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运筹学的成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判断齐军在后退过程 中士兵已经逃跑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车锐骑用加
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计算魏军行程,日暮时必然赶到马
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地形险阻.孙膑预 先布置好伏兵,并集中优秀弩手夹道设伏.庞涓日暮追至马 陵,进入齐军伏击阵地.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庞涓兵败自 刎.齐军乘胜全歼十万魏军. 马陵之战,孙膑的因势利导、调
18
“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在公元前3世纪楚汉相争中,汉高祖刘邦的著名谋士张良为推翻秦朝, 打败项羽,统一全国,立下大功,刘邦赞誉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史记》在《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多处提及"运筹帷幄中,决胜
千里外". 这里的"运筹",指张良在帷幄中制定作战谋略的过程.在西汉时代, "运
应的重要决策.从而减少了后勤人员的比例,增强了 前方作战的兵力.
15
16
凡是行军作战,如何从敌方取得粮食,是最急迫的 事情.自己运粮不仅耗费大,而 且势必难以远行. 假设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带五天的干粮. 如果一个民 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只能进军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 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进军九天. 如果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二十 六天.(两个民夫背一石二斗米,三个人 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 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二人每天吃四升米,)如果 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 四升米,能够进军十八天).若考虑回程,只能进军十三天. 如果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 兵,单程可进军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遣返 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中间的七天三个人同吃,每天吃六升, 再遣返一个民夫,给 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吃,每天四升〉.如果要计回程的话, 只可以前进 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两天半以及十 六天回程每天吃四升) .而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极限了.
*士兵干粮相当于十升米,连同民夫背的米共有七十升,每天吃四升,实际上只能维持十七天半.十八天是以 整数来说的.以下计算类同.
当时沈括的分析计算过程(《梦溪笔谈》译文)
17
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兵源,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不 足七万人.这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很困难了.每人背六斗
敌人的要诀,则在"攻其所必救".这在近代战争
中的许多场合也是适用的.
7
3.减灶之法
公元前342年,庞涓带领10万大军进攻韩国.韩国向齐 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齐国的成侯邹忌主张不 救,田忌主张早救.孙膑建议先答应韩国的请求,致使韩国必
倾力抗敌.等到韩、魏双方战到疲惫不堪时,再出兵拯救危
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韩 国仗恃有齐国相援,倾全力抗魏,五战皆败,只得于公元前 341 年再次向齐求助.齐威王才决定派兵救韩万,前往救赵.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提
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 (今河南开 封),迫使魏军弃赵回救. 这一战略思想,既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又致使魏军于 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魏国都城大梁.
5
6
庞涓得知大梁告急的消息,忙率大军驰援 大梁.齐军事先在魏军必经之路的桂陵(今河南 长垣南),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打败了魏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围魏救赵"之妙,妙在善于调动敌人.调动
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平均来说的.因为其中的队长不背,伙夫减
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更何况还会有患病和死亡的人,他们所 背的米又要由众人分担.这样每个民夫所背的米常常不止六斗.所以军队 中不容许饮食无度,如果有一个人暴食,二、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如果用 牲畜运输,骆驼可以驮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人 工 相比,虽然能驮的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 瘦弱而死.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驮的粮食也一同丢弃.所以与人工相比, 实际上是利害相当. 利弊分析后的结论是:从敌国就地征粮。这种军事后勤问题的分析 计算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运筹思想的范例.
8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 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立即回援,但 齐军已经进入魏国境内.孙膑对田忌说:魏国军队素来彪悍
勇武而看不起齐国,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
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 利 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后退时大量掉队, 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 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
13
14
5.沈括运粮
沈括(1031-1095年),北宋时期大科学家、军事
家.在率兵抗击西夏侵扰的征途中,曾经从行军中各
类人员可以背负粮食的基本数据出发,分析计算了后
勤人员与作战士兵在不同行军天数中的不同比例关
系,同时也分析计算了用各种牲畜运粮与人力运粮之
间的利弊,最后做出了从敌国就地征粮,保障前方供
19
司马迁
司马迁
20
刘邦
21
张良
22
2
3
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军事上
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即要善于用局部的牺牲去
换取全局的胜利,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他的
基本思想是不强求一局的得失,而争取全盘的胜
利.
这是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
4
2.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 的都城邯郸包围. 赵国抵挡不住,求救于齐.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动敌人、变劣势为优势、力争发挥突然性的作战指导思想,
是颇有参考价值的.其退军设伏的战法,也给了后人不少的 启示.
10
"围魏救赵"与"减灶之法"都充分体现
了如何筹划兵力,选择最佳时间、地点,趋 利避害,集中优势兵力以弱克强的运筹思 想.
11
4.丁谓修皇宫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一1017年),都城
中国古代在运筹学上的成就
1
一、古代中国的运筹典故
1.孙膑与齐王赛马
孙膑(约公元前380-432),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 名军事家,担任齐国将领田忌的军师. 孙膑的“斗马术”是我国古代运筹思想中争取总体最 优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范例.
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孙膑献策:以下马对齐王上马,以
上马对齐王中马,以中马对齐王下马. 结果田忌以一负两胜 而获胜.
开封里的皇宫失火,需要重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
使丁渭受命负责限期重新营造皇宫.建造皇宫需要很
多土,丁渭考虑到从营建工地到城外取土的地方距离
太远,费工费力.丁渭便下令将城中街道挖开取土,节
省了不 少工时.
12
挖了不久,街道便成了大沟.丁渭又命人挖开官堤,
引汴河水进入大沟之中,然后调来各地的竹筏木船经
这条大沟运送建造皇宫所用的各种物材,十分便利
(见图〉.等到皇宫营建完毕,丁渭命人将大沟中的水 排尽,再将拆掉废旧皇宫以及营建新皇宫所丢弃的 砖头瓦砾添入大沟中,大沟又变成了平地,重新成为 街道.这样,丁渭一举三得,挖土、运 送物材、处理废
弃瓦砾等三件工程一蹴而成,节省的工费数以亿万计.
这是我国古代大规模工程施工组织方面运筹思想 的典型例子.
筹"已被当作制定谋略与决策职能分工的代名词.
我国学术界1955年开始研究运筹学时,正是从《史记》中摘取 “运筹” 一词作为OR(Operations Research)的意译,就是运用筹划、以智取胜的
含义.
从《史记》对"运筹"的记述表明,我国运筹思想源远流长,至今对运筹 学的发展仍有 重要影响.
诸葛亮也是得心应手地运用运筹学思想的古代军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