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集锦:血府通瘀汤
详解:血府逐瘀汤
详解: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一切淤血的好方子。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
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
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
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
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气滞血瘀,或者因为气滞血淤得病,后因病而气滞血淤。
包括打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久坐伤,都是气滞血淤,他到最后面都会在这里。
有个方子,专门化气滞血淤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止。
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加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甘草可以调和。
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它都是调气的。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它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他就没有虚劳,也没有累了。
1主治头痛头痛有外感的,也有内伤积热的,也有气虚的。
一般外感的,你用发汗,一般都有积热的,你用泻下,一般气虚的你用补益。
但是有一种头痛了,它既不怕凉怕冷,也不上火郁闷,还不气虚没力。
他这种头痛在书上记载着,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
七年头痛。
在田地里头耕着地的时候,一痛的时候要抱紧头脑,立马人就睡在地上,滚来滚去。
像什么像孙猴子被唐玄奘唐僧的念咒语,金箍罩,罩在头上都抱着头啊,跳上跳下,然后翻来滚去的。
那是瘀血箍在那里,痹在里面,这是淤血作痛。
血府逐瘀汤,一剂见效,开了三剂。
他一回来说,我是吃了一剂。
当天就不痛了,三剂吃完了,半个月再过来,就半个月都没有再犯过。
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
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一剂活血祛瘀方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瘀血。
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法:水煎服。
病机:胸中血瘀,气机阻滞。
辩证要点: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属瘀阻气滞者。
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
(选自《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血府逐瘀汤 - 方论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一、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线(6克) 、牛膝三线(9克) 、桔梗一钱半 (5克) 、柴胡一钱 (3克) 、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 (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3.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4.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5.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四、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六、方解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
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
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近代以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加减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有一定效果。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名方展开全文【方名与出处】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用法】当归、生地、牛膝、红花各9g,枳壳、赤芍、甘草各6g,桔梗、川芎各5g,柴胡3g,桃仁2g,水煎服。
【配伍点睛】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不畅所致之胸痛胸闷。
气郁不舒,郁久不解,肝失其柔顺条达之性而急躁易怒;血有瘀滞,血分不和,郁而化热,病在阴分则傍晚渐热;血瘀血府则内热烦闷;瘀热上扰心神,血流失畅,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头痛;瘀热犯胃,引动胃气上逆则呃逆;瘀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瘀滞于某一处,故见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瘀阻既久,新血不生,肌肤失于濡养,可见唇暗或两目暗黑;瘀阻气机,久则伤阴耗血,脉道不利,故见舌面瘀点、脉涩。
本方血瘀为主,气滞为次,故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是桃红四物汤加枳壳、桔梗、柴胡、牛膝而成。
枳壳、桔梗,即枳桔散,是治胸满不痛的。
另外,柴胡和牛膝一升一降,一行气一活血,柴胡是气分药,牛膝是血分药,加上桃红四物汤的作用,对胸中瘀血所引起之胸痛胸闷效果很好。
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故配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配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从原方来看,柴胡、川芎、桔梗的用量都不大,而降的药枳壳、牛膝用量较大,是由于有瘀血,气阻不通,阳气容易涌于上,所以要注意用降的药。
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次要组成部分。
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生新。
合而用之,使瘀血去,气滞行,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证,亦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气血同治,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活中寓养,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三是升降同用,方中柴胡与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条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VIP专享】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
王清任本人用此方治疗头痛、胸痛、胸不任物、天亮出汗、灯笼病等多种症候。
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及其临床应用可谓淋漓尽致,然对血府之瘀血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仍然慨叹:“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
初随刘保和临诊过程中,见其用此方疗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运用此方有以下指征:患者觉平素周身沉困而重,休息特别是睡眠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疼痛,伴或不伴剑突下压痛;脉涩滞不畅,尤以右寸涩象明显;发病开始时向前反推5年,多有外伤病史。
刘保和验案举隅: 验案1:牙痛 任某,男,50岁,2009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觉满口牙痛,左侧甚,痛窜至耳根,痛时按之加重,且觉木、胀。
有糖尿病史5~6年,一直服用西医降糖药,面色黧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不畅。
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询问病史,知5年前在厕所安装灯泡时从凳子上摔倒,当时疼痛难耐。
处方:血府逐瘀胶囊一盒,按说明书服用,并嘱30分钟以后来看效果。
病人服药后20分钟即来曰:“牙已不疼。
” 按语:《活法机要·坠损》提出:“治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刀伤,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分之。
”患者从高处摔倒,致瘀停胸胁,又因摔倒时惊恐,肾亦受损,故可判断其病位在中、下二焦。
活血化瘀第一方——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第一方——血府逐瘀汤今天给大家介绍活血化瘀的第一药方“血府逐瘀汤”,学习中医的人研究活血化瘀的时候一般都会从这张方子开始。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由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来。
什么是血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
府,有包容会聚之义。
即全身的血液都会聚在脉络之中,这是医者熟知的血府。
而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的血府指的是胸腔血府,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
但“脉”是血液运行的隧道,血脉遍布人的全身,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不息,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就无例外地布于胸中。
由于血脉不但布于胸中,而且布于人之全身,所以血府逐瘀汤既可治胸中血瘀,也能治人体由瘀血所致的许多疾病。
血府逐瘀汤川芎4.5克、红花9克、桃仁12克、赤芍6克桔梗4.5克,枳壳6克,牛膝9克当归9克,生地9克,柴胡3克,甘草3克这个方子里面有11味药,主要的药是这四个活血化瘀的药: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另外的三个药起到一个引导或者开路的作用,桔梗走上焦,枳壳走中焦,牛膝走下焦;当归和生地在方子里起到养血活血的作用,这样不至于化瘀的力量太大;柴胡是疏肝的,肝主疏泄,肝气主条达,因为一切的瘀血都和气滞有关;甘草用来调和百药。
这个方子非常精妙:一是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所以血府逐瘀汤最大的特点就是化瘀而不伤血、解郁而不耗气。
经脉是气血循行的通路。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道内流畅无阻,永不止息的运动着。
当某种原因如损伤、寒凝、气滞等导致血府功能障碍,使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瘀积在机体的某个部位均属瘀血。
因瘀致病,即为瘀血证。
其实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有:1.疼痛部位多固定;2.出血易凝固,色紫黑;3.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4.舌质紫暗,面色晦暗,多有黄褐斑。
五运六气解方剂——血府逐瘀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原文1、《医林改错》卷上:“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2.方论选录唐宗海《血证论》卷8:“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
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
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
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五运六气解自然界的阴阳不是静态的比对。
“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这是一种静态的、空间的比对,而太极阴阳是一种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
古人将自然界阴阳气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周期性的离合运动,一开一合,一阴一阳,是一个离合运动,又叫做开阖、捭阖。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阳之开、阖、枢,为什么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太阳在东北方,冬至过后,正是阳气渐开之时,故为阳之“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于阴,故为阳之“阖”;少阳在东南方,夏至太阳回归,阴阳转枢于此,故为阳之“枢”。
三阴之开、阖、枢同理:太阴在西南,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居东向南,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正北方,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故为阴之“枢”。
“枢”不利,气化失常,百病始生。
若从运气“开阖枢”理论阐述方解,别有蕴意。
屡试屡效的验方(血府逐瘀汤风湿病方)
屡试屡效的验方(血府逐瘀汤风湿病方)第一个方,患者说是治疗心脑血管梗塞,吃后就会好转。
患者当然不知道怎么辨证论治,只知道什么药方治什么病。
往往有些有效,有些没效,有些还有副作用。
这个方子是以血府逐瘀汤为底,再加生脉饮,还加入黄芪、丹参、砂仁、白豆蔻这四味药。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专治疗各种血瘀梗阻。
老师曾经跟张至顺老道长一起座谈,张道长治病最推崇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并且说,这《医林改错》就几块钱一本,真正把它弄懂后,绝大部分的疑难杂病都可治。
而老师也对《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中用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的思路领悟颇深。
有从形体上治疗的医生,有从气机上治疗的医生,更有从神志上治疗的医生,当然能够从神志上治疗的医生最高明。
能够用枳壳、桔梗从气机升降上治疗,也相当不错。
而从形体上看到各种包块肿瘤,就用清热解毒、攻坚破积的思路,把身体变成战场,这样的医生又次之了。
这些病人验证过的方子,一定是有效的方子。
可以多加留意,平时有些病人拿自己药方来抓药时,可收集起来,再问病人这药方主要是用来治疗哪些疾病,用后效果又如何。
如果效果很不错,就可以集结成偏方秘方。
第二个方,是一个妇人拿来的。
由十二味药组成,分别为:黄芪60克,当归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鸡血藤10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青风藤10克,牛膝10克,秦艽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
老师看了这方子,没什么剧毒或相反的药物,便叫我们转方抓药。
我抄完方子,看对方是个妇人,于是我就说,这方子应该是治疗风湿病,而且是生完小孩后,感受风寒湿邪,手足麻木痹冷,腰膝酸软,也有良效吧?病人点点头,然后说,她正是用这个方子治疗风湿,而且说是秘方不轻传。
我就说,这是很平常的方子,一般学医的人都能以方测证,知道这方子是治什么的。
方以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明显有气血亏虚。
再用四藤以通经络,经络为风寒湿痹阻不通。
用乳香、没药,病人有血瘀刺痛在里面。
加入杜仲、川续断、牛膝,解决肾虚,补肾以造血。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朝王清任的
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生地黄9g、赤芍6g、枳壳6g、桔梗5g、牛膝9g、柴胡3g、甘草6g
。本方系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那么血行;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相伍开胸散结,能载药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排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润燥(兼清瘀热),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药之破泄,理气药之辛散而耗伤阴血伤正。
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及其临床应用可谓淋漓尽致,然对血府之瘀血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仍然慨叹:“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别离。”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初随刘保和临诊进程中,见其用此方疗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运用此方有以下指征:患者觉平素周身沉困而重,休息专门是睡眠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疼痛,伴或不伴剑突下压痛;脉涩滞不顺畅,尤以右寸涩象明显;发病开始时向前反推5年,多有外伤病史。
验案4:失眠
达某,女,38岁,2020年8月6日初诊。患者寐差自15岁开始,夜过21点以后即入眠难,入眠后第二天早晨2点左右即睡不实,4点必醒,寐中外界稍有动静即醒。月经前10天面长痤疮,白带正常。咽滞(自觉因说话多引发)。19岁时曾患心肌炎,现遗留意肌炎后遗症,疲劳时易犯头晕(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日犯一次。血压低,饥时心慌,出虚汗已10年。二便调,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验案3:口中香
吴某,女,2020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觉口中香,如吃了黄豆感,自今年春节后发作。月经提早4~5天,色黑有血块,末次月经为2020年2月26日。身不定处有憋胀感7~8年,揉捏那么嗳气。舌质暗,脉涩滞不顺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五大逐瘀汤
【五大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此五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称之为五逐瘀汤,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均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作用,主治瘀血所致的病证。
具体不同详见下文 1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主治〕胸中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之枳壳、桔梗、柴胡镟血下行之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
2 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号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
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主治〕瘀阻头面证
通窍活血汤配伍通阳开窍之麝香、老葱等,故活血通窍作用较优。
3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
膈下逐瘀汤中配伍香附、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
4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
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主治〕寒凝血瘀证
少腹逐瘀汤中配伍温通下气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
5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草,脂艽附羌与地龙,
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
身痛逐瘀汤中配伍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
活血化瘀七方汇集
活血化瘀七方汇集王清任,清代名医,著《医林改错》,在1830年绘成《王氏亲见脏腑全图》一书,修正了中医解剖的一些错误观点。
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气血理论,制定了活血逐瘀诸方,疗效甚好,本文列出其临床常用7方:血府逐瘀汤、会厌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做进一步归纳整理。
血府逐瘀汤方歌:血府桃红四物汤,柴枳梗牛甘草襄,活血化瘀兼行气,血瘀胸中第一方。
方解:方中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4味,即妇科良方四物汤。
有活血、养血、补血的作用;桃仁,红花破血袪瘀,合成桃红四物汤,攻中有补(桃仁、红花攻逐,四物活血、补血),以此6味,行血分之瘀。
柴胡功能疏肝升阳,枳壳职在宽中消积,桔梗宽胸利膈,以此3味为主,解气分之郁。
牛膝既降低上部充血,又引药下行;桔梗祛痰止咳,又载药上行,此二味并用,使气血升降,各得其所,寓理气于活血之中。
最后加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协调统一。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4.5克,柴胡3克,甘草9克,枳壳6克,桔梗3克,牛膝9克。
主治:原列病症为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失眠、肝炎肝硬化等。
会厌逐瘀汤方歌:会厌桃红归芍玄,柴胡地草枳桔含;咽肿喑哑喉中病,水呛血凝皆可痊。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6克,玄参10克,柴胡3克,生地黄9克,甘草9克,枳壳6克,桔梗3克。
方解:此方系从血府逐瘀汤衍化而来。
实即血府逐瘀汤去川芎,牛膝,加元参而成。
因目的在于咽喉,故去川芎,以免过分发散,去牛膝,不再引血下行,使桔硬能载药上行。
加元参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此药性凉多液,兼能清补肾经,益水滋木。
全方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原主治小儿痘疹发病五六天后饮水即呛,舌淡,苔白,脉弦细。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一瞥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一瞥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该方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证之名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
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单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怀牛膝通经之力较强,川牛膝补益之力较强,临证宜根据病情选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原方组成: 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5g), 当归三钱(9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
水煎服。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现在药材多由人工栽培,而且药农往往为了经济效益常用各种手段加快植物的生长,药效已远不如古代野生药材了,因此现在用量会增加很多。
但是在配伍上君臣佐使的比例还是要遵从古方。
桔梗、柴胡这些调节气机的药要轻一些,在6--9克之间。
牛膝要随症调节用量,如果用于心血管方面的不需太多,15--18克差不多了。
桃仁、红花、川芎这类活血药在9--15克之间,其他药的一般量都在15--18克之间。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组成]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柴胡一钱(3g) 甘草二钱(6g) 桔梗一钱半(4(5g) 川芎一钱半(4(5g) 牛膝三钱(9g)[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Et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病机分析]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之方,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瘀血内阻胸中,阻碍气机,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瘀而化热,病在血分,故人暮潮热、内热烦闷;瘀热上扰心神,闭阻心脉,心失所养,故见,15悸失眠。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血瘀为主,气滞次之。
[配伍意义] 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牛膝而成,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共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
故配柴胡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瘀去新生。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点:?气血同治。
活血化瘀配疏肝理气,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活中寓养。
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
?升降同用。
方中柴胡与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调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清代名医创制的活血化瘀妙药——血府逐瘀汤,能治19种病症
清代名医创制的活血化瘀妙药——血府逐瘀汤,能治19种病症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增,熬夜加班、应酬多如牛毛,很多人患上了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血瘀等症,很多人到处求医、各项检查没毛病,吃药无数却无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准病因,没有对症治疗。
其实,针对以上这些病症,在清朝就有一位名医王清任创制的一剂方药——血府逐瘀汤,能够轻松的解决神经紊乱、气滞血瘀等症。
解析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血府逐瘀汤方剂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赤芍6克,牛膝9克,柴胡3克,川芎4.5克,桔梗4.5克,枳壳6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组成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加味方。
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
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
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有:1、疼痛部位多固定;2、出血易凝固,色紫黑;3、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4、舌质紫暗,面色晦暗。
“柴胡体质”出现瘀血的频度是较高的,特别是那些顽固性的失眠、头痛、腹痛、发热等病症,常见血府逐瘀汤证。
因此,在“柴胡体质”患者的慢性病调理中,要注意瘀血证的存在。
一旦出现以上所说的瘀血证的话,可以选用血府逐瘀汤。
四逆散证伴见瘀血证的话,也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共有19条,即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血府逐瘀汤以下一些疾患常见血府逐瘀汤证:1、头痛类疾患王清任说过:“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如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颅脑创伤等。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陈潮祖:血府逐瘀汤-治疗脉中瘀血的好方】
【陈潮祖:血府逐瘀汤-治疗脉中瘀血的好方】血府逐瘀汤:牛膝12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黄12g,枳壳10g,柴胡10g,桔梗6g,甘草3g。
主治:瘀血内阻,头痛、胸痛或心区憋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易怒;胁痛日久不愈;妇女月经不调;眼科血灌瞳神,暴盲,血瘀日久者。
心主身之血脉,肝为藏血之脏。
血液需要心气推动,肝气疏调,肺气宣降,才能在其脉内运行不息,环周不休。
本方所治诸证,均是瘀血为患。
瘀血内阻,血运障碍,故成头痛、胸痛、胁痛、月经不调等证。
瘀血阻滞,变生诸证,法当活血化瘀,恢复血运正常。
方用桃仁、红花、川芎、牛膝活血化瘀,治疗血分瘀滞。
营血运行,除赖心气推动以外,亦赖肺气宣降,肝气疏调。
故配桔梗开宣肺气,枳壳、柴胡调气疏肝,治疗气分郁结。
活血之品恐有耗血之虞,用当归、地黄补血滋阴,期其活血而无耗血之虑,理气而无伤阴之弊。
疼痛因瘀阻不通,脉络挛急也是原因之一,配伍芍药、甘草有柔和经脉,缓其挛急之意。
方中有活血药行脉内瘀血,有行气药疏脉外滞气,有柔肝缓急药解脉络挛急,体现脉管与脉内脉外同治之法。
有牛膝、枳壳之降,桔梗、柴胡之升,体现调理气血升降之法;有补血药之补虚,活血药之泻实,体现补泻同施之法。
由于此方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寓补血于活血之内,加之解痉与活血并用,注意到了气与血、血与脉,升与降、补与泻等诸多关系,故是一个结构好方剂。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方名血府逐瘀,当谓此方能逐脉中瘀滞。
原著却谓“血府即胸下膈膜,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名曰血府。
”如果本方仅为膈膜瘀血而设,原著谓本方能治头痛,又当作何解释?余曾以本方加升麻、苍术、荷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不能行步,兼见脑中鸣响而效。
加玄参、麦冬治疗手掌燥裂而愈。
妇科以此治疗痛经;眼科以此治疗眼底出血。
难道这些疾病也是血瘀膈膜所致?只有脉络才能遍布全身,谓本方主治脉中瘀血才合生理病理与临床实际。
包治百病的血府逐瘀汤
包治百病的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此方到底能治哪些病呢?头痛:头疼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证,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汤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
查患头疼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胸痛: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背亦疼,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剂、陷胸汤、柴胡剂等皆可愈。
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痛立止。
胸不任物: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
此方五付全愈。
胸任重物: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
用此方,三付而愈。
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
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
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
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
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
此方可效,全愈难。
心里热: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
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
三两付血活热退。
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
三付可好。
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
一二付必好。
夜睡梦多:夜睡梦多是血瘀。
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
呃逆: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
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1. 血府逐瘀汤的概述血府逐瘀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中药方剂。
它由桃仁、红花、川芎、茜草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
血府逐瘀汤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血瘀则痛”的观点而研制的,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包括瘀血的疼痛、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等。
2. 血府逐瘀汤的主要成分血府逐瘀汤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桃仁: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
•茜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
这些成分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3.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血府逐瘀汤主要的功能和主治包括以下方面:3.1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中的桃仁、红花、川芎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瘀血的消散。
因此,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包括痛经、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
3.2 舒筋止痛川芎是血府逐瘀汤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舒筋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
3.3 散结消肿红花是血府逐瘀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
它可以减轻瘀血引起的肿胀和疼痛,促使淤血的部位恢复正常。
3.4 清热解毒茜草是血府逐瘀汤中的一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少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4.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通常作为中药方剂使用,可以口服或者外用。
4.1 内服血府逐瘀汤内服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
它适用于以下情况:•痛经:血府逐瘀汤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伤口瘀血:血府逐瘀汤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减少瘀血的堆积。
•风湿性关节炎:血府逐瘀汤可以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4.2 外用血府逐瘀汤也可以作为外用药使用,一般可以通过浸泡、敷贴的方式施用在患处。
外用血府逐瘀汤适用于以下情况:•骨折或关节脱位后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外用血府逐瘀汤可以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的修复。
治疗脑溢血后遗症经典名古经方血府逐瘀汤:...
治疗脑溢血后遗症经典名古经方血府逐瘀汤:...
治疗脑溢血后遗症经典名古经方血府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3克,红花10克,枳壳7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
温水煎熬15分钟连煎三遍。
去渣汁合一饭前温服,一日三次,每日一剂,15剂为一个疗程。
主治:头痛:无表证、里热证、元气虚、痰饮等证,胸痛,天亮汗出,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安,小儿夜啼,呃逆,干呕心悸,易怒痰少干咳,久咳不愈等。
脑溢血后遗症半身不遂。
此方为伤科医生普遍采用。
我曾治疗一位被手推车压伤胸部的患者,经其它法治疗十多天,胸痛仍甚,用此方内服,药渣复煎,
加酒、醋各一两,热洗痛处,3日后痛消,继服数剂(并加外洗)以巩固疗效。
此方对于顽固性之头痛、失眠,经久治无效,而舌边有瘀点,或见涩脉者,有时能收到意外效果。
本方对胸部因于瘀热的证候多有特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通瘀汤是中医药领域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组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等十二味药材构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病及用归牌汤治疗无效的心跳心悸、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其他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妇产科的各种病症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