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家拳须知(孙存周)

合集下载

拳学大师孙存周

拳学大师孙存周

拳学大师孙存周孙存周作为技击领域的一代天骄,其实战范例作为孙氏道艺武学的交手艺术而被人传诵。

孙存周在切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打法多样,效果奇丽。

如孙存周在与有“臂圣”之称的通背拳某宗师切磋时,因初次交流,对彼打法不熟悉,则运用孙氏拳艺独到的闪战技能,采取长伏之法,诱彼意起之即,赚身闪进,其变无兆,以掖掌将彼击卧于地;又如,孙存周在与闻名全国的某八卦拳大师切磋时,因相互熟悉,对方又系长辈,则运用孙氏拳艺独到的走控技能,十字环中,以梢制根,使对方完全被制,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发不得发,化不得化,不暴而屈之。

此走控之艺,是将太极之空、八卦之变与形意之实结合至善的一种艺术,融合沾控之灵、走变之妙、压顶之势为一体;再如,孙存周在某著名岳氏连拳及鹰爪拳大师袭击下,则以孙氏拳独到的短接吞吐之艺在化掉对方毒手的同时,将对手凌空扔起置于餐桌之上。

此种吞吐技艺是孙氏拳独有的球劲妙用,是将纵横两个十字套圈与周身之裹翻合成一劲,产生化打同步的立体旋劲;再如,孙存周在与闻名全国的某查拳大师正面比武时,因某有“千斤力”之称,又身材高大,擅长掼跤,则运用孙氏拳独有的冷鞭闪战之艺,倏忽间伏身闪侧,一脚将某踢出门外。

此闪战之要,是以突起之势惊踏死门,迫其调身,在其将动之际,突施远击,击其变势之瞬。

需要启动隐蔽迅疾、变化神速自如、躯体伸缩如鞭;还如,孙存周在与某披挂拳名家交流时,彼谓“形意攀少横劲”。

孙存周曰:“形意纵横兼备,如崩举,看似直劲,实乃直横十字、八方劲共生。

”遂请彼任意进击,在彼进击之瞬,孙存周以崩举纵接横崩,使彼斜扑干地。

彼请再试,孙存周取攻势,在彼接手之瞬,上惊下取,以腿直趟斜顶,将彼横击倒地。

于是彼知孙门形意每一手纵横十字八方劲共生;还有,一次某著名武术家拜访孙存周,其间提出交流推手。

某擅太极拳推手全国知名,曾与全国摔跤冠军马文奎切磋,使马无从施技下手,对形意、八卦也造诣很深。

孙存周与彼搭手之瞬,吞吐于一,使彼摸空,彼两脚竞腾然离地。

内家拳常识讲解

内家拳常识讲解

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

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

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两脚并立,或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站直。

简单地说,站立的姿式就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一样挺拔。

在这种直立的基础上,头努力向上顶。

注意头向上顶劲时不可以破坏原有的站立姿式。

你自己知道头在努力向上顶,站立的外型不可以有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许向上仰头。

这时你可以体会到头向上顶和肩向下垂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换句话说,你要是缩脖就一定端肩。

这是练习内家拳的一个规矩,练拳时头始终要竖直向上顶着劲。

在身体站直、站正的基础上,两臂侧平举,要不用力的自然抬起来成水平。

所谓自然由两侧抬起,即两手可稍靠前,两臂夹角可成170度,这样的两臂抬得很自然、很舒服。

两手是自然抬起的,肯定手心是向下的。

两臂抬平后,两手尽向远处伸展,而且这种向远方伸展的努力不可间断,真好像是要把两手臂伸展得抱住了地球一样。

虽然手在不断地努力向外伸展,但原来站好的身体要依然如故,身体依然正直,头依然始终向上顶着劲。

这时你两肩会感到发酸、发沉。

(说明:左右臂均与地面平行,本片因拍摄角度显示左手略高,编者注)两手在向外伸展的基础上,把两只手立起来:令手指朝上且手指尽量直,不要弯曲。

这时由两掌心继续向外努力顶劲,手指也尽力的竖直,你的手指会有一种酸麻痛胀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做针炙治疗时的感觉差不多。

当你做得正确,这种感觉不单在手指,而且你的小臂、大臂、腋窝都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你做得很认真,很到位,你也会感觉到你的手掌心发热,甚至感到掌心向外发出热气,也有人感到掌心向外冒风。

你首先要找到这种感觉,要记住这种感觉。

而且要做到一抬起两臂、认真一做马上就能有这种感觉;即使两手不向上立也能找到这种感觉。

逐渐减小两臂的夹角,直到两手平行着向前推也能找到这种感觉。

则可以说你已经基本找到了练习内家拳的感觉了。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三体式与劈拳三体式起势此式系形意拳之基础,为各拳之起点。

其主要在两足不可双重。

单重又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之谓。

主要者注重后足,前足可虚、可实,力起于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

身体要三折,其它塌腰、顶头、蹬足、开胸、实腹俱不可用拙力,尤不可强制呼吸而运气,内家拳之拳乃用后天之形(即姿势之正确)养先天之气(养字要注意),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是也(要义详《形意拳学》)。

注意:三体式为形意拳之根本,务要详视学者身体有无斜倚,说明其三折、开裆、合膝、足跟外扭、肩肘松垂之法。

手执张开,食指直立,手掌微向里合,目注视食指梢。

劈拳:第一动作左手下落时,胳膊不可曲回,亦不可故意伸直。

落至小腹处,两手同时握拳,左手如托下颏,与左足同时向前,起躜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左足落地,足尖向外侧前进,远近以右足前进不费力为度。

注意:左手向上起躜时,右肩不可向前,左足前进时,右足不可提起,身微斜而面正,由前面视之,左拳对鼻。

第二动作右手与右足同时向前,手随行,随翻足,头微向上抬,落时足跟先着地,仍成三体式。

注意:右手出时肩不可向前,手不可先翻,不可伸至极度而后翻,身体不可先高后低。

向后转收式与前进同,惟若在手与回身,出右手时,由前或后视之同在一线上为要,收式左足极力前进,右足随即跟步。

有欲习崩拳先练步之意,不可忽之。

形意拳劈拳实战注意要点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很多朋友练形意拳都知道有句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

真正的拳家交手,都讲距离,这在孙禄堂先生武学著作中有详解,在此不在多论。

拳师是不可猛然前冲,否则会被人以逸待劳。

好拳手是讲究“后发先至”,而且打拳更本就不是打人,而是打空间距离,更本不需要看人,讲究是“一”没有“二”;但如果先下手就有了“二”,“一”是引手。

形意拳的引手和其他门派的引手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其实拳本无拳,凡事只是一理,如果道理明白,自然融会贯通。

▲[经典]内家拳名流传说轶事【3】

▲[经典]内家拳名流传说轶事【3】

▲[经典]内家拳名流传说轶事【3】【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经典]内家拳名流传说轶事【3】》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当代武侠奇人传--近50年国术家掌故><<大公报>时,便染了痢疾.后来,孙先生见郝维祯不到"四民"来了,也很后悔自己一时兴起赢了郝先生.因为那时孙先生正在研究拳术的合一问题.以后听说郝维祯潦倒在京,便连忙将郝接到家中请医治疗.郝先生感其恩,无以为报,于是便将自己研究太极拳的心得窍奥告于孙先生,以助孙先生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因此,孙先生所以能将形意八卦太极拳合一,这里也有郝先生的功劳.童旭东先生在今年<<武林>>第9期上对孙郝关系的介绍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有人认为,如果对方打不过我,我就没有向对方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现,此外也不合乎现实.我的许多弟子刚到我这儿时,已经是在全国散打比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了.若论技击实力绝对在我之上,但他们还是要拜我为师.目的是学习我形意拳发力的一技之长嘛.我友夏伯华先生,他的很多学生一入学,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他们还是诚心诚意地拜夏先生为师,学艺.过去这种例子很多.不知现在的人为何心性变得这般狭隘和幼稚.5. 孙存周小记之一童旭东叙述:孙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

只因未逢其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左”的思想影响,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未得其彰,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宏愿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不可谓不狂,中年尝舍家财助妇婴,自守饥贫不为日寇折腰,不可谓不耿;晚年大隐于市,舍功弃名,从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恬澹苍茫,机圆神完,不可谓不合于中庸。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氏内家拳桩功·三体式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

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

【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

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

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

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

【两眼看左手食指梢】。

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

【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

【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

【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

】此之谓外三合。

【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

】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

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

【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

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

实则内外相合。

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

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

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

】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

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

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

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形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

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

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

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万念具泯,一念独存。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氏内家拳桩功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起点,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孙禄堂先生当年教学生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一百天是对初学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开始练习劈拳,但三体式还要继续站。
无极桩枯燥无味,应细心感觉自身,出现麻胀感时不要执着,此皮毛之相。应静心观照,有时可能会有空乱之象,亦不要在意,此时亦有无极觉照。站无极桩应以站到一心不乱为最高境界。若达到此境界,则三体式亦不成问题,全架只需练上几日,即可成也。但若不能站到一心不乱,则每日择一辟静之处,站无极桩两小时,只观意之所向或观己之呼吸,只观吸或只观呼,渐可入静,待欲收式时,可直接变为三体式,如此坚持一年两载亦可小有成就。
孙先生晚年将三体式曾改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往前推,后面掌也为立掌;身子向出手侧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现,此倾倒的目的,可使脚趾自然抓地。其实有些拳家不知脚为何抓地,这只是在实战中出现倾倒显现时一种自然保护,故此式要倾斜(外型不可带出,切记!)练习脚趾之力。关于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周身成为一体,形成整劲。崩拳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体式更科学的表现了形意整劲的练习。孙禄堂的三体式寓意明显,如果接触过军队的刺杀训练,就会对这个动作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体会此三窍的妙用。立掌要领:虎口撑圆,讲究一个字塌,塌则气沉腹充实,为练功之架。顺掌要领:掌背与臂平顺,讲究一个字顺,气灌四捎,为用之架。内家功成一般内劲直达指端,用指发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伤人。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太极拳也是同样的道理。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是如何练习的,在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每个阶段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技击基本功孙存周先生极为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

”他把孙门的基本功总结为六项:一、无极桩,二、三体式,三、劈拳,四、崩拳,五、单换掌,六、懒扎衣。

后期应该加入双换掌和虎扑二式,此八式构成孙门武学的大要。

从无极到三体之间还有虚无含一气、太极、两仪的练法。

无极重心在两脚跟,虚无含一气是外形不动,内中重心移到两脚心;太极是半面向左,左脚跟对右脚踝,两脚一虚一实;两仪是双手合于胸前,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身子微微下蹲;此式可单练,手合身蹲一吸,手分身起一呼,反复习之,这也就是山西蹲猴式。

劈拳是立圆,打翻浪劲;崩拳如同中平枪,直出直入最难防。

孙门练法上有定步练法,不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还有双足不动,仅靠周身调整两膀发劲的练法。

劈崩是单手,走直线,所练步法为上步、寸步;虎扑为双手法,走曲折,所练步法为践步;孙氏形意从劈拳练起。

三月后自己感觉劲力顺达,周身轻灵。

僵劲已经化去。

即使是进步劈拳也不是用足跟往下跺,而是通过由足跟到脚掌的滚动完成落地,只有找到临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松透,形意拳同样是松着打。

懒扎衣,练法分定步、动步两种。

定步分四拍,以右式为例:一、右手上绷,左手随之,右足进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脚尖点地;二、右手向右后平捋,左手随之,左足后退半步,右足尖翘起离地;>>>练习陈式太极拳必知的知识三、右手前按,右足进步,左足跟步;四、双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对,至两胯前,左足后退踏实,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点地。

孙禄堂之子孙存周论拳——学习内家拳须知

孙禄堂之子孙存周论拳——学习内家拳须知

作者: 孙存周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精武
页码: 30-30页
主题词: 孙禄堂 内家拳 中国 传统武术 技术要领 练习方法
摘要: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毋须拘拘于形式。

这种理论同极高深,但它不切合于初学者。

因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致力之途。

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动,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

其姿势纯正者,呼吸即调;其形态乖谬者,则呼吸已如其形态而形成散乱:余闻之先贤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

形正则气和,。

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

内家拳旧闻——太极拳及内家拳名家旧事录(2 )内家拳旧闻七——国术大赛旧事之一纯阳叙述: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

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汰制。

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

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个人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

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众矢之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

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

而朱国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次,当时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

这可由当时的大会汇编文件上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

此外,胡凤山受到朱国录和王子庆的算计也是事实,南京的徐铸仁先生曾多次谈起过此事,徐先生曾参加此次大赛。

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徐铸仁讲:此次比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早一点的弟子们不要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弟子。

顾坚叙述:胡凤山是李景林的女婿,是当时形意八卦门的硬手之一,遭同门师兄弟的暗算而败北。

内家拳旧闻八——内劲的功效稀音叙述: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

否则,内劲这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

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生接风,余师亦前往。

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

余师疑之,亦求一拭,余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

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

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脱于形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

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

孙德善的三个手指在其心口处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

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还挺实在。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孙剑云老师讲过她的一些师兄们幼年时练习基本功的一些片段:第一个是站砖,放一块砖在地面上,两脚前脚掌踩在砖上,脚后跟落在地面上,然后一起一落,每天练千百次这个动作,逐渐把砖加高到三块,仍能脚指扒在砖面上脚跟落地,进行起落练习,一般就算合格了。

孙存周先生自幼练这个功夫,最终能把自己的脚面翘起贴在小腿上。

这个功夫主要是练腿上那根大筋。

属于童子功,需要从小练。

第二个是倒爬城墙,那时候县城有城墙,城墙有陡坡,一般人面对着城墙都爬不上去,孙存周先生头顶一碗水,背对着城墙,倒着走上城墙的墙头,整个过程滴水不洒。

这个练法对平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第三个练法似乎更难一些,将两个一尺来高两尺来长的矮凳放在相距1丈的位置,人在两个矮凳下面穿梭,来回游动,旁边的人喊1、2完成一个来回,后来有了秒表,要求1秒内完成一个来回算是合格。

第四个练法是练“一根筋”,见下图,示范者是郑启明,他的这个示范还不算规范,身体还没有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全身自手指到脚还没有完全拉成一条直线。

但是,在当代人中能做到郑启明示范的这个程度已属难得。

这个功法是笔者无法示范的,一秒钟都坚持不了。

所以孙剑云老师说笔者是个玻璃人,根本没有资格练技击。

按照孙剑云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这个功法要求身体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身体躯干及腿、足与支撑手臂与支撑的两个手指要拉成一条直线,支撑手臂与身体躯干之间不能出现夹角,或说夹角是180度,以两个手指支撑墙面。

当年孙剑云老师示范时,身体这条线与墙面的夹角大概有45度。

孙剑云老师说,孙存周先生能够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但不接触地面,在这种与地面近乎成零度角的状态下用两个手指支撑住墙面。

第五个练法是孙氏临界三体式,这个三体式是否站出名堂,有个检验方法,叫依墙提腿,即身体一侧的肩和同侧的脚外侧紧贴墙面,身体躯干两肩两胯所成平面与墙面始终垂直,在这种状态下,提起身体另外一侧即外侧的腿,使外侧的脚离开地面,这时身体里侧的肩与身体里侧的脚外侧仍贴在墙面上。

孙存周形意(内家)拳论述

孙存周形意(内家)拳论述

孙存周形意(内家)拳论述内家拳概说古时运动身体方法,有《五禽图》。

因其有体无用,故其法不传。

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动作,仿其性能,运动身体,使血脉流通,藉以焕发精神而已。

今内家拳即其遗意也。

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无人不知。

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推究其故,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耳。

今人恒言气力,不知有力无气,只是死力,极其能负重而已。

于精神何有哉。

欲求精神焕发,气力合一,体健而不劳神者,舍习拳术无由也。

拳术创自达摩。

本为静坐并行之功,首重气,力次之。

所谓养气者,纯刚是也。

气充而运之以神,神之所照,无不如志。

其练法简易:于动中求静,用后天之形,补先天之气。

以手足动作,调节呼吸。

虚心实腹,气归丹田。

有一分气,用一分力。

不努力,故不伤气。

诚中形外,则精神健旺。

盖气馁则志败,气盈则力盛。

子舆氏所谓:“持其志,毋暴其气,胥是道也,迨真气弥满。

”所养即充,而后注意于神。

以气行力,则力不可测。

以神行气,则境臻于化。

儒者之言曰:“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谓之神。

”《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

然非易筋转气之后,不能臻此境也。

拳术无论何派,能致力不懈,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古今之人无异也,即理无异也。

若谓神勇为昔人所独具,是自弃也。

吾人处身社会,南北不定,风气各异,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果能练习拳术,持之以恒。

从未必即跻神勇之域。

而内部精力充沛,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袭之气,病夫之饥,庶可免矣。

内家拳可分为形意、太极、八卦三派。

均系动中求静,强身固气之学。

能使吾人之精神,藉拳法顺逆伸缩、阴阳变化之姿势,于无思无意中得以修养也。

其法简易,既无折腰曲腿之困苦,复无标奇立异之姿势,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习之。

懦者可使之强,刚者可使之柔,即或身体极弱或有劳伤疾病者,因其不尚血气、不努力,纯任自然,故亦可从事,有百利而无一害。

久之,气质中和,胸宽腹实,气固神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

初练时似感不易,迨稍入门径,知其总枢,即不难自习。

孙存周文集

孙存周文集
注,前两段有手稿,手稿版如下: 古时运动身体方法,有五禽图。因其有体无用,故其法不传。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动作,仿其性能, 运动身体,使血脉流通,藉以焕发精神而已。今内家形意拳即其遗意也。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无 人不知。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其故何欤,亦常深思。其故矣,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 耳。人有恒言,强健辄曰气力,有力无气,死力也,极其能负重而矣。于精神何有哉。欲求精神焕 发,气力合一,健体而不劳神者,舍习拳术无功矣。
一、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 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后,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 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趟,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 后,始再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 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
形意拳有三步练法: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有三种功效,即易骨易筋洗髓是也。初练明劲(即易骨), 当求平心稳齐,舒展活泼,勿尚拙力,勿使怒气,勿愈规矩,以増华饰。勿趁私意,以求悦目。次 练暗劲(即易筋)当崇尚内意,开拓心思,循其方法,虚心默会,务期内外相合,上下一致,已尽体
用贯一之能事。不可私心背理,出乎规矩,流成俗功。后练化劲(即洗髓),专以神意运用,刚柔悉 化,所谓纯熟之极,归于平淡,而举向之博涉,泛鹜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故似淡而意愈周, 似浅而变化愈妙。吾国拳技之能纯运自然,其养无害者,惟形意拳庶几当之。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 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以得到改善。三体式、 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功夫很难长进。

孙存周论《内劲与发力》(下)

孙存周论《内劲与发力》(下)

孙存周论《内劲与发力》(下)动图加载中四.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劲,起手时有横,入手时有横;身起时有横,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

周身横劲为先天之横,太极称为周身掤劲,练内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极,可护体,兼以虚实虚灵之用,即变成极善沾粘。

吞吐以胸腰,进退以步,此即善化善护之功。

气动即轫,指相互间之运动,即使不动,敌人快速打来,碰着身间架骨棱,亦如中铁骨铁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轫劲拳掌臂足,挥向刺向敌手,稍近即可伤之。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

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吐发,抖绝在臀。

翻浪劲理很简单,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

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

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

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孙存周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

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

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

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

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

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

孙禄堂真传内家拳各阶段之表现

孙禄堂真传内家拳各阶段之表现

孙禄堂真传内家拳各阶段之表现首先可以摸摸腿背臂肩头,看是否做到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看看四正八柱怎么样,只有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说入门,然而这只是幼儿园水平。

明劲,能做到腰胯合一,五张弓要拉满,所谓弓拉满月出似箭、落似风,是小学水平。

暗劲,同样用明劲方法打,自己知道力已经出去了,但是旁观者反而觉得没有力,这时大小周天已通,打拳很少出汗,如拉千斤之车上坡,属于筋长力大,这是中学水平。

一路走去,脚行错综八字,身体要放松,不能有预示动作,动作一旦做出来,要突然、要尽性。

是抢他重心夺地位。

打人时往那里走?往对手重心所处的位置上走。

在这个地方发力。

整劲就是用在此时此处。

要足、手、重心同时到达对手重心位置,三者同步到达在这一点上。

用自己的重心夺对方的重心位置。

夺位时步要直进,前脚要直,要踏过对手重心位置后0到3寸处,少则不及,整劲空发。

过之,则危险大,易被对手所乘。

两手连打不空回。

运用整劲要以打为守,进也打,退也打,功守无别,都是逼住对手的重心,连续抢他地位,勿使他走脱,去要迎着对方的拳脚去,小臂挫着对方的拳脚去。

回则钩着对方的拳脚回,都是同一时间的发力打,两胯带动两手有如老式火车轮子的曲杆快速往复连发,起落钻翻如机轮。

直进踩趟鸡腿力。

进身要趟踏,落步要踩实。

此中趟踏的含义,并非是用脚底在地上蹭。

而是用后腿的蹬劲将自己身体重心连同架式平着送出,如同跨大步过宽沟一般。

1靠姿势正确,周身姿势都要力求正确。

2靠大节放松,松是在姿势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放松。

而且也不是全身都放松,主要放松肩根、胯根、胸腹和臀肌。

姿势不正确,无论你怎么放松也整不了。

3是靠动作协同,要点是手、足、身体重心同时同步到达作用位置。

做到上述这三点基本就能弄明白什么是整。

能够在极短的瞬间做到上面这三点,惊炸劲或说爆炸劲就出来了,能够恰倒好处地在接触对手身体一瞬间由放松状态突然完成上述三点,透劲就有了。

以后能够纯熟运用这个劲了,这个劲就活了。

到了这个地步才好谈实战中的应用。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孙存周,那可是武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啊!他的练功方法可是相当独特且厉害的。

孙存周特别注重基础功夫的修炼,就像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

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最基本的动作和姿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这就好比学写字,你得先把横竖撇捺写好了,才能写出漂亮的字来呀,对吧?他还强调内外兼修。

内呢,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心境和意志力。

你想想,要是心里慌慌张张的,那练功还能有啥效果?外呢,自然就是身体的锻炼啦。

他会进行各种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无比强壮和灵活。

孙存周很注重实战练习哦。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在那里摆花架子的人,而是会真刀真枪地去和别人切磋。

这就好像学游泳,你光在岸上比划动作可不行,得跳进水里去扑腾扑腾,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呀!在实战中,他能迅速找到对手的弱点,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而且啊,孙存周对练功的环境也挺讲究的。

他喜欢在安静、自然的地方练功,这样能让他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喜欢找个安静的图书馆一样,能让我们更专心地读书。

他的练功方法可不是死练,还得有悟性。

这就好比解数学题,你得找到那个关键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瞎算。

孙存周会从每一次的练习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

你说,这孙存周的练功方法是不是很有意思?要是咱也能像他那样去练功,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呢!嘿嘿,开个玩笑啦。

不过他的这种精神和方法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想想看,做任何事情不都得这样吗?先打好基础,然后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才能越来越好呀!咱可不能光羡慕人家厉害,得学学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呀!孙存周的练功方法就像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能认真去研究、去实践,说不定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呢!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老的智慧呀,它们可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宝贝呢!。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孙存周先生传。

共分总诀8字,行拳、交手、心法各16字,合计56字诀。

总诀8字:蓄神养气,体用中和。

行拳16字诀: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交手16字诀:神圆意藏,身柔气刚,借人摧根,横顺八方。

心法16字诀:有无并立,有无不立,虚中应物,抱圆守一。

另有孙存周传下练功进阶各层功象: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一、总诀八字释意:何谓蓄神养气?无极生太极之理,于拳中动中缩劲,致中和。

拳中各式之体用以此贯穿始终。

何谓体用中和?中为虚无之本体,和为虚无本体之作用。

故拳术者,体中用和,以虚无之本体,充融百家之技以为和,和之中,智勇生焉。

注:此总决讲的是练拳要注意蓄神养气功夫,在练体(拳)和拳法使用上琢磨,但又不要局限于此,在于既琢磨又不琢磨之间。

体用:先体后用再体用,再到不体不用。

这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与应用的过程。

二、行拳16字诀释意:开合垂缩。

开合者,拳中规模,阴阳互根,相互循环之理。

大意有三,一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

二曰吸为开,呼为合。

三曰起为开,落为合。

一曰形,二曰气,三曰意。

曰形:形者,拳中规模也。

开者,开肩、开胯。

缩者,缩肩、缩胯。

开缩二者同时而生。

开者,外肩、外胯,即臂根、腿根处。

缩者,内肩、内胯,即躯干与四肢相接之处。

所以外肩、外胯永远要开,内肩、内胯永远要缩。

无时不然,不离须臾。

无论四肢如何伸缩,外肩、外胯无时不开,内肩、内胯无时不缩,此为肩胯要开。

亦为松肩松胯、沉肩塌胯之意义也。

合者,手足要合、肘膝要合、肩胯要合。

合者为何?进退顾盼定时周身、四肢、手足相互呼应于一。

手足相合有三个意思,第一,两手要合。

第二,两足要合。

第三手足要合。

三尖相照仅为手足相合之特例,非其全部。

何谓两手相合?行拳时,两手如作用于同一物,或如球、或如杆、或如轮,或如带,或转、或揉,或捋、或推、或搬、或捧、或接、或放、或拧、或撕,两手之意皆要合在该物之重心处,贯穿始终。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诞生于河北完县东任家疃。

乃父孙禄堂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乃父鼓舞但不强迫其子女习武,孙存周为天性使然,自幼好武,6岁时开头揣摩父亲练拳,于是乃父将武术基本功融入嬉戏中,故孙存周自幼即得童子功。

诸如用拇食中三根手指捏住房檐的檩子挂住整个身体,并从一端移到另一端,悠来荡去,伸展如猿。

又能脚尖翘起,把脚背贴在小腿胫骨上。

还能用食指和中指抵在墙上,身体几乎平行于地面又不挨着地面平躺下来,可支撑数分钟之久。

此外,他还擅长玩弄弹弓。

由于乃父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

1909年开头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远行,下江南,出塞北,身背黄包袱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武较技,未遇其匹。

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超群,争相聘为武师。

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

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施承恩等结为盟兄弟。

其中,郑佐平后来在北伐时,担当北伐军第六军十九师师长。

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并常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

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奇人异士诸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

孙存周在外数年,常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日:“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所遇者若答:“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外号),则相安无事。

如若不是,孙存周必以比试相见,竞每操左卷。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近六年来游历见闻。

孙禄堂先生训日:“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

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

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凹凸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行测。

孙存周论内劲孙存周

孙存周论内劲孙存周

孙存周论内劲孙存周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

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

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

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

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

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

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

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茍有道心再参道门。

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學習內家拳須知--孫存周
今之學拳術者,每好高騖遠,輒以練氣凝神,勿須拘泥於形式,理論固高深矣。

然不切合於初學。

何?夫拳術,無論少林、武當,欲舍形式之外,實無致力之途。

且拳術貴在順中用逆,導氣下沉,動中求靜,神不外散,則自然氣聚神凝。

其形式純正者,呼吸即調;形態乖謬者,則呼吸亦如其形態而散亂矣。

余聞之先嚴(孫祿堂)云:「拳術練氣凝神須向姿勢平正中求之。

形正則氣和,形偏則氣亦偏。

」又云:「增其華者,減其骨;飾其外者,喪其中。

」此言讓初學宜注重姿勢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

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

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

設二三其志,尤易趨入岐途。

但即經選擇之後,尤宜繼循正軌。

所謂探驪,貴得其竅。

(驪:古指黑龍。

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

原指冒大險得大利。

後常比喻文章或技
藝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 矢志前修,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獲,且其成功可待也。

練習拳術,必須心靜。

心靜則意專,意專則舉手進退,左右往來,前後進退,上下伸縮,無不如意。

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

尤須知拳術姿勢,變換在腿。

內外一氣,含蓄在胸。

兩肩鬆開,氣自下沉。

力起於腳跟,主宰在腰腹。

而運用則在兩肩。

往來伸縮,如前面有物阻擋,前進後退,有不丟不頂之意。

初練時務要認定一種。

勿貪多,勿嫌少。

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

法出一源,而用殊異,故學一式須時加練習。

勿專求重,重則滯。

勿專求輕,輕則浮。

尤不可專求一部之氣、一部之力,務求全身平均發展。

蓋拳術順者,自然有力。

內外和者,自然氣聚神凝。

得其中正者,身體自然沉重。

神意靜逸者,身體自然輕靈。

故切不可專術一事。

久之,身體自然強健,自然可以卻病延年矣。

今請與初學諸君約:嗣後學習,請照各則循序漸進。

雖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誤入歧途矣。

一、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

初學者亦各擇其性之相近,認定一種加以練習。

二、三種拳術既經擇定一種之後,學會一式即須勤加自習。

切勿貪多嫌少。

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學者宜細細領悟。

三、到場練習,幸各自動將所學會者溫習。

須知多練一趟,身體上可多獲益一次。

幸勿俟催促後,始再練習。

四、練習拳術,學有先後。

初學者應自起點學起,切不可強與先習者比擬。

五、溫習拳術如有不明了,即當隨時質問。

以免食而不化之譏,而於休息時,尤其應觀察他人練習,藉以仿摹領悟之效。

備考:
此文前面部分手稿版如下:
今之學拳術者,每好高騖遠,輒曰練氣凝神,不拘之於形式。

理論故深且高矣,然不切合於初學。

何?夫拳術,無論武當少林,皆名曰拳,則舍形式外,實別無他致力之途。

且拳術專藉姿式之逆運,導氣下沉,於動中求靜,使神不外散,則氣聚神凝。

其形式純正者,則氣中和;形式乖謬者,則氣亦如其形而散亂。

余聞之先嚴云:拳術練氣凝神須向姿式平正中求之。

形正則氣正,形偏則氣偏。

又云:誠中形外,增其華者減其骨,飾其外者喪其中。

此言讓初學重形式,而不尚奇特也。

今學者,門派之見,故不可有。

然選擇拳術,須先戒歧途,勿因其標奇立異二三其志。

繼循正軌則真詮可獲。

尤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派而用殊異。

學者探驪貴得其竅。

抗志前修,持之以恆,其成功初無二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