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AI 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AI 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一方面,AI 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从而引发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AI 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决策结果。
此外,AI 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会引发隐私和安全问题,例如个人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AI 技术的监管和规范。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AI 技术的发展符合伦理和社会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公众对AI 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AI 带来的挑战。
材料二:AI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例如,AI 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医疗效率;AI 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降低成本;AI 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要充分发挥AI 技术的潜力,我们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AI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AI 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风险,例如被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AI 系统的可解释性。
目前,AI 系统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这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和信任AI 系统的决策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AI 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的研究。
AI 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社会和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些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AI 技术的应用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B.AI 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被取代,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B. 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C. 文章结尾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人生价值的追求。
D. 文章中主人公的父亲形象正面,而母亲形象则较为负面。
答案:D2. 下列关于文本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以“人生如梦”为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B. 文章中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 文章结尾以“人生的道路,就在脚下”作为结尾,寓意深刻。
D. 文章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答案:D(二)简答题3. 简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及其对主人公性格的影响。
答案: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变故、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
这些挫折让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了其独立自主、奋发向前的性格。
4.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答案: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心理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如通过对比主人公与父亲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通过衬托主人公在困境中的表现,展现了其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选择题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这句诗描绘了葵花在清晨的阳光下绽放的景象。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先秦《诗经·关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B(二)简答题6. 简述《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VR 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娱乐领域来看,VR 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探索、冒险,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乐趣。
此外,VR 电影也在逐渐兴起,观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VR 设备欣赏到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视听效果。
在教育领域,VR 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历史遗迹、探索自然景观,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同时,VR 技术还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然而,VR 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VR 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VR 技术在画面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AI 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AI 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此外,AI 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AI 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AI 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AI 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但是,AI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例如,AI 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AI 技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一旦AI 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VR 技术和AI 技术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怏怏不乐一愁莫展B. 栩栩如生惹是生非C. 偃旗息鼓一视同仁D. 喋喋不休一筹莫展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以下题目略)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 ”。
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子,她告诉他“ ”。
3. 《论语》中,孔子说“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4. “ ”,这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对岳阳楼的描述。
5.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的形象讽刺了“ ”。
三、阅读理解(本题共2篇阅读材料,每篇材料后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阅读材料一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指谁?2. 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3.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特征?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阅读材料二略)1. 文章中“这件事”指的是什么?2. 文章中“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请以“我眼中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事项:1.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2. 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3. 请按照题目要求答题,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答案。
5. 请在作文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6. 请在作文中注意观点的明确性和论证的充分性。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024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青睐草长莺飞熨帖委曲求全 B. 帐篷坐收渔利博弈融会贯通 C. 汲取针砭时弊辐射优柔寡断 D. 恣睢改头换面蝉联振聋发聩答案:C解析:A项中“熨帖”的“帖”应写作“贴”,B项中“帐篷”的“帐”应写作“账”,D项中“恣睢”的“睢”应写作“睢”。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取、分析、挖掘、利用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如数据泄露、数据侵权、数据安全等问题。
B. 尽管很多网友对节目第二季的整体评价出现了下滑,认为没有第一季好看,但我觉得这一季的《中国好声音》还是值得一瞧的。
C. 在近期开展的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有多个作品入选,其中以中青年曲艺演员的表演为主,也兼顾了老年观众的欣赏需求。
D. 《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表现厨艺师父在制作美食过程中对食材的敬畏及对食物的尊重,传递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及道德观,从而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答案: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获取、利用、分析、挖掘”。
B项前后矛盾,“整体评价下滑”与“值得一瞧”自相矛盾。
C项成分残缺,应在“其中”后面加上“表演”。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自由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犹如空气,犹如阳光。
B. 暮色四合,远方的山影依稀可辨。
而近处的房屋,已经灯火阑珊。
C. 无论是临水的轩榭,还是跨水的回廊,都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D. “纳米”、“信息化”、“全球化”一时间风起云涌,令人有如醉如痴的感觉。
答案:A解析:A项将“自由”比喻为“空气”和“阳光”,B项中的“灯火阑珊”不是比喻;C项中的“体现了……深刻理解”没有运用比喻;D 项中的“风起云涌”和“如醉如痴”没有运用比喻。
二、阅读理解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夫怨不在大,可恶不在大也。
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隐私泄露、信息过载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1.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2. 科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3.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二、古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
5. 文中“增其旧制”指的是什么?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了什么景象?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默写杜甫的《登高》。
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50分)请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
2. 科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隐私泄露、信息过载、人际疏离等。
3. 平衡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科技伦理意识、推动科技伦理教育等方面入手。
二、古文阅读4. “政通人和”意味着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5. “增其旧制”指的是扩大原有的规模。
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了洞庭湖早晚不同的美丽景色。
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和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和睦的向往。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整套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以盼惊心动魄草长莺飞B. 豁然开朗息息相关震耳欲聋C. 毛遂自荐悬梁刺股声东击西D. 气壮山河赏心悦目拔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这次活动不得不推迟。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给全体教师提供一次培训的机会。
C. 他的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并不骄傲自满。
D.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请大家放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她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 这个计划已经上报给了领导,等待他们的审批。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公园位于市中心,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 “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爬山吧!”小王兴奋地说。
C. “你听说了吗?明天学校要举行运动会。
”老师问道。
D. 他正在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文明。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多才多艺。
B. 老师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他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走进历史历史是一座巍峨的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历史是一片浩瀚的星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走进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历史的长城,由无数英雄豪杰的奋斗组成。
他们或戎马倥偬,或文治武功,或坚守信念,或勇于创新,共同书写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秦朝的强盛;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使得唐朝成为世界强国;成吉思汗征服四方,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第I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汛期温驯徇情出言不逊以身殉职B.角斗绝招咀嚼一觉醒来倔头倔脑C.帆船藩篱梵文人仰马翻繁衍生息D.俯瞰抚育胸脯釜底抽薪辅车相依2.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思忖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 B.蔓延突破也/就C.漫延突破但/才 D.蔓延打破但/才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曲同工地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称号。
B、进入高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一向平平的陈瑞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了解了重庆的发展规划后,他心里激动万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让我们都来出一份力,使我们的家乡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D.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杂物、尘埃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
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
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
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
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
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
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
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
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
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
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
”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6.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7.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
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
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8.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
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
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12分,每小题3分)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
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
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
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
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
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
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
”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
”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⑤。
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上不听,遂下宽饶吏。
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汉书·盖宽饶传》,有删节)[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二千石:官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案行:巡视,察看B.多所称举贬黜称举:提拔,举荐C.皆恐惧莫敢犯禁犯禁:私闯禁地D.然深刻喜陷害人深刻:严峻苛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报宽饶厚德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①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①而为凡庸所越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①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②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因此受到宣帝嘉奖,被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落得个引刀自刭的结局。
第Ⅱ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3分)(2)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
(3分)(3)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3分)14.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倦夜①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②徂:cú,过去;逝。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