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

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

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

在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上,考试大纲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就法学根据而言,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仅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仅有犯罪构成,都不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只有它们密切结合形成犯罪构成事实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可见,选A项。

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

A.罪、责平行说

B.基础理论说

C.罪、责、刑平行说√

D.犯罪构成说

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有罪、责平行说,基础理论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学说。基础理论说认为,刑事责任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它所揭示的是刑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应当有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罪、责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与犯罪相对应并发生直接联系的概念。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非刑罚处理方法也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所以刑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同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范畴,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罪、责、刑平行说。故选C项。

3.《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该刑罚处理方式属于( )。

A.消灭处理方式

B.定罪免刑方式√

C.定罪判刑方式

D.转移处理方式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其中,定罪免责方式是指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的对中止犯的免除处罚,就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故选B项。

4.下列关于刑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收容教养属于一种非刑罚处理方法

B.只有刑罚才是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

C.对行为人作有罪宣判但免予刑事处罚的,不属于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D.没收违禁品和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

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刑罚和非刑罚处理方法,非刑罚处理方法如对行为人作有罪宣判但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非刑罚处理方法适用的前提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只不过对行为人采取了非刑罚处理方法而已。收容教养并非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而是一种社会保护措施,与刑事责任的实现毫无关系。可见,A、B项表述错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故C项表述错误。没收违禁品和追缴犯罪所得不属于非刑罚处理方法,而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可见,D项表述正确,选D项。

5.《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

A.转移处理方式√

B.定罪判刑方式

C.定罪免刑方式

D.消灭处理方式

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定罪判刑、定罪免刑、消灭处理和转移处理四种方式。转移处理方式是指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是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6.《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中的( )。

A.转移处理方式

B.定罪判刑方式

C.定罪免刑方式√

D.消灭处理方式

定罪免刑方式是指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刑罚。本题表述的情形就属于定罪免刑方式。此外,《刑法》第10、19~22、24、27、28、67、68、383、390、392条都有可以或者应当免除处罚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以定罪免刑方式解决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论是给予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处理,或者是免除处罚,都没有否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存在。它们都是以有罪宣告为前提,而宣告有罪,就意味着存在刑事责任;宣告有罪的判决,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和对犯罪人的谴责,从而定罪免责也就成为解决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的辅助的次要方式。可见,选C项。

7.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种权益,使犯罪人感到痛苦,这体现的刑罚功能是( )。

A.教育改造功能

B.安抚功能

C.惩罚功能√

D.威慑功能

刑罚具有剥夺功能、惩罚功能、教育改造功能、安抚功能、威慑功能和教育鼓励功能等。刑罚具有惩罚功能,即刑罚是惩罚犯罪人的手段,它以剥夺犯罪分子的某种权益为内容,同时也体现着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和严厉谴责。任何人只要实施了犯罪,就要受到刑罚的制裁,即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种权益。权益的剥夺或限制对于犯罪人而言是痛苦的,刑罚正是通过对这种犯罪人的惩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刑罚的惩罚功能。可见,选C项。

8.刑罚威慑功能的对象是( )。

A.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

B.人民群众

C.犯罪人

D.被害人

国家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会使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不稳定分子感受到思想上、心理上的影响和震撼,出于对刑罚的畏惧而不敢实施犯罪。因此,刑法威慑的对象只能是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可见,选A 项。

9.下列选项是刑罚一般预防对象的是( )。

A.人民群众

B.犯罪被害人

C.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

D.犯罪人

一般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一般预防即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社会上那些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由于看到了犯罪的必然结果是刑罚的惩罚,从而不敢以身试法、不敢犯罪。因此,犯罪一般预防的对象是可能实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不可能是人民群众、犯罪被害人,也不是犯罪人。故选C项。

10.我国对刑罚的目的采取的学说是( )。

A.报应主义学说

B.威吓主义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