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板(张慧)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让我们荡起双桨》张慧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让我们荡起双桨》张慧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18fa6717dd88d0d233d46a91.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能以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2、运用示范演唱、指挥手势、情感术语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以柔美、轻快的声音表现欢快、热情的音乐情绪。
感受驾着小船,悠闲自得的音乐形象。
3、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意境美;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弱起节奏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子琴、竖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影视音乐《敢问路在何方》、《葫芦娃》师:同学们,在哪里听过吗?会唱的同学随着音乐可以唱一唱生:是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影片《葫芦娃》的主题曲。
师:不错,这些都是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
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而被广泛传唱,并得到大家喜爱的曲目。
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和情景音乐。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部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感受优美的风景和歌声。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师:好听吗?生:好听师: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歌曲名字吗?生:回答师: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作品及其作者三、作品及作者简介:《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
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刘炽都是我国著名的词曲作家。
四、欣赏歌曲,熟悉旋律1、初听音乐,感受、分析歌曲旋律。
师: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演唱形式。
生:优美的、热情的;较慢的快板;2/4拍子;两段体两个声部演唱;三个乐段。
2、复听音乐,感受、训练弱起节奏。
张慧五年级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 科学
![张慧五年级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 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3c6dd933b7360b4c2e3f64c1.png)
鲁城镇马庙小学2017 --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科目:科学班级:五、一教师:张慧制定时间: 2018-3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9人。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
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盼》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ded6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3.png)
《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者:宁乡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张慧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感受课文是如何把事例写具体、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环节: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6课《盼》,认识了很多词语,一起来复习一下吧,男生先读女生后读。
(教师出示词语卡,男生读完女生读)斗篷情况袖子瓦蓝衣柜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酱油逗引嘴唇楼梯师评价:字正腔圆,声音响亮。
2、这个习作单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请大家翻到《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我们来回忆一下。
(1)文章是围绕什么中心写的?(2)围绕着中心,作者选取了哪几个方面的事例?(课件出示:夏天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以及人的成长这三个方面的事例紧紧围绕着中心展开。
)(3)过渡:这篇散文之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它中心突出,内容具体。
所以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一个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必须先把根扎稳。
(板书:确立中心)这节课,我们要继续通过《盼》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如何“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事例”写好记叙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列出事例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文章是围绕什么写的?预设:正是有了这件独特的新雨衣,蕾蕾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愿望,作者将这个愿望凝成了一个字——“盼”。
2、围绕着“盼”这个中心,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你能用小标题进行概括吗?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
(课件出示问题)3、你们专注思考的样子很迷人。
谁来说一说?预设:(1)学生汇报: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师板书)(2)谢谢你清晰流畅的回答。
文章正是通过写蕾蕾得到一件新雨衣,盼望穿上新雨衣,最后终于穿上新雨衣外出这三个事例,将蕾蕾心中的“盼”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课稿张慧
![说课稿张慧](https://img.taocdn.com/s3/m/f617130fb7360b4c2e3f64f6.png)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阅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体会许海峰不畏 强手,勇于为祖国争 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 奥运史上“0”的突 破的重大意义,增强 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 识“辱、憋、券、 牌、徐、颁”6 个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 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 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会史上“0” 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1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0”的突破 》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 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爱国精神"为主题展开。这是一 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勇夺中国人在奥运史上第 一枚金牌的事。表现了许海峰的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 争光的精神。本单元训练重点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 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 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可写出简单的批注。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巩固练习
1
2
读“词语花 篮”中的词 语及由生字 带出的词语。
把自己喜欢 的词语写在 空的花篮上。
布置作业
1、读生字、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你了解奥运会吗?你知道新中 国派选手参加奥运会以来取得哪 些冠军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借 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 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并标出自己不理解 的地方。
2
自由读课文,边读 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什么事?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纠正错的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张慧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张慧](https://img.taocdn.com/s3/m/c154e23a5a8102d276a22f3e.png)
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PEP Book 5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Part B Let’s talk & Pair work郑州市建设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张慧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PEP Book5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郑州市建设路第二小学张慧语言技能: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够简单介绍学校的课程以及个人的周末安排。
2、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3、能认读所学词语,句型,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标点。
4、能按要求使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在教师帮助下表演小故事等。
语言知识:能理解、表达有关话题的简单信息,完成Let’s try 部分的练习。
情感态度:1、能体会学习的乐趣,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在小组活动时积极配合与合作。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育他们既要抓紧校内时间学习,又要学会合理安排周末。
学习策略:1、利用 Pair work, Group work 及Let’s play等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文化意识:1、知道英语中简单的称谓,问候等,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反应。
2、在日常学习和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了解外国一些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
本节课是一节会话课,谈论的话题是周末学生自已的活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讲述自己在周末的活动以及学会询问朋友在周末的活动安排。
本节课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开展“了解朋友周末生活”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这种活动能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境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会话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张慧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 大青树下的小学》张慧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90a76a0740be1e650e9aff.png)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请大家读题。
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
做到(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找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色。
2.学生试读。
3.学生回答问题。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5.出示本课词语。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6.老师范读课文,带有感情。
7.请同学读出最喜欢的自然段,说出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深化研究。
1、第一自然段。
几个“从”,几个“有”,练习读好长句子。
2、大家穿戴不同,区分“戴”和“带”字,让孩子回答它们的区别,老师补充。
田忌赛马张慧公开课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张慧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b6062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c.png)
田忌赛马张慧公开课教学设计《田忌赛马》是中国的传统故事,也是数学思维培养的一个经典例子。
在这个故事中,田忌和他的马与敌人乐毅和他的马进行赛马比赛。
田忌的马比乐毅的马弱,为了击败对手,田忌采取了一些策略。
这个故事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启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入】1.我们可以用一段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田忌赛马》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田忌为什么在赛马时要用这些策略?这些策略都有什么作用呢?【活动一:理解故事】1.学生们阅读《田忌赛马》的故事,并回答一些问题:田忌的马为什么比乐毅的马弱?田忌为什么选择这些策略?2.学生们可以分组,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讨论田忌的策略是否好坏。
【活动二:思维导图】1.学生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田忌的策略,并标注每个策略的作用。
2.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策略的优缺点是什么?结合实际情境,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策略?【活动三:模拟赛马比赛】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田忌团队、乐毅团队、裁判等)。
2.每个小组选择马,学生们可以根据故事中所提及的特点、互相协商来选择马。
3.安排几场比赛,学生们可以根据田忌的策略来安排比赛的顺序。
4.每场比赛结束后,学生们讨论并分析自己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
【活动四:策略分析与总结】1.在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可以展示并讨论每个小组使用的策略以及结果。
2.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策略,让他们总结优势和不足,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运用这些策略?3.学生们可以撰写一篇文章,总结他们在这个活动中的体会和学习到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还能通过参与模拟比赛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他们也能学习到一些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教学设计张慧学
![教学设计张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aa15c9b7360b4c2f3f6433.png)
教学设计
个人的体会.) 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七、结束语: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当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想用<人与动物>栏目中的一句话与语大家共勉:生命如此美丽,请善待和珍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谢谢!(打出韦唯的《爱的奉献》歌曲)
板书设计。
张慧《牧场之国》教学案
![张慧《牧场之国》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a9d92a26925c52dc5bfa0.png)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
书
设
计
22*牧场之国
()花牛图
()骏马图
()家畜图
()晚霞图
教
后
反
思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读中悟为主。教学过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教学完成过程中发现美读部分段落,可以设计为师生承接读、对对读的形式,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优美的意境。
2把你的标注赏析与同伴分享、交流
3整理互学成果,在班级进行分享。(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赏析。)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绸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美丽的草原,真是牛儿们的自由王国!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出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诵读,谈话导入
1草肥水美,牛羊成群,牧场上飘荡着动听的牧羊曲。
2师:说到牧场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国家——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导学概括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任务一:根据预习汇报读文情况,并试着概括出四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我们描述的画面(提示:根据各段描写的内容概括)
四、小组合作,精读感悟
张慧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张慧教学设计与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8bf7bb3b3567ec112d8aad.png)
《EEC教材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 Susan' s Day”教学设计及反思张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EEC教材初小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5 Susan" s Day的第四课。
从结构上说是对前三课的重点语言知识(频度副词)和语法内容(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地总结和归纳。
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角度看,重点应放在写作指导上,即如何借助频度副词和一般现在吋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来描述某人的一天。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两年英语,但教学要求与初屮相比绝对不一样。
初屮英语教学尤其是语法教学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开始。
由于屮、英文的语法差异,使学生头脑屮第三人称单数的意识非常薄弱。
主语是非常明显的第三人称单数,可是谓语动词就是不能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与之配合使用。
因此,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正确运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牛对频度副词的含义了解得比较好,可是部分学生对频度副词在句屮的位置(行前Be后)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为频度副词。
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描述某人的生活习惯就更难把握了。
这三个语法点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解决的,得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才能有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FI标:1)・ Frequency 2). Activities of a day 3). The thirdpersonal singular forms 4). Get information2)过程与方法ri标: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使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够获得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是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参与到英语实践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H标:体验交流成功和学有所成的快乐。
能过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一天、朋友的i天等。
感知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频度副词在句屮的位置(行前Be后)2.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正确运用3.从不同的材料屮获取信息4.描述某人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1.出示学习目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张慧).doc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张慧).doc](https://img.taocdn.com/s3/m/105b5bb5be1e650e53ea994b.png)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张慧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将以学部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科特色为中心思想,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等七个大的单元。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i 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张慧《跳水》教学设计
![张慧《跳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73d87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8.png)
张慧《跳水》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
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小学音乐一年级《唱歌 小蜻蜓》张慧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
![部编小学音乐一年级《唱歌 小蜻蜓》张慧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https://img.taocdn.com/s3/m/fd3d275349649b6649d7473e.png)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小蜻蜓》,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引导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发挥学生的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2、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
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
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小黑板、头饰等。
【教学方法】听唱法、律动法、体验法、直观感受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师生用音乐互相问好。
二、点名。
三、复习学过的部分歌曲。
四、谜语揭题师:小朋友们刚才表演唱得太棒了,接下来看看大家猜谜棒不棒,听好了“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蜻蜓)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的一首新歌名字叫《小蜻蜓》。
五、教学歌词1、出示抄有歌词的小黑板《小蜻蜓》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
1、跟教师一句一句按三拍子的节奏朗读歌词。
(第一拍拍掌,第二、三拍用右手指轻点左手掌。
}2、你认为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朗读?(优美、轻柔)3、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朗读?(高兴、保护益虫)师:那现在我们就又这种声音和心情再朗读一遍,好吗?教师用大、小声的方法再有感情地带读一遍歌词。
(大、小声方法就是老师若大声学生则小声,反之亦然。
)同时手打拍子,即:第一拍拍掌,第二、三拍用双手指尖轻点桌面。
4、师评议。
注意读准"不吃菜"中的"不吃"要连起来读。
"捕""益"都是生字要读准字音。
六、学唱歌曲《小蜻蜓》。
1、师表演范唱。
2、师一句一句带唱。
3、师用大、小声方法教唱。
4、师唱一句,学生接着唱下一句。
5、师用手在空中飞舞指导唱让学生感知音高排列,同时出示小黑板上的音高示意图。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如何突出中心》张慧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面试试讲.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如何突出中心》张慧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面试试讲.](https://img.taocdn.com/s3/m/01714dc1f121dd36a32d82d1.png)
《与众不同的你我他》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区分人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准确、具体的外貌描写。
教学方法文字图片匹配、看图说话、看人说话、师生对话、讨论交流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Ⅰ.“寻人启事”游戏导入1.初识外貌描写。
(ppt展示一段人物外貌描写)例文:盗丹者身形瘦小。
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
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了解外貌描写的基本原则:与众不同。
Ⅱ.抓住特征展现外貌1.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容貌、服饰、身形、表情。
例文:孙悟空身形瘦小。
他身披金光闪闪的战袍,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
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张伶牙俐齿的雷公嘴总是透着狡黠的笑意。
2.学会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1)描摹容貌活动环节:以貌取人①(ppt)展示一段描写容貌的文字并配三幅图片,让学生选出与文字相匹配的图片。
例文:他有一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宽约一指的眉毛朝上倒竖。
一缕缕灰白的头发盖不住光亮的额头,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配上贝多芬、莫泊桑、托尔斯泰的图片。
)②(ppt)展示一位人物的图片,请同学们抓住其容貌的特点进行描述(口述)。
活动目的:学会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容貌。
(2)聚焦服饰活动环节:看衣识人(ppt)展示3段描写服饰的文字,通过服饰猜人物。
例文1: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还有一把扇儿破……(济公)例文2:他身穿莲花刺绣红衣衫,手握乾坤圈,脚踏风火轮。
(哪吒)例文3: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他们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板书:表达方式反衬
9、了解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而衬托主要形象。
PPT播放昔日圆明园的壮观。
学习“反衬”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
言语实践练习。
1、出示:姐姐,长大了的我们开始走入自己的世界,原来紧牵的手,轻轻一拨,便断开了;我们开始渐渐生疏,有话不对对方说;看见对方有心事也不能问。我感到孤独。
2、今天我们就用反衬的方法来改一改。我们可以以美好的梦境衬托自己的孤独痛苦。
3、学生课堂练笔。
4、进行讲评。
PPT出示句子,投影展示交流。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5、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等词语。
6、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肝朗读。
7、播放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在读中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8、思考: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为什么用这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呢?(这样的叙述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理解“反衬”这种表达方式,学会自己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谁来说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
2、现在的圆明园的确是一片废墟。它是怎么变成废墟的呢?从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PPT出示课题)
3、注意“圆”和“园”的不同,注意“毁”字的写法。
PPT出示课题
白板上书写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生字:
损失 杭州 宏伟
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统统销毁 化为灰烬
教师指名读,纠正读音。学生齐读,说说哪个字字形更易错,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学习。
PPT出示词语
白板上书写重点字
在读中体会感悟奇景
1、昔日的圆明园是何等的美丽壮观!现在我们来共同欣赏。(PPT播放)
2、课文是怎么样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找到写这部分的内容。
3、指名朗诵第2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布局宏伟)
4、自己朗读第3自然,读后说说这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PPT出示: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七:他人评议
请记பைடு நூலகம்学科坊学友、坊主或其他老师对本篇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语文
学段
小学高段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七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圆明园的毁灭》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组第一篇课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