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属性,学会判断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1)分布范围很广。
(2)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
5.危害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岁末年初全球各地骇人听闻事件不断:①2018年3月6日一架俄罗斯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坠毁。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32人全部遇难。
②2017年12月18日,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发生踩踏事故,至少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
③新华社东京3月25日电:日本气象台25日发布消息说,新燃岳火山当天再度大规模喷发,还有小规模火山碎屑从火山口流出。
由于半径4公里内没有民居,火山喷发未对当地居民构成影响。
④2018年2月9日,美国大湖区南部的芒加哥和底特律等地遭遇强降雪,众多学校停课,上千架次航班取消。
上述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判断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应看它是否属于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①②属于人为灾害;③没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不属于灾害;④因降雪导致雪灾事故频发,其属于自然灾害。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2016年春季越南旱情②无人荒岛上的火山喷发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①越南旱情是由于降水少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内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考点精讲】一、洪涝1. 两种类型: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涝渍(雨涝、内渍)2. 成因及危害: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危害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所产生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成因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_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湘教版选修5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祸【导入】人类为了生计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 不停进行了一系列不一样规模不一样种类的活动, 包含农, 林 , 渔 , 牧 , 矿 , 工 , 商, 交通 , 参观和各样工程建设等等 . 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 . 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 , 快速而强烈地改变着自然界, 反过来又影响到自己 .一、生态损坏与自然灾祸如,人类过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损坏了生态均衡,惹起了丛林锐减、草原退化,致使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重了自然灾祸的频发。
1.土壤侵害(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点拨】其产生的原由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为要素,主假如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损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快了地表土壤的流失。
阅读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明确以下几点①水土流失的原由②水土流失的危害(2)土壤侵害的结果【点拨】侵害区,耕种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害的发展,引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祸;在下游地域,,因为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添了洪涝灾祸的发生频次。
2. 沙漠化的原由及结果【点拨】过分放牧和不适合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域沙漠化的主要原由,沙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降落,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祸阅读 20 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明确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1.全世界变暖(1)天气变暖的原由(2)全世界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点拨】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涨;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余气象灾祸;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全世界变暖对我国的影响【点拨】整体上我国的天气变暖趋向冬天强于夏天;在北部和西部的暖和地域以及沿海地域,降雨量将会增添;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迸发的频次将会增添;在东南沿海地域,台风和暴雨将更为屡次。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课时1 气象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重点推荐】

课时1 气象灾害[学习目标] 1.能判断自然灾害的类型。
2.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
1.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2.干旱(1)干旱的概念与危害: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干旱还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2)干旱的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3.洪涝(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3)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往往是雨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4)雨涝灾害等级划分4.热带气旋(1)概念: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3)等级划分:热带气旋可以划分为4级,填写下表:(4)分布: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判断1.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作风调雨顺。
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会发生干旱。
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
( √) 2.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是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是干旱。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选修5word格式

第二节自然灾祸的种类与分布第 1 课时气象灾祸学考要求世界主要气象灾祸的分布一、干旱与洪涝1.气象灾祸的看法:指因气象异常而以致的灾祸。
2.干旱(1)看法:长久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干旱可以致农作物、林木枯竭死亡,而严重干旱可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枯,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以致局部地域的社会混乱。
(3)分布:全世界的干旱、半干旱地域和季风天气区,是干旱屡次发生的地域。
3.洪涝(1)洪水灾祸:指因为暴雨或冰雪消融以及水利工程出事等原由此惹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添,水位急剧上升,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祸。
(2)雨涝灾祸:是指由大雨、暴雨或连续降雨等使低凹地域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余家产的正常发展。
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域,常常是雨涝灾祸的多发地域。
干旱的成因和种类干旱是指长久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它由较长时间的天气颠簸或天气变异惹起,常与大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颠簸相关。
依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各种类。
干旱种类形成原由地域分布天气种类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副热带大陆西岸周边,如热带沙漠天气、热带副热带型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北非、南非、北美、南美沙漠景观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的副热带西岸地域岸地域,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固,进一步克制了降水的发生位于温带内地地域,距海洋温带大陆性天气、温温带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亚洲、美洲的温带内地带草原或温带沙漠景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观[ 特别提示 ] 旱灾其实不是只出此刻降水罕见的干旱地域。
在湿润、半湿润地域,从天气角度来看其实不干旱,但是因为降水分配不均造成农作物生长的要点期间,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最近几年来,沿海地域城市遭到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由。
分析洪涝灾祸产生的自然原由主要从天气、天气系统、地形等方面分析。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word版本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考点精讲】一、地震1. 构造地震概念及成因:当长期作用于地壳中岩层的地应力超出了岩层的承受力而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称为地震。
2. 构造地震示意图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波(纵波:速度快,图中为辐射线,人们会左右摇晃;横波:速度慢,图中为以震源为中心的同心圆,人们会上下颠簸)。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 震级与烈度名称二者区别二者联系概念计量和单位影响因素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尺子”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推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烈度 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 是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出来的,同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思考: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
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
4. 世界主要地震地区二、滑坡和泥石流 1. 滑坡:①滑坡的形成分析: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1课时 气象灾害1.识记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概念、时空分布规律。
2.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成因及危害。
干 旱【自主学习】1.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1.除了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外,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还有哪些是气象灾害?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哪一种?提示:还有暴雨、寒潮等。
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干旱。
2.干旱(1)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3)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2.旱灾只发生在干旱气候区,湿润地区不可能发生旱灾吗?提示:不是。
气候干旱不等于发生旱灾,气候湿润也不意味着没有旱灾。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气候角度来看并不干旱,但是由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3.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核心归纳】1.干旱的成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干旱―→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旱灾2.干旱的类型及分布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而引起。
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
干旱类型形成原因地区分布气候类型和景观副热带型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抑制了降水的发生副热带大陆西岸附近,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大陆西岸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温带型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景观旱灾易发生地区的判断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5

章末整合提升教材P3~4活动第一个是天灾,第二、三个是人祸。
教材P5活动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1.地形:河口三角洲地形,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会造成洪涝灾害。
3.河流:流经该国最大的河流是恒河。
河流纵横,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道泛滥,加重水灾。
4.位置: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教材P6活动1.不是。
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某种灾情的概率是2%。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
教材P7活动(上)1.存在联系。
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将导致寒冷。
2.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
如地震后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致使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流行等。
教材P7活动(下)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
教材P8活动材料一:区域性;材料二:联系性;材料三:周期性;材料四:不可避免性、严重性等。
教材P9活动自然灾害类型分类依据陆地灾害、海洋灾害海陆位置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波及范围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地形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成因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出现时期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损失大小教材P10~11活动土壤缺水导致根部缺水,而叶片蒸腾的水分多,引起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平衡失调;空气缺水导致空气蒸发作用强,蒸腾消耗的水分很多,植物吸收的水分不足以弥补这种支出,就会引起水分亏缺。
教材P11活动①正确。
②错误。
③错误。
④正确。
教材P13活动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
教材P17活动(上)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重点推荐】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属性,学会判断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1)分布范围很广。
(2)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
5.危害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岁末年初全球各地骇人听闻事件不断:①2018年3月6日一架俄罗斯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坠毁。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32人全部遇难。
②2017年12月18日,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发生踩踏事故,至少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
③新华社东京3月25日电:日本气象台25日发布消息说,新燃岳火山当天再度大规模喷发,还有小规模火山碎屑从火山口流出。
由于半径4公里内没有民居,火山喷发未对当地居民构成影响。
④2018年2月9日,美国大湖区南部的芒加哥和底特律等地遭遇强降雪,众多学校停课,上千架次航班取消。
上述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判断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应看它是否属于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①②属于人为灾害;③没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不属于灾害;④因降雪导致雪灾事故频发,其属于自然灾害。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2016年春季越南旱情②无人荒岛上的火山喷发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①越南旱情是由于降水少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内涵。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适合耕作←⎩⎪⎨⎪⎧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季节延长大范围的森林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
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第一章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层次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复习学案)编写王爱芳审核高二地理教研组【寄语】学习方法.技能主要靠自己去摸索总结,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知道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复习重难点】梳理知识,熟记课本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第一节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
3.自然灾害的属性①自然属性:自然的;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
【强化训练】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A.20XX年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叉矶地区的岳麓化工厂一车间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摧毁了车间的厂房,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B.20XX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成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l人,重伤l3人。
C.20XX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年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具有广泛性与。
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大洲。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系性。
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系性;②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和。
【强化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
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1.2 自然灾祸的类型与散布[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祸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区分构成了不同的自然灾祸。
每一种自然灾祸都有各自的构成缘由与地域散布规律。
而气候灾祸是全球各类自然灾祸中最严重的灾祸,那么什么是气候灾祸?气候灾祸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候灾祸[引入]:大气圈中,上下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继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途径的不同,都能够惹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动摇,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富和经济树立以及国防树立等形成的直接或直接的损害,称为气候灾祸。
主要的气候灾祸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干旱这种气候灾祸。
〔一〕干旱1.干旱的概念投影[点拨]: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效果。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形成空气枯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的危害[点拨]:干旱的危害形成粮食增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开展和社会安宁。
3.干旱的散布读〝受水灾和缺粮要挟的非洲〞图[点拨]:水灾经常发作在降水不动摇的干旱、半干旱地域。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域是世界发作水灾频率较高的地域,其中非洲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域。
〔二〕洪涝1.洪水患祸[点拨]:洪水患祸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消融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缘由惹起的江河湖泊水量添加,水位急剧下跌,水流冲出自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形成的灾祸。
2.雨涝灾祸[点拨]:指因大雨、暴雨或继续降雨使低洼地域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形成作物增产或绝收,破坏农业消费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开展。
[引申]:洪水患祸和雨涝灾祸的区别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惹起,所以常和洪水患祸有亲密关系。
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患祸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众多所形成的灾祸;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形成的灾祸。
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洪涝②地震③风暴潮④生物灾害⑤环境污染⑥生态破坏1.(2015图,回答(1)~(2)题。
(1)“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2)该气旋(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解析】第(1)题,台风生成于低纬热带、副热带洋面,因此判断图中“帕姆”是从西北往东南移动,故排除D选项。
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气旋生成于太平洋南部海区,为南半球的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气旋移动路径与西风漂流无直接联系,故C选项错误。
第(2)题,一个气旋的发生,不能代表该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故A选项错误;气旋不会诱发赤潮灾害,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所形成的灾害,故B选项错误;用来监测气旋所造成灾情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不是GPS,故C选项错误。
因该气旋途经瓦努阿图时变为强热带气旋,风力最大,所以对瓦努阿图的影响最大,故D选项正确。
【答案】 (1)B (2)D2.(2015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湘教版选修5word版本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考点精讲】一、自然灾害的有关概念1. 灾害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 形成条件①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②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类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人为灾害是指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因的灾害。
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3)二者关系:一些灾害表现形式为自然灾害,但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影响所产生的。
如过量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
4. 基本属性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2)社会属性:自然的变异,只有在它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如下图所示:5. 灾情大小的判断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6. 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素表现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致灾因子对人类社会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受灾体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灾情因灾害导致人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2. 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3.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可重复性4. 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5.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6.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三、自然灾害的影响1. 人员伤亡2. 财产损失类型具体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沙淤积太多造成的, 而泥沙的淤积则要追究人们的土地利用问题。 三峡是长江上游几乎全
部来水和来沙的出口,故有扼制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对上游而言,
而对中、下游则无能
为力。
答案: C
【总结提升】
归纳总结洪涝灾害的成因
3
4
( 2)A 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 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
等水利工程。
随堂练习: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1998 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
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2
例题 2 (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 1)指出 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 2)指出 A、 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思路导航: 第( 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
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 2)题,结合 A、B 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
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 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 可总结
得出措施。
答案:( 1) 6 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
起了重要作用
思路导航: 题目中选项 A、 B 均犯了只顾及一面的错误。 D 项中,小雨量、高水位本身
是矛盾的,从自然气象、水文条件分析,雨量小,河流径流汇集不可能形成高水位,更不可
能形成大洪灾; 水位高, 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只有河床抬高才有可能,河床抬高则是由于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考点精讲】 一、洪涝
1. 两种类型: 洪水(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2. 成因及危害:
类 形成原因
型
多发地区
;涝渍(雨涝、内渍) 危害
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江河、 湖库容
江河的两岸,
纳,水位上涨而泛
洪
尤其是中下游
滥的现象, 一般发
水
地区是洪水的
生在以降水为主
直接威胁区。
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风暴潮 1. 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 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成因类型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 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 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 生。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 破坏力强
要补给的河流汛
期。
洼地积水不能及 涝
时排除所产生的 渍
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 弱、排水不畅 的低湿洼地。
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 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 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材料 2:2009 年 9 月到 2010 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
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
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
国主要发生于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归纳比较风暴潮与海啸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海岸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造成摧毁堤坝,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 耕地等后果。不同点: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 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 火山喷发和海底 滑坡、塌陷所激发的。 【典例精析】
例题 1 (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2)
题,该地区 2009~ 2010 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
构等。第( 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 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
两 者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 联 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系
思考:
我国为什么洪涝灾害严重?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
引起洪涝灾害。 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 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
增 水过程相 对平 缓
1
岸为多。
三、其他水文(海洋)灾害 1.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波长达数百米的海洋巨
浪,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 海冰——天气寒冷,包括陆入海之冰。对船只、航运、渔业、养殖业等造成危害。我
流域性洪水灾害。
( 1)说出 A 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 2)读材料 2,分析导致该地区 2009~ 2010 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
要原因。
( 3)读 B 图和材料 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思路导航: 第( 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