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1)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凫.水辐.射敷.衍塞责随声附.和B.乘.机惩.创瞠.目结舌惩.前毖后C.复辟.包庇.奴颜婢.膝刚愎.自用D.陶冶.拜谒.因噎.废食笑靥.如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鼓角争鸣烽火边城刀光箭影血雨腥风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了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抑止调剂B.周密抑制调节C.严密抑制调节D.周密抑止调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写,很
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
的惆
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
远山
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
,即眉毛细长而舒扬,
颜色
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
,欲
画而
未画, 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 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 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
能体 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
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 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

二是因为眉
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 它常常
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 时候
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 丰富
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
,其
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 以表现
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人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神情慵
,都通过描写女子

2019-2020年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xx春季高考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镌.刻(juān)驯.良(xùn)解.数(xiè)奇葩.(pā)B.地窖.(jiào)孤僻.(pì)苔藓.(xiān)挑衅.(xìnɡ)C.上溯.(shù)濒.危(bīn)倔强.(jiànɡ)汲.取(jí)D.攒.聚(cuán)窘.迫(jiǒnɡ)脸颊.(xiá)轶.事(y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躁。

B.大夫疹过脉,在他脸上端祥了一会儿。

C.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中,一枝独秀的张怡宁成为中流砥柱,而年轻的选手则不能得到重用。

D.包装袋上有操作方式,你只需按步就班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B.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C.“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D.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B.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C.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D.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2019-2020年高考模拟测试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测试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测试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残痛的学术冤案。

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____;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明日黄花/过眼云烟)。

一种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

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斜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疾俗,慷慨悲歌。

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法治/法制)越来越健全规范。

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要恪守真理,仍需要(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怡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1.文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功利异端斜说瞻(zhān)之在前B.残痛甘之如怡和(hé)者盖寡C.竖子昌明民主抡(lūn)起大棒 D.申斥愤世疾俗恪(kè)守真理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日黄花法治我行我素B.过眼云烟法治特立独行C.过眼云烟法制我行我素 D.明日黄花法制特立独行3.在第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B.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C.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D.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2019-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载: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成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之邦,最重服坤,“衣食住”,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雜、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

最简单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尤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险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附详细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朝援孝入律,虽是对周秦以来法律制度的继承,但在法律实践中又一改秦法简单以强制手段推行的弊端,在基层社会组织中,设立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制度,以孝悌伦理劝谕风化,敦厚民风;在官员的选人制度上,以孝廉作为汉代选官的重要科目,促进了孝道伦理的推行;在养老制度上,以多种形式优抚老年,将孝道伦理推广到整个社会,形成敬养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刑罚制度上,严惩不孝犯罪。

这样就构成了教化与惩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不仅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也为法律伦理化提供了理论论证。

孝伦理法律化以其极大的强制性使得孝伦理得以积极参与汉代的政治生活,孝伦理的社会化则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价值诉求与伦理原则。

忠伦理与汉代法制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不忠入律”。

汉代法律把不忠行为纳入法律体系中,体现了“君为臣纲”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东汉时期形成的《忠经》成为固定化的法典,标志着两汉时期忠伦理已经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说。

《忠经》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且赋予忠以神秘化的宗教意蕴,并把忠君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看作是最高的政治价值,强调恪守忠德所产生的政治功能。

《忠经》由统治者通过教化向社会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灌输,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忠君道德得到所有社会成员的认同。

而统治者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援忠于律,进一步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使《忠经》不仅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而且成为具有封建法典意义的法律制度。

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忠孝伦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人们在忠孝关系的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困境。

在忠孝一体的情况下,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是人们行为的正当选择;在忠孝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则呈现出由汉代前期的孝重于忠到后来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9-2020年高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会晤明眸皓齿痉孪日臻完善B.毗邻卑恭屈膝笑靥不卑不抗C.取缔一语破的矍烁愤世嫉俗D.挞伐焚膏继晷惬意一蹶不振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陈真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峥嵘的群峰、莽莽森林、高峡平湖和瀑布的壮美。

C.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广博与精专的辩证会,专与博都是相对的,应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安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可以堪称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品。

B.事情发生后,厂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同党支部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C.这种有工人、干部和技术参加的三结合小组是推动技术革新、密切干群联系、促进相互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D.文化素养的深厚对科学研究是会有好处的,更不用说对人的全面发展了。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课外阅读,要提倡学生自选自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由自在地看才有味道。

①好比在夏季夜晚看星星②不必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③那么多的星星爱看哪颗看哪颗④教师的指导只起引路的作用⑤有的可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越了清诗。

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意,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9·吉林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

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

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

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

不少中外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

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西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看法难以成立。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大致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

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含解析2014.9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其他笔、胶带纸、修正带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

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仿写,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仿写的能力。

6.作文: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题文】A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旖.旎/绮.丽市侩./污秽.强.迫/倔强.复辟./辟.邪B.媲.美/包庇.殉.情/徇.私处.所/惩处.储.存/贮.藏C.驻扎./包扎.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D.舟楫./编辑.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

2请你把所有的答案工整规范地誊写在答案卷对应的答题区内。

答题区以外所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和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

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以各得其所释“正”。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

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

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

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

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

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

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

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

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

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

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9分)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

少好学,有辞辨。

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

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

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

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

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

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徙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

坐议天书,出知濠州。

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坐荐举朱能,贬怀州团练副使。

又以善寇准,徙池州。

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擢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

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

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

炳然在目,作鉴后王。

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

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

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

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

”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

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给官员调职可叫“徙”。

B.古代对各方的少数名族有着不同的称呼,常常称呼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而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C.古代“坐”是会意字,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文中“坐议”的“坐”是席地而坐的意思。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的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 .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

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8.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6分)9.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承上启下,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十分工整的对仗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

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

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

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

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