固然有着十分复杂 的原 因,但是无疑财政投入不足是其核心原因之一 。 有数据表明,宁波市财政教育支出在一般预算支 出所 占 的比重很低 ,近年来还略有下降 ,20 年只有1 .2 ,低于 04 2 1% 国家规定的1鬈 目标 ; 5的 教育支出在GP D 的比重近年来起伏不 大 ,20 年 占到12 ,远低于与19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 04 .鬈 93 布的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的4 的目标 ,与国 际一般水平的差距更大 。据统计,国际平均教育投入 占 D 的 GP 比例为5 1 ,发达国家53 发展 中国家4 。高等教育经费 .鬈 .‰ 鬈 增长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迅速 发展的需要,人均公共高等教 育经费 ( 公共事业费 )也非常低 ,有些 民办机制运行的高校
完全依靠学生学费收入作为来源 。所以高等教育经费的问题 是公共财政调节面临问题之一 。 . 2科技的财政投入较弱 . 近几年来 ,宁波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较大,20年 02
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 、养老保险历 史债
全市财政科技投入为33 6 28万元 ,比19 年的9 1万元增长了 98 27 25 。 .倍 全市财政科技投入 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 , 从19年的15%增长到20 年的32 ‰ 提高较快 。20年 98 .1 02 .7 04 以来,宁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30 万元的贴息支持,带 90 动了企业投入1亿多元来进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除直接 5 的财政投入以外,宁波市政府还通过税收政策对科技投入进 行支持 ,刺激私人资本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资 。 应该说,财 政科技拨款总量的增加以及优惠政策的制定为宁波实施科教
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支撑点
政 府 的收 支 活 动 。 中一 部 分 社 会 集
资源 , 于 履行 政府 职能 和 满 足社 用 会 公 共 需 要 的 经 济 活 动 。公 共 财 政 是 国家 或 政 府 为 市 场 提 供 公 共 服
服 务 型财 政 的主 要 职 能 作 用 是 弥
补 市场 缺 陷和 不 足 , 那 些公 共性 将 强 或 外 溢 效 应 明 显 的 领 域 和 环 节
非 竞争 性 和非 赢 利性 领 域 , 中于 集 市 场机 制 无法 解 决的领 域 。 政 支 财
相 适 应 的 一 套 制 度 框 架 。 共 服 务 公
’ 型 财 政 应 以 法 制 为 基 础 , 行 规 范 实
管 理 , 政 政 策平 等 不歧 视 、 视 财 一
出的 目的 在 于 维 护 社 会公 平和 社
维普资讯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是 一 个 集 民 主 法 治 、 平 正 义 、 信 友 爱 、 满 活 力 、 定 有 公 诚 充 安
序 、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为 一 体 的 社 会 。 党 的 十 六 届 六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 共 中 央 关 于 人 中
分 析可 知 。 共 财政 具 有很 强 的公 公
共 性 和 公 益性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家 应 该 主 动退 出 竞争 性和 赢 国 利 性领 域 。 府 的财政 支 出集 中于 政
政 收 入 取 得 具 有 个 体 的无 偿 性 和
整 体 的有偿 性 。 第四 。 共财政 分 公
同 仁 , 共 财 政 致 力于 解 决 公 共 问 公 题 、 足 社 会 公 共 需 要 , 直 接从 满 不
事市 场 活动 。 上 述 特 征 决 定 了 公 共 服 务 型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关系
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完善 公共财政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的政策体系,明确各级政府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责任和 义务。
加强资金保障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 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为和谐 社会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 障。
推进项目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 公共财政支持的项目能够顺 利实施,并及时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
VS
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公共财政与和 谐社会共同发展。公共财政通过优化 支出结构、提高财政透明度和问责制 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和谐社会则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等手段,为公共财政提 供Hale Waihona Puke 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
国内外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以某地区公共财政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为例,通过分析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和成果评估等环节,总结公 共财政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外案例
以某发达国家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为例,介绍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评估等方面的 成功经验,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国内实践经验总结
05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
公共财政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01
公共财政通过投入资金,为和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调节收入分配
02
公共财政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
03
公共财政提供资金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
从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和监督评 估等方面总结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和谐社会建 设的实践经验,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方向。
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建 设 中 , 当 把 民主 与 法 治 的制 度 因 素有 机结 合 在 一 起 , 相 应 互 促 进 、 调配合 。 协 2 树 立 新 的 “ 府 市 场 观 ” 实 现 和谐 发 展 . 政 。 构 建 和谐 社 会 必 须 树 立 新 的 “ 府 市 场 观 ” 政 。在 我 国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市 场 能 干 的 事 由 市 场 干 ,政 府 一 般 不 十 : 场 不 能 十 的 . 府 必 须 干 ; 场 暂 时无 力 干 或 干 不 好 的 市 政 市 事 , 须 要政 府 的 介入 , 必 南政府 来发 挥 导 向 作 用 。政 府 应 以 社 会 管 理 者 身 份 ,追 求 公 共 利益 最 大 化 和 逐 步 均 等 化 ,既 防 止 “ 位 ”也 防 止 “ 位 ” 通 过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和 服 务 、 足 丰 会 缺 . 越 . 满 _ 卜 公 共 需 要 .为 经 济 社 会有 序运 转 提 供 必 要 的 制 度 保 证 和 物 质 基 础 . 力 于 市 场 机 制 的和 谐 和 经 济 运 行 的 和谐 。 致 3. 立 新 的 “ 平效 率 观 ”。 现 和 谐 发 展 树 公 实 在 改 革 深 化 、 展 取 得 相 当成 效 的 今 天 , 调 构建 和谐 社 发 强 会 . 是 要 求 任 何 改 革 步 骤 与 政 策措 施 都 要 树 立 贯 彻 新 的 “ 就 公 平 效率 观 ” 落 实 和谐 社 会 特 征 中的 “ 平公 正 ” , 公 。公 共 财 政 改 革 仍 应 在 微 观 初 次 分 配 上 注 重 “ 率 优 先 ” 但 随 着 社 会 物 质 效 , 财 富 逐 渐 丰 富 和 收入 差 距 的相 应 扩 大 , 逐 步 注 重 公 平 、 正 应 公 的 要 求 , 宏 观 上 注 重 国民 收 人 ( D ) 分 配 的调 整 。 在 G P再 这就 要 求 我 们 在公 共 财 政 的建 设 中要 有 思 维 创 新 、 策 创 新 、 段 创 政 手 新 , 到 在 和 谐 中追 求 发 展 , 发 展 中实 现 和 谐 , 展 为 先 , 做 在 发 和 谐 为重 。
完善发展公共财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致的资源过度开发、 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 政府以 公共财政政策为手段, 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 对经济社会进 行有效调节,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 此外, 公共财政的目标是社会公共需要, 包括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市场 经济顺利高效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而这些目 标是和谐社会的 标志。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的最终目 标。 (二)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共财政是与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它能有效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 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 区域经济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下岗失业大量增加、 贫 富两极分化、 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 素增多, 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 的产生, 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俱来 的缺陷。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必须依靠政府通过转移支付、 增加公 共支出等财政手段, 来矫正市场缺陷,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需要公共财政做保障。 〔 三)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就 要求加快完善和发展现行公共财政体制。 当前公共财政职能越位和缺 位并存, 致使经济运行、 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问题, 这就 要求加快公共财政改革的步伐,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促进经济协调发 展、 保障社会公平、 缩小收人差距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构建。 二、 当前公共财政中存在的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公共财政支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绩效评价
本 身 规 模 结 构
支 农 支 出/ 支 出 总
规模 结构 的 和谐对 和谐 社会 的贡献 , 这两方 面 是指 数 层 。系
统 层 为 公 共 财 政 支 出对 人 与 人 和 谐 发 展 的 推 动 、 人 与 社 会 对
, 财政 支出 厶 \共 财 政 支 出 蛄 构
经 济 建 设 支 出/ 支 出 总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支 出 总 教 育 主 出/总 支 出 -
卫 生 支 出/总 支 出 的 和 谐 对 和 谐 科 技 支 出/总 支 出
社 会 的 贡 献
体 系 的研究 方法 , 两个 方面测 度公 共财 政支 出在 和谐 社 会 从 构 建 中的作 用 : 一方 面 , 共 财 政支 出在 和 谐社 会 构 建 进 程 公
对 纳 税 人 负 责 做 出 更 好 的 判 断 ] 。
和 谐 发 展 的
经 济 适 用 房 与 廉 租 房 建 设 对 贫 固人 口覆 盖 程 度
推 动
社 会 保 障 ຫໍສະໝຸດ 社 会 保 险 覆 盖 率
人均会共安奎 支出
社 会 安 全
人 均 国防 支 出
对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的推 动
财政 支出效率
教 育 支 出增 长/ 均 教 育 经 费增 长 人 卫 生 支 出增 长 / 均 教 育 经 费增 长 人
和谐 发 展 的推动 、 对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 展 的推 动 ; 共 财 政 支 公 出本 身规 模 、 结构 及效 率 对 和谐 社 会 的贡 献 , 系统 层 是指 通 过一 定 的方法 处理 获得 的指标 , 这些指 标不 能直 接从 统 计 资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农村教 育 、 生 、 化 等 社 会事 业 的财 政投 入 。同 时 , 大 卫 文 加 农 村劳 动力 培训和 转移力 度 。
加大对 收入 分 配差 距 的调 节力 度 , 进收入 分 配公平 。 促
市 场和政府是 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配 置 资源 的两种 手 段 ,
, 加大 反 哺农村 的力度 , 它们互 为补 充。政 府 的职 责 就是 解 决 市 场失 灵 的领 域 , 市 题” 最根本 的是增 加对农 业 的投 入 , 生态 建设 和农业 综合 开发 , 加对 增 场能调节 的由市 场来 调 节 。财 政 就 应 当从 传 统 的“ 产建 支持农村基 础设施 建设 、 生 设型” 向“ 共服务型” 来满 足 公共 需求 , 供公 共产 品 , 转 公 , 提 确定合理 的财 政 收支 规 模 和结 构 , 防止 经 济波 动 。政 府应 当实施稳健 的财 政政 策 , 化 税 费 改 革 , 深 优化 财政 收 支 结 构, 实行结 构性减税 。 稳健 的财政政 策包括 : 压缩 财 政赤 字 , 制 国债发 行规 控 模, 减少政 府投资等 。对 赤字 的控 制 , 有利 于建 立 政府 与市 场的和谐关系 ; 控制 国债 有利 于减 少财 政 风险 ; 少政 府投 减
加快教育 、 医疗 卫 生 、 会 保 障制 度 改 革 , 高公共 服 社 提 务 水平 , 进社会 事业 发 展 。普 及九 年 义 务 教育 是提 高 民 促 族 素质 的基础 , 府应保证 义务 教 育资 金 的到位 , 其真正 政 使 运用到 发展基 础 教育 的方 面 上 。同 时 , 中央和 地方 政府 明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经济 增长 的质量 不高, 自主创 把支持经 济快速发展 作为公共 财政 的第 共活动 支出,保 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 挑战 : 新 能力不强 ,高速 的增长 与就业不 足并 要务, 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 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
一
几乎成 了中 国经济 的特 有现象 ; 二是 发展 。 为此应坚持“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 谐 社会过 程 中,必须发挥公 共 财政 的职 存 , 和“ 少 放 的方针 , 切 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 的态势 , 乡差距近 哺农村 ” 多予 、 取、 活 ” 城 能.应通 过促 进城 乡协调发展 、 完善社会 全社会收入分配拉 开的 实加 大对“ 三农 ” 的投 入力 度 , 农 村居 让 保 障体 系、 进社会 成员充分 就业 、 促 发展 十几年明显拉大, 相当部分人未 能真 正共 民, 分享 改革发展成 果、 浴公共财 政阳 沐 公共 卫生事业、 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 面 幅度和速度过快, 形成 了严 光 , 实现农村经济 的快速发展。 建立并完善公共 财政 支 出体 系, 以达到社 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 的成果 ,
各种原 因而失去收入来源 、生活贫 困时, 和服务网络 , 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强制性的社会 保障也是 公共 财政 的基 本 劳动者 的就业能力。 持劳动用工 制度改 治工作 , 强污水 处理、 支 加 垃圾处理 等环境 职 能之一 。 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 的重 革 , 鼓励 自谋职业 、 灵活就业和 自主创业。 基础设施 的建设,协调 推进 工业 污染、 生
面 广的社会 保障体系 。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 承担 , 决基层财政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 点工程 , 强 自然保护 区建 设 , 解 加 减少人 为
公共财政服务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策、 民主管 理 、 民主监督 的有 效落实 , 保 第一 、 分发挥 财政 的调 节作 用 . 好 党 委 、 充 政府 财 源建设 的参谋 . 支持 经 证 群众 依法 享有 监 督财 政 的广 泛权 利 实现社 会公 平 。当前 , 要强化 政府在 财 济 发展 , 大财 政 “ 糕” 为构 建和 谐 做 蛋 . 和 自由 。 制定 公共财政 决策要 充分尊重 政利益 调节 中的主导作 用 , 时引 导并 社 会提供坚 实的财力保 障 及 群众 的意 愿 ,充 分 考虑 群众 的承 受能 实行城 市反哺农 村 、工业反 哺农 业 、 先 第二、 维护 公平 与效率 , 力 分好 努 力 .正 确反 映 和兼 顾社 会 各 阶层 的利 进地 区扶持 落后地 区 的持续 性措 施 . 并 财政 “ 糕” 当今社 会冲突集 中表现为 蛋 。 益, 坚持 财政 决策 的公 益 化 . 免 财政 从财政体制 、 避 财政政策 法规 等方面加 以 利 益的冲突 , 构建 和谐社会 就是要 消除 决策 的功利化 , 决反对 和纠正 侵害群 明确 , 坚 更好地 促进城 乡之间 、 工农 之间 、 产 生冲突 的根 源 , 尽可 能地 维护公 平与 众利 益 的行 为。 在财政 决策 实施 中要科 地 区之 间的协调发 展。 积极规范 财政 公 正 。 共财政要 充分发挥资 源配置与 要 公 学把 握 H 台时 机 ,采取 正 确 的方法 步 转移支付制 度 . I 实现地 区经济 相对均衡 公平 分配 的职 能作用 , 构建利 益协调机 骤. 最大 限度地实 现财政决 策预期 为群 发展和各级 财政能 力均 等化 , 使各地 政 制 。财政分配 。 不是简 单的收支过程 并 众带来 的实 惠 。 让广 大群众 共享 改革开 府能 为本 地 居 民提供 大致 均等 的公 共 和切 分过程 ,它事关 统筹城乡 发展 、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摘要:“和谐导向型”改革要求公共财政做到“和谐财政”,具体就是要达到体制和谐、政策和谐与运行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共财政;和谐导向型公共财政在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公共财政应是和谐财政。
它作为国民收入(或GDP)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具体模式,在和谐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然担当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关联更为紧密,“和谐导向型”改革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总要求,一方面,各项改革的全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改革后的体制要能为和谐社会作贡献。
具体而言,“和谐导向型”改革就是要求公共财政改革做到体制和谐、政策和谐和运行和谐。
一、体制和谐1.建立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首先,应按政府职能范围和谐界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应是:由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中央政府来提供,主要包括国防、外交、外贸管理、全国性的立法、司法、教育、科学技术、宏观经济稳定、调节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分配等;供本地区居民享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地方政府提供,包括地区性交通、警察、消防、教育、环保、绿化、城市供水、垃圾处理、公园、地方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等;具有跨地区“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应为:将涉及省级资源配置和区域范围受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划为省级政府的支出职责,并根据精简政府层级原则,省、市、县的分级体制必须实行层次化管理,如地区性交通、治安、消防、基础教育、环保、城建、地方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支出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
这些事权不划归乡或区负责,这是因为行政乡的规模小、实力弱,财政管理水平低,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事权。
其次,合理划分税权,建立适度集权和适度分税制模式,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间财税竞争造成的不和谐。
这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完善:一是通过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来规范税权划分。
二是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税收立法权在政府层级方面不能过度下放。
具体设想如下:对涉及全局的税种,开征、停征、税目税率调整权继续集中在中央,经过全国人大立法,提升法律层次;地方税中在全国统一实施的影响较大、收入较多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公众切身利益的税种,应由中央统一制定,但在税目、税率的设计上可设置一些弹性区间,允许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在区间内确定执行标准;影响范围只在地方本级管辖区域内的地方税税种,立法权归中央,由地方决定其税基、税率、减免、开征、停征及征收管理等项事宜;对某些地方小税种,如果征收成本高、征收数额小,地方有停征的权限。
最后,在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基础上,重新架构我国中央税体系和地方税体系的税种组成,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
2.税制改革财税部门应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城乡统一税制,建立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发挥税制调节收入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起所得、消费、财产三位一体的税制调节收入分配体系,覆盖个人收入运行全过程,形成从分配、消费到财产积累三个层次的联合调节体系,并在税制设计上将这三个税作为一个整体,依调节的目标和需要,在各个调节层次上统一配置各税种的调节功能和力度,解决单独运行个人所得税所带来的局限,强化税制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此外,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以税制的强制力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贡献。
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安全网”和“减振器”。
3.优化财政支出体制改革一是要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支出范围必须依照政府职能的范围适时调整,减少“越位”性支出,加大对社会保障、贫困人口、科技教育、卫生医疗、公检法、行政管理等社会公共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需要。
二是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要调整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减少建设性和生产性支出,加大社会公共需要的购买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以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的区域性结构,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这类地区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二、政策和谐1.宏观政策取向公共财政(税收)政策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为政策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的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国家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相机抉择”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减弱经济的波动程度。
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分配差距有拉大倾向,经济粗放式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实施稳健(中性)财政政策,向财政收支大体平衡的目标逼近,以保持社会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和经济社会稳定为前提,“有保有压”、“有奖有抑”地调整支出结构。
相关部门应侧重于对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宏观结构性问题进行调控,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或GDP)再分配,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服务于“五个统筹”,以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分配政策取向首先,应结合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或GDP)进行再分配的调节功能。
具体地说,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中西部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以及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核定各地区标准化收入和标准化支出,合理确定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的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等。
其次,在税收政策的分配导向方面:一是协调区域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税收政策。
这类税收政策主要是为了扶持弱势群体。
各级税务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求职无门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共享改革成果,和谐解决潜在的非对抗性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三是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政策的支持,现行税收政策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建立健全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收体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问题关系到“两个毫不动摇”,也是亟待我国税务部门解决的问题。
3.产业政策取向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提前实现5年内取消农业税、新办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
二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品实施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三是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对技术转让、服务收入以及文化教育产业的减免税。
四是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环保领域的税费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研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等的税收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运行和谐1.和谐的征税力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这就要求税收随着经济发展而保持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应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深入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防止越权减免税。
同时,税务部门还应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
2.依法治税,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首先,应努力推进依法治税,规范执法。
执法部门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促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其次,依法征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国家税收与和谐征纳的关系是统一的。
和谐的征纳关系是征纳双方对依法征纳税与诚信征纳税的认同,是对和谐社会中民主法治和诚信友爱关系的认同,是对一个效率、公平与易管理的良好税制的追求,是征纳双方对一个在代际间可以持续发展的税收关系的追求。
我们在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应努力在“发展、和谐、依法、诚信”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3.实现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相结合的阳光财政首先,应继续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基金和收费项目,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财政预算,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其次,应完善财政决策机制,规范财政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财政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实行支出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再者,应加强财政政务公开,完善和细化财政预决算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扩大和完善财政公告制度,向全社会公开办事程序和理财规则,扩大社会公众对财政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建立和谐的债务运行机制目前,部分地区为了“政绩”的需要进行经济竞争,都把任内直接投资或担保项目贷款偿还期延迟到任外。
结果,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和潜在负债越积越多,财政支付的潜在风险非常大。
其结果直接表现为部分农民工工资支付困难,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等,这极易造成金融不稳,引起社会秩序波动。
为此,我国应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加强财政的债务危机管理,特别是地方的债务危机管理,建立和谐的债务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