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浅埋偏压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水 文站 四号隧道位于精伊 霍铁路 D 4 + 7 - D 4 + 3 K 863 K 885 段, 全长 10 , 6 米 洞身位于 R 10 = 2 0米的曲线 上 , 洞身线路纵坡 为 1. 95 ‰单面上坡 。 本隧道全段为浅埋 、 偏压隧道 , 隧道围岩级 别为 V级 围岩 , 最大埋深 1 米 , 8 最小埋深 5米 , 洞身距 山体外
5 . 支护 。 初期 初期支 护采 用常规 的锚 喷支护。 即采用 1 1 6
型钢架 , 间距 5 c 用 2 0m, 2钢 筋 环 向联 接 , 筋间距 l 系 钢 m; 统锚杆采用 2 2钢筋 , 3 0m, 长 5c 间距 8 c 呈梅花型布置 ; 0 m,
关 键。

图2 偏 压 、 浅埋 、 弱 围岩 工 艺 流 程 图 软
向洞内方 向推进 , 到完 全嵌入 山体 。该隧道采 用 I6工字 直 1
工 程 概 况

钢作 为 内模支撑 , 再浇注 9 c 0m厚 C 5钢筋 混凝土 。 16工 2 将 1 字 钢一起浇 注在混凝 土 中 ,并在 浇注 前预埋 10 m钢管 5m
侧 最薄处为 6 。本隧道是由原设计的一段高路堑变更而设 , 米 隧道进 出口均为高路堑 。 一
作 为超前长 管棚施 工的定 位 、 向套 管 。在 套拱砼 两侧 , 定 回 填混凝 土至套拱 外拱 顶标 高 , 然后 回填 土 。这样 , E的边 洞 l
仰坡几 乎不 会受 到破坏 ,而 且套 拱与 回填 的混凝土形 成整 体支护作用 , 效地保证 了洞 口段 边仰 坡施工 的安全 。 有 2超前 支护 。 . 在浅埋 、 偏压及 软弱 围岩 隧道施工 中, 一般 须进行超 前支护 。本 隧道洞 口采用 中18 m热扎无缝钢管 0r a 长管棚 注水 泥单浆 液进行 超前支 护 ,导管长 2 O米 ,节长 4 米 , 节 之 问 用 “ 型对 焊 , 向 间 距 4e , 两 V” 环 0r 注浆 终 压 为 a

浅埋偏压不利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隧道关键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浅埋偏压不利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隧道关键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导坑法施工关 拄 键 锚喷 网.再 浇注 C 5号砼 挡埔 .外侧 2 山体 坡面 除 表层 覆 盖物外 应刷坡 . 可能 尽
减小对 山体 的扰动 3 4抗滑 锚杆的施 工
梵键 :高速公路隧道,浅埋偏压,超前大管棚
单侧壁分压导 坑 , 监控量测
杆 挡墙 进 行 加 固处 理 ,施 工 完毕 后才 可 进行 暗 洞篪 工 . 以保 证 山 体 稳 定 ,具 体 措施 为 。
K 6 2 卜 1+ 0 2 + 1 24挖 基至 完 整稳 定基 岩 ,施工 6
0 2 础底 锁脚 锚杆 +浇 注基 础砬 ,侧面 根据 2 基
压段岩层 采用的超前太管棚导向护壁 、单侧壁分压
至对 安全运 营 造成威 胁 因此 , 须对 此 不利 必 施 工 条件采 职 针对性 的 处理 措施 ,确保 施 工的
顺利进 行。
节 理不 靛起 到有 效 加固作 用 ,所 以改 为同 间距 长 度 6 的小导 管注 浆。 m 32隧道洞 身施工 方案 本 隧 道 左线 K 6 2 卜 K6 2 4段严 重 偏 2+ 1 2 + 0
。罔 分类 :U 1 3 l l 4 2 731 文 献标m鹤 B 义 章编 呼:10— 42( 00 6 01— 2 o8 02 21 )0— 20 0
3 隧道 施 工 方案 分 析 与选 定
由于 原设 计方 案与 现场 实际 情况 有一 定出 ^ ,因而进行 了调整 。 3] 洞口边 仰坡施 工处理 I 在 洞 口边仰坡 顶部施 作截水 沟 , 水沟 , ) 排 以避免 雨水对 边仰坡 ; 4 而导致边 坡失 稳。
1 I g言
许 多高速 公路 通 过山 区,常 遇到 一些 不利
于隧道 施工 的下良地 质地段 , 如岩石 节理 发育 ,

浅谈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延吴高速公路马鞍子隧道施工为实例,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关键词浅埋偏压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由我单位施工的延吴高速公路马鞍子隧道项目,隧道出口右线30米范围均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且该隧道有效施工时间短,并且要跨越冬季施工,如何保证施工工期成为整个高速公路能否按期实现通车的关键。

1 工程概况马鞍子隧道位于延吴高速公路k106+753-k1083+677段右线(因该段为分离式路基),长1924米,出口端隧道最小埋深仅为7.12米,洞外接长明洞11米。

隧道净宽12.17米。

该隧道出口端边仰坡均高达高达40米,为保证该处施工安全,在施工中进行超前支护、进行短循环进尺开挖,加强初期支护。

隧道横断面布置示意图详见图1。

浅埋段埋深与线间距数据表里程桩号 108+666 108+661 108+656 108+651 108+646108+641 108+636埋深h(m) 9.52 8.35 7.12 8.08 12.6 20.98 29.4图1 马鞍子隧道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根据设计文件地质调绘、钻芯取样、物探资料,马鞍子隧道洞口浅埋段围岩地层主要为松散土体类岩土,且所处斜坡土体破碎,开挖后易失稳,应加强支护。

浅埋段过后围岩地层主要为基岩类工程岩土。

(1)、松散土体类岩土主要有:堆积、冲洪积成囡的黄土状土、亚砂土、砂土、卵砾石土、粉质粘性土等松散土类;风积成因黄土类岩土和较松散层状泥岩体类岩土。

堆积、冲洪积成因的松散土体多分布于黄土梁塬沟谷的斜坡和现代河流、阶地上,土体松散,承载力较低,尤其分布于较大河流沟谷区的易形成湿软地基土;风积成因的上更新统黄土具有湿陷性,为湿陷性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较好。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研究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研究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研究隧道进洞支护技术是指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稳定和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固和保护隧道,以克服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

浅埋偏压隧道是指埋深相对较浅、地应力较大的隧道,在隧道进洞时,由于地下水位高,土体存在较大的水压力,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将对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1.地质条件分析2.进洞掘进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进行进洞。

常用的掘进方法包括顶部开挖法、底部开挖法、全断面开挖法等。

在浅埋偏压隧道中,应根据地下水的压力和地应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支护结构设计根据进洞隧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

浅埋偏压隧道的支护结构应包括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两个阶段。

初期支护包括钻孔桩、喷射混凝土等方法,用于抵抗地下水的压力和土体的裂缝。

永久支护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衬砌等方法,用于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水封技术应用由于浅埋偏压隧道存在地下水的压力和水流,需要采用水封技术来控制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

水封技术包括水封帷幕、水平水封、垂直水封等方法。

水封帷幕是通过在洞口周围钻孔注浆,形成一个密闭的水封帷幕,阻止地下水的进入;水平水封和垂直水封是在洞口周围进行加固,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压力对隧道的影响。

5.监测和控制在隧道进洞支护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地表沉降、应力变化等,通过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结构,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总结: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支护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通过详细的地质条件分析,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法和支护结构,采用水封技术进行地下水的控制,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不同,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寻找更加有效和经济的支护技术,提高隧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大跨度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方法探讨

大跨度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方法探讨

约 2 长 , 0m 山体侧 面坡 度 为 4 。 5 , 盖层 最 薄 O ~4 。覆 2 5m 左右 , 在偏 压 ; 线进 出 口约 2 长 为浅 . 存 右 8m
埋 段 , 线进 出 口约 3 长 为浅埋 偏压段 。 左 0m
1 2 9
H i h y 路 tmo ie g 公 wa s& Au与 t 运 t n o 汽 p ia i s v Ap lc o
架, 必要 时设 I6临 时竖撑 ) 施 作系 统锚 杆后 复 喷 1 一
砼 至设计 厚度 。
( )滞后 于 5 6 部 位 适 当距 离 ( ~ 5m) 开 挖 3 ,
关 键 词 :隧道 ;浅埋 偏压 ;双侧 壁 导坑 法 ;台 阶 法
中图 分 类 号 : 5 . U4 5 4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2 6 ( 0 1 0 —0 9 —0 1 7 — 6 8 2 1 )3 11 4
随着 国 民经 济 的飞跃发 展和生 活水平 的不 断提
压 段 的施 工 技 术 。
岩 。出 口浅埋段 为 土状 强 风 化 混合 片麻 岩 , 褐 黄 呈 色 , 石风化 强 烈 , 岩 组织 结 构 已大部 分 被 破 坏 , 原 但
岩状 态清 晰 , 层 呈 土 状 或 砂 砾 状 , 部 含 1 ~ 岩 局 O 2 碎岩块 , V级 围岩 。 0 为 隧道 区域 内地表水 不发 育 , 线进 出 口有 冲沟 , 左 平时无 水 流 , 在暴 雨后 有地 表径 流 , 地下 有第 四系孔 隙水 和基岩 风化 裂 隙 水 。据 钻孔 揭 露 , 出 口个 别 除 钻 孔见 稳定地 下水 外 , 大部 分 地段 在 揭 露 深度 内末 见稳 定地 下水 。地 下水 不发育 , 埋藏 深 , 大气及 邻 受 近水层 补给 , 呈季 节 性 动 态 变化 。基 岩 风 化裂 隙水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埋偏压区域是该隧道施 工的重难点工程 , 通过 多方案 比选论
的 5 %, 0 核心 土与下 台阶开挖应 在上 台阶支 护完成 后 、 喷射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强度的 7 %后进行 。 0 浅埋偏压 段为 V级强风化 围岩 , 围岩地 质条件 差 . 自稳
时问短 , 加强 围岩 的 自稳 能力 , 为 每次掘 进对前 面洞 身轮廓 线外 的围岩采取 超前小 导管预支 护 . 注浆加 固拱 圈围岩 , 形
到改善 的一种方法 。 注浆范 围决 定于围岩可根据 围岩地质情况 如孔隙率 、 注
浆压力 . 工方 法等 因素定。一般情况 施 注浆加 固帷幕的半径
为隧道开挖半径 的 2 3 。  ̄倍
员伤 亡 、 产损 失 的严 重 后果 , 财 在社 会上 造成 很坏 的影 响 。
研究快 速 、 安全 、 经济 的通过 隧道浅埋 破碎 地段是 高速公 路 建设 的未来 重大课题 方 向.也是现 场施工 必须 解决 的重要
施进行探讨 。
【 关键词】 浅埋偏压; 地表加 固; 洞身开挖; 监控量测
0 引言
隧道 地质条件 多变 复杂 .隧址 常常经 过一 些浅埋 偏压 破碎 地段 ,施 工 中由于对 围岩预测 的不准 确或施 工不 规范
在开挖 时容 易出现塌 方 冒顶等 事故 , 产生 影响施 工进 度 、 人
S in e& Te h oo y V s n ce c c n l g ii o
公 路 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7 02 月第2 期 l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张凤爱
( 北省 高 速公 路承 秦 筹建处 河
【 摘
河北
秦皇岛
0 6 0) 6 0 0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一成武高速公路上马街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洞口进行浅埋偏压判断,并听出了洞口施工技术方案,为此类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括马街隧道为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中的一座长隧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境内,为上下分离式隧道,上行线里程桩号yk78+615~yk79+938,下行线里程桩号zk78+610~zk41+716,隧道净宽9.65米,净高5米二次复合式衬砌。

隧址位于河流侵蚀区的低山丘陵亚区,地面标高1216.0~1380.0m。

山体地形总体略有起伏,呈中间高两侧低形,马街隧道左线洞口进洞口处自然坡度约30°,洞顶覆盖层最薄处只有2.5米,为黄土和块石状的坡脚堆积体。

2工程地质情况进口段25米范围内覆盖层厚度为2.5m~15m。

地质情况为碎石土,褐黄色,中密,土质不均,为松散层,散体结构,土体稳定性极差。

此洞口进洞口处处于山体坡脚堆积层上,从纵横向断面图来看,纵向坡度约为30°,横向坡度约为35°。

3隧道偏压机理3.1隧道偏压原因隧道偏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围岩压力呈明显的不均匀性,从而使支护受偏压荷载的隧道。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施工原因,因施工方法不当引起开挖断面局部坍塌,从而改变了围岩压力的相对稳定性,造成应力集中而引起隧道偏压。

如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正常施工。

(2)地质原因,围岩产状倾斜,节理发育,其间又有软弱结构面或滑动面,自稳能力极差,施工中一旦受到干扰,岩体就会沿层理面出现滑动。

(3)地形原因,隧道傍山,地面显著倾斜,侧压力较大,且隧道埋深较浅。

3.2隧道浅埋偏压判断(1)施工原因引起的偏压,由于开挖不当或支护不及时引起一侧围岩发生局部坍塌,或回填不实造成不稳定土体,人为造成了偏压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引起的偏压,地质构造常在多裂隙围岩(以ⅲ、ⅳ级较为突出)中引起隧道偏压,其压力分布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控制性裂隙、节理或层理(统称为软弱面)的产状及其与隧道轴线的组合关系:②围岩扰动范围;③控制性软弱面的强度以及作用在软弱面上的法向力大小等;④隧道一侧受2个倾斜的软弱面(倾角为α)及一组节理面所切割时,会形成不稳定块体,当围岩的内摩擦角ø小于弱面倾角α时,岩层将沿弱面滑动并产生偏压。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浅析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浅析
2 0 1 3 年第0 3 期

科技 墨向导
◇ 交通与路建◇
线呈下 降趋势 . 在注浆结束 时 . 注浆压力 均在 O . 8 MP a 左右, 注浆速度 5 . 结 语 在5 L / m i n 以下 . 基本满足注浆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 图纸本隧道大部分围岩为粉质 粘土 设计推荐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 中注浆段平 均单孔 注浆量为 8 . 2 5 m , . 总注浆量 占加 固体 为六 步 c D 法, 此工法支撑牢固 , 分部 、 分块 明显 . 安全 系数 高 , 是一种 积1 6 . 2 %, 地层平 均空隙率约为 2 0 %. 浆液填充系数为 8 1 %。 成熟 的工法 但本隧道的实际地质情况是全 断面地质严 重不均 . 开挖 4 . 注 浆 效 果评 估 断面 内有粘土 、 灰岩 、 砂性 土、 炭质页岩 、 粉质 粘土 、 孤石等 , 洞底为全 注浆完成后采用 x Y 一1 5 O 型钻机对地表注浆范 围内围岩进行 取 风化炭质页岩并含有 少量 的地下水 , 地基 承载力差 , 实 际地质情况 与 芯钻探 其 目的是通过外孔取芯 . 评 价地表 注浆对 岩土体 中空洞及孔 图纸资料差异较大。 在 六步 C D法施工过程中 , 洞中开挖空间小 , 又设 隙的充填的效果 置有临时仰拱 , 机械无 法施工 . 只能纯人工开挖 , 洞 中又有分部不均 的 表 2 水泥结石分布情况一览表 较大灰岩孤石 . 人工又无法施工 。 必须采用洞内爆破辅助施工 , 由此造 吉 结石岩 钻孔 深度 吉 水泥结 石 岩 成洞顶松散围岩扰动 , 给洞内施工造成 了极大 的安全风险 。施工进 度 莒 占 孔编号 钻 孔位 置 水 泥结 石 分布 起止 睬度 水泥 结石 眭 状 土 层厚度 ( m ) 土 层所 占比 率 缓慢 , 难 以遵循 “ 管 超前 、 少扰动 、 强支 护 、 快加 固、 早成 环 、 勤量测 ” 的 洼 装孔 41 附近 0 5 m 呈片 状 隧道施工原则 洼装 孔5 - 2 附近 0 q 里片 状 、碎 块状 隧道 的具体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 和水 文地质情 况 . 结合开挖 断面大小 、 衬砌类型 、 埋深 、 隧道长度 、 工期要求 、 机械设备配套情况等 注装 孔1 1 — 3 附近 0 5 呈 片状 因素综 合确定 施工方法应有较大的适应性 , 以工 序转换简单和保证 注 浆孔 l 6 _ q 附近 O 4 ∞ 呈片 状 施工安全为原则 , 尽可能在借鉴 、 优化原有施工 工艺基 础上 , 及时调整 洼浆 孔2 6 — 6 附近 0 4 里片l 帙、醇 块状 施工方案。 洼装 孔1 1 — 1 3 附 近0 q m 皇 片状 在此后的隧道施工过程 中. 掌子面开挖处发现多处水泥结石和水 泥浆层 . 证明采用地表深孔袖 阀管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是可 以达到加

对软弱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的探讨

对软弱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的探讨

1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的施工方案 , 超前地质预报常用 的物 探方式主要有地质 素描、 地
质 雷 达 、红 外 探 测 和 超 前 地 质 钻 探 等 ,通 过 多 种 手 段 的 结合 应
( 4 ) 大管棚钻进过程中 , 应做好地质情况 的记录 , 起到超前地
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获取的地质信息 , ‘ 进而调整隧道 质预 报 的作 用 。
心土法施工 , 该方法重点介绍出洞的施工 , 通过强超 前、 强支 护、 如果 出现这种情况, 要采用超前小导管配合支护。
增大预 留沉降量 、 调整 开挖方 向、 跳 打仰拱等 方法 , 在 允 许 适 量 ( 2 ) 土质 围 岩 大 管 棚 钻 孔 应 采 用 干钻 , 避 免 因水 钻 导 致 土 体
( 3 ) 大管棚钻进时 , 应 穿过软弱层, 打入坚硬岩层 中, 起 到“ 桥
短 台 阶 开 挖 一 增 加 临 时套 拱一 仰 拱 及 时 跟 进 一 二 衬 及 时跟 进 。 梁” 的作用。如果未打入坚硬岩层, 应核对设计地质情况, 必要时 下 面 从 施 工 流 程 逐 步 阐述 : 提 出 设计 变 更 。
钻杆 内岩土结构 、 构造及水文地质判定前方围岩的性质 。一般取 棚一端支撑在导 向墙上 , 另外一端随着开挖进度 , 支撑在初支钢 隧道 断面 的三个 点, 中上部 、 左侧 、 右侧 , 将 钻探 出的围岩 综合 对 拱架上 , 如果仰拱和二衬没有及时跟进 , 初 支钢 拱架将承受较大 比分析 , 然 后按每 2 m一个断面记录其 围岩状况 。超 前钻 杆的长 的压力 , 地基承 载力不够 , 钢 拱架未封 闭成环 , 导致大管棚 形成
对 于 洞 口段 , 覆盖层较浅, 加 之 围岩 软 弱 , 一 般 采 用 大 管 棚 技 安 全 。

浅埋偏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探

浅埋偏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探

浅埋偏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探发布时间:2023-03-27T05:34:47.72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月第1期作者:张军[导读] 连拱隧道具有地形条件适应性强、洞外线形衔接方便、占地面积少等特点,但常见整体式或三层中墙连拱隧道采用的三导洞法存在施工工序繁多张军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连拱隧道具有地形条件适应性强、洞外线形衔接方便、占地面积少等特点,但常见整体式或三层中墙连拱隧道采用的三导洞法存在施工工序繁多,中墙受力转换复杂,施工风险高等问题。

依托超浅埋大偏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工程实际,分析了无中导连拱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探讨了先、后行洞初支结构搭接节点优化措施,总结了后行洞微扰动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通过工程应用有效控制了先行洞衬砌开裂现象,确保了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安全施工与工程质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浅埋偏压;安全施工1 引言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在我国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中近几年获得大量应用,但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工程实践发现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结构局部受力状态不均衡,特别是先行洞衬砌受后行洞开挖引起的偏压作用而承受较大不对称荷载,对衬砌结构承载力及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多为双洞四车道形式,双洞六车道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尚无工程案例。

当隧道跨度增大且存在地形偏压作用时,先行洞支护结构将承受地形偏压和后行洞爆破施工偏压的共同作用,先行洞围岩荷载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更为显现,直接影响支护结构安全,对安全施工技术和工艺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依托云南省楚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勘察试验段金山隧道工程,探讨无中导连拱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分析先、后行洞初支搭接节点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总结后行洞微扰动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以为类似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工程概况金山隧道为一座连拱隧道+单幅隧道,桥隧零间距衔接,隧道右幅里程为K280+250~K280+619,全长369m;隧道左幅里程为ZK280+310~ZK280+529,全长219m,其中K280+310~K280+529段为连拱隧道段;K280+250~K280+310,K280+310~K280+369为单幅隧道段,隧道段高程介于2205~2450m之间,相对高差245m;属构造溶蚀低中山地貌区,该段路线沿山边穿越,上下边坡稍陡,路线纵坡较缓,现山坡多为灌木林,交通不便。

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

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

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近年来,城市交通建设日益发展,隧道施工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较高的需求和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等因素的限制,偏压、浅埋隧道的施工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的设计原则、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原则偏压、浅埋隧道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安全性:隧道设计施工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包括人员和设备。

2.经济性:施工方案要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

3.环保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4.施工效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5.工程质量:确保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工程施工技术1.隧道开挖: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开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如盾构法、爆破法等。

2.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如拱壳支护、锚杆支护等。

3.排水系统: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涌入导致隧道施工中断。

4.供电通风:确保施工现场的供电和通风条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注意问题1.地质勘察: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设计方案优化: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4.施工监管: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偏压、浅埋隧道的建设将更加顺利、高效,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结语本文介绍了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案的设计原则、工程施工技术和注意问题,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在未来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偏压、浅埋隧道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带来更加便利和高效的交通环境。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关键词: 浅埋偏压; 地表加固; 洞身开挖; 监控量测
Ke y wo r d s :l o w— b u r i e d a n d u n s y mme t ic r l a p r e s s u r e ; s u r f a c e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 Ho l e b o d y e x c a v a t i o n ; mo n i t o i r n g a n d me a s u in r g

1 0 8・
价 值 工 程
浅埋偏压 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Lo w- b u r i e d a n d Un s y mme t r i c a l P r e s s u r e Tu n n e l s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e c h n i q u e
o wn e x p e i r e n c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t h e t u n n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j t h p r a c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a s e s , d i s c u s s e d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s
易勇 YI Yo n g
( 中铁 二 局 , 成都 6 1 0 0 0 0 )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E r j u , C h e n g d u 6 1 0 0 0 0 , C h i n a )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及应用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及应用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及应用摘要:浅埋偏压隧道由于其浅埋偏压的不利因素,在施工和后续的运营中极易产生病害,造成人身财产的损失。

本文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爆破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西源隧道工程,为双线隧道,最大埋深约35.34m,平均埋深约18m,ⅳ级围岩占17.1%,ⅴ级围岩占82.9%,部分地段地下水较发育。

隧道进出口桩号分别为k101+762、k102+230。

本隧道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p21炭质页岩、粉砂岩及二叠系下统p1q灰岩。

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空隙潜水较发育,多处浅埋,沟谷。

隧道围岩较差,遇水极易软化,施工安全风险极大。

2.设计施工方法衬砌及施工辅助措施情况见表1。

表1西源隧道正洞衬砌与施工辅助措施一览表管棚采用φ108mm×108m热轧无缝钢管,外插脚为3□,压注水泥浆液。

3.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过程中,隧道进口右侧坡体上有滑坡现象出现,滑坡面光滑。

处理方法:在滑坡体处加设锚杆、再挂网喷(2)在洞口长管棚施工时,发现导向墙右侧下沉,但导向墙整体完好,导向墙上部土体有开裂现象。

经各方现场勘查研究,一致认为施工恰处梅雨季节,隧址处围岩孔隙水发育,导向墙两基脚地基为炭质页岩,遇水后承载力急剧下降造成导向墙下沉,经检测实际地基土承载力只有40kpa左右,远小于设计显示的200kpa。

处理方法:将导向墙两基脚从设计上的120°改为180°,并增大基脚尺寸,同时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导向墙基脚(采用ф42小导管,l=4~5m,左、右两侧纵横向各设置12根)。

对基脚下岩体进行注浆板结加固,以满足导向墙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加固处理完5天开始连续观测7天,导向墙平面位置无变化,没有水平位移。

(3)采用设计图纸推荐的六步cd法施工,在6步cd第3步开挖时,发现6步cd第1步与6步cd第2步连接处中隔壁9榀钢架出现了变形,介于此情况,现场马上进行6步cd第3步回填,并及时开挖了6步cd第4步和6步cd第5步,减少了右侧土体对中隔壁的侧压力,避免中隔壁垮塌。

关于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分析

关于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分析
管 的施 工 方 法 。
目的是 为了保证将浆 液充分的渗入到底层 当中,管棚 由无缝钢 管 上钻注浆孔制成 , 孔径 1 0 ~ 1 6 m m, 孔间距 2 0 0 am, r 呈梅花 形布 置, 尾部留不钻孔 的止浆段 4 5 0 c m。然后 , 钻机就位 。钻孔 。导 向
1 地 表 注 浆 加 固施 工 工 艺
施 工 人 员 在 进 行 浅 埋 隧 道 开挖 施 工 时作 完 成 之 后 ,施 工 人 员 可 以进 行 下 面 的 钻 机 平 施工人员完全可以采用钢管脚 道的施工方案进行相应 的确定 , 根据 实际的公路隧道施 工要 求, 台以及钻机定位 。对于钻机平 台,
石土 , 而且周 围围岩呈现 出溶槽 、 裂隙 以及 松散 的发育状 态 , 在 工 工 艺 施 工 工 序 以及 质 量 控 制 点 进 行 相 应 的控 制 ,如 果施 工 人 实际的施工过程 中, 很容 易出现 冒顶的安全事故。为了保证施工 员 要 想 进 一 步 控 制 施 工 的质 量 以及 进 度 ,施 工 人 员还 应 该 确 保 钻头保持在统一水平线上 , 导向墙施工采用 C 2 5模注 混凝 安全 以及 施工质量,我们准备在 浅埋扁压地段采取措 旌进行必 钻杆 、 要 的加 固。包括在隧道外侧 增加应力挡墙 ( 反压回填) , 增加拱部 土 , 其厚度 应该保持在 6 0 c m。 ③导 向钢管和钢花 管制作 。 在进行 直径 为 1 0 8的管棚长度, 将 锁脚锚杆代替 为锁脚导管 , 对于松散 导 向钢管制作时,施 工人 员注意采用直径为 1 2 7壁厚 4 am的钢 r 施工人员还应 该对于每一根导 的山体表 面进行预住浆加 固处 理,同时加强对于 公路隧道施工 管进行制作 。为了防止管棚下垂, 调整误差 1 0 。 另外 , 对于钢花管的制 作, 其 安全质量检测 , 做好现场 指导施工 。本文主要对于浅埋偏压 隧道 线管 的位置进行确定, 旋工 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 探讨地表预注浆 、 大 管棚 施工及锁脚导

浅埋偏压小净距大断面公路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浅埋偏压小净距大断面公路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第29卷第4期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Vol.29No.4 2020年8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 Aug.2020 收稿日期:2020-06-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04135);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重点科研项目(2018B4);河南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项目(2015HNCXY011)作者简介:毕志刚(1986-),男,江西上饶人,工程师,项目总工,研究方向:隧道工程。

通讯作者:梁 斌(1963-),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674-7046(2020)04-0015-09DOI:10.14140/j.cnki.hncjxb.2020.04.003浅埋偏压小净距大断面公路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毕志刚1,毛晓辉1,吕文国1,李文杰2,梁 斌2(1.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8;2.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摘 要: 在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合理开挖和支护是施工的关键,通过超前大管棚对软弱地层进行超前支护,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浅埋软弱围岩地层中,通过采用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有效控制了施工中隧道围岩的变形;小净距隧道中夹岩通过中空注浆锚杆进行加固,有效提高中夹岩的完整性和抵抗侧向膨胀变形的能力。

关键词: 小净距;公路隧道;浅埋偏压;开挖方法;中夹岩加固中图分类号: U4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献标识码: AConstructiontechnologyofsmallspacingandlargesectionhighwaytunnelwithshallow-buriedbiasBIZhi gang1,MAOXiao-hui1,LüWen guo1,LIWen jie2,LIANGBin2(1.The1rdConstructionCo.Ltd.,ChinaRailway15BureauGroupCo.Ltd.,Xi’an710018,China;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Abstract:Intheprocessofsmallcleardistancetunnelconstruction,reasonableexcavationandsupportarethekeytotheconstruction.Theadvancesupportofweakstrataiscarriedoutthroughtheadvancelargepipeshed,whicheffectivelycontrolsthesurfacesettlement.Intheshallowburiedsoftsurroundingrockstratum,thede formationoftunnelsurroundingrockduringconstructioniseffectivelycontrolledbyadoptingthemiddleparti tionwallmethodandthedoublesidewallpilotpitmethod.Thesandwichedrockinthesmallcleardistancetunnelisreinforcedbyhollowgroutinganchorrod,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integrityofthesandwichedrockandtheabilitytoresistlateralexpansiondeformation.Keywords:smallspacing;highwaytunnel;shallow-buriedandbiased;excavationmethod;sharedrockre inforcement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公路隧道建设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1-3]。

浅埋偏压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Qian mai pian ya gong lu sui dao dong kou shi gong ji shu 浅埋偏压公路瞇道洞口施工技术■范江涛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路段施工受到了复杂地质情况的影响,因此所需要的施工技术也逐渐严格。

针对公路隧道洞□部门,地质情况复杂,存在顺层偏压以及土质松散等情况,尤其是在云贵高原一带,进行公路隧道施工时,很容易发生坍塌以及塌方等严重事故。

本文所选择的高速公路案例,作为云贵地区的高速建设项目,其隧道洞□段的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容易发生各种事故。

—、项目概况云南省普立(黔滇界)至宣威高速公路作为云南省的重点高速建设项目,项目所在隧道为一座分离式隧道,测量中线距离约为40~48m,左、右幅隧道累计总长3175m。

隧道最大埋深136.7m。

每幅有效净空(宽x高)14.5mx5.00m o项目位于滇中高原和黔西高原分界处,地貌主要受构造、侵蚀、剥蚀、岩溶作用控制,路线所经区域可细划分为三类较小的地貌单元:岩溶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地貌。

二、浅埋偏压洞口的危害在浅埋偏压公路隧道洞□路段,地质情况往往是土质松散,并且围岩结构非常不稳定,所能够承载的力较低,容易出现地表沉降的情况,在严重时会导致坍塌的安全事故发生。

在这一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非常大,其形成原因是因为地形上的不对称,从而导致横截面的荷载不平衡,最终导致隧道结构压力增大,结构在剪力影响下发生变化,严重时就会出现整体坍塌,洞内支护变形进而下沉,由此导致隧道内部施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三、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注浆加固土体在进行浅埋偏压洞□施工时,先对洞□周边的土体进行加固,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大小管棚注浆的方式,从而让浅埋偏压路段的松散土体凝固,加强土体的稳定性,避免 发生滑坡等事故。

2.设置偏压挡墙针对隧道路段之中,偏压情况比较严重的一面,可以采用设置偏压挡墙的方式来进行施工,这种方式既能够平衡偏压路段的侧向压力,并且也能够在施工时,为山体和土体之间增加侧向的固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浅埋偏压、冲沟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进洞方案研究

浅埋偏压、冲沟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进洞方案研究

浅 埋偏压 、 冲沟地质 条件 下公路隧道进 洞方案研究
孙 晓迈
( 中铁 十四局集 团 第 一工程发展有 限公司 , 山东 1 3照 2 6 2 ) 7 8 6
摘要 : 于山 区地形 复 杂 多变 , 由 线路 展 线 困难 , 口浅 埋偏 压 、 洞 冲沟 、 降水 等 不利 因素 制 约 着 高速 公路 隧道进 洞施 工。 隧道进 洞 施 工 安 全 和 洞 口稳 定 是 隧 道 安 全施 工 的 有利 保 障 。结 合株
收 稿 日期 :0 2—3一 1 2 1 0 O
作者简 介 : 晓迈 孙
男 17 94年出生
高级工程 师
第 1期
孙 晓迈 : 浅埋 偏压 、 沟地 质条 件 下公路 隧道 进 洞方 案研 究 冲
7 9
实 际情况 将 超前 管棚 位置 前移 至 K 4+30处 ( 剖面 如 图 2所 示 ) 4+ 6 3 6 横 , 30~K 4+ 7 先 回填 碎 石 3 35段
为粉 质粘 土 , 强风 化 泥灰 岩 : 黄褐 色 , 粉砂 质 粘 岩 , 质软 , 加 岩 接 裂 隙发 育 , 围岩稳 定 性 差 , 自稳 能力 。隧 道 口位 于 较 大 的 山 无
汇 水 沟沟 底 , 加之 破碎 带基 岩 裸露 , 化 裂 隙 比较 发 育 , 利 于 风 有
水 入 渗形 成基 岩 裂 隙水 , 隧道施 工 造 成 很 大 的安 全 隐患 。洞 给
( ) 原 洞顶 水 沟 临时 改 移 , 沟 平 面 位 置距 离 隧 隧 1将 改 道边 墙 不 小 于 7m, 沟 材 料 采 用 4根 5 m 波 纹 管 ; 改 Oc
K 4+ 1 3 4 0处增 设 片 石 混 凝 土 截 水 墙 , 原 自然 水 系通 过 将

浅埋偏压隧道几种施工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浅埋偏压隧道几种施工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出 ,当围岩开挖历 经 2 0天之后 ,其地表 下沉基 本 上
熊创贤 ,男 , 师 , 讲 博士研究生 。
通过对测量线进行拟合可知 : ( )最终位 移 l 1 Z =3 .3m 88 m,该值 较 大 ,这 主 要是 由于该断面所处围岩 比较破碎 ,且节理裂 隙较发 育 。但 在第 6天 位移 即为 3 .3 m 34 m,已达到 最终 位 移的 8 1% ,这说 明围岩很快趋于稳定 。 ( )当 t 6d时 ,位移速率 为 0 1m / ,以后 2 =1 . m d
压较 大 的 一侧 。
关键词
引 言
偏压 隧道
现场监测
数值计 算
施 工方法
对比研 究
山区公路 的布线一般 沿沟谷进行 ,沿线隧道多存 在一定 的偏压效应。传统 的防偏压 方法 ,一般注重采 用设计措施 ,如增设锚杆 与管棚 、在偏压 较小的一侧 增设重力式挡墙或 加大衬砌 的厚度等 ,而对施 工方法 则只简单地提及 而没有进行对 比研究 ,这样无 形 中会 加大施工成 本 ,造成施工 中不安全 因素 的增加 。本文 以具 体例子 为依托 ,对施工过程 中的监测资料进行 分 析 ,提出了适合该 隧道 的施工方法 ;同时 ,采用 数值 分析 的手段 ,从受 力 的角度 提出 了最 佳 的施 工方 案。 为以后类似工程 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 据。 该 隧道 的设计 为 “ D 施工 方法 ,考 虑 到施 工 C ” 工期及经济 因素 ,拟对进 口段采 用正台阶施工进行试 开挖并进行施 工量测 ,通 过对 量测数 据 、施 工进度 、
维普资讯

1 8・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路基工程
20 0 7年第 3期 ( 总第 12期 ) 3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中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中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向相结 合 的方法反 复调 整 ,确保 钻机 钻杆 轴
度根 据 岩体 破碎 程 度设 为 8 1 m , ~ 2 锚孔 直 径
 ̄ l mm。锚孔孑 位按 1 mx . 梅花 型布 1O L . 5 1m 5 置 准 确 放 置 于 坡 面 上 , 位 误 差 不 得 超 过 孔
线 与孑 口管 轴线相 吻合 。 L 为 了 便 于 安 装 钢 管 , 钻 头 直 径 采 用 O 2 mm ; 进 时产 生 坍 孔 、 17 钻 卡钻 时 , 补 注 需 浆后 再钻 进 。钻机 开钻 时 , 应低 速低 压 , 待成


砂 岩 : 风 化 , 灰 色 , 芯 呈砂 土状 , 约 全 青 岩 厚 3 节 理裂隙发 育 , m, 岩体破 碎 。乌 溪隧道进 出 口地 下 水 主要 为 孔 隙潜 水 及基 岩 裂 隙水 。 较 发育 ; 预测 最 大 涌 水 量 为2 l / , 于 强 富 5 m3 属 d

施 工 技术 ・
渤 啪 瑚 m 姗 啪 m m
浅埋、 偏压 、 软弱 围岩 中隧道பைடு நூலகம்洞施工技术
三航厦 门分 公 司 陈维 建
【 摘 要 】 结 合 合 福 客 运 专 线 安 徽段 的 乌溪 隧道 在 浅 埋 、 压 、 质 软 弱 等诸 多不 利 条 件 下 进 洞 施 工 的工 程 偏 地
水 区。
惶 监
图 l 洞 口的 具 体 地 质 断层 图
2 施 工总体 方 案简 介 由于乌 溪 隧道洞 口边 坡浅 埋 、 压 , 偏 且地
进行 超 前 支 护 , 管棚 环 向间距 取 4 c , 0 m 管材 采用  ̄ 0 mm 的热 轧无 缝 钢管 , 厚 6 18 壁 mm ,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分析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分析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分析摘要:隧道出口端处于偏压、浅埋及松散破碎围岩的地质条件,地形横向坡度60-70度,隧道穿过强风化流纹岩,围岩呈碎石状压碎结构、节里发育、断裂、岩体破碎,上部残坡堆积体厚3-7m,开挖后极易形成坍塌滑坡.关键词:偏压隧道;进洞技术;围岩支护1 工程概况该隧道通过地貌属瓯江上游中、山丘陵区,绝对高程为137m-299m,以风化腐蚀地貌为主,山顶圆滑,基岩裸露较少,大多为残积土覆盖,含碎石粘性土及粘性土碎石,分布在山麓及缓丘地带,厚1-5m.沟谷相对高程50m-80m,洞身最大埋深78m.某隧道涉及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冲击层、残坡积,侏罗纪西山头组凝灰岩、流纹岩,大爽组晶屑熔接凝灰岩、含角砾玻屑凝灰岩夹钙质页岩,以及通过f5、f3、f4、f2多个断裂带,出口端偏压严重,并且隧道中线上部残坡积体覆盖层仅4m,属浅埋部分,开挖时覆盖层出现失稳的可能性很大并且伴有坍塌现象.2 方案实施过程2.1 隧道洞外处理2.1.1 隧道边仰坡及地表处理2.1.1.1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鉴于明洞拉沟段较差的地质状况,边坡坡率不宜过陡,同时由于洞口段右侧山坡陡峭,如放坡过缓则开挖宽度和开挖量都过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开挖坡率定为1:0.5和1:0.75.仰坡开挖坡率定为1:0.5.施工过程中采取人工配合挖掘机从上至下分步开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及时封闭开挖面.根据坡面高度和地质情况的不同,并考虑施工方便和可操作性,确定分段开挖高度,初步定为每段开挖高度3m,此高度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最多不超过5m.边坡施工中,将边坡防护参数中锚杆间距1.5×1.5m调整为1.2×1.2m;将锚杆长度由原设计的3.5m加长到4.5m;设双层钢筋网,喷射砼厚度为15cm.每个梯段的防护结构紧密连接,特别是钢筋网的连接严格按规范施作.由于边坡较高,坡面较长,地质条件极差且变化复杂,在由上至下逐级刷坡和防护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极松散的土体,使得既定坡率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对可能出现的这类问题,采用在锚喷支护的基础上增加小导管注浆加固的处理方法,小导管长度3.5m,数量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仰坡支护一方面考虑到暗洞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管棚施工钻孔的成孔率,因此在原设计与边坡相同的防护结构基础上,在隧道开挖轮廓上增设五排水平超前注浆小导管,长度为5m.在顺利完成了护拱和导向管的施工后,对管棚进行了试钻孔,管棚成孔长度依旧不理想.2.1.1.2 洞顶地表防护2.1.1.2.1 地表注浆由于进行管棚钻孔施工,频繁出现塌孔现象,管棚成孔长度达不到设计长度.为了提高管棚成孔率和保证雨季施工中山体的稳定性,对隧道上部山体进行注浆和对上部山体表面防护处理.地表注浆的具体布孔范围为:横向宽度为隧道中心线至左侧拱脚开挖线外1.5m;纵向长度为30m;注浆深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注浆深度为由拱顶向上2.5-3.0m.钻孔深度由原地面竖直向下至相应拱顶开挖线0.5m位置,钢管采用φ89mm无缝钢管,间距1.5×1.5m,呈梅花形布置.为保证平行作业,提高工程进度,缩短工期,在完成一定数量的钢花管安装后,即进行注浆施工.注浆前先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根据地表钻孔取芯情况确定每个孔的注浆量,注浆的其它参数通过实际情况确定.2.1.2 反压土石方及反压挡土墙在进洞口左侧平台上靠近路基左幅路基右侧排水沟外侧砌筑10#浆砌片石挡土墙,挡土墙高度与隧道拱顶开挖线平齐,在挡土墙与山体之间进行反压土石方回填.回填的土石方及原隧道弃渣均可以对隧道的偏压起到反压作用,保证偏压山体隧道施工过程中和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2.2 隧道洞内处理2.2.1 管棚施工由于在洞顶局部进行了注浆处理,管棚全部成孔,管棚施工顺利完成.2.2.2 超前地质预报考虑到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均为地下隐蔽性情况,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与设计文件所提供的情况有差异,所以施工时加强了地质情况预报工作,对隧道施工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并避免险情有很大的帮助.2.2.3 隧道开挖及支护2.2.3.1 上导坑的开挖及支护在隧道边仰坡及地表的加固处理后,开始进行进洞作业.由于围岩稳定性差,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施工时特别要注意塌方的防止,初期支护要紧跟掌子面.在开挖前拱部1380范围内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超前导管具体施作:风钻钻孔,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采用50-300的仰角打入,孔深5m,1.5m1环,搭接不小于1m.钻孔完成后,用ф20mm小钢管制作吹风管,将吹风管插入孔中用高压风射孔,将孔内石渣等清理干净,将小导管插入,必要时用风钻顶入,注浆采用双液压浆机,压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前支护做好后进行开挖,开挖采用“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开挖”;每步开挖完成以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支护处理;具体的开挖和支护步骤见后附“暗洞台阶法开挖支护施工流程图”.上导坑开挖、支护完成后,核心土开挖前进行径向注浆小导管以加固围岩、必要时施作临时仰拱形成闭合环.在上导坑支护时,上导坑钢架与φ42的小导管或锚杆头焊接,以形成联合支护体系.上导坑支立的钢拱架在拱角处设置由4根φ22钢筋和混凝土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纵梁,以保证在进行下导坑开挖时拱架不下沉.当拱架连接钢筋连接就位后,立即喷射砼至设计厚度,并保证钢架有不小于2cm的保护层,构成共同受力结构达到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围岩变形的目的.为了增强上导坑的整体性,减少上导下部拱架由于偏压造成向内收敛,在上导坑初期支护基本完成后,用16#工字钢做成临时仰拱支撑在上导坑的拱架底部,每条临时仰拱之间用ф22螺纹钢筋做成纵梁,将临时仰拱连接成整体结构之后并浇筑c30混凝土.2.2.3.2 下导坑的开挖及支护在进行下导坑开挖前,在偏压一侧施做超前注浆小导管;下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下部初期支护,其施作次序为:初喷3cm厚砼、钢拱架安装、钢筋网、补喷砼将钢架覆盖等.在进行仰拱闭合施工时,我们考虑到隧道有可能会在围岩偏压的情况下进行位移,所以在仰拱软弱基底段进行竖向注浆小导管加固措施,竖向注浆小导管采用φ42×4mm,长度为4.5m,在小导管壁按照20cm间距成梅花形布置加工注浆孔,注浆孔直径5mm;注浆参数和径向注浆小导管注浆参数相同.在完成下导坑的全部初期支护之后,拆除上导坑的临时仰拱部分.2.2.4 围岩监控测量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地表下沉监控、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及隧道底部隆起等测量工作.破碎偏压隧道的围岩量测工作量大,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围岩监控量测基础资料,如有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顺利.3 实施效果某隧道偏压、破碎及浅埋段的进洞技术的应用,成功、有效的控制了偏压山体的变形,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实现了进洞.参考文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浅埋偏压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5-12-15T11:21:5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赵光华[导读] 浙江省义乌市针对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举措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举措有砂浆锚杆表层打设法、表层压浆法、平衡压力法等。

赵光华
身份证号码:330125************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在公路隧道施工中,浅埋偏压隧道因其施工难度较大,其施工方法的选择作为施工控制的关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公路浅埋隧道的定义,随后结合笔者多年参与公路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经验阐述常用施工方法举措,期望为今后公路浅埋隧道的施工常用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浅埋偏压隧道;常用施工方法;探究
1 概述
浅埋偏压隧道是指既具有浅埋特征又同时具有偏压情况的隧道,具体指开挖过后,隧道将承受全部上层覆土层所产生的全部土压力,同时因实际地形不对称或岩层岩性不同致使隧道结构体自身所受到两侧荷载不平衡的隧道;根据隧道段落埋深与隧道自身直径的的比值小于2.5的,判定属于浅埋段,反之,属于深埋段;偏压隧道的压力根据隧道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计算公式并结合隧道的实际埋深、具体尺寸及周边围岩具体级别等来判定,同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采用的施工方法及顺序不一也会造成偏压情况出现。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偏压隧道地段大都位于进、出洞口段因地形及覆土深度等形成浅埋偏压情况;在隧道进洞后的洞身段施工过程中,很少遇到浅埋和偏压情况,如遇到两者叠加属于地质地层属性影响造成的隧道两侧受力不均的情况。

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 D70-2010)中就浅埋偏压隧道的规定均通过具体数据予以明确。

对于浅埋偏压隧道,覆盖层松散、软弱的围岩条件以及地质岩性地层的偏压造成隧道出现超过设计规定的变形、甚至出现坍塌情况的关键因素。

在隧道设计阶段,针对处于浅埋段且受到严重偏压的情况,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隧道成型结构物受到影响而出现失稳事故。

在施工阶段,针对浅埋偏压段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

2 常用施工方法举措
浅埋偏压隧道属于公路不良地质隧道开挖施工中较为复杂的浅埋段及偏压段等不良地质地段的组合,同时一般还伴有岩石破碎、属于软弱岩层、含水量大等其他不良地质条件,给施工过程带来较大的难度。

因此,针对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及洞身施工分别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是确保浅埋偏压隧道段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前提条件。

2.1 洞口段常用施工方法举措
针对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举措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举措有砂浆锚杆表层打设法、表层压浆法、平衡压力法等。

具体施工方法举措及适用范围如下。

一是砂浆锚杆表层打设法举措,就是根据现场情况按设计以一定间距和深度打设锚杆孔,经检查合格后再插入锚杆在及时填入设计强度的水泥砂浆予以锚固加固土体;表层打设加固范围通过具体计算确定,主要适应于洞口浅埋开挖段中洞口顶土体处于斜坡体的地段。

二是表层压浆法举措,按梅花型或方形布置打设压浆孔道,根据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压浆处理范围及孔道深度,插设压浆管道,拌和制作合格压浆浆液,通常采用纯水泥拌制,特殊情况可增加水玻璃等其他速凝材料进行拌制,并按设计及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压浆作业,压浆完毕后及时对压浆通道顶部进行加强连接使之形成整体受力;主要适应用浅埋偏压隧道洞口附近地表岩层破碎、空隙大且极易出现整体塌方的地段。

三是平衡压力法举措,针对浅埋偏压段,侧重于偏压的处治,即通过在临空面处设置反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对产生偏压的源头即高的山体土石方进行消减反压在临空面侧的双重平衡措施予以处理;一般先进行偏压临空侧的反挡工程的施工,即根据岩体情况选择相应工法,在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情况下,通过按一定间距设置抗滑桩或锚索抗滑桩或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型钢桩、钢管桩等抗滑设;在岩体比较差甚至是土体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预应力锚索与板及格构配合使用,或者在石料丰富地区直接采取挡墙加固举措予以处理;在采用平衡压力法的开始,及时对原状山体软弱部分进行夯实平整,根据山体实际地形开挖环形排水沟和截水沟,保证排水通畅;平衡压力法主要适用于浅埋偏压段洞口段各种地质情况。

2.2 洞身段常用施工方法举措
对于浅埋偏压隧道洞身段的施工方法举措主要有超前强(超强)支护方法、分部分块开挖方法、初期强(超强)支护方法、二衬衬砌早强(提高)强度方法等,减少或消除浅埋偏压隧道所受到的超设计及规范的偏压力。

具体如下。

一是超前强支护甚至超强支护的施工方法举措,在浅埋偏压段隧道洞身为开挖前,在待开挖作业面的上部设计指定范围内,采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孔道的打设钻机施工,根据设计及实际地质情况,决定孔道加密数量及插设的关键性加固材料如加强型锚杆、大钢管、加强小导管等强度高的钢管,并根据情况进行压浆作业,并及时对管间采取措施进行连接,确保整体受力效果;主要适用于具有显著的浅埋偏压且岩体软弱破碎地段。

二是分部分块开挖方法举措,主要采取新奥法里的适用于软弱浅埋偏压型隧道岩层的开挖作业,具体有分两级或三级台阶进行分部分块开挖、环向留取核心土体进行分部分块开挖、中(交叉中)隔壁(C(R)D)法进行分部分块开挖、单(双)侧壁导坑开挖几大类;其中,两级或三级类多台阶开挖方法一般分上、下或上、中、下台阶,台阶间长度根据设计及现场地层地质情况以及施工作业实际划分,同时根据地质情况配合好超前强支护措施。

主要适用于浅埋偏压段较好地层和较好地质地段;环向留取核心土开挖方法一般将开挖划分为三大区域,即环向上拱形部位、底部以及中间预留核心土部位,通过先进行环向上拱形部位的开挖及支护,在进行留取核心土部位开挖,最后再进行底部开挖的主要顺序进行开挖作业,主要适用于处于软弱岩层地质中的浅埋偏压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中隔壁(CD)法主要以多级台阶开挖为基础将隧道开挖再从大致中间进行竖向划分,按设计及现行规范规定的既定程序进行有序开挖,且需及时设置临时中隔壁构造物,主要适用于存在不稳定岩层以及地层较差的浅埋偏压隧道段的开挖施工;而交叉中隔壁(CRD)法主要也是以多级台阶开挖为基础将隧道开挖再从大致中间进行竖向的划分,与CD法不同的是,无论开挖划分的跨度大小还是台阶间距都设置较短,以确保施工安全,再按设计及现行规范规定的既定程序进行有序开挖,且需及时设置临时中隔壁构造物,主要适用于存在极不稳定岩层以及地层极差的浅埋偏压隧道段的开挖施工。

三是初期强支护甚至采取超前支护的方法举措,即通过设置加强型锚杆或锚喷结合方式甚至采取钢拱架、钢格栅等具有超前支撑能力的钢结构来快速封闭掌子面,确保围岩变形可控及施工安全。

四是二次衬砌采用早强型混凝土或者采取高一等级强度的混凝土,让二衬衬砌尽可能早的发挥作用。

3 结语
在公路浅埋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上述常用方法需根据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条件情况予以择优运用;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选择两种或者多种变化使用或综合应用,真正解决浅埋偏压隧道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熊创贤,洪亮.浅埋偏压隧道几种施工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J].路基工程,2007年3期
[2]王斌.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优化研究 [J].华东公路,2010年05期
[3]李旭阳.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J].公路,2014年09期
[4]陈晓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J].中华建设,2014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