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附解析及答案)
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附解析及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诡异zhēng 诤言逃脱峥嵘岁月铁骨铮铮b.撩拨liáo 潦倒燎原眼花缭乱寥若晨星c.吕扎qiān 击溃仁慈潜移默化阡陌四海d.缉拿jī 编辑作揖羁旅生涯疾言厉色2.以下各组词语中,存有两个错别字的就是( )a.积腋成裘猝不及防曲突徙薪群贤必至b.瓦釜雷鸣歪风邪气目光例如共聚铤而走险c.优柔寡断源远流长钟灵毓秀常年累月d.自立更生遗笑大方强不经风气势汹汹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坚信,在岁月的过滤器与荡涤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到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a.清莹淡薄流失b.轻盈淡泊外流c.轻盈淡薄流逝d.清莹淡泊推移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须要的就是实干家,而不须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著名学者十余年去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以下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就是( )a.我出国的时候。
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展开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轻对偶和修辞手法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作散文。
6.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鸽子就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载入了多少秘密呢?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浯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b.每天早晨,存有多少鸽子从波涛绵延的屋顶上飞入天空!它们就是惟一的眺望这城市的活物,存有谁看看这城市存有它们看看得准确和深刻呢?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d.每天早晨,存有多少鸽子从波涛绵延的屋顶上飞入天空!存有谁看看这城市存有它们看看得准确和深刻呢?它们就是惟一的眺望这城市的活物。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史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就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24.09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全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微信题。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
尤其是21 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
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 缘起》《新神榜:杨》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
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
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
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 杨》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 杨》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分)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方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滴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纽词语是(3分)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B.②⑤C.③⑤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④①③⑤②C.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至至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利之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课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不过其明朗化和具体化则在春秋战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遭到重大破坏,人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忘却社会礼法和道德义务。
这种情况下,“义为利本,见利思义”的义利思想便应运而生。
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对“义利之辨”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孔子承认了“嫌贫爱富”的人性前提。
一般来说,人人皆向往富贵的生活而厌弃贫贱的生活,这种欲望具有人性的合理性。
甚至孔子自己也向往富贵的生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第二,孔子认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获得利益一定要符合“道”,即儒家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
当义利冲突时,要舍利取义。
因此,《论语》中说“子罕言利”。
孔子还将义利的不同取舍作为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成为君子,在行为准则上要以“义”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以“人民之利”为义,他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求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这不仅符合安邦兴国的原则,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义利之辨”上,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观,但也有一定的改革和扭曲。
孟子认为“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人心本善,追逐利益是人“不能尽其才”的表现。
因此,孟子在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了逐利的危害性。
当梁惠王问他有什么利于魏国的建议时,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去利、非利以存仁义,仁义为人性所固有,是至高无上的原则,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当义利冲突时,自然要“去利取义”。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历史观中,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前提、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价值取向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其形成看,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实生活状况,即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转化、提升为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命题,直至提升为价值元命题即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其实现看,人们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使其与客观条件相符合、相适应,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本质和规律,离开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
价值维度以认识维度为基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既有赖于对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有赖于对理想社会由衷地憧憬和向往,又有赖于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科学认识,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把握,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
只有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以及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要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同样有赖于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反之,缺乏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的正确认识,则会怀疑人类进步的趋势和人类最终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会超越阶段、陷入空想、盲目行动,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导致欲速不达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2023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3分)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文字语言……具有绝对的优势”说法错误。
文中倒数第二段只是说“文字语言在提升人类社会交往的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同时……”得不出它比文中提到的“有声语言”“视频语言”等其他语言形式更具绝对优势的结论。
故选C。
2.(3分)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比较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传播范围、传播目的等方面的不同”错误,文章没有比较两者在传播目的方面的不同。
B.“论证了文字语言的主导性地位”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现代国际传播秩序阶段,迅速发展的印刷、航海和电信等技术以及报纸、杂志、电报和广播等具体媒介,推动了以殖民帝国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比如,领先完成以蒸汽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可知文章举英国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对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的影响。
C.“佐证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错误。
原文为“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虽然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也视为一种视觉形态,但这个平面的视觉语言……”,哈罗德·伊尼斯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视为一种视觉形态。
这种观点佐证不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
故选D。
3.(3分)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那么就不会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结论片面。
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限于对知识素养和传播载体的要求……也创造了信息栅栏和产生了知识垄断”,由此可知,即使文字语言不需要借助文字载体进行传播,也可能会因为知识素养的不同而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
故选C。
4.(3分)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B.“我国‘北斗’系统要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错。
由材料一《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图表,从开发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晚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早于欧洲,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到2002年才批准,而中国2000年就已建成“北斗”一代。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含答案)
2024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考试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
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
利用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分布区域的化石证据的多学科鉴定与分析成果,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
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这里有规律地发生着物种形成,但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由骨骼上的切痕所显示的技术的痕迹。
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
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
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
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阈值,标志着人族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第2时空起自距今1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5万年前,跨时进两百万年。
在这期间,人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显示出一些处理体积、对称性和顺序性的灵活概念性技巧,还出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骨制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食肉成为人族新的饮食选择。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
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
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
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
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
“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
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
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
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
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
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
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是姚鼐散文的风格,也反映出桐城派这个文学流派的风格特征。
材料二: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
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
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
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
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
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
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
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
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
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
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材料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于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二)题目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
- 王怒而疏屈平中的“疏”。
2. 翻译下列句子。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 根据材料,分析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三)答案1. “属”意为“撰写”;“疏”意为“疏远”。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翻译为: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治理的混乱和秩序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善于言辞。
3. 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是因为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向怀王进谗言,使怀王误以为屈原自夸其功,因而疏远了他。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既是楚怀王的左徒,参与国事的讨论和决策,又是对外交往的使者,负责接待宾客和应对诸侯。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材料二:《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善良和勤劳影响了我一生。
她总是起早贪黑,忙于家务和农活,从不抱怨。
她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勤劳和善良。
(二)题目5. 描述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
6. 分析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7. 母亲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学习的?8. 根据材料,母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三)答案5. 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勤劳和善良的支柱角色,她负责家务和农活,是家庭的核心。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两大主要因素决定了你什么时候想睡觉,什么时候想醒来。
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
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
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会制造出“睡眠压力”。
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你白天的清醒和专注程度,晚上感到疲倦并准备上床睡觉的时间,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会睡得多好。
对于白天活动的昼行性物种(比如人类)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
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在白天很早的时候就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来。
这些都是“晨型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0%。
另一些人则是“夜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
他们更喜欢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
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
你的视交叉上核通过一个叫作褪黑激素的循环信使,将它的日夜反复的信号传递给你的大脑和身体。
褪黑激素的作用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扩音器,向大脑和身体大声喊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天黑啦,天黑啦!”这时,我们就收到了一份进入夜间的通知,也就是一个着手安排睡眠时间的生物命令。
但是褪黑激素对睡眠本身的形成几乎不产生影响。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巧若拙”是老子为了论证道的自然无为而列举的一个例证。
《老子》第四十五章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在这段话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概念:成缺、盈冲、直曲、巧拙、辩讷、静躁寒热。
老子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事物的表象与本质有时完全相反,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看似空虚,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看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看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看似口讷。
清净克服躁动,寒冷克服暑热。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老子的“大巧若拙”,指出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
在老子看来,“巧”分为“大巧”和“小巧”。
所谓“小巧”,就是刻意使用人工技巧,精心雕琢。
老子蔑视“小巧”,认为它是社会祸乱的原因之一:“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正是基于此,他才认为:“五色令人目育,五音令人耳聋。
”(《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认为真正的“巧”是“大巧”,然而它却往往以“拙”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与老子关于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有关。
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核心,道是宇宙本体,孕育生长了万物,是无所不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同时,“道”又遵循“无为”“自然”的法则运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在老子看来,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干预,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一切目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
“大巧若拙”与“道”的自然无为是一致的。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刻意人为,而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本性,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目的,这样看似“拙”,实际是真正的“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 2014 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勒 lè勒令勒索亲勒六军悬崖勒马B.宁 níng宁静宁亲息事宁人宁缺毋滥C.着 zháo着凉着数不着边际上不着天D.嚼 ji áo嚼舌咀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眩晕 /光彩炫目重叠 / 高潮迭起心酸 / 人间辛酸B.心率 /心律不齐掠夺 / 攻城掠地陈规 / 墨守成规C.轻闲 /清闲自在再世 / 再所不辞青山 / 山清水秀D.法治 /法制社会绿阴 / 绿草如茵直言 / 仗义执言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 2013 年 2 月 14 日早上 6 点 12 分,上海市公安局 110 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 2271 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所以说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因为熏陶比之管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 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历经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并捐赠该基金会。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 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李育书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
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
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
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
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 (《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
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 。
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
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每一种价值都在自己那里得到正当性的说明,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这种价值相对主义导致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面向“小众”、面向君子的儒家道德更加丧失影响力。
如今,君子的角色已经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民的道德失去了目标参照。
就此而论,君子的消亡恰恰给儒家道德带来了两方面的打击;一是主体道德难以建立,二是道德失去参照,这两方面都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6.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君子道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君子道德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对于平民没有道德要求。
B.儒家君子道德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存在着政治与道德上的混同。
C.儒家君子道德的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D.儒家君子道德学说,只有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缺少对平民的约束力。
7.下列对于造成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差别。
B.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
C.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的君子既是执政者,是有位之人,又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B.平民道德缺失让所有价值都能得到正当性的说明,君子的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C.平民道德缺失带来的价值相对主义导致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
D.君子的消亡使主体道德难以建立,让道德失去参照,从而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 题。
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也。
累世居寿阳。
祖琨,宋高平太守。
绍叔年二十余,为安丰令,有能名。
后为本州中从事史。
时刺史萧诞弟谌被诛,台遣收诞,兵使卒至,左右惊散,绍叔独驰赴焉。
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
到都,司空徐孝嗣见.而异之,曰“祖逖之流也”。
梁武帝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
因是厚自结附。
帝罢州还都,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
帝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
”固不许。
于是乃还寿阳。
刺史萧遥昌苦要引,绍叔终不受命。
遥昌将囚之,乡人救解得免。
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既害朝宰,颇疑于帝。
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东昏遣至雍州,托候绍叔,潜使为刺客。
绍叔知之,密白帝。
及植至,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宾主大笑。
令植登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戎马,莫不富实。
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一战。
”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天监初,入为卫尉卿。
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每为帝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
”不善,则曰:“臣智虑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殆以此误朝廷也。
臣之罪深矣。
”帝甚亲信之。
母忧去职。
.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
顷之,封营道县侯,复为卫尉卿。
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
三年,魏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
事平,复为卫尉。
既而义阳入魏,司州移镇关南,以绍叔为司州刺史。
绍叔至,创立城隍,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
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然能倾心接物,多所举荐。
士亦以此归之。
征为左将军,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
中使医药,一日数至。
卒于府舍。
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 不容舆驾, 乃止。
诏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谥曰忠。
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 “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其见赏惜如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兵使卒至,左右惊散 卒:士兵,士卒B .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图:谋取,对付C .帝甚亲信之信:相信,信任 D .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兵:武器,兵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因 是厚自结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兄还具为 天子言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以 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且以一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 .于是乃 还寿阳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
兵乃 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绍叔对梁武帝“忠烈”的一组是( 3 分)()①绍叔独驰赴焉②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③绍叔知之,密白帝 ④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⑤士亦以此归之 ⑥善必称君,过则归己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郑绍叔做本州从事史的时候,州的刺史萧诞因为弟弟的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只有郑绍叔一个人护送灵柩,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B .郑绍叔的哥哥奉命刺杀梁武帝,这事被郑绍叔知道了,就暗地里告诉梁武帝并做好准备,并且和哥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 .郑绍叔的性格很是拘谨而急躁,往往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也多有举荐,士人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D .郑绍叔被征召为左将军,但因为病重,只能在家里接受诏书,皇帝还派人一天数次到他家里为他治疗,死后,梁武帝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
(3分)( 2)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4 分)( 3)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諲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雨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 “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 分)( 2)本诗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