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所见晚唐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唐代陆龟蒙的诗

唐代陆龟蒙的诗【提纲】一、唐代陆龟蒙简介陆龟蒙,字鲁望,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活在唐朝晚期,历经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朝。
陆龟蒙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晚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提纲】二、陆龟蒙诗歌特点1.自然意境陆龟蒙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诗中含有浓郁的自然意境。
他的诗歌描绘了山水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渔歌子》、《江南曲》等作品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
2.隐逸情怀陆龟蒙的诗歌作品中,透露出一种隐逸情怀。
他厌恶官场世俗,向往闲适的田园生活。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名利的淡泊。
这种情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3.寄托理想陆龟蒙的诗歌作品中,寄托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的理想。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在《江南曲》等作品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提纲】三、陆龟蒙诗歌代表作介绍1.《渔歌子》《渔歌子》是陆龟蒙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诗中写道:“春风绿草径,江水碧如蓝。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
2.《江南曲》《江南曲》是陆龟蒙的另一代表作,展示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诗人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纲】四、陆龟蒙诗歌对后世影响陆龟蒙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成为晚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诗人,还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许多后世诗人受到陆龟蒙的启发,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陆龟蒙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陆龟蒙

主要影响
文学
农学
文学
诗歌
从陆龟蒙现存六百余首诗作来看,奇峭与平淡是其两种主要风格:
一、奇峭
陆龟蒙头像 陆龟蒙诗的“奇峭”,主要表现为铺张扬厉的手法,纵横捭阖的气势,峭拔险怪的境界,以 及僻字险韵的运用。
铺张扬厉是大赋的常用手法,将其移入诗歌,则是唐人的创新。中唐大家韩愈是这方面的代表诗人,而陆龟 蒙显然也在诗歌中有意为之。比如《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对霖雨的描述,诗人借助想象、夸张、比喻 手法,使用多个神话与典故,从形态、声音、气势等方面反复刻画,极力渲染,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骇人耳目。 除此之外,诗中对病痛、幽愤的叙述也是尽情泼墨,具有淋漓尽致的特点。
陆龟蒙
唐代农学家、诗人
01 人物生平
03 历史评价 05 人际关系
目录
02 主要影响 04 轶事典故 06 主要作品
07 人物争议
09 史料索引
目录
08 后世纪念
基本信息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诗 人、农学家。
陆龟蒙举进士不第,曾作湖、苏二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约中和元年(881 年),陆龟蒙去世。光化三年(900年),唐昭宗下诏,追赠为右补阙。
人物争议
籍贯
生卒年
应举次数
生卒年
陆龟蒙生年,《新唐书》本传及诸书皆不载,后之学者亦多认为无法考证,只能推测其生年的大概范围。李 锋《陆龟蒙生卒年考》认为陆龟蒙必生于会昌四年(844年)以前;胡山林、徐挥《陆龟蒙隐居考》推测其生于 唐文宗开成(836年—840年)初至大中(847年—859年)初之际;王茂福《皮陆诗传》推其生年最早当在太和九 年(835年)甚或开成五年(840年)以后,但至迟应不迟于会昌五年(845年)。李福标《皮陆研究》则在上述 胡山林、徐挥《陆龟蒙隐居考》一文的基础上将陆龟蒙生年定于开成元年(836年)。
盐城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

盐城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学理论论文

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学理论论文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学理论论文99-201X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开始呈一种上升趋势,这不论在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来。
相对而言,两年来寺院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比较活跃。
综合性研究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1X)第一册包括魏晋南北朝卷;第二册包括隋唐五代卷。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隋唐文化研究丛书”历史篇中有10部著作,其中经济史方面的著作是张泽咸《隋唐时期农业》、韩国磐《唐代社会经济诸问题》、陈国灿《唐代的经济社会》、邱添生《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以及刘健明的《唐代政治与对外政策》等。
宁可主编,闫守诚、宋家钰、魏明孔、宋杰、宁欣撰写的《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1X)分为农业、土地关系、手工业、商业、货币与物价、城市与交通、区域经济、财政等8章,计50万字。
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杨鸿年《隋唐西京坊里谱》,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翁俊雄《唐后期政区与人口》等,是比较重要的成果。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是近年来这一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见的重要成果。
张泽咸《隋唐时期农业》计9章,第一章绪论(户口分布与劳动力、大农业体系生产、旱地与水田农业、内地农业与边地农业、农业经营方式),第二章内地农业鸟瞰(华北地区农业、江淮以南农业),第三章河西、西域区农牧业(河西地区农牧业、西域地区农牧业),第四章蒙古高原农牧业(汉隋间高原地区畜牧概况、唐代高原地区畜牧状况、唐代高原地区的种植业状况、阿拉善高原农业梗概),第五章东北区农牧业(汉魏北朝时农牧概况、隋唐时靺鞨渤海为中心的农牧状况、唐五代奚契丹为中心的农牧状况),第六章岭南农业,第七章西南高原区农牧业(云贵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农牧业),第八章水稻生产(北方地区种稻、江淮以南种稻、水稻种植技术),第九章茶叶生产。
唐代陆龟蒙的诗

唐代陆龟蒙的诗摘要:一、陆龟蒙的生平简介二、陆龟蒙的诗歌创作1.诗歌主题及风格2.代表作品赏析三、陆龟蒙的农学成就四、结语正文:一、陆龟蒙的生平简介陆龟蒙,唐代著名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他出身官僚世家,早年在家族的熏陶下,精通《诗》、《书》、《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陆龟蒙热衷于科举考试,但在进士考试中落榜。
此后,他跟随湖州刺史张博游历,并成为张的助手。
后来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过起了隐居生活。
二、陆龟蒙的诗歌创作1.诗歌主题及风格陆龟蒙的诗歌以写景咏物为主题,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抱负。
在他的诗歌中,既能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体会到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2.代表作品赏析陆龟蒙的代表作品有《别离》、《吴宫怀古》等。
其中,《别离》一诗描绘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哀愁,诗句“丈夫非无泪,不洒临别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吴宫怀古》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三、陆龟蒙的农学成就陆龟蒙在农学方面的成就同样卓越。
他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作品,对农业生产、农具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的农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结语陆龟蒙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同时,他在农学领域的贡献也为后世所称道。
(晚唐)陆龟蒙《京口》赏析

(晚唐)陆龟蒙《京⼝》赏析陆龟蒙鲜为⼈知的⼀⾸七律,颔联栩栩如⽣,颈联更是对⽐鲜明原创云⽔云⽔⼼语 20210310⽂学创作中有些主题,如⽣死、穷达、悲喜、离合等,古往今来都⼀直有⼈吟咏,包括送别、爱情等也都是永恒的题材。
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阶段,也会因个⼈的思想和⽣活⽽抹上不同⾊彩。
初唐和盛唐蓬勃向上、繁荣富强,⼈们也体验着全盛时期的优越性,作品便显得积极进取。
⽽晚唐社会动荡,才⼦们经常宦途沉浮,⼼情也极度沮丧。
⽐如李商隐、罗隐等⼈就是代表,⽽另⼀位诗⼈虽然不如他们光芒四射,但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
下⾯分享陆龟蒙鲜为⼈知的⼀⾸七律,颔联栩栩如⽣,颈联更是对⽐鲜明。
京⼝唐代:陆龟蒙江⼲古渡伤离情,断⼭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今载⼀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烟草⾃⽣。
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晚唐著名诗⼈、农学家。
他举进⼠不第,曾作过湖州和苏州刺史的幕僚,晚年隐居于松江,过着悠闲的⽥园⽣活。
陆龟蒙的作品多写景咏物,亦有愤慨世事、忧念⽣民之作。
诗⼈虽然仕途不顺,但在农学上却造诣极⾼。
诗⼈性格豪放,喜欢交友,当时很多著名诗⼈都经常与其诗书往来。
有⼀次朋友远⾏,作者赠诗送别,这⾸七律就抒写了惜别和怅惘之情。
京⼝即如今的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东,⾃古就是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孙权也把其根据地从苏州迁往京⼝。
辖区内的焦⼭、北固⼭等地风景秀美,苏轼、⾟弃疾等⼈都曾在此游览题词。
开篇寓情于景,“江⼲古渡伤离情,断⼭零落春潮平。
” 江边的古渡⼝萧瑟荒芜,传达出⼀种失落和孤寂之感;零落的断⼭、涌动的春潮,也渲染了诗⼈⼼中的凄凉落寞之情。
诗⼈告别了朋友,看着那逐渐远离的客船,⼼中却久久难以平静。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阳天际明”,颔联栩栩如⽣,描绘了⼀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阳西斜,落叶飘零、客船渐远,画⾯极其凄美,更抒发了惜别、怅惘之情。
关于太湖水产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太湖水产的诗句有哪些(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太湖水产的诗句概述1.太湖概况2.太湖水产诗句的历史背景三、太湖水产的诗句欣赏1.白居易《宿湖中》2.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3.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5.方回《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6.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四、太湖水产的诗句意义和价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太湖,位于我国江苏省,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约为 2400 平方千米。
太湖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歌颂。
本文将探讨关于太湖水产的诗句,以揭示太湖水产诗句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二、太湖水产的诗句概述1.太湖概况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太湖水域辽阔,湖中有大量的岛屿、半岛和湖湾,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为水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太湖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被誉为“鱼米之乡”。
2.太湖水产诗句的历史背景太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孔子、庄子等著名思想家来此游览。
唐宋时期,太湖更是成为诗人们的创作源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至今。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太湖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赞美了太湖丰富的水产资源。
三、太湖水产的诗句欣赏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太湖水产诗句:1.白居易《宿湖中》:“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2.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3.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
”4.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太湖水光摇酒瓯,洞庭山影落鱼舟。
”5.方回《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太湖西畔松雪斋,七弦风清碧山碧。
”6.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今年太湖浅,添却几弓阔。
”这些诗句通过对太湖水产的描绘,展示了太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2020年考考语文阅读练习三及答案分析

2020年考考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分析江南弄(唐)李贺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注释:吴歈:吴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天上叠巘红嵯峨”一句以“巘”比喻云霞,“叠”、“红”、“嵯峨”三个词从数量、色彩和形状方面对“巘”作了描绘。
B.颔联写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等仿佛从竹林中“生”出,既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又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C.颈联的前一句化用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也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D.全诗以时间为序,描绘了江边的诸多景物,暗示气温下降、光线变弱的过程,表现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的奇妙景观。
2.赏析诗歌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6分)琴王昌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
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
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
析。
(6分)当窗织4.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王建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姑内心的痛苦。
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
C.“两日”句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
陆龟蒙的农学诗

陆龟蒙的农学诗“陆龟蒙的农学诗”是一部集诗歌与农学知识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该诗为切入点,探究与之相关的内容。
一、《陆龟蒙的农学诗》简介《陆龟蒙的农学诗》是明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所著的农学诗歌集。
全书共计56首,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耕种、育种、施肥、收割等方面,集中反映了明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的面貌。
二、《陆龟蒙的农学诗》的价值1.文学价值《陆龟蒙的农学诗》不仅是一部有关农业生产的诗歌集,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学巨著。
诗歌中不仅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景物描写,更有平民百姓的真实呈现,诗歌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2.历史价值《陆龟蒙的农学诗》所记录的,是明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研究明代农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资料。
3.农学价值《陆龟蒙的农学诗》在诗歌的形式中,融合了大量农学知识,为农民提供了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对后世的农民、农学家的耕种、栽培、施肥等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陆龟蒙的农学诗》对农业生产的启示1.崇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龟蒙的农学诗》中的许多经验和技巧仍具现实借鉴的价值。
2.注重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陆龟蒙的农学诗》巧妙地将环境保护融入到诗歌之中,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爱护大自然,不断追求绿色发展。
3.重视合作共赢农业生产过程中,合作共赢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
《陆龟蒙的农学诗》中常常出现“村民”“锄禾”“共识”等词汇,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这一理念也正是现代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组织所追求的。
四、结论“陆龟蒙的农学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久不衰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辉煌历史和人文诗意。
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历史、农学等多个领域,还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启示,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余杭四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余杭四月阅读答案

余杭四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余杭四月阅读答案余杭四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余杭四月阅读答案余杭四月[元]黑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默默无闻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以了多种表现手法,恳请表示其中一种并融合诗句详细分析。
(3分后)(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1)【答案】①颔联运用了衬托(衬托,对照,衬托,图形)、列锦的表现手法;②衬托类:朱、青,蓝,黑,颜色艳丽喜人,灵府衬托,烘托一种清爽的四月乡间独有的风貌,表达出来诗人惬意而悠闲之情;或列于锦类:颔联使用意象共振的方式精妙了将乡间独有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序在一起,勾勒出来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衬托静谧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悠闲而加值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答案】①四月乍云间,万物衰退,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步入农忙时节。
②存有樱桃绿草白鹅雅致,存有青豆绵果爽口,船行水上,轻快飞驰,存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到农户白天逼肖,原就是为了维修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至社会场景,都呈现欣欣向荣的“营生”(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四月里的杭州,天空阳光明媚,万物衰退,一派勃勃生机。
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分体式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
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通常,白鹅就在上面玩耍。
春涨水八十,船行水上,轻快例如飘。
微风飘然,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发亮美丽的影子。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严防外人绒兰,门户闭得紧紧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01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015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东卷】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从陆龟蒙的诗歌看晚唐江南社会心态的变迁

从陆龟蒙的诗歌看晚唐江南社会心态的变迁【摘要】:以诗证史、以史证诗,已经成为我们发掘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方法,陆龟蒙作为晚唐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吴地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大量的反映了晚唐时期江南社会的生活与变迁,从而为我们透视出了,晚唐江南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也使得我们可以窥探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的变化。
本文旨在以陆诗为例,试图展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与审美艺术的变迁。
【关键词】:陆龟蒙;晚唐;江南一、陆龟蒙生平考陆龟蒙,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长洲人(今江苏省吴县)人。
关于陆龟蒙的出生年代,各家聚讼不决。
据李锋的《陆龟蒙生卒年考》认为陆氏必生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以前,对于卒年按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说法,即中和元年(公元881年)。
其它文学家如朱东润、游国恩、周祖譔也都认为其卒年大约在中和元年之际。
陆龟蒙的父亲陆虞,曾官至浙东从事、侍御史,可见陆龟蒙的家事也较为显赫。
陆龟蒙自幼聪悟,有高致。
通六经大义,明《春秋》,并且善于写文,当时就名振三吴。
然而名声鹊起的家世,以及少年的聪慧并没有给陆龟蒙的仕途带来一帆风顺。
咸通六年(公元866年),陆龟蒙至睦州,拜谒刺史陆墉标志着他入世的开始,据《全唐诗》【引泉诗(睦州龙兴观老君院作)】中记载:”上嗣位六载,吾宗刺桐川。
余来拜旌戟,诏下之明年。
” 陆龟蒙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在明年的大比之年,能够搏得功名而前去拜谒的。
然而壮志踌躇的他并没有如其所愿,据《新唐书》中记载:”咸通中,举进士,不第。
不复应试,遂隐居松江甫里。
”然而,仕途道路的不得意并没有就此挫伤陆龟蒙文学创作的激情。
咸通十年,崔墣来苏州就任刺史,随他而来的还有另一位文学大家-皮日休,皮日休当时官至郡从事。
龟蒙与皮日休还有其它一些文人畅游吴郡,肇始了他们互相唱和的历程。
当时唱和之诗达六百余首,龟蒙编之为《松陵集》。
据《四库提要》中《松陵集》原序的记载:凡一年,为往体诗各九十三首,今体诗各一百九十三首,杂体诗各三十八首,联句问答十有八篇。
陆龟蒙的家产

陆龟蒙的家产《姑苏晚报》2022年06月20日 B06版郭根林陆龟蒙,字鲁望,生于何年不详,大约卒于881年。
唐代苏州长洲人,一度担任过小吏,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就做了一个隐逸居士。
一按照《新唐书》的记载,陆龟蒙曾经居住在松江甫里,即现在的吴中区甪直镇一带。
那里,他有大小房屋三十间;有田畸十万步,按照当时田地一亩约有二百五十步计算,那么十万步相当于四百亩;有牛不少于四十蹄,即不少于十头牛辛劳耕种,或者牵引水车灌溉;有耕夫约百余指,即约有十人,在农田里忙碌。
陆龟蒙在甫里拥有田舍。
他自己在《田舍赋》里描述道:“江上有田,田中有庐。
屋以菰蒋,扉以籧篨。
笆篱楗微,方窦棂疏。
”“左有牛楼,右有鸡居。
”“有牛角角,有田棋棋。
”但是,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不值恶岁,未尝孔饥。
今则阳亢而骄,苗渴而萎。
干穗百粒,获夫涕洟。
”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难以获得丰收,因此他在《迎潮送潮序》中写道:“余耕稼所在松江,南旁田庐,门外有沟通浦溆,而朝夕之潮至焉。
天弗雨则轧而留之,用以涤濯灌溉,及物之功甚巨,其羸壮迟速,系望晦盈虚也。
”可见,他拥有的田地就在吴淞江滩边,“江霜严兮枫叶丹,潮声高兮墟落寒。
鸥巢卑兮渔箔短,远岸没兮光烂烂。
潮之德兮无际,既充其大兮又充其细。
”潮汐影响非常明显,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他自己喜欢亲自下地劳动,常常带着畚锸翻地耕耘,以至于没有时间休息。
“今来观刈获,乃在松江并。
门外两潮过,波澜光荡漾。
都缘新卜筑,是事皆草创。
”他在江边建造了新居,站在屋外,看到潮水经过时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样子,煞是好看。
他在田里种植了一种红莲稻,粒米肥而香,看到这种丰收的景象,作诗道:“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
”他在家里喜欢喝酒,常常喝醉,有一次醉得两昼夜都没有醒,从此之后即使客人来了,也要收好酒壶酒杯,不再饮酒。
他的家里常高朋满座,但如果是带着社会流俗的人,即使登门拜访,他也不肯出来相见。
他不骑马,却喜欢乘坐设有蓬席的舟船,带着书、茶灶、笔床、钓具在河里往来。
陆龟蒙甫里隐居生活揭秘

陆龟蒙甫里隐居生活揭秘陆龟蒙甫里隐居生活揭秘陆龟蒙半身像吴郡甫里志有关记载陆龟蒙墓在唐代晚期,苏州有个土生土长的诗人隐居在苏州东部吴淞江边的甫里,淡薄名利,勤于著述,安贫乐道,体现了崇高的志向和情怀。
他还被誉为苏州历史上著名的“三高士”之一,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陆龟蒙。
■王为国陆龟蒙本来是住在苏州城里的临顿里的,后来做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的幕僚后,大概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于是就搬到吴淞江边的甫里去隐居了。
据宋代的《吴郡图经续记》的说法,“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
鲁望,唐相元方七世孙也,始居郡中临顿里,晚益远引深遁,居震泽旁,自号甫里先生。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就是说陆龟蒙字鲁望,是唐朝宰相陆元方的七世孙,原来在苏州城里的临顿里居住,后来就远离苏州城,去震泽旁的吴淞江边的甫里隐居了,并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甫里先生。
甫里就是现在的甪直古镇,那么当时陆龟蒙是不是隐居在当时的甪直镇上呢?还是在镇外面的吴淞江边呢?而当时的甫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没有一个甫里镇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多次去甪直实地考察,还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方志资料,从而有了很多有趣的发现。
隐居地并非保圣寺旁陆龟蒙的隐居地,文献只是笼统地说是在甫里,具体什么地点不详。
笔者特地去甪直实地考察,发现现在有关陆龟蒙的遗迹都集中在保圣寺的西边场地,包括清风亭、斗鸭池、陆龟蒙的墓及墓碑(这些应该是后人重建的)、白莲寺遗址、陆龟蒙手植的两棵银杏树等等,都在那儿,感觉很奇怪:保圣寺在现在甪直古镇的镇内偏中心的位置,虽然是建于南北朝,但保圣寺建成以后,只是在其周边地方形成集市,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城镇。
当时的陆龟蒙怎么可能是隐居在这个地方呢?陆龟蒙的诗文透露,他当时应该是隐居在吴淞江边的一个“汀洲”上的,比如他在《润州送人往长洲》诗中说得很清楚,“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而在《和松江早春》的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说的正是绿萍随沙岸扩张的情形。
唐代江南的渔业经济及社会_陈晔

物 (即海产品 ) 的记载: 明州岁进海物, 其淡蚶, 非礼之味, 尤速坏; 课其程, 日驰数百里。 公至越, 未下车, 趋奏罢。 自越 抵京师, 邮夫获息肩者万计, 道路歌舞之。 唐代不少史书中, 都有上供海错 (即海产品 ) 的记载。如 《新唐书 · 地理志 · 土贡》 及 《元和郡县图志》 等, 所 记各地贡物, 具体见表 1。 輱 輥 表 1 唐代江南贡物訛
輳 輥 一月便翠鳞, 终年必赪尾。借问两绶人, 谁知种鱼利?訛
我国古代人工养鱼出现很早, 据 《吴越春秋》 、 《吴郡诸山录》 的记载,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 吴越一带已有 人工养鱼。不过具体的记述很少, 而且又过于简略, 故难得其详。到了唐代, 记载就比较多。从这些记载中我 们可以看到: 江南人工养鱼已经相当普遍, 养鱼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在苏州等地, 出现人工开挖的小规模鱼 塘渔池, 宋人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中记载: 七堰者, 皆在州门外。据乐云诗云: “七堰八门六十坊’ , 而 《图经》 云: “废堰一十有六” 。盖乐天 指其近者也。旧说蓄水养鱼之所, 或云所以遏外水之暴而护民居。近世, 城中积土渐高, 故虽开堰, 訛 輴 輥 而无甚患也。 而且还可以 这种小规模鱼塘鱼池的出现意义很大。这不仅使一些缺乏天然湖塘的地区也有可能养鱼, 使养鱼事业深入农民之中, 成为农家副业生产的一个新内容。 人工养鱼的普及与发展, 关键之一在于鱼种的采取与培育。隋唐以前, 尚未有这方面的记载。当时所用 的方法, 大概就是 《陶朱公养鱼经》 所说的捕取成年雌雄鱼, 将其放入养鱼场所, 任其自然繁殖。由于活鱼不 能远运, 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到了隋代, 出现人工采鱼种的方法。 其法是在鱼产卵的季节, 割取鱼产卵 地点的菰蒋草, 曝干为把, 然后运到外地需要的地方, 将草置于水边, 草上的鱼卵孵化为鱼苗。到了唐代,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年第二期陆龟蒙所见晚唐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李 菁唐中后期,封建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日渐成为举国瞩目的经济发展区域,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作为江南面积最大且自然条件最好的地理亚区———太湖平原———也在不断地变革、前进。
对此,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论述,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人,他的作品积极地见证了当时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拟从其诗文入手,为上述观点作一佐证。
陆龟蒙,苏州人氏,因举进士不第,辟苏、湖二郡从事,后退隐松江甫里。
朝廷以高士召,不赴。
李蔚、卢携素重之,及当国,召拜拾遗,诏方下卒①。
可知陆龟蒙一生的活动范围基本未出江南之外,故其诗文在反映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方面,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陆龟蒙的诗文多方位地涉及到当时的经济发展动态及现状,通过检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门别类进行探讨:1、对农业生产工具的总结中晚唐时期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与进步是该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保证,而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及重视施肥、选种、使用农药等方面。
当时江南的水利工程,除官府出面修建的大中型工程如溉田万顷的绛岩湖、节制水患的望亭堰闸等外,一些地主组织的小型工程也能达到较高的技术。
这类水利工程多具有防海潮、蓄淡水、利泄洪等功能,以实用为主。
江东一带,由于地低易涝,多建塘浦圩田,圩岸内排水成田,岸外是湖或江浦。
岸上建闸,旱则引湖、浦水入圩灌溉,涝则闭闸以防湖、浦水倒溢②。
这种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将治水与治田完美结合,收效良好。
陆龟蒙退隐松江后,耕于甫里,“有池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有牛不减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
”③即拥有池塘数亩,屋三十列,田四百一十六余亩,耕牛十余头,雇农十余人。
有这样的资产,照理说维持正常的生活完全不是问题,但因所处地势低下,近于太湖出海通道,“暑雨一昼夜,则与江通,无别己田他田也。
”可见排涝和防潮倒灌是主要的治水任务。
陆龟蒙对水患的处理即采用上述修筑圩岸的办法,“先生由是苦饥,……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
”④除可防潮倒灌外,该工程“有沟通浦溆,而朝夕之潮至焉,天弗雨则轧而留之,用以涤濯灌溉,及物之功巨焉。
……用之则顺而进,舍之则黜而退。
”⑤所轧留的潮水,旱时又可用于灌溉,真是进退皆有应对。
可见陆氏所建水利设施也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实用性强。
陆龟蒙组织的水利建筑可看作当时江南诸多私家地主自建水利工程以保证自家农副业生产的一个典型代表。
各类农具的改进和配套使用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陆龟蒙所作《耒耜经》一文,对当时江南农民所使用的主要农具作了精彩的总结,并详论其构造与功用。
据陆氏所见,“爬而后有砺 焉,有碌碡焉”,自唐后期江东农民使用的农具主要有江东犁,“而后有爬(耙)”、爬至碌碡,“咸以木为之,坚而重者良”⑥。
使用时,先犁,再爬,去掉碎土块和杂草,然后用砺或碌碡碾平田面,这些基本上概括了水田整地的全过程。
直至南宋范成大时期,江南耕具仍不出《耒耜经》记载之外。
陆龟蒙所言“江东之田器尽于是”⑦诚不为过。
集南北方耕犁优点于一身的江东犁在江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从《耒耜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 、犁壁、犁底、犁压、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犁 、犁壁为金属构件,犁 用以破土,因为铁制,所以破土有力,能够把杂草盘根错节的土块起出;犁壁用以翻转犁 犁起的土块,覆土埋草,并能减少犁前进时的阻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余各部件则为木制,犁箭、犁评、犁建三者用以调节耕地深浅度。
江东犁的结构较唐以前所用之犁更为科学,其各部件所具有的功能如破土覆土、深翻浅耕、对田中野草可“绝其本根”、可调节耕地深浅度等,对于耕犁熟田生田都很适宜。
在太湖以东的江南平原广大地区,唐以前开发较少,大片荒地湖沼野草丛生,盘根错节,土质粘重,依靠像江东犁这样力量强大且耕翻性能良好的犁具来开发利用是再合适不过的。
但江东犁的优越并不限于此,已有学者指出,唐代江南耕犁对旧式步犁根本性的变革在于以曲辕代替直辕,从而基本上奠定了江南耕犁的结构样式,此后千年沿用⑧。
《耒耜经》中称“前如木呈而 者曰辕”可为佐证之一。
此外,根据该文记载,“犁之始终丈有二”,按每唐尺0. 295米计算,则江东犁全身约为3.54米,与直辕犁相比,仍较长大。
这一方面因为曲辕的使用有一个过程,犁身的小型化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陆氏所居之江东地势低下,土壤卑湿粘重,还需要这种重型耕具。
总之从陆龟蒙在《耒耜经》一文中对江东犁的准确描绘,可以推知,陆氏本人显然亲眼见过甚至有可能亲自使用过这种犁具,因此也就说明,这种改进后的江东犁在唐中后期的江南得到广泛地使用。
使用江东犁,必然使用牛耕。
陆龟蒙称他在甫里“有牛不减四十蹄”,其诗文中亦多次出现“牛耕”字样,这对于探讨唐江南是否普及牛耕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肥料种类的增加也是促进农业进步的一个方面。
由于牛耕的推广,耕牛实行圈养,陆龟蒙对此有记载:“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皂之。
”⑨其诗曰:“四 三牯,中一去乳。
天霜降寒,纳此室处。
……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或寝或卧,免风免雨。
……”⑩可见,当时农民已知耕牛圈养的必要及其益处。
由此也可推知,厩肥当成为当时农田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使用农药除害在唐以前较为罕见。
陆龟蒙有《禽暴》一文,曰:“冬十月,予视获于甫里。
旱功离离,年无以稽。
幽伤盈怀,夜不能寐。
往往声类暴雨而疾至者,一夕凡数四。
明日讯其氓,曰‘凫 也,其曹蔽天而下,盖田,所当之禾,必竭穗而后去。
’曰:‘得无弋罗者捕而耗之耶?’对曰:‘江之南不能弋罗,常药而得之。
涂杖,丛植于陂,一中千万,胶而不飞。
是药也,出于长沙、建章之涯,行贾货错,岁售于射鸟儿。
……” λϖ此后商贾因战乱不行而药不再得,害鸟侵人稻粱仍然猖獗,但陆龟蒙的这段记载成为江南农业史上用农药除鸟害的最早见证,它至少说明:晚唐太湖东部地区农民曾一度使用由长沙、建章商贾贩来的农药捕杀害鸟。
2、对水稻生产的反映陆龟蒙的《象耕鸟耘辨》中对“鸟耘”的描写,说明晚唐江南稻农已经使用这种效率较高而劳动强度较小的除草工具。
“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
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 λω“鸟耘”除草的便利不光在于如鸟啄食般快,更在于以耘爪代替人手,既保护农人的手指,又提高了工效。
这是晚唐江南稻田除草技术进步的一个反映。
明代陆世仪《论区田》文云:“今耘铴、耘爪,江浙间新制也。
古无此器,葡匐水中,以手耘之,故农人惟耘田为苦,今得此器,劳逸不啻天壤。
”提到耘爪为明时江浙间新制,有待考证。
从元人王祯的著作《农书》中可以得知,至少到元代,农人已在使用这种用竹或铁制成,“穿于指上,乃用耘田,以代指甲”的农具。
王祯还以诗赞之曰:“惟农有鸟耘,爪田仍去莠。
竹贯十指,耨禾牵两肘。
假借以为功,疏剔乃能久”,直言耘爪的便利,可见耘爪元时已有,非明时新制。
而陆龟蒙《象耕鸟耘辨》中既明确提到这种农具,他本人又躬耕田亩,熟识农器,因此大致可以推知,类似农具在唐后期的江南已经出现。
时江南水稻种植仍以一年一熟为主,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七月成熟的早稻,据陆龟蒙《刈获》诗所说:“自春徂秋天弗雨,廉廉早稻方遮田。
芒粒稀疏熟更轻,地与禾头不相拄……” λξ这种至秋才熟的“早稻”当属早稻中成熟最迟的“蝉鸣稻”一类。
而其《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里的“红莲”稻收获在菊花盛开的深秋,则又指当时种植最多的五月插秧、九月成熟的晚稻了。
3、农副业生产的繁荣唐代江南的农副业生产相当普遍。
首先,蚕桑业有了重大发展。
陆龟蒙有诗云:“旧栽奴橘老,新刈女桑肥” λψ、“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λ{、“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沟塍堕新溜,桑柘含疏烟。
处处依蚕箔,家家下鱼筌”车”λζ、λ|等等。
这些诗句都是晚唐苏州以东松江地区蚕桑业大力发展的写照,其中“百树鸡采蚕叶”桑半顷麻”还透露了当地种麻的信息。
同时期种茶技术的进步也非常明显,出现了专业茶园和崭新的茶树种植方式———园圃化种植。
陆龟蒙诗“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中隐约可见这种变化,他本人在顾渚山下就拥有一个茶园,“岁入茶租十许” λ}。
对于加工茶叶之制茶业的兴盛,陆氏的作品中就有更多更直接的反映了。
如他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λ∼,就描绘了晚唐江南茶农运用茶灶、茶鼎、茶瓯等设备加工茶叶的景况和在“茶舍”中“煮茶”的情趣。
在素称鱼米之乡的江南发展渔业可谓天时地利兼得,这一趋势在晚唐尤为明显。
陆龟蒙作有《渔具诗》,咏矢鱼之具二十种,表明他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关注。
其序云:“大凡结绳持纲者,总谓之网罟。
……圆而纵舍曰罩,挟而升降曰 ,缗而竿者总谓之筌,……编而沉之曰 ,矛而卓之曰矛昔,棘而中之曰叉,镞而纶之曰射,扣而骇之曰木良,置而守之曰神,列竹于海曰沪,错薪于水中曰 ……” µυ所记唐代江南渔具种类齐全,与近代几无差别。
除列举各类渔具外,《渔具诗》还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矢鱼之术,仅看下面两例:大罟纲目繁,空江波浪黑。
沉沉到波底,恰共波同色。
牵时万 入,已有千钧力。
尚悔不横流,恐他人更得。
(《渔具诗・网》)弯弓注碧浔,掉尾行凉氵止。
青枫下晚照,正在澄明里。
抨弦断荷扇,溅血殷菱蕊。
若使禽荒闻,移之暴烟水。
(《渔具诗・射鱼》)两诗描写了当时江南渔民捕鱼的两种方法网鱼和射鱼,时间、场景、心态,均既真实又形µϖ、象。
陆氏诗文中还有大量关于渔民打鱼生活的句子如“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雨后沙虚古岸崩,鱼梁移入乱云层。
归时月堕汀洲暗,认得妻儿结网灯” µω等,且鸬鹚常见于渔民们的生活中,“轻舟过去真堪画,惊起鸬鹚一阵斜” µξ。
可以看出,渔业在晚唐江南的农副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此外,菜农、花农也进入了陆龟蒙的诗歌,如“无因得似灌园翁,十亩春蔬一藜杖” µψ和“故城边有卖花翁,水曲舟轻去尽能。
十亩芳菲为旧土,一家烟雨是元功” µζ均可看出当时菜农、花农的生活。
由此亦可知,种菜、种花已成为晚唐农民的一种职业,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陆龟蒙还记载了当时农副产品的一些简单贸易,如走村串户卖鱼的渔民,“今朝有客卖胪鲂,手提见我长尺余” µ{,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
其《送小鸡山樵人序》中“出吴胥门,背朝日行四十里,得野步市曰光福” µ|所记载的“光福市”则是证明当时江南已出现农村市场的重要史料之一。
4、对农民生活的总体观探陆龟蒙的诗文中专力描写农民生活状况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