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节发源介休绵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寒食节发源介休绵山

清明节成为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缘于寒食节。在唐代以前,寒食节在我国民间甚为盛行。据《辞海》释义:“寒食节是为介子推而设”。

介子推,春秋晋国大夫。因为“割股奉君”之举而名闻天下。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大举封赏功臣,却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禄,耻与争功邀赏者为伍,携母一路跋涉来到介休绵山归隐。有人写出《龙蛇歌》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幡然悔悟,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见。晋文公情急之下,命属下放火烧山,逼迫素以孝子闻名的介子推出山。而介子推誓保其辞禄归隐、功成身退之志,拒不出山。为晋文公留下“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谏言诗,与母亲一起被焚。

晋文公每想到介子推割股之功、患难之情,总是痛悔难当。为纪念介子推,下令每逢介子推被焚之日,举国禁火,家家冷食一个月。并为介子推立寺建庙,封侯赏田。寒食节由此而来,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流传海内外。

据《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九章·惜往日》中:“介子忠而立

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唐代诗人卢象《寒食》中有:“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介。”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三国归晋以后,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时间却由原来的105天缩短为3天,即从清明节前一天到清明节后一天,清明节包括在寒食节当中。唐代《唐会要》:“至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赦:‘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曰:”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寒食、清明实为同一节。

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吃冷食(熟食)、祭祀先人的风俗长盛不衰。寒食节作为固定的天下认祖归宗日也历代相传,可谓“生身不忘宗,千里赶上坟。”海内外各地寒食节活动逐渐增加为挂纸、插柳、植树、踏青、赏花、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赐火、斗鸡、品茶、题诗、赛神会等。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及饧等熟食;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

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

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延展到现代,因寒食节引导出的食品数不胜数,可以说只要是能冷食的熟食品都因寒食节延伸而来。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并把绵山作为介子推的封地。介休绵山是介子推的归隐地,介休市的地名也是说介子推的休养之地。因介子推而设的寒食清明节,其源头自然应该在介休绵山。

XX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XX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清明节为国家法定假日。

作为中华民族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清明节必将成为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感情的纽带,而介休绵山作为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理当扛起弘扬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大旗,让中华文明借助着民俗传统惠及中华子孙而生生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