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格式 推进康居农房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调研报告 精品

合集下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文篇1一、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情况。

一是编制了地瓜镇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江西坡镇细寨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二是扎实推进试点村创建工作。

完成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广场用地征地工作,启动实施了规划区内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改造、改厕换瓦等人居环境改造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工程。

2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100 万元。

三是完成南湖街道大湾村一组、刘家坡组、盘水街道高兴村兰花塘组、龙吟镇硝硐村石寨平组等8个乡镇(街道)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普安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

四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32594户(20_—20_年)。

五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35吨/天,覆盖县城、三板桥及地瓜等区域群众生活垃圾处理;启动普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建设13个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

目前,楼下、新店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青山、盘水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转运站已完成场地平整。

六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

青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观念依然落后。

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城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更好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覆盖了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和企业,实地走访则深入城镇和农村了解当地情况。

三、调查结果1. 居民生活(1)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但压力也很大。

他们更关注便利性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完善。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在环境和社会关系方面较为满意。

(2)城市居民更注重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而农村居民更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 城乡教育(1)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质,教职员工素质也相对较高。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与他们有关的教育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3. 城乡医疗(1)城市的医疗设施较为完备,技术水平也较高。

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够合理,医疗费用也过高。

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较少,医生素质也较为一般。

(2)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4. 城乡经济(1)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GDP增长率较高。

但也存在经济结构较单一、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农业仍然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

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有待进一步开发。

(2)农村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仍然存在较大的瓶颈,需要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农民追求创新发展。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

(2)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质人才,加快农村经济转型。

(3)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4)加强对农村领域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城乡差距仍然较为明显,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农房实地调研报告

农房实地调研报告

农房实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房的现状及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农房是农民的居住和生产场所,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农房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结构老化、设施条件落后等问题,亟须加以改善和提升。

本次实地调研将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房现状,并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以期为农房改善和农民居住条件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综合方法,以获取全面而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调研团队先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地区的农房进行整体调研,然后在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进一步了解具体问题和原因。

调研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农房区域分布不均:经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农房结构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发达地区的农房普遍更加现代化、设施更完善,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房则以传统结构和简陋设施为主。

这种差异给农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和不公平现象。

2. 农房结构老化:农房普遍存在着结构老化的问题。

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修,许多农房出现了房屋倾斜、墙体渗漏等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对农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威胁,亟需提升农房的结构安全性。

3. 设施条件落后:农房的设施条件普遍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设备。

例如,许多农房没有供暖设备,冬季居住条件差;一些农房没有厕所和洗浴设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房的功能发挥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四、问题分析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农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房的扶持力度,以实现农房区域分布均衡。

2. 加强农房安全监管,建立并完善农房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提供贷款和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房改造和设施升级,提升农房的现代化水平。

4. 加强农房建设标准和规范,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建设农房,提高农房的质量和耐久性。

农村调研报告格式(精选3篇)

农村调研报告格式(精选3篇)

农村调研报告格式(精选3篇)农村格式篇1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X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X镇X 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X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 X村基本情况:X村位于X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X镇XX村,西连XX乡XX村;南与XX省XX市接壤;北与XX村隔淮河相望。

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

农民纯收入6300元。

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

X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xx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xx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xx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

X村所在的X县属于XX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X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X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

X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城乡差距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讨城乡差距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水平、收入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访谈,与一些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城乡差距的看法和感受。

三、城乡差距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单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和人才。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

2.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待遇。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增加了城乡差距。

四、城乡差距的影响1.人口流失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的相对贫困,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2.社会不稳定城乡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公平,可能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资源浪费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农村地区却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这种资源浪费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解决办法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房屋改造调研报告(3)

农村房屋改造调研报告(3)

农村房屋改造调研报告(3)农村房屋改造调研报告二、初步成效通过一年左右的实施,我市的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取得的初步及预期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

我市将农村住房改造与修编完善全市的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构建“主城区——中心镇——中心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的网络化、组团式空间结构体系。

明确要通过农村住房改造,到2017年主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4个中心镇的人口均达到2万人以上,并把原有57个中心村通过规划减少到17个,从而实现人口集聚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度。

2、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目前全市规划的51个集聚点预计可集聚人口5万以上。

这些集聚点区位交通便利,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配套设施齐全。

山区农民通过入住集聚点后,可以有效改善居住条件,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就业。

如乾潭镇东星苑集聚点的农户下山后,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在周边企业找到工作,每户年均增收达1万元。

3、拓展了发展县域空间。

我市通过完善建设用地复垦奖励政策,提高复垦补助标准,鼓励农民以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7年我市计划改造农村住房户数和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面积分别是杭州市下达任务的156%和330%。

农户踊跃向集聚点集中,并选择公寓房居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据初步测算,在保障农村住房改造用地指标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约土地2175亩,为今后发展腾出了空间。

4、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随着农户向中心镇、中心村的集聚,有效扩大了农村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活跃,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在农村住房改造的同时,我市注重引导各村做好村级留用地的开发和房产的盘活,有效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我市还针对山区人口外迁、土地撂荒的实际,建立了全市性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平台,制定统一的土地流转程序, 2017 年全市新增流转土地和山林面积达1.5 万亩,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模板2篇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模板2篇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模板2篇Urban rural gap survey report template汇报人:JinTai College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模板2篇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调查报告2、篇章2: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文档(通用版)篇章1: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调查报告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一、调查资料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

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

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

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

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

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

调研报告格式 农房重建调研 精品

调研报告格式 农房重建调研 精品

调研报告格式农房重建调研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建议报告于后.攻坚克难,全县农房重建有效推进灾后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湖南省的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指导思想,克服重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科学、有序地推进全县农房重建进程,可望8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一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重建合力.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援建帮扶、社会支持四举并重之策,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全县上下打响了灾后农房重建战役.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各级干部重心下移,积极做好指导、服务、支持、帮助工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强化了宣传发动和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建设永久性农房是尽快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必然要求,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了农房建设之中,将党和政府的要求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搞好与对口援建单位的配合衔接工作,农房重建中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得到了湖南省的大力帮助;动员社会力量,争取各方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县农房重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香港红十会资助我县1000户困难农户重建永久性住房,极大地缓解了重建资金难题,一些在县的建设施工单位和有关方面也给农房重建给予了极大支持.二是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和安全.按照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加强示范指导,努力做到安全重建、科学重建;在选址上,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域,综合考虑安置点用地条件、水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在设计和风貌上,既考虑抗震设防要求,又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同时还讲究经济实用;建筑结构以砖混、石木结构为主,大多数有构造柱、地圈梁,楼面板也大多采用现浇,同时做好安全质量全程监管,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防灾避灾能力;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和畜禽养殖实际,统筹规划人畜饮水、村社道路以及养殖圈舍、沼气池等,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通过抓点扩面,示范带动,以重建.促进发展,以重建提升水平,实现了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三是坚持机制创新,破解重建中的各种难题.弘扬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优良传统,积极引导重建农户成立互助合作组织,协调解决重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全县农房重建热潮中,不等不靠,齐心协力建家园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模式建房,委托代建、互助自建、帮扶援建、包工建房、联户共建、分期建房等重建模式在全县普遍推行,有效缓解了集中建房的压力;采取自己筹集一点、银行贷款一点、残值利用一点、亲友赊借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办法,多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房重建资金;建立农房重建建材特供机制,内扩外引,加强统筹调剂,同时加大建材价格监控,坚决杜绝随意涨价和哄抬价格行为,解决建材紧缺和价高问题;积极培训、引进、调剂建设工匠,切实解决劳动力用工紧缺问题.二、当前农房重建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灾后农重建是一项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选址、土地调整、材料供给、群众资金准备、建设质量和新建地基础设施配套及其国家资金补助政策落实等等,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目前重建进度不一,重建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重建进度,要按期完成重建任务,还应当加大力度努力解决其制约因素.(一)重建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由于我县大多农户收入低、积蓄少、受灾损失大,加之重建所需建材大多靠内地购入,价格高、运输费用大,再加上劳务费猛涨,致使重建成本大增,一般农户需8万元左右一幢,农户自筹困难,而国家补贴有限,贷款额度也相对较低,且分期兑付,不能集中使用,有的备料难而迟迟不能动工.(二)劳动力紧张,技术工匠不足,劳务费用高.由于农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春耕生产、虫草采挖季节来临、汶马路三改二工程房屋拆迁及重建等集中在一起,致使劳动力用工相当紧张;技术工匠虽经前期大力培训和引进,但因集中用工而仍显不足,且分布不均,技能参差不齐,米亚罗地区和上孟乡石匠奇缺,同时各地均有重建任务而难以调剂;技术工价高,天工需100元左右,石墙一平方丈需700元以上,如果监管有不到位,就可能导致随意施工,技术含量低,建筑质量不高等安全隐患.(三)建材运输费用高.特别是高半山二次转运费用过高,受村级公路等级和通达、通畅能力限制,高半山建材运输奇高,一匹红砖需0.2元,一匹水泥砖需1.00元,一立方砂石需80-100元,如薜城镇建山村重建用细砂购自下孟乡回龙桥砂场,一立方砂价80元左右,运到薜城镇上需运费20元,再运到山上需100元,如离公路较远还需用人工搬运,这样一立方砂的成本高达200元以上.(四)一些地区建材仍显紧张,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米亚罗地区未纳入特供范围,农户自行组织采购运输建材难度大,高半山缺乏砂石资源;虽然通过特供优惠和价格监管干预措施,目前建材价格有所稳定和下滑,但总体价格仍显过高,农户难以承受;同时建材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五)基础设施及地质环境影响重建.特别是通村、通组公路损毁严重,虽大多已恢复,但等级仍低,晴通雨阻,影响重建建材运输.震后次生灾害频发,道路抢通、保通任务艰巨;部分受灾群众原居住地生态环境和条件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原址无法重建,异地重建选址难.一些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重建进度,朴头乡庄房村集中安置点河道保坎等配套设施项目招投标5月中旬才能完成,届时雨季来临,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将会加长,不仅影响重建进度,还有可能对农户已堆放的建材造成损失;停电现象多,影响重建施工.(六)一些农房重建实施规划欠科学性.个别农户不按政府规划草率决定,盲目重建,不科学选址、科学建筑,提高农房的抗震性;有的村寨原址不宜或不易重建,而多在各自的承包地重建,既浪费土地,又显得零乱,不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缺建筑质量监管队伍和技术人才,对农房建筑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规划,对建筑材料合格率的检测,对建成后房屋的验收等缺乏经验;一些农户希望借重建之机一步脱贫,过分求大求洋,加大了农户负担;有的强调农民住宅和村庄的异地集中安置,忽视了农业、农村的产业特点,忽视地方文化传统和特色;有的过分强调对震损农户重来,希望全部以新建筑来取而代之,忽视受灾农房既有可用和可修复的巨大潜力,造成巨大的浪费.(七)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县级部门抽调、借调乡镇干部过多,基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有关指导、协调、帮助等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对建筑施工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建材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也有待直一步加强.三、群众对住房重建的一些希望和要求在农房重建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信心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同时针对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和要求:一是希望争取得到国家、援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更大支持,以解决重建资金困难问题.认为国家对农房重建补贴标准是统一的,但由于我县地处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大多居住在高半山,建材运输不便、运费高,农户实际得到的补贴与内地相比大打折扣,为此要求逐级向上反映,希望国家给予一定的运费补贴;争取援建的湖南省为农户特别是困难户给予一定的重建补助;还希望动员社会力量对困难弱势群体给予更大的支持.二是希望金融信贷部门降低信贷门槛,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分别不同情况适当增大贷款额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建材生产和组织供应,米亚罗地区要求将其列入建材特供范围并享受相关特供优惠政策;在一些石匠较多的乡(镇)、村能够提前完成重建任务的前提下,放宽限制,调剂工匠,以解决该地区工匠奇缺的问题.四是希望加快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按时完成重建任务.五是要求电力部门保证重建施工的用电供应.六是加强协调,解决一些农户选址难的问题.七是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将需要拆除的旧房改造成圈舍,以便发展圈养养殖业.四、对下阶段农房重建工作的建议按照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县委提出在8月30日前全面完成农房重建的目标任务,全县农房重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为此,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重建,难中破难,积极推进全县农房重建进程.(一)狠抓规划落实和指导服务,保证重建升级.灾后农房重建不能简单地原样恢复,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不仅确保农房重建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妥善解决好重建上档升级的问题,要抓住机遇在新起点、高标准上有所突破,要以更人性、更科学的方法引领重建方向.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定址,严格按设计和风貌要求施工,因地制宜选择建筑结构,提高防灾、避灾能力.结合新农村建设、特色风貌塑造、城乡环境整治,把新农村建设的元素、时代的气息与藏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互融合,充分彰显区域文化的历史底蕴;要严格按照四改两建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改厨、改圈、改厕、改水和建设户用沼气池或太阳能、通村入户道路建设.要好好把握重建契机,帮助广大农民用好用活重建政策,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地开展灾后农房重建;要将生活与生产、环境与生态、资源与发展有机融合,(二)狠抓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保证重建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树立和培植受灾农户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充分尊重受灾农户的重建意愿.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实施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和对待原址重建与异地重建,分户重建与集中重建的关系,科学利用灾后重建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政策和资金的功能与效益,把农民自力更生同政府补助、社会帮扶、亲友互助等形式有机结合,让自身主体作用在农房重建的各个环节中得以彰显,确保重建工作源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与激发.进一步组织调剂劳动力和技工队伍,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组成义务帮工队,对特困户,三孤人员等困难群体给予帮助;要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打造和扶持各具特点的示范典型.要及时将各类惠民、亲民、利民的政策在农房重建中进行集中展现,用鲜活事例、典型榜样、优秀成果引导和教育群众;用现实的农房重建成果充分激发、激活建房的热情与,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形成内在动力与外化行动的高度统一、从而进一步掀起农房重建的新热潮.。

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大差距调研材料(共5篇)

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大差距调研材料(共5篇)

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大差距调研材料(共5篇)第一篇:缩小城乡、贫富、区域三大差距调研材料缩小“三大差距” 构建和谐某某某某镇缩小“三大差距”调研报告某某镇位于忠县北部,南距县城47公里,北距“佛教圣地”----某某38公里,东距某某市第二大都市----某某92公里,西距某某市主城280公里。

全镇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5个村(居)、138个村(居)民小组,13892户,45720人,城镇化率20.8%,耕地2882公顷(43230亩),森林覆盖率达48.2%。

近年来,我们切实贯彻中央“五个统筹”的发展方针,以发展〃民生为主题,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推进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大农转城力度,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以解决农村低保和看病难、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住房难等“一保五难”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趋向平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三大差距”逐步缩小。

到2010年底,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81亿元,增速16.6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4718亿元、0.3445亿元、1.30642亿元,一、二、三产业占比为53:10:37),农民人均纯收入6039元,增速20.58%,固定资产投资7247万元,增速2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9万元,增速19.83%,地方财政收入1175万元,存款余额5.638亿元,粮食总产量23651吨,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

某某镇成功打造为“市级文明镇”、“市级试点小城镇”、“县级卫生场镇”、“市级科技示范镇”、“蚕茧万担镇”、“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某某市万头种猪基地”、“某某市特色林业之乡”。

2008年,被规划为国家“部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

一、当前“三大差距”在某某的主要表现(一)城乡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大。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建房调研报告范文篇1:农村建房调研报告因为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建房问题已成为樟皇村的一个顽疾,一方面造成了农民没有土地建房,在一定水准上也助推了农村违法用地蔓延。

为此,今年以来,我村把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破解农民建房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共拆除旧房、违章建筑27多间,审批房屋27套。

本文就樟皇村农村建房存有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建房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一、农村建房存有的主要问题1、建房审批手续繁琐,时效较长当前农民建房的正常审批程序,一般是农民先打建房申请报告给村里,由村里统一送到镇(乡)、街道,再向国土资源部门领取农户建房审批表,而后又要先经过规划部门逐级审批,再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从建房用地申请到审批,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的时间,造成部分村民对建房审批产生不满。

2、存有建设乱、违章建筑等现象樟皇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

农民根据自己喜好,自行零散建设,建设无序,往往或呈“线性扩张”,村内道路修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搭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比较普遍。

虽然这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增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存有违法搭建、擅自加层等违法现象。

3、建房资金短缺突出一是资金储备不足。

樟皇村农民年均年收入约9000元,绝大部分农民收入较单一,建房资金主要来源于打工收入。

按当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建好一幢房子,至少要花费农民家庭10-15年的积蓄,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用于建房资金储备并不充分。

二是资金保障困难。

农村建房也是一项面子工程,经济实力好的在造,条件差的借钱也在造,耗尽了积蓄,透支了生活。

面子工程导致了很多“空心楼”、“烂尾房”的产生,有的新建房建了多年还是毛坯房。

三是资金浪费严重。

受迷信思想影响,怕周边高出自家的房屋破坏了自家的风水,邻里之间相互攀比,远离了建房的初衷,建造了超过使用目的和承受水平的住房,新房建成后,二楼以上普遍长年空置。

城乡调研报告范文4篇_调研报告_

城乡调研报告范文4篇_调研报告_

城乡调研报告范文4篇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安徽省xx市,浙江省xx市,江苏省xx市,山东省xx市、xx市、xx市等六市进行调研。

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一、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xx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xx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计划到XX年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达到70%。

xx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

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xx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

调研报告格式推进康居农房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调研

调研报告格式推进康居农房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调研

调研报告格式推进康居农房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调研报告一, 它是以促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为重点, 以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 通过不断建造风貌统一, 功能齐备、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的联排式乡间别墅, 达到农村宜居的目的,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的目标.一、基本现状及主要成效我区现有行政村62个, 村庄住户33371户(其中农村危旧房约5000户),农村人口约10 万人.近年来, 农村电力、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 目前, 乡镇通达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卫生用水覆盖率99%,电视、电话覆盖率96%,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81%,商业服务设施覆盖率8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3 平方米, 住房总体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一)启动了农村居住革命为切实改善城镇环境, 大力提升农村居住品质,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我区大力推广巴渝新居建设, 启动了农村的居住革命.2019 年以来, 共计建成农民新村 3 个, 巴渝康居点10 个, 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886户, 农村危旧房改造1191户, 实现了农房建设的三大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分散自建组转变为联户集中统一建设;二是由过去无设计建设转变为统一参照《巴渝新居通用图集》建设;三是由过去个体砖匠建设转变为建筑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 提高建设质量, 改善环境与形象.(二)集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我区巴渝新居实行统一规划, 集中建设, 减少了过去农户分散建房导致用地的浪费, 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据初步测算, 农村分散建房户均占地450平方米左右,现在集中建房户均占地250 平方米左右(含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 就我区累计完成的1886 户来计算, 可有效节约整合土地约566 亩(指拆旧建新, 原有宅基地复耕计算).(三)凸显了新村乘数效应巴渝新居建设的大举实施, 以乘数效应激活多个因素, 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砖等建材的大量需求, 新家电、新家具的必要添置,刺激农村消费市场, 促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 巴渝新居建设形成农村一定区域内要素聚集, 助推了农村大发展.(四)丰富了城镇化发展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缩小城乡差别, 让更多农民享受现代城市的精神、物质及生态文明. 大批巴渝新居的建成投入使用, 必将引领农村生活方式发展巨大变化, 有效促进住进农民新村的农民摒弃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卫生习惯, 有力推进农村物质、精神、生态三大文明建设, 赋予了城市化发展的新内容.二、存在的问题及差距由于历史和自然等诸多因素, 我区农村居住条件依然很低, 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与城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明显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建房分散缺乏特点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 这也使得我区农村自然村落的布局非常分散.我区现共有农房约3万户, 其中 5 户以下的散居户约有1万户, 约占农户总户数的40%.村落布点较多, 资金难以集中使用, 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和难度, 而且建筑形式单一杂乱无序、装饰粗放、缺乏地方建筑特色.(二)危旧房多环境较差我区农村危旧房有着量大面广的特点, 现有农村危旧房屋约4240户, 涉及人数约 1.3 万余人, 其中贫困人口占50%.现有农房中有卫生厕所约77%左右, 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约84%,生活污水处理率约58%,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 污水靠蒸发, 垃圾风来刮是目前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对传统的能源方式依赖性较强, 生活用能以煤、柴焚烧为主, 成为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虽然农村电力供应基本实现了户户通但是, 农村电供电可靠性仍较差, 尚有12.4%的农村电没有实施改造, 实行城乡同同价难度较大, 相当一部分农户线路老化, 无法满足农村日用负荷.此外, 自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 虽然全区早已实现村村通电话, 但绝大多数村没有宽带络接入, 影响农村科技信息的普及. 村镇供水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四)现行政策制约了发展空间目前现行的农村土地在具体政策、发展阶段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难题和障碍, 户籍制度障碍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民政政策、住房安置等五大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金融政策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农村信贷支持严重不足,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六)康居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虽然长期以来,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投入采取了多种渠道, 但就主城区而言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目前,巴渝新居建设涉及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风貌设计、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实质性问题, 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亦十分艰巨, 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也难以适应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七)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区的经济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十分不平衡. 长生桥镇、南山街道、南坪镇, 分别依托茶园新区、南山生态带、南坪商圈, 经济发展迅速, 在场镇建设、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各镇.而迎龙、广阳、峡口等镇农业经济占着较大的比重,经济底子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 (八)村镇产业配套薄弱村镇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我区镇域经济相对薄弱, 绝大部分村镇目前没有形成操作性强、富于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农业生产缺乏引导, 农民生产仍以低效益的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收益较低, 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明显.三、工作思路(一)锁定三大目标精心布局有机实施一是2019 年计划建设农民新村 3 个.遵照规划合理、适度集中、环境良好、配套便利、风貌鲜明的基本要求, 实现农民新村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 有 1 个小广场、1个便民商业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二是建设巴渝新居1000户.与高山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相结合, 按照集约用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富有浓郁巴渝地方特色的总体要求, 大力传承巴渝传统民居风格, 彰显屋脊瓦头、穿斗廊柱、青砖勾缝等地方建筑元素符号, 并与当地环境和田园风光相协调. 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1000 户.实行农房建设改造三结合(即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机结合),对单家独户分散的D级农村危旧房原则上不再就地改造, 采取就近迁建相对集中到农民新村;对符合村规划的聚居点危旧房采取主体排危、风貌改造、完善六通六有、实施一池六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路、改庭院), 使之改造成为农民新村.(二)编制规划引领康居工程建设随着我市主城进入二环时代, 以及重庆新一轮总规修编的全面展开, 我区将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将全区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范畴, 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 建立区镇村规划体系, 真正形成规划全覆盖.一是一体化南岸规划.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与发展、城乡总体、土地利用总体、生态环保规划的四规叠合, 不断强化自身的区位、环境、特色、产业四个优势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二是特色城镇群规划. 调整和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设施城市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的原则, 实现城区与周边城镇的规划共用、设施共建、管理共担、成果共享, 以城市繁荣带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促进城市持续繁荣.三是个性乡村规划. 抓住我区临江绕山这个最大的自然特征, 充分考虑人文、历史、现代等因素, 形成适度集中、服务配套、村容整洁的乡村, 确保与周边环境和景观协调一致, 又各具特色与魅力.(三)注重三大要点凸显巴渝新居特色一是把握特点. 对巴渝新居建设点从特有地理位置优势, 按照选定的巴渝新居通用图集的外观、色泽以及环境协调等要素, 因地制宜进行有效控制, 建成面上整体统一、但点上又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的巴渝新居.二是打造重点. 对位于二环以外的迎龙、广阳等镇的场镇、重要节点、区域边界沿线的巴渝新居项目, 进行重点打造, 建成凸显巴渝民居建筑风貌特色的示范康居点.三是彰显亮点. 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做文章, 赋予康居点建设持久生命力打造生态农业康居点,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探索三大模式有效突破土地瓶颈一是占补平衡模式. 按照村民自愿、占补平衡、共建共享的原则, 继续实行宅基地复垦, 规定凡自愿申请到新社区建房者, 须先签订原宅基地复耕协议, 实现耕地的集约节约.二是带资入社模式. 按照土地集中利用、产业聚集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功能集中配套的思路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 对跨社、跨村的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居住的, 采取带资入社的方式, 入户手续和有偿取得宅基地, 享受该集体经济组织应得利益分配.三是腾笼换鸟模式. 鼓励农村居民跨行政区域、跨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梯度有偿转让,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购买闲置农民房屋和有偿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实现从偏远地区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 有效地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承包土地,顺利推进我区农村土地双换进程, 为下一步农民变市民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整合三股资金确保康居工程建设我区尚有部分村镇经济底子薄, 基础设施不完备, 因此首先要考虑输血. 一是参照地票收益返还.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农户拆除旧房, 腾出的宅基地及其房前屋后院坝等附属设施用地, 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区土地储备整治机构收购新增耕地指标, 参照地票市场交易的纯收益,80%补偿给农户, 引导其到农民新村建(购)新房或到城镇购房,20%给村集体, 主要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农村闲置的工矿企业、学校和废弃道路等属于集体建设用地部分参照地票获取的纯收益, 至少80%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财政专项补助. 政设立专项资金, 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按照60 万元\/ 个, 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平均按照 2 万元\/ 户.三是涉农资金整合. 按照管理主体、资金及用途不变的原则, 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 包括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等多个方面, 加快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强力资金投入, 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为下一步造血功能的打造提供必要保障.(六)突出三个强化运作积极有序高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年初及时召开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动员会, 区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布置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专门成立由区府分管区长任组长, 区城乡建委牵头, 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水局、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及相关镇政府主要领导等为成员的南岸区城镇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的统筹协调与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到位.建立完善康居农房建设改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明确成员单位各自的职责分工,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推行政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人头的制度, 各相关责任镇政府与承建施工企业或建筑工匠、建设改造农户分别签订协议, 明确工作任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竣工时限, 按要求及时报送工程进度.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年初全区召开康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 在此基础之上各镇、村、社层层发动.与此同时我区携主流媒体, 通过电视、广播、络、报刊等对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有效提高和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中国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中国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中国城乡差距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将对中国的城乡差距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目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差距。

虽然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就业机会有限和低收入问题。

教育是影响城乡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育质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和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学历差距。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平衡分布也是城乡差距的体现。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则面临交通不便、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二、城乡差距形成原因分析城乡差距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首先,户籍制度的差异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和享受城市社会福利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

其次,土地制度的差异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流转和经营,使得他们难以从土地经营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而城市地区的土地市场相对开放,土地经营更加灵活,这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机会。

最后,不平衡的发展政策也是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国家对城市地区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加大。

三、解决城乡差距的建议和措施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并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村人口在城市中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限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机会。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近年来,城乡差异问题愈发凸显,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展现城乡差异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以城乡差异调研为主题的调查,并形成一份详实的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城乡差异的现状,分析城乡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我们采用的调研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以多元化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调研结果1.经济方面的差异(1)GDP水平:城市GDP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普遍较高。

(2)财政收支:城市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农村,财政投入也更多。

(3)就业率:城市就业率较高,农村就业率相对较低,且城乡之间的职业分布相互呼应。

2.文化方面的差异(1)教育水平: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更为充足,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学校规模也较大。

(2)文化活动:城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则相对较少。

(3)文化消费: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而农村居民则相对有限。

3.社会方面的差异(1)社会保障: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农村更为完善。

(2)医疗卫生: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高于农村地区,并且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存在不均。

(3)社会风气:城市的社会风气相对更阳光积极,而农村则存在相对滞后的社会思潮。

三、分析和建议城乡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策不适应:一些中央政策对于城乡之间的差异未能充分考虑,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如交通网络、电信服务等。

3.教育资源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较城市不足,这会对农村居民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调整: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和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2.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农村地区教育体系的整体质量,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023年最新农村建房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年最新农村建房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年最新农村建房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村建房调研报告1为着力推动全镇农村建房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成美丽沤江,沤江镇人大根据桂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要求,对沤江镇的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工作进行了自查调研。

现将自查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安排部署了自查调研工作为了全面摸清我镇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现状、村民建房意愿、村民建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镇成立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调研小组,由人大主席罗庆忠任组长,人大副主席胡小林任副组长,人大秘书、党政办、民政办、国土站和建管站负责人为成员,由镇人大牵头,组织国土、建设、民政等部门人员深入全镇27个村(社区)进行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专题自查调研。

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了全镇规范农村建房情况镇调研组通过召开村(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党员组长、县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沤江镇农村建房的现状、村民建房的意愿、村民建房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存在困难、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建房的现状。

沤江镇地处桂东县城,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境内交通便利,106国道、S322线贯穿全境,共辖23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有207个村(居)民小组,5.09万人,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其中住宅占地487.2公顷,耕地面积1057公顷,林地面积14511.2公顷,草地面积12.3公顷,园地、荒山石壁、水域等其他面积3698.3公顷。

全镇村庄植被保护良好,地势为山地丘陵地形,耕地面积较少,林地相对较多。

主城区内已改建和新建房屋占80%以上,城郊区60%以上,边远山区则在30%以内。

主城区内房屋近七、八年来规划较为合理,整齐有序;其他区域基本没有规划,多数根据地理建议依山而建,部分伴路而建,也有部分占用农田乱建,房屋分布显得比较零散杂乱。

(二)村民建房的意愿。

总体上都希望向往城市靠拢、向交通便利的地方集聚,想住的宽松、舒适,追求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环境优美、设施全面、保障有力。

农村三大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三大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三大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村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三大建设逐渐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策略。

本报告将对农村三大建设进行调研,并就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石。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道路不够宽敞,供水不稳定等。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供水和电力设施的稳定性,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但是,仍有一部分农民缺乏正确的产业选择意识,导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农民的产业指导,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便利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农村三大建设的调研,我们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建设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质量,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三大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农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六、致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

城乡差异调研报告第一篇:城乡差异调研报告湖北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城乡的收入、消费、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及其差距。

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外部环境下,“扩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也是下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刺激城乡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既有消费水平差异又有消费结构差异。

具体表现在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1.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

收入是居民消费的硬约束,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并与消费水平成正向关。

1985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4元增加到22727元,增长25.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549元增加到9258元,增长16.8倍。

与收入的大幅提高相对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5年的795元增加到2008年的15158元,增加14609元,增长18.4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474元增加到7072元,增加6598元,增长14.0倍。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多,消费增长快;而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无论水平还是增速均要低一些。

2.恩格尔系数的城乡差异。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用作购买食品的支出与家庭总收入之比,通常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其一般情况,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即从长期来看,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

如果居民收入增长低于一些农产品价格涨幅,居民消费量稳定,费用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

如,2008年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水产品价格上涨8.4%,鲜菜价格上升5.9%,鲜蛋价格上涨22.9%。

而同期,全省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出现上升,其中农村居民为38.0%,比2007年的36.4%上升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为36.4%, 上升1.7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格式推进康居农房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调研报告一,它是以促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为重点,以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通过不断建造风貌统一,功能齐备、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的联排式乡间别墅,达到农村宜居的目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的目标.一、基本现状及主要成效我区现有行政村62个,村庄住户33371户(其中农村危旧房约5000户),农村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农村电力、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目前,乡镇通达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卫生用水覆盖率99%,电视、电话覆盖率96%,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81%,商业服务设施覆盖率8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3平方米,住房总体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一)启动了农村居住革命为切实改善城镇环境,大力提升农村居住品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大力推广巴渝新居建设,启动了农村的居住革命.2019年以来,共计建成农民新村3个,巴渝康居点10个,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886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191户,实现了农房建设的三大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分散自建组转变为联户集中统一建设;二是由过去无设计建设转变为统一参照《巴渝新居通用图集》建设;三是由过去个体砖匠建设转变为建筑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改善环境与形象.(二)集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我区巴渝新居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减少了过去农户分散建房导致用地的浪费,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据初步测算,农村分散建房户均占地450平方米左右,现在集中建房户均占地250平方米左右(含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就我区累计完成的1886户来计算,可有效节约整合土地约566亩(指拆旧建新,原有宅基地复耕计算).(三)凸显了新村乘数效应巴渝新居建设的大举实施,以乘数效应激活多个因素,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砖等建材的大量需求,新家电、新家具的必要添置,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促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巴渝新居建设形成农村一定区域内要素聚集,助推了农村大发展.(四)丰富了城镇化发展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让更多农民享受现代城市的精神、物质及生态文明.大批巴渝新居的建成投入使用,必将引领农村生活方式发展巨大变化,有效促进住进农民新村的农民摒弃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卫生习惯,有力推进农村物质、精神、生态三大文明建设,赋予了城市化发展的新内容.二、存在的问题及差距由于历史和自然等诸多因素,我区农村居住条件依然很低,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城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建房分散缺乏特点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这也使得我区农村自然村落的布局非常分散.我区现共有农房约3万户,其中5户以下的散居户约有1万户,约占农户总户数的40%.村落布点较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和难度,而且建筑形式单一杂乱无序、装饰粗放、缺乏地方建筑特色.(二)危旧房多环境较差我区农村危旧房有着量大面广的特点,现有农村危旧房屋约4240户,涉及人数约1.3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50%.现有农房中有卫生厕所约77%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约84%,生活污水处理率约58%,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风来刮是目前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对传统的能源方式依赖性较强,生活用能以煤、柴焚烧为主,成为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虽然农村电力供应基本实现了户户通但是,农村电供电可靠性仍较差,尚有12.4%的农村电没有实施改造,实行城乡同同价难度较大,相当一部分农户线路老化,无法满足农村日用负荷.此外,自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虽然全区早已实现村村通电话,但绝大多数村没有宽带络接入,影响农村科技信息的普及.村镇供水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四)现行政策制约了发展空间目前现行的农村土地在具体政策、发展阶段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难题和障碍,户籍制度障碍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民政政策、住房安置等五大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金融政策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农村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六)康居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虽然长期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投入采取了多种渠道,但就主城区而言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目前,巴渝新居建设涉及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风貌设计、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亦十分艰巨,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也难以适应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七)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区的经济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十分不平衡.长生桥镇、南山街道、南坪镇,分别依托茶园新区、南山生态带、南坪商圈,经济发展迅速,在场镇建设、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各镇.而迎龙、广阳、峡口等镇农业经济占着较大的比重,经济底子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八)村镇产业配套薄弱村镇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我区镇域经济相对薄弱,绝大部分村镇目前没有形成操作性强、富于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农业生产缺乏引导,农民生产仍以低效益的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收益较低,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明显.三、工作思路(一)锁定三大目标精心布局有机实施一是2019年计划建设农民新村3个.遵照规划合理、适度集中、环境良好、配套便利、风貌鲜明的基本要求,实现农民新村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有1个小广场、1个便民商业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二是建设巴渝新居1000户.与高山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相结合,按照集约用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富有浓郁巴渝地方特色的总体要求,大力传承巴渝传统民居风格,彰显屋脊瓦头、穿斗廊柱、青砖勾缝等地方建筑元素符号,并与当地环境和田园风光相协调.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1000户.实行农房建设改造三结合(即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机结合),对单家独户分散的D级农村危旧房原则上不再就地改造,采取就近迁建相对集中到农民新村;对符合村规划的聚居点危旧房采取主体排危、风貌改造、完善六通六有、实施一池六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路、改庭院),使之改造成为农民新村.(二)编制规划引领康居工程建设随着我市主城进入二环时代,以及重庆新一轮总规修编的全面展开,我区将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全区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范畴,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区镇村规划体系,真正形成规划全覆盖.一是一体化南岸规划.努力实现国民经济与发展、城乡总体、土地利用总体、生态环保规划的四规叠合,不断强化自身的区位、环境、特色、产业四个优势,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二是特色城镇群规划.调整和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设施城市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的原则,实现城区与周边城镇的规划共用、设施共建、管理共担、成果共享,以城市繁荣带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促进城市持续繁荣.三是个性乡村规划.抓住我区临江绕山这个最大的自然特征,充分考虑人文、历史、现代等因素,形成适度集中、服务配套、村容整洁的乡村,确保与周边环境和景观协调一致,又各具特色与魅力.(三)注重三大要点凸显巴渝新居特色一是把握特点.对巴渝新居建设点,从特有地理位置优势,按照选定的巴渝新居通用图集的外观、色泽以及环境协调等要素,因地制宜进行有效控制,建成面上整体统一、但点上又各具特色、别具一格的巴渝新居.二是打造重点.对位于二环以外的迎龙、广阳等镇的场镇、重要节点、区域边界沿线的巴渝新居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建成凸显巴渝民居建筑风貌特色的示范康居点.三是彰显亮点.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做文章,赋予康居点建设持久生命力,打造生态农业康居点,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探索三大模式有效突破土地瓶颈一是占补平衡模式.按照村民自愿、占补平衡、共建共享的原则,继续实行宅基地复垦,规定凡自愿申请到新社区建房者,须先签订原宅基地复耕协议,实现耕地的集约节约.二是带资入社模式.按照土地集中利用、产业聚集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功能集中配套的思路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对跨社、跨村的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居住的,采取带资入社的方式,入户手续和有偿取得宅基地,享受该集体经济组织应得利益分配.三是腾笼换鸟模式.鼓励农村居民跨行政区域、跨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梯度有偿转让,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购买闲置农民房屋和有偿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从偏远地区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有效地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承包土地,顺利推进我区农村土地双换进程,为下一步农民变市民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整合三股资金确保康居工程建设我区尚有部分村镇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备,因此首先要考虑输血.一是参照地票收益返还.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农户拆除旧房,腾出的宅基地及其房前屋后院坝等附属设施用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区土地储备整治机构收购新增耕地指标,参照地票市场交易的纯收益,80%补偿给农户,引导其到农民新村建(购)新房或到城镇购房,20%给村集体,主要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闲置的工矿企业、学校和废弃道路等属于集体建设用地部分参照地票获取的纯收益,至少80%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财政专项补助.政设立专项资金,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按照60万元\/个,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平均按照2万元\/户.三是涉农资金整合.按照管理主体、资金及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包括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等多个方面,加快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强力资金投入,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为下一步造血功能的打造提供必要保障.(六)突出三个强化运作积极有序高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年初及时召开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动员会,区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布置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专门成立由区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城乡建委牵头,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水局、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及相关镇政府主要领导等为成员的南岸区城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的统筹协调与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强化责任到位.建立完善康居农房建设改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成员单位各自的职责分工,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推行政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人头的制度,各相关责任镇政府与承建施工企业或建筑工匠、建设改造农户分别签订协议,明确工作任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竣工时限,按要求及时报送工程进度.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年初全区召开康居工程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在此基础之上各镇、村、社层层发动.与此同时我区携主流媒体,通过电视、广播、络、报刊等对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有效提高和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