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型湿疹】

合集下载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但病发时,患者患处往往会有剧烈瘙痒症状,拉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像婴儿、孕妇、工作繁忙的白领这三类人,属于湿疹高发群体。

而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因人体湿度、湿热过盛所致,中医对湿疹治疗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按照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症状制定系统化调理方案,以此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治愈。

1、婴儿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婴儿较易患上湿疹,《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明确指出,婴儿体质普遍表现有“脾常不足”现象,这也导致婴儿脾胃极易受外邪侵扰,从而诱发湿疹,且婴儿湿疹常伴有其他较为典型的症状,比如大便臭、口臭明显等。

对于此类风热型婴儿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借助清热利湿、强健脾胃原则给药,祛除婴儿体内湿邪,便可有效治愈,婴儿病情痊愈后湿疹也不会反复发作。

2、白领人群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白领人群由于工作繁忙,频繁熬夜,一旦思虑过度、休眠不佳时,脾胃便会进入虚弱状态,难以云华水谷精微,湿邪积聚,随时间推移,湿邪自体内蕴蒸至表层肌肤,便会诱发湿疹。

尤其很多白领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三餐时间不规律,脾胃功能便会大幅减弱,一旦短时间食用过多味含量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必然伤及脾胃阳气,脾胃功能受损,湿疹症状便会愈发严重。

对于白领人群所患湿疹中医治疗原理,需明确其是脾虚湿盛所致,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患处多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水疱状,有一定瘙痒感,患者自身食欲也会明显减退,大便难以成型,疲倦乏力现象明显。

对于此类湿热型白领人群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采取具备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疗效方剂便可使之得到有效治愈。

3、孕妇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孕妇也是比较容易患上湿疹的人群,中医认为,一些女性本身后天脾胃相对较为虚弱,极易生湿蕴热,尤其孕妇群体,孕期大量气血供养胞胎,自身气血难以满足肌肤、血脉润养需求,随时间推移便会陷入气血虚弱状态,期间一旦感受风燥邪气便会诱发湿疹。

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自拟中药熏蒸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Ec z e ma
M A0 We i a n j , C A0Di l i a n , M A0J i n g y i 2 , Z H AN GJ i a n 1 , W AN GL i , QuY i J . S h a n g h a i S e v e n t h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3 7 , C h i n a ; 2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中国 中西 医结 合皮肤性病 学杂志 2 0 1 3年 第 1 2卷第 5期

2 9 7・
致 病 菌 的 种类 和 构 成情 况 , 另 一 方 面对 临 床 用药 具
有指 导 意义 。 参考 文 献 :
[ 1 ] 赵辨. 临床皮 肤病学 [ M ] . 第3 版. 南京: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熏 蒸 治疗 血 虚 风 燥 型 湿疹 疗 效 确 切 。
关键词 : 中药 ; 熏蒸 ; 血虚风燥 ; 湿疹 中图分类号 : R 7 5 8 .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7 0 9 ( 2 0 1 3 ) 0 5 — 0 2 9 7 — 0 3
2 00 1 : 4 21 .
[ 2 ] 甲真菌病调查 协作组. 甲真菌病患 者生活质量调查研 究 [ J ] _ 中 华 皮肤科 杂志, 2 0 0 1 , 3 4 ( 5 ) : 3 6 4 — 3 6 6 . [ 3 】 俞进, 李若瑜 . 国内甲真菌病病原学 的流行 病学调查 [ J ] . 中国真 菌学杂 志, 2 0 0 6 , 1 ( 1 ) : 6 3 — 6 4 . [ 4 】 张晓辉, 黄怀球 , 冯 佩英 , 等. 广州市 1 8 5 株 甲真菌病病原菌构成 分 析『 J 1 _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 0 1 0 , 1 7 ( 1 ) , 1 8 — 2 0 . [ 5 ] 王爱平 , 王 端礼 , 李 若瑜 , 等. 7 2 3 例 甲真 菌病 的真菌分 离培 养

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708094542017) 通信作者:席建元,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学方向);E-mail:xijianyuan2010@
广西中医药 2019 年 12 月第 42 卷第 6 期
(总 419)·19·
所改善,疗效指数≥50% 且<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 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疗效指数<50%。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③对治疗有效患 者(疗效指数≥50%)进行为期 1 年的门诊随访,记录复 发情况。复发率=复发例数(/ 痊愈+显效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x±s 表示,运用 t 检验。计 数 资 料 比 较 采 用 χ2 检 验 ,P<0.05 时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治疗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
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 慢性湿疹;润肤止痒洗剂;血虚风燥证;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9)06-0019-02
(分,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2
5.34±2.43
2.17±0.95①
对照组 32
5.68±2.14
湿疹是临床上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由多种内外因 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湿疮”,其 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反复 发 作 ,易 成 慢 性 等 。 湿 疹 是 目 前 皮 肤 科 研 究 热 点 之 一,且其病变部位在皮肤,因此临床上常用外治疗法 对本病进行治疗。西医治疗湿疹主要以糖皮质激素 制剂外用为主,疗效确切,但易于反复发作,且长期使 用糖皮质激素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皮肤 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故本研究探讨湖南中医 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制剂润肤止痒洗剂治疗 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湿疹的不同类型和症状,中医会
采用不同的处方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有水疱。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地肤子、苦参等。

2. 养血润燥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

3. 祛风止痒方:适用于风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起风团。

常用
药物有荆芥、防风、薄荷、蝉蜕等。

4. 健脾化湿方: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湿疹,表现为皮肤肿胀、渗出、乏力。

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等。

5.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五
心烦热。

常用药物有知母、黄柏、地骨皮、麦冬等。

6.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瘀血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紫暗、疼痛、有瘀斑。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等。

7. 外用方剂: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还常用一些外用方剂,如黄连膏、三黄洗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以减轻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可能
还会结合针灸、拔罐、艾灸等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病情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研究李玉锋;侯素春;刘晓明【摘要】目的研究咪唑斯汀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及养血润燥洗剂在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治疗C组,各30例.对照A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对照B组采用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养血润燥洗剂熏洗治疗;治疗C组为对照A、B两组用药联合使用.比较3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2、4 w后,治疗C组分别与对照A、B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B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C组、对照A组两组间及治疗C组、对照B组两组间分别治疗2、4 w后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斯汀缓释片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及养血润燥洗剂熏洗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有确切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咪唑斯汀;祛风止痒口服液;湿疹;血虚风燥型;养血润燥洗剂【作者】李玉锋;侯素春;刘晓明【作者单位】无棣县中医院皮肤科,山东滨州 2519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5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53【正文语种】中文慢性湿疹是以反复发作的瘙痒及对称性分布的不同程度浸润肥厚及苔藓化损害为主要表现,以易迁延不愈为特点的皮肤科常见疾病。

慢性湿疹在祖国医学中属血虚风燥型,多因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治宜养血活血、润燥止痒、祛风除湿。

本研究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应用咪唑斯汀、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自拟养血润燥洗剂治疗手足血虚风燥型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90例。

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过敏原检测与光疗联合中药熏洗的疗效观察

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过敏原检测与光疗联合中药熏洗的疗效观察

7 0‘ 8
世界 中 医 结合 杂 志 2 1 年第 6卷第 9期 01
W。l Junl fn r e r i。a adwetr dc e 2 1 v。.6, )9 r ora 。 It a dTa tn1 n s nMein 0 1 1 N【 d gt di e i .

wa r vd d. n a Chne e me ii r u o l u g to t o s p o i e I i s dcne go p, ny f mi ain wih c mpo d s nb ilto sa o td. un e a oin wa d p e Enz me y
L o g RAN L —UO Ya n—i . i DONG L e i
( e igC ay n opt fl t a i l d a U i r t , e i 0 0 3 B i n h oa gH s i l fi e t C pt i l nv s y B in 1 0 4 ) j a A ia d o a Me c ei jg
c mb n d wih f mia in wih e npo d s n a oin. ehod 9 a e r vde a o y it h e o i e t u g to t o i un e b ilto n t s 6 c s swe edii d rnd ml n ot r
【 src】 Obet e T x l et n unebcgon f l r n o e i cel d et Abtat jci oepo h if ec akru do a e e sf snl ezn u o v r e l lg r e a
b o d d f in ya d wid d y e sa d t e ef a y o a rw —b n l a iltB f l o e c e c n n r n s n h f c c fn Yo i i a d ut voe NB —UVB) a e h rD r l s rt e a v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中医对肛门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肛门湿疹的发生多与体内的湿热、风邪、血虚等因素有关。

湿热下注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当体内湿热蕴结,下注于肛门部位,就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糜烂,瘙痒剧烈。

患者可能还会有口苦、口干、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肛门周围的皮肤往往红肿、灼热,触摸时有明显的湿感。

风邪侵袭也是引发肛门湿疹的一个因素。

风邪善行而数变,当风邪侵袭肛门肌肤,会导致瘙痒无度,且症状时轻时重,变化无常。

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脱屑等表现。

血虚风燥则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由于久病耗伤阴血,导致血虚生风,肌肤失去濡养,从而出现皮肤粗糙、肥厚、干燥,伴有剧烈的瘙痒,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患者常常面色无华,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在中医治疗肛门湿疹时,会根据具体的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湿热下注型的肛门湿疹,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包含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清热利湿,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得以清除,从而缓解肛门湿疹的症状。

同时,还可以配合外用的中药洗剂,如苦参汤,以增强清热利湿、止痒的效果。

风邪侵袭型的肛门湿疹,治疗重在祛风止痒。

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加减,其中有荆芥、防风、蝉蜕、苦参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驱散风邪,缓解瘙痒症状。

外用药物可选择薄荷脑洗剂等,以清凉止痒。

对于血虚风燥型的肛门湿疹,治疗则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当归饮子加减,其中包含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滋养阴血,润燥祛风,改善皮肤的干燥、瘙痒等症状。

外用药物可选用润肤止痒的膏剂。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血海、足三里、曲池等,能够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缓解肛门湿疹的症状。

黄芩油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79例临床观察

黄芩油膏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79例临床观察
雩 | |
其病 理 关键 在 于 “ ’ 瘀 ” 痰 ’ 和“ 。痰 瘀 互 阻 、 浊 积 聚 、 脂 肝 络不 和是本 病 的病 理 表现 .治拟 化痰 清 源 以降 血 脂. 活血 化瘀 以疏肝 络 。 方 中用 泽泻 . 其利 湿 降浊 以消 脂 , 取 丹参 活 血 化 瘀理 肝 , 二药 用 以 为主 。决 明子 清肝 化 浊通 便 . 藻 海 消痰 软 坚 。 水 清热 ,一 切 瘰疬 瘿瘤 顽 痰胶 结 之证 , 利 “ 皆可 用 之 ” 二药 助 主药泻 浊 降脂 以为辅 药 。佐 以郁 .
氧化 , 挥 降脂保 肝 的作 用圆 发 。决 明子可 在一 定 程度 20 0 8年 3月至 2 0 0 9年 1 2月 .我们使 用养 血 润 上抑 制胆 固醇 的合成 , 有保 肝作 用 『 并 3 1 。丹参 可 改 善 燥 、祛 风 清 热 的黄 芩 油 膏 治 疗 血 虚 风 燥 型 湿 疹 7 9 血液 流变 性 、 流 动力学 和微 循环[ 郁 金在抗 肿瘤 、 例 , 血 4 1 。 取得 了满 意 的疗效 , 现总 结如 下 。 降血 脂及保 肝 利胆 方面 有着 突 出的作用嘲 全方 共 奏 1 临床 资 料 化痰 活血 、 降脂 理肝 的功 效 。 11 一般 资料 治疗 组 患 者 7 . 9例 , 3 男 7例 . 4 女 2 了解 患者 实 验 室指标 变 化 . 时调 整用 药 , 治 例 ; 及 是 年龄 2 ~ 4岁 , 均年 龄 4 . ; 06 平 75岁 病程 2 2 6年 , 疗 的重要 手段 脂肪 肝 出现 血清 丙 氨 酸氨基 转 移 酶 平 均病 程 ( . _ .7 年 。对 照组 7 96 + 0 ) 56 5例 . 中男 3 其 3 轻度 升 高而 持续 不 降者 多为 热毒 内盛 、气 血失 调所 例 , 4 女 2例 ; 龄 2 ~ 4岁 。 均 年龄 4 _ : 程 年 l6 平 53岁 病 致 . 热 盛者 用 垂 盆 草 、 月 雪 等 清 热 降酶 , 热 者 2 2 如 六 血 ~ 5年 , 平均 病程 (.5 65 ) 。 88 + .6 年 用水 牛 角粉 、 蓟草 凉血 降 酶 。此外 , 极 治疗 伴 发 1 入 选标 准 参 照 湿疹 诊 断 标 准【. 选 患 者 均 小 积 . 2 ”人 病证 。 患者 忌 烟 酒 、 嘱 低脂 饮 食 , 肝 功能 损 害 时 限 来 自我 院门诊 . 有 年龄 大 于 1 8小 于 6 5岁 . 期没 有使 近 制活 动 , 非 常重要 。 亦 用其 他 内服 、 治药 物 。根 据《 外 中药 新药 临床研 究 指 本研 究证 实 .降脂理 肝 汤辨 证 加减 治疗 脂 肪 肝 导原 则》 第十 四章 第二 节 中药 新药 治疗 湿 疮 的临 床 能有 效 改善 临床 症状 和肝 功 能 . 调节 血 脂代 谢 . 效 研 究 指导 原则 . 虚风燥 证 湿疮 患 者病 程往 往 较久 . 疗 血 显著 。 皮损 具有 粗糙 、 苔藓 化 、 对称 分 布 、 痒 剧烈韵 特 点 , 瘙 6 参考 文献 可见 红 斑 、 疹 、 痕 、 痂 、 屑等 皮 肤 表 现 , 伴 丘 抓 结 脱 可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60例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60例

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60例马卉;段行武;黄敏;李建红;郭杨;钟牧晴;苏兆铎;张晓林;李凌;彭静【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自拟和血除湿汤)和西药组(西替利嗪),1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瘙痒程度进行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中药组EASI、DLQI及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4水平均明显升高,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IL-4水平均下降,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IL-4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中药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自拟和血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4水平、促进IFN-γ分泌以使Th1/Th2细胞分化趋于平衡有关.【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8(011)012【总页数】5页(P1883-1887)【关键词】和血除湿汤;慢性湿疹;血虚风燥;白介素-4;干扰素-γ【作者】马卉;段行武;黄敏;李建红;郭杨;钟牧晴;苏兆铎;张晓林;李凌;彭静【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北京市鼓楼中医院;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慢性湿疹临床较为常见,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

加减当归饮子方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加减当归饮子方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加减当归饮子方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目的:将加减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法,应用于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治疗,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和复发率等。

探讨这种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可行性和优势,为慢性湿疹找到更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

方法: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三组: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组20例。

治疗组行刺络拔罐、加减当归饮子和依巴斯汀片口服的治疗方法;对照I组口服加减当归饮子和依巴斯汀片;对照Ⅱ组予依巴斯汀片。

三组均外用肤痔清软膏一日两次,并选择玉泽身体乳每天一次外涂作为辅助治疗。

疗程12周,每4周观察。

记录第4、8、12周末的皮损变化、疗效反应、瘙痒程度的变化、不良反应,以及疗程结束后的复发情况。

结果:(1)三组皮损积分、瘙痒程度在治疗前均无差异(P&gt;0.05),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lt;0.05)。

(2)皮损积分比较,第4周末,A、B组间无差异;A、C组,B、C组组间均有差异;第8周末,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皆有差异,且皮损的改善情况A组&gt;B组&gt;(C组;第12周末,A、B组间没有差异;A、C组,B、C组组间皆有差异(P&lt;0.05)。

(3)疗效比较,在第4、8、12周末的观察结果均为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4)三组瘙痒情况比较,第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结果均为A 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gt;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P&lt;0.05)。

(5)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是A组2例,B、C组各1例。

(6)疗程结束随访,A组复发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

结论:加减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具有一定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润肤止痒乳剂治疗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润肤止痒乳剂治疗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润肤止痒乳剂治疗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临床研究祁林;刘丽芳;席建元【摘要】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剂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入润肤止痒乳剂治疗组和曲安缩松尿素软膏组,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瘙痒程度、面积积分、皮损积分.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润肤止痒乳剂在治疗2周后疗效低于曲安缩松尿素软膏组;4周后疗效明显优于曲安缩松尿素软膏组,且润肤止痒乳剂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但对皮损改善却不如曲安缩松尿素软膏明显.结论润肤止痒乳剂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强.%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mbellish skin relieving itching emulsion on treating chronic eczema of blood deficiency wind dry permit syndrom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of blood deficiency wind dry permit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tching moisturizing emulsion treatment group and urea ointment group. The integral itching degree, lesions point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ing for two weeks, the effect of embellish skin relieving itching emulsion was not better tha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urea ointment. But after treating for four weeks, the effect of embellish skin relieving itching emulsion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urea ointment. Embellish skin relieving itching emulsion could improving itching syndrome, but changes in skin lesions were not as good as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urea ointment.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embellish skin relieving itching emulsion on treating chronic eczema of blood deficiency wind dry permit syndrome is better. And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010)005【总页数】3页(P294-296)【关键词】润肤止痒乳剂;曲安缩松尿素软膏;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作者】祁林;刘丽芳;席建元【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湿疹(eczema)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易反复、治愈难的特点,慢性湿疹为其常见类型。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道如下 。
采用 湿疹 面积 和严 重 度指 数评 分法 ( E A S I )评定 临床 治疗效果 ,即:痊愈:皮疹全部 消退 ,瘙痒症状 消失 ,E A S I 评 分下 降9 0 % 以上 ;显 效 :皮 疹 明显 消退 ,瘙 痒 明显减轻 , E A S I 评分下 降6 0  ̄8 9 % ;好 转 :皮 疹有所减 少 ,瘙痒 有所减 轻 ,E A S I 评 分下 降2 0 ~5 9 %;无效 :皮 疹 和瘙 痒均 无 改善
处皮肤 并轻揉 片刻 ,1 次/ d ;治疗 组在对照 组基础 上加用润
燥 止痒胶囊4 粒/ 次 ,3 次/ d ,口服 ,两组均治疗2 周 ,且 治疗 期间禁烟戒 酒、忌食辛辣刺激 性食物 ,避 免局 部搔抓 、烫洗
等刺激 。
观 察 指 标
严重影 响其正 常生活 。 目前 临床 多采用糖皮 质激素等 治疗 ,
王康 民 , 于 小璇 , 梁 红 伟
( 郑州 颐和 医 院 中韩 国际整 形 中心 皮肤科 ,河南
[ 摘
郑州
4 5 0 0 0 0 )
要] 目的:探讨润燥 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 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 门诊
收治 的7 6 例血虚风燥 型湿疹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为3 8 例 ,其 中对照组采用 复方甘草苷片并局 部外用派 瑞松乳膏 ,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 ,观察两组临床 治疗 效果及 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 果:治疗 组总有效
抗炎效果 好 ,但 易反复发作 ,且长期使用 副作用大 ,而 中医 药对慢性 湿疹 的治疗具有较好 的临床效果 。本研 究于2 0 1 3 年 1 月~2 0 1 3 年1 2 月采用 润燥止 痒胶囊 联合 复方甘草 酸苷 治疗 血虚风燥 型慢性湿 疹取得 了显 著疗 效 ,现将 临床 研究 结果 报

血虚风燥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血虚风燥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血虚风燥湿疹中医治疗方法血虚风燥的湿疹是因为湿热处蕴耗伤阴血才会出现的。

那么血虚风燥湿疹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呢?店铺给您找来了以下的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血虚病因: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

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血虚中药方:①桑椹50g,枸杞子20g。

水煎服。

②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

水煎服。

③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

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④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

水煎服。

⑤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

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

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⑦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

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湿疹治疗方法:湿疹的治疗有什么方法?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

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

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湿疹的治疗有什么方法?湿疹的治疗时应该重点注意几点:1.应尽可能地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等,作过敏原检查。

2.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78例

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78例
2 9 4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1 期

中医 中药 ・
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 7 8例
吴淑 琴
( 内蒙古监狱 管理局第二 医院,内蒙古 扎赉特旗 1 3 7 6 1 1 )
摘要 :目的 探 究应 用 自拟润肤方对血虚风燥型湿疮 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1 1年 1 0月至 2 0 1 3年 7月在我 院接 受治 疗的血虚风燥型 湿疮 患者 1 3 8例 ,随机 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 ,观察组 患者 为 7 8 例 ,对照组 患者 为 6 0例 ,观察 组患者应 用口服 中药汤剂 ,对照组应用盐酸西替利嗪 片进行治疗 。对 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就诊 3天,两组 - " 患者在 总 评 分方面 , 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4个疗程后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 2 . 3 %, 对 照组 为 6 3 . 3 %, 观察组明显的大于对照组 ,
P < 0 . 0 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自 拟润肤方,养血润肤,祛风止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 词 :自拟 润肤 方;血虚风燥型湿疮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 3 2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0 1 . 2 2 4 何 首 乌 、鸡 血藤 、白鲜皮 、苦参 、地 肤子 各 2 0 g;白术 、荆 0 引言 5 g; 甘草为 1 0 g 。每天 1 剂 ,水 湿 疮是 皮 疹 ,表 现 为 多种 形 态 ,对 称分 布 ,发 病 没 有 芥 、川芎 、 防风 、苍术 各 1 定 位 ,特 点是 多 形性 皮 疹 ,分 布形 式是 对 称 分 布 ,皮肤 倾 煎 ,早晚分 开服 用 。对照 组应 用盐 酸西 替利 嗪片 进行 治疗 , 0 mg ,每 晚九 点 口服。两 组均 治疗 1 个 疗程 ,即 3 0 向为湿 润 , 自觉瘙 痒 比较严 重 ,容 易 出现 复发 以及慢 性化 。 每次 为 1

甘草泻心汤联合水杨酸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甘草泻心汤联合水杨酸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甘草泻心汤联合水杨酸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联合水杨酸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39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47例。

对照组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水杨酸软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7%高于对照组的7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在口服中药甘草泻心汤可固本,水杨酸软膏外用可直达病所,缓解瘙痒,内外兼治,标本同治,可使临床疗效倍增,大大降低了停药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标签: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甘草泻心汤;水杨酸软膏湿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症,主要侵及皮肤的真皮浅层及表皮层,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未及时合理的采取治疗转化而来,也可有持续的轻微刺激而诱发。

临床以明显的皮肤瘙痒及皮疹为主要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越来越多,患者大多采用中药内服加西药外敷的疗法来治疗慢性湿疹[1]。

本文采用甘草泻心汤联合水杨酸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33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47例。

治疗组年龄15~56岁,病程3个月~10年。

对照组年龄18~49岁,病程4个月~8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组成:炙甘草24 g、党参20 g、半夏24 g、干姜18 g、黄芩20 g、黄连6 g、大枣20 g。

临床随症加减:皮损肥厚粗糙者加红花12 g,桃仁10 g;纳差、腹胀者加枳壳12 g;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20 g、乌梢蛇20 g。

血燥型湿疹到底有哪些原因?

血燥型湿疹到底有哪些原因?

血燥型湿疹到底有哪些原因?关于《血燥型湿疹到底有哪些原因?》,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燥型湿疹这一专有名词想来大伙儿并不生疏,可是患这一病症的群体也不是许多,因此很多人也并不了解这一病症的原因是啥,实际上每个病症全是依据发病原因来加以解决,因此今日我也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这一血燥型湿疹的原因。

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针对这类病症大伙儿需要留意的事儿有很多,例如,外部要素在食材层面普遍的鱼多、虾等,吸进层面的如蜂花粉、粉尘螨、羊毛绒等,微生物菌种如表皮化浓性革兰阴性杆菌和浅部细菌的感染。

生活环境中的如阳光、酷热、干躁,动物毛皮、白屑,及各种各样化合物如护肤品、香皂、人造纤维等。

那麼,本病的病发发病原因是什么呢?医生介绍,本质要素多取决于病人本身的肠胃混乱神经功能问题、内分泌失衡,假如病人没去医治得话,那麼便会造成自身的病况迅速的恶变,如漫性感染疾病、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裂头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改变层面如生理周期、怀孕等要素,血液循环阻碍普遍的如小腿肚静脉曲张引起小腿肚湿疹;神经精神要素对该病的产生也是有密切相关如紧张焦虑劳累过度等。

乃至是加剧。

经权威专家很多年的研究发现,身体有感染疾病肠道寄生虫等。

如漫性感染疾病、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裂头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改变层面如生理周期、怀孕等要素,血液循环阻碍普遍的如小腿肚静脉曲张引起小腿肚湿疹;神经精神要素对该病的产生也是有密切相关如紧张焦虑劳累过度等。

个人的素养也很重要。

这一点大伙儿要多多的的留意。

上边就是这个病症的一些详细介绍,大伙儿也应当对这一病症拥有一定的掌握,尽管这一病症并不是什么疑难病症,可是也不必小看了这一病症,由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严重危害到人体的别的位置,因此发觉这一病症了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开展医治,那样才能够尽早尽快恢复。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前E A S T 评分4 . 9 0±2 . 0 1 分, 观察 组患 者 5 . 1 2±1 . 9 8 分, 两组
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 义 ( 尸 > 0 . 0 5 ) 。 治疗后 , 观察组 E A S T 评分
燥 止痒胶 囊 f 生产 厂家 : 贵州 同济 堂制药 有 限公 司 , 生产 批
中图分类号 : R 7 5 8 . 2 3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7 1 0 6 — 1 0 6 4 . 0 l
湿疹属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 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 为瘙痒 、 渗血 , 湿疹分多种类型 , 成人多为血虚 风噪型 , 由于 患者 自身免疫力低下 , 营养不 良, 或是月经期 间失血导致…。
有效 : 患处 完全康 复 , 偶 见瘙 痒但不 渗血 , 评分 指数 下降在 2 0 %一 6 0 %之间; 显效 : 患处完全康复 , 无反复瘙痒情况 , 评分
指数 下 降6 0 %以上 ; 无效 : 患处 仍呈 红疹 状 , 瘙痒程 度未 减 轻或加重 , 评 分指数下降在 2 0 %以下 j 。 总有效率 : 显 效率 +
发率为 3 6 . 0 0 %, 显著高于观察组 的 6 . 0 0 %,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桂润燥止 痒胶囊联合复方 甘草酸苷治疗 血虚风燥型湿疹 , 可有效改善 患者的生存 质量 , 瘙痒症状减轻 , 减少复发率 ,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血虚风燥 ; 湿疹 ; 桂润燥止痒胶囊 ; 复方甘草酸苷 ; 疗效
物, 2 0 0 9 , 3 0 ( 9 1 : 5 1 8 - 5 2 2 .
 ̄e m p yf o r a p n e a o f p e ma t u r i t y . NE n g l J Me d , 2 0 0 7 , 3 5 7 ( 6 ) : 1 8 9 3 — 1 9 0 2 .

中医湿疹的分类

中医湿疹的分类

中医湿疹的分类《中医湿疹的分类,你了解多少?》哎呀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湿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呢!中医对于湿疹可是有好多种分类的哟!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先来说说湿热型湿疹吧!这就像是夏天里一场突然的暴雨,来得又急又猛。

患了这种湿疹呀,那皮肤上的疹子就像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红通通的一片,还特别痒,让人忍不住想去挠。

而且呀,还可能会有渗出液呢,黏糊糊的,别提多烦人了!你说这是不是很让人头疼呢?再讲讲脾虚湿蕴型湿疹。

这就好像是一块总是吸不干水的海绵。

这类湿疹呢,发作起来可能没那么剧烈,但就是会反反复复的,老是好不了。

疹子也不那么红了,可就是一直赖着不走。

就像一个不怎么调皮但很固执的小孩,一直缠着你。

这难道不令人郁闷吗?还有血虚风燥型湿疹呢!它就如同秋天里干燥的风,吹得人皮肤干干的。

这种湿疹的疹子往往没那么明显了,但皮肤会变得很干燥、粗糙,还会起皮屑。

这感觉就像是你的皮肤在向你抗议,“我好干呀,快给我滋润滋润呀!”,这能不让人着急吗?大家想想,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而湿疹就是这个世界里出现的一些小状况。

不同类型的湿疹就像是不同的小怪兽,在我们的身体里捣乱。

湿热型的像是暴躁的怪兽,脾虚湿蕴型的像是难缠的怪兽,血虚风燥型的像是倔强的怪兽。

我们得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对付它们呀!中医对于湿疹的分类这么细致,不就是为了能更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我们不能对这些小怪兽视而不见呀,得重视起来,想办法把它们赶跑!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如果发现有湿疹的迹象,一定要及时去了解是哪种类型的,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要等到湿疹变得严重了才后悔莫及呀!总之,湿疹的分类很重要,我们可不能小瞧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虚风燥型湿疹】
什么是血虚风燥型湿疹现在因为环境的变化和生活习
惯地逐渐变化,很多人都会不适应恶劣环境,而患上一些不是很清楚的病症。

而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症又是常会出现的一些病症。

很多患者都想知道血虚风燥型湿疹是怎么患上的,又应该怎么解决呢?
?
血虚风燥型湿疹:
经疹是指在月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

此病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疹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不外热盛风动、血虚生风以及经期外受风邪侵袭所致。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 血虚型
多由久病失养或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不足,经行阴血更虚,生风化燥所致。

丘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入夜尤甚,月经量少,错后,色淡,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

治宜养血散风、消疹。

方选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熟地、川芎、黄
芪、白芍、防风、荆芥、陈皮、蝉蜕、首乌、益母草等。

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血热型
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使血分蕴热,经行则热盛风动而发。

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发红,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常伴有口渴心烦等血热之象,舌质红,苔薄黄或薄少,脉数。

治宜凉血清热、活血祛风止痒。

方选清经汤加减,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蝉蜕、牛蒡子、玄参、菊花、白鲜皮、栀子、甘草等。

注意忌食辛热之品。

★ 外风型
多因行经期间血失体虚,卫外不固,风毒之邪乘虚侵袭所致。

疹块均在行经期间出现,疹色淡红,疹块融合成片,似风团状,瘙痒难忍,遇风加重,常伴身困头痛、恶风发热等风邪外袭之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方选清风散加减,药用防风、蝉蜕、牛蒡子、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苦参、地肤子、川芎、连翘、甘草等。

注意忌食辛热滋腻之品。

月经疹虽与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疗与之有异,在本病的辨证治疗中,应注意顾护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可过用寒凉、破瘀、驱风之剂,以免引起月经失调等。

这就是血虚风燥型湿疹病症的解释和一些解决方法。

现在由
于环境的变化,和雾霾天气等恶劣的环境影响,有很多朋友会患上这些我们平常不是很清楚的湿疹。

患上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朋友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给自己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