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精选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精选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精选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篇一(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 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范文:电厂(电力)年终/年度工作总结__年电厂年终工作总结__年是电力有限公司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公司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克服煤价上涨、资金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设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在安全生产上下功夫,在经营管理上做文章,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公司__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我们的做法1.严格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效益__年,我们把成本管理视作生产经营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原煤、原材料及资金方面的管理。

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

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

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结构设计经验FOR YAN Li(20150120)一、上部结构布置、PKPM建模、工作流程注意事项1、小于等于C25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5mm【规范】2、扭转位移比小于1.2,不用点双向地震3、抗震缝相关规范:《抗规》6.1.44、有效质量系数<90%,说明结构存在局部振动较多,较为松散,常为有较多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的情况。

5、外边柱、墙的外边线到轴线距离沿结构全高一致。

6、双连梁:利用窗台增设连梁。

例如原200X600连梁超筋,改为双200X450连梁,建模时按400X450输入正常连梁,计算结果均分到两根连梁上。

7、15m范围内不应出现非拉通榀框架【省规】8、初次建模从CAD导入轴网至PKPM时,退出“AUTOCAD向建筑模型转化”菜单时不点“清理无用的节点”,否则刚导入的轴网、节点又被清除了。

9、现阶段6mm一级钢(270Mpa)供应不足,故不宜采用。

10、PMCAD建模时别忘了点“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11、强制刚性假定高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偶然偏心双向地震【高规4.3.2】偶然偏心(只看位移比)高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强制刚性假定多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多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12、调模型技巧:·对于柱、墙较密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小,反之做大。

·受荷较大且靠边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大。

·地梁层尽量低矮以作为崁固端。

·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差较大。

·扭转出现在第一周期:结构周边刚度弱于中间刚度。

结构设计心得

结构设计心得
以上是我在结构设计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结构设计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复杂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更多的优秀工程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深入研究技术细节
结构设计涉及到各种材料、工艺和技术规范,因此我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相关的技术细节。比如,我会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不同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等。只有对这些技术细节有深入的了解,我才能设计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
三、灵活运用软件工具
现代的结构设计离不开各种专业软件工具的支持,比如CAD、ANSYS、STAAD等。我会不断学习和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工具,利用它们来辅助我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与此同时,我也会保持对新工具的关注,时刻更新自己的工具箱。
结构设计心得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充分理解需求
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我会和客户或者项目组充分沟通,确保我对需求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我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功能需求以及预算限制等各方面信息,这有助于我在设计过程中更加高效和精准。
四、注重实际施工可行性
设计的方案再完美,如果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那就会打乱整个工程的进度和预算。因此,我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实际的施工可行性,尽量避免设计出过于复杂或者难以实施的方案。在设计中考虑施工方的实际操作和经验,这有助于减少后期的变更和调整。
五、持续学习和积累经验
结构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会经常参加行业内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在下一个项目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deeds materials, experi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出色的工作总结,能够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利与弊,为了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我们需要在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后,写一写有关的工作总结,下面是陆玖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3篇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3篇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一)个人工作总结为了更好地梳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自己的成果和缺乏有所理解,以便更好地规划将来的开展方向,我决定撰写这篇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当前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总结。

1. 工作成果在过去一年中,我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我参与了一个重大工程的执行,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团队成员合作,成功地解决了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了工程的目的。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立性的改良建议,进步了工作效率。

最后,我还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才能。

2. 工作才能在过去一年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步自己的工作才能。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经常会因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其次,我需要更好地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进步自己的沟通才能和协调才能。

最后,我也需要加强自己的领导力,学会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团队,进步工作效率。

3. 自我改良为了进步自己的工作才能和业绩,我制定了一些个人开展方案。

首先,我会加强时间管理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时间,确保可以按时完成任务。

其次,我会参加更多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时机,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会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以进步自己的协作才能。

最后,我会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良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进步工作效率。

4. 建议和展望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我有一些建议和展望。

首先,我建议团队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工作中更好地协作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我希望团队能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时机,提供更好的开展平台。

最后,我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挑战和时机,不断进步自己的工作才能和表现。

总之,过去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充实而有挑战的一年。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通用4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通用4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通用4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
1. 总结:
我在这个项目中担任结构工程师,我的任务是设计建筑物的结构系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整个项目中,我面临了许多挑战,但通过我的努力和专业知识,我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我的工作。

2. 成功经验:
我设计的结构系统在经过评估和测试后成功地通过了建筑和监管部门的审批。

我成功地整合了其他团队成员的想法和建议,以创造出一种稳定可靠的结构系统。

3. 失败教训:
在项目的早期阶段,我遇到了一些设计问题,错误地计算了负载和支持结构的强度。

这导致了一些延误和额外的工作,但我从中吸取了教训,并在其他方面更加小心谨慎。

4. 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项目中,我将继续积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设计技能。

我会继续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尽可能强大而又轻便。

我对未来的项目充满信心,期待成为更好的
结构工程师。

总之,结构设计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我非常感激有机会在这个项目中参与并充分发挥我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结构设计的经验分享(含五篇)

结构设计的经验分享(含五篇)

结构设计的经验分享(含五篇)第一篇:结构设计的经验分享结构设计的经验分享-----台湾结构工程师的真实感受2品质,设计要进取,验证要保守「设计对品质有七成的影响力,品质不该只是品管同仁的责任。

」CP直言结构工程师在品质把关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设计涉及各种零组件的组装,零组件与供货商的选择、制度的建立、结构工程师技术与经验的累积等,都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手机采用客制化(customization)组件,对零组件与供货商的品质控管,L.J.有深刻的感受,「目前手机组件的合作厂商以本土供货商为主,这些厂商大多缺乏制度,品质控管能力不足,因此,结构工程师往往也肩负了监督厂商的责任,协助厂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让组件供应维持稳定的品质。

」对于这种状况,H.W.也表示,「个人计算机已成为成熟产业的一环,零组件供货商具有一定的品质水准;相对上,消费性电子产业有更高的品质要求,外观处理也更多样化,大部分的零组件厂商都跟不上消费性电子大厂的脚步,结构工程师时常得协助厂商解决各种管理上的问题。

」不单是手机,数字相机下游厂商参差不齐的水准往往也造成Vincent与同仁工作上的困难,「不单是零组件的品质,厂商的良率表现太差时,结构工程师也要从流程着手,设法协助厂商分析并解决制程上的问题。

」「不论做得多好,品质永远都会是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

」L.J.指出,相较于其它世界大厂,倭国手机大厂推出新型手机的速度之所以会比较慢,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品质的坚持,「当速度与品质两者只能取其一时,在结构工程师的心里,品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

」当然,将品质放到第一位,时间久了在心态上难免会驱于保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L.J.始终坚持「设计要进取(aggressive),验证要保守。

」「在明基之前,台湾没有其它厂商做过手机,个人计算机的规格大同小异,手机的规格却是百家争鸣。

」从手机部门成立之初就参与结构设计的H.W.回想整个手机研发的发展过程,「一开始,结构设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手机『动起来』,按键按了不会动,拿起听筒没声音,不能正常运作,一切都免谈。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14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14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结构设计工作总结14篇结构设计工作总结1我于20xx年7月进入公司,成为公司的员工。

到今天,已经有了5个多月,回顾今年的工作,本人工作上积极努力,思想上要求进步,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且已经融入了我们这个团队,慢慢地也积累了我的设计经验,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初来公司,由于刚刚接触真正的结构设计,我花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在学习上,我主要完成的工作有:瑞丰14号楼3#、4#楼梯的施工图、未央区住宅保障房全部的楼梯施工图、翔安小区的楼梯施工图的变更设计以及领导交给的其它日常任务,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迷惑,但通过领导和同事给我耐心的指导,按时的完成了任务。

设计是一个比较忙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我们结构现况,由于专业知识迫切需要加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花上好几倍的精力去做好我们的工作,但是面对每天充实的工作,心里是挺开心的,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成长。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日子多多学习。

(一)规范要进一步熟悉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设计有很多规范要遵循,在这一点上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了解的太少,就是在设计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宜的。

有时候向前辈们请教时会问出比较肤浅的问题,或者说是在他们眼里是常识性问题。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熟悉行业中的相关规范,不至于今后拿出设计的图纸让人觉得很幼稚,犯低级错误,增加校核人,审核人的工作量。

当我看到我出的第一份图纸出来后,每一张图纸都被写了很多的字,很多的问题一一被提出,如线性字体大小,文字标注相互重叠,一些梁配筋不合理,少画了一些配筋详图,一些多余的线没有删除,某些部分没有结合现状考虑等等,发现自己的粗心和经验不足,以后一定要改正过来。

(二)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刚从事设计的新手,刚刚开始接触设计工作,没有经验,有很多的问题我都不懂,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加入设计。

所以我多就抱着不懂就要问的心态,虚心向每一位前辈请教,而大家对我也非常的关心,有问必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经验FOR YAN Li(20150120)一、上部结构布置、PKPM建模、工作流程注意事项1、小于等于C25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5mm【规范】2、扭转位移比小于1.2,不用点双向地震3、抗震缝相关规范:《抗规》6.1.44、有效质量系数<90%,说明结构存在局部振动较多,较为松散,常为有较多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的情况。

5、外边柱、墙的外边线到轴线距离沿结构全高一致。

6、双连梁:利用窗台增设连梁。

例如原200X600连梁超筋,改为双200X450连梁,建模时按400X450输入正常连梁,计算结果均分到两根连梁上。

7、15m范围内不应出现非拉通榀框架【省规】8、初次建模从CAD导入轴网至PKPM时,退出“AUTOCAD向建筑模型转化”菜单时不点“清理无用的节点”,否则刚导入的轴网、节点又被清除了。

9、现阶段6mm一级钢(270Mpa)供应不足,故不宜采用。

10、PMCAD建模时别忘了点“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11、强制刚性假定高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偶然偏心双向地震【高规4.3.2】偶然偏心(只看位移比)高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强制刚性假定多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多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12、调模型技巧:·对于柱、墙较密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小,反之做大。

·受荷较大且靠边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大。

·地梁层尽量低矮以作为崁固端。

·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差较大。

·扭转出现在第一周期:结构周边刚度弱于中间刚度。

·刚重比不足时,可调整地基土M值,实在不行就要考虑P-Δ效应。

13、楼板局部开大洞造成的明显薄弱部位应定义为弹性板;开洞较多或较复杂时应定义整层弹性板;多塔之间的连廊应定义为弹性板。

14、相对加强楼层外圈刚度原则:·若整体刚度不强,仅刚好满足位移要求——加强外圈刚度。

·若整体刚度已足够强,位移远小于规范要求——削弱内圈刚度。

15、调刚度和质量的均匀性——再加强外圈刚度提高抗扭性——最后验算周期比、位移比。

此顺序不能颠倒或遗漏。

16、跨高比>5时,连梁按框架梁输入;跨高比<2.5时,连梁按洞口输入;跨高比介于2.5与5之间,按洞口输入时应细分网格,按框架梁输入时,结构刚度偏柔。

17、实配钢筋超配系数:和一级框架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框架柱端部弯矩和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实际承载力设计值。

超配系数是考虑人为配筋、材料因素的放大系数。

18、本层的建筑图是“放”在本层结构图之上。

19、梁上框架柱需加侧向约束梁。

20、标准层各层梁截面宜做一致,便于画梁、板图。

21、有放置填充墙的板块,需将填充墙荷载按均布输入,偏心放置时宜将荷载适当放大。

22、计算板配筋点选支座条件时只需在标准层的第一层点选,以减少工作量。

23、SATWE地震信息中“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用于有局部斜向布置结构的计算,角度取WZQ.OUT中“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24、SATWE“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用于整体轴网斜向布置的结构(较少见)。

25、提柱网给建筑专业后确认可行,才能画梁柱墙配筋;梁截面宜先征求建筑专业意见,再进行建模,特别是外边梁。

26、室内外高差较大或不规则结构,可在地梁外周边设置挡墙,作为底层加强约束。

同时可利用挡墙化解一些标高不在楼层面的梁的支座问题。

27、设计技巧:一边画结构平面图,一边提条件给其他专业以便完善模型,最后再画梁、柱、墙、基础图。

28、嵌固端取1层,即为基础顶面为嵌固端。

若取地梁面或顶板面,则地梁面或顶板面以下梁柱墙配筋值放大1.1倍(嵌固端层号为地梁层号或顶板层号+1)。

29、嵌固端刚度需大于上一层的两倍【规范6.1.14】。

30、应注意薄弱层验算位移角是否满足要求【抗规5.5.5】31、建模时,注意不要让柱子彼此靠太近,柱距宜大于5米,避免后期产生柱下独立基础碰撞问题。

32、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需进行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抗规5.5.2】33、不规则或高度大于100的建筑使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应考虑扭转藕联效应计算位移及配筋【高规4.3.4】。

34、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8度以上地区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详抗规5.1.2。

35、高度大于150m的建筑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应满足:住宅、公寓<0.15m2,办公、酒店<0.25 m2。

二、地下室结构布置、PKPM建模注意事项1、地下室总是采用强制刚性假定。

2、建模操作:将主楼工程拼装至地下室顶板,再将其柱、墙落下。

3、外墙按梁输入(若按墙输入,柱底内力会失真)。

4、外墙按上端铰接下端刚接的单向板计算。

5、斜梁轴线宜为柱中心点连线。

6、底板、梁计算只考虑水浮力,正向荷载由下部土体承担。

若底板下是淤泥等软弱土层,底板正向荷载不可直接传给软弱土层,需输入底板正向荷载,此正向荷载底板模型与水浮力底板模型叠加取包络值配筋。

7、外墙下底板做挑板,增加土体压重以便抗浮。

8、抗浮验算时,梁自重按均布100厚的板考虑9、注意消防车荷载取值,按规范折算。

10、设计基础时不考虑消防车荷载【规范】。

11、带多塔时,若带塔楼计算困难,可单独建扩出两跨地下室的塔楼模型,用该模型的顶板梁、柱配筋;其余纯地下室范围内的梁柱可用单层地下室模型配筋。

12、对于人防底板等效荷载(核6级),当底板周边是浅基础时,取50kN/m2;桩基础时,取25kN/m2【规范】。

13、底板梁截面常做300x800左右,不宜超过350。

板厚做300。

14、底板梁建模:对于有不满跨或不在框架梁上的小墙肢,底板建模时应予以删除;满跨或接近满跨墙肢,应在其下建梁。

大跨密闭门下应建梁。

15、单层纯地下室基础活荷载不折减【抗规5.1.2】。

三、基础设计注意事项(一)、勘察1、根据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定详堪孔点间距:一级10~15m,二级15~30m,三级30~50m2、一柱一桩的基础,应逐桩布置勘探孔。

3、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超前钻探)。

4、有溶洞存在的地段应进行一柱一桩的超前钻探,若发现溶洞较大或较深则应采用冲孔桩。

5、饱和土: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土,以上一般为非饱和土。

(二)、浅基础设计1、独基计算宜以JCCAD为主,计算书较容易出。

2、使用morgain2011v06版进行设计时,读取satwe的柱底内力,可在satwe中查看所需设计的柱子所对应的编号。

3、设计双柱基础时,若双柱离得很近(比如说分缝两侧柱子),可将其视为一根柱子(中间缝用混凝土填充),然后内力取最大内力柱子的两倍进行设计;若双柱距离较远,双柱基础较长时,应注意计算基础顶面是否出现负弯矩,并予以配筋。

4、做独立基础时,若持力层土质很差(比如淤泥等),可采用换填垫层法,详《建筑地基处理规范》。

5、独立基础计算何时考虑地震作用:《抗规》4.2.16、基坑开挖深度大于4m时,甲方应请专业公司进行基坑支护。

7、条形基础可用JCCAD 中的地基梁建模。

框架结构在计算条基时可采用“按SATWE 或TAT 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梁计算”,此时应事先在上部结构内力计算中勾选“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8、条基的梁宜薄一点以节省材料。

9、独基JCCAD 中埋深取最浅处,以便安全。

10、底板下的基础高度应与底板梁截面最高的高度相同。

11、尽量不要做多柱基础(出计算书较麻烦),遇到基础碰撞问题时,可采用矩形基础相互避开。

(三)、桩基设计1、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桩基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桩基应按静载试验确定。

当缺少静载试验资料时:低配筋率(<0.65%)的灌注桩由桩身强度控制,详《桩基规》式5.7.2-1;高配筋率(>=0.65%)的灌注桩及预制桩、钢桩由桩顶水平位移控制,详《桩基规》式5.7.2-2。

2、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详《桩基规》式5.7.3条。

3、桩基计算何时考虑地震作用:《抗规》4.4.1;《桩基规》5.1.2。

4、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计算桩顶水平位移时用到):《桩基规》表5.7.5可查得。

5、抗震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含桩尖)按计算确定,且不小于4~5倍D (非岩石土),或2~3倍D (砂、石、硬土)6、灌注桩配筋:D=300~2000mm 时,配筋率取0.65%~0.2%(小直径取大值);对于受荷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按计算确定配筋,并不小于上述规定值(详《桩基规》4.1.1)7、液化影响:(1)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1.5m 、1.0m 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液化土层侧阻力乘以l ψ(土层液化折减系数),l ψ查《桩基规》表5.3.12(2)承台底面上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上述规定,0l ψ=8、大直径灌注桩(D>=800mm ,高层建筑常用)需修正侧阻力(乘以si ψ)和端阻力(乘以p ψ),详《桩基规》5.3.6条。

9、嵌岩桩(持力层为基岩)需修正端阻力(乘以r ξ),详《桩基规》5.3.9条。

10、后注浆灌注桩(提高承载力,在砂层区效果好)需修正注浆增强段的侧阻力(乘以si β)和端阻力(乘以p β);增强段内土层厚度gi l 须按规范划分,详《桩基规》5.3.10条11、负摩阻力(有软弱土层和液化土层时需注意考虑)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中性点以下:正摩阻力何时计入负摩阻力:《桩基规》5.4.2条n k g a N Q R +≤,n gQ 为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

n n g si i Q u q l =⨯∑,'n sini i q =ξ⨯σ,详《桩基规》5.4.4-1 群桩基础还需考虑群桩效应(乘以n η),详《桩基规》5.4.4-2中性点:查《桩基规》表5.4.4-212、验算桩基水平承载力:所有桩的水平承载力总和>SATWE 总信息中X 、Y 向基底剪力总值(地震)。

13、柱脚弯矩较大时不宜采用单桩基础。

(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要点(五)、人工挖孔桩要点1、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六)、冲、钻孔灌注桩要点(七)、筏板基础要点(八)、桩筏基础要点(九)、抗拔桩要点1、抗拔桩裂缝控制等级:一级:应设置预应力钢筋二级:宜设置预应力钢筋三级:进行桩身裂缝验算(详《桩基规》3.5.3和5.8.8)2、抗拔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桩侧后注浆、扩底(扩大头)等技术措施3、抗拔承载力验算:非整体拔出破坏:/2k gk gp N T G ≤+整体拔出破坏:/2k uk p N T G ≤+,整体和非整体拔出破坏均需验算(详《桩基规》5.4.5和5.4.6)4、计算非抗拔桩(普通桩)所需抗拔力:(1)水浮力面荷载-恒载面荷载=净浮力(标准值)(2)地下室面荷载只输净浮力,计算出底层柱最大内力,即为控制抗拔力(设计值)(3)纯地下室部分宜统一做一个桩数的承台,因此单桩抗拔力特征值=控制抗拔力/一个承台桩数/1.25、地下室底板柱下、墙下抗拔桩计算方法:在satwe 中导出柱底内力CAD 图,一个是自重的,一个是水浮力的,然后使用抗浮计算插件KF 计算水浮力减去自重后的柱、墙净浮力值,即可计算出所需的抗拔桩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