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范文
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范文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西地区的民风民俗,包括节日习俗、传统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获取真实的数据和资料。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二、调研结果1. 节日习俗山西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例如,中秋节时,山西人民喜欢赏月、吃月饼、拜月等,形成了独特的中秋文化。
端午节时,人们会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
春节是山西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守夜、贴春联、祭祖、放鞭炮等。
2. 传统婚嫁习俗山西的婚嫁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在婚礼前,新娘会经历传统的嫁妆仪式,然后进行婚车游街展示仪式。
在婚礼现场,新娘会参与踩高跷、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山西的婚礼上还有独特的喜糖、红爵杯、飞羽扇等传统仪式。
3. 饮食文化山西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
面食是山西人的主食,有刀削面、炊饼、过烧肉等。
除此之外,山西的美食还有猪肉酱拌面、豆腐脑、小馍等。
在节日和婚宴上,山西人还会食用一些独特的菜肴,如掌柜的狮子头、继续淇奥酥饼等。
三、调研分析与总结山西地区的民风民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山西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逐渐被遗忘,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民风民俗的保护与传承针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俗习惯,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进行保护。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民俗展览、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民风民俗的宣传和传承。
2. 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针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可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可以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鼓励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山西地区丰富的民风民俗资源,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可以打造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村落、文化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山西的传统文化。
山西庙会研究综述
山西庙会研究综述山西是中国庙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庙会作为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不仅反映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本文将对山西庙会进行研究综述,探讨其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现状发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山西庙会的历史渊源山西庙会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山西自古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庙会文化在此地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据考证,山西庙会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庙会多以祭祀活动为主,以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初衷。
随着历史的变迁,庙会逐渐演变为集观赏、娱乐、商贸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成为山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山西的庙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宗教信仰的影响,庙会逐渐增加了宗教祭祀和巡游活动,如佛教的佛诞节庙会、道教的三会、五庙会等,这些宗教性庙会成为山西庙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会还承载了当地社会的商贸活动和民俗表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庙会文化体系。
二、山西庙会的地域特色山西庙会因地制宜,各具风情,地域特色鲜明。
在山西的不同地区,庙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每个地方的庙会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晋中的平遥庙会、晋城的太阳庙会、临汾的岳阳庙会等。
平遥庙会是山西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享有“中国古城建筑博物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誉。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五至初八,平遥古城内外的庙堂神祠和街巷巷口都聚集了大量的参展、观展者,举行各种庙会活动。
平遥庙会的“大士爷”游行更是庙会上的一大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太阳庙会是晋城地区的特色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都会举办盛大的太阳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贩前来参加。
庙会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民俗表演以及商品交易活动,形成了集祭祀、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见, 晋巾市将成为山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 . 是山西 巾部 旅游的中心。 具有南联北引 、 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2 晋 中民俗 文化旅 游开发 的劣势分析 ( ans s Wekes ) e
21 民俗挖掘有待深入 . 目前 , 晋巾市 民俗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 的开发 , 尤其是在旅 游资源 的开发利用上过于表 面化和随大流 , 文化底蕴凸显不够。
商兴盛数百年 . 对传承和发展晋中地 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 晋商民俗文化植根于山西特别是晋中的传统民俗文化 , 是 在山西地方和传统民俗的母体中孕育形成的 ,但又发生了很大的 变异。这种变异使得晋中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的 差异 。 也正是 由于这种独特的差异性 , 才吸引着广大旅游者前来晋 中观光旅游。例如,巾国晋 巾社火节” “ 利用晋巾农家过大年 、 闹元
收 稿 日期 :0 9 0 — 0 20 — 3 1
晋 中 民俗 文化 旅游 开 发 的 S T分 析 WO
周柳华 ’ 中建 , 李
(. 1 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3 0 12山西晋巾学 院旅游管理学院 . 0 0 3 ;. 山西晋 中,36 o 0o0 )
摘 要: 民俗 文化旅游作 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பைடு நூலகம்品 , 已成为晋 中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 。
采用 S T分析法 , WO 分析 了晋 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优 势 、 劣势 、 机会 以及威胁 , 旨在 了解詈 中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的现状 , 而抓住机遇, 从 制定科 学规 划, 促进晋 中旅游业的 可持 续发展。 关键词 : 民俗文化旅游 ;WO S T分析 ; 旅游资源开发; 中市 晋 中圈分类号: 503 F9. 文献标识码 : A 与 日俱增 。同时 ,0 9年 4月石太客运 专线动车的开通, 20 使得晋 中对外交通 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晋中作为山西中部旅 游及旅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谢然然(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新时期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的分析表明,当前传承与保护的难点主要是社会、教育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措施的不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章中以剪纸为例,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12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62一、前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用灵巧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等,通过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绝妙的艺术作品。
这些民间技艺和作品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发展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下逐渐衰落和消失。
随着政府和社会开始从各个层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人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传承保护体系。
中国民俗剪纸是中国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它显示了人们勤劳质朴的品质,这是对中国国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见证。
①二、山西剪纸在艺术传承发展中的现状文化遗产的终极价值体现着国家的精神文化。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生日、丧礼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剪纸艺术。
它起源于古代工人对土地和火的崇拜,具有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和艺术价值。
此外,还有江威彩绘、刺绣、布匹雕刻等。
可以说,山西的民俗无形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历史,留下了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人文科学、艺术发展的痕迹。
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山西民俗是历代三晋民众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充分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生存智慧和审美情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生、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通过了解和研究民俗,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和展现,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和文化心理需求的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民俗主要涉及民众的衣食住行、节日礼仪、生产、信仰等各个方面,其中衣食住行及生产活动是民俗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展现的方面。
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应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方面着手,体现地域特色。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实施工作,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我们需从多方面去努力,在此笔者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参考。
一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统一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基础设施配套1.长远规划先行,以保护为主,避免盲目开发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引导,从某种角度讲,它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思路和创意更新。
山西本土民俗保护与开发工作整体上缺乏系统的发展规划,很容易造成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蚕食鲸吞,导致灭亡,给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因此,开展山西本土民俗资源保护、开发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特别是需要注意,应立足长远,系统设计,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产生短期行为。
在摸清山西民俗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民俗保护范围、设计定位、功能作用、发展目标、重点对象、保护措施等合理确定,然后逐步实施规划推进保护与开发工作,形成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
例如,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 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建设民俗文化产业板块,将利用面塑、剪纸、锣鼓等地方民间工艺及艺术,面食、陈醋、葡萄等地方名吃特产,社火、婚嫁等民俗礼仪文化,大南门、国师街等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传统民居集中地,开发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建设民间艺术产业板块,将做精、做好民歌、民舞、民间曲艺品牌,挖掘包装“清太徐”为基础的原生态文化表演艺术。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以太谷区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以太谷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遗旅游活化,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非遗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促进乡村旅游的繁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太谷区为例,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旅游活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非遗旅游活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太谷区作为山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太谷饼制作技艺、形意拳等。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然而,当前太谷区非遗旅游活化仍面临诸多问题,如非遗资源保护不足、传承人才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太谷区非遗旅游活化的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推动太谷区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太谷区非遗旅游活化的实际情况。
在内容安排上,本文首先介绍了非遗旅游活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太谷区非遗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接着探讨了太谷区非遗旅游活化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太谷区非遗旅游活化的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太谷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非遗旅游活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旅游活化已成为促进乡村经济与文化双发展的重要途径。
太谷区作为拥有丰富非遗资源的地区,其非遗旅游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方面,本研究主要依托文化地理学、文化经济学和旅游学等相关理论。
文化地理学关注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变迁,为非遗旅游活化提供了空间分析的视角。
文化经济学则侧重于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非遗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大同鼓楼东西街RBD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大同鼓楼东西街RBD民俗旅游开发研究鼓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而大同的鼓楼东西街,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和丰富的民俗资源,成为了当地民俗旅游开发的研究焦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同鼓楼东西街的民俗旅游开发,从历史背景、资源特点、开发原则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背景:大同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古代军事要塞之一,大同曾经是北方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鼓楼东西街地区更是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凝聚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资源特点:1. 文化遗产丰富:鼓楼东西街一带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大型建筑,如鼓楼、钟楼、城墙等,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
2. 民俗风情浓厚:大同作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拥有多元化的民俗文化。
在鼓楼东西街,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地方特色美食等。
3. 地理位置优越:大同位于北京、天津和太原之间,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往。
三、开发原则:1. 保护传统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鼓楼东西街区域的传统文化,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原汁原味的特色。
2. 引入现代元素: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引入现代元素,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例如利用科技手段展示历史文化、设立互动体验项目等。
3. 发展相关产业:除了景点门票的收入,还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提供民宿服务、举办民俗节庆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当地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未来前景:大同鼓楼东西街的民俗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旅游服务水平,完善交通网络和旅游设施,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形成更完整的旅游产品链,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大同鼓楼东西街的民俗旅游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府与企业应加强合作,优化管理机制,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文化,打造更加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昂普(RMP)分析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昂普(RMP)分析王萍;康丹;刘敏【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既有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又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基于昂普(RMP)理论,从山西省非遗资源主要特征(R)、非遗旅游游客诉求问卷调查(M)和非遗旅游发展现状(P现状)三方面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山西非遗数量、类型和文化背景区域分异明显.2.游客更偏好依托于原文化生态空间的非遗旅游目的地,但也认可迁移至景区或城镇中心的非遗旅游地.3.从非遗旅游业态及其空间载体组合看,山西可发展三种资源地指向和三种市场地指向的非遗旅游产品(P未来).【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昂普分析;山西省【作者】王萍;康丹;刘敏【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晋中030619;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晋中030619;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晋中0306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昂普(RMP)理论[1]204,[2]107,[3]144从投入—需求—产出关系,对目标区域进行R(Rresource,资源)性分析、M(Market,市场)性分析、P(Product,产品)性分析。
具体来看,非遗旅游RMP分析应用中研究对象和采用方法又有所差异。
R性分析,研究对象有两个层次,核心是分析旅游吸引物本身的品位[2]108,大多数文献依据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描述性分析研究区域的旅游资源数量、资源种类、景观质量等;外围是分析旅游接待设施和区域基础设施(如交通条件)等的服务水平,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但这部分较少文章涉及。
M性分析,包括定性分析细分旅游市场弹性[2]108、旅游者消费偏好和旅游需求量预测[4]138;对于尚未开发或开发初期的旅游市场弹性分析,多采用文献资料法[2]107,消费者需求偏好多用市场调查法[5]104;旅游需求预测以统计数据来定量估计。
山西非遗文化旅游创新研究
2019·12“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不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多彩多样。
山西省大致可按晋北、晋中、晋南三大地区划分,整体非遗种类繁多,可利用资源十分丰富,其数量由北向南大致呈现为由疏至密的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非遗市场开发潜力和市场需求,完全可作为山西省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山西省对“文旅强省”战略的重视,不仅促进了山西省非遗旅游经济效益,还为山西省非遗文化旅游宣传提供了便利机会。
一、山西非遗文化旅游现状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旅游类A pp 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游玩的参考首选,同时也是有效传播当地文化的载体之一。
据现阶段笔者了解,关于非遗文化旅游类的A pp 几乎为零,大多都是关于非遗文化的类别及种类介绍。
就旅游线路而言,以市面上常见的旅游产品(如携程、去哪儿旅行、飞猪、游山西等旅游A pp )中的线路规划为例(图1、2),其都是以景点观赏为主,并未在其中涉及或穿插与当地相关的非遗文化旅游项目,非遗项目无法展现在“文化游”的主题当中。
二、山西非遗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非遗文化数量和传播率成反比山西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非遗数量种类繁多,且至今保有较高的原真性。
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共有157个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多达150人,排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浙江省和江苏省。
山西省非遗虽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但是被外界所知的甚少。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商业化开发的浪潮下,我国的非遗不断地受到权益侵害,对于非遗的保护及传播并未投入与之数量相应的保护机制和宣传力度。
就山西省而言,需要保护的非遗数量极其繁多,但是大多数人对非遗的传承缺乏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远不够传承所有的非遗技艺,只留下了一些现阶段在地方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项目。
(二)非遗文化传播形式单一就现阶段而言,非遗的传播主要还是依靠着杂志、报刊等纸质版读物,或是电视广播等较为传统的媒体方式进行传播。
关于发展山西文化旅游的思考
品 线 路 依 托 大 运 高 速 公 路 ( 汾 一 城 段 ) 以 黄 临 运 ,
河 壶 口瀑 布 、 洞 大 槐 树 、 州 关 帝 庙 为 龙 头 景 洪 解
10多 个 工 农 业 旅 游 示 范 点 , 为 山 西 文 化 旅 游 0 成
益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这 既 是 山西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和 实 现 转 型 发 展 的重 要 内容 , 是 山 西 增 强 软 实 力 、 又 提 高 竞 争 力 、 升 对 外 形 象 、 现 跨 越 发 展 的 重 要 提 实
山 西 发 展 文 化 旅 游 具 有 无 可 比 拟 的 资 源 优 势 。作 为 文 化 旅 游 大 省 , 千 年 绵 延 不 绝 的 中 华 五
文 明 给 这 块 土 地 留 下 了大 量 瑰 宝 和 丰 厚 的 三 晋 文
化 积 淀 。 宋 辽 及 以 前 的 地 面 建 筑 占 全 国 总 量 的 7 % ; 家 级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2 1处 , 全 国 总 2 国 7 占
[ 关键词 ] 文化旅游 ; 山西 ; 实力 软
[ 中图分类号]F 9 . 52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8 1( 00 0 0 9 0 63— 34 2 1 )6— 0 6— 4
列 入 首 批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项 目 的 就 有
进入 2 1世 纪 以 来 , 家 和 地 方 对 文 化 旅 游 的 国
第2 5卷 第 6期
V0 . 5 No 6 I2 .
钦
州
学
院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榆次后沟古村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榆次后沟古村旅游开发现状研究榆次后沟古村是山西省的一个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榆次后沟古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关注,旅游业也开始逐渐发展。
本文将对榆次后沟古村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榆次后沟古村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榆次后沟古村地处黄土高原,气候适宜,风光优美,是一个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的地方。
榆次后沟古村建村于明朝嘉靖二十年,历经明、清两代,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文化。
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布局和谐,风格古朴,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榆次后沟古村也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榆次后沟古村通过旅游开发,加强宣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古村落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古村落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交通不便,餐饮和住宿设施也不太完善。
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2. 旅游开发模式单一目前,榆次后沟古村的旅游开发模式以景区形态为主,游客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古村落的特色和历史文化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承。
3. 榆次后沟古村旅游业者的服务质量不高榆次后沟古村的旅游业者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业者缺少专业培训,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三、旅游开发建议针对榆次后沟古村的交通不便和餐饮、住宿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邮电、通讯、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体验。
为了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可以探索新的旅游开发模式,比如采用“体验式”、“文化探寻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打造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和项目。
3. 培训旅游业从业人员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大同鼓楼东西街RBD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一
、
历 史 文化街 区型 R B D与 民俗旅 游 的关 系
化和传承l 生、 散布性和稳定性。 我国大多数研究者则
较 为 系统地 将 其 分为 物质 民俗 、 社 会 民俗 、口承 语
民 俗 旅 游 较 为 成 熟 的 开 发 模 式 之 一 是 社
区——历史 ( 传统 ) 街 区模 式 , [ 1 l 它是把传统 的历史 街 区 中的商 业 区变成 一 处有 吸 引力 的旅 游 场所 , 注 人 了休闲 、 娱乐 、 购物和餐饮等游憩设施 。一些学 者将 这 类 型场 所称 为 历史 文 化街 区型 R B D( 简 称 为
二 、民俗 文化 与 民俗 文化 旅游 资 源
( 一) 民俗 文化
物质 民俗 生产民俗
消费民俗
流通民俗 社会 民俗 岁时节 日民俗
服饰 、 饮食 、 居住 民俗
交通民俗
传统节 日、 公 历节 日、 宗教节 日、 庙会民俗
家族 、 亲族 民俗 会 馆 民 俗
精神 民俗 口授语 言民俗 民间艺术 民俗 民间游戏
民 俗 文 化 旅游 资源 分 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亚类
手工业民俗
具体分类
文化旅游 ” 、 上海的豫 园 、 南京 的夫子庙等都属 于 这一类型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 还有成都锦里的成 功开发 , 锦里定位为 : “ 创建体验川西民俗文化的旅 游文化休 闲一条街 , 以独有的文化价值 , 营造难忘 的个人 体验 。” I 2 ]
第 2 7卷第 5期
2 0 1 3 年 1 0月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8 8 2 ( 2 0 1 3) 0 5 — 0 0 9 5 — 0 4
山西省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验 的一 个折 射 , 是 在 特定 的 自然 地 理条 件 和环 境 中 人们共 同生 产 、 生 活而 自发地 、 逐 渐地 形 成 的风 尚,
为同一社会共同体中的人们所共有并世代传承。几 千年 历史 进程 中 , 华 夏 文 明扎 根 于 传 统农 业 社 会 的
土壤之 中产 生 了丰 富 而多 彩 的 民俗 与节 庆 风 俗 , 塑
的“ 区一 类型 ” 解读 和资 源特色 两方 面进行 分析 。
1 . 1 非物 质文化 遗产 “ 区域一 类型 ” 解读
要对古 村镇 的 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认 识 , 需 要 对 其
统计 , 山西省现存 古村古镇 1 2 0 0余处 , 更有 1 0 0处 以上的村落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 村) 、 特色景 观 旅游 名镇 ( 村) 、 中 国传 统 村 落 的称 号 。本 文 中 ,
笔 者 以建 设 “ 美 丽乡村 ” 为纲 领, 从 旅 游 开 发 的 角 度, 探究 山西省古 村 镇 中所 保 有 的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的开发 与研 究 , 试 图为 学界 以及 山西 省 的古 村 镇 旅
游开发 进行 一些 有意 义 、 有 价值 的探 索 。 1 山西省 古村镇 非物 质文 化遗产 资 源分析
2 0 1 3年 9月
山西经 济管理 干部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p t .2 01 3 V0 1 . 21 No . 3
对封 闭 的地 区 , 因此 山 西省 古 村 镇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中, 一 些 民 间文 学 、 方 言 习语 、 节 庆 庙会 的保 留很 具 有历 史文 化价 值 , 这为历 史 学 、 社会 学 、 文化 人类 学 、 民俗 学提 供 了丰 富 的科 考价 值 。 ( 2 ) 文 化价 值 : 山西 是 华 夏文 明 的发祥 地 之 一 , 这里 既有 中原 文化 的继 承又 有北 方少 数 民族 文 化 的
山西如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山西如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要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山西特色的研学旅游目的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精心规划和积极推动。
首先,深入挖掘山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关键。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比如平遥古城,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展示了古代城市的规划、建筑风格和商业文化。
应加强对平遥古城的研究和解读,开发相关的研学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脉络、商业运作以及社会生活。
还有云冈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精美的佛像雕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可以邀请专业的学者和艺术家,为学生们讲解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雕刻技艺以及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
通过实地参观和专家讲解,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另外,山西的传统民俗文化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研学资源。
例如,晋中的社火表演、孝义的皮影戏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的筹备和表演,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整合自然资源,开展生态研学活动。
山西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五台山、太行山大峡谷等。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开展地质、生态研学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岩石的形成、了解动植物的生态特征,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太行山大峡谷则以其雄奇险峻的地貌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可以开展徒步旅行、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再者,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
与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定制个性化的研学课程。
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估,确保研学内容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26卷第5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Vol.26 No.52009年10月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Oct. 2009[收稿日期]2009-08-17[作者简介]李中建(1981-),男,河南辉县人,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周柳华(1971-),男,湖北洪湖人,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晋商文化旅游。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李中建1,周柳华2(1.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2.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颇具开发价值。
晋中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依据晋中所处的地理区位及民俗文化的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客源市场,打造民俗旅游精品,保护晋中民俗文化,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晋中民俗;旅游资源;现状问题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09)05-0064-05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这里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的积淀留给晋中的丰厚文化遗产,凝结成了晋中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近年来晋中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晋中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青睐,成为当今晋中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如何深入挖掘晋中民俗文化内涵,抓住发展机遇,促进晋中旅游业更上新的台阶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议题。
一、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评价(一)深邃富丽的建筑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0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等出现在晋中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新经济形势下山西民俗旅游发展探索
离 开常住地 , 到异 地 去体 验 当地 民俗 的文 化旅 游 民俗 博物 馆 、 州地 区定 襄 县境 内的 河边 民俗 博 忻 行 程 。它满 足 了游客 “ 新 、 异 、 乐 、 知 ” 求 求 求 求 的 物馆 、 中地 区 祁 县 境 内 的乔 家 堡 民俗 博 物 馆 、 晋 心理需 求 , 游 者 通 过 民俗 旅 游 活 动 , 身 体 验 临汾地 区 襄 汾 县 境 内的 丁 村 民俗 博 物 馆 。反 映 旅 亲 当地 民众 生 活 , 现 自我 娱 乐 、 实 自我 放 松 的 旅 游 着山西 晋北 地 区 、 中地 区 、 南 地 区 的 民俗 文 晋 晋 目的 , 而达 到 良好 的旅 游 效 果 。 民俗旅 游 已经 化 。按 照 传 统 的 四分 法 , 俗 可 以 分 成 物 质 民 从 民 逐渐成 为旅 游资源 开发 的重要 内容 之一 。
萃 , 有 丰厚 的历史 文 化 遗产 。迄今 为 止 有 文 字 中有 民间刺 绣 、 拥 山西 剪 纸 、 间 “ 花 ” 民 面 。在 语 言
记载 的历 史 达 三 千 年 之 久 , 有 “ 国古 代 文 化 民俗 中 有 晋 西 北 的 “ 曲 ” 太 行 山 的 “ 花 调 ” 素 中 山 、 开 、 博物馆 ” 之美 称 , 被誉 为 “ 夏 文 明 的摇 篮 ” … 忻州 一带 的“ 席 片 ” 和顺 的 “ 台 小戏 ” 。有 还 华 。 卷 、 风 等 特殊 的地理 环境 和 丰富 的人 文 历 史 , 就 了 山西 入选 国家级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的 河 曲 民歌 、 权 开 造 左
的 民俗 文化具 有多 民族 融合 、 多元 文 化兼 容 并 蓄 花调 、 雁北 耍孩儿 、 义碗 碗 腔 和万 荣 笑 话 等 。 ] 孝 [ 2
山西民俗文化山西民俗文化论文范文2篇
山西民俗文化山西民俗文化论文范文2篇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山河秀丽、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间文化丰富的多民族地区。
山西民歌中民俗元素无处不在,无论是演唱形式还是作品创作风格都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过程,我们醉心于这样纯粹震撼的乡土歌声当中,并被其中深刻浓厚的民俗意蕴深深感动。
山西民俗文化论文篇1 浅析山西民歌的民俗意蕴[摘要] 文化存在与文化心理之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艺术内容之中,从艺术作品中涌现出来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气息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艺术本身的文化意蕴,民歌正是基于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艺术表达形式。
民歌意象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民歌深刻内涵与文化外延的有效呈现,从民歌中散发而来的民俗意蕴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难以比拟的。
本文从山西民歌的外延与内涵出发,试图以山西民歌为窗口来窥测山西地区深厚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 山西民歌;民俗文化;美学意蕴;地方特色一、引言作为中华语言词库当中最为复杂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系之一,山西地区方言文化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基于山西方言发展而来的山西民歌是华夏文明与黄土高原文化底蕴的有效碰撞,以此形成的黄河乡土文化深刻展现了当地浓厚淳朴的民生与民情,其深刻的民俗意蕴令人叹为观止。
民俗文化作为山西地区民众生活的一种凝结与概括,在山西民歌演唱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这样一种无意识折射过程使得山西民歌中蕴含的民俗意蕴显得如此真实与自然,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山西民歌中民俗元素无处不在,无论是演唱形式还是作品创作风格都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过程,我们醉心于这样纯粹震撼的乡土歌声当中,并被其中深刻浓厚的民俗意蕴深深感动。
二、山西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宝藏的汇集地,而山西民歌正是山西众多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
山西民歌在黄土高原文化洗礼下显得风姿绰约,我们在感受山西民歌质朴、纯粹、鲜活、融洽演唱风格的同时也不禁被其中深刻浓厚的民俗美学意蕴深深吸引,不由驻足停留,细细品味山西民歌中只可意会的民俗底蕴。
山西如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山西如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在乡村旅游日益兴盛的今天,如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山西乡村旅游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山西众多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保存着古朴的建筑风貌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历史的活化石。
比如平遥的梁村、介休的张壁古堡等,它们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其次,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也是山西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威风锣鼓、秧歌、面食制作等民俗活动和技艺,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其中的乐趣。
再者,山西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太行山脉的雄伟、吕梁山区的壮美、黄河岸边的雄浑,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无限魅力。
然而,要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其中之一。
一些乡村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住宿、餐饮等条件也有待改善。
另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只是简单地模仿其他地区,没有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
同时,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很多优质的乡村旅游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那么,山西应该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呢?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村的交通条件,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同时,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干净、舒适、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环境和美食。
比如,可以鼓励村民将自家的窑洞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独特的居住感受。
其次,深入挖掘和保护本地特色资源。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要通过深入的调研和挖掘,找出这些独特之处,并加以保护和利用。
比如,对于古村落,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同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导游讲解、文化展览等形式向游客展示。
对于民俗文化,要鼓励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开展传承活动,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和学习。
山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S a x r vn e. h n iP o ic
Ke y wor :S a x ;fl ;s o ;tu im ; e eo me t ds h n i ok p r o rs d v lp n t
中图分 类 号 :8 0 G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献 编 号 : 0 05 (0 1 一 0 1 2 1 5— 2 6 2 1 ) 00 — 0
a c r i g t h rn i lso oe to c o d n o t e p ic pe fprt cin,prft ,c mbnain, u iue s n u t e,dic s e h u ti a l o is o i to nq ne sa d c lur s u s ste s san be d v lpme tlc n to sfo t e p m p cie o oiy,c ptl o p r to e eo na o diin rm h e e tv fp lc a ia ,c o e ain,c mpeiin a d p bl iy Atls , o tto n u i t. a t c
山西 是 中华 民族 的发祥 地 之 一 , 悠 久 的历 史 和厚 重 的 具有
西历 史 悠 久 , 文 荟 荦 , 有 丰 厚 的历 史 文化 遗 产 。迄 今 为 止 人 拥
文化 , 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 三晋文化 、 黄土文化都是山西 民俗
风情 的物 质 载体 , 有丰 富 的 民俗 资 源 以及 民俗 资源 基 础上 的 拥 民俗 体 育旅 游 资源 。体育 旅 游 作 为 一个旅 游 项 目 、 产 业 的 体育
业的 一 个 亮点 。 本 文分 析 了开 发 山 西省 民俗 体 育旅 游 的基 础 , 以保 护性 、 益 性 、 合 性 、 效 组 独特 性 、 化性 文
浅论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论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宋润芝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5期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
民俗旅游是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带,南部沿黄河一线和汾河谷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之地,这里有长达几千年之久的文化积累,古迹遍地,民俗丰富浓厚,因此,在山西发展民俗旅游应当是山西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西民俗简单介绍民俗旅游资源包括饮食、建筑、喜庆节日、岁时节令、手工技艺、文学艺术、土特产品等方面的内容。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西民俗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地方性、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等特点。
从食品方面说起,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推窝窝、灌肠、猫耳朵等。
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从生、婚、丧人生的三大事以及各种节日说起,山西的民俗习惯也颇为丰富。
从出生开始,经过的节日有满月、百天、周岁及本命年等,一般这些节日都要发请柬、请客聚餐。
结婚是三件大事之中讲究最多的,从相亲、定亲、娶亲到拜堂闹洞房、回门等期间的礼仪非常隆重、考究。
死也是人生大事,山西的丧礼也独具特色,仪式之多,讲究也颇为复杂。
晋中的“寒食节”,这一天当地不仅寒食禁火,大人还要为孩子们捏制“寒燕儿”,既能吃又能玩;五月端午吃粽子;七月十五做面人;元宵节时各地有闹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此外山西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上梁节、油糕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宋琳英(1992-),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硕士,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生存环境、历史渊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
不同的民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他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甚至可以说,特色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为山西旅游带来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以大槐树为切入点,对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现实条件下山西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发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35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近1500万人,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
在此之中,民俗旅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民俗旅游项目以其鲜明的民俗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民俗气息、显著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旅游者形成了巨大诱惑和感染。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况,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
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文化生境
(一)大槐树景区的移民历史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洪洞县内,洪洞县位于临汾北30公里,位于临汾盆地北端,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公路,南临309国道,西接汾河与大运二级公路以及大运高速公路,北依洪三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从洪武六年开始至永乐十五年间,发生的数以万计的大规模移民总共18次,主要是从山西迁往周边主要的省份等地。
直到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灾害越来越多,战争不断,导致中部地区人空虚,耕地荒芜,同时山西因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作为屏障,这个地利优势导致易守难攻,所以人民生活安定,农作物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和相邻的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正因为这些原因,各地各省的难民大量涌入山西,是的这里
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二)大槐树景区的景点概况
从严格意义上讲,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和那些“故里”、“陵寝”祭祀又不一样。
这里曾是一个迁民的暂栖地、集结地和出发地,这里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
从2007
年开始,在山西主题旅游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洪洞政府主打“根祖文化游”的主题。
同时由于山西省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寻根祭祖”渐渐地成为山西省凝聚海内外华人旅
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非常值得高兴的是“大槐树祭祖习俗”于2008年6月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槐树旅游区主要有以下旅游区组成,祭祖活动主要在这些地区进行,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莲馨桥、槐香桥和鹳鸣桥、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作用是为大槐树后裔提供祭拜先祖的场地;名胜古迹主要有牌坊、第一代大槐树遗址、石经幢、古驿道、广济寺,这一部分主要是当年移民的见证物;风景游览区则主要有莲花塘、民俗村、洪崖古洞等景点是用来观光、休憩的。
二、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开发现状
(一)政策大力支持
一提山西省,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西是煤矿资源大省,其实山西省不止有煤,文化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在这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
山西省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面。
2003年,山西省就出台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3-2010)》,2009年以来,山西省不断地出台各种相应的政策,为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最好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的完善。
(二)加大文化资源整合
文化资源存在的原始形态一般都呈现出离散的状态,将这些文化资源加以优化与整合则可以焕发出不一样的生产
力和影响力。
山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进行产业开发的主体规模都不大,为了做大做强山西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对境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整合。
近年来,山西省围绕资源整合做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整合形成了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山西的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已释放出强劲的生产力,不论是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还是产业基地都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文化生产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三)完善基础设施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首先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这是因为文化产品的流通需要便捷的交通。
目前,山西的交通设施己大为改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四通八达,为客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和运出提供了便利。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中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文化产业的辅助,亦可视作为文化
产业本身。
三、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发展的程度不深
民俗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景区内民俗文化开发不深入,虽然根祖文化以及节日文化一直在不断开发,但深度广度均不够。
景区内游览内容单一,开发不够丰富。
如江苏无锡市华西村开发江南水乡特色的民俗旅游、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活动等,它们创意新颖,文化内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
而山西民俗旅游项目中,真正能让人们体验深厚文化底蕴并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少之又少。
(二)旅游产品的种类较少
大槐树民俗资源丰富,但是并没有在全国形成影响力。
目前山西也只有晋中地区的晋商大院、五台山的国际旅游文化节、平遥古城文化节和运城关公文化节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他的民俗旅游通常是在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上嫁接,并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树立民俗旅游文化品牌。
景区景点利用率不高,开发不足,让很多有价值的项目处于一个浪费的状态。
根祖文化做得好,要继续发挥优势,
加大宣传,吸引游客。
大槐树景区要重视宣传的重要性,分阶段作出不同有差异性的宣传。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应注意空
间上合理安排,相应的根据不同时期,宣传不同的活动。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扩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景区知名度对于景区的宣传,我们既可以采取传统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站台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广告形式,也可以针对景区历史拍摄公益广告、电视剧、电影等。
《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其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之前拍过一部电视剧―――《大槐树》,但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部电视剧最终被中央一套取消播放,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但是这种实践模式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应用。
相信随着多种营销手段的运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根祖文化旅游业会越来越火热。
2、大槐树民俗文化项目的开发
加入一些民俗表演,同时也是景区宣传方法之一,比如婚俗的展示,图为山西洪洞大槐树婚俗展示,比较有代表意义,但是要注意表演的真实性以及专业性。
民俗表演一定要注意避免同质性,不能每个景区表演的都一样,大槐树景区则要很好地利用大槐树这个历史的平台,主要表演一些与根祖文化相关的表演,比如,大槐树下迁移表演,还有传说的表演等。
这些表演必须是场次制的,同时提高演员的专业性,要让每一个游客都体验到根祖文化的涵义,真真正正体会到根就是大槐树。
开发游园回答问题赢大奖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宣传根祖文化以及提高游客的参与性,而这些问题和大
奖都是以大槐树人文知识为依托,以更好地开发根祖文化为目的的。
3、大槐树景区解说系统的开发
大槐树景区在服务人员的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在景区解说人员方面,有数量不足、解说素质较低、服务态度不热情并且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就这些显著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筛选严格、增加培训、降低基础工资提高绩效工资、增强管理的方法也改善。
一个解说人员的素质,既包括专业解说素质也包括个人素质。
像大槐树这样的人文景区,除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外,解说人员的专业解说更是让游客体验人文的重要方面,所以,解说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门票但是赠送解说人员的服务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文化的传播。
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开发导览器这样的新设备来促进解说系统的完善。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艳。
山西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对策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
2015
[2]苏健。
新经济形势下山西民俗旅游发展探索。
太原大学学报。
2010
[3]宋润芝。
浅论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文物世界。
2012
[4]田苗苗。
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机制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