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案例背景】《数图形的学问》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案例分析】教材借用鼹鼠钻洞的故事,提出鼹鼠有几条路线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想法,并有序思考发现图形中存在的规律。
教材形象生动的故事设计,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案例描述】1.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我这有两组数据,咱们分男女生进行比赛,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刚才的两组数据是什么呢?女生:987654321男生:1379…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女生记得快,而男生慢呢?谁知道其中的奥秘?师:同学们,为什么女生能快速记忆,而男生却不能呢?生1:因为女生的数字有规律,而男生的没有规律。
师小结:那就是说有规律的方便记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数图形的学问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并体会规律对学习的重要性,也为今天学习图形中的规律做好铺垫。
】2.出示情境图——鼹鼠钻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中的小动物吗?你们知道鼹鼠喜欢干什么吗?生:喜欢打地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个洞口?生:有4个。
师:小鼹鼠要从4个洞口中任选一个洞口钻进去,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
谁能解释题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1:这4个洞口都可以当入口,也可以当出口。
生2:同一个洞口如果是入口,就不能同时当出口。
【设计意图:以创设故事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题意,为后面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4)小数的混合运算。 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 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3.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图形
板块三、拓展练习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小数的加减法 竖式计算时,先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 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注意: ①要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②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可以在被减数末尾添“0”再减 。
学生已经完成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以 及“小数乘法”三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回顾、整理、反思、练习的思路 ,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该放手让 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地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 碎和细碎的知识点,逐步串成线,形成知识网。
教材编排了五个板块组成:一是“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 单元整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让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总结与反思;三是“我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并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 理解或拓展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新的思考;
四是"我的数学日记",是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所思、 所疑、所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五是"巩固应用",从 数学理解、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联系拓展几个维度进行了练习的 设计,意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包装》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小数乘法包装包装教材简析“小数乘小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点搬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使计算教学不枯燥、乏味、抽象,教材以包装礼物为主线,通过解决包装礼物所用包装纸及彩带的问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给课堂增添了活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明确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转换”的数学学习思想,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明确小数乘法转换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这个道理,以及不知道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包装中的问题,在与同伴讨论交流中明确转换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这个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转换的方法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上一堂数学课,高兴吗?(生:高兴)老师不说,通过观察,你能知道老师哪些信息?(生:老师姓曹)师:怎么称呼我?(生:曹老师)师:真有礼貌。
师:还知道些什么?(生:来自甘州区南关学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屏幕上有)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同学。
你们知道老师了,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老师?生介绍自己,师说一些课堂上注意的问题。
(积极动脑,声音响亮,举手积极,反应要快等。
)师:能做到吗?(能)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上课行不行,(行)上课。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这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知识。 想一想,关于数与代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认识方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知识。 (揭示课题: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引导学 生整理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及回顾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
《总复习:数与代数》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的总复习《数与代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数与代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的课时 内容。本课时围绕“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乘法”“认识方 程”这三个单元,整合一些重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 整理所学的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板块二、整理与复习 1.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复习数位顺序表。 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右边第二位 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 是千分之一……
(2)单位改写。 把长度、质量等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 单位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 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案+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课题解方程(二)设计者李宏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3、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等式性质(二)的推倒。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探究训练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求未知数XX+7=36 X-4.5=6.8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二、合作研究,探讨规律1、推想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生:X=52)师:左边加2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生: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3X=15 师:左边加6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生:2X=20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生:2X÷2=20÷25)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24年下学期,我担任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
在这个学期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
我注重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解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运用投影仪和电脑,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学问题的图形或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我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总的来说,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水平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同时,我也收到了家长和同事们的好评和肯定。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方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同时,我也将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4-6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量关系的意义。
2.学会通过抓关键句和借助线段图寻找等量关系,会用等量关系式表示等量关系。
3.在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的活动中,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4.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也喜欢,知道我喜欢玩什么游戏吗?给你一点提示,请看黑板,这下猜到了吧?(跷跷板)用数学人的眼光,说说你在这两幅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生:妈妈比孩子重,或者说孩子比妈妈轻生:爸爸的体重等于妈妈的体重加孩子的体重。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相等的?(平衡)当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时候我们说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相等的数量关系就是称为等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等量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和孩子们拉近情感距离,产生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1、出示姚明和妹妹的身高信息。
(读一读)2、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找到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拿出学习单1:(1)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根据什么找到的?(2)讨论交流生1:我是根据“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这句话理解到的师:你们也是吗?说明这句话很关键,那就是抓关键句来找等量关系。
师:谁还有更直观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呢?生2: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来合作完成表示姚明和妹妹身高的线段图(师板书)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师:借助线段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更清楚?看来画线段图来寻找等量关系是个不错的办法。
北师四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
北师四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
在北师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了教育教学的
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
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复习,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生
的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北师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待创新和改进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突出重点,本课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 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 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分数的意义及整数的数位的相关知识。 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数的大家庭中的 又一名新成员——小数。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一、说教材
《小数的意义》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 义和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编排在课文的第2-6页“小数的 意义”。本课是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 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以两、三位小 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把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存更遍及的范畴
通过直观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带小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这也是 对本节课,小数认识的一个拓展。
[设计意图:凭据本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计划了三个训练:底子 训练:牢固,加深对小数意义的明白;激趣训练:加强知识的意见 意义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训练:通过直观模子让学生开端 感知带小数,资助学生创建数感,这也是对本节课,小数了解的一 个拓展。]
教材安排了说一说,认一认,填一填,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生活动中的小数,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 活的广泛联系;认一认,借助几何模型,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体会 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 式;试一试,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 的进率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最后通过练一练巩固学生对小数的认 识。
教学难点
《买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菜》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
2. 运用元、角、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元、角、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
2. 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元、角、分。
2. 讲解新课:讲解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3. 情境教学: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在情境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在小组合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情境教学”环节。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买菜》这一课的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及换算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这一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此,本人分享一下此节课的教案设计,并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
•理解等量的含义和相等的概念。
•熟悉量词的使用。
•掌握概念“one dozen”的计数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等量关系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悉量词的使用,能够准确地表示数量关系。
•能够熟练计算“one dozen”的数值。
•掌握等量关系的解决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量的比较:掌握量词的使用,理解数量关系。
2.量的计数:计数单位“one dozen”的含义和数值。
3.模型运用:灵活运用等量关系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建立学生对数量关系、计数单位和等量关系的兴趣和认知。
2. 学习环节
2.1 量的比较
•明确量词的本质:数量的单位。
•掌握几个常见的量词,熟悉其含义以及使用场景。
•练习量的比较,理解不同的数量关系。
2.2 量的计数
•理解计数单位“one dozen”。
•掌握“one dozen”代表的具体数量。
•练习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五认识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五认识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定义。
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方程的定义,区分未知数,系数和常数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提前完成教案的编写和讲解步骤的梳理,确保课堂教学有逻辑性和针对性。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铭言:•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学会方程,解决问题轻松又愉快。
让学生们理解数学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解1.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什么是方程?方程是带未知数的等式。
•未知数、系数、常数的概念。
•方程有多少个解?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得到一元一次方程?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数。
•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数。
•改变等式两边的次序。
4.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实战演练老师将几个实际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并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课堂总结老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反思本课是关于方程的教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学会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讲解了方程的基本知识,又让学生们根据实际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这样学习效果很好,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是基于四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和兴趣2. 巩固四则运算和简单分数的知识3.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工作和协作的能力二、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1. 教学设计本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1.1 复习巩固部分:复习去年所学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梳理思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2 学习新知识:本部分主要学习面积与周长、圆的面积和周长、时间的计算等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
1.3 巩固练习部分:本部分是巩固和训练的关键部分,包括巩固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基本技能,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
2. 实施过程2.1 复习巩固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结合课本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巩固。
2.2 学习新知识:通过举例解释和互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与周长、圆的面积和周长、时间的计算等概念和公式。
2.3 巩固练习部分:老师通过出题或卡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竞赛,以此提高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效果评价经过本次教学,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储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他们对于四则运算和简单分数的掌握更加自信,对于面积与周长、圆的面积和周长、时间的计算等概念和公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得到了稳步提升,整体效果较为理想。
四、教学反思和改进思考4.1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采取了多种方式,但是其中一些形式的互动还需要更多的提高,例如课堂讨论和教学游戏等。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完成的跟进和评价存在待加强的问题,更多的个性化教学还需要与学生与家长密切配合。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已有了对小数的基本认知,加上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小数的意义不是十分困难。
测量活动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小数的加减是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为生活中小数加减四则运算作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小数的意义(三)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7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渗透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以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总第 6 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蚕丝教案与反思金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蚕丝。
(教材第42、43页)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古诗: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师:这首诗写一个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哀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蚕丝。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
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你能根据给的条件提个问题吗?学生: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教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找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呢?学生1: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
学生2:春蚕吐的丝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学生3:1.2×1.25。
教师: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古诗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新课的导入顺畅自然】1.估一估。
教师:在计算1.2×1.25之前,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学生1:把1.2看作1,把1.25看作2,因此1.2×1.25≈2。
学生2:把1.2看作2,把1.25看作1,因此1.2×1.25≈2。
学生3:把1.2和1.25都看作1,因此1.2×1.25≈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等量关系》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例题1)边数起,第一个和第二个天平不平衡,第三个天平平衡。 学生2:从左边数起,第一个天平中1只鹅的质量比2只鸭子的质量重。
学生3:从左边数起,第二个天平中3只鸭子的质量比1只鹅的质量重。 学生4:从左边数起,第三个天平中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 的质量。 教师: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
五、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意义 ,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学法上采用观察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画图法。先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 息,在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掌握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教学 过程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发现等量关系,并能用语言和式子来表述, 并在反复体会和深入探究中多角度理解等量关系。
板块四、课堂练习 (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 子( )千克。 (2).打字员小王每分钟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钟还剩c个 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 )个字。
(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5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 千克香蕉共需要( )元。 (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 是( )。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认识方程:等量关系》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课时内容《等量关 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理解“平均分”、除法计算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为今后学习众数、中位数等统计知识打好基础。
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什么是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统计价值。
对于这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创设生活情境,循序渐进走进课堂开始我让学生帮忙整理图书角的方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为平均数和平均分的不同做铺垫,同时渗透用“移多补少”的思想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在寻找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学时,我利用教材中收集矿泉水的情境,提出问题,虽然每个同学收集的瓶子数不一样,但如果假设每个同学都收集了同样多,该怎么办?学生积极探索,想出了精彩的解决方法,“移多补少法”和“先合后分”方法。
结合条形统计图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特征,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介于二者之间。
接着,比较两队踢毽子的,该怎样比较两队的成绩?让学生猜想,出现不同意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再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最终探索出用平均数来比较。
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由具体到抽象理解平均数第三个活动是看图猜数。
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平均数,清晰地站在学生面前。
样设计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它既不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小的数,也不是最大的数,平均数一定小于最大的数,又大于这组数中的最小的数,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中最大最小的数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010-06-10 19:46《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
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
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同学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进退位。
其中第三点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
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
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情景: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再买单。
例如6-(2.15+0.85+2.05)。
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
例6-2.15-0.85-2.05。
于是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反思一、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灵性。
“一分钟”这个概念确实是比较抽象的,本单元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同时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佐证。
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单元反思本单元中的《量体重》、《购物小票》、《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
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三、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
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等同于发展。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
以上的教学环节,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小学数学中,知识是能从老师这边学到的,但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获得感悟,也是学生要亲身体验到自身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上要产生深刻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并转换、内化为自己确确实实的收获。
因此,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我觉得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动和迷人。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新课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
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
因此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自己去发现、研究并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
本节课我基本达到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上述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
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
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效率。
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小数点搬家”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为了使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400、40、4、0.4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小数点怎样移动。
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使很多学生都能发现这个规律。
可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
学生会不会比较没有思维的空间呢?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理解。
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
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楚,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部分学生清楚,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会理解了。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天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
基本能按照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基本达到。
但也有些不足之处: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够。
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较到位了——该讲的知识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
没想到,在今天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把小数点对齐去乘了)。
2、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养。
在本课的过程中,原来准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
可是自己一忙,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
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机会。
指名回答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节日礼物》教学反思亲身实践,感受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地点的改变所看到的物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道理。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观察地点的变化,所观察的物体也会随之改变,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让学生们运用不同的观察方式观察杨树,边走边观察杨树位置的变化,通过实践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
经历了亲身实践的过程,书中的练习变得简单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变得轻松了许多。
让学生到户外上课,要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我的数学课上得更精彩,我觉得还需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
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
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