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粗集料汇总

合集下载

ASTM C33

ASTM C33

混凝土集料的标准规范本标准是在C33修订基础上发行的,后面数字表示修订年。

1.适用范围*1.1 此规范定义了混凝土中细、粗骨料分级和质量的要求(除轻型或重量级骨料)2。

1.2本规范由承包商,混凝土供应商,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买方购买说明材料须提交文件的一部分。

注1----这被认为是适当的规范,以确保大多数混凝土获得理想的材料。

人们认识到,某些工作或在某些地区,它可能或多或少限制于所需。

例如,它限制于美学的要求,更严格的限制可能会被视为对杂质,混凝土表面的斑点。

该说明符应确定总量中指定的或可在工作区可提供有关分级,物理,化学性质,或两者兼而有之。

1.3此规范是为了在项目中确定总质量,总面值最大大小,分级和其他具体要求。

如果需要批准或要求,那么那些负责混凝土配合比的人有责任确定混合料尺寸大小。

1.4在SI单位表示的值将被作为标准依据。

括号中的值仅供参考。

1.5本标准的参考文本的笔记和脚注,提供说明材料。

这些笔记和注释(不包括表和数字的),不得视为本标准的要求。

2. 引用的文献2.1 ASTM标准C29/C29M集料体密度(单位重量)和空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3C40混凝土细集料中有机杂质的试验方法3C87细集料中有机杂质对灰浆强度影响的试验方法3C88用硫酸钠或硫酸镁作集料的坚固性试验方法3C117用冲洗法测定矿物集料中细于200号筛孔(75μm)的材料量的试验方法3C123集料中轻质片状物的测试方法3C125与混凝土和混凝土集料相关术语3C131用洛杉机磨耗试验机测定小规格粗集料的抗磨性与抗冲击性的试验方法3C136细集料及粗集料筛分试验方法3C142集料中的土块和脆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3C150波特兰(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规范3C227水泥集料混合物的潜在碱反应性的试验方法(灰浆棒法)3C289集料的潜在反应性的试验方法3C294天然矿物集料成分的描述术语3C295混凝土用集料的岩相检验3C311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飞灰或天然火山灰的取样和试验方法 3C330建筑混凝土用轻质集料3C331混凝土砖石工程砌块用轻质集料3C342水泥与粒料之组合潜在体积变化标准试验法5C441在防止因碱硅石集料反应引起混凝土过度膨胀中矿物掺和料或磨碎高炉渣效能的试验方法3C535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测定大规格粗集料抗磨性和抗冲击性的试验方法 3C586混凝土集料用碳酸盐岩石的潜在碱反应性的标准试验方法3C595混合水硬性水泥4C618在混凝土中用作矿物混合物的粉煤灰、原始或煅烧的天然火山灰技术规范3C637防辐射混凝土用集料3C638防辐射混凝土集料组分的描述术语3C666混凝土抗快速冷冻和解冻特性的试验方法3C989用于混凝土和砂浆的粒化高炉矿渣微粉标准3C1105由于碱金属碳酸盐矿石反应引起混凝土长度变化的标准试验方法3C1157混合水硬性水泥的标准性能规范4C1240水凝水泥混凝土和灰浆用硅酸气体3C1260集料的碱潜在反应性的标准试验方法3C1293测定混凝土中由于碱-硅反应(ASR)引起的长度变化标准试验方法3D75 集料的抽样6D3665结构材料随机采样规程6E11 试验用金属丝筛布筛分装置71本规范是根据按美国ASTM委员会09规范关于混凝土和混凝土集料。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粗集料级配表

粗集料级配表

0 0.0 0.0
5-31.5
筛前试样总质量(g) 5-16mm碎石比例占 筛孔尺寸(mm) 筛上质量1(g) 筛上质量2(g) 筛上质量3(g) 筛上总计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4000 0% 16-31.5mm碎石比例占 31.5 26.5 19 0 0 0 0 0 22.4 0 0 0 0 0 22.4 0.0 0.0 0.6 0.0 0.0 0.6
9.5 1816 36.3 74.6
4.75 1120 22.4 97.0
2.36 筛底 75 59 1.5 1.2 98.5 99.7
26.5 0 0.0 0.0
19 0 0.0 0.0
16 0 0.0 0.0
13.2 0 0.0 0.0
9.5 0 0.0 0.0
4.75 0 0.0 0.0
2.36 筛底 0 0.0 0.0
5000 0% 31.5 0 0 0 0 0.0 0.0
10-20mm碎石比例占 26.5 19 0 0 0 54 434.4 1360.0 434.4 1414 8.7 28.3 8.7 37.0
60% 16 0 315 185.2 500.2 10.0 47.0
20-30mm碎石比例占 13.2 9.5 0 0 493.5 801 11.2 4.8 504.7 805.8 10.1 16.1 57.1 73.2
5000 0% 31.5 0 0 0 0 0.0 0.0
5-16mm碎石比例占 26.5 19 0 0 0 0 214.0 2717.0 214 2717 4.3 54.3 4.3 58.6
20% 16 0 0 954.0 954 19.1 77.7
20-30mm碎石比例占 13.2 9.5 0 0 0 119 104.0 0.0 104 119 2.1 2.4 79.8 82.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进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纳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纳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依照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势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固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纳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纳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点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纳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纳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纳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纳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赶忙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余外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1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3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考试-集料

3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考试-集料

3.2 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 2.坚固性(安定性) • 硫酸钠(或硫酸镁)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后,不发生显著破 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
3.2 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 3.粗集料的力学性质 1、压碎值:石料抵抗压碎的能力(质量百分数) 2、 磨耗性:集料抵抗撞击及磨耗的能力(洛杉矶磨耗仪) 3、磨耗值:道瑞磨耗试验机 4、磨光值:石料抵抗磨光的能力,即保持其原有粗糙的能力
γb=
mf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a——集料的烘干质量(g); mf——集料的表干质量(g); mω——集料的水中质量(g)。
(二)、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 (6)数据处理 ②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式(T0304-4)计算,精确至 0.01%。 ωx=
24
6 8 120 80 80 -
02 4
40 24 24 8 1.0
2
泥块含量
针片状含量
硫化物、硫酸盐
3.1.4 集料取样与缩分
样品缩分
分料器法 将试样拌匀后如下图所示,通过分料器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分成两份,缩分至需要的数 量为止。 四分法 如下图所示。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大致摊平,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把试样由中向边摊开,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 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
m f ma ma 100
(T0304-4)
式中:ωx——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 (6)数据处理 ③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密度)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按下式 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不同水温条件下测量的粗集料表观密度 需进行水温修正,不同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ρT 及水的温度修正系数 αT 见下表。 ρa=γa×ρT 或 ρa=(γa-αT)×ρw (T0304-5) ρs=γs×ρT 或 ρs=(γs-αT)×ρw (T0304-6) ρb=γb×ρT 或 ρb=(γb-αT)×ρw (T0304-7)

3档料 粗集料合成级配

3档料 粗集料合成级配
试验室(公章)
合同段
№9 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桂通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LQ-Ⅳ-№9-C15-40
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C15
试 样 名 称 2.36~4.75mm碎石 取 样 地 点 使 用 部 位 桩 号 №9标拌和站
编 号
试 验 规 程
JTG E42-2005
试样质量(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结论 试验工程师: 级配范围 检测项目
2.6 0.3 0.3 0.0
筛后总质量(g) 损耗(g) 损耗率(%)
3779.0 -2.0 -0.05
3427.0 -1.0 -0.03 不符合4.75~31.5mm级配要求19 筛孔(mm) 19 31.5 37.5 31.5 26.5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率 筛余量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率 率(%) 率(%) (%) (g) 率(%) 率(%) (%) 0.0 0.0 0.8 14.5 81.6 2.8 0.0 0.2 0.0 0.0 0.8 15.3 96.9 99.7 99.7 99.9 100.0 100.0 99.2 84.7 3.1 0.3 0.3 0 0 60 927 2372 62 1 5 0.0 0.0 1.8 27.0 69.2 1.8 0.0 0.1 0.0 0.0 1.8 28.8 98.0 99.8 99.8 99.9 100.0 100.0 98.2 71.2 2.0 0.2 0.2
3777
3426 第一组
0 第二组
试 验 日 期 平均 通过率 (%) 100.0 100.0 98.7 78.0

高模量施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高模量施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保证“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0.2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中、下面层,其他等级公路重载交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及长大纵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

1.0.3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外掺剂或采用高模量沥青的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

1.0.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7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 改性沥青 Modified asphalt cement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3 高模量外掺剂 High modulus additive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而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

2.1.4 高模量沥青 High modulus asphalt应用改性工艺或采用特殊的沥青制备工艺而得到的满足高模量沥青技术指标的沥青结合料。

2.1.5 沥青混合料 Asphalt mixtures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集料组成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路面成型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粗集料试验数据(4.75-31.5)

粗集料试验数据(4.75-31.5)

1 1661.1 1644.2 1039.3
1 2.644 2.671 2.718 2.639 2.666 2.713 1.03
2 1625.9 1609.0 1017.5
2 2.645 2.672 2.720 2.640 2.667 2.715 1.05
平均 1643.5 1626.6 1028.4
34.6
20.8 35 20
0.0
13.8
67.6
43.3 60 40
0.0
41.8
98.9
67.7 75 60
6.6
90.8
99.9
79.4 90 75
95.8
99.5
99.9
99.0 100 90
99.3
99.8
99.9
99.8 100 95
100.0
100.0
100.0
100.0
5863 通过百分
0
0.0 99.9
0
0.0 99.9
0.1
0
0.0 99.9
5
0.1 100.0
7

0.1 100.0
2
损耗后质量
5748
3
损耗后质量
掺配比率
4.75-9.5mm 9.5-19.0mm 16.0-31.5mm
合成
级配范
20
20
60
100

0.0
各筛累计筛余百分数
0.0
5.0
上下
3.0
限5 限0
0.0
0.0
40
9.2
15
0
0.5
5
0
0.2
筛孔 31.5 26.5

混凝土配比技术规范

混凝土配比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砼配合比设计,是保证砼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砼有四项技术性质,即工艺性质,力学性质,砼的变形,和砼的耐久性。

砼配合比设计,要按照这四项技术性质,分别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以及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公路工程监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工地试验室,设计砼配合比当中,存在不满足四项要求的现象。

尤其突出的是低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设计,水灰比与单位水泥用量,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

水下砼配合比设计,砂率与单位用水量,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等等。

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大参数。

正确运用这三大参数,决定砼配合比设计的成败。

有的工地试验室,在低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设计中,运用给定的计算公式,所求出的水灰比较大。

水灰比越大,单位水泥用量则越小,没有对照相关规定就直接指导施工,是严重的设计错误。

因为,砼结构所处环境不同,耐久性要求对其约束也有所不同。

如设计强度等级C15的砼配合比,坍落度30mm,水泥强度等级32.5,单位用水量189kg/m3。

按照公式计算,水灰比为0.66,水泥用量为286kg/m3,计算方法没有错误。

经过监理审核,对照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表11.3.4的规定。

表11.3.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0.602500.55275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52750.50300受侵蚀性物质影响0.453000.40325注:①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

②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

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3。

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kg/m3。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施工技术总结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施工技术总结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施工技术总结[参考文献] 1.《开阳至南龙道路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2002.12.《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邓学均主编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JTJ071-98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JTJ014-97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JTJ058-2000[编写者] 中铁十三局四处开南公路一合同段项目部丁立超贵阳市500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开阳片区开阳至南龙公路第一合同段由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根据原有公路状况和地形条件,尽量利用老路,标准适度,综合平、纵、横三者关系,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利的组合,尽量减少工程数量,尽量节省工程投资为原则进行的改建设计。

1.工程概况开南公路第一合同段路线起点于k0+000,终点k9+300,全长9.302公里,本路段共设交点85个,平均每公里设交点9.14个,平曲线总长4.0733公里,占路线总长的43.79%,平曲线最小半径22米。

本段共有断链两处k3+700=k3+696.675,k6+446.947=k6+448.260。

全路段纵断面设计注意纵、横向排水和土石方平衡,纵坡值的采用与地形相适应,并充分考虑老路改建畅通的需要,老路利用路段均以浅填设计为主。

局部地段K6+340~K6+420由于原老路平面线形不合理,是事故多发地段。

经比较局部截弯曲直,工程量相对集中。

全段最大纵坡为7.4 %,最短坡长60米,竖曲线最小半径凹曲线300米,凸曲线250米,竖曲线总长2.40859公里,占路线总长25.89%。

路线概况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四级公路地形类别:山岭重丘区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6.5米行车道宽度: 5.5米极限最小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停车视距:20米超车视距:70米路面结构类型:沥青表处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桥涵与路基同宽本工程属于老路改建工程,路线基本上利用老路,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20(技术规范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不得>5.0%
比表面积
宜在300~450m²/kg
宜在300~450m²/kg
细度(80µm)
筛余量不得>10%
筛余量不得>10%
初凝时间
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终凝时间
不迟于10h
不迟于10h
28d干缩率
不得>0.09%
不得>0.10%
耐磨性
不得>3.6kg/m²
不得>3.6kg/m²
注: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标准。
2.0.7 真空脱水工艺
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2.0.9 振动粘度系数
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粗细集料、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稳固的难易程度,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易密性。
3.2.2 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进货应有等级检验报告。应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和数量。
3.2.3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使用前应经过试配检验,确保路面和桥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合格。
3.3粗集料
3.3.1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应符合表3.3.1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冻(盐)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粗集料。有抗(盐)冻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粗集料自动生成表(5~31.5)

粗集料自动生成表(5~31.5)
CYLeabharlann 03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单位 样品来源 试验用途 桥梁工程 容器容积 堆积密度 3 (t/m ) V(L) 20.00 20.00 容器质量 m1(kg) 2.272 2.272 容器与试样总质量 m2(kg) 33.89 33.72 吊篮+石在水中质量 m2(g) 1045.6 1051.4 水温 (℃) 22.7 22.7 堆积密度 (m2-m1)/V(t/m3) 1.58 1.57 水密度 (g/cm3) 0.99779 0.99779 表观密 度 (g/cm3) 2.663 2.671 平均值 (t/m3) 1.58 平均值 (g/cm3) 2.667 试验日期 样品名称 LYJ04 合同号: LYTJJ420152015CY3030014 编 号: / 5~31.5mm碎石
烘干试样质 量 吸水率试验 m (g) 0 (%) 1672.3 1678.3 试样前烘干 试样质量 含泥量 (g)m0 (%) 10542 10122 4.75mm筛筛 余质量(g)m2 10768 10535 试验总质量 (g)m0 / /
饱和面干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 m3(g) 1687.9 1694.0 试验后烘干 试样质量(g)m1 10500 10080 试验后的烘干 试样质量(g)m3 10734 10494 2.5mm以下颗粒 质量(g)m1
泥块含量 (%)
小于2.5mm 颗粒含量 (%) 针片状 颗粒含量 粒级(mm) 4.75~9.5 9.5~16 16~19 19~26.5 26.5~31.5 31.5~37.5 合 计
/ / 各 粒 级 质 量 针状质量 片状质量 ① ② 22.6 29.8 51.2 68.9 37.6 23.5 38.3 22.1 28.1 42.9 0.0 0.0 177.8 187.2

3.3粗集料汇总

3.3粗集料汇总
1∶3 ~ 1:4 1:4~ 1:5
从经济上考虑
卵石 碎石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
当最大粒径小于80mm时,水泥用量随最大粒径减小而 增加,当大于150mm后,节省水泥的效果却不明显。
❖最大粒径 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造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 实心板,不得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 50mm;对于泵送混凝土,最大粒径与输送 管道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 不宜大于1:2.5。
2.强度
强度指标
岩石立方体强度
压碎指标值
碎石
卵石、碎石
碎石、卵石的压碎指标
观看视屏
▪ 粗集料的压碎指标试验
3.3.1粗集料的颗粒级配
粗集料的颗粒 级配
连续级配
单粒级配(间断级配)
石子颗粒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分 布,配制的砼拌和物和易性好,
不易发生离析现象。
是人为剔除一级或几级中间粒 径的颗粒。不宜单独使用。
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
〔1〕颗粒级 配 ➢为削减空隙率,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提
高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也要求有良好的颗粒级 配。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有连续粒级与单粒级两种。 ➢ 连续级配是石子由小到大连续分级,且相 邻粒径比值小于2; ➢ 单粒级是从1/2最大粒径到最大粒径,粒径 大小差异小,一般不单独使用。 ➢
针片状颗粒易折断,且会增大骨料的空隙 率和总外表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强 度、耐久性降低。
针片状颗粒含量(GB/T 14685—2023)
3.3.5粗集料表观密度、积存密度、空 隙率
▪ 粗集料表观密≥2600kg/m3 ▪ 积存密度≥1400kg/m3 ▪ 空隙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有草根、树叶等杂物。
3.3.4粗集料中针片状含量及规定
(1)颗粒形状
颗粒形状以三维长度相等(接近立方体或球 形)为好。 针状颗粒是指颗粒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 平均粒径2.4倍者; 片状颗粒是指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 针片状颗粒不仅本身容易折断,而且会增加 骨料的空隙率,使拌合物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
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空隙率 (%)
≤43
≤45
≤47
(2)表面特征
碎石表面粗糙且多棱角, 与水泥浆粘结力强;卵石
表面光滑少棱角,与水泥 浆粘结能力差。
2.强度
强度指标
岩石立方体强度 碎石
压碎指标值
卵石、碎石
3.3.6碎石、卵石的压碎指标
项 目 指 标
Ⅰ类 <10
<12
Ⅱ类 <20
<16
Ⅲ类 <30
最大粒径
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 实心板,不得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 50mm;对于泵送混凝土,最大粒径与输送 管道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 不宜大于1:2.5。
工程实例分析
骨料粒径太大使转换梁浇筑不密实
3.3 粗骨料
(一)定义: 粒径在≥4.75mm的岩石颗粒。粗骨料常 用碎石和卵石两种。 粗骨料 碎石 卵石
三、粗骨料
粗骨料
碎石 卵石
河卵石 海卵石
山卵石
卵石、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 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混凝土。
3.3.1粗集料的颗粒级配
粗集料的颗粒 级配
连续级配 单粒级配(间断级配)
石子颗粒尺寸由大到小连续分 布,配制的砼拌和物和易性好, 不易发生离析现象。
是人为剔除一级或几级中间粒 径的颗粒。不宜单独使用。
4.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 (1)颗粒级配
为减少空隙率,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提 高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也要求有良好的颗粒级 配。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有连续粒级与单粒级两种。
连 续 粒 级
5~20 5~25
5~31.5
5~40 10~20
95~100
90~100
95~100 95~100
70~90
70~90


15~ 45
30~ 65

— 0
0~5

0
0 ~5 0
85~ 100 85~ 100
95~ 100 95~ 100
0~ 15
单 数 粒 级
16~ 31.5 20~40
b为结构截面最小尺寸
最大粒径 ≤
1/4b 3/4l 1/3h 40mm
L为钢筋最小净间距;
H为实心板厚;
从施工上考虑
1∶2.5 1∶3 1∶3 ~ 1:4 1:4~ 1:5
卵石 碎石
DM/D ≤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
从经济上考虑
当最大粒径小于80mm时,水泥用量随最大粒径减小 而增加,当大于150mm后,节约水泥的效果却不明显。
连续级配是石子由小到大连续分级,且相邻粒径比值 小于2; 单粒级是从1/2最大粒径到最大粒径,粒径大小差别小, 一般不单独使用。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
方孔筛,mm 5~10 5~16 2.36 95~100 95~100 95~100 95~100 4.75 80~100 85~100 90~100 90~100 9.50 0~15 30~60 40~80 — 16.0 0 0~10 — 30~70 0 0~ 10 — 0 0 ~5 0 19.0 26.5 31.5 37.5 53. 63含量 强度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
石子技术性能
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
碱的含量
坚固性
道理同 砂子
1.含泥量、泥块含量及有害物含量
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75μ 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手捏后 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 有害物含量指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等,且不得
<16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观看视屏
粗集料的压碎指标试验
针片状颗粒易折断,且会增大骨料的空隙
率和总表面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强
度、耐久性降低。 针片状颗粒含量(GB/T 14685—2001)
项目
针、片状颗粒(按质量)(%,小于)
指标 Ⅰ类 5 Ⅱ类 15 Ⅲ类 25
3.3.5粗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 隙率
粗集料表观密≥2600kg/m3 堆积密度≥1400kg/m3 空隙率:
31.5~ 63 40~80
95~100
0~10
80~ 100 75~ 100 95~ 100
0 0~10
45~ 75 70~ 100
0
0~10 30~60 0 0~ 10 0
(2)最大粒径
粗集料的规格是用其最小粒径至最大粒径的尺寸表示。
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级的 最大粒径。 从结构上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