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谁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1=ξ、10<<ξ、1>ξ三种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3. 分析增益K 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P
σ、峰值时间t p 和调整时间t s
4. 研究系统在不同K 值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它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中,R1、R2和C1以及第一个运放共同组成一个惯性环节发生器,R3、C2与第二个运放共同组成了一个积分环节发生器,R0与第三个运放组合了一个反相发生器。所有的运放正输入端都接地,负输入端均与该部分电路的输入信号相连,并且输入和输出之间通过元件组成了各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最后由最终端的输出与最初端的输入通过一个反相器相连,构成了整体电路上的负反馈调节。 惯性函数传递函数为:
1
11/1/)(1212
122121+=
+⋅=+==s T K Cs R R R R Cs R Cs R Z Z s G 比例函数的传递函数为
s
T s C R R s
C Z Z s G 22332122111
)(=
===
反相器的传递函数为
1)(0
012
3-=-==
R R Z Z s G 电路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T s T T K
s T s T K s G s G s H 22
21212111)()()(+=⋅+=
⋅= 电路总传递函数为
2
222
11
22
122212)(n
n n s s T T K s T s T T K K s T s T T K
s G ωξωω++=++=++= 其中
12R R K =
、121C R T =、232C R T =、21T T K n =ω、K
T T 12
4=ξ 实验要求让T1=0.2s ,T2=0.5s ,则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K n 10=ω、K
625
.0=
ξ 调整开环增益K 值,不急你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平率的值,还可以得到过阻尼、临界阻尼好欠阻尼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0.625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此时应满足
10<<ξ
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1tan
sin(111)(2
1
2
ξ
ξωξ
ξω-+--
=--t e
t u d t
a n
其中,2
1ξωω-=n d
图像为:
(2)当K=0.625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此时应满足
1=ξ
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t n a n e t t u ωω-+-=)1(1)(
图像为:
(3)当K<0.625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此时应满足
1>ξ
单位节约响应表达式为:
)(121)(1
2212s e s e t u t
s t s n
a --+=ξω
其中,121---=ξωξωn
n s 、122-+-=ξωξωn n s
图像为:
2. 实验内容
(1)根据电路图所示,调节相应参数,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0(5.0)(+=
s s K
s G
(2)令输入等于1V 的阶跃函数电压,在示波器上观察不同K (K=10、K=5、K=2、K=0.5)时候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并由实验求得相应的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
(3)调节开环增益,使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707.02/1==ξ,观察并记录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和
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的值
三、主要仪器设备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在控制理论实验箱上连接好实物图
2.由实验原理给定的公式和实验内容给定的参数,算出我们的参数值
K nωξ0R1R2R3R1C2C
10 10 0.250 1M 100k 1M
5 7.071 0.354 1M 200k 1M
2 4.472 0.559 1M 500k 1M
0.5 2.236 1.118 1M 2M 1M
1.25 3.535 0.707 1M
3.在控制理论实验箱上的阶跃函数电源中,按下按钮,形成阶跃输入。
4.在示波器上,测量并记录实验所得波形,测量波形图中的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
K=10
2.
K=5
3.
K=2
4.
K=0.5
5.
K=1.25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