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合集下载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高效运行,
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

本文将就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标准包括
换热器的结构尺寸、材料选用、工作压力、温度范围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换热器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
时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

设计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保证换热器
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制造标准是管壳式换热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定。

制造标准包括对于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焊接质量、无损检测等
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制造标准进行生产,才能保证换热器的
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此外,安装和维护标准也是管壳式换热器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规定。

安装标准包括换热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管路布置等
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换热器在安装后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标准则
包括换热器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标准是保证换热器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够确保换热器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热能支持。

因此,我们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生产安全。

管壳式换热器打压试验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打压试验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打压试验方法
一、总则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用换热器及其附件的打压试验。

二、试验设备
1、压力试验设备:换热器根据不同型号选用不同压力试验机,设备至少应满足下表要求。

2、气泵:用于增压换热器容器。

3、真空泵:用于抽真空换热器容器。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 安装换热器:按设计图纸正确安装换热器,确保换热器各部件受力正常,管子接口连接牢靠,直管上、下点管夹套装置牢固、稳定,头尾罩的连接牢靠,定型螺栓达到设计力矩。

b) 检测密封垫:检查换热器的特殊连接件(如流量控制调节阀、温度传感器、压力开关等)是否采用了密封垫,确保密封垫能防止漏气。

c) 检查渗漏:使用空气泵、真空泵抽漏检查换热器内部空腔及连接部位,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对有漏气的部位进行修理。

2、打压试验
a) 加压:将换热器容器内的气体抽空,可以用气泵或真空泵抽空,压力控制器接通加压装置,按照规定的压力和时间加压。

b) 泄压:在加压后,可以用气泵或真空泵抽空换热器容器内的
气体,压力控制器设定参数,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压力泄压。

c) 检查:在泄压完毕后,检查换热器的曲管、支架、支撑架、封头和头尾罩等部件是否受损,如有变形现象应及时更换。

四、安全措施
打压试验前,应确保换热器各部件连接牢靠,安全阀、压力表、气体水汽分离器及其它附属设备和仪表器具安装调试正确,并应按照规定安装,电缆连接牢固可靠,按规定做好操作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试验的顺利进行。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修改)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修改)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Q/ZHJ05.03-2010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编制:校对:审批:日期: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本守则若与图样及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按图样及工艺文件为准,低于国家有关标准时以国家标准为准,反之以本守则为准。

1、材料1.1制造换热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如壳体、封头、换热管等)的材料,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国标、部标和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材料证明上的内容按有关规定必须填写齐全。

采用国外材料时,应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第2.9条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及复验。

1.2 含碳量大于0.25%的材料不得用于焊制换热容器。

1.3制造换热容器的材料标准,热处理状态及许用应力值按GB150及GB151的规定。

1.4钢板的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气泡、夹杂、结疤等缺陷。

钢板表面存在的深度缺陷不得超过钢板厚度公差1/2的下限,个别损伤,允许用细砂轮清除,但不得低于钢板厚度名义尺寸的下偏差。

1.5钢板的低倍组织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裂纹和夹杂。

1.6换热管的内外表面不得裂纹、折迭、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缺陷存在,上述个别缺陷其深度未超过管壁厚负偏差时允许清除,并进行压力试验合格。

1.7 对于双管板换热器,换热管和管板材料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7.1换热管应采用较高级精度的管子,换热管外径的许用偏差控制在±0.10mm,管子壁厚偏差为±7%。

1.7.2换热管应按材料的不同规定材料的硬度。

1.7.3根据换热管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对管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提出采购要求。

通常将硬度差控制在管板比换热管硬度高HB30~HB60。

1.8 所有材料都必须有接货检验记录,并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标识。

1.9 材料在切割前应将标记进行移植。

2、筒体制造2.1施工者根据施工图,要求画下料展开图。

2.1.1焊缝布置:a、立式换热器左右对称布置。

b、卧式换热器,水平线以上部位对称布置(并不被鞍座覆盖)。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 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0.5%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 (0.5%D N,7)m 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4.5)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解释圆度、直线度)5.换热管(1)换热管的拼接:当换热管需拼接时其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7mm;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解释圆度、直线度5.换热管1换热管的拼接:当换热管需拼接时其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对于直管,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不得超过一条;对于U形管,对接不得超过两条,拼接管段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U形管段及其相邻的至少50mm直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换热管拼接接头的对接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5%,且小于,拼接后的直线度以不影响穿管为准;对接后的换热管按表7-7选取钢球直径进行通球检查,以钢球通过为合格换热管拼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抽样检测,抽样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数量的10%且不少于一条,满足JB4730中的Ⅱ级为合格,如有一条焊缝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仍出现不合格焊缝时,则应100%检查;;对接后的换热管应以2倍的设计压力为试验压力进行液压试验;表7-7 焊接接头通球检查换热管外径d d≤25 25<d≤40 d>40钢球直径注:di——换热管内径;2U形管的弯制:U形管一般应采用冷弯,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弯曲半径小于倍换热管外径的U形管,弯管段圆度偏差可取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5%;有耐应力腐蚀要求时,对碳钢和低合金钢管的冷弯U形管弯管及与弯管相邻的至少150mm直管段进行清除应力处理;6.管板1拼接:管板允许拼接,拼接焊缝应采用焊透的对接接头,并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不低于JB4730中的Ⅱ级为合格;拼接后的管板应作清除应力处理2板的堆焊:如采用堆焊复合钢板,在堆焊前要作堆焊焊接工艺评定;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加工后钻孔前的表面,按JB4730进行表面检测,不得有裂纹和排气孔,并应符合Ⅱ级缺陷显示;不得采用在换热管和管板焊接后,再在桥间空隙堆焊的方法进行堆焊;3管孔及孔桥宽度:管板上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要求见第四章;在终钻一侧管板表面,管板上相邻两孔桥宽度B及与最小孔桥宽度Bmin,对钢制Ⅰ级管束按表7-8规定;对钢制Ⅱ级管束按表7-9规定;对其它情况按式7-1或7-2计算;式中:S¬——相邻两管孔中心距,mm;d——管孔直径,mm;Δ1——孔桥偏差,Δ1=2•Δ2+C,mm;Δ2——钻头偏差量,Δ2=×δ,mm;δ——管板厚度,mm;C——附加量,mm;换热管名义外径d0<16mm时;C=;换热管名义外径d0≥6mm时;C=;C1——附加量,mm;换热管名义外径d0≤32mm时;C1=;换热管名义外径d0>32mm时;C1=0mm;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不应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μm;4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前,应将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孔桥清理干净;如为强度焊焊接接头,施焊前应作焊接工艺评定;换热管与管板胀接时,其胀接部位不应伸出管板背面壳程侧,且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7.折流板支持板折流板支持板的管孔要求见第四章;其外圆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μm,外圆表面两侧尖角倒钝.折流板支持板上应无任何毛刺;8.管束在组装过程中,应避免换热管受损伤;因此要求管束组装是拉杆上的螺母必须紧固;穿管不应强行敲打;换热管除与管板相焊外不得与其它任何零件相焊;管束在吊装时应有有效措施防止管束9.压力试验压力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压力容器在超工作压力下的宏观强度及焊缝及其他连接部位的致密性;管壳式换热器的试压要求与一般压力容器相同,按GB150规定,但其方法与其他压力容器有明显不同;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压力试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要按如下顺序进行压力试验:先壳程试压,检查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再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2U形管换热器、U形管釜式重沸器及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压力试验;对这些换热器的压力试验,要按如下顺序进行:先用试压环进行壳程试压,检查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再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3浮头式换热器、浮头釜式重沸器的压力试验对浮头式换热器、浮头釜式重沸器先用试压环和浮头专用试压工装对壳程进行试压如为釜式重沸器还应配试压专用壳体,检查管板及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再拆掉试压环,装上浮头盖,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4按压差设计的换热器对于按压差设计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按如下顺序试压:先按图样规定的最大试验压力差进行壳程试压,检查换热器与管板的连接接头;然后装配好换热器,按图纸规定的试验压力和步进程序对管程和壳程进行步进试压,检查管程、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5管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试验压力时的试压当管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试验压力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发生困难,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处理:提高壳程试验压力:由于设计时壳程元件都有一定的裕量,故可提高壳程压力至管程试验压力相同,然后按正常试压顺序试压;此时必须对壳程元件按提高压的压力进行压力试验校核; 6用高渗透性介质进行壳程试压:当管程压力比壳程压力大得多或无法提高壳程试验压力时,可采用高渗透性介质如氨、氟利昂等进行壳程试验,以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据介绍,的氟利昂具有相当于2MPa的空气的检漏能力;的氨气具有16MPa的水的检漏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应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试压前对壳程进行正常水压试验并用压缩空气做气密性试验;改变管板设计压力:有时也可以将管板的设计改为按压差设计的方法来解决管程压力高于壳程压力的试压问题;第三节设计图纸应提出的要求为保证管壳式换热器的生产质量,确保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图纸上应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一、管壳式换热器装配上的技术要求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装配图上,应提出换热器制造、检验、验收的依据及接受检验的规程、焊接及其检验要求、压力试验与致密性试验要求、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的垂直度要求、重要的装配要求、热处理要求、包装运输要求及管口支座方位等; 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上还应有说明换热器管程与壳程设计压力、工作压力、设计温度、工作温度、介质及其特性、换热面积等特性的技术特性表;说明换热器各管口连接尺寸、标准、密封面以及管口用途的管口表;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及管口表范例可参见书后附图一;另外,以下的特殊要求也应在技术要求中反应出来:按压差设计的换热器压力试验时升、降压的具体要求;当管程设计压力大于壳程设计压力时,检查换热器与管板连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和压力;换热管不允许拼接的要求也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二、管箱的技术要求在管箱的技术要求中应提出焊接及其检验要求、热处理要求、密封面加工要求、管口方位要求等;典型的管箱技术要求见书后附图二;三、管板的技术要求管板的技术要求中,应包括管板密封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公差按GB1184中的9级公差等级选取,管板钻孔后的孔桥宽度要求按本章第二节中要求确定,螺栓孔要求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及相邻两螺栓孔弦长公差为,任意两螺栓孔弦长公差按表7-10 表7-10管板任意两螺栓孔弦长公差换热器公称直径DN,mm <600 600~1200 >1200公差,mm ± ± ±。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加热或冷却流体。

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管壳式换热器时,可能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
1. ASME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压力容器标准,其中包括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要求,如ASME VIII-1(压力容器设计)、ASME VIII-2(压力容器曲线边板)、ASME B16.5(法兰标准)等。

2. API标准: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行业标准,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能包含一些适用于换热器的标准,如API 660(空冷器、热交换器和冷却器)、API 661(空冷器和冷却器)等。

3. 国际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标准适用于换热器,比如ISO标准,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ISO 3834(焊接质量要求)、ISO 15547(冷却器和空冷器)等。

4. 欧洲标准:比如EN 10204(金属材料检测证明)、EN 13445(压力容器)等欧洲标准,可能也适用于管壳式换热器。

这些标准涵盖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和运行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

具体适用的标准可能取决于换热器的用途、材料、工作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设计和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应该遵循适用的标准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和性能。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7)m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1.适用围适用于GB151—2014设计的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2.1按照工况划为压力容器类别的换热器,制造单位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2.2检验主要依据:2.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2.2.2劳动部门下达的有关技术文件2.2.3GB150—2011《压力容器》2.2.4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2.2.5《容规》及技术条件中涉及到的材料、检验、试验等标准。

2.3检验工作所需的工具与仪器设备超声波测厚仪、观片灯、温度计、焊缝检测器、手电筒、放大镜(5倍以上)、游标卡尺、钢卷尺、三角板、直尺、塞尺、径百分表、弦线等检测仪器。

3.检修工艺步伐3.1检验程序图见图1图13.2管壳式换热器检修工艺表1程序检修工程⑴设想单位资历见表1管壳式换热器检修工艺标准及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准号《规程》设计总图上应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设计资格印章,确认核实资格有效。

需求肯定种别的压力容器,其肯定的种别应吻合核实1.图样⑵压力容器种别划分审查⑶制造和检修标准⑷无损探伤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所选用的制造、检修等标准,应为现行标准核实所选定的无损探伤办法、探伤比例与及格级别,应吻合有核实关规、标准的规定。

⑴主要受压元件和焊接材料材质证明书、复验报告应有材料生产单位供给的材质证明书(或复印件);按《规程》等请求复验的,应有复验报告,各项目标应吻合响应的材料标准,确认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和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要求。

审查《规程》抽查⑵材料标志移植标志清晰(包括材质号、炉批号、搜检员确认标志等)GB150-20112.验⑶材料代用首要受压元件材料的实际用材要正确无误;原设想同意代用的证明文件,制造单位工艺员和技术负责人汇签,手续齐全,符合有关规和标准的要求。

⑷钢材表面质量审查《规程》材料检钢板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渣等现场检查放大镜、超度,清算处应平滑无棱角,修磨围的斜度最少为3:1,冷卷修尺磨处的深度不得超过名义厚度S n的5%且不大于2mm。

管壳换热器要求

管壳换热器要求

管壳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它由一对平行管子和壳体组成,管子内部流过流体,壳体外部流过冷却剂或加热剂。

这种设备在化工、石油、制药、能源、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要求管壳换热器的制造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要求如下:1. 材质要求:管壳换热器通常采用碳钢、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材料制成。

在制造过程中,必须确保所选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

2. 加工精度要求:管壳换热器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包括管子与壳体的平行度、垂直度、同心度等。

这些精度要求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误差,确保设备的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 焊接要求:管壳换热器通常采用焊接工艺进行连接,因此焊接质量对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制造过程中,必须采用合格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并进行严格的焊接质量检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4. 防腐要求:管壳换热器通常处于腐蚀性介质的包围中,因此防腐性能是设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制造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如表面处理、涂层等,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清洗和干燥要求:在制造完成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干燥,以确保设备内部无杂质和水分,避免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6. 标识和记录要求: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对每个部件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设备的可追溯性和质量稳定性。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相关记录和文件,以便日后检查和维修。

综上所述,管壳换热器的制造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上述要求,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总之,管壳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在化工、石油、制药、能源、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严格遵守上述要求进行制造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 GB151-2014设计的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2.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1按照工况划为压力容器类别的换热器, 制造单位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2.2检验主要依据:
2.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 2.2.2劳动部门下达的有关技术文件
2.2.3 GB150-2011《压力容器》
2.2.4 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
2.2.5《容规》及技术条件中涉及到的材料、检验、试验等标准。

2.3 检验工作所需的工具与仪器设备超声波测厚仪、观片灯、温度计、焊缝检测器、手电筒、放大镜(5倍以上、游标卡尺、钢卷尺、三角板、直尺、塞尺、内径百分表、弦线
等检测仪器。

3. 检验工艺程序
3.1 检验程序图见图 1。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制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

本文将对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以便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GB/T151、GB/T251、GB/T351等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其中,GB/T151主要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GB/T251主要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材料选用和制造要求;GB/T351主要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要求。

其次,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耐腐蚀性和传热性能。

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此外,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的遵守对于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工作,不得有丝毫马虎和疏忽。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有效利用。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

作为一种重要的换热设备,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本文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标准,以便相关人员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遵循规范,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换热设备设计规范》(GB 150)、《壳和管式换热器》(GB/T151-1999)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试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换热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和调试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换热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规定了换热器安装的要求,包括安装位置、基础、支撑、管道连接、密封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换热器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此外,换热器的调试也需要符合《换热设备调试规范》(GB 50243-98)的要求,确保换热器在投入运行前能够正常工作。

另外,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和维护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

《换热设备使用与维护规范》(GB 50160-2008)规定了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换热器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换热设备,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只有严格遵循标准要求,才能确保换热器的质量和性能,保障生产安全,实现经济效益。

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相关工作时,务必要熟悉并遵守相关标准,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石油、轻工等工业领域。

为了规范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制造标准、安装标准和使用标准。

设计标准主要规定了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工作压力、温度等参数,以及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热效率等设计要求。

制造标准则规定了换热器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对材料、焊接、检测等方面的要求。

安装标准主要包括了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基础、管道连接、密封、支架等要求。

使用标准则规定了换热器的操作、维护、检修、清洗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国家标准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设计方面,标准要求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流量、温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和规格,确保其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在制造方面,标准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工艺标准,确保换热器的材料、焊接、检测等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安装和使用方面,标准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确保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要求对换热器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清洗,以确保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最后,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的标准要求,可以有效地规范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同时,国家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提高设备性能、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企业和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换热器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

管壳式换热器特点:1多腔结构2管壳程之间密封协调要求检验: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壳程检验只能从外表面进行,埋藏缺陷的检验只能选择超声波探伤的方法,一般将全部隔热层拆除后进行检验,对于直径较大,壳程温度较高,壳体均匀腐蚀的容器可局部拆除保温层进行检验。

管板附近区域,形状突变部位及附近区域应部分拆除,应露出部分纵环焊缝、T型焊缝、角焊缝。

2管程检验主要是对两端管箱进行检验,考虑到要检验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部位,一般应将管箱或者管箱盖板拆下进行检验。

因此,管程检验一般在内表面进行,必要时才拆除管箱外部的的隔热层来检验外表面。

管程检验一般将管箱或管盖板拆下,从内表面进行检验。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最好将两端管箱都拆开进行检验,由于管程入口端流体压力高、流速大、对管箱内表面和管板的冲刷腐蚀更打,前端管箱更具有代表性。

3宏观检查及测厚: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均承压,都应进行检验。

设备壁温较高,在防腐层完好的情况下,外壁表现为均匀腐蚀特征,可局部拆除保温进行检验。

壳程检验:壳体与管板法兰连接的环焊缝、膨胀节与壳体连接的环焊缝、筒节上的纵焊缝和连接部位的丁字形焊缝、介质进出口管角焊缝等为重点检验部位;检查容器本体及焊缝表面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泄漏等缺陷;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测厚检查。

管程检验:检查管箱本体及所有焊缝表面有无裂纹、变形、腐蚀、泄漏等缺陷;注意检查下管板、进出口管角焊缝的流体冲刷腐蚀,下管箱盖板、上管板的积液腐蚀;上、下管箱的表面腐蚀及应力集中部位等应重点检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测厚检测。

4无损检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制造中有一道焊缝不能进行射线检测,采用带垫板的焊接形式时有可能存在缝隙腐蚀。

因此,管板与壳体连接焊缝应进行表面检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膨胀节的环焊缝也要进行检测。

当壳体材料为碳素钢或者低合金钢时,表面无损检测通常采用磁粉探伤,膨胀节为不锈钢时在膨胀节与碳素钢的异种钢焊接部位多选择渗透检测,由于通常只能从外表面进行检测,壳体内有换热管束遮挡,埋藏缺陷一般采用超神波探伤。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管壳式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以便对其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进行规范管理。

本文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制造标准、安装标准和维护标准。

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包括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工艺参数等方面的规定。

制造标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质量检验等方面的要求。

安装标准是指在换热器安装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密封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维护标准是指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清洗、检修、更换零部件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制定是为了保证其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运行高效。

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不规范而导致的事故和故障,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标准化还可以促进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的遵循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严格遵循标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于使用单位而言,严格遵循标准可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保障生产运行。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严格遵循标准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化水平。

企业要加强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推动企业发展。

使用单位要加强设备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备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标准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标准化意识,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适用范围1.根据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的《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换热器。

3.本规程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部门必须遵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满足其要求,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4.换热器的制造除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GB150.1~150.4-2011《压力管道元件》的有关规定。

一、管箱、壳体、头盖1、圆筒内直径允许偏差1.1用板材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1.2用钢管作圆筒时,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14976的规定。

2、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且: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

3、圆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圆筒总长),且: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

直线度检查按GB150-2011的有关规定。

4、壳体内壁凡有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磨至母材表面齐平。

5、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它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6、插入式接管、管接头等,除图样另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和头盖的内表面。

二、换热管1、碳素钢、低合金钢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换热管管端应清除表面附着物及氧化皮。

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 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2、换热管拼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2.1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按NB/T47014的规定;2.2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一条;U形管不得超过二条;最短管长不应小于300 mm;包括至少50 mm 直管段的U形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2.3管端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2.4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2.5 对接后,应按表1选取钢球直径对焊接接头进行通球检查,以钢球通过为合格;表1注:di—换热管内径2.6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抽查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总数的10%,且不少于一条,以JB/T4730的Ⅲ级为合格;如有一条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再出现不合格时,应100%检查;2.7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

壳管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规范

壳管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规范
首页
发放单位
全质 11 技术 20 工艺 21 质控 22 生产 23 供应 24 物资 25 经营 27 客服 28 出口 29 财务 31 研究 32 外管 33 成本 34 商研 35 巴西 36 成品 39 空一 40 空二 41 空三 42 钣金 43 喷塑 44 注塑 45 两器 46 管路 47 模具 48 筛选 49 丹阳 50 控制 51 试制 52 空四 53
龚克 陈二庚 颜小琳 蔡卫东
姜灿华
030221 030221 030221 030221
030221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副页
通用技术条件
氟里昂制冷装置用壳管 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规范
3.2.2 蒸发器名义工况
J00.51.013-01 生效日期: 共 10 页 第 2 页
项目 出水温度 进出水温差 水压损失 污垢系数 制冷剂
4.6.1 压力试验 换热器制成后,必须对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壳程和管程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的
目的和要求必须在图样上注明。 压力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对不适合液压试验的容器(不允许有微量残留液体或由于
结构原因不能充满液体的容器),可以采用气压试验。 试验前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应装配齐全、紧固妥当。试验用压力表的刻度盘直径应
不小于 100mm。压力试验应用 2 个量程相同并经校正且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 在试验压力的 2 倍左右为宜,且不应低于 1.5 倍和高于 3 倍的试验压力。
压力试验的顺序:a,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 b,管程试压。
4.6.1.1 液压试验 A, 试验介质为洁净的水或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其他液体,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远低于其闪

2024年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细则(三篇)

2024年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细则(三篇)

2024年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细则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1-____《管壳式换热器》适用范围的逐台出厂的管壳式换热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检)。

2.引用规范性文件2.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2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2.3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2.4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2.5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2.6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7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2.8 GB150-____钢制压力容器2.9 GB151-____管壳式换热器2.10 现行的其它相关标准、技术条件以及设计文件等3.人员资格条件3.1监检员应当持有省级或总局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检验项目的检验员(师)资格证书,经本所考核达到检验检测能力要求,所长授权的检验人员。

3.2从事专业重要仪器操作,经过规定的培训,经本所考核达到操作能力要求,所长授权的人员。

4.监督检验程序及要求4.1 总则4.1.1 监检是在受检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压力容器安全性能进行的监督验证。

监检不能代替受检企业的自检且不免除受检企业的质量责任。

4.1.2 监检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本所有关质量文件和本作业指导书。

4.1.3 监检人员应妥善保管受检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并予以保密。

4.1.4 监检工作在管壳式换热器(以下简称换热器)制造现场且在制造过程中进行。

4.2 监检工作准备4.2.1 受检企业应按《监规》要求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应提供的文件资料包括:a. 换热器制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各责任人员的任免文件,质量信息反馈资料等体系文件;b. 专职质量检验工作人员名单一览表;c. 无损检测人员持证项目、级别、有效期一览表;d. 锅炉压力容器焊工持证项目、有效期、钢印代号一览表;e. 换热器的设计资料,工艺文件和出厂资料,以及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f. 产品的月生产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检验要求作为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150的要求,但同时也要符合换热器本身的特殊要求。

一、焊接接头分类与一般压力容器类似,管壳式换热器也将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如图7-1所示(教材P192)。

A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轴向焊缝;B类接头为筒体、前后管箱或膨胀节的周向焊缝或带径发兰与接管的对接环向焊缝;C类接头为筒体或前后管箱与无径发兰或无径发兰与接管的平焊环向焊缝;D类接头为接管与筒体或前后管箱的环向焊缝。

二、零部件制造要求1.管箱与壳体壳体内径允许偏差:对于用板材卷制的壳体,起内径允许偏差可通过控制外圆周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圆周长的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2.圆度:壳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e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5)mm;对于公称直径DN(以mm为单位)大于1200mm的壳体:e≤min(%DN,7)mm。

3.直线度:壳体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即通过中心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处)测量的壳体直线度允许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 mm;当壳体总长L>6000mm时,直线度允许偏差≤min (L/1000,8) mm。

热处理要求`: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平盖、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需作清除应力处理,有关密封面在热处理后加工。

4.其它要求:壳体在制造中应防止出现影响管束顺利安装的变形。

有碍管束装配的焊缝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接管、管接头等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

(解释圆度、直线度)5.换热管(1)换热管的拼接:当换热管需拼接时其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对于直管,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不得超过一条;对于U形管,对接不得超过两条,拼接管段的长度不得小于300mm,U形管段及其相邻的至少50mm直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

换热管拼接接头的对接错边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15%,且小于,拼接后的直线度以不影响穿管为准。

对接后的换热管按表7-7选取钢球直径进行通球检查,以钢球通过为合格换热管拼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抽样检测,抽样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数量的10%且不少于一条,满足JB4730中的Ⅱ级为合格,如有一条焊缝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仍出现不合格焊缝时,则应100%检查。

对接后的换热管应以2倍的设计压力为试验压力进行液压试验。

表7-7 焊接接头通球检查换热管外径d d≤25 25<d≤40 d>40钢球直径注:di——换热管内径。

(2)U形管的弯制:U形管一般应采用冷弯,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弯曲半径小于倍换热管外径的U形管,弯管段圆度偏差可取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5%。

有耐应力腐蚀要求时,对碳钢和低合金钢管的冷弯U形管弯管及与弯管相邻的至少150mm直管段进行清除应力处理。

6.管板(1)拼接:管板允许拼接,拼接焊缝应采用焊透的对接接头,并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不低于JB4730中的Ⅱ级为合格。

拼接后的管板应作清除应力处理(2)板的堆焊:如采用堆焊复合钢板,在堆焊前要作堆焊焊接工艺评定。

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加工后钻孔前的表面,按JB4730进行表面检测,不得有裂纹和排气孔,并应符合Ⅱ级缺陷显示。

不得采用在换热管和管板焊接后,再在桥间空隙堆焊的方法进行堆焊。

(3)管孔及孔桥宽度:管板上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要求见第四章。

在终钻一侧管板表面,管板上相邻两孔桥宽度B及与最小孔桥宽度Bmin,对钢制Ⅰ级管束按表7-8规定;对钢制Ⅱ级管束按表7-9规定;对其它情况按式(7-1)或(7-2)计算。

式中:S¬——相邻两管孔中心距,mm;d——管孔直径,mm;Δ1——孔桥偏差,Δ1=2•Δ2+C,mm;Δ2——钻头偏差量,Δ2=×δ,mm;δ——管板厚度,mm;C——附加量,mm;换热管名义外径d0<16mm时;C=;换热管名义外径d0≥6mm时;C=;C1——附加量,mm;换热管名义外径d0≤32mm时;C1=;换热管名义外径d0>32mm时;C1=0mm。

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不应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μm。

(4)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前,应将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孔桥清理干净。

如为强度焊焊接接头,施焊前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换热管与管板胀接时,其胀接部位不应伸出管板背面(壳程侧),且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

7.折流板(支持板)折流板(支持板)的管孔要求见第四章。

其外圆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μm,外圆表面两侧尖角倒钝.折流板(支持板)上应无任何毛刺。

8.管束在组装过程中,应避免换热管受损伤。

因此要求管束组装是拉杆上的螺母必须紧固;穿管不应强行敲打;换热管除与管板相焊外不得与其它任何零件相焊。

管束在吊装时应有有效措施防止管束9.压力试验压力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压力容器在超工作压力下的宏观强度及焊缝及其他连接部位的致密性。

管壳式换热器的试压要求与一般压力容器相同,按GB150规定,但其方法与其他压力容器有明显不同。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压力试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要按如下顺序进行压力试验:先壳程试压,检查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

再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

(2)U形管换热器、U形管釜式重沸器及填料函式换热器的压力试验。

对这些换热器的压力试验,要按如下顺序进行:先用试压环进行壳程试压,检查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

再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

(3)浮头式换热器、浮头釜式重沸器的压力试验对浮头式换热器、浮头釜式重沸器先用试压环和浮头专用试压工装对壳程进行试压(如为釜式重沸器还应配试压专用壳体),检查管板及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

再拆掉试压环,装上浮头盖,进行管程试压,检查管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

(4)按压差设计的换热器对于按压差设计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按如下顺序试压:先按图样规定的最大试验压力差进行壳程试压,检查换热器与管板的连接接头。

然后装配好换热器,按图纸规定的试验压力和步进程序对管程和壳程进行步进试压,检查管程、壳程受压元件、焊缝及连接部位。

(5)管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试验压力时的试压当管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试验压力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发生困难,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处理:提高壳程试验压力:由于设计时壳程元件都有一定的裕量,故可提高壳程压力至管程试验压力相同,然后按正常试压顺序试压。

此时必须对壳程元件按提高压的压力进行压力试验校核。

(6)用高渗透性介质进行壳程试压:当管程压力比壳程压力大得多或无法提高壳程试验压力时,可采用高渗透性介质如氨、氟利昂等进行壳程试验,以检查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

据介绍,的氟利昂具有相当于2MPa的空气的检漏能力;的氨气具有16MPa的水的检漏能力。

采用这种方法应由供需双方商定,在试压前对壳程进行正常水压试验并用压缩空气做气密性试验。

改变管板设计压力:有时也可以将管板的设计改为按压差设计的方法来解决管程压力高于壳程压力的试压问题。

第三节设计图纸应提出的要求为保证管壳式换热器的生产质量,确保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图纸上应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

一、管壳式换热器装配上的技术要求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装配图上,应提出换热器制造、检验、验收的依据及接受检验的规程、焊接及其检验要求、压力试验与致密性试验要求、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的垂直度要求、重要的装配要求、热处理要求、包装运输要求及管口支座方位等。

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上还应有说明换热器管程与壳程设计压力、工作压力、设计温度、工作温度、介质及其特性、换热面积等特性的技术特性表;说明换热器各管口连接尺寸、标准、密封面以及管口用途的管口表。

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及管口表范例可参见书后附图一。

另外,以下的特殊要求也应在技术要求中反应出来:按压差设计的换热器压力试验时升、降压的具体要求;当管程设计压力大于壳程设计压力时,检查换热器与管板连接接头的试验方法和压力;换热管不允许拼接的要求也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二、管箱的技术要求在管箱的技术要求中应提出焊接及其检验要求、热处理要求、密封面加工要求、管口方位要求等。

典型的管箱技术要求见书后附图二。

三、管板的技术要求管板的技术要求中,应包括管板密封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公差(按GB1184中的9级公差等级选取),管板钻孔后的孔桥宽度要求(按本章第二节中要求确定),螺栓孔要求(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及相邻两螺栓孔弦长公差为,任意两螺栓孔弦长公差按表7-10)表7-10管板任意两螺栓孔弦长公差换热器公称直径DN,mm <600 600~1200 >1200 公差,mm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