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科研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技术理解与发展展望。

我们将概述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以及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功能。

我们将重点分析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包括其高精度定位、快速响应、全球覆盖等核心优势,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我们将展望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新应用、新挑战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技术与发展蓝图。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研发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现代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这些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精度定位:现代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和BDS等,通过多颗卫星的协同工作,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

这些系统能够提供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了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的需求。

全天候工作能力:卫星导航系统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连续的导航服务。

这一特点使得卫星导航系统在恶劣环境下,如雨雪、雾霾、夜晚等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工作。

多功能集成:现代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提供定位服务,还集成了短报文通信、搜救增强服务等多种功能。

例如,GPS和BDS等系统都支持短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发送短报文,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高可用性:现代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多系统融合、多频点接收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即使某一颗卫星出现故障或某一频段受到干扰,系统依然能够正常工作,保证了导航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哈工大现代小卫星专题课课程报告

哈工大现代小卫星专题课课程报告

年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现代小卫星系统技术专题课学生所在院(系):学生所在学科: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类别:考核结果阅卷人(共6页)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本文从卫星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现代小卫星的研究背景、分类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现代小卫星技术的特点,并对现代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1 研究背景1957年4月10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小型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Sputnik),这让人类首次意识到人造卫星可以被放入地球轨道。

自此之后,美国和苏联不断提升空间技术,将火箭有效载荷的大小和功率从原先的几十公斤和几十瓦特提高为上千公斤和上千瓦特。

同时,通过规模经济,在设计、制造、测试、检验、发射等多个环节适当降低成本,使得大型远程遥感卫星或大型通信卫星比小型卫星在成本效率上更具有优势。

以通信卫星为例,一个抛物面反射器只要通过一个小型多波束馈源就可以产生几十甚至几百的点波束用以支持密集的频率复用。

此外,空间科技发展过程中开发的大光圈和天线增益系统、接纳宇航员的空间装置以及大型科学仪器如哈勃望远镜等多种技术,都使得卫星大型化成为需要和可能。

因此,在首枚小型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的几十年中,卫星尤其是商业卫星的发展主流是不断制造和发射更大、更强、更具成本效益的卫星。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设计思路的革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兴起了小卫星热潮。

这一时期的小卫星被称为现代小卫星,以区别于之前由于受到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限制生产的简单小卫星。

与以往的卫星相比,现代小卫星具有若干优势,例如重量轻、体积小、研制周期短(1~2年,甚至几个月)、技术更新快、性能好(功能密度高)、生存能力强(可多颗小卫星组成编队飞行或组成星座)。

近20年来,全世界总共发射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小卫星约700颗,约占同期航天器发射量的20%。

小卫星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在教育等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现代社会中,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连接方式,而卫星通信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发展壮大。

本文将分析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1.1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技术源于上世纪中叶,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卫星来传送信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人类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

此后,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并逐步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电话通信、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1.2 通信卫星的应用领域目前,通信卫星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广播电视、全球定位系统(GPS)、互联网、军事通信等。

通信卫星可以通过覆盖范围广、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为各个领域的通信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1.3 现有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现有的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

其中,地面站负责与卫星的通信链路,卫星负责信号的转发和传输,用户终端负责信号接收和发送。

这种技术结构虽然能够提供覆盖范围广的通信服务,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由于天气原因,卫星通信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卫星通信在传输时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2.1 高密度卫星网络的建设为了解决现有卫星通信技术的局限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朝着构建高密度卫星网络的方向发展。

高密度卫星网络是指利用大量小型卫星来构建通信网络,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更高效、稳定的通信服务。

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量、更低的时延,并能够应对更多的用户需求。

2.2 卫星通信与其他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卫星通信。

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将会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例如,卫星通信与5G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高速、低时延的通信服务,卫星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扩展应用场景,提供更全面的物联网连接。

现代小卫星与纳卫星技术发展(1)

现代小卫星与纳卫星技术发展(1)
面 。 ■
第 1 届世界杯赛 期 间也过把 “ 7 球瘾” 俄地 , 面飞行 控制 中心专 门让 一名 工作 人员 守侯 在 电视机 旁观看 比赛 。当空间站飞入地 面无 线 电信 号控 制 区后 , 作 人 员根 据 航 天 员 的 工 要求 , 为他 们播报球场上 的最新 战况 此外, 航 天 员们 也 在工 作之余 上 因特 网浏览世 界
星 为 l 8 颗 , 约 占 5% 微 卫 星 ( 0k 6 l 5: 1Og
根 据 上 述 分 析 , 对 纳 卫 星技 术和 发 展 现
途 径 进行 研 究 , 包括 现 代 小卫 星 新 的分 类 它
以 下 )为 6 9 , 占同期 小 卫 星一 半 以上 。 颗 3 在 这 些 微 卫 星 中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是 纳 卫 星 (1 k 量 级 ) Og ,它 们 约 占 1 3 / ,将 有 / ~1 4
杯信 息。据 悉,空 间站 内的俄航天 员在获悉 俄罗斯 队小组赛 中接连 失利后表 示, 管失 尽 利令 人痛心 ,但 空间站 内的工作始终是 第 1 位 的。
移 动的天 线 为飞行 中的空 间站传 输 电视信 号 。空 间 站 上 的 电视信 号 也 可 通 过 上 述 途 径 到达地 面。在 当时举行 的世 界杯赛 期 间, 地 面工 作人 员可根 据航 天 员 的要 求为他们 播 放足 球赛 事 、 门集锦 和新 闻。但 随着 时间 射 的推移 ,所 有的 “ 郎星”系统卫星都 停止 牛
后 1 0年 ( 0 1 0 0年 ) 2 0 ~2 1 ,根 据 空 间技 术 发 展 和 应 用 需 求 , 家 预 测 全世 界 航 天 器发 专
后 1 0年 比 前 1 0年 ( 9 0 0 0年 总共 发 1 9 ~2 0 射 2 4颗 )纳 卫 星 发 射 量将 增 加 几倍 。 引起

现代小卫星的应用及发展

现代小卫星的应用及发展
国 荣
[ 要 文 章介 绍 了现 代 小卫 星的概念 和特 点 ,阐述 了小卫 星在 非 实时通信 及其在 特殊 环境 下 的应 用 ,以及在 国 内 摘 ] 外 的发展 前景 。
【 关键词 现代小卫星 存储一 ] 转发 非实时 数据传输
卫星技术经过 几十年 的发 展 已经成 功地在社会 、经济 、 军事 、科研等许多领域为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 效益 。在过去 的几 十年中,大容量 、多用途 、长寿命 、高效 率 的 大 型 卫 星 一 直 是 卫 星 发 展 的 主 流 。然 而 ,大 型 卫 星 的研 制周期长 、费用高 、技 术复杂 、风险大 、发射 费用 高,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 了它 的应用和发展 。因而, 成本低 、 性能高 、方 便灵活的小卫 星越来越受 到人们 的重视 。进入 2 0世纪 8 0年 代以来 ,在发展大型卫星的同时 ,卫星小型化已成为当今国 际航天器研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随着微波与卫星通 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 ,现代小卫星以其 自身的优 势在通信 各 个 领 域 都有 了广 泛 应 用 和 发 展 。 望不到头 ,远洋船 队或 出海渔船 ,需要时刻保持与 陆地 的联 系 ,否则船 队出现 问题 ,不堪设想 。所 以在船上安装卫 星通 信终端 ,可 以保持与陆地通信联 系 ,甚 至通过接 收卫星遥感 数据确定鱼群的位置 ,来提高生 产效率 。 在勘探和探险 中的通信 ,勘探 队和探 险队如采用卫 星存 储转发通信 ,可 以及时将采集到 的信息传送到 总部 ,并及 时 得到总部的指示。 各种应急通信 系统 ,对 自然灾害 ,如地震 、水 灾 、森林 大火等 , 通过卫 星存储转 发通信 系统可 以立 即架设通信终端 , 建立通信 网络 ,及 时与外界建立 通信联 系 ,取得外来 援助 , 以减 少 损 失 。 提 供 个 性 化 服 务 , 由 于 国家 开放 了数 据 业 务 经 营权 ,国 现 代小 卫星 概述 S 1 现代小卫 星的概念 。实际上小卫星在航天事业的早期 内许多 IP公 司的用户提供因特网及其增 值业 务。例如 ,通 . 就有 了,卫星发展最初就是从简单小卫星起步的。为了区别 过卫星可 以对移动用户 、勘探 队 、探 险队和临时性用户 提供 电子 邮件存储转发业务及其他个性服 务。对一些特 殊用 户感 早期发射的小型卫 星 ,目前 的小型卫星统称为现代小卫 星。 2 现 代小卫星的特点 。目前 ,现代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 兴趣 的地 区提供遥感 图像和数据 ,如对登 山队及探 险队提供 . 特定地 区地面积雪和水文情况等 。 如火如荼 。它具有许 多大卫 星所无法 比拟 的优点。 小卫 星不但在 民用通信 、遥感气象 、地球科学 、空间科 发射方式灵活 ,能够机动发射 ,生存能力强 ,能适应未 来的战术作战的需要 ;体积小 ,重量轻 ,既可 以利用大型卫 学 、行星探测 、技术验证 等领域获得 了广 泛应 用 ,在商业和 星发射火箭 的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 ,也可 以一箭多星发射 军事方面 的应用更是成 为各 国致力发展和研究的重点。 4 .小卫星的发展。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 ,国际上微小卫 或用廉价火箭发射 ,从而大大节约发射费用 ;采用成熟 、先 进 的技术 ,运用科学 的管理手段 ,加之可 以多种 方式发射 , 星 的发展 十分迅速 。 目前世 界上 已有十多个国家涉足小卫星 因此 小卫星 的研制 和发射成本低 ,系统投资少 ;结构简单 、 研制领域 ,美 国、俄 罗斯 、法 国 、英 国和意大利都有 自己的 设计研制开发周期短 、制造要求条件不高 ,可 以采用标准化 小卫 星平 台或 星座 。印度 、韩国 、瑞 典 、丹麦 、巴西 、西班 星体 和模块化设计 ,从而可 以批量生产和存储 ,便于即时发 牙和以色列等许多 小国家也都以研制小卫 星为切入点 ,带动 射和补充 。国外一些航天大 国的现代小卫星 ,从立项研制到 航 天 技 术 的发 展 。 近几年来 风起 云涌的移动双向个 人通信市 场 ,推动着小 发射 ,一般仅需要一两年时 间。技术性能高 ,主要体现在卫 星各分系统本身和有效载荷两方 面。更为重要 的是 ,由小型 卫 星的飞速发展。利用 由小卫星星座构成的通信卫星网实现 卫星组成 的星座 ,使大 型卫 星也甘拜下风 。许多小型卫星 的 个人持机 双向移动通信 ,不仅可以用于话 音通信 ,还可用于 编 队飞行 ,相对于一个大型卫星 。每一颗卫星既能独立完成 传送 数据 、传 真 、图像 和寻呼信息以及定位等 。另外它还具 有手 持机发射功率低 、延迟小 、没有死角等优点 ,市场应用 自己的任务 ,还可 以在太空 中对其进 行改装 。 从上述种种优势不难看 出,小卫 星走俏太空使航天技术 前景 十分 广阔。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 的现代小卫星有 ‘ ‘ 试验卫 星一号”“ 纳 发展 的必然 。 上世纪 8 0年代末期 以来 ,国际上出现 了小卫星 、‘ 热潮 ,而且有 愈演愈烈 之势 。它代表 了当今 空间技术发展 的 星一 号” 创 新一 号”等 ,将在光学成像 观测和环境 、资源 、 水 文 、地 理勘 察及气象观测 、科学实验 、交通运输 、环境保 种新趋势 ,受到 了世界各国航 天界的普遍重视 。 3 小卫星应用于通信 。小卫星一般在低轨道使用 ,成本 护 、防汛 抗旱等数 据信 息传递 中发挥重要作用 。 . “ 小 型 卫 星 ”的 试 验 ,目前 也 正在 进行 之 中 。如果 一 切 超 低 ,特别适合稀路 由 ,非实时 、低成 本通 信应 用 ,在众 多通 顺 利的话 ,三年后 ,制造商将会制定可行 的开发计划 。随着 信手段 中具有很强 的竞争力 。 小卫 星在军事方 面的应 用前 景非 常广 阔 ,是 占领空 间制 政府机构 、公司 、大学 、社 区甚至富有 的个人纷纷加入小卫 高点夺取 战争 胜利 的重要 手段 ,主要 应用 在军 事侦察 和监视 星应用的行列 ,未来小卫星必将拥有 无限风光 。 总之 ,小卫星的发展与应用 已引起世界航天界 的广泛重 军事通信与导航 、 军事气象和海洋环境监测 、 空间攻防等方面 农村邮电通信 , 国约有 2 万行政村,目 我 4 前仍有相当数量 视。小卫星 以其成本低 、质量轻 、体积小 、技术先进 研制 将 的行政村无法实现通电话 ,甚至有些边远地 区无法通邮。采用 周 期 短 等 特 点 , 有 更 广 泛 的应 用 前 景 。 小卫星存储转发技术就可 以解决几千万甚至上亿人的通信问题 。 边 防哨所 的通 信 ,我国的边 防线 很长 ,大部分 处在人 烟 参考文献 : [] 炜. 星及其应 用; 学中国人;9 6年 0 1 孙 小卫 科 19 2期 稀少甚至没 有人迹 的山区 ,边 防哨所 与总部通信相 当困难 , 有时会 因为突发事 件 ,造成大的损失 。解 决边 防通信 的最好 [] 来兴. 2林 国外微小卫星在空 间攻防 中的应 用研 究; 装备指挥技 术 办法是在边 防哨所 配备卫星终端设 备 ,采用小卫星存储 转发 学院 学 ̄;0 6年 O 20 6期 通信可 以解决这一 问题 。 [】 3张祥 根 . 小卫 星的 现 状 、 点 及发 展 方 向 ; 快 报 ;0 0 0 期 特 电信 20 年 5 大海 、大江渔船 的通信 ,茫 茫大海看 不到边 ,涛涛江水 作 者 单 位 : 安铁 路职 业技 术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西

现代小卫星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小卫星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
关键 词 : 小卫星 ; 军 事航 天 ; 卫星编 队 ; 展 望 中图分类号 : V1 1 文 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1 2 4 8 . 2 0 1 3 . 0 5 . 0 0 7
Ana l y s i s o f c ur r e nt de v e l o pm e nt s i n t he ie f l d o f mo d e r n s ma l l s a t e l l i t e s
t i v e o f t h e s a t e l l i t e d e s i g n, we a l s o p o i n t o u t s o me c ha l l e ng e s ha t t he t f ut u r e d e v e l op me n t o f he t mo d e m
Ab s t r a c t :No wa d a ys, mo d e m s ma l l s a t e l l i t e s a r e pl a y i n g a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b o t h t h e c i v i l i a n ma rk e t a n d me e t i n g t he ne e d s o f v a r i o u s ma ne u ve r a b l e t a s k s,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t h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mi l i t a r y a e r o s p a c e . I n t h i s p a pe r, g i v e n he t l a t e s t i n t e r n a t i on l a d e v e l o p me n t s, we ma ke ma ke a g e n e r a l o v e r v i e w a bo u t t he mo d e m s ma ll s a t e l l i t e s . Al s o, we s u mm a r i z e he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nd a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mo d e m s ma l l s a t e l l i t e s, i n c l u — di ng mo d e l s, a d va n t a ge s a nd di s a d v nt a a g e s, nd a t e c h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 I n t h e o v e r a l l p e r s pe c —

现代小卫星在通信领域独领风骚

现代小卫星在通信领域独领风骚
维普资讯

须引 入“ 能 密度” 功 的概 念 。功 能 密 度
量 为 O 1 O g; 卫 星 是 一 种 尺 寸 减 . —1 k 纳
是 指 卫 星 每 千 克 重 量 所 能 提 供 的 功
; 的 早 业
d、 最 低 限 度 的微 卫 星 ,其 功 能 有 赖 到 于 一 种 分 布 式 星座 结 构 来 实现 ,质 量
无 法 比拟 的 优点 :
从 2 0 航 天 界
( ) 射 方 式 灵 活 。它 能够 机动 发 1发 射 、 存 能 力 强 、 适 应 未 来 战 术 作 战 生 能
的 需要 。
亟 对小 着
的 突 出
美 国航 空航 天 公 司在 19 9 3年 对
小 卫 星 、微 卫 星 和 纳 卫 星 做 了 以 下 定
星 是所 有 系 统 和 子 系统 都 全 面 体 现 了 微 型制 造 技 术 , 可 实现 一 种 功 能 , 并 质
行 搭 载 发 射 ,也 可 以 ~ 箭 多 星 发 射 或
用 廉 价 运 载 火 箭 发 射 ,从 而 可 以 大 大 节约发射费用 。
( )研 制 发 射 成 本 低 ,系 统 投 资 3 少 。采 用 成 熟 、 进 的 技 术 , 用 科 学 先 运
刮 目 相 己 以重 仅 9 的不 能 相比 . 必
义 :小 卫 星 是 一 种 可 用 常 规 运 载 器 发
射 的 航 天 器 , 量 为 1 — 0 k 微 卫 质 0 5 0 g;
( 体 积 小 , 量 轻 , 此 既 可 以 2) 重 因 利 用 大型 卫 星发 射 火 箭 的 剩 余 能 力 进
数据确定鱼群的位置 。 高生产效率 。 提 () 勘 探和 探 险 中 的 通 信 。勘 4在

小卫星及中国的小卫星计划

小卫星及中国的小卫星计划

小卫星及中国的小卫星计划谢佩玲①,关泽群①,李德仁②(①武汉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 430079;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摘要:近年来,小卫星的发展非常迅猛,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的小卫星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最近几年各国用于遥感的小卫星的发射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小卫星的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中国的小卫星计划。

关键词:小卫星;分布式卫星;小卫星星座;编队飞行1. 小卫星小卫星因其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技术日益成熟,近十多年来发展越来越快。

在对地观测卫星中,小卫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1990年-2005年,美国NASA的对地观测项目中,小卫星已经占到发射卫星总数的42%。

世界各国,包括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小卫星产业。

通常把重量小于500kg的卫星称为小卫星,小卫星又分为:小型卫星(100kg-500kg)、微型卫星(10kg-100kg)、纳型卫星(1kg-10kg)和皮型卫星(0.1kg-1kg)。

表1列出了各国遥感小卫星的发射及应用情况。

2. 小卫星星座小卫星的发展已经从单颗卫星向分布式卫星方向发展,目前的分布式卫星主要有星座和编队飞行。

每颗卫星运行时只能覆盖地球表面很小的一部分,单颗卫星对同一地区的重访周期,最短也需要几天时间。

多颗小卫星组成星座,协同运行,数据共享,可缩短重访周期,提高卫星的观测频率。

例如:灾害监测星座DMC,由5-8颗微型卫星组成,单颗卫星的重访周期是4天,组成星座后重访周期可缩短到24小时以内,因而能够提供快速反映的服务,以供政府部门和商业上的应用。

DMC联盟由分属:阿尔及利亚、中国、尼日利亚、泰国、土尔其、越南及英国七国的组织机构之间合作组成,由位于Surrey Space Centre (UK)的SSTL(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td.)领导,联盟的目的是通过DMC合伙人之间的合作,每颗卫星由各国独立拥有和运作,通过极大限度的资源和数据共享,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实惠。

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NS l - 还试验了新型ML MU装置 c 微型惯 性测量组合 J l
其 由特 别值 得要提 出的是 渚 大学 与英 国萨瑞大 学台
作 开发研制 的 颗名 为 清华一号 的小卫星 .该小 卫星
己经于 2 ) 1 2 ( 年 月 8日成 功 发 射 它 的 体 积 为 4 ml  ̄ ] l× 40 m ×7O a 重 量 为l  ̄ 0g
民用特种通信及科普教育等方面 .目前一直运行正常 此 外 卫星 啥尔滨工业大学的光学成像小 _ J 星系统 也相姑 发射成功 探索一号 创 一号 小 中科院上海小卫星工程部的创新项 目 ——
它拥有 3个陀螺 .可以精确测量卫星的运动轨迹 .短期精 度比较高 主要用于三轴稳定姿态控制 MI MU对卫星 的 机动能力有重大意义 结合液氢徽推进技术 .使 、 卫星具 有很强的精确变轨能力
自上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O
N — 的 遥 感成像功能 是国 内首攻应月 C MS工艺 SI O 制造的图慷藏像器件 重量仅 5 g 具有集成度太和抗 干扰 o 韵优意 .其耗 电量低 图像处理 电路集威化 高的优点非常 适 合微小 卫星采 用 而且制 造成本 远低 于 CCD,但是
维普资讯
帽航间 技国篡点验 王 微 术家重实室… 海 空 波 级 晓
N — 是清华 大学承接的 国家 蛳 赫剿礤丑 星掬 前 SI .
I 要】 摘
五 文苔 先 斫 了微 小 卫 星 技 术 的 发 展 班 状 其 中 主 要 介 颦 了关 于 Ns l 一些 基 本 信息 .并重 点 探 了 ME s硅 ・的 M
演 示 验 证
木 与 M E s 卫星 豹疆 念 理 论 与 发 展 情况 瞩确 推 出应 甩 M

我国小卫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小卫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小卫 星概 Leabharlann 1 9 年 美 国航 空 航 天 公 司 对 小 卫 星 做 93 了以 下 定 义 : 卫 星 是 一 种 可 用 常 规 运 载 小 器 发射 的航 天 器 , 量 为 1 k 质 0 g~5 0 g。 0 k 功 能 密 度 是 指 卫星 每 千 克 重 量 所 能 提 供 的 功 能 。 照功 能 密 度 划 分 , 卫 星 可 划 分 为 简 按 小 单 小 卫 星 和 现 代 小 卫 星 两 种 。 O 纪 7 年 2世 O 代 以 前 , 别 是 航 天 发 展 初期 的小 卫星 , 特 由 于 有 效 载 荷 功 能 较 弱 , 都 为 传 统 的 简 单 大 小 卫 星 , 主 要 作 用 是 为 研 制 新 型 航 天 器 其 进 行 技 术 验 证 。 0 代 以 来 发 展 起 来 的 小 8年 卫 星 , 功能 密 度 一般 在 7 %左 右 。 其 0 由于 功 能 密 度 高 , 术 性 能 强 , 们 被 誉 为 现代 高 技 它 性 能 小 卫星 。 天 人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小 卫 星 今 即 指 此 类卫 星 。 于 现 代 小卫 星 , 据重 量 对 根 的 不 同 , 有 不 同 的分 类 。 较 流 行 的分 类 又 比 有 三 种 , 表 l 见 。 而 对 现 代 小 卫 星 而 言 一 般 具 有 重 量 轻 , 积小 ; 制周 期短 , 本 低 ; 射灵 活 , 体 研 成 发
了我 国 小 卫 星 技 术 的 发 展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
关键 词 : 小卫星 遥 感技术 中图 分类 号 : TN9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7 1 2 1 ) 5a 一O 0 一O 1 7 —3 9 ( 0 0 0 () 0 3 1

2023卫星产业报告

2023卫星产业报告

2023卫星产业报告1. 引言卫星产业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技术及其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报告将对2023年卫星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卫星市场概况在全球范围内,卫星市场正在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卫星产业的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X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有着显著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共同推动:2.1 技术创新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一代卫星具备更高的分辨率、更广覆盖的能力,并且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保持稳定通信。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卫星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各行业带来了更多应用场景。

2.2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行各业对卫星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

卫星数据可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农业、交通运输、通信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安全领域。

这些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卫星产业的发展,并带来了更多商机。

2.3 加强国际合作卫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2023年,预计将出现更多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卫星产业更好地共享资源和技术。

这一合作势头将进一步推动卫星市场的规模扩大。

3. 卫星应用领域2023年,卫星应用将更加广泛,覆盖的领域也将更多样化。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卫星应用领域:3.1 气象监测气象监测是卫星应用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卫星的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气象变化情况,提前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

在2023年,卫星气象监测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覆盖范围将更广,精度也将更高。

3.2 农业卫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卫星数据可以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等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地管理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3 通信与互联网卫星通信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或灾害发生后,卫星通信可以提供可靠的通讯支持。

小卫星星务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小卫星星务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智能化卫星平台技术
智能化卫星平台技术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卫星自主决策、自主控 制和自主运行,从而提高卫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对地面控制系统的依赖。未来,智能化 卫星平台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
先进有效载荷技术
高性能传感器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高性能的传感器投入使用,这些传感器具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高的精度和更低成本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 各种空间任务的需求。
国外小卫星星务技术发展较早,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
技术体系。
国内小卫星星务技术近年来发展 迅速,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
国内外在小卫星星务技术方面的 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技术瓶颈与挑战
小卫星星务技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和挑战,如卫星平台的设计和制造、有效载荷的 研发和测试、数据处理和传输等方面。
建立完善的小卫星星务技术评价体系 ,加强技术评估和监督,确保系统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
THANK YOU
02
小卫星星务技术发展 现状
小卫星星务技术概述
小卫星星务技术是指用于小卫星(小型卫星)的维护、控制和数据处理的技术。
小卫星星务技术包括卫星平台技术、有效载荷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方 面。
小卫星星务技术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科 学实验、遥感监测、通信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
高速数据传输、低功耗、抗干扰、安全可靠 。
详细描述
测控与通信技术是小卫星星务技术的关键之 一,它贯穿于小卫星的整个生命周期。目前 ,小卫星测控与通信技术趋向于高速数据传 输、低功耗、抗干扰和安全可靠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低功耗器件和协议优化等方法, 以降低通信功耗;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和加密 等技术,以提高通信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小卫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小卫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小卫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卫星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技术,因为小卫星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是现代航天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探索方式。

本文将从小卫星技术的定义、历史、技术细节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卫星技术的定义和历史小卫星是指质量在1-500千克之间、尺寸小于1-2米的卫星,小卫星可以通过微型化、模块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成本和性能的均衡,以实现低成本、快速实现月球、近地轨道探测、载荷卫星等应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小卫星技术就已经开始发展。

当时最早的微小卫星仅仅有7公斤,但它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科学实验、测试一些新型技术和概念等任务。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2017年,被誉为“鼻祖”之一的匈牙利蓝皮书小卫星开发生产指南被正式发表,标志着小型卫星正式进入到商业化应用阶段。

随后,国内外各种跟踪小卫星发射的网站不断涌现,海内外团队探索小卫星技术的路线图也更加清晰,使得小卫星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重要探索方向。

二、小卫星技术的发展方向小卫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需要应用多种新技术,如超级计算机应用,探测设备的精度与覆盖范围的增强等。

2.月球、星座探测。

小卫星不仅能用于地球上的探索,还能够用于月球和星座的探测。

例如,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的探测器和巡视器,就是小卫星技术的代表。

3.生物医学应用。

借助小卫星的技术,可以开展太空医学和微重力实验,用于探索人类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等。

4.应急救援。

小卫星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应急救援工具,一方面,可以通过安装在自主机器人上,帮助救援人员实现建筑物中的探测和救援;一方面,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利用小卫星技术探测灾情、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小卫星技术的技术细节小卫星技术在设计上的要求更高,不能像大型卫星那样简单地通过增加质量、尺寸来解决问题,因此许多方面都需要采用创新的设计和技术。

小卫星的现状_特点及发展方向

小卫星的现状_特点及发展方向

自1957 年10 月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号”小型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随着卫星功率、通信和探测能力不断提高,卫星越做越大, 空间运行着一些15 吨左右的情报卫星,商用地球同步卫星的重量也高达5 吨左右。

然而,自80 年代起,为了实现中轨道( M EC) 和低轨道(L EO) 卫星应用,卫星又越做越小。

科学家们正考虑重新制造像“斯普特尼号”那样大小的卫星,只是每颗卫星都将拥有巨大的计算能力,能数十颗乃至数百颗相互连接,组成星座或星网,对地球全时域和全空域覆盖,实现通信、情报、侦察、监测和科学观测等各种应用。

据统计,从1985 年至今,全球共发射300 多颗卫星,形成17 个星座, 其中有272 颗小卫星。

研究人员正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发射用于不同星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微型卫星星座和纳米卫星星座,如美国航宇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正研制由多颗10 kg 重卫星组成的星座,以便在同一时间从不同位置,对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小卫星正以其成本低廉、机动灵活、便于更新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

1. 2 对地观察卫星(遥感卫星)1991 年,美国战略防御倡议组( SD IS) 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军用小卫星,重75 kg 的L O SA T2X ,装有有效载荷多光谱成像仪。

1994 年, SD IS 改为弹道导弹防御组织(BMDO) ,发射了第二颗“小型化敏感器技术集成卫星( M S T I22) ,成功地跟踪了“民兵”洲际导弹和2 枚小火箭的发射试验。

1997年,重212 kg 的M S T I23 发射成功,它可以对导弹发射进行红外探测和制导跟踪。

1. 3 空间科学试验卫星1989 年,英国萨瑞大学开始发射小卫星, 至今已发射了10 多颗。

这些小卫星除了进行数据存储通信和简单的对地观测外,有相当部分是作空间科学试验,如宇宙线、空间粒子、红外线试验,低能量电子检测、电子温度和磁强测量等。

1 .4 技术试验小卫星的许多新技术和新应用都可以在成本低的小卫星上进行有效试验,如: 一体化设计、微电子与微机械应用、高密度功能集成和卫星群组网联络等。

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现代小卫星技术是卫星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它以全新的概念冲击着航天领域,引发航天技术的革命。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卫星的概念分类,其次叙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再次对小卫星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总结中展望了小卫星的发展趋势。

标签:小卫星;星座组网;卫星通信概述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在卫星领域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大容量、多用途、长寿命、高效率的大中型卫星为人类在经济、科研特别是军事领域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但是,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技术复杂、风险大等不利因素严重限制了大中型卫星的应用和发展。

因此,存在着另一种发展趋势,向小型化发展,如美国铱系统、全球星系统等。

通常以重量区分小卫星。

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小卫星”,具体划分见下表:小卫星与大中型卫星相比具备如下优势:(1)小型化、轻型化(2)标准化、模块化(3)机动、灵活、抗毁(4)快速应用新技术小卫星主要用于通信、对地遥感、行星际探测、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作为大型航天器的补充,在军事、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现状美国小卫星发展情况1998年美国提出纳米卫星计划,发展小于10kg的纳米卫星,用于验证微型总线技术、编队飞行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应用技术。

2010年美国军事和工业部门官员称,美国正在进行“机载情報、监视与侦察”(AISR)计划,该计划内容是通过部署一颗小卫星来确保飞行在冲突地区边缘或外围的无人机通信。

2013年11月19日美国利用一枚火箭将29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一颗由美国高中生制作完成。

我国小卫星发展情况早在1995年,中科院就根据国家未来星地通信技术发展需求,提出要自主研制中国首颗重量100公斤以下的低轨道数据通信小卫星及其通信系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创新一号”小卫星以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实现全球范围的非实时低轨道双向数据通信。

微型卫星的技术与应用

微型卫星的技术与应用

微型卫星的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型卫星成为了现代航天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载体。

本文将介绍微型卫星的技术特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一、微型卫星的定义和技术特点微型卫星是指重量在1千克到100千克之间的人造卫星。

相对于传统的大型卫星,微型卫星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 小型化:微型卫星的体积相对较小,往往只有传统卫星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便于携带和发射。

2. 低成本:微型卫星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都大大降低,相比传统卫星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和使用。

3. 灵活性:微型卫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可以进行快速的设计、制造和发射,适应各种应用需求。

4. 弹性组网:微型卫星可以通过组网方式实现多颗卫星的联合工作,形成星座系统,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能力。

二、微型卫星的应用领域微型卫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地球观测、通信、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1. 地球观测:微型卫星可以搭载各种观测设备,如光学摄像机、红外线相机等,用于地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观测、资源调查等。

2. 通信和导航:微型卫星可以组成星座系统,提供全球通信和导航服务,解决传统通信卫星覆盖范围有限和导航精度不足的问题。

3. 科学实验:微型卫星可以用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探索,如空间物理实验、天文学研究、生物学实验等。

4. 灾害监测与救援:微型卫星可以对灾害事件进行实时监测,提供灾害预警和救援指导,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5. 航天科技发展:微型卫星也是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通过微型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可以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三、微型卫星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微型卫星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良好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挑战:微型卫星需要解决自身技术上的问题,如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稳定性控制等方面的挑战,以提高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频谱资源短缺:由于微型卫星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也面临供需矛盾的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3. 国际合作与竞争:微型卫星的发展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科技成果——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适用范围空间科学成果简介紧密围绕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发展对高光谱探测技术的迫切需求,结合矿产资源探测、城市环境监测等应用需求,开展宽幅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星载高光谱成像数据模拟、定标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行高光谱成像数据地质应用系统建设与典型应用示范研究;突破宽幅高光谱载荷集成、高光谱数据定量化处理与应用等相关关键技术,完成宽幅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原型样机研制,建立星载高光谱遥感定量处理与应用模型,研发星载高光谱成像数据地质应用示范系统,为发展我国高光谱卫星及定量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课题研究的成果,已作为原理样机直接转入国家重大专项高光谱成像仪型号工程任务。

预计研制经费约2亿元。

为进入型号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确保型号工程研制任务的顺利开展。

为推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在国民生产和生活及商业化发展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力推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我国在高光谱成像技术方面的地位。

为我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天基系统的建立、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及能源探测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提高我国在高光谱观测领域的水平和影响力。

主要技术指标(1)国内首次采用基于大气吸收廓线高光谱成像在轨高精度光谱定标技术,可以实现在轨0.5nm精度的光谱定标。

(2)首次研制出蓝紫波段增强的反射膜,有效改善了400-500nm 范围的探测灵敏度。

(3)首次在国内研制出了大规模高帧频短波红外探测器组件,其规模达到了2000×500,帧频达到了230fr/s。

(4)封装在真空杜瓦内,由长寿命大冷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到低温130K下工作,探测性能与国外相近。

效益分析针对可见光-热红外光谱范围,基于辐射传输和遥感成像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包含地物反射、地形起伏、大气传输、卫星姿轨和传感器成像的星载高光谱成像全链路仿真模型。

将成像仿真与数据处理及应用分析相结合,探索了高光谱卫星数据的矿产资源调查应用能力评价技术体系。

小型卫星的设计与应用

小型卫星的设计与应用

小型卫星的设计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型卫星已经成为了现代卫星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比于传统的大型卫星,小型卫星在设计、制造和运维等方面都更加便捷高效,因此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商业等领域。

本文将从小型卫星的设计、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在未来的前景和作用。

一、小型卫星的设计小型卫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它们的使用环境、所需功能和工作时间等多个因素,因此从结构、载荷、电力、控制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仔细设计。

首先,小型卫星在外形尺寸上通常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结构,方便制造和运输。

其次,小型卫星中的载荷通常包括相机、通信设备、天气探测仪等,不同类型的卫星需要搭载不同的载荷,并根据不同载荷之间的联系和要求进行统一设计。

再次,小型卫星的电力系统通常由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和能源管理器组成,可以供给载荷和卫星自身所需的电力,为卫星的长期工作提供保障。

最后,小型卫星的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控制、温度控制、通信、电力管理等多个子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进行设计。

二、小型卫星的应用小型卫星在应用上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领域:小型卫星可以用于情报收集、监视、侦查和通讯等方面,具有快速、隐蔽、可靠等优点;同时也可以用于导航、定位和打击等方面。

2.科学研究:小型卫星可以用于地球物理、天文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为人类解决地球和宇宙中未解之谜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

3.商业领域:小型卫星也可以用于商业领域,主要包括通信、广播、导航、地球观测等多个方面,可以为商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教育领域:小型卫星也可以用于教育领域的实践和普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小型卫星的发展趋势小型卫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与其在设计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

未来,小型卫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小型卫星将会更加完善和多样化,提高质量和效率。

小卫星编队飞行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小卫星编队飞行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Ke e hni e f s a ls t lie f r a i n fi hta t v l pm e t y tc qu so m l— a e lt o m to lg nd isde e o n
XUJe i
( h n h i n tt t fS a e l h n o ma i n S a g a 0 2 3, i a S a g a s iu e o p c f g tI f r to , h n h i 0 3 Ch n ) I i 2
l k。o main o eainma a e n n i f r to p rt n g me t dTT& C, swel sa tmai r n aina do btd t r n t n Th n o a a l a u o tco i tt n r i ee miai . e e o o
fr o maton fihta e a a y e .At ls h itn p a s a u ur r nd o or a i n fi t o ome c i lg r n l z d a tt e ex si g l n nd f t e te ff m to lgh f s oun re t is a e pr s n e r e e t d. K e r : o m a in fi ht s a ls t lie; a elt c s e lton; i ti ut d s t lie y wo ds f r to lg ; m l a e l t s t lie; on t la i d s rb e a e l t
演变及控 制 , 间链路自主 定位 、 定轨 。叙 述 小卫 星编 队的
基本 原理 、 轨道 构成 和技 术特征 , 分析 实现编 队 飞行 所 需 的关键 技 术 , 绍 各 国编 队 飞行 的现 介

航天科工六院小卫星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航天科工六院小卫星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匹配 。
维普资讯
- R 潮

近些年 发展起来的固液混合动力系统 ,以其推 力 可调范 围宽 、燃料安全性能好 、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等 特 点 ,在小卫 星上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开展该项 目 的研究 ,对丰富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种类 ,拓展航 天 动力系统的应用领域 ,提高我 国航天技术的整体水平
● 我 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4 0 2 亿元
从业人员超3 万 0
1月8 日.0 年 度国产空间信息系统软件 测评总 1 2 7 结表彰会议宣布 .目前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 已达  ̄40 J2 亿元 .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 员超过3 万 ,相关 0 企事业单位 超过 1 万家 .我 国地理信息产业 已初具规 模。 40 2 亿元产值 中 我国测绘业产值为26 1亿元 ,地 理信息系统产业产值约为5亿元 ,遥感产业产值接近 0 1 ' 元 .卫 星导航产 业为1 0 os f 亿元 .地 图出版 产业产 2 值超过 1亿元 。 0 地理信息软件企业已经超过50 ,此次 国产空 0家 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 中,以超 图地理信 息软件平台套 件 V5 3 、超 图桌面地理信息 系统软件 V53 M a P . G Js工具型地理信息 系统 V7 2 超 图互联 网地理 . 信息 系统 V5 3 . 、地 网 G e o B e a n sV70 .获得好

颈 .取得更大的进步 .并希望通过该项 目建立一个技 术平台 .带 出一支 队伍。 据 了解 ,综合性能优 良的姿态和轨道控制动力系 统是小卫星 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液体姿态和轨道 控制动力系统 因其系统复 杂、体积 相对庞大而不适用 有效载荷相对较小的小卫星 固体姿态和轨道控制发 动机 虽然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但 因其燃烧不可控而 导致推 力难 以调节 .这与小卫星机 动灵活的特点不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小卫星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作者:陈国鑫毛海山胡显学乜锐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1期
摘要:现代小卫星技术是卫星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它以全新的概念冲击着航天领域,引发航天技术的革命。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卫星的概念分类,其次叙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再次对小卫星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总结中展望了小卫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卫星;星座组网;卫星通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1-0130-02
概述
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在卫星领域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大容量、多用途、长寿命、高效率的大中型卫星为人类在经济、科研特别是军事领域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但是,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技术复杂、风险大等不利因素严重限制了大中型卫星的应用和发展。

因此,存在着另一种发展趋势,向小型化发展,如美国铱系统、全球星系统等。

通常以重量区分小卫星。

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小卫星”,具体划分见下表:
小卫星与大中型卫星相比具备如下优势:
(1)小型化、轻型化
(2)标准化、模块化
(3)机动、灵活、抗毁
(4)快速应用新技术
小卫星主要用于通信、对地遥感、行星际探测、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作为大型航天器的补充,在军事、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现状
美国小卫星发展情况
1998年美国提出纳米卫星计划,发展小于10kg的纳米卫星,用于验证微型总线技术、编队飞行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应用技术。

2010年美国军事和工业部门官员称,美国正在进行“机载情报、监视与侦察”(AISR)计划,该计划内容是通过部署一颗小卫星来确保飞行在冲突地区边缘或外围的无人机通信。

2013年11月19日美国利用一枚火箭将29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一颗由美国高中生制作完成。

我国小卫星发展情况
早在1995年,中科院就根据国家未来星地通信技术发展需求,提出要自主研制中国首颗重量100公斤以下的低轨道数据通信小卫星及其通信系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创新一号”小卫星以存储转发的工作方式,实现全球范围的非实时低轨道双向数据通信。

2012年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

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天拓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微小卫星领域获重要突破。

2013年4月26日,中国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多星的方式将国际用户三颗小卫星发射成功。

关键技术
推进技术
小卫星推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有:
(1)具有高效费比的微型固体燃料发动机;
(2)微型液体燃料推进器;
(3)超低功率微型冷气推进器;
(4)低成本燃料贮箱和燃料馈送系统部件;
(5)液体低功率气体发生器;
(6)用于姿态控制的微型固体燃料发动机。

制导、导航与控制
小卫星对制导、导航与控制敏感器的要求是,重量低于0.2kg~0.25kg,功率低于0.1W,工作电压低于3.3V,分辨率优于0.1。

具体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微型反作用飞轮、微型三轴磁力计、电磁体、双轴太阳敏感器和双轴地球敏感器等。

指令与数据处理
这部分涉及的主要技术有:
(1)轻质、低功耗电子器件封装技术;
(2)抗辐射、低功耗处理平台技术;
(3)高性能、低功耗存储技术;
(4)抗辐射、可刷新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

电源系统
小卫星电源系统的微型化趋势是将太阳能电池、蓄电池和功率变换器集成为1个混合模块。

这种模块可以大幅减小卫星的尺寸与重量。

射频天线
小卫星射频天线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多频段和宽带天线;另一个是采用职能天线。

机械、结构、材料
(1)微电子机械,其系统的研究目标是把目前部件的质量和体积减少到1/50;
(2)多功能结构,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用途之一是构建多功结构。

而多功能结构技术是将许多单个部件制造成微型化部件,再把它们组装到“灵巧的壳体”内,部件之间的连接线都用电路板的迹线替代。

(3)新型材料,未来m小卫星将采用以复合材料为基础的新型材料。

与铝制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可使卫星重量降低1/3,还可提高结构强度和刚性。

星上自主性与智能化控制
采用智能计算机进行星上全面管理,能实现高度自主性。

利用结构自适应神经控制器可随任意变化的情况自主改变算法,通过结构情况的监视和神经控制器的再配置,实现卫星结构的高度自主控制。

由于卫星软件可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升级,因此应尽量利用软件来实现硬件的功能,提高卫星的自主能力。

模块化与多功能系统设计
在未来的小卫星设计中,构成卫星的最基本单元不再是分立的元器件、零部件,而是多芯片模块及其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卫星功能系统设计成“功能模块”,通过接口实现功能的隔离和连接,进而构成多功能系统。

总结
小卫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研制轻型单颗卫星,这类卫星主要为执行特殊化任务而研制;另一个方向是将小卫星组成星座,进行编队飞行,以代替昂贵的单颗大型卫星,该种模式是小卫星应用的主流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