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本文档提供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包含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C. 爷爷是我心目中最敬爱的人。
D. 这朵花香味非常的浓郁。
答案:B. 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
2.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由谁所著的?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罗贯中
D. 鲁迅
答案:A. 曹雪芹
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不经大脑”?
A. 掩耳盗铃
B. 不胫而走
C. 自相矛盾
D. 无独有偶
答案:C. 自相矛盾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黄河”是指()。
答案:黄河
2. 有一天,小明在河边捡到一个()。
答案:石头
3.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喜欢使用()来与朋友保持联系。
答案:手机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描述一下《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答案:《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描写。
2.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诗歌?
答案:诗歌是一种运用特定的音韵格律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第四部分: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提示: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环境污染现象
- 个人应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答案:(待学生作答)
以上是一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2024年衡阳市一中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衡阳市一中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3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工智能对文学艺术领域的介入已构成一个醒目的事实。
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令人震惊——一些诗歌发表于互联网,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相对地说,新闻稿或者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远比诗歌清晰稳定,人工智能可以娴熟地驾驭它们的“叙事语法”。
人工智能绘画与作曲的消息已经屡屡见诸媒体,一个小视频曾经在互联网广泛流传:人工智能操纵的机械臂写出具有相当水准的书法作品。
如同自动驾驶、疾病诊断或者不同语种的翻译,文学艺术领域的“陷落”指日可待。
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冠军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几乎没有人事先预料到,这一天的降临竟然如此之快。
人工智能的介入在文学艺术圈制造了持久的喧哗,各种观点错杂交叠。
欣然接受人工智能的作家不多,反对人工智能的观点指向不一:一些作家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低劣粗陋,人工智能的“算法”无法企及幽深的精神世界,那些电子元件或者集成电路怎么可能体会微妙的韵味或者奇特的艺术风格?另一些作家感到,人工智能冒犯了人类的尊严,这些机械拼凑出来的作品不仅无可称道,而且包含了亵渎文学艺术的意味。
然而,没有理由蔑视人工智能的作品质量。
从韵味、风格到波动的意识轨迹,人工智能可能在模仿的意义上给予精确的再现。
考察过阿尔法狗对弈的棋谱即可发现,人工智能可以自如地处理微妙的权衡、关联,以及种种起伏、迂回、呼应。
如果阿尔法狗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投入文学艺术范畴,复制大师的水准并不困难。
即使现今的作品尚未达标,未来的潜力无可怀疑。
因此,问题的真正焦点毋宁是,我们是否接受这一切?通常的观念之中,科技以工具的面目出现。
时至如今,我们不再拒绝科技工具提供的种种产品——我们并不反感烤箱烘焙的面包、电磁波转换的电话语音或者电子望远镜显现的遥远星空。
如同耕田、捕鱼或者修建房屋,文学艺术同样依赖一套基本的工具实现自己的意图,例如画笔、刻刀、颜料、音响器材、电影屏幕等等。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语语文文模模拟拟试试卷卷((一一))一、选择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揣 (chǎi)摩 屏 (bǐng)弃 禁 (jìn)锢 拘泥 (nì)B:炮 (páo)制 殷 (yān)红 喘 (chǎn)息 抨 (pēng)击 C:测度 (duó) 班 (bān)驳 遐 (xiá)想 蜷 (quán)曲 D:宿 (sù)怨 湍 (tuān)急 折 (shã)本 弹劾 (hã)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词的字形、字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度 (cǔn duó推测) 痴心妄想(wàng 荒唐)虔诚(qián恭敬) 直言不讳 (huì 避忌,隐讳)B:体味 (wâ仔细体会) 远见卓识( zhuō 高超)匹敌 (pǐ dí对等) 屡试不爽 (shǎng 差错)C:提防(dī 小心防备) 气贯长虹(guàn 贯穿)怃然( wǔ 伤心) 按步就班( bù 步骤、次序)D:淘醉(táo 欢乐) 百折不挠 ( náo 弯曲、屈服)遒劲( qiú 雄健有力)百无聊赖 ( liáo lài 依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 )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要做到( )反映情况,非常( )的一点是不搞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
要从事物的( )来看,要从各个部分的( )来看,要区别主流和支流,要区别现象和本质,要一分为二。
A:恰当 重要 发展 联系B:如实 主要 联系 发展C:如实 重要 发展 联系D:恰当 主要 联系 发展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他非常自负,总认为自己说过的话是不容怀疑的真理。
B:教学中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他们的能力,不能包办代替。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史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就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赵淑萍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
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
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喊:“英子,过来!”原来是陈金莲。
她在堂檐纺石棉。
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
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
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
“英子,你快讲点城里的事给我听!”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
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人很多吃单位食堂。
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
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
”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
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
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
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
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
“英子,好看吗?”她问。
我真心觉得好看。
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晩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至至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历史观中,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前提、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价值取向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其形成看,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实生活状况,即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转化、提升为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命题,直至提升为价值元命题即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其实现看,人们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使其与客观条件相符合、相适应,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本质和规律,离开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
价值维度以认识维度为基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既有赖于对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有赖于对理想社会由衷地憧憬和向往,又有赖于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科学认识,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把握,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
只有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以及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要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同样有赖于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反之,缺乏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的正确认识,则会怀疑人类进步的趋势和人类最终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会超越阶段、陷入空想、盲目行动,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导致欲速不达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高三语文模拟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代戏曲这个概念有两重可能的含义:一是作为一个中性的概念,仅仅用于显示当代戏曲与传统戏曲形态有别,“现代”只是指其与传统的差异;二是作为具有价值内涵的概念,认为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行将被淘汰且必然被淘汰,因此要追求“进步”,使之演变为现代戏曲。
在多数相关的论述中,“现代”都包含了对变化的鼓励与对传统的批评与否定。
从艺术角度看,在现代戏曲这个口号的背后,始终隐含着一个魔障,那就是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转化而来的文化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模式平移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中,认为艺术也必将不断“进步”,新的艺术必将战胜和取代旧的,而且新总比旧好。
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戏曲曾经多次遭遇死亡威胁,许多致力于戏曲“现代化”的人声称,如果戏曲在题材选择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不做根本的改造,戏曲就将终结其生命,因为新社会的观众审美趣味变化了,传统戏曲“必定”会被时代淘汰。
现代戏曲的倡导者就像传统戏曲命运的预言帝,他们不止拥有“观众审美趣味变化”这个想当然地虚构出来的唯一利器。
对传统戏曲各式各样的“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描述,在此前提下对传统戏曲各种弊端的激烈批判,都成为戏曲需要“现代化”的理由。
对传统戏曲的批评,也产生了不少影响,戏曲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当代戏曲已经彻底完成了从广场艺术为主,辅以少量厅堂艺术的多形态,向剧场艺术这单一形态的变化。
相对隔绝、封闭的和性能单一的剧场成为戏曲呈现的主要场所。
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民营剧团在广场环境中的演出形态。
戏曲的剧场化倾向还有另一个观察维度,就是戏曲舞台呈现的精致化。
从创作到演出的每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力求完善,尽可能使之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有机体,这是当代戏曲作品包含着丰富内涵的新趋势。
传统戏曲固然在每个细部都不乏力求精致的努力,但是全面与始终如一的精致化诉求,却是近代以来戏曲转化为剧场艺术后的新取向。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三语⽂模拟试卷及答案 语⽂是⼀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只有通过多做⼀些语⽂模拟试卷来提升⾃⼰。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三语⽂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语⽂模拟试卷 ⼀、现代⽂阅读(共35分) 1.阅读下⾯的⽂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上具有⾳乐美,⽽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是说唐诗像建筑⼀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涌⼤江流”,王维的“⼤漠孤烟直,长河落⽇圆”,都是化动为静,把⽣⽣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样巍然屹⽴的⽴体形象。
然⽽,静中⼜有动,实中⼜有虚。
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的材料,如砖、⽡、⽊料等,⽆⼀不实,⽆⼀不静。
然⽽,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阔的活动天地,⽽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限⼴阔的空间感。
这样,建筑本⾝也成了⼀个⼩宇宙,它把上下四⽅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起。
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
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穷⽆尽的诗思和感情。
例如司空曙的“⾬中黄叶树,灯下⽩头⼈”,李⽩的“浮云游⼦意,落⽇故⼈情”。
“⾬中黄叶树”与“灯下⽩头⼈”,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落⽇”与“故⼈”,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独⽴的意象;诗⼈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读,却好象蒙太奇⼀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道,⾃然⽽然地产⽣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
汉字是从象形字产⽣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
唐诗充分利⽤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体感的诗歌形象。
例如李⽩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这⾥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道,成为凤去-台空-江⾃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独⽴,⽽⼜相互融贯,从⽽产⽣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样竖⽴在我们的⾯前,⽽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长在⽽⼈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材料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于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二)题目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
- 王怒而疏屈平中的“疏”。
2. 翻译下列句子。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 根据材料,分析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三)答案1. “属”意为“撰写”;“疏”意为“疏远”。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翻译为: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治理的混乱和秩序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善于言辞。
3. 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是因为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向怀王进谗言,使怀王误以为屈原自夸其功,因而疏远了他。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既是楚怀王的左徒,参与国事的讨论和决策,又是对外交往的使者,负责接待宾客和应对诸侯。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材料二:《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善良和勤劳影响了我一生。
她总是起早贪黑,忙于家务和农活,从不抱怨。
她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勤劳和善良。
(二)题目5. 描述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
6. 分析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7. 母亲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学习的?8. 根据材料,母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三)答案5. 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勤劳和善良的支柱角色,她负责家务和农活,是家庭的核心。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模拟考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
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论里尽管有那么多对用典的讽刺贬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却依然那么喜欢用典。
②一般说来,中国诗,尤其是山水诗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构成的图像”的有意味的缀合。
读诗的人在接触这些文字的时候,脑荧屏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现了一组组连续不断的流动图像,在这组图像的依次流动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内核也随之凸现,而诗的韵律及内部节奏又调节与控制着这些意象的流动频率。
这种象、意、节奏乃是融于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视境流动与心理快感。
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头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
在读者的视境中立刻凸现出的就是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这样一幅连续呈现的动态画面。
这种节奏流畅的视境依次呈现——尤其是全诗引起的连续流动的视觉呈现——在引起读者心理快感上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突然灯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来,请稍候”,或者吃饭吃得正香时忽然来个石头硌牙,必然令人大为扫兴。
事实上读诗也是如此,视境有节奏地连续,就令人感到自然、轻松,就容易“神入”诗境,而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感到别扭、难受,也就无法很舒适地进入境界。
③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比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高三全真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的蓝色星球。
它孕育了生命,承载着人类的梦想。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现代的航天技术,人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始终如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蓝色星球”为线索,贯穿全文,展现了地球的美丽和独特性。
B.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C. 文章通过列举古代和现代的例子,展示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D. 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2. 下列对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即点明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引起读者的兴趣。
B. 文章通过引用“嫦娥奔月”的传说,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
C. 文章结尾强调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
D. 文章的结尾使用了“蓝色星球”的意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认为地球是唯一的蓝色星球,这是基于科学事实的判断。
B. 文章认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渴望永不满足。
C. 文章通过列举古代和现代的例子,说明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和现状。
D. 文章认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这表明人类对宇宙的未知领域充满好奇。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始终如一”这句话的理解。
5.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乙: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
“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
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
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
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
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
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
表情包出现在严肃、正式的交际场合,显得不合时宜,出现在讲求效率的对话中则浪费时间和空间。
滥用的表情包就像滥用的成语一样,不能起到调节情绪、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带给人们不少烦恼。
表情包带来的交际便利是工具性的,而引发的焦虑是文化性的,但这两者摩擦引起烦恼,与毁掉语言、降低表达能力着实不在一个层面。
⑥其实,“正在毁灭语言”的东西已经不少了,从寻呼机、手机到互联网,再到流行语、字母词,还有时不时跑出来的英语乃至各种外语。
著名语言学家刘海涛曾表示,语言本质上是人驱的自组织系统,即语言是活的,是语言社团自发形成和认同的,而不完全是规定的。
语言和语言社团的动态性使各种进入其中的异质符号可以有机融入语言生活之中,而这个过程充满了符号形式之间、使用者之间的竞争。
正如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外来词、字母词,假以时日,很多表情符号会保留和稳定下来,成为和它们一样不再引人注目的语言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对表情包放松警惕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针对斗图现象以及表情包的滥用与误用提出担心,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语言能力。
B.在作者看来,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难以离弃的表情包已经确定成为人们语言使用的一部分。
C.表情包,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能够在任何以文本交流为主的空间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D.在作者看来,寻呼机、手机以及互联网等都是毁灭语言的东西,人们在使用时应该慎重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文采用纵向式论证,先指出人们怀疑表情包危害的现象,再分析表情包的实质,最后指出应有的态度。
B.第②段运用举例论证,2016年有关媒体所做的活动及结果表明,有不少人对表情符号有较强的依赖性。
C.第③段又列举了两个美国的具体例子,从正面进一步强调,表情包不仅可以表情达意,还能促使政见统一。
D.最后一段引用语言学家刘海涛的话证明语言是活的,其言外之意,表情符号也会成为一种语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语言形式,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
B.作为工具性的表情包给交际带来便利,但滥用误用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C.表情包一旦被稳固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外来词或字母词而不再引人注目。
D.从表情包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没必要过于担心其对语言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城市虽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但也带来了垃圾围城、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调查显示,我国2010年的垃圾总量已经达到了三亿吨。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也越发困难,并且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都面临着困境。
要想有效改变当前这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的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和体系,对目前所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体系进行分析,对整个城市垃圾处理体系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还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城市居民区都有专门设立的垃圾存放点和垃圾回收箱,居民会将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到指定位置,由专业的环卫人员以及垃圾运输车将存放的生活垃圾运输到垃圾中转站,再由专业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当前使用的这种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的方法虽然具有方便快捷、好实施、收集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后续垃圾处理难的问题,这就间接提高了垃圾处理所消耗的费用,也不能达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摘编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实践困境及制度改革》)材料二:下图为“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材料三:东京的垃圾分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当初垃圾只分为可燃垃圾和金属、玻璃、塑料等再生资源,后来分类越来越细,如一个烟盒必须分成塑料膜、锡纸和硬纸盒;塑料水瓶分成瓶盖、瓶体、包装膜。
日本能实现如此烦琐的垃圾分类并非一日之功。
日本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其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
市民一旦被举报违法,就将受到严厉制藏。
如在马路边乱扔垃圾被“抓现行”会被处以1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500元左右)的罚款。
日本对于垃圾分类有着世界上几乎最严苛的处罚,我国未必都可以适用。
2018年7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这就是为了垃圾分类,让分好类的垃圾收费相对下降,没有分好类的垃圾收费提高。
但是我国垃圾分类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颁布一两部法律、几个规章,很难真正全面地解决问题。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垃圾回收可能只是意味着分类。
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需要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既包括对垃圾的前端分类,又包括后端的回收利用、降解使用和掩埋处理。
然而我国对于前端分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动力,所以仅仅靠行政强制是不够的。
地方政府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确保分类之后的垃圾均有相应设施处置,最好的方式就是交给一家大型综合性服务公司,把垃圾清运和回收利用这两个功能合二为一,而政府购买服务即可。
(摘编自孙秋霞《垃圾分类回收美国凭什么做得好》)4.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面临的生活垃圾困境的一项是(3分)A.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增长速度过快,“垃圾山”现象严重。
B.垃圾围城、交通拥挤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的原因之一。
C.城市生活垃圾增多,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D.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还在使用混合收集的方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好实施、收集成本较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后续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B.从材料二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都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归咎于外在因素。
C.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超过一成的人嫌垃圾分类麻烦,强化垃圾分类意识至关重要。
D.日本人在烦琐的垃圾分类面前能够从容面对,究其原因,是严格的法律规定保证了市民从不触犯法律。
6.你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何建议?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星月菩提周海亮第二次与他见面,他送她一串星月菩提。
是他亲自打磨的,用了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打磨出一串菩提,却在第二次见面就送给了她,爱情来得突然并且果断。
他说,佛教徒需要历练,爱情也是。
他不信佛,可是他信缘份,信爱情,信地久天长。
星月菩提从此成为她的随身之物。
戴上脖子,或缠上手腕,她显出一种与别的女孩不同的秀美与安静。
时间久了,菩提珠开始变色、包浆和挂瓷,碰撞之时,清脆有声。
她迷恋那种声音。
相恋一年后,他回老家过春节。
之前因一点小事,两个人闹了别扭,临行前,她没有去送他。
她很快后悔了。
后悔了,却使着性子,既没有给他打电话,也没有给他发短信。
整个春节她过得惴惴不安,心里总感觉有什么堵着,有时候,正盘着菩提,虎口会突然蹦跳起来,越来越快,不得控制。
然后,她突然接到他的短信。
他在短信里说:我不能再回去了。
分手吧!她被这句话击倒,病床上躺了整整半个月。
半个月以后,她感觉到事情的蹊跷。
她给他发短信,问:为什么?他答:我去了远方。
她问:哪里?他不答。
再问:哪里?仍不答。
他的态度又让她病了一场,这次,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以后,她鼓足勇气拨他的电话,他却不接。
几分钟以后,再拨,仍不接。
两小时以后,还拨,还不接。
第二天,继续拨,继续不接。
之后的半年,她不停地拨他的电话,然那边的他,从未接起。
只是,她给他发短信,他偶尔会回。
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不再回去了。
她哭。
夜里,冲着墙,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串星月菩提。
菩提珠颜色更深,更统一,每一颗珠子全都明亮似玉。
他曾告诉她,星月菩提需要日久天长才能有玉般的感觉,而她,不过用了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她似乎走完一生。
她还年轻,可是她竟有了老人的模样和心境。
她的人生开始加速,不见他的日子里,度日如年。
有两个菩提珠开始开片,裂纹完美,温润逼人——那是别人需要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人劝她去找他。
他们说,就算找不到他,也能找到他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