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识别和退出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ad3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2.png)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1. 简介精准扶贫政策是指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确的识别和帮扶,旨在打破贫困群众的发展瓶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该政策是中国政府在减贫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在贫困地区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 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2.1 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
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估贫困人口的贫困水平,确保扶贫政策的目标对象准确无误。
2.2 实施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可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政府为此提供财政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2.3 推行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援助,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2.4 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精准扶贫政策还包括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保障和帮助。
政府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力度,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2.5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将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新的住房、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3. 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贫困家庭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4.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尽管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第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三,教育和医疗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f974a9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f.png)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贫困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做好扶贫工作。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冲刺期,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扶贫目标不明确、群众的社会参与度不足、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扶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精准扶贫就是对传统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的测量。
能够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扶贫工作中各地政府要理清思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扶贫举措,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前完成扶贫任务,实现全面小康。
1、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1.1 农村情况复杂在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情况,导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增大。
例如部分农村在制定与执行贫困户认定标准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引发家庭之间的纠纷与摩擦。
再比如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村长期居住的家庭成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很多细节工作的开展不够全面,不能得到落实。
另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扶贫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其工作方式也比较老旧,不适应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的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到户,但是在设计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项目缺乏明确的标准,很难让所有群众都信服,因而导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1.2 农民素质较低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与配合,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百姓的素质水平有很大关系,农民的素质水平越低,其经济发展越慢。
精准扶贫政策与知识问答
![精准扶贫政策与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eaced63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c.png)
精准扶贫政策与知识问答1.什么叫精准扶贫?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也就是解决扶谁、谁扶、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精准扶贫主要是解决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精准扶贫的总要求是什么?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3.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五个一批”是什么?答: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的“五个一批”包括:产业扶持发展一批、教育培训转移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政策兜底保障一批。
咸宁市“八个一批”增加了4.“六个精准”是什么?答: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人到村发精准,扶贫效果精准。
5. 什么叫“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两不愁”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四保障”指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6.贫困村出列实现“九有”目标包括哪些?答:有主导产业,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其他(住房和村容村貌改善)。
7.精准扶贫率是多少,群众满意度标准是多少?答:脱贫攻坚的“两率一度”即“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
群众满意度标准为“四满意”即:对扶贫工作队满意、对结对帮扶责任人满意、对帮扶措施满意、对帮扶成效满意。
脱贫攻坚知识点
![脱贫攻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1f1fdf2b160b4e767fcfd6.png)
脱贫攻坚知识点一、精准识别1、识别标准。
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当年扶贫标准线以下(2018年扶贫标准线为3535元,2019年扶贫标准线预计为3747元,2020年预计为3972元),且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户籍人口。
2、贫困户属性:低保贫困户、低保脱贫户、特困供养贫困户、特困供养脱贫户、一般贫困户、一般脱贫户。
3、识别程序。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开展“四有人员”比对、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乡镇核查并公示、县级审核并公告后批复、完成签字备书完善档案资料的程序进行识别。
即一申请、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
二、精准退出1、退出标准。
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当年扶贫标准线(2019年扶贫标准线为3747元),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通过退出程序审批后认定为脱贫。
2、退出程序。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入户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报县公告退出、签字确认并在贫困户系统中标注脱贫销号。
三、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1、一达标。
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2、两不愁。
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不愁吃:包含吃饭不愁、饮水不愁,即农户不缺粮,能吃饱,人均日用水量35升,分散供水的,采取望、闻、问、尝等方法,水中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供水未入户的,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平距离不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不超过100米,缺水时间连续不超过30天。
不愁穿: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
有换洗衣物,有御寒被褥。
(三)三保障。
是指安全住房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
四、教育扶贫资助对象及补助标准1、资助对象。
在普通高中(不含复读生)、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研究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9763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1.png)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研究近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脱贫的人数逐年增加。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精准扶贫。
而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探讨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
一、精准扶贫的定义和实施精准扶贫是在全面掌握扶贫对象的情况下,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和程度,以及不同的扶贫资源,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的识别、分类和帮扶。
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
在实施过程中,精准扶贫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积极融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大潮中。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金融扶贫、劳务输出等多种手段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
二、脱贫攻坚的意义和目标自2013年提出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甚至被外界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短的脱贫工程。
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脱贫攻坚不仅要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帮扶,同时还需要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相关条件,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计和生活水平。
三、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的关系1.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只有通过精准识别和分类,针对不同的扶贫对象、贫困原因和程度,才能实现高效的帮扶,最终达到脱贫攻坚的目标。
精准扶贫还具有科学、精准、高效、可持续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
2.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实现路径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
只有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真正接触到有效的扶贫政策和资源,才能够克服贫困的困难,摆脱贫困的束缚,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3.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只有通过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科学、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扶持,才能够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实现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期目标。
精准扶贫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87bb7af1b14e852458fb578b.png)
精准扶贫参考文献【篇一: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与退出机制——文献综述】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与退出机制的文献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
为提高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的精度和效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对策,切实实现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本文在对中国知网上有关精准扶贫的文献、会议以及期刊等形式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和提炼,并根据自己研究的着力点“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和推出机制”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施的地域差异进行了总结,并对精准扶贫的前景与对策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精准扶贫内生动力退出机制引言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
此后,我国的扶贫实践工作也由普惠式的扶贫到更加集约式的精准扶贫的模式发展。
而在学术研究上,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扶贫的问题研究已经开始,到了八十年代,学术上有关扶贫的问题研究转向了扶贫瞄准,即:对扶贫的主体、对象、方法以及绩效进行了瞄准,这标志着对于提高扶贫的效率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前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研究理论主要有:多维贫困理论、空间贫困理论以及贫困治理理论。
而国内对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也是最近两三年才大量出现的。
在精准扶贫方面,当前我国的权威专家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汪三贵,华中农业大学的叶初升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等,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中所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国精准扶贫所采用的方法与对策以及针对地方特色所提出的退出机制。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重点运用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运行社会、市场、政府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资源,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针对扶持动态管理精确考评,切实有效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标准
![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53c3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8.png)
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标准
贫困户识别和退出的标准具体如下:
一、贫困户识别标准
1. 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坚持民主公认原则,对生产发展、劳动力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民主确定该户是否为贫困户。
2. 有稳定财产性收入的。
二、贫困户退出标准
1.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 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
入等综合因素。
请注意,不同地区的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标准和程序可能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概念
![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4cd6e32240c844768eaee8f.png)
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概念什么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讲,“精准扶贫”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021年1月,领导人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1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领导人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
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
精确帮扶要坚持领导人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
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https://img.taocdn.com/s3/m/c864c1bb8762caaedc33d42f.png)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6年8月甘肃省康乐县发生的杨改兰恶性故意杀人自杀事件,暴露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识别与退出问题。
当然,瑕不掩瑜,毫无疑问,在“六个精准”思想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仅2015年就有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但在看到既已取得成绩的同时,还需检视日常工作,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改进和提升扶贫质量,更有效地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脱贫任务。
那么,当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不同致贫原因的人口结构分析尚不精准。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贫困程度也大为减轻。
以2010年不变价格,以农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计,截至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已降低到5500万左右。
根据我们2016年4-7月在江西、甘肃和安徽的村落调查,在贫困人口中:因老弱病残致贫的人口大约占40%~45%左右(在有些村庄甚至于占50%以上),因各种灾害致贫的人口占20%左右,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人口占10%左右,因缺少劳动技能或项目扶持而仍然贫困的人口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人口占5%~10%左右。
这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
这个结构决定了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框架格局。
只有在了解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层面或局部地区,具有精准意义地设计适用于现实需求的扶贫政策。
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对致贫原因还不甚了解,上报的致贫结构还与实际发生的致贫结构存在差距。
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有些村落甚至于找不到需要扶贫的“贫困人口家庭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其基本生活需要子女供养或社会政策托底。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设计。
第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识别还不精准。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争取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或者为在后来的扶贫过程中减轻脱贫压力,存在扩大贫困户数量与比重的问题,使一些非贫困户建档立卡在贫困户中。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2482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9.png)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如下:
1. 定义:脱贫攻坚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从而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2. 目标:2024年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贫困县退出贫困。
3. 政策和措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摆脱贫困。
4. 精准扶贫:采取“识别、帮扶、退出、巩固”四步走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细化贫困线标准、建立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精确识别贫困户等方式,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5. 产业扶贫: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农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形式,提高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
6. 就业扶贫: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通过提供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支持创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7. 教育扶贫:提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持,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提供助学金、提供减免学费等,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8. 督导和评估:建立健全督导和评估机制,加强对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真实性。
9. 改革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提高脱贫攻坚的科学性和成效性。
10. 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果是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知识
![最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ac12c62eefdc8d377ee323e.png)
坚持以致贫原因为依据,以脱贫成效为标准,以稳定脱贫为目标,分类找准脱贫路径,精准落实各类扶贫资源和政策措施,实现精准施策。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精准扶贫政策一点通1、什么是“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贪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国家、省扶贫标准是什么?2017年建档立卡的标准是2016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952元(2010年不变价),扶贫标准是动态调整的。
3、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贫困人口识别与退出4、贫困人口识别的具体要求是?不仅看收入,还要看负担。
主要是“五必看、六不评、六优先”。
“五必看”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无病人躺在床;“六不评”是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有稳定工资收入的、家庭成员中有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家庭成员中有在城镇购买商品房、门市房等的(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和拆迁建房)、家庭成员中拥有小轿车(含面包车)、工程机械、大型农机具的、家庭成员中有作为企业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且有年审记录的,或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家庭成员中有高费择校读书、在高费私立学校读书或自费出国留学的;“六优先”是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因贫辍学的优先、无劳动力的优先、无赡养(抚养)义务人的优先、无安全住房的优先。
5、贫困户识别程序是哪些?农户申请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核实一第一次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第ニ次公示→县(市、区)人民政府比对、复审→公告。
6、贫困户退出的标准是什么?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以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吃穿不愁,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经过村民民主评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认可,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可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为“脱贫”。
精准扶贫基本内容三篇
![精准扶贫基本内容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d22d1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6.png)
精准扶贫基本内容三篇精准扶贫基本内容1一是扶持生产和就业进展一批。
对有劳动能力,通过生产和务工可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扶力度,通过进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商贸流通、生态工业和劳务经济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进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库区避险解困、灾难避险搬迁实现脱贫解困。
三是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实现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抢先对残疾人扶贫对象进行生活补贴,对特困五保人员集中供给,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四是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通过提高贫困群众新农合筹资标准、降低贫困群众就医费用支出、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开展地方病特别救助等方式,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扶持。
五是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通过制定落实灾后恢复重建振兴政策,帮扶因洪涝、滑坡、泥石流、火灾等受灾贫困群众重建家园,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精准扶贫基本内容21.对象精准:以全省97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为建档立卡的主要对象,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同时要严格区分扶贫对象的脱贫缘由,在精确把握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明确脱贫措施,务必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2.目标精准:3.内容精准:完善包括通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在内的八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地区主导产业,进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贫困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精准培训,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把握1门致富技能。
同步加大力度进展配套的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救助保障等社会事业。
4.方式精准: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金融支持,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主要以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方式投入。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a0318cf524ccbff12184e7.png)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相关概念(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三)精准扶贫工作目标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 年,贫困户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六)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即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脱贫攻坚“五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八)十大脱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村庄整治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健康扶贫工程。
(九)精准扶贫“两率一度”识别精准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
(十)贫困线标准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具体分年度标准:2014年为2800元/年;2015年为2968元/年;2016年为3146元/年;2017年为3335元/年;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年。
「精准扶贫」这些扶贫知识你一定要懂!精准管理(十一)贫困户识别依据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为识别标准,以户为单位,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7098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4.png)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背景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方案旨在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提高其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脆弱的农村经济、严重的分配不公和深层次的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减贫和扶贫工作不仅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方案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扶贫要求必须先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
政府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数量和地域等方面的综合测定,并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实行科学评估,明确符合扶贫政策的对象。
2.精准解决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把政策和资金投放在最贫困、最急需的地方和最贫困、最急需的群众身上,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效果,使帮助得到最需要的人,让效益得到最大化。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计划,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支持,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问题。
3.精准增收精准扶贫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等途径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地区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
同时,政府还支持和鼓励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种养业、旅游业等产业,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扶贫模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
4.精准退出贫困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还要注重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后不再返贫,实现“稳定脱贫”。
政府要加强精准退出贫困的监测和评估,推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促进脱贫进程中,注重配套产业和其他发展措施,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益。
对已脱贫户要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努力促使他们不再因病、因灾、因学致贫。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https://img.taocdn.com/s3/m/edab70d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9.png)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略,旨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况,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战略的核心理念是精确识别贫困对象,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解决农村贫困群众面临的问题,推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精准扶贫是根据真实贫困状况,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调查,全面了解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明确致贫原因。
通过针对性的帮扶项目,如提供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就业机会等,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这种因村施策、因人施策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贫困人口的个体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是指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让每一个贫困地区和人口都能够获得发展机会,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解决致贫问题的根源,提高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有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这一成绩不仅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社会。
然而,由于各地贫困程度不同,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继续得到帮助。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贫困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频率,确保扶贫政策的精确性。
其次,要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乡村留守儿童、低保户等,为他们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扶助。
此外,还要加强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通过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发展。
最后,要加强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有效使用。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略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通过打破贫困的循环,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就业和住房条件,提高了教育和医疗水平。
同时,精准扶贫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城乡发展的协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c6e1bc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2.png)
其次,创新扶贫资源竞争性使用的机 制制度。2017年3月,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中 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将扶贫资 金资源使用的成效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 逐步形成了“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少 干少支 持”的 扶 贫资源竞争 性使 用的政 策 激励。一些地方把具备操作条件的项目(如 产业发展项目)立项权下放到乡镇(乡镇执 行、县扶贫办监督),同时以贫困村为单位, 实施扶贫对象(含扶贫对象通过与大户、合 作社、龙头企业等)通过竞争方式(由各竞 争方 提 出项目方案,比较 每 一单位 产业 扶 贫资金使用所能够产生的扶贫绩效,包括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618c6a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a.png)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精准扶贫是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手段,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有效。
本文将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准确确定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原因,确保帮扶资源的精确投放。
精准识别要求充分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收入来源、教育水平等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计划和政策。
同时,要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的特殊情况,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等,确保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核心。
精准帮扶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措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精准帮扶要注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项目,如发展产业、提供教育和医疗资源、提供金融支持等。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能力。
第三,精准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障。
精准管理是指建立健全的扶贫管理体系,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扶贫政策的落实。
精准管理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建立贫困人口的档案和信息库,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和使用效果的评估。
此外,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扶贫能力和服务意识。
精准考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精准考核是指对扶贫工作的绩效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促进扶贫工作的精准有效。
精准考核要注重量化指标和定量数据的运用,如贫困人口的减少率、收入的增长率等,评估扶贫工作的成效。
同时,要注重综合评估和多维度考核,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全面评估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公开和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
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
![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9d3ee2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4.png)
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问题上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精准扶贫的主要工作是以数据为支撑,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加强长期脱贫机制建设。
目前,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贫困户的帮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精准扶贫的主要工作1.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准确识别贫困户。
政府通过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贫困户数据库。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准确掌握贫困户所面临的贫困原因和程度,以及可行的扶贫方案。
2.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是针对性帮扶措施的制定。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涉及就业、教育、健康等不同领域。
政府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扶贫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直接帮助和切实支持,同时帮助他们以较快的速度走上脱贫之路。
3.加强长期脱贫机制建设精准扶贫除提供直接帮助外,还要加强长期脱贫机制的建设。
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增强贫困户的经济实力,同时加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让他们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下步计划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针对未来的发展,政府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强对于贫困户的政策支持,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政府还将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在多个领域加大投入。
2.推进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
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于扶贫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打造出“贫困户+产业扶贫”示范体系。
3.增强内生动力政府将不仅仅注重财物让贫困户脱贫,还要推动贫困户建立自主动力。
政府将积极资助贫困户学习技能,不断提升贫困户的技能和能力。
4.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建立起来的贫困户数据库将是未来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
政府将积极加强贫困户数据库建设,完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数据的精度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当识别为贫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案例四分析: 虽然张某是村委干部,但家中有2位重度病人、1 名在读学生,家庭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开支,家庭健康、
教育无保障。因此,应当识别为贫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在贫困户的识别中,要综合衡量,即以国家 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按照“两不愁三保 障”目标,多维度采集农户的生活现状、家庭
为贫困人口;如果王某夫妻二人条件很好可以
不识别。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案例八分析:按照实际生活原则,为城镇户籍 的这个家庭成员也应识别为贫困人口。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案例九分析:如果其女儿在孙某家识别为贫困
户前已出嫁,因未实际共同生活在一起,不能
(四)建档立卡的登记内容。《扶贫手册》
按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的内容要求,填写
登记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 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 等六个方面内容。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1.有七种情形,在识别贫困户时原则上采取
“一票否决”,应严格清除。
2.有四种情形,在识别贫困户时要从严审核 和甄别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三)关于“两项制度”衔接的问题 2.识别顺序:识别顺序依次为五保户、纯低保
户、扶贫低保户、扶贫开发户,对其中因病因
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应优先识别为贫困人 口。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三)关于“两项制度”衔接的问题 3.有效衔接:经信息比对后,对符合建档立卡
政策的低保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扶持,
一、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
(二)建档立卡的对象 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农户及其家庭
人口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一、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
(二)建档立卡的对象
2014年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
保户、五保户四种类型
2015年分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
贫困户三种类型
一、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
有关单位开展大数据信息比对,并将比
对结果反馈到各村委,以供村委民主评
议时使用。
2.识别的程序
(3)民主评议。
2.识别的程序
(4)第一次公示。
2.识别的程序
公示时间为7天,
满7天后如无异议,
报乡级人民政府 审核
2.识别的程序
(5)乡级审核
2.识别的程序
(6)第二次
公示
2.识别的程序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案例一分析: 付某虽购买了商品房1套,家庭年收入约5万元,但 家中有1人患有重大疾病、1人重度残疾,有2个小孩读
书,且要供养1家7口人,家庭存在教育、健康保障的问
题。因此,应当识别为贫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 及督查要点
----市扶贫和移民办
何 硕
第一部分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
1.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
2.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3.督查要点
一、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
(一)建档立卡的标准 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
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
标准为识别标准。
(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
1.识别的原则。贫困人口的识别必须按整户
识别,以户为单位测算收入水平,综合评价 贫困程度。凡识别为贫困户的家庭,其在册 户籍成员均应识别为贫困人口。
2.识别的程序
(1)农户申请。
2.识别的程序
(2)信息比对。村、乡镇逐级汇总申请
农户名单,由县级扶贫部门牵头,组织
对符合低保五保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 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保障,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四)关于动态调整的问题 1.信息比对。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
户”、低保户五保户大数据信息比对,根据比
对结果综合判断贫困户是否属于“错评户”, “边缘户”、低保户五保户是否属于“漏评户”
财产、致贫原因等贫困信息,综合判定农户是
否达到贫困户识别标准,来确定是否识别为贫 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1.必须坚持整户识别的原则。整户识别是建档立 卡的基本原则,也是一贯原则,必须坚持和执
行。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案例五分析:周某家使用的是共同户籍(即分 家未分户),大儿子家符合贫困户识别条件, 但要将其识别为贫困户,必须先将其从共同户
案例二分析: 李某家虽有小轿车,但因突发事故导致家庭发生重 大变化,李某成为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还有1
名高中学生,家中教育、健康保障就出现了问题。因此,
应当识别为贫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一)关于“七清四严”的问题
案例三分析: 黄某虽家中长期无人居住,但也是非情势所迫,家 庭存在教育、健康保障问题,且在新余市域内。因此,
识别为贫困人口(但要在户档案中做人口变更 说明);如果是在识别为贫困户之后出嫁的, 且配偶方不是贫困户的,要做人员自然减少处 理。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三)关于“两项制度”衔接的问题 1.政策要求:低保户、五保户原则上必须全部
列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象,各地在贫困户识
别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将低保户、五保户排除在 外。
籍中分户后方可识别为贫困户。如果他不同意
分户就不得识别为贫困户。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2.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根据实 际情况,将户籍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考量,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户一策地核定贫困户的
建档立卡人口。
二、建档立卡的精准管理
(二)关于整户识别的问题 案例七分析:王某2个孙子属于孤儿,应当识别 为贫困户;按照实际生活原则,如果王某夫妻 二人家庭条件只是一般则要与2个孙子一起识别
公示时间7天,
满7天后,乡
级报请县级扶
贫部门复审
2.识别的程序
(7)县级复审 (8)纳入公告
2.识别的程序
公示、公告都要在行政村进行;
公示、公告时间不得少于7天,需要 有公示公告监督电话,村乡县签章,
及时间;公示公告名单,及其近景、
远景照片存档,远景照片要能确认公
示内容的真实性。
一、农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