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戏 彩 娱 亲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荆州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 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 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 逗二老心里喜欢,开怀而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 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 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自读第八则(齐景公问政)到第十一
则(宰我问),疏通文字,了解大 致内容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信如君不君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色难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顺乎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于女安乎 食旨不甘
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该做则做,不做则休 克制自己,控制欲望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礼记· 曲礼上》:“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 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 礼,知自别老人让个座 别人有难帮一帮 有人帮你道声谢
做一个懂礼貌, 讲文明的好学生
后代曾有人极力批判孔子,批判的主要内容之 一是认为孔子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说说你是怎样看 待孔子的等级观念的?
阅读庄子的《渔父》,你认为渔父是采用什 么方式来嘲讽孔子的?
客(渔父)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 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 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 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 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 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 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 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 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 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 不泰(太)多事乎!……”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____,因为在他看来_______;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安民
名正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孔子的“克己”和魏征的 “十 思”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 怒而滥刑。
综合思考
综合思考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觚不觚 (孔子的原话是“____”)的时代,这“人 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 天下无道 诸侯舞八佾 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____,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____、________。因此孔子渴望 恢复周礼 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____的 郁 监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 文 __、___、_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人都应该“__ 非礼勿视 _”,具体地说就是要“__ ___,_____,_____,____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_”。
综合思考
孝 孔子认为“_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 和颜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__ 守满丧期 _”。在父母死后要“_____”。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篇第⼗⼆:克⼰复礼为仁。
12.1 颜渊问仁,⼦⽈:“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说:“抑制⾃⼰,使⾔语和⾏动都⾛到礼上来,就是仁。
⼀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实⾏仁德要靠⾃⼰,难道是靠别⼈吗?”颜渊说:“请问实⾏仁德的具体途径。
”孔⼦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克⼰复礼:克制⾃⼰,使⾃⼰的⾏为归到礼的⽅⾯去,即合于礼。
复礼,归于礼。
【华杉详解】颜回问⽼师,什么是仁。
孔⼦说,克⼰复礼就是仁。
《左传》记载,在评论楚灵王因不能约束⾃⼰⽽招祸⾝亡时,孔⼦说:“古也有志:‘克⼰复礼,仁也。
’信善哉!”可见克⼰复礼是古成语,孔⼦引⽤的。
“克⼰”,就是克制⾃⼰,约束⾃⼰。
杨雄《法⾔》说:“胜⼰之私之谓克。
”克⼰,就是要胜过⾃⼰的私⼼。
就这两个字,难了! “复礼”呢,并不是恢复古礼。
“复”,是反,反⼰之⾝的反,反求诸⼰的反,就是在⾃⼰⾝上践⾏礼,遵循礼。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天能做到克⼰复礼,则天下归仁。
克⼰复礼这么厉害?只需要⼀天,就全天下都归于仁了吗?不是这样理解。
是说仁在我的⼼中,我如果能做到了克⼰复礼,则天下尽归⼊我仁⼼之中。
钱穆说,⼈⼼之仁,温然爱⼈,恪然敬⼈。
礼则主于恭敬辞让。
⼼存恭敬,就不会对⼈傲慢。
⼼存辞让,就不会伤害他⼈。
那天下之⼤,⽆不尽归于我⼼之仁也。
世界在我⼼中,我⼼中有仁,则满世界都是仁,我⼼中有爱,则全世界充满爱。
就像后来王阳明说的,⾛到⼤街上,看见满⼤街⾛的,都是圣⼈!因为你⾃⼰有⼀颗圣⼈的仁⼼。
所以,“为仁由⼰,⽽由⼈乎哉?”“为仁”,全在⾃⼰,跟别⼈没关系。
不要说现在社会怎么礼崩乐坏,⾸先你⾃⼰去爱她!颜回说,哦,是这样,“请问其⽬?”那么请⽼师指点⼀下具体条⽬,怎么去做呢?孔⼦回答了四条⽬:“⾮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核心思想
克己
指的是从根本上对自己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形 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复礼
指的是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体现传统价值观 念,表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克己的意义与方法
自我管理
自我审视和控制。识别自己 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自我修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借助阅读、培训等手段不断 提高自己。
自我约束
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到守信用、讲规矩、遵守 法律等外在表现。
礼的意义与实践
1
尊重他人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2
维护社会和谐
人人都要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
3
传承文化
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保持家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途径。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工作中的应用
遵守客户、合作伙伴等的基本规范;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形塑自己的良好形象。
社交场合的应用
会场、宴会、商务接待等形式的社交交往,礼仪不 仅会让你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还能体现你的素养 和教养。
学习《克己复礼》的启示与建 议
理解备受推崇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吸取其中的精华、遗存,不仅增长个人的 道德修养,而且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与总结
《克己复礼》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对人类修养和道德体系的阐述、对日常社交礼仪的总结与规范以及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 礼》
《克己复礼》是《论语》的一篇,是孔子对于人类修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阐 述,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克己复礼
正 名:名分 迂:不切实际 奚:什么 野:粗鲁 阙:名”(纠正与礼乐制度 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 正名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1)必也正名乎(2)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器; 后者:名词作动词,像个觚。 要义: 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 符。
觚
【gū】 〈名〉 饮酒器和礼器。盛 行于商周时期,作 用相当于酒杯。造 型为圆形细长身, 喇叭形大口,侈口, 细腰,圈足外撇。 抓身下腹部常有一 段凸起,于近圈足 处用两段靡棱作为 装饰。
觚,乡饮酒之爵
也。一曰觞受 三升者谓之 觚。——《说 文》 注:“爵一升,觚 二升,觯三升,角 四升,散五升。”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 现实又“礼崩乐坏”。那么春秋末期 的礼乐崩坏有哪些例子? „„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3.1--6.25则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
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 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 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 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 让人容忍的。 三四章里,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 深切的关注和不满。
12.1则:
1、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非礼:不合礼节[古义];
调戏(妇女)[今义] 3、敏:聪明 4、请:希望 5、事:名词作动词,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已经崩坏的、
但曾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周礼,是孔子赞美 西周、并力图重振西周文化的雄心壮志之一。 道德的修炼确实需要对人欲望进行必要的节 制,但不能过分。道德也确实要求一定程度 的纯洁,但更不能过分。因为对人作过分的 道德纯洁要求,便会演变成对人性的戕害。 孔子对颜回所作的要求似乎过分了。可怜的 颜回虔诚地照此去做,一直到贫病而死。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克己复礼》课件
——《〈论语〉选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何为“孝”?
“孝弟也者,其为 仁 之本也”
对于守丧问题,孔 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 烈的争辩,对于守丧三 年这个问题,你是怎么 看的?
何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
仁与礼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 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 现;“仁”是“礼”的内核,“礼”是 “仁”的实现途径与外在表现,“礼” 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离开了 “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 “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 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同时礼和仁又是相辅相成的动态 关系.
孔子未败,即使失败, 亦虽败犹荣!
作业: 1、完成《克己复礼》课后练习 2、阅读附录《孔子世家》,进一 步走进孔子
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 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 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 (“仪制”)。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 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 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 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 的专利品了。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 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 又怎样呢?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目: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礼勿视非:____________________(5)回虽不敏.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学案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尧舜相禅,人民在“圣王”统治之下沐浴德治教化的美好传说。
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今天无稽可考,但是,这一时期的礼乐政教与民俗,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
后来周公正是顺承了这一传统,进一步“制礼作乐”,一方面为社会生活确立典章制度,另一方面为日常行为制定了基本规范,从而使中华文化沿着“人文化成”的道路大大前进了一步。
春秋时期,历史上出现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周公的一套礼乐制度由于并不为贵族集团所遵守,就只能徒具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难以真正体现礼乐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
为此,孔子十分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鲜明地突出了君主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对居上者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用人不器”等德性上的要求。
与此同时,孔子也对处于与居上者相对关系的居下者的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君以忠”“事君,能致其身”等。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等立身处世原则。
孔子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字音字形(1)八佾.(yì)舞于庭 (2)觚.(ɡū)不觚 (3)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sān ɡ) (5)钻.(zuān )燧改火 (6)期.(jī)可已矣 (7)旧谷既没.(mò),新谷既升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ǎn )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复,回归,恢复(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3)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郁郁乎...文哉:文采丰富的样子(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9)曾是..以为孝乎:曾,乃、竟然;是,这(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11)期.可已.矣: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12)食旨.不甘: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连词,表示顺承关系(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连词,表示转折关系(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连词,表示顺承关系(6)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示假设关系5.词类活用(1)觚不觚.:名词活用作动词,像觚(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宾语前置(4)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5)野哉,由也:主谓倒装(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7)曾是以为孝乎:介词宾语前置7.文化常识(1)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2
《克己复礼》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 点。包括(3.14)、(7.5)
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孔子提出 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
(6.25)、(16.2)、(13.3)、(12.11)、(12.1)
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 系,包含(17.11)、(3.3)、(1.2)、(2.8)、
Q1:不仅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破坏,连生活上的 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一句话?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 慨 Nhomakorabea?言外之意是什么?
那么如何挽救天下?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 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 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 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 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 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 位国君。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2.23)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 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子曰:“甚矣 吾衰也!久
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 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 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 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 国。
克己复礼 上课
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 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2分) 明确: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 天理,灭人欲”,把君权绝对化了,不强 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 权君权绝对化,不讲君主的责任。孔子提 倡要各安其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 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 。
克己欲
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 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 心情,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
3·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6·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两章内容是秩序。 3· 1强调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 n)越。 6· 25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这两章里,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 不满。 提问: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 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所追求的 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概括。实际上是周礼所规定的奴 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为礼:修习 期:一周年 居
崩:崩溃 女:同“汝”
期:时间 为之:做
处:
本章内容是报恩。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评析】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17· 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3·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这两章内容是崇乐尚仁。“仁”是“礼”的内核。
13· 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 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正:纠正 名:名分 待:等待 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 阙:缺,空缺 中:适当 苟:马虎 已:罢了 本章内容是正名。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核心理念
1 克己
意味着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 复礼
强调尊重他人、遵循社会礼仪和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原文解析
克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复礼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克己复礼,坎蒙保亨”。(《论 语·卫灵公》)
学习实践
1
关注内心
反思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寻找克制的方法,如冥想和自律。
2
学习礼仪
研究和遵守社会礼仪和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活中主动采取克己和复礼的行动,如实施公益活动和帮助他人。
现代应用与意义
1 个人品质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培养 和展示个人的良好品质和 道德。
2 人际关系
遵循克己复礼可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的发展和稳定。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 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是关于克己奉公、尊重他人的重要思想章节。 通过学习《克己复礼》,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行为,并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背景介绍
《克己复礼》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记录了孔子对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遵循礼仪的看法。这一思想意 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及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3 社会影响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在现代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案例讲解
商务会议
通过克己和复礼,商务会议可以 更加有效和和谐。
家庭聚餐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可以让家庭聚 餐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社区服务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的 团结和发展。
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克己复礼》,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题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课堂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语言的论述来归纳总结‘克己复礼’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指导意义。
思考探究,课后根据自身理解将其形成文字,作为课后心得体会。
用思想指导生活,学以致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姓名:班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依据考纲的相关要求,以基本完成考纲要求为第一目标,以深入理解并构成自主认知为终极目标,在最大限度落实所要求教授的知识点的前提下,开展适当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一些技能引起学生足够兴趣又能完整达成教学目的的实验或活动,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大家对于儒家经典文化的理解,援引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当前时政,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能够学以致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就学生学情而言:
鉴于当初入校时学生的基础就有待提高的情况,再加上关于《论语》大多都只是局限在初中时候所学的“论语十则”再加上进入高中后,在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少量的接触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的观点(此类又以简单粗暴的概括百家核心观点为主,未曾进行详细论述,所以学生大多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此外并没有多少学生,甚至于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外主动接触过《论语》这一儒家经典。所以整体而言学情是不容乐观的,执教过程颇具难度。
4、整节课中并未出现逆料之外的事情,虽有,也是由于基础性知识错误所造成的,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由于本人对论语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讲授过程中会有临时性的见解产生,而这种理解较之于教案更为深刻而透彻,此外,在讲授同时自己也深有教学相长的体悟,如果再让我重上此课,应该能够在原本教案的基础上有更为细致的改进,相信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个人对于论语的体悟,都有极大好处。
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
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主要特点: 周天子是最高一级的领主,名义上是天下土地所 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诗经· 小雅· 北山》)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 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封建领主贵族分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 上服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 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的关系。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 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16.2)
礼的繁体字是“禮 ”。 据《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礼是会意字,从示(本义为地神),从豊。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 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最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 神求福。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 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 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 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 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 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 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 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 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 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
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 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 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 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 爱。
探究: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 欲”吗?
初中《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遵循)礼制(周礼)。
(2)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评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评析】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克己复礼》
•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 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 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 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 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 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 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 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为何要推行“仁”和“礼”: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吴从 周。”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 可忍也?”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总之,一句话: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要义:要各守本分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在做 好自己本分的事情,致心于当下, 这样国家整体才会文明昌盛。否则, 领导不知体恤下属,部下不能忠于 职守,父母不能尽教养之责,子女 不知孝顺,各人务心于私利,那么 社会家庭的本分又由谁来做呢?
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不像个下级, 父亲不像个 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教师去卖布, 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病, 医生去杀猪;或者, “党政工青妇,一起来出书”,工农商学兵,都 去 做生意。那岂不会乱套了吗?
• 一句话概括,就是君臣父子,各就各位。也就是《大学》 里 面所说的“知其所止”,《中庸》里面所说的“君 子素其位而行”。 所以,这段话其实还是借用蔡志忠 先生的那几句话来翻译最为生 动而传神: “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 就做冬瓜 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 也不必嫉妒苹果。” (《禅学季刊》)第七期) • 蔡先生是漫画家,所以说得幽默。其实,这段话不过是 说,只 要人人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 尽自己应尽的一 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 正常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