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合集下载

囚绿记 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囚绿记 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仿写。

2、掌握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评析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联系社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重点难点:1、体会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导入设想在不同的情况下,观绿的感受?(例如在冬天、夏天、沙漠、忧烦时等等情景。

)二、解决生字词。

(小组自行解决)陆蠡( ) 涸( )辙婆娑( ) 猗( )郁囚系( ) 蕈( )菌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三、赏析品味(互相讨论交流)速读课文,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诵读并说明理由。

四、整体感知(小组讨论交流)1、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四、文本探究作者为什么囚绿?你是如何评价的?(赞成或者不赞成)(讨论、辩论)“七嘴八舌”辩论赛五、拓展延伸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片绿叶,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绿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2、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阅读材料: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

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

高一语文 必修二 《囚绿记》 导学案

高一语文 必修二 《囚绿记》 导学案

《囚绿记》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2、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咀嚼描写“绿”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歌颂。

【自主学习】1、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涸.辙之鲋.()()移徙.()猗.郁()淅.沥()陆蠡.()蕈.菌()囚系.()瞥.见()揠.苗助长()急不暇.择()2、解释词语淅沥:婆娑:葱茏:猗郁:揠苗助长:3、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县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有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4、写作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与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的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释题: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理清思路: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根据作者的思路填写动词,并用词语来概括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

()绿——()绿——()绿——()绿——()绿3、被囚前后,常春藤的生长情况有何变化?。

4、常春藤在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

5、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称呼是有明显变化的,你能快速找出来这不同的称呼吗?这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难点解析】1、本文作者仅仅在赞美常春藤吗?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请找出交代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绿”的深层含义。

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最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3、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真正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学情分析《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三篇选文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囚绿记》是在学习《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之后的课内自读课文,《囚绿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这两篇文章高,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本文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剖析文本的深层思想内涵有几大的帮助。

我认为引导学生赏析这篇作品关键是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悟作者感悟“绿”的最高象征含义的感体验经历,作品的艺术魅力正体现这一体验过程中。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2、有绿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3、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教学目标1、能理清文章中作者对常青藤的感情变化;2、能通过阅读和讨论延伸出“绿”的象征意义;3、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曾经看过一部外国影片——《狐狸和孩子》。

在一个柔和秋天早上.女孩发现了一只狐狸的踪影,并深深被它神秘的魅力慑住,完全忘记恐惧,好奇地尾随着它,借着狐狸的引领,展开一又一次的历奇,她发现了从未看过的自然景观。

踏足一片片隐的国度.彼此间更孕育出一段奇妙的友情。

女孩得到狐狸的信任,她希望狐狸成为她的玩伴,有一次她就带狐狸到她的家去,怎料却发生悲剧?最后女孩邀请她的狐狸朋友到了她的家.天真的以为狐狸会像喜欢她一样的喜欢她的房间。

然而狐狸站在这个狭小又陌生的空间里.却感到压抑与不安.像被囚禁了一样。

于是四处奔跑乱窜.最后干脆从楼上窗户跳出去。

小女孩伤心自责地把狐狸抱回到小狐狸身边。

小狐狸围着妈妈痛苦的低吟,它们的眼神变的胆怯了,渐渐远离了小女孩。

森林里。

只留下小女孩落寞的身影。

这部影片让我想到陆蠡的《囚绿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高中语文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语文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领会文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2、难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知识衔接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

幼时有“神童”之称。

抗日烈士,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年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陆蠡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42年4月13日,上海。

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劫走存书数万册。

陆蠡孤身前去据理抗辩,要追回被抢图书,为文生社讨回公道,却当即被戴上手铐。

后被押送到江湾日本宪兵司令部,因为“他是共产党”。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陆蠡坚持爱国抗日立场,不屈不挠,被日军刑审数月后残忍杀害。

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

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通过学习,了解写作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2.通过对本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重点)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使用说明】1、基础案通过学生在课后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的结果,在上课时课内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之后可以完成;2、升华案在预习基础上先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再重点研读一二自然段,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3、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前2个小题,其余内容课外完成,并在下节课做交流;4、建议一课时。

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了解作者(由同学们在交流中相互补充)温馨提示: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诵读课文1、字音过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急不暇择()移徙()淅沥()葱茏()答案:ixia xǐxī lìcōng lóng2、诵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语气、心境、思想灵魂(在读的过程中先由教师指导)接着由学生小组讨论诵读的感受,在读的过程中要多种诵读相结合,并完成下列练习:(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作为必修二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梁实秋的《囚绿记》将生动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自由。

我们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利,但是它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剥夺的,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这篇小说来讨论这个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由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

2.学生们能够加深对自由的认知,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自由权。

3.学生们能够提高理解英语文本的能力,并通过朗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教师应该先介绍一下“自由”这个概念,然后询问学生们对自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来引导进一步的讨论。

最后,把重点放在小说中的主题上,并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阅读小说:由于小说篇幅较短,可分为几段阅读讨论。

如第一段,阅读内容是描述主人公所处环境,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个关押于牢狱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强制措施和深度痛苦的感受。

第二段讲述主人公是如何逃离押后之后,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穿新衣、偷东西、值夜、打工等。

英汉对照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读音。

3.测验:在阅读和讨论之后,可抽出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意见,他们需要从小说中选择一个例子来支撑他们的回答,因此学生需要在阅读和讨论中认真思考,详细回答问题。

4.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组提出“保护人类自由权”的计划方案。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讨论出一个完整有效的保护自由的计划。

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的计划,并给出他们相互的反馈。

学生们需要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 3课《囚绿记》导学案1.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金句银段: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

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益于对方。

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满分作文善之行处,步步生花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

拥有初心的人,会沿善之路走下去,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或许近来社会有不少恶性事件,人们心中也对善起了疑虑。

但从医院为老王开“绿色通道”,默许他欠钱出院,老板主动送钱等事情中,不难发现善的痕迹布满社会。

而他们的善行给老王带来了健康和感动,更消融了人们心中凝结的冰雪。

善之行处,留下温暖,犹如寒冬腊月里的一个暖炉。

莫言曾讲述一个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莫言家中十分贫困,每年过年时母亲才会煮一碗香喷喷的饺子。

但有一年一个乞丐到他家中乞讨,母亲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半碗饺子递给了乞丐。

这件事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囚绿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囚绿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淅沥..()猗.()郁..()涸辙婆娑..( ) 囚系.( ) 蕈.( )菌2.词语注释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3.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2.作者相关: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年仅34岁。

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3.有关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4.课前思考:(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2)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二、设问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分析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

《囚绿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囚绿由》序我羡慕两种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导学过程]一、跨越障碍1.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长淅沥()涸辙()猗()郁2.同义词辨析固执顽固二、导学步骤1、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2、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3、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填写句子: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高中语文 第3课 囚绿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课 囚绿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含义。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㈠自学导航: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í)(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3.字音字形急不暇.()择移徙.()揠.()苗助长瞥.见()淅沥..()()涸辙..()()猗.()郁婆娑.()4.成语积累:直截了当: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留连忘返:㈡探究展示: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用文中的话回答)?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三)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囚绿记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囚绿记精品导学案
③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
(结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六、课后作业
《同步课课练》拓展练习。
六、补充材料
1、作者
陆蠡(1908年—1942年),原名陆考源、陆圣泉,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幼时天资过人,十一二岁时,已通时文,1927年考入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曾任福建泉州中学、上海南翔立达学院理化教员。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1939年8月任出版社负责人。1940年他创办半月刊《少年读物》。由于这个刊物锋芒直指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所以很快就被迫停刊了。他主编了15种丛书,主持出版了上百种书籍。
2、背景: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表现对春藤的“不屈”品质赞赏,暗示中国人民抵御日侵的决心和愿望。
《囚绿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
2 、把握作者对顽强不屈的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学习方法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从借物抒情、咏物言志的角度理解本文。
3、结合本文写作时的背景理解本文立意。
三、预习内容
1、解决本文生字(蠡、嵌、徙、娑、漪、蕈)和词语(截爽、慰安、涸辙之鱼、急不暇择、徙移、揠苗助长、婆娑、漪郁、魔念、开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课文梳理: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二、分层梳理(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3、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性学习,把握本文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

2、研读文本,体会“绿”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3、理解本文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4、深刻体会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所应拥有的顽强不屈、勇敢面对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绿”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主题。

2、提高学生生活中的抗压能力。

难点:
1、象征手法。

2、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读音,写准字形,明确用法。

(填写于下面空白处)
2、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小组合作,问题反馈。

二、课上探究
1、各小组问题探讨总结与收获。

3、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课文的主题与写作手法。

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陆蠡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

四、课后作业
仿写练习:仿写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
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