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2~4题。

2.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4.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5.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6.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 d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7~8题。

7.20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8.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①B.Ⅱ——③ C.Ⅲ——⑤ D.⑥——I“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11.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与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与解析)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⑤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⑥和⑦两个小地貌均由侵蚀作用而成C.①和④两个小地貌均由流水侵蚀而成D.②和③之间是断层,由地壳运动形成2.下列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喀斯特地貌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生物条件4.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地虽少、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甲地反映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6.影响图中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8.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降水变化率减小B.土壤肥力增强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各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

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发育的顺序: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和溶蚀(丙);地下水到达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丁);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甲)。

第2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

2.A“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暗河,因淀积作用形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4.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是环境变化的记录器,随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题,地下暗河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都是在流水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和3之间为裂隙。

第4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4.C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6.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甲图为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乙图为海蚀柱,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丙图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丁图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等,该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2.【答案】A【解析】溶洞、地下河等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答案】D【解析】考查内力和外力的作用顺序。

因为①和②处有缺口,所以该地貌的形成必先内力作用形成松软的岩石层,之后地表流水下渗侵蚀形成了上层洞穴,然后下渗的流水一边继续下蚀到下层洞穴,同时洞穴中开始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所以四者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②或者④①③。

故选D 项。

4.【答案】C【解析】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贫乏。

故选C 项。

5.【答案】D【解祈】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①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②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④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分布。

①和③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 项错误。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周边地区多大山,④地貌可见,但③地貌少见,B 项错误。

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C 项正确。

②为冲积扇,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规律性,D 项错误。

7.【答案】C【解析】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新疆深居内陆,河水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河水流量大,不宜采玉;冬季气温低,易涨高,不利于采玉;春季高山部分积雪融化,河水增加,不利于采玉;秋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床裸露,是采玉最佳季节。

8.【答案】B【解析】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玉石颗粒较大较重,N 河段处于河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玉石沉积;H 和R 河段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多是大块石头,较少见玉;M 河段在河流下游,多是细小泥沙沉积。

9.【答案】A【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态。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地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牛轭湖是平原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2.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A.扩大灌溉范围B.降低河流落差C.缩短航运里程D.避免洪涝灾害▶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4.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地貌有()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堆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回答7—8题。

7.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8.下面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 C D▶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的关沟段铁路。

读图,回答9—10题。

9.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10.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槽形河谷B.水流湍急C.为“V”形河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海浪侵蚀D.冰川侵蚀2.C1题,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河流上游。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谷是深而窄的“V”形河谷,水流湍急,水深壁陡。

第2题,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堆,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风影沙丘。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4.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A.沿海沙滩B.河流两岸D.森林内部4.C3题,根据材料可知,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可知灌丛沙堆最早形成于风影区,即灌丛的背风位置,此位置风力受到灌丛削减而减小,沙子堆积,最终形成灌丛沙堆。

那么,风影沙丘的位置应和主导风向相反。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影沙丘分布在灌丛的西南,故主导风向应为东北风。

第4题,沿海沙滩,灌丛比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且沿海沙滩多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河流两岸水分较充足,植被覆盖率一般较高,不易形成风影沙丘;绿洲边缘有一定水分,有利于灌丛生长,但总体较干旱,风力作用旺盛,易形成风影沙丘;森林内部植被覆盖率高,风力较小,不易形成风影沙丘。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岩石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沙滩D.岩礁6.B5题,根据题干文字描述可知,巨岩受海浪侵蚀形成鼓浪石。

(完整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

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A.公元后1000年 B。

公元后1600年C。

公元后1800年 D.公元后1900年2。

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A。

总体呈下降趋势B。

总体呈上升趋势C。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D.波动不一定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B。

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C。

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D。

冰川向高纬度缩小1~3。

解析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

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

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答案 1.B 2.C 3.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

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A。

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

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B。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

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6。

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C。

气候 D.河流4~6。

解析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检测一、单选题2019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斐济以东海面航行时,无意中发现了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的漂浮物群——“浮石筏”。

目前这艘“浮石筏”正慢慢向西漂向斐济,一年后可能到达澳大利亚。

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影响“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A.日本暖流B.赤道逆流C.西风漂流D.南赤道暖流3.形成上述洋流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西风B.西南季风C.东北信风D.东南信风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

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5.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城市内涝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最高处马约尔峰海拔不到2 000米。

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人,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

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

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河湖水B.雨水C.海水淡化D.地下水7.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下列有关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的说法,不可行...的是A.河流上游修大坝建水库B.污水处理二次利用C.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D.海水淡化2019年,内江城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2015年下降35.6%,优良天数率同比2015年增加9.9%,首次跻身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城市,与此同时,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IV类(四类地表水)改善为2019年的皿类(三类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7位、全省第2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依次为()A.石笋、石钟乳、石柱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D.石柱、石笋、石钟乳2.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溶蚀B.风力沉积C.人工开挖D.开采地下水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

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玉带滩是由()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4.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5.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A.远离大陆B.连接北岸C.向东推进D.向西后退“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C.雨林大量被砍伐,东北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7.图中新月形沙丘()A.1~4月移动速度快B.缓坡大致朝向东方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沉积物质来源复杂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9.高阶地的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与中阶地明显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高度不同B.年代不同C.规模不同D.速率不同10.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冲(洪)积扇B.三角洲C.风积沙丘D.风蚀沟谷近年来户外登山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1-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由岩层状态可知,该处并没有出现断层,A、D选项错误。

①为峰林、④为溶洞,均由流水侵蚀而成;⑥为石钟乳、⑦为石柱,均由流水堆积而成,B错误,C正确。

2.【答案】C【解析】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与水中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的含量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3.【答案】B【解析】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与土壤条件无关,主要与岩石的性质、气候以及生物等有关。

4.【答案】B【解析】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给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5.【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暗河等,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6.【答案】A【解析】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7.【答案】B【解析】沙子沉到水槽底部模拟的是流水堆积作用。

8.【答案】C【解析】甲图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9.【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势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而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堆积作用为主。

故B选项正确。

10.【答案】C【解析】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同时防止土壤流失,以便于发展种植业,故C选项正确。

11.【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侵蚀产沙量也越多,故B选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当雨量较小时,由于喀斯特地貌区裂隙、地下暗河、溶洞等较多,所以渗漏较为严重,这时很多地表水渗透到地下,致使地表径流量较小,故B选项正确。

【解析】当降水强度较大时,由于地表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所以,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地表的土层变薄,所以一段时间后侵蚀产沙量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四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江苏徐州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地貌区三地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貌的演化过程是( D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2.③地的地表特征为( D )A.暗河交错,别有洞天B.笋柱相间,多姿多彩C.墚峁交织,千沟万壑D.奇峰林立,崎岖不平[解析]第1题,根据三图的地理位置可知,三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③两地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可知三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显著,受流水侵蚀(溶蚀)、搬运等作用影响,高海拔地区地势会逐渐变低,因此可知,该地貌的演化过程为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第2题,暗河、笋柱(石笋、石柱)等属于地下地貌,A、B错误。

“墚峁交织,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该地位于南方,不可能是黄土高原,C错误。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地表崎岖不平,多奇峰林立,故D正确。

故选D。

(2023·安徽滁州高二校考期末)“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

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

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A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C )A.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B.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C.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D.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解析]第3题,“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说明地壳相对稳定。

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①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

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河流弯曲到很大的程度后,通过自然裁弯取直或人工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牛轭湖。

故选D。

2.【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

能够减轻洪涝灾害,但不能避免洪涝灾害。

3.【答案】C4.【答案】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

5.【答案】C【解析】图中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物、三角洲,都属于堆积地貌,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

6.【答案】A【解析】海岸沙丘是海滩物质受风力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7.【答案】D【解析】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

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

故选D。

8.【答案】C【解析】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

故选C。

9.【答案】C【解析】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

10.【答案】B【解析】“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了隧道开挖长度,减少了工程建设费用,降低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单元测试题及解析测试练习题精选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单元测试题及解析测试练习题精选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精选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地理呢?地理基础打好,内容知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人教版高中地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第四章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外力作用则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B.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变化中起主导作用C.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内力占优势,也可能是外力占优势D.地形的变化总是先有内力的作用,然后才有外力的影响2.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是( )A.海陆变迁 B.地势起伏C.背斜成谷D.喜马拉雅山3.如右图为“女神司春”地貌景观,形成该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沉积B.溶蚀、搬运C.搬运、沉积D.风化、侵蚀4.下列地貌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长白山天池B.北美五大湖群C.长江三角洲D.云南路南石林5.下列地质作用中,比较缓慢的是( )A.地壳运动B.地震C.山崩D.火山喷发读下图,回答6~7题。

6.科学家对图示乐业天坑群考察后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是一座“天坑博物馆”。

分析此天坑的成因是( ) A.水蚀和溶蚀B.风蚀C.陨石撞陆D.火山喷发7.同属此类地貌的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是( )A.长江三峡B.吐鲁番盆地C.路南石林D.九寨沟8.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C.密西西比河平原D.印度河——恒河平原(2012·山东聊城高一质检)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⑤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⑥和⑦两个小地貌均由侵蚀作用而成C.①和④两个小地貌均由流水侵蚀而成D.②和③之间是断层,由地壳运动形成2.下列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喀斯特地貌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生物条件4.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地虽少、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甲地反映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6.影响图中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8.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降水变化率减小B.土壤肥力增强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各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第四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第四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我国以图示地貌而成为旅游胜地的有( )①黄果树瀑布②长江三峡③路南石林④桂林山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较高②降水丰富③植被稀少④石灰岩广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C.平原面积狭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题。

4.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6.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降水变率减小B.土壤肥力提高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

7.上面地貌景观中,所受外力作用与其他地貌景观不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8.一般来说,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出现的堆积地貌景观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边石堤是在坡地或沟谷中形成的小型梯田状或堤状的堆积物。

它们呈弧形向外弯曲,并由上往下呈阶梯状下降,堤内积水成池。

其形成与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等因素有关。

下图示意边石堤的纵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下列因素中,对边石堤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A.粗糙或不规则的地表B.湿润多雨的气候C.可溶性岩石广布D.较高的植被覆盖率10.关于边石堤与流水的关系,以下说法可信的是( )A.水量越大,边石堤规模越大B.流速越慢,边石堤规模越大C.水质越好,边石堤的生长速度越快D.水温越高,边石堤的生长速度越慢11.下列地质景观中,与边石堤的成因相似的是( )A.冰塔林B.黄土高原C.冲积扇D.流石滩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A.地形、气候 B.人口、资源
C.工农业发展水平 D.科学技术
2.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

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其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3.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B.森林资源C.太阳能资源D.矿产资源
5.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A.木柴时代B.煤炭时代C.石油时代D.核能时代
6.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7.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植被D.河道
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
9
.读右图回答问题: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你认为他考虑的地区中,较适宜的是:
A .①③⑥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④⑤⑥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10-12题。

10.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间低地 B
.山谷地带 C .盆地中部
D .山前冲积扇
11.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 .网状
分布 B .“之”字型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1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13.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面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4.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最合理的一组是: ① 开发某些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
② 开发黑龙江、新疆等边远地区荒地种植水稻
③ ⑤在长江中上游山区营造防护林④在江南丘陵红壤区栽培茶叶 ⑤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铁路 公路 河流
山脉 沙漠 湖泊
⑥利用西藏太阳辐射强的优势,大面积种植长绒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④⑥
D.①③④⑤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的水能资源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16.下列现象体现关联性的是:
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火山喷发-台风-干旱
C. 寒潮-酸雨-臭氧层空洞
D. 台风-洪涝灾害-水土流失
山西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

山西能源基础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

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就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据此回答17-20题。

17. 珠江三角洲要购进山西优质煤,最理想的运输线路是:
A.石太线、京广线 B.大秦线、海运
C.焦作—兖州—日照线、海运 D.太焦线、焦枝线、京广线
18. 山西煤炭的海运主要是:
A.原煤外运 B.转化为水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C.进行液化、汽化后通过管道输送 D .转化为核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19. 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B.矿区道路建设
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20. 关于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可改善生态环境,并可提高经济效益
B.能源开发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故能源开发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C.在矿区堆放开挖表土的地方,叫排土场,排土场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水污染
D.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构不成矛盾
二、综合题
(1)此图反映出我国旱灾出现频次最大的三个地区是
、、。

(2)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此类灾害危害加剧的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围湖造田;
③滥砍滥伐;④开垦草原
(图中数值表示我国建国以来各地区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台风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006年第五号台风“格美”于7月25日15时50分在福建晋江围头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给当地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上看,台风中心是,若台风逆时针气流运动方向主要是受的影响。

(2)台风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主要由、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3)我国台风主要分布在,时间主要集中在月。

(4)结合浙江当地的实际,说说台风的防御办法:。

23.我国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
(1)填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_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___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___________工程,依次从____________气候过渡到______________气候和气候,跨越
自然区和___________自然区。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图,分析:(共8分)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______________(2)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____。

(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DC 6--10: DBCAD 11--15:DCBDC 16--20:DBACD
二、综合题
21.(1)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D
22.(1)低气压地转偏向力
(2)强风暴雨
(3)东南沿海 8、9
(4)①建立台风预警系统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
③提前作好疏散人员等准备工作④加固或加修防洪堤坝,降低受灾程度
23.(1)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工程。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东部季风区。

(3)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能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经济: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
24. (1)气温呈上升趋势 (2)1998年
(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