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的防治与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病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地方病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危害着许多家庭的幸福。那么,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又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应该如何防治。本文对此进行一定的阐述,希望能使大家对地方病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字:地方病,化学环境异常,生物环境异常
1.引言: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
威胁人口多,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他们在时空上的分布和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水,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2.地方病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地方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病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病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1化学环境异常
一般指环境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地球化学环境异常。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造成生态特征有明显差异,最典型的化学环境异常是前苏联生物地球化学家A.II.维诺格拉多夫提出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即指由于地球上下不同地区的元素含量不同引起区域性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生态效应地区。例如,碘、氟、硒的生物地球化学省。
下面通过对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来说明化学异常所引起的地方病对病发区人的危害。
(1)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心血管病。根据发病的急缓一心功能的代偿情况,克山病可分为四种类型。
急型:发病急,有源性休克,多发于11月至翌年一月。急性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率失常,心脏扩大不显著,心肌病变以坏死为止,常见的心内膜下肌坏死,病情急剧恶化,多在一两天内死亡。
亚急型:发病较缓慢,多在一周左右,主要集中在3-4月份发病,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生在2-6周岁儿童中间,常伴有颜面浮肿和奔马律。心脏扩大,心肌疾变一般以坏死后空架及早期斑痕较多见,有时亦有坏死及旧斑痕。
慢性:发病缓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发病明显增多。心脏中度或显著扩大,常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变以斑痕为主,有时亦见心肌坏死。
D.潜在型:这类病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寒冷季节检出率稍偏高,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劳动后有头晕、心悸、气短及乏力感。心功能正常,心脏扩大不明显,心肌可有轻度之变性坏死或斑痕。
克山病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学说有四种:1)缺硒说。2)缺钼说。3)钡中毒说。
4)亚硝酸盐中毒说。其主要是当地水或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缺乏或超标导致的。
(2).大骨节病主要是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坏死的地方骨关节病。
大骨节病临床表现为骨和关节的改变,发病缓慢,在不知不觉中发病病人主要反应为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阻,食欲不振,常感疲劳。逐渐出现手指、踝、腕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最后出现“O”形或“X”形腿。病情严重者四肢短,身材矮小,在我国东北,又称“矮子病”、“算盘病”;西北称“柳拐子病”。
大骨节病的发生与饮水源息息相关。饮水源不同,发病情况也各有异。我国大骨节病区主要水源类型有,土井水、泉水、河水和窖水。东北,华北病区以饮土井水发病率最高,河水次之,而饮基岩裂隙泉水者发病轻微或基本上不发病。在西南四川省阿坝病区,人们因饮地表沼泽水和土井水而发病。
(3)地方地方性氟中毒病主要是人体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牙齿、骨骼、动脉、心脏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地方性疾病。症状:本病初期,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腿疼痛,且不受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疼痛的敏感性曾高,即便轻微的触碰也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为缓解疼痛,患者常保持弯腰状态,不敢伸展,关节受限不灵活。除此之外,患者往往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疲劳困倦、头昏头疼,耳鸣眼花等症状。部分患者还有手抽筋,肢体麻木和蚁走感。此外还有食欲不振,胃疼,便秘和腹泻等症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饮用水中氟含量大。2)工业排氟污染空气。
2.2生物环境异常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称为生物源性地方病,它
主要由生物环境异常引起,发生于某些特定地理条件和特有生物群落的地区。在一定地理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在昆虫媒介和动物宿主之间循环,形成动物地方病的流行。然后通过一定传播途径(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给人,形成
自然疫源性病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各种不同类型,有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螺旋体性等疾病。其因种类不同,区域分布也不同,即使同一病种的不同型病菌,其区域分布也有很大区别,例如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但各地区的鼠疫病种也不同。登革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布鲁氏病分布世界各大草原牧区,但各地有不同型的布鲁氏病菌。尽管不同病种的地区分布各异,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有明显的区域性。
自然源疫性疾病的地理分布通常与地理环境的地带性明显相关,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1)与纬度有关,处于不同纬度地带有不同地带性气候,不同地理地带有不同自然条件,适宜于不同疾病的病原体、媒介、宿主生物群落生存,如鼠疫自然疫源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5°至南纬35°之间;根据纬度我国可划分三个鼠疫疫区,高疫区位于北纬25°以南;中疫区位于北纬25°~33°之间。低疫区位于北纬33°以北。血吸虫病在我国分布于北纬22°43′~33°25′之间。(2)与生态景观条件有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与生态景观条件有密切关系。在自然疫源地内有维持某种动物地方病所必须的景观条件,它通过生物群落的生态条件表现出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流行规律。如黄鼠鼠疫分布于干草原地带,旱赖鼠疫分布于高山草原地带,沙土鼠疫分布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地带等;森林脑炎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森林地带等。(3)与季节变化有关,自然疫源性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由于病原体、媒介和寄主都随季节而变化,必然影响病原体在宿主和媒介肌体内状态,以及宿主和媒介传播这种疾病的能力,因而自然疫源性疾病成季节性的流行特征。例如,田鼠鼠疫的流行高峰在4-6月,黄鼠鼠疫的流行高峰在6、7、8月;森林脑炎一般在6月中上旬到达流行高峰;流行性出血热在东秋之间出现高峰等。
3防治地方病主要防治措施:
3.1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防治
1.改换水源或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水体中或土壤、大气中的污染物。例如,降低水中氟的含量用活性炭、氟石头等吸附剂。还有化学中电解棒的方法。
2.补充环境和生物机体中缺乏的元素。例如,(1)补硒可预防大骨节病、克山病。补硒(口服亚硒酸钠片、亚硒酸钠强化食盐、粮食喷硒等)后,可促使大骨节病发病率显着下降,患者骨骺端病变修复,也可使克山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并可预防其恶性发作。(2)在碘缺乏的地区可在食物中加碘,如碘盐。(3)在妇女妊娠前或妊娠初期补充足够的碘可预防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及发育性疾病如不孕、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等。出生后各个发育时期补充足够的碘可以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3.限制环境中过多的元素进入机体,如防止氟、碘的过度摄入。
4.多吃异地食物,异地食物中含有本地食物所缺乏的人体必需元素,或者对某种元素的含量是适中,这样就不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3.2生物源性地方病
1.杀灭宿主使宿主长期大面积下降是消灭自然疫源地的根本控制措施。
2.杀灭媒介昆虫防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重要措施。化学药物(敌敌畏、敌百虫、除虫菊类药物)对蚤、螨、蜱均有效;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涂沫驱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