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串讲(十五)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1b37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0.png)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参考资料我们在考研政治的时候,有很多史纲知识点的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清楚。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2)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d04b30a6c30c2259019ef8.png)
2019版考研政治复习考点多选题1、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决定》的精神,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的需要。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C.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D.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E.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答案:A,B,D,E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单选题2、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A.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答案: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推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多选题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答案:A,B,C,D[命题出处] 《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494cf88ee06eff9aff80714.png)
2019 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1840年—1919 年大事记】一、1840 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实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实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水准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因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 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 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 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 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 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水准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水准的政治权利,促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249a4855270722192ef784.png)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2通过几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中国所丧失的权利: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分析点)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上都具有封建性的特征。
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特征开始瓦解,主要表现在:(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此以后,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2)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旧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地主阶级来说,有的转化为官僚地主,有的转化为城居地主。
农民阶级一部分向贫农和雇农转化,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后备军。
同时,导致了新的阶级的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变化。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出现两大历史任务。
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确实在各个方面给中国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工人阶级的优势:第一,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https://img.taocdn.com/s3/m/e55edc44561252d380eb6ee0.png)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1.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单选)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斗争C、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D、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斗争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单选)A、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C、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近代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中华民族实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清政府的抵抗D、近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于:( )(多选)A、存有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B、以前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C、存有着很多迷信、落后的倾向D、对帝国主义的理解还处在理性理解的阶段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在青浦(今属上海市)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不久因伤重死去)。
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1867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娇(今恒春)登陆,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
1874年,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f4924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6.png)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考研政治真题公布后,各种解析也出来了!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一起来看看中国近现代史纲真题有什么特点吧!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本文由新东方在线政治主讲刘源泉老师提供今年考题总体感觉卷子的难度适中,对有些精度的考察更加细致。
告诉我们考研政治不一定想象那么难,但是有一些细节肯定要仔细把握。
紧跟时代。
比如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包括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包括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问题都没有回避。
所以不要相信押题或者反押题,特别是反押题,考研命卷老师一定会直面热点,只是角度的问题。
我依然觉得多选题比较难,所以还是在这方面要多花一点精力。
我们说一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特点。
在四门公共政治课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分最少、书最厚。
同学最不会复习的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这是这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么多的事件很容易考偏,但是我们看我们的复习和考卷有四个特点:第一,经典永远是经典大事件,结点性事件永远是重要的。
今年考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以前国共两党还在抗战。
12题考了重庆谈判,这也是结点性的事件。
再比如说还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所以经典永远经典,结点性的事件很重要。
明年五四运动一百年,结点性的事件。
所以大家注意一下这个事件前后概括有什么不同。
第二,再次证明整数纪念年事件一定考今年的第29题多选题考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为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忘不了安徽的小岗村,就是整数纪念年。
还有这样的事件,重要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一定有讲话,这很有可能是命题中的选项或者材料。
第三,史纲每年总有一些细节点也一些细微超纲的情况。
今年考的比较难一点的是考到中国共产党的工人斗争,这里涉及到香港海员大罢工等等,这也是史纲的特点,如果没有细节的话体现不出历史感。
另外还考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史实,这属于细节。
但是总体来说考细节一定要有这种历史感,也也体现了史纲的特点,但是我跟大家说一下,一般考细节多半考两个,一个是背景的,一个是评价类的。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ba080469b6648d7c1c74696.png)
2019考研政治冲刺要点:近代史纲要冲刺知识点汇总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与此同时,各战场陆续转入进攻,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fbd6258fb770bf78a55b2.png)
2019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就目的来讲,它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就广度和深度来讲,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就性质来讲,它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各方面创新,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道路。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
【考研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冲刺讲义(史纲部分)
![【考研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冲刺讲义(史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5a4aa6d852458fb770b5696.png)
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讲义(史纲部分)一.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
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单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895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A.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B.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C.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D.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多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A.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B.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C.在中国设立银行D.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二.各阶层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一)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以“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第一,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第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第三,并未付诸实施。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精品教育.doc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精品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978c5af60508763231121276.png)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一)1、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内容: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2、遵义会议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党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是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问题的开端。
3、七届二中全会时间:1949年3月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2)提出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和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意义:把党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2019考研政治复习知识(二)(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必背考点【十二篇】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必背考点【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316ad083d049649b665870.png)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必背考点【十二篇】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实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篇: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准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持续走向胜利?1、农民占人口的绝大部分,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2、有了无产阶级,即*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突出表现有:1、有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领导;2、提出了革命纲领;3、产生了一位大历史人物——孙中山;4、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考点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考点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的。
2019考研政治冲刺:史纲必会十大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冲刺:史纲必会十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83e60b915f804d2b16c160.png)
2019考研政治冲刺:史纲必会十大知识点总结考研复习仅剩54天了,大家在题海中也已经奋斗了一段时间了,是时候回归课本,把所有的知识点捋一捋了,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史纲必会十大知识点,赶紧来看看吧!洋务事业的兴办1.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派兴办的目的:①镇压农民起义②加强海防、边防③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1)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2019考研政治 基础知识点串讲(5部分)by 徐涛
![2019考研政治 基础知识点串讲(5部分)by 徐涛](https://img.taocdn.com/s3/m/abcb13f3aeaad1f346933f30.png)
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彼
此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
发展方向。
5.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和性质
7.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 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
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多选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获得的经验,是决不能 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 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 起。”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认识无关 C.对于认识事物来说,观察是没有用的 D.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的唯心主义路线。
6.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 映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 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 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即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
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6. Nhomakorabea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 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 实现的。
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
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edca2ca6c30c2258019e18.png)
史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章侵略与反侵略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1)旧阶级的变化;(2)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
(2)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3)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4)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0、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3)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具有进步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后期,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https://img.taocdn.com/s3/m/adce2537227916888486d743.png)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4)1.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的落后C、帝国主义的强大D、军事力量的薄弱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单选)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梁启超3.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著作是:( )(单选)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救亡决论》4.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起维新派的思想及主张有:( )(多选)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B、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C、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实行"商战"D、设立议院,实行社会革命,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实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很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很多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如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
2019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知识讲义:专题十五 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
![2019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专题知识讲义:专题十五 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7aa8c3a55270722192ef7d8.png)
专题十五思想和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
二、思想解放运动
(一)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新思想的萌发——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3、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文艺复兴(14-17世纪)
⑴性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⑵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⑶代表人物: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
⑷影响: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
②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⑴背景
①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清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发展的障碍。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⑵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⑶思想原则:自由平等、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⑷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孟德斯鸠卢梭
⑸影响:
①对资产阶级: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④对亚洲:鼓励中国、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江西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5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西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5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6eead0fdd36a32d7375817a.png)
会主义三大改造,自1956年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
八大 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开始 时间 结果 “大跃 进”和 人民公社 化运动(严 重失误) 评价 1958年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 规律 (1)对国情分析不够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意义 评价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我国的“一五”建设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表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 经济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借鉴了苏联的建设经验,同苏联一样,都是集中力量优
先发展重工业,具有鲜明的“苏联模式”的特点 提示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起步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开始或起步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探索中的模范
主题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具体内容 石油工人,在他身上体现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
“两弹元勋”,在他身上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
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被称为“党的好干部”,在他身上体现的是“鞠躬尽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在他身上体现出忠于职守、刻苦 钻研的“钉子精神”,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合作精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时间
1953年—1956年
内容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的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 有,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串讲(十五)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打击投机倒把;统一全国财政。
经过三年的努力,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建立各级政府;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示: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在党政军机关展开“三反”运动。
这个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
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2年初,在全
国大中城市,展开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提示: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实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