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精准退出
扶贫-名词解释
![扶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d1e3a1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9.png)
脱贫攻坚政策名词解释1.扶贫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 年起,每年10 月17 日为“扶贫日”。
2.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2020 年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3.省委省政府“1+10”配套文件“1”是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10”是指10个方面政策举措:《扶持生产和就业》、《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面做好金融服务》、《开展社会保障兜底》、《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实行包干扶贫》、《加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人口数量较少民族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
4.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我省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两不愁:一是不愁吃。
包含吃饭不愁、饮水不愁。
二是不愁穿。
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
有换洗衣服,有御寒被褥。
三保障: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
5.“两个确保”和“两个实现”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6.三个三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以下简称“三落实”),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和退出精准(以下简称“三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三保障”)。
7.“三率一度”漏评率低于2%,错退率低于2%,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群众认可度高于90%。
8.“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
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工作职责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工作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5cad57253186bceb18e8bb59.png)
一、组织展开精准帮扶。
组织队员认真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推动各项扶贫和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监管扶贫项目资金,深入宣传政策,排查化解矛盾,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全面完成减贫任务,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工作队员日常管理。
负责队员的思想政策工作,加强对队员的工作指导和管理监督,引导队员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相关制度,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措施,科学合理确定队内分工,规范工作队台账记录,关心队员生活,团结队员共同工作。
三、做好协调服务.积极沟通衔接,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定期不定期地向县帮扶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定点帮扶工作机制
![定点帮扶工作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b48738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5.png)
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精准脱贫的有力引擎在当今中国,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为核心,针对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实施的特殊扶贫方式,旨在通过集中资源、定向支持,实现全面小康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内涵、实施过程以及其在推动扶贫工作中的显著作用。
一、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定义与原则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即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扶贫政策,对特定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长期、持续、定向的帮助和支持。
其基本原则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动态管理。
首先,通过精准识别,确定需要帮扶的对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其次,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再次,通过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确保帮扶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当帮扶对象达到脱贫标准后,实行精准退出,转入后续的巩固提升阶段。
二、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1. 项目选择:根据帮扶对象的需求和当地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产业项目,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以提高当地自我发展能力。
2. 资源整合:调动多方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合力,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3. 培训教育:对帮扶对象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监督评估:建立健全帮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帮扶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三、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成效与挑战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得以摆脱贫困,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帮扶资源的合理分配、帮扶项目的可持续性、帮扶对象内生动力的激发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模式,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四、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入新阶段,定点帮扶工作应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最新围绕精准施策,切实提升“两率一度”
![最新围绕精准施策,切实提升“两率一度”](https://img.taocdn.com/s3/m/8687c22c89eb172dec63b79d.png)
围绕精准施策,切实提升“两率一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两率一度”(即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工作水平,确保10月份脱贫攻坚考核在全省“争先创优”,结合驻村以来工作经历,我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抓实识别和退出关键环节首先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甄别,按照“应出尽出,应进尽进”的原则,重点将不符合条件的“六不评”贫困户清除(标注)出来;同时按照识别标准和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五类人员”(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大病户、危房户)纳入进来,精准做实建档立卡数据系统。
其次贫困户退出要严格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逐户逐条核实。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全面核查,通过“五看”(看收入、看吃穿、看住房、看上学、看大病)识别各类对象,切实摸清退出贫困户情况。
尤其是对有危房的农户,要认真核查,积极帮助解决危房问题,对其危房贫困户要帮扶其申请危房改造;对一般农户要结合村干部督促其自主修缮或者搬离。
二、核准数据底数要花大力气开展入户调研核查,重点是两方面内容,一是家庭人口和户信息核查。
家庭人口信息是基础和重点,要以其家庭户口本为依据,逐户核实完善,标注更新;确保其户口本、常住人口以及系统信息一致。
通过入户核实家庭人口和户信息,梳理汇总本村级贫困人口信息。
二是户内资料核实。
(一)墙上悬挂内容4种是否上墙。
(1、结对帮扶公示牌(贴照片)2、挂历3、慰问信4、享受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明白纸)。
(二)证册包内共8种材料是否齐全。
(1、身份证、户口薄;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证;3、农村养老保险证;4、农业综合补贴证;5、低保证或五保证(如果是);6、贫困户入股协议(入股企业股份制项目)、贫困户协议(联建棚项目、集中养殖项目、户站光伏项目)、股权证(入股企业股份制项目);7、结对帮扶手册(有无记录);8、扶贫手册(内容完善))。
对户内资料不齐全的及时补充完善,对不能及时补充的做好记录并向上级反馈解决。
脱贫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2f379ce2f0066f53322c7.png)
脱贫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如期完成全镇1800人脱贫任务,现在起到9月底20日,在全镇集中开展脱贫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深入贯彻 ___ ___ ___新思想、新战略,以“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镇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一次以“大培训、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专项行动”,解决帮扶责任人不懂政策不会走访、双包帮扶责任落实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识别程序不规范、问题整改不 ___、基层基础不扎实、“两率一度”存在误差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坚持边查边改,对标整改,及时补差补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达标、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一)大培训。
重点培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一户一档、工作推进和脱贫成效方面业务知识。
通过培训,让广大干部进一步准确把握关于 ___新政策、新要求、新部署,准确掌握入户走访、排查方式方法和内容,全面掌握五大专项行动的要求、内容、步骤,制定本单位“五大专项行动”的行事历。
(二)大走访。
进一步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全面压实双包责任,全面了解所在村和帮扶贫困户的困难问题和需求,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深入查找帮扶中的不足与短板,进一步摸清工作差距,梳理制定责任清单,找准工作着力点,确保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大排查。
围绕“六看六确保”基本要求,按照省 ___《脱贫攻坚相关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全面排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具体内容为:精准识别不漏一人,精准帮扶不落一户,精准退出不错一人,政策落实不少一人,产业扶贫不落一户,危房改造和房屋修缮不落一宅,安全饮水不落一村、不漏一户;“双基”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基础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知识点
![脱贫攻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1f1fdf2b160b4e767fcfd6.png)
脱贫攻坚知识点一、精准识别1、识别标准。
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国家当年扶贫标准线以下(2018年扶贫标准线为3535元,2019年扶贫标准线预计为3747元,2020年预计为3972元),且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户籍人口。
2、贫困户属性:低保贫困户、低保脱贫户、特困供养贫困户、特困供养脱贫户、一般贫困户、一般脱贫户。
3、识别程序。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开展“四有人员”比对、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乡镇核查并公示、县级审核并公告后批复、完成签字备书完善档案资料的程序进行识别。
即一申请、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
二、精准退出1、退出标准。
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当年扶贫标准线(2019年扶贫标准线为3747元),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通过退出程序审批后认定为脱贫。
2、退出程序。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入户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报县公告退出、签字确认并在贫困户系统中标注脱贫销号。
三、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1、一达标。
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线。
2、两不愁。
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不愁吃:包含吃饭不愁、饮水不愁,即农户不缺粮,能吃饱,人均日用水量35升,分散供水的,采取望、闻、问、尝等方法,水中无肉眼可见杂质、无异色异味、长期饮用无不良反应,供水未入户的,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平距离不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不超过100米,缺水时间连续不超过30天。
不愁穿:有换季衣服,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
有换洗衣物,有御寒被褥。
(三)三保障。
是指安全住房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
四、教育扶贫资助对象及补助标准1、资助对象。
在普通高中(不含复读生)、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7篇
![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aa6a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5.png)
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7篇篇1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小常识,以便更好地推进工作。
本文将对这些小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贫困人口的识别与退出贫困人口的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
在识别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已经脱贫的人口,我们需要及时进行退出,避免出现“脱贫不脱政策”的情况。
二、产业扶贫的发展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产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教育扶贫的提升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可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健康扶贫的推进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通过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五、金融扶贫的助力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金融服务的监管,确保金融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六、生态扶贫的落实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等措施,可以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七、社会扶贫的参与社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补充力量。
通过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协调和管理,确保其有序进行。
脱贫攻坚术语政策
![脱贫攻坚术语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257ff333d4b14e852468ca.png)
脱贫攻坚基本术语一、“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二、“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三、“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四、“六清”行动:贫困户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
五、四到县:责任、权利、资金、任务。
即扶贫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扶贫专项资金“整块”下达到县,减贫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县。
六、“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是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七、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八、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精辟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
九、我国扶贫标准中的收入标准: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十、三率一度: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群众认可度。
十一、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重点解决好哪四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十二、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2)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
(3)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
(4)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
(5)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6)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十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情况汇报时对考核工作有何要求?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专有名词解释
![脱贫攻坚专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bfa34a183d049649a665815.png)
脱贫攻坚专有名词解释一、党中央、国务院1.两不愁:吃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穿不愁(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能够自主购买)。
2.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3.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4.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5.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省委、省政府1.六看六确保:一是看扶贫对象准不准,确保目标数据要实;二是看项目安排准不准,确保“五个一批”帮扶举措要实;三是看资金使用准不准,确保保障举措要实;四是看措施到户准不准,确保政策落地要实;五是看因村派人准不准,确保责任到位要实;六是看脱贫成效准不准,确保质量进度要实。
2.四单:对象和需求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
3.四严:源头要严把,过程要严控,验收要严格,纪律要严厉。
4.四覆盖:精准扶贫全覆盖,监测评估全覆盖,防范返贫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益。
5.七个不落一个不少:真贫不落一人,全面覆盖;资金不落一分,全面到位;政策不落一项,全面落实;产业扶贫不落一户,全面对接;健康脱贫不落一家,全面完善;搬迁不落一宅,全面安居;帮扶不落一方,全面聚力;“双基”建设加快推进,不少一村。
6.三精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7.三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8.四带一自: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生产。
9.一自三合: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模式。
10.三有一网: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实施网络扶贫。
三、市委、市政府1.精准识别“六必看、六必问”工作法:“六必看”即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有没有读书郎,看有没有病人睡在床,看有没有恶习沾染上;“六必问”即问土地,问收支,问子女,问务工,问意愿,问党员干部、左邻右舍、能人大户。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工作职责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工作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40a456e0910ef12d2af9e740.png)
一、组织展开精准帮扶。
组织队员认真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推动各项扶贫和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监管扶贫项目资金,深入宣传政策,排查化解矛盾,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全面完成减贫任务,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工作队员日常管理。
负责队员的思想政策工作,加强对队员的工作指导和管理监督,引导队员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相关制度,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措施,科学合理确定队内分工,规范工作队台账记录,关心队员生活,团结队员共同工作。
三、做好协调服务。
积极沟通衔接,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定期不定期地向县帮扶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宣传100问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宣传100问](https://img.taocdn.com/s3/m/ea237daf52d380eb63946d03.png)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宣传100问来源: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责任编辑:友华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知识1.什么是精准扶贫?答:通过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等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落实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从而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是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一种科学扶贫方法。
2.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一有、两不愁、三保障”。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指的是什么?答:(1)扶持对象精准;(2)项目安排精准;(3)资金使用精准;(4)措施到户精准;(5)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6)脱贫成效精准。
4.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指的是什么?答:(1)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2)切实做到精准扶贫;(3)切实强化社会合力;(4)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指的是什么?答:(1)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5)易地扶贫搬迁到村到户;(6)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6.精准扶贫中要重点解决好哪四个关键?答:精准扶贫中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问题。
“扶持谁”,就是精准识别、锁定对象。
“谁来扶”就是细化任务、明确责任。
“怎么扶”就是找准路径、对症下药。
“如何退”就是做到脱贫精准。
7.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指的是什么?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8.什么叫“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答:“一有”指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c6448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d.png)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18.09.26•【字号】渝扶办发〔2018〕96号•【施行日期】201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扶办发〔2018〕96号各区县(自治县)扶贫办:为了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落实责任,明确标准,规范流程,确保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轨道,确保扶贫对象识别退出更加精准,扶贫信息数据统计录入更加完整、真实、准确,结合我市实际,在广泛征求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18年9月26日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我市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特制定《重庆市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主要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制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包括未脱贫退出和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
第四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主要内容:(一)扶贫对象动态调整。
包括贫困户的识别与退出,漏评、错评、错退对象纠正,返贫和自然变更处理;贫困村识别与脱贫退出。
(二)扶贫信息数据动态调整。
包括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数据比对、数据录入、信息更新、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报告和数据提取。
2020年乡镇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三落实”,做好“三精准”,落实“四保障”
![2020年乡镇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三落实”,做好“三精准”,落实“四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2cdc0631fd0a79563c1e72af.png)
2020年乡镇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三落实”,做好“三精准”,落实“四保障”为年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工作要点》及《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目标标准和政策举措,坚持“精准、务实、成效”原则,进一步聚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弱项,系统排查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四保障”方面存的在突出问题,按照市区脱贫攻坚“回头看”统一安排部署,经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原则紧盯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和目标标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和重点工作,逐村逐户逐项排查,结合省市区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发现并解决“三落实”、“三精准”和“四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时间安排2020年12月X日起至12月XX 日。
三、工作对象全镇XX个有脱贫任务的村、镇各相关行业部门。
四、方法步骤(一)动员部署(12月5日前)。
统筹问题整改、脱贫退出和动态调整等重点工作,突出“七个聚焦”,“三落实”,全面解剖麻雀,制定内容详实、任务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启动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
(二)全面排查(12月15日前)。
组织行业部门和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基层帮扶力量,相关部门在本行业本系统,全面细致排查“三落实”、“三精准”和“四保障”存在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
1.“三落实”方面(1)责任落实。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2482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9.png)
2024年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如下:
1. 定义:脱贫攻坚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从而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2. 目标:2024年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贫困县退出贫困。
3. 政策和措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摆脱贫困。
4. 精准扶贫:采取“识别、帮扶、退出、巩固”四步走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细化贫困线标准、建立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精确识别贫困户等方式,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5. 产业扶贫: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农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形式,提高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
6. 就业扶贫: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通过提供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支持创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7. 教育扶贫:提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支持,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提供助学金、提供减免学费等,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8. 督导和评估:建立健全督导和评估机制,加强对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真实性。
9. 改革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提高脱贫攻坚的科学性和成效性。
10. 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果是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专业户网络用语
![扶贫专业户网络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1a666b3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3.png)
扶贫专业户网络用语
1.“两率一度”:精准扶贫识别率、精准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
2.“十二个一”:遵义市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要求精神扶贫贫困户实现“一规”(一套完整的抵制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一课”(对贫困户妇女开展家务操持、礼貌待人培训课)、“一堂”(贫困户道德讲堂)、“一剧”(组织贫困户观看精准扶贫剧场)、“一厕”(独立水冲式厕所)、“一厨”(规范整洁厨房)、“一圈”(人畜分离的独立圈舍)、“一坝”(干净整洁的硬化院坝)、“一训”(张贴或悬挂一条家训)、“一牌”(对贫困户进行星级文明户评定星级牌)、“一宣传”(扶贫政策宣传)、“一典型”(评定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3.四化模式:网格化管理、清单化措施、项目化作战、常态化督查。
4.八大行动:春雷行动、和风行动、文明行动、围歼行动、保障行动、突击行动、交流行动、督战行动。
5.五好培训:宣讲扶贫好政策、传承红色好基因、传授产业好技术、当新型好农民、做诗乡好儿女。
精准识别 精准退出
![精准识别 精准退出](https://img.taocdn.com/s3/m/90ede7836c85ec3a86c2c56e.png)
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一、精准识别(一)贫困村的识别贫困村建档立卡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
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市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按照国家统一的识别,灵武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规模为14个。
2018脱贫销号11村。
其中,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漫水塘村、新民村、团结村、兴旺村、永清村6个村,白土岗乡海子井村1个村,马家滩镇大羊其村、马家滩村、西三村、杨家圈湾村4个村。
2019年脱贫销号3村。
其中,郝家桥镇泾灵南、北村2个村,白土岗乡泾兴村1个村。
(二)贫困户的识别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建档立卡对象是指扶贫工作区域常住户籍的农村人口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认定标准(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2013年不变价)的低收入家庭。
采取倒排队的识别方式,按照“五看十步法”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识别。
“十步法”:户申请、组评议、村初评、一比对、乡复核、县审批、两公示、一公告、系统管、动态调。
概括为: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
“8个不列入”1.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2.家庭成员中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人员的3.家庭成员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4.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级及以上城市购买商品房或营业房的5.家庭成员购置非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的,或购置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的6.家庭成员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7.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城以上城市经营实体经济的8.“农转非”的(享受城市相关政策的人员)“档外”贫困人口入档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户进行建档立卡补录:一是2014年建档立卡后,因病、因学致贫的农户。
二是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农户。
三是当年收入高于脱贫收入标准,但“三不愁、四保障”未解决的农户。
四是自治区农垦集团移交到相关县(区)的“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态移民中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的农户。
五是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且举家在现居住地常住一年以上、有房有地,在区内原户籍地未识别建档立卡的自主迁徙农户,由现居住地县(区)负责与原户籍地进行信息核实,并进行建档立卡。
精准扶贫应知应会知识
![精准扶贫应知应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47c91ed1f34693dbef3e58.png)
精准扶贫应知应会知识一、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脱贫户收入必须超过当年的脱贫标准线,有稳定生产经营或工资性收入。
(2016年脱贫标准线为3146元,2017年3335元)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二、两率一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两率一度:漏评率(低于1%)和错退率(低于2%),扶贫成效满意度(高于90%)。
两有户: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
两因户:因学致贫、因病致贫。
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
两缺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
三、扶贫工作三个环节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四、扶贫四问、四看法四问: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
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
五、五个一批、五在村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五在村: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
六、六个小康行动、六个到村到户、六个精准六个小康行动: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中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
六个到村到户:指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做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七个不能退出一是收入未达标不能退。
二是饮水无安全保障不能退。
三是教育未保障不能退。
四是医疗无保障不能退。
五是住房未保障不能退。
六是当年新识别不能退(除2014进2014脱贫外)。
七是帮扶措施未落实不能退。
八、贫困户精准识别和退出程序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一是农户申请;二是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三是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四是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五是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六是签字确认;七是录入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一、精准识别(一)贫困村的识别贫困村建档立卡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
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市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按照国家统一的识别,灵武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规模为14个。
2018脱贫销号11村。
其中,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漫水塘村、新民村、团结村、兴旺村、永清村6个村,白土岗乡海子井村1个村,马家滩镇大羊其村、马家滩村、西三村、杨家圈湾村4个村。
2019年脱贫销号3村。
其中,郝家桥镇泾灵南、北村2个村,白土岗乡泾兴村1个村。
(二)贫困户的识别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建档立卡对象是指扶贫工作区域常住户籍的农村人口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认定标准(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2013年不变价)的低收入家庭。
采取倒排队的识别方式,按照“五看十步法”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识别。
“十步法”:户申请、组评议、村初评、一比对、乡复核、县审批、两公示、一公告、系统管、动态调。
概括为: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
“8个不列入”1.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2.家庭成员中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人员的3.家庭成员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4.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级及以上城市购买商品房或营业房的5.家庭成员购置非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的,或购置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的6.家庭成员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7.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城以上城市经营实体经济的8.“农转非”的(享受城市相关政策的人员)“档外”贫困人口入档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户进行建档立卡补录:一是2014年建档立卡后,因病、因学致贫的农户。
二是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农户。
三是当年收入高于脱贫收入标准,但“三不愁、四保障”未解决的农户。
四是自治区农垦集团移交到相关县(区)的“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态移民中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条件的农户。
五是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且举家在现居住地常住一年以上、有房有地,在区内原户籍地未识别建档立卡的自主迁徙农户,由现居住地县(区)负责与原户籍地进行信息核实,并进行建档立卡。
对上述“档外”贫困人口,要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进行核实补录,严守政策红线,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精准退出(一)贫困村退出标准和程序贫困村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达到“五通八有”目标即可退出。
五通:通路(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道基本实现硬化或砂砾化)、通水(自来水入户问题基本解决,缺水地区在干旱季节能到就近的人饮工程点取水)、通信息(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信信号全覆盖)、通广播电视(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通客车(行政村通客车)。
八有:有增收的支柱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贫困村有1-2项增收产业项目,户均有“5·30”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项目)、有经济合作组织(有1-2个能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经济合作组织)、有综合服务网点(有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良种良育服务的农技或畜牧服务点、有从事零售业务的超市、便利店和经销农资的商店、有条件的应有电商扶贫网点和金融代办点)、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和文化活动场地)、有标准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药品配备齐全,有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发放行医资格证的合格医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团结干事的两委班子(班子健全、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村规民约行之有效,群众对两委班子满意度达到80%以上)、有驻村工作队(群众对驻村工作满意度达到80%以上)。
贫困村退出评估检查指标贫困村退出程序贫困村退出,由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考核验收。
第一步:村委会申请。
拟脱贫村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后,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脱贫申请。
第二步:乡(镇)初审。
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提出申请的考核销号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在全乡(镇)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
公示无异议后,向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提出复审意见。
第三步:市(县级)复审。
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对上报的考核销号村进行全面验收核实,并将核实后确定的考核销号村在灵武电视台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
公告无异议后,向银川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复审意见。
第四步:地级市审定。
邀请银川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和组织第三方评估,审批后,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二)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贫困户退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以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收入标准为3150元),通过有效扶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
贫困户有1-2项增收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有外出务工人员,有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家庭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无因贫辍学即可脱贫。
“两不愁、三保障”(1)关于“两不愁”“两不愁”是指贫困户吃饭和穿衣有保障,能够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主要评判依据。
不愁吃:根据居住地饮食习惯,农户有能力通过资产或自购满足口粮需求,补充一定的肉蛋豆制品等必要营养物质,饮水有保障。
不愁穿:根据居住地环境农户自主购买或通过亲属购买,做到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
穿衣主要靠社会捐赠接济的,不属于穿衣有保障。
(2)关于“三保障”“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
义务教育有保障:农户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贫困户家庭中,没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的,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因自身身体原因不上学的除外)。
基本医疗有保障:1)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健康扶贫政策实现全覆盖,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2)患重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得到了补助报销。
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调查时农户居住房屋达到住建部规定标准,视为住房安全有保障。
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视为住房安全有保障。
漏雨、开裂等造成不宜居住的,进行重点核实。
因易地扶贫搬迁导致负债1万元以上,或人均2500元以上的不能脱贫。
实现稳定收入收入在评估过程中只进行核实,而非核算。
不计入人均纯收入的科目主要有:1、政府为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发放的现金及实物,如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奖励资金等,种子,种苗,种畜,化肥,农药等;2、危房改造补助;3、扶贫搬迁补助;4、扶贫小额信贷;5、保险赔付资金;6、临时性慰问金;7、临时性救助金;8、帮扶干部给予的帮扶资金;9、社会各界给予的帮扶赠与、捐助资金;10、亲友偶尔赠与的资金;11、医疗报销、大病救助补助资金;12、教育补贴;13、“雨露计划”补助;14、“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补贴;15、三类低保;16、其他。
“六种情况暂不能脱贫”:1.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不上学或辍学的(指九年义务教育);2.贫困户家庭成员当年患大病并持续住院治疗的;3.家庭成员居住危房或居住窑洞未采取加固措施的(针对部分贫困户长期在外租房居住,应视为安全住房有保障);4.贫困户安全饮水未达标的(水质达到国家卫生部国家农村饮水标准,80%的贫困户能够使用自来水,通不了自来水的农户,在800米的距离能够就近取水);5.有自我发展能力,但在建档立卡后未得到扶贫产业项目扶持的(建档后没的享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扶贫的)。
6.家庭所有成员享受低保的贫困户暂不做脱贫处理。
贫困户退出程序:贫困户退出,以自治区组织实施的第三方评估结果为准。
第一步:村民小组提名。
各村民小组参照贫困户“五看”评价体系,由包村干部主持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根据脱贫人口规模,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高到底倒排队的方式,在达到脱贫标准的基础上评议提出预脱贫人员名单,报村民委员会评议。
第二步:逐户核实评估。
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干部、乡(镇)包村领导、乡(镇)包村干部组成入户评估工作小组会同村、组干部逐户核实贫困户收入和项目落实情况,调查填写《灵武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调查验收表》。
扶贫对象确认收入核算合理、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已落实到位后,贫困户签字确认,全家外出家庭由工作人员与其户主电话沟通确认并由其亲属或村、组干部签字证明。
第三步:村民代表评议。
在乡(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可由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村组干部、人大代表等组成),以群众公议的方式民主评议脱贫对象。
村民委员会要有脱贫对象民主评议和票决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名。
确定的脱贫对象在自然村和行政村进行不少于7天公示。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
第四步:乡(镇)审核。
乡(镇)组织乡(镇)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扶贫志愿者以普查的方法,对各行政村初选的脱贫对象按照脱贫标准逐户核查,并将核查结果进行不少于7天公示,对不符合脱贫条件和有异议的贫困户退回所在村民委员会调整。
公示期满无异议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审定。
第五步:审定备案。
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对各乡(镇)上报的脱贫对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审,对不符合脱贫标准和有异议的,退回所在乡镇重新审核。
复审合格的在全市进行不少于7天公告。
公告期满无异议后,报银川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