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从经济周期看,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处于周期波动中。
如图1所示,从1953年至20145次完整左右的平30进一(一)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正在同时经历人口结构快速变迁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减。
我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在1969-1971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5.7,1979-1981年期间为2.6,1992年以后急剧降至2.0以下水平,近年来已降到1.2左右,进入了超低生育率时代。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增劳动力减少,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2,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就逐步趋于下降,并将在未来15年之内持续下降,预计"十三五"时期继续减少1000万以上。
2005-2015年,我国劳动参与率在0.81-0.76,未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劳动参与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尽管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但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实现当地非农化,GDP需上升,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总量已经开始危及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仅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紧缺,全国2/3城市缺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近80%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沙化土地占18%.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
雾霾天气呈现频发性、全国性态势,有1/3城市人口居住在劣于二级的空气中。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2010-11-30 04:25:2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
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
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
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
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
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
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中国未来5年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5年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将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创新和科技。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中国将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内需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政府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3. 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国将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和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4. 扩大开放和促进全球化: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扩大开放领域和程度。
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合作。
同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5. 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中国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鼓励创新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
养力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扩大开放和促进全球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
这些变化将推动中国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引言:全球化,数年前就冲击着我们的耳膜,已经不再陌生。
它是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推动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国从中获得规模效益和国际分工的利益,可以说,它是“一艘不得不乘坐的船”。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在这股浪潮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工厂外资人口坎昆会议发展家发达国家一、持续高增长的背后――面临“南北”两方的夹击1979-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5%,为世界之最,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的第4位,并在200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吸引外资自1993年以来连续处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首位,截至2003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5015.76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在这如此骄人的“硕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分得了经济利益的“蛋糕”。
然而,辉煌的背后我们却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两方的夹击。
自2001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后出现了世界性通货紧缩,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甚至出现下滑,就业压力增大,而中国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市场,加大了对国外产品的歧视力度,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如环境保护措施、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反倾销、保护知识产权等。
作为始作俑者的发达国家将矛头大多对准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发达国家对中国提起了多起涉及倾销、环保、技术标准的出口贸易的诉讼案,这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有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了一般制造业生产的生产能力过大和激烈竞争,这一发展战略走到了一个困难的阶段。
比如印度近年来就备受关注,形成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威胁,许多外国投资已由我国转向印度,发展中国家也在向我们提出挑战。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经济要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经济要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通过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又不利于政府弥补市场缺陷造成的社会代价。
二是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
三是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参数失真,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四是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
中国未来十年
中国未来5~10年的转型与增长,不仅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恢复增长也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看,未来10年,尽管国际市场有可能继续动荡与萎缩,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的通道。
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由于人口规模、经济结构等因素,中国并不缺乏新的增长点。
例如,城市化率和服务业比重至少还有10~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这可以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保持8%左右的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讨论中国中长期的增长前景,大都难以回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去年底,我在墨西哥考察时深有感触:2010年墨西哥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开始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我们接触的墨西哥人普遍反映,经济增长并未使多数人受益,贫困人口约占一半,陷入“发展的痛苦”之中。
应当说,快速增长是好事,但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出现“成长陷阱”,即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带来多数人福祉的增加,反而积累和造成大量的社会矛盾。
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与大家讨论。
1. 增长不等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在研究防止增长主义导致“成长陷阱”不可否认,增长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重要条件。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不可能在没有增长的条件下奢谈其它。
问题在于,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不能代替一切,尤其是不能用阶段性的经济增长掩盖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一句话,我们需要增长,但不要“增长主义”。
第一,增长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础和条件,但并不会自动解决所有问题。
当前,总量扩张思维成为许多官员的普遍理念,形成了值得严重关注的“增长主义”倾向: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
这种增长方式在推动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重大隐患。
以贫富差距为例。
从现实情况看,无论用什么方法、什么指标衡量,中国的贫富差距都比较突出,有可能形成高风险;而且,这些年贫富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呈现出有所扩大的趋势。
最新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0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0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0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02、国际收支的含义0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0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0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0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6.03.17•【文号】•【施行日期】1996.03.17•【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序言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7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未来15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9.28•【文号】•【施行日期】1995.09.2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5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
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1)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们将在这一时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
这是巩固、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2)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
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显,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世界经济将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
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
中国企业未来五年十大发展趋势(1)
中国企业未来五年十大发展趋势(1)未来五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力图挖掘新动能与新的增长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传统战略的对接必将面临新旧战略转换所带来的调整成本,导致一些企业短板效应显化、局部风险增加,企业面临新的抉择。
今后五年,我国发展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判的,大体上将呈现十个方面的趋势。
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趋势一至趋势五,明天继续向您介绍趋势六至趋势十。
一、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国企重组继续加快,并且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到2025年,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万亿元俱乐部成员继续增加。
然而,企业组织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使得企业必须面对转型的挑战。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国企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重组将是结构调整中的重头戏。
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是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杜绝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更大可能是出现兼并潮;对于民企因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部分国企将参与并购;并购使很多企业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整合将在今后五年持续不断地推进,向重要行业集中,加大钢铁、煤炭、化工、交通运输业重组,而A股上市公司对海外高科技企业实行股权并购,仍然是有效途径。
国企还将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
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由中低级向高级转变,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今后五年企业改革的主题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发布与贯彻落实,使得十四五时期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2023年化工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化工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前言 (4)一、2023-2028年化工新材料业市场运行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4)(一)、2023-2028年化工新材料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4)(二)、现阶段化工新材料业存在的问题 (5)(三)、现阶段化工新材料业存在的问题 (5)(四)、规范化工新材料业的发展 (7)二、化工新材料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7)(一)、化工新材料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7)(二)、化工新材料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9)(三)、化工新材料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9)(四)、未来5-10年化工新材料业预测结论 (10)三、2023-2028年化工新材料企业市场突破具体策略 (10)(一)、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提高化工新材料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10)(二)、使用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渗透策略,不断开发新客户 (11)(三)、实施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各类市场创新源 (11)(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覆盖完善的服务体系 (11)(五)、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深化化工新材料行业国内外市场拓展 (12)(六)、在市场开发中结合渗透和其他策略 (12)四、化工新材料企业战略选择 (13)(一)、化工新材料行业SWOT分析 (13)(二)、化工新材料企业战略确定 (14)(三)、化工新材料行业PEST分析 (14)1、政策因素 (14)2、经济因素 (15)3、社会因素 (16)4、技术因素 (16)五、2023-2028年化工新材料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16)(一)、在化工新材料行业树立“战略突破”理念 (16)(二)、确定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7)1、市场定位 (17)2、产品定位 (18)3、品牌定位 (19)(三)、创新寻求突破 (20)1、基于消费升级的科技创新模式 (20)2、创新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21)3、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22)4、自主创新+品牌 (22)(四)、制定宣传计划 (24)1、策略一:学会做新闻、事件营销——低成本的传播工具 (24)2、策略二:学会以优秀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色 (24)3、策略三:学会使用网络营销 (24)六、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 (25)(一)、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估 (25)(二)、化工新材料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25)(三)、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增长点 (26)(四)、化工新材料行业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6)(五)、化工新材料产业与互联网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7)(六)、化工新材料国际合作前景广阔、人才培养市场大 (28)(七)、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9)(八)、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9)(九)、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9)七、化工新材料行业“专业化能力”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分析 (30)(一)、化工新材料企业盈利模式运作的关键 (30)1、”专业化能力“对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重要性 (30)(二)、怎样培养化工新材料行业的业务能力 (31)八、化工新材料成功突围策略 (32)(一)、寻找化工新材料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32)(二)、化工新材料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32)(三)、从化工新材料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33)(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3)(五)、电子商务提升化工新材料行业广告效果 (34)(六)、化工新材料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4)(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化工新材料产业 (34)九、未来化工新材料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35)(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5)(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36)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36)2、渠道人才引进 (37)3、内部员工竞聘 (37)(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37)十、化工新材料产业投资分析 (38)(一)、中国化工新材料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8)(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39)(三)、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投资风险 (39)(四)、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投资收益 (40)前言中国的化工新材料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化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2013-6-13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长期趋势。
未来5-10年,新兴经济体崛起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推进将成为全球化的新动力,对全球利益分配和规则制定的竞争日益加剧,全球治理难度加大。
这些新趋势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双重竞争压力;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既被期待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又面临更多质疑和制约。
可见,全球化新变化在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加大,我国承受的外部压力变得空前复杂和严峻。
我国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迎接更加深入、更具挑战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球化在局部领域陷入调整,但并未改变其深入发展的总体走势。
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强。
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全球化在局部领域陷入调整,但并未改变其深入发展的总体走势。
在应对危机和促进复的进程中,依托国际化生产、对外贸易和服务、资本跨境流动和技术创新,各国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益交融不断加深。
——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快速恢复,自由化仍是主要趋势2011年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已分别比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增长44%和27%。
从政策层面看,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政策出现双向调整的迹象,多数国家继续开放并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政策,2011年全球共有67项影响外国投资的新政策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32%下降至22%。
在制度安排层面,作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FTA)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13年1月,已向关贸总协定(GATT)或世贸组织(WTO)通报的RTA总数达到546个,较2012年1月增加35个。
而且,在已经和准备启动的自贸谈判中,也出现与重要经济体建立跨地区的自由贸易制度性安排的趋势。
未来5~10年我国棉花消费需求预测——消费需求增长100万~150万吨
花产供销信息 , 解决棉农 的后顾 之忧 , 以获得有 利
于棉农 的棉花收购价格 。在努力开辟市场、 奋力搞 活流通方面 , 棉花专业合作社充分显示 了无穷的生 命力 ,为稳定 和促进棉花生产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 沅江市不但棉花面积常年维持在 1万亩 , 5 而且产量 高, 棉花市场很流畅, 其奥秘就是在质量、 价格方面 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 , 我们应解放思想 , 打破陈 规, 自力更生 , 充分发挥集体 、 民间力量 的作用 , 捕 捉市场信息 , 增强竞争意识 , 兴建经营 网络 , 促进产 销见面 , 减少商 品存量 , 使棉花市 场真正做 到管 而
Ll ● ^ l
织纤维消费总量达到28 万~ 92 82 28 万吨 ,用棉 比例 下 降到3% 3 %, 0 3 按照生育率全 国人 口1.1 ( 42亿 联 合国) 计算 , 满足居 民消费需求皮棉90 ~0 0 5 万 10 万
吨 , 时人 均需 棉66 70 斤 。 届 .— . 公
花种植为一亿多农 民提供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 ; 纺
织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 万个 , 00 既满足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纺 织 品需 要 , 为 国家 获 得 大量 外 汇 。因 还
此, 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
一
、
未 来 5 1 年 , 国棉 花 消 费 需 求将 保 持 稳 ~0 我
度 提 高单 产水 平 , 恢复和 稳 定植棉 面积 ( ) 一 步提 高单 产水 平 。 一 进
必须指 出 , 今后5 1 年 , 国人均原 棉5 — . ~0 我 . 7 7 O 公斤/ 年的消费水平是建立在节俭基础之上的。 这是 因为我 国人 口基数大 , 且还在不断增长 。人均消费 水平 的稍有提高就对总量的需求产生巨大影 响。即
试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案的 问题 ,这也需要更多经济学 家针对未来世界经济进行更加深
(三 )房价方面。房价过高始终都是影 响我 国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入 的推 测和 探讨 ,以便我 国能够 更快地发展本 国经济 ,更好地融
一 个重 要因素。房价不断上涨飙高 的现象始 终得不到有效控制 , 人世界经济这个大背景。四
大 幅度失调 。与之前相 比,世界经 济形势大体 比较稳定 ,但是 依 的关系将 愈发密不可分 。各 国出台经济政策需要 考虑到与他 国
旧不 能排 除经济大动荡的可能性 ,而国 际经济依 旧随时面 临着 金 的政治利 害关系 ,未来经济政 策的制定需要依据 大量实 际国情 ,
融危机 的风险,据IMF预测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5%,比去年 世 也需要将一个 稳定 的世 界政 权关 系作 为经济政策 制定 、执行 的
速度将略有提升 ,包括美 国的房地产 、市场人力资源等紧张情况
都有所好 转 ,这 也为 世界经济 的复苏提供 了更多条件 ;欧 元方面 三 、对世 界及 中 国经 济发展 趋势 的推测
仍然陷入低迷状态 ,欧元 区仅有 的市场缓和 仍然无法阻止不断上
世界经济在 未来 数十年 中将面临更多风险挑 战和经济变动 ,
足我 国国情 ,采取 了相应 的信贷政 策 ,这 就引起 我国 国民经济指 转身立足于 国内市场 。国家制定相关经济发展 战略 ,充分激发我
数快速下 降 ,导致了我 国企业 内部 运营资金 急缺的情 况 ,还 导致 国国内发展潜力 ,引导 国内经济依靠 自身大力发展 ,并逐步 带动
了不同企业之 间为了经营业 全球汇率动 荡下面临严 峻的通胀压力 ,同时 ,在全球 经济强大
当前世界 经济 仍然属于低速增 长发展 形态 。但是 ,相 比前几 的流动性影 响下 ,我 国经济 出现企 稳回升的形势 ,这也促使 国际
中国及世界未来五到十棉花需求及产量预测
中国及世界未来五到十棉花需求及产量预测提示: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纺织加工大国、纺织品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棉花是纺织工业原料,棉花种植为一亿多农民提供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纺织加工大国、纺织品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棉花是纺织工业原料,棉花种植为一亿多农民提供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纺织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万人,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纺织品需要,还为国家获得大量外汇。
因此,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未来5~10年我国棉花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一)原棉和纺织品消费水平将不断提升未来5~10年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全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780元/人,2009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人至5351元/人。
2008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达到1165.9元/人,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达到211.8元/人。
未来5~10年,我国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人均GDP达到40000元,特别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倍增,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消费水平全面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纺织品消费需求增加。
我国居民纺织品消费水平增长较快。
全国居民纺织品消费水平从1980年的4.1kg增加到2007年14.6kg/人,年均增长4.8%。
有人预测,未来5~10年服装纺织消费将出现15%~20%的高速增长。
关于2015年,居民纺织品消费采用3.0%的增长率,中等消费水平18kg/人,纺织纤维消费总量2430万t,又按纺织品用棉比例33%~35%,按中等生育率水平全国人口13.89亿(联合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皮棉800~850万t上下,届时人均需棉5.7~6.1kg。
到2020年,居民纺织品消费增长率将提高到4%,中等消费水平将增加到21~22kg/人,纺织纤维消费总量2882~2982万t,用棉比例下降到30%~33%,按中生育率全国人口14.21亿(联合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皮棉950~1000万t,届时人均需棉6.6~7.0kg。
2023年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概述 (4)一、金融科技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5)(一)、金融科技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5)(二)、金融科技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6)(三)、金融科技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6)(四)、未来5-10年金融科技业预测结论 (7)二、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金融科技业发展现状 (8)(一)、2022年金融科技业发展环境分析 (8)(二)、国际形势对金融科技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9)(三)、金融科技业经济结构分析 (10)三、金融科技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11)(一)、金融科技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1)(二)、金融科技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12)(三)、整合金融科技行业的技术服务 (12)(四)、迅速转变金融科技企业的增长动力 (13)四、金融科技行业政策环境 (13)(一)、政策持续利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 (13)(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4)(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4)(四)、宏观环境下金融科技行业定位 (15)(五)、“十三五”期间金融科技业绩显著 (15)五、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16)(一)、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6)(二)、金融科技行业结构分析 (17)(三)、金融科技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18)1、政策因素 (18)2、经济因素 (19)3、社会因素 (19)4、技术因素 (20)(四)、金融科技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五)、金融科技行业特征分析 (20)(六)、金融科技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21)六、金融科技行业企业转型思考(2023-2028) (22)(一)、金融科技业的内生延伸——选择与定位 (22)(二)、金融科技跨行业转型延伸 (23)(三)、金融科技企业资本计划分析 (23)(四)、金融科技业的融资问题 (23)(五)、加强金融科技行业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24)七、金融科技企业战略保障措施 (24)(一)、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架构 (24)(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25)1、制定人才整体引进方案 (25)2、渠道人才引进 (26)3、内部员工竞聘 (26)(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26)八、关于未来5-10年金融科技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27)(一)、2023-2028年金融科技业发展趋势展望 (27)(二)、2023-2028年金融科技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28)(三)、2023-2028年金融科技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28)(四)、2023-2028年金融科技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9)九、金融科技行业企业差异化突破战略 (29)(一)、金融科技行业产品差异化获取“商机” (29)(二)、金融科技行业市场分化赢得“商机” (30)(三)、以金融科技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0)(四)、用金融科技行业客户差异化“抓住”商机 (31)(五)、以金融科技行业渠道差异化“争取”商机 (31)十、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32)(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2)(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33)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33)2、渠道人才引进 (34)3、内部员工竞聘 (34)(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34)概述近年来,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火爆,其应用场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和多样性的创新。
2023年PSU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PSU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申明 (4)一、PSU行业政策背景 (4)(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PSU行业发展 (4)(二)、PSU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5)(三)、PSU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5)(四)、宏观经济背景下PSU行业的定位 (6)二、PSU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6)(一)、我国PSU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6)(二)、PSU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6)(三)、中国PSU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7)(四)、细分PSU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7)(五)、PSU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8)(六)、PSU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9)(七)、PSU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0)三、PSU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0)(一)、PSU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0)(二)、PSU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1)(三)、PSU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2)(四)、未来5-10年PSU业预测结论 (12)四、PSU企业战略选择 (13)(一)、PSU行业SWOT分析 (13)(二)、PSU企业战略确定 (14)(三)、PSU行业PEST分析 (14)1、政策因素 (14)2、经济因素 (15)3、社会因素 (16)4、技术因素 (16)五、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PSU业发展现状 (16)(一)、2022年PSU业发展环境分析 (16)(二)、国际形势对PSU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7)(三)、PSU业经济结构分析 (18)六、PSU行业企业转型思考(2023-2028) (19)(一)、PSU业的内生延伸——选择与定位 (20)(二)、PSU跨行业转型延伸 (20)(三)、PSU企业资本计划分析 (20)(四)、PSU业的融资问题 (21)(五)、加强PSU行业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21)七、PSU行业“专业化能力”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分析 (22)(一)、PSU企业盈利模式运作的关键 (22)1、”专业化能力“对PSU行业的重要性 (22)(二)、怎样培养PSU行业的业务能力 (22)八、PSU行业未来发展机会 (24)(一)、在PSU行业中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商机 (24)(二)、借助PSU行业市场差异赢得商机 (24)(三)、借助PSU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25)(四)、借助PSU行业客户差异化把握商机 (25)(五)、借助PSU行业渠道差异来寻求商机 (25)九、PSU产业投资分析 (26)(一)、中国PSU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6)(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7)(三)、中国PSU行业投资风险 (27)(四)、中国PSU行业投资收益 (28)申明中国的PSU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2023年PPC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
PPC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目录申明 (4)一、PPC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一)、PPC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4)(二)、现金流对PPC业的影响 (7)二、PPC企业战略选择 (7)(一)、PPC行业SWOT分析 (7)(二)、PPC企业战略确定 (8)(三)、PPC行业PEST分析 (9)1、政策因素 (9)2、经济因素 (9)3、社会因素 (10)4、技术因素 (10)三、PPC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一)、我国PPC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1)(二)、PPC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1)(三)、中国PPC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1)(四)、细分PPC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2)(五)、PPC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2)(六)、PPC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3)(七)、PPC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4)四、PPC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5)(一)、PPC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5)(二)、PPC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6)(三)、PPC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6)(四)、未来5-10年PPC业预测结论 (17)五、PPC行业政策背景 (17)(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PPC行业发展 (17)(二)、PPC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8)(三)、PPC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8)(四)、宏观经济背景下PPC行业的定位 (19)六、宏观经济对PPC行业的影响 (19)(一)、PPC行业线性决策机制分析 (20)(二)、PPC行业竞争与行业壁垒分析 (21)(三)、PPC行业库存管理波动分析 (21)七、PPC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2)(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PPC业的影响 (22)(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PPC业的影响 (22)(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PPC业的影响 (23)八、PPC产业投资分析 (23)(一)、中国PPC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4)(三)、中国PPC行业投资风险 (24)(四)、中国PPC行业投资收益 (25)九、“疫情”对PPC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及对策 (26)(一)、国内有关政府机构对PPC业的建议 (26)(二)、关于PPC产业上下游产业合作的建议 (27)(三)、突破PPC企业疫情的策略 (27)申明中国的PPC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体来看,未来10年内,如果没有重大技术革新,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整个贸易分工格局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品牌、技术、营销,发展中国家主导制造加工,而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及新兴经济体的转型问题(二者都是长期问题)。
具体来看:
欧美未来10年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其中底特律破产也是因为政府支付不起巨额的福利、社保金和工资)。
不同的是美国依靠强大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健全的制度以及国际货币地位(可以随意发行货币来制造全球性的通胀),在10年内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发展动力,尤其随着制造业的强力回归本土,对美国的就业形成利好,美元将逐步进入升值通道(预计美国将加强技术封锁,我国想要引进高端技术及获取附加值高的生产订单可能会越来越难);而欧洲尤其欧元区由于财政不统一,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解体后会造成欧元贬值,即便不解体,应德国法国等国强烈要求,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财政也要大幅度的缩减,连带欧洲整个经济下滑,购买力下降,由于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地区,欧洲购买力下降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不良影响。
日本目前的“安倍经济学”应该是最火的词,实际上就是印钞票,短期看可能会提振经济(好像08年中国政府的4万亿一样),至多维持4-5年,在这段期间内日元可能会贬值,但是从长远看日本容易产
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加上日本老龄化将导致巨额财政赤字,企业终身雇佣制阻碍年轻人就业造成企业丧失创新动力等不利因素,最终将形成“滞胀”局面,日本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经历倒U字型的经济走势。
对中国来说日元贬值可能会利好中国进口日本商品,如机电产品、汽车等。
巴西的矿产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外商比较青睐,但是整个巴西经济过分的依赖宏观调控,导致整个制造业对利率和税收等政策反应过度,目前企业投资大幅下降,尤其巴西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臵,制造业的竞争力有限。
未来10内,巴西总体经济增长将比较缓慢,巴西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世界杯和夏季奥运会,可能有比较大的投资机遇,但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滞后将制约巴西经济发展。
俄罗斯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最近几年达到70%,也面临急迫的经济转型。
展望未来10年,一方面,普京的上台有望带领俄罗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和法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2012年8月俄罗斯加入了世贸组织,将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不过俄罗斯在能源资源、交通、原料等领域具备较强实力,但是在农业、汽车制造、轻工业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国外企业将对俄的一些行业造成冲击(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大小事都需要在议会协商获得半数以上的通过,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政策下发不合时宜,
阻碍了经济发展,如对外国投资者加税,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造成外商陆续撤资,因此总体看,印度经济未来10年并不被看好,印度经济发展还将面临贫富差距拉大、宗教矛盾、地缘政治冲突等长期威胁。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总体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
但是未来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国内当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走势: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当前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不争事实。
2013年上半年GDP增速7.6%,低于2012年7.8%增速; PPI同比下降2.2%,已经连续第二年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同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
国内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正在从低收入阶段,短缺的、赶超型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中等收入阶段,过剩的、成熟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将会逐渐的下降。
转型升级成为宏观经济的大方向,“去杠杆、调结构、压产能”将成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未来宏观经济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消费热点发生变化。
消费重点将转移至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是完成工业化目标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电力、交通运输、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派生
出的大型高端装备仍有较大市场需求;三是产业分工布局调整。
中西部地区依靠要素成本优势将承接更多产业转移,装备制造业将享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四是由过多的依靠债务融资逐步转向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预计资本市场的收购与重组将逐渐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