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

“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

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

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

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

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

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岀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

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

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

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

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丄),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

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

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

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

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1^1)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

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戉”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戉”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

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戉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

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辟”

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

D.“璧”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辟”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

于是就成了“璧”字。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

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

B.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岀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

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意趣。

C.卫侯参见周天子,改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辟”字的用法,有明显限

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

D.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岀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

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

B.作为斧形的器物,“戉”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戉”字的岀

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

C.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辟”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

构和“戉”代称王是一样的。

D.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戉,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戉

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

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虽世代相传,却鲜为人知。

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

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以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

碗底的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