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初被陆游打动的,是那首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种缠绵悱恻,那一种一往情深,曾让我潸然泪下。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了解到陆游的伟大,更在于他的爱国情怀。正如梁启超评价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集中什九从军东,亘古男儿一放翁。”

一、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字务观,别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幼年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沦丧,人民涂炭,极感痛心。曾参加科举考试,因喜论恢复,而遭秦桧黜落。秦桧死后,方得出仕。乾道六年(1170)至淳熙五年(1178),他去四川做官,一度在宋金交界一带参加军旅生活。他十分重视川陕的战略地位,认为“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其诗集亦以《剑南诗稿》命名。陆游今存诗作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他才气超逸,对各种诗体的写作,无不精熟,或议论叙事,或抒情写景,各臻其妙;诗风或雄肆奔放,或清隽流畅。尤擅七律与七绝,其七律对仗工整而自然,宋时无与比埒。他的诗篇反映当时的政治得失、社会风俗、民间疾苦、各地山川形胜等等。他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堪称一代诗史。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诗作的灵魂和基调。陆游的著作尚有《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传世。他的不朽诗篇极具感染力,对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影响。

二、爱国情怀

陆游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立志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他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勤练剑术,熟读兵书。他的《醉歌》诗中写道:“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他在云门山草堂时,常常研读兵书。他的《夜读兵书》诗写道:“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即表达了他恢复中原,为国捐躯的决心,又反映了他壮志不能实现的感慨。

陆游四十八岁时,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为幕僚官,这使他有机会亲临前线参加军事工作。他感到为国建功立业为期不远了。他曾和士兵们一起守卫:“昔者戍南郑,秦山郁苍苍,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曾参加过战斗:“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曰不火食……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但朝廷并不主张反攻,因此他痛心地说:“三秦父母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

陆游四十九岁时,曾代理嘉州的政务。虽然离开前线,但他仍渴望上马杀敌。如《观大散关图有感》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有时喝醉了,还想着报国:“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有时在梦中仍想着收复失地:“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在他六十六岁以后的十一二年间,一直闲居。虽然远离朝政,但他的爱国之情仍是那么地热烈。在他的诗词中,有同情沦陷区人民苦难的:“赵魏胡尘千丈声,遗民膏血饱豺狼”,有抨击南宋政权中投降派的:“诸工公尚守和亲策,壮士虚捐少壮年,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有怀念往昔,抒发壮志未酬情怀的“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曰岁欲暮,扬鞭临散关。事空梦想,拥褐自笑孱。胡星未陨地,大弓何时弯?”有表现上马杀贼,效命沙场渴望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爱国诗篇

在陆游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现举两例: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书愤》时诗人已经61岁。此时的诗人已是暮年。想到“气如山”的早岁,现在却一事无成,落得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结局。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朝廷不重用,岁月不饶人,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呢?本来,有志不在年高,但那是在客观外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观努力而奋发终有作为的情形。而陆游主观上一心报效国家,力图恢复,而朝廷不仅不提供其条件,反而处处设障掣肘,使诗人志不得伸,事无可成。垂暮之年遭罢黜,66岁时被迫退居乡里,“身还民服,口诵农书”,“身杂老农间”,老境颓唐。虽不忘恢复之志,但毕竟年事已高,衰鬓先斑,“塞上长城”之许已成空言,面对镜中衰鬓,只能顾影自怜,悲忧之愤便跃然纸上。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戎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志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这首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四、陆游晚年

陆游的晚年,贫困多病。眼见余曰无多,但抱负仍未实现,他的心里真有万千感慨。他在《谢池春》中写道:“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然而他的意志仍是坚强的:“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公元1210年,他的病势越来越重,弥留之际,他仍想着祖国遭受异族侵略的仇恨,为不能看到中原的恢复而感到深深遗憾。在他的最后一篇《示儿》里,他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充满血泪的绝笔诗,集中表现了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看到,陆游的爱国思想是一贯的,虽然八十五年间总不得志,命运坎坷,但他的爱国精神至死不渝。正是这种精神,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