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简答题
中医诊断学简答题欧阳引擎
![中医诊断学简答题欧阳引擎](https://img.taocdn.com/s3/m/c02267b4caaedd3382c4d37e.png)
名词解释欧阳引擎(2021.01.01)1. 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 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 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 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 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 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 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 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 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 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 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 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 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 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 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 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 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0. 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
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21. 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 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 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12fbceda38376baf1fae71.png)
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诊断学?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第一章问诊一、名词解释: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9、简述阴虚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18、何谓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19、何谓耳鸣、耳聋、重听?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22、何谓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何谓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28、何谓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29、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
30、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1、怎样根据痛经的特点辨别其性质?32、黄带、赤白带各有何临床意义?33、伤食泄泻症状特点是什么?肝脾不和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4、寒湿泄泻证大便特点是什么?35、脾胃虚弱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6、肾阳亏虚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7、下焦湿热可见哪些小便的改变?38、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可见哪些小便改变?三、论述题1、何谓潮热?潮热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如何?2、试述中医对疼痛产生机理的认识。
中医诊断学 简答题与论述题
![中医诊断学 简答题与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ad3f5ebe23482fb4da4c7f.png)
简答题简答题1.何谓壮热何谓壮热、、潮热潮热??(问诊Q123)壮热是指病人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
潮热是病人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2.何谓自汗何谓自汗、、盗汗盗汗??(问诊Q125)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
盗汗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
3.简述萎黄的特点及意义简述萎黄的特点及意义。
(望诊Q140)患者面色淡黄无华者,为萎黄。
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表现。
4.简述解颅的特点及意义简述解颅的特点及意义。
(望诊Q142)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者是谓解颅。
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5.简述肌肤甲错的特点及意义简述肌肤甲错的特点及意义。
(望诊Q146)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鳞者,为肌肤甲错。
是血瘀日久,肌肤失养的表现。
6.怎样鉴别怎样鉴别““瘿瘤瘿瘤””和“瘰疬瘰疬””?(望诊Q153)瘿瘤——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7.何谓何谓““角弓反张角弓反张””?有何意义有何意义??(望诊Q155)角弓反张即脊背后弯,反折如弓的病状。
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可见于热极生风之惊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等病人。
8.简述淡白舌的舌象特征及意义简述淡白舌的舌象特征及意义。
(舌诊Q123)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主气血两虚、阳虚。
若舌色白,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主脱血夺气。
9.简述红舌简述红舌、、绛舌的舌象特征及意义绛舌的舌象特征及意义。
(舌诊Q124)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
主实热、阴虚。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为绛舌。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10. 试述有根苔与无根苔的舌象特征试述有根苔与无根苔的舌象特征。
(舌诊Q133)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
中诊简答题
![中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78be33ee06eff9aef807c7.png)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原则: 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
基本原则: 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本.变病与辨证相结合
2.五色的主病是什么?
1.青色主瘀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2.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3.黄色主脾虚.湿证。
4.白色主虚寒.气血不足.失血。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3.各种典型舌象的主病是什么?
4.水肿和鼓胀怎么鉴别?
若单腹臌胀,四肢消瘦者,属鼓胀病。
若腹部胀满,周身浮肿者,属水肿病。
5.阴水和阳水怎么鉴别?
水肿时,若头面先肿,继及全身,腰以上肿甚者,属阳水。
若足富或下肢先肿,继以全身,腰以下肿甚者,属阴水。
6.斑和疹怎么鉴别?
凡色深红或青紫,多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者,为斑。
凡色红,点小如粟米,高出皮肤,抚之碍手,押之褪色者,为疹。
7.什么是主诉?
主诉是指促使病人就诊的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8.消谷善饥和饥不欲食的表现和主证是什么?
消谷善饥的表现为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大增,时候不久即感饥饿者。
而形体反见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
而多食易饥兼大便溏泄者,为胃强脾弱。
两者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饥不欲食的表现为虽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很少。
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9.何为平脉?特点是什么?
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脉象。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神、根,即脉有胃气,脉象有神,脉象有根。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06894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5.png)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A. 望、闻、问、切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脏腑经络2. “望而知之谓之神”指的是中医四诊中的哪一项?A. 望B. 闻C. 问D. 切3. 在中医诊断中,面色苍白多属于:A. 寒证B. 热证C. 虚证D. 实证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闻诊的内容?A. 闻气味B. 闻语言C. 闻呼吸D. 闻脉象5. 中医问诊中,询问患者的二便情况主要了解的是:A. 脏腑功能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6. 脉象中的“弦脉”通常表示的是:A. 肝气郁结B. 脾胃虚弱C. 肾精不足D. 肺气虚弱7. 中医诊断中的“五心烦热”是指:A. 五个手指发热B. 心烦意乱,伴有手足心热C. 五脏功能亢进D. 五种热性疾病8.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诊断时的常见舌象?A. 舌淡苔白B. 舌红苔黄C. 舌绛苔少D. 舌黑苔厚9. 在中医理论中,舌体胖大多见于:A. 水湿内停B. 气血两虚C. 阴虚火旺D. 肝阳上亢10. 中医诊断中,手足心出汗多属于:A. 阴虚内热B. 阳虚外寒D. 气血瘀滞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诊断时,观察患者的舌象可以了解以下哪些信息?()A. 气血状况B. 脏腑功能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12. 下列哪些症状属于中医的“实证”?()A. 腹胀满痛B. 便秘C. 口苦咽干D. 脉象洪大13. 在中医诊断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脉象的判断?()A. 患者的情绪B. 患者的姿势C. 医生的手法D. 环境的温度14. 中医诊断时,以下哪些属于“望诊”的内容?()A. 观察面色B. 观察舌象C. 闻及体味D. 询问病史15. 下列哪些是中医诊断时的“切诊”方法?()A. 切脉B. 切肤C. 切经络D. 切骨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诊简答名词解释填空病案分析
![中诊简答名词解释填空病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fea23ca58da0116d1749b2.png)
中医诊断学简答题1.何谓症?其临床意义是什么?1)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
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
中医统称为症状。
2)症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2.病与证的含义有何异同?同:二者都是对疾病本质的概括。
异:1)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3.何谓主诉?确定主述应注意哪些方面?主诉:即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注意事项:1)主诉是病人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写成病名或证名。
2)要将主诉所述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治疗经过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
3)只能确定为一两个症状,不能超过三个。
一般按时间顺序写出。
4.何谓自汗、盗汗?其病因病机如何?1)自汗:时时汗出,汗出不止,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
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症,多属于气虚、阳虚证。
2)盗汗:睡后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
伴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多属于阴虚内热证。
气阴两虚,常自汗、盗汗并见。
5.常见的小便异常有哪些?影响小便的因素有哪些?1)常见的小便异常有:尿次异常,尿量异常,排尿感异常。
2)小便异常常受出汗、温度、饮水、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6.简述恶寒发热的机理?1)外邪侵袭,影响卫阳“温分肉”的功能,肌腠失煦则恶寒。
2)邪气外束,玄府闭塞,卫阳失宣,则郁而发热。
7.背痛多属哪些经脉病证?为什么?1)背痛多为督脉及膀胱经脉病变。
2)由于督脉行于背中,脊背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
8.里急后重与肛门气坠有何异同?1)两者都有肛门重坠感。
2)里急后重有腹痛窘迫,时时欲便,便出不爽症状,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肛门气坠仅指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肛的症状,常见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为脾虚中气下陷所致。
9.问月经应了解哪些内容?1)月经周期、月经天数、月经的量、色、质,有无闭经或痛经等。
中诊简答题详解
![中诊简答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98ec3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4.png)
中诊简答题详解中诊简答题绪论1.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辩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3.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诊法、辩证、诊断综合运用、病历书写等内容5.诊断疾病时为何要四诊合参?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详尽的获取诊断所需要的临床资料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6.整体审察的法则对于诊病有何临床意义?要了解病史、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等对疾病有无影响通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见到局部的痛苦。
要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动状况,不仅应对局部的病状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
而且要通过寒热、饮食耳边望诊1.望神的临床意义如何?观察神的表面可以了解内脏精气盛衰的变化,从而推断出正气强弱、病情轻重和疾病的预后2.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如何?名称临床表现意义得神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神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1)精气充盈,体健神旺,为健康的表现(2)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失神分为精亏神衰(正虚)和邪盛扰神(邪盛)1)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光无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动作艰难等(正虚)2)神魂谵语,燥扰不宁,寻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邪盛)1)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功能活动衰竭,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正虚)2)气血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于病重(邪盛)假神久病、重病患者1)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语言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2)或原本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但却浮光外露,目睛直视;3)或久病面色晦无华,突然两泛红如红妆等4)或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5)或久病脾胃功能衰竭,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等脏腑精气耗竭歹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属病危。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fd86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6.png)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5. 简述症、病、证、辨证各自的含义。
答:①症是指疾病单个的症状或体征,如发热、头痛、气短、面赤、苔腻、脉细等等。
②病,是对疾病以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百喉病、麻疹病、消渴病、肺痈病等。
③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风寒犯肺证,心火上炎证,脾不统血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等。
④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求得当前证名的过程。
26. 何谓半表半里证?有何临床表现?答:半表半里证是指病变既未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而是处于表里之间的证候。
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27. 怎样鉴别虚寒证与实寒证?答:虚寒证病人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神疲乏力,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嫩少苔,脉沉细无力。
实寒证病人畏寒肢冷,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痰多喘促,舌苔厚腻,脉沉弦或弦紧有力。
28. 何谓阴虚证?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如何?答:阴虚证是在慢性病过程中,由于阴津亏损,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
其临床表现是:由于阴精亏虚,肌体失养,则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脉细等;由于阴不制阳,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29. 简述亡阳证与亡阴证的基本表现。
答:亡阳证者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阴证者汗热而粘,手足温热,呼吸短促,面色潮红,脉细数疾。
30. 试述痰、饮、水、湿的异同。
答: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四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四者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
“湿”无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汽态”,弥漫性大,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水”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主症;“饮”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痰”的质地稠浊而黏,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流动性小,多停于肺,但可随气流窜全身,见症复杂,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9a3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0.png)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切、推C. 望、闻、问、切、脉D. 望、闻、问、切、神答案:A2.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症候并重D. 病因分析答案:D3. 在中医诊断中,以下哪项是“望”的内容()A. 舌象B. 脉象C. 面色D. 问诊答案:C4. 在中医诊断中,以下哪项是“闻”的内容()A. 声音B. 气味C. 舌象D. 脉象答案:B5. 以下哪种脉象属于实证()A. 弦脉B. 细脉C. 滑脉D. 弱脉答案:C二、填空题6.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闻、问、切7. 中医诊断学中的“症”指的是________,“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症状、证候8. 在中医诊断中,面色苍白多见于________证,面色潮红多见于________证。
答案:气血虚弱、实热9. 舌质红绛多见于________证,舌质淡白多见于________证。
答案:实热、气血虚弱10. 脉象弦硬多见于________证,脉象细弱多见于________证。
答案:实证、虚证三、判断题11. 中医诊断疾病时,必须四诊合参,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12. 在中医诊断中,面色苍白、脉象细弱均为虚证的表现。
()答案:正确13. 舌质红绛、脉象弦硬均为实证的表现。
()答案:正确14. 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可以相互代替,不需要同时使用。
()答案:错误15. 中医诊断疾病时,以脉象为主,其他诊断方法为辅。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症候并重、病因分析。
整体观念强调在诊断疾病时要全面观察患者,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脉象,分析病因、病性和病位,从而确定治疗方法;症候并重是指症状和脉象在诊断中具有同等重要性;病因分析是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9481a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c.png)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指的是()。
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药C. 望、闻、切、药D. 望、问、切、治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望诊的范畴?()。
A. 望面色B. 望舌质C. 望舌苔D. 望脉搏答案:D3. 闻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 闻声B. 闻气味C. 闻患者的呼吸声D. 闻患者的体香E. 以上都是答案:E4. 问诊时,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哪些信息?()。
A. 起病原因B. 病程经过C. 症状变化D. 个人生活习惯E. 以上都是答案:E5. 切诊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A. 观察B. 闻C. 问D. 摸脉E. 听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诊断学中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
()答案:正确2. 望舌是中医望诊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答案:正确3. 问诊时,医生不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
()答案:错误4. 切诊只能通过摸脉来进行,不能通过其他方式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中医望诊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外在表现。
通过望诊,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气血阴阳状况,判断病因病机,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描述中医闻诊的操作步骤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答:中医闻诊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和闻患者的气味来进行。
医生会注意患者的声音变化,如语声的强弱、高低、清浊等,以及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
此外,还会闻患者的体香、口臭等。
闻诊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内脏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3. 阐述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答:中医问诊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内容包括起病原因、病程经过、症状变化、个人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
问诊是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打下基础。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ed336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d.png)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望诊中,观察病人面色的目的是判断:A. 气血盛衰B. 脏腑虚实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答案:A2. 闻诊中,通过听病人的呼吸声可以了解:A. 气血运行B. 脏腑功能C. 经络通畅D. 阴阳平衡答案:B3. 问诊时,询问病人的饮食习惯是为了了解:A. 气血盛衰B. 脏腑虚实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答案:B4. 切诊中,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判断:A. 气血盛衰B. 脏腑虚实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答案:A5. 舌诊时,观察舌质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A. 气血盛衰B. 脏腑虚实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答案:B6. 脉诊时,脉象的浮沉可以反映:A. 气血盛衰B. 脏腑虚实C. 阴阳平衡D. 经络通畅答案:D7. 在中医诊断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四诊”:A. 望B. 闻C. 问D. 触答案:D8.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9. 中医认为,以下哪项不是“六腑”之一:A. 胃B. 大肠C. 小肠D. 脑答案:D10.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八纲”之一: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望诊方法:A. 观察面色B. 观察舌象C. 观察眼目D. 观察指甲答案:ABCD2. 闻诊中,可以通过听病人的哪些声音来诊断:A. 呼吸声B. 咳嗽声C. 肠鸣音D. 心跳声答案:ABC3. 问诊时,需要询问病人的哪些情况:A. 病史B. 家族史C. 生活习惯D. 心理状态答案:ABCD4. 切诊中,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哪些部位来诊断:A. 脉搏B. 腹部C. 四肢关节D. 皮肤答案:ABCD5. 舌诊时,以下哪些是观察舌象的重要方面:A. 舌质颜色B. 舌苔C. 舌体形态D. 舌下静脉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e368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e.png)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是通过辨识病情,确定病因与病机,判断病情与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其色、闻其声、问其病情、切其脉象。
3. 中医四诊是如何进行的?中医四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舌体颜色、眼神等外部表现,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2)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发声、呼吸声、腹音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3) 问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病史、病因等,进一步了解病情。
(4) 切诊: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搏的弦数、浮沉等来进一步确定病情。
4.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是指什么?“八纲”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判断病情的属性和特点。
包括四个对立的方面,即:表里、寒热、虚实、缓急。
5. 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六经辨证、四诊合参等。
六经辨证是通过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病情所属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从而确定治疗方向。
四诊合参则是通过综合观察望闻问切四诊的结果,推断病因与病机。
6.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合参”是如何进行的?“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四诊的结果进行判断。
具体步骤为: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得的信息,结合病史和个人体质等综合因素,确定病因与病机,最终得出诊断结果。
7. 中医诊断学中如何确定舌诊的诊断结果?在中医诊断学中,舌诊是辨识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舌体的形态特征等来推断病情。
例如,苔黄腻常见于湿热证,苔白腻多见于寒湿证。
8. 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辨证施治,请简要介绍。
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判断病因、病机和病情的一种方法。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答案及试题
![中医诊断学答案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9a875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f.png)
中医诊断学答案及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A. 整体审察B. 辨证论治C. 四诊合参D. 阴阳五行答案:C2. 望诊中,观察病人的面色属于()A. 望神B. 望色C. 望形D. 望态答案:B3.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闻诊可以了解病人的()A. 呼吸气味B. 说话声音C. 体味D. 以上都是答案:D4. 切诊中的脉诊,通常选择的穴位是()A. 合谷B. 足三里C. 神门D. 寸口答案:D5.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八纲辨证”的内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脏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诊断中的“四诊”包括()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BCD7.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A. 望神B. 望色C. 望形D. 望舌E. 望排泄物答案:ABCDE8. 以下哪些是中医闻诊的内容?()A. 听声音B. 嗅气味C. 闻呼吸D. 闻口臭E. 闻体味答案:ABCD9. 切诊除了脉诊外,还包括()A. 按诊B. 摸诊C. 触诊D. 叩诊E. 听诊答案:ABC10. 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包括()A. 病因B. 病性C. 病位D. 病态E. 病机答案:ABCE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答案: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外在表现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声以及嗅病人的体味来诊断;问诊是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信息;切诊主要是脉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病情。
12. 描述中医脉诊的基本方法。
答案:中医脉诊的基本方法是医生用食、中、无名指轻轻按在病人的腕部桡动脉搏动处,通常选择寸口穴。
医生通过感知脉搏的浮、沉、迟、数、滑、涩等特点,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脉象的观察包括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35.热深厥亦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
36.至虚有盛候——是病本严重虚证,反见充盛之状的真虚假实证候。
37.阴虚证——由于阴精亏损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
05.亡阴、亡阳之汗各有何特点?为什么?DeadKhan what characteristicsof yinand Yang depletionand why?
答: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缩,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欲脱,卫外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见汗稀而凉。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03.恶寒和发热同时并见有何临床意义?Whatis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ofchillsand feverat thesame timeand see?
答: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病初期(即表证)的重要诊断依据。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①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②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③发热轻,兼恶风自汗,是太阳中风证。
中医诊断学简答题
———————————————————————————————— 作者:
———————————————————————————————— 日期:
ﻩ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38.亡阳证——体内阳气严重衰弱而表现出阳气将脱的证候。
39.合病——六经病证中,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40.逆传心包证——肺经温热之邪从肺卫直接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而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
简答题
0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诊法合参的理由。Outline basic principlesofTCMdiagnosisanddiagnostic methodsofreason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பைடு நூலகம்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04.表证有汗与无汗各见到哪些情况?Syndromeofsweat andsweatto seewhat happens?
答:①表证无汗,多属表寒证,因寒性收引,汗孔闭塞。②表证有汗,有三种情况。其一,属外感风邪之证,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二,外感风热之证,因热性升散,使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三,为气虚外感之表证,因卫阳不足,肌表不固而汗出。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02.何谓主诉?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Whatisacomplaint? recordcomplaintsshouldpayattentionto?
答: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期持续时间称为主诉。记录主诉注意事项是:①抓准主诉;②问清主诉所述症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③不要使用病名和病程,文字要精炼。
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诊法合参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