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数据的可视化:光纤横截面上的场分布模拟

合集下载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应用1. 引言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光学、光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系列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光的传播路径,了解光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深入理解光的物理特性。

2. 实验设备与材料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如下:•激光器•平行板•透镜•光学台•半透明镜•光路元件支架•杠杆•毛玻璃•遮光板•纸片•调节杆•互换展板3.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以下技能:1.利用实验装置,建立各种光学系统,观测平行光、集束光、散射光、衍射光等现象。

2.分析不同介质中的光学现象,理解各种材料对光学信号传播的影响。

3.掌握光学路径的设计方法,并应用其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步骤与实验数据处理实验一:检测激光器输出的光强度1.调整激光器的输出强度,使其达到稳定的模式。

2.使用光功率计检测激光器的输出强度并记录数据。

3.改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重新记录数据。

实验二:观测平行光的色散现象1.在光学台上架设平行板,与半透明镜交替摆放,设法产生平行光束。

2.使用三棱镜实验观察平行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数据。

3.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或改变不同材料制成的平行板比较不同的色散现象,添加数据实验观察。

实验三:观测透镜成像和展宽物体图像1.在光学台上架设透镜,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远离透镜位置的物体上。

2.调整透镜距离物体的距离,观察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并记录数据。

3.使用毛玻璃或遮光板增加照度,观察物体图像的展宽,记录数据。

实验四:观测光的散射、衍射和激光的光束1.在光学台上架设一组光路元件,制备散射光和衍射光的实验器材。

使用荧光粉、干涉条、被试品等介质制成的散射和衍射效果器材,分别观察散射和衍射现象,并记录数据。

2.将激光通过狭缝,观察激光的光束并观察衍射效果,记录数据。

实验五:利用光线追迹法解决问题1.制作一组互换展板,并用透镜、平行板、凸面透镜、透明介质等光学元件,决定面各种光学系统。

实验一、光纤通信演示实验

实验一、光纤通信演示实验

实验一光纤通信演示实验光纤通信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正在成为当今通讯的主流。

本套系统将通信网络完整的演示为传输平台、接入平台、监控平台、管理平台。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视频、语音、数据在统一的光平台上传播。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了解光通信中各种信号的传输,熟悉光通信原理,掌握光通信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仪器:1. H10M0-120单频光端机一对2. 智能PCM局端、远端各一3. 用户交换机一台4. VT600视频编、解码器两对5. E1/10Basee-T适配器一对6. 电源一对7. 监视器(电视机)25寸、29寸各一台8. 工业摄像机一部9. 计算机10. 1.3μm单模光纤10m11. 室内全方位云台一套三、实验原理:本套系统将通信网络完整的演示为传输平台、接入平台、监控平台、管理平台。

通过本系统可将视频、语音、数据在传输平台上自由传送与通信,语音传输应用的是智能PCM;传输平台选用120单频光端机;监控应用层以VT600视频编解码器为核心,实现视频的传输;数字传输通过E1/10Basee-T适配器来完成。

系统组成图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传输平台、语音传输、监控、数据传输的实现。

(一)传输平台传输平台由一对H10M0-120单频光端机、电源和10m长的1.3μm单模光纤组成。

120单频光端机是光电一体跳群光纤传输设备,采用全数字处理跳群系统专用集成电路。

包含减小抖动技术、数字锁相和时钟提取技术、抗干扰的2M接口技术等。

具有RS232、RS485和V.35等辅助数据通道、公务通道。

可实现集中监控。

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和可靠性高等突出特点。

机箱厚度仅为4.5厘米,整机重约4公斤。

设备外观图见图2所示。

图1实验系统图图2 H10M0-120型光传输设备立体图H10M0-120型光传输设备的内部结构可由图3表示:H10M0-120型光端机的核心部分为其跳群单元,由HMX3101专用集成电路实现。

实验一 数据的可视化:光纤横截面上的场分布模拟

实验一  数据的可视化:光纤横截面上的场分布模拟

实验一数据的可视化:光纤横截面上的场分布模拟一、实验目的MATLAB不仅在数值计算方面独占鳌头,而且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也是功能强大。

MATLAB可以给出数据的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的图形表现。

通过对图形的线型、立面、色彩、渲染、光线、视角等的控制,可以把数据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次实验拟通过对光纤横截面上的模场分布进行模拟,使大家熟悉MATLAB常用的二维、三维绘图函数以及和绘图有关的命令,学会如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同时对单模、多模光纤的模场分布规律建立感性认识,为更好的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

二、MATLAB的常用绘图函数1. 二维绘图函数MATLAB中最常用的二维绘图函数是plot函数,其调用格式如下:①plot ( X, Y, 's')●若X、Y为同维向量,则分别以X、Y中的元素为横、纵坐标绘制曲线;●若X为向量,Y是有一维和X等维的矩阵,则绘制多个不同色彩的曲线,曲线数等于Y的另一维;●若X为矩阵,Y为向量,情况和上相同;●若X,Y为同维矩阵,则以X,Y对应的列元素为横、纵坐标绘制曲线族,曲线条数等于矩阵的列数;●s是字串,是用来指定线型、色彩的选项。

各种可选项如下表所示②plot ( X1, Y1, 's1',X2, Y2, 's2',…)同时绘制多个曲线,每个绘线三元组(X, Y, 's')的结构和作用与plot(X, Y, 's')相同,不同的是三元组之间可以互不相关。

例1:t=0:0.01:2*pi; y1=t.*sin(t.^2) ; y2=exp(t)+cos(t.^2) ; plot (t, [y1 ; y2], '-r ' ) ;% 或者plot(t, y1,'-r', t, y2,'-.m')其他的二维绘图函数如ezplot,可用于绘制隐函数图、参数绘图,其调用格式:函数说明ezplot(‘f’,[a, b]) 绘制隐函数f(x,y)=0的图形,横坐标范围[a,b] ezplot(‘f’,[xmin,xmax,ymin,ymax]) 绘制隐函数f(x,y)=0的图形,横坐标范围[xmin, xmax], 纵坐标范围[ymin, ymax] ezplot(‘fx’, ‘fy’, [tmin,tmax]) 绘参数图,绘出fx(t), fy(t), t的范围[tmin,tmax]例2:画圆:x2+y2=R2( R=5µm )a=5*1e-06; h1=ezplot('x^2 + y^2 - (5*1e-6)^2',[-a,a]); % h1 返回图形的句柄(标识)2. 三维绘图函数①画三维曲线图—plot3函数调用格式:plot3(X1, Y1, Z1,’s1’, X2, Y2, Z2,’s2’, ...),除包含第三维之外,用法与plot函数相同。

光纤通信实验讲义

光纤通信实验讲义

光纤通信实验讲义————————————————————————————————作者:————————————————————————————————日期:光纤通信实验讲义实验一P-I特性曲线的绘制及光纤熔接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I曲线的测试及绘制方法4、了解光纤熔接机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内容测量半导体激光器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使用光纤熔接机实现两根光纤的熔接。

三、实验仪器示波器,RC-GT-III型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光功率计,万用表,光纤熔断器一台。

四、基本原理1、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特性及伏安特性图1-1 激光器的功率特性图1-2 激光器的伏安特性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1-1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 th表示。

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u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如图1-2所示,但由于双异质结包含两个PN结,所以在正常工作电流下激光器两极间的电压约为1.2V。

阈值条件就是光谐振腔中维持光振荡的条件。

图1-3 LD半导体激光器P-I曲线示意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 th,当输入电流小于I 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光,当电流大于I th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在实验中所用到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波长为1310nm,带尾纤及FC型接口。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引言: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

然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呈现往往是一个繁琐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一、散点图的应用散点图是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之一。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温度和压力、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这些数据以散点图的形式呈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它们之间的趋势和相关性。

在绘制散点图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或大小来表示不同的实验条件,从而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多样性。

二、曲线拟合与回归分析曲线拟合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用来找到实验数据中的趋势和规律。

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将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最佳拟合曲线。

常见的曲线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和指数拟合等。

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提供有关实验结果的重要信息,例如反应速率、材料特性等。

回归分析是曲线拟合的一种扩展,可以用来预测未知数据点的值,并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三、误差棒的使用在物理实验中,测量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种误差,可以使用误差棒来展示数据的范围。

误差棒通常由垂直线段组成,其长度表示数据的误差范围。

误差棒可以用于表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或统计误差等。

通过将误差棒添加到散点图或曲线图中,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四、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例如测量结果的分布、粒子能量的分布等。

直方图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通过直方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集中趋势、偏态和峰值等特征。

直方图还可以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动态可视化技术动态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实验数据展示方式。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则是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可视化图像、图表或动画的过程。

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能够帮助科学家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揭示潜在的模式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一、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

常见的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Matplotlib、Gnuplot、Origin等。

这些工具都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需求。

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非常重要。

二、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之前,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清洗和整理数据,消除噪声和异常值。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平滑、插值、滤波等。

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使得可视化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三、绘制折线图折线图是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处理中常用的一种图形方法。

折线图以自变量为横轴,因变量为纵轴,通过连接各个数据点形成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折线图直观地展示了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物理过程。

四、制作柱状图柱状图是另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处理方法。

柱状图以自变量为横轴,因变量为纵轴,通过不同长度的矩形柱体来表示数据量的大小。

柱状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帮助科学家发现潜在的因果关系。

五、绘制散点图散点图是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常见可视化方法。

在散点图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表示为横轴和纵轴,每个数据点表示一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

绘制散点图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实验数据中存在的相关性和趋势,揭示物理过程中的内在规律。

六、使用动画和模拟除了静态的图像和图表,动画和模拟也是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处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画和模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的变化,并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

光纤实验内容(四个实验)

光纤实验内容(四个实验)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原理光源是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器件,在光纤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性能好、寿命长、使用方便的光源是保证光纤通信可靠工作的关键。

光纤通信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光源发光的峰值波长应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之内,要求材料色散较小。

其次,光源输出功率必须足够大,入纤功率一般应在10微瓦到数毫瓦之间。

第三,光源应具有高度可靠性,工作寿命至少在10万小时以上才能满足光纤通信工程的需要。

第四,光源的输出光谱不能太宽以利于传输高速脉冲。

第五,光源应便于调制,调制速率应能适应系统的要求。

第六,电—光转换效率不应太低,否则会导致器件严重发热和缩短寿命。

第七,光源应该省电,光源的体积、重量不应太大。

作为光源,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又称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等。

但是对于光纤通信工程来说,除了少数测试设备与工程仪表之外,几乎无例外地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本实验简要地介绍半导体激光器,若需详细了解发光原理,请参看各教材。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郑雪梅李伟臣“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这是现行课程标准中有关光的传播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光的传播路径不可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家通常都会利用“转换法”设计一些实验,即在空气、水中充人一些杂质形成胶体,切实让学生借助“丁达尔效应”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为学生初步建构有关光传播的概念提供典型的科学事实。

光与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是一组需要学生探究的、与光有关的内容。

十余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努力将“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实验形成系列,灵活运用于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一)设计系列实验的意义系列化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建构相应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在相对熟悉的实验情境下,通过实验材料的细微调整,相继感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初步建构概念。

希望学生发现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光同样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空气进入水(或从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后的光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与相对独立的“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实验相比,利用系列化的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典型的科学事实,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

(二)设计系列实验的原则我们在“光的传播路径可视化”系列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经济、实用、安全原则。

经济主要指实验器材的低成本;实用主要指实验装置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明显;安全主要指确保不出现伤害事故。

我们认为,只有体现了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系列实验才能彰显自身特色,具有普适性。

(三)设计系列实验的方法 1.实验器材的选择基于既定的设计系列实验的原则,我们所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的是实验室的已有器材,如带盒盖的透明水槽(浮力实验盒)、塑料水槽、激光笔、香、火柴等;有的是特别购置的低值耗材,如用于记录的透明胶片、黑卡纸、记号笔、直尺、小夹子等;还有的是教师自己寻找的替代品,如自行车条、香座(泡沫块儿)、香皂头之类。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先进技术,其在通信、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光纤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
测试实验,并将结果进行了报告。

首先,我们对光纤的损耗进行了测试。

通过在不同长度的光纤上发送光信号,
并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损耗曲线。

实验结果
表明,光纤的损耗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在可接受的范
围内。

其次,我们对光纤的带宽进行了测试。

通过发送不同频率的光信号,并测量接
收端的带宽,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频率下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
的带宽在高频率下会有所减小,但在常规通信频率范围内能够满足需求。

此外,我们还对光纤的折射率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量光纤中不同位置的折射率,并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光纤的折射率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的
折射率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但整体上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我们对光纤的耐压性进行了测试。

通过在光纤上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
并测量光纤的传输性能,我们得出了光纤在不同压力下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光纤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压力,并且不会对传输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证明了光纤在传输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

这些实验结果为光纤的应用提供了有
力的支持,也为光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信号光纤通信原理。

2、了解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模拟信号的系统光传输性能情况。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5号光收发模块23号光功率计模块示波器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输入不同的模拟信号,测量模拟光调制系统性能。

如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系统框图所示,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信号,经25号模块的光发射机单元,完成电光转换,然后通过光纤跳线传输至25号模块的光接收机单元,进行光电转换处理,从而还原出原始模拟信号。

实验中利用光功率计对光发射机的功率检测,了解模拟光调制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步骤1、登录e-Labsim仿真系统,创建实验文件,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参考系统框图,依次按下面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信号源A-OUT,连接至25号模块的TH1模拟输入端。

(2)连接25号模块的光发端口和光收端口,此过程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光纤跳线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

(3)将25号模块的P4光探测器输出端,连接至23号模块的P1光探测器输入端。

3、设置25号模块的功能初状态。

(1)将收发模式选择开关S3拨至“模拟”,即选择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

(2)将拨码开关J1拨至“ON”,即连接激光器;拨码开关APC此时选择“ON”或“OFF”都可,即APC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3)将功能选择开关S1拨至“光功率计”,即选择光功率计测量功能。

4、运行仿真,开启所有模块的电源开关。

5、进行系统联调和观测。

(1)设置主控模块的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模拟信号光调制】。

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中A-OUT输出为1KHz正弦波。

调节信号源模块的旋钮W1,使A-OUT输出正弦波幅度为1V。

(2)选择进入主控&信号源模块的【光功率计】功能菜单,根据所选模块波长类型选择波长【1310nm】或【1550nm】。

(3)保持信号源频率不变,改变信号源幅度测量光调制性能: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1,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不同幅度时的光调制功率变化情况。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3-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3-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入端,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 S1 打到“光接收机”。 2、将信号源&主控模块的模拟输出 A-out 连接到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 TH1。 3、把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S3 设置为“模拟”。 4、将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W5(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 信号减小)顺时针旋到最大,适当调节 W6(调节电平判决电路的门限电压)。 5、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及各模块电源开关。在主控模块中设置实验参数主菜 单【光纤通信】→【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6、用示波器观测模拟信号源模块的 A-out,调节信号源模块的 “输出幅度” 旋钮,使信号的峰-峰值为 2V。 7、用示波器观测模拟信号源的 A-out 和 25 号光收发模块的 TH4,适当调节 W6,使得观测到的两处波形相同。此时,25 号光收发模块无失真的传输模拟信 号。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 (1)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方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2)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三角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3)当主信号源模块输出模拟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入(上)和输出(下) 波形如下:
当输出正弦波发生失真时,输出如下:
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模块、25 号模块 2、 双踪示波器 3、 FC 型光纤跳线、连接线
各一块 一台 若干
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光纤跳线
信号源
A-OUT TH1
光发射机
光接收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4
25#模块
25#模块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2、实验框图说明 主控信号源模块可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模拟信号,信号送入光发射

如何使用物理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数据可视化与展示

如何使用物理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数据可视化与展示

如何使用物理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数据可视化与展示实验数据的可视化与展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发现规律和趋势,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物理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与展示,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实验仪器完成,如采用传感器测量温度、压力、电流等物理量,或使用光谱仪、显微镜等设备进行光学实验。

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归一化和降噪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数据可视化方法1. 折线图折线图是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之一,适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

通过绘制实验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折线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实验数据的数值。

2. 柱状图柱状图适用于展示不同类别实验数据之间的比较。

通过绘制不同类别的柱形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

柱状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类别,纵轴表示实验数据的数值。

3. 饼状图饼状图适用于展示不同类别实验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绘制饼状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各项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

每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项数据的比例大小。

4. 散点图散点图适用于展示两个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在坐标系中绘制散点,可以直观地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散点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两个实验变量的数值。

5. 热力图热力图适用于展示实验数据在空间或区域上的分布情况。

通过在二维平面上使用颜色编码来表示实验数据的数值,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三、数据可视化工具1. MATLABMATLAB是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

它提供了各种绘图函数和工具箱,可以方便地进行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2. PythonPython是一种通用的编程语言,也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和科学计算能力。

光通信综合实验-1

光通信综合实验-1

39
实验原理:LD功率特性
发光功率随温度和使用时间均会变化,因此需要功率控制
40
实验原理:APC电路
光发送监测电路增益调节R260
ID
I
IB
运算放大器
输出电压下降
集电 极电 流增 加
下降 下降
输出电压上升
人工偏流调节R266
实验内容:
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实验
LD无光告警电路实验 LD寿命检测电路实验
诺贝尔奖 获得者— 高锟
35
实验原理:光发送机组成框图:
R266 :APC控制 器人工偏流调节
R260:光监测器 增益调节
R259:激光器使用寿 命监测灵敏度调节
36
实验原理:实物模块
寿命告警阈值
R259
监测电路增益
19
实验原理:固定速率复用/解复用示意图
D1
D2 D3 DIN1 D1 DIN2 DIN3 FY_OUT FY_IN D2
同步复接器
同步分接器
20
实验步骤:

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实验
1、关闭系统电源,取三根短实验导线将(固定速率数字信号 源模块)的输出端D1、D2、D3、分别对应接到(固定速率时 分复用复接端)接口D_IN1、D_IN2、D_IN3。
27
实验原理:按位(比特)复接
各 路 原 始 码 流
复接信 号
各 路 同 步 时 钟
28
实验原理:变速率复用/解复用示意图
D1 D2 D3 D1
AIN1
AIN2 FJ_A_DOUT AIN3 AIN4 FJ_A_DIN
AOUT1
AOUT2 AOUT3 AOUT4
变速率复接

光纤端面光场分布测量与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实验

光纤端面光场分布测量与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实验

实验一光纤纤端光场分布的测试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派生出了光纤传感技术,并且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光纤传感器已经在民用工程、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外部调制型光纤传感器而言,如反射接收型、直接入射型和光闸型等,一般由入射光源光纤、调制器件以及接收光纤组成。

其中接收光纤所收集到的光强随外界物理扰动而变化,其光强响应特性曲线是这类传感器的设计依据,大多与光纤出射的光场相关。

因此,光纤出射光场的场强分布对于这类传感器的分析和设计至关重要,光纤纤端光场的分布是反射式光纤传感实验的基础。

通过纤端光场分布的测量可以给使用者以直观的印象,并且对光纤传光特性有一定的定性和定量的掌握;同时,它的测量涉及到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使用方法等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习重点(1) 光纤无源器件的结构组成与操作;(2) 光纤的传光特性、光纤传输的模式理论。

二、光纤纤端光场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的测试(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感实验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悉其各个部件、学习和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2. 定性了解光纤纤端光场的分布,掌握其测量方法、步骤及计算方法;3. 测量一种光纤的纤端光场分布,绘出纤端光场分布图。

(二) 实验仪器图1 光纤传感实验仪示意图光纤传感实验仪主机(如图1所示)、接收光纤(如图2所示)、发射光纤(如图3所示)、准三维调节架(如图4所示)。

LED -光源输出插座;PIN -光探测器输入插座;AUTO -自动步进键;PRO -编程控制键;UP 、DOWN -配合PRO 设定输出电流上下限;SET -设置键;UL 、DL 、mA 、mV 、μW -仪器显示状态指示灯。

图2 反射接收光纤组件图3 发射接收光纤组件图4 二维调整架(三) 实验原理按照光纤传输的模式理论,在光纤中光功率按模式分布。

叠加后的光纤纤端光场场强沿径向分布可近似由高斯型函数描写,称其为准高斯分布。

另外沿光纤传输的光可以近似看作平面波,此平面波在纤端出射时,可等价为平面波场垂直入射到步透明屏的圆孔表明上,形成圆孔衍射,实际情况接近于两者的某种混合。

模拟光纤实验报告

模拟光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3.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恢复原始信息。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源、光纤、光模块、光电转换器、传输设备等组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通信实验平台2. 光源(LED)3. 光纤(多模光纤)4. 光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5. 光电转换器6. 信号发生器7. 示波器8.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光源、光纤、光模块、光电转换器等设备连接好。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稳定的电信号。

3. 将电信号输入到发送模块,通过发送模块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4. 将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模块。

5. 接收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示波器。

6. 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的传输性能。

7. 改变光源功率、光纤长度、接收模块灵敏度等参数,观察信号传输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源功率为1mW,光纤长度为10m,接收模块灵敏度设置为中等,信号传输良好。

2. 当光源功率增加到2mW,光纤长度增加到20m,接收模块灵敏度设置为高时,信号传输仍然良好。

3. 当光纤长度增加到30m,接收模块灵敏度设置为高时,信号出现一定的衰减,但仍然可以恢复原始信息。

4. 通过实验可知,光纤通信系统具有较长的传输距离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六、实验结论1.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2. 实验验证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通过调整光源功率、光纤长度、接收模块灵敏度等参数,可以优化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光纤演示实验报告

光纤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纤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纤的结构和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光纤的特性。

3. 学习光纤的连接与熔接技术,体验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4.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的低损耗、宽带宽等特性。

二、实验原理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

当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进入低折射率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完全反射回高折射率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光纤利用这一原理,将光信号传输到远距离。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源、光纤、光放大器、光接收器等组成。

光源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光接收器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纤演示实验装置2. 光纤熔接机3. 光纤切割工具4. 光纤连接器5. 光功率计6. 光纤跳线7. 电源四、实验步骤1. 光纤结构观察:- 观察光纤的横截面,了解光纤的结构,包括纤芯、包层和涂覆层。

- 比较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结构差异。

2. 光纤类型识别:- 通过观察光纤的颜色和形状,识别不同类型的光纤(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保偏光纤等)。

- 了解不同类型光纤的应用场景。

3. 光纤连接与熔接:- 学习光纤连接器的类型和用法。

- 使用光纤熔接机进行光纤熔接实验,掌握熔接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验证熔接后的光纤连接是否牢固。

4. 光纤传输损耗测试:- 使用光功率计测量不同长度光纤的传输损耗。

- 分析光纤传输损耗的影响因素,如光纤类型、连接质量等。

5. 光纤通信系统搭建:- 搭建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源、光纤、光放大器、光接收器等。

- 观察通信系统的工作情况,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6.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结构观察:- 观察到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纤芯为高折射率材料,包层为低折射率材料。

-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较小,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较大,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模拟信号光纤传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传输原理;2、掌握实验环境的准备;3、掌握仪器的操作;4、熟悉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连接;5、理解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参数。

二、实验准备1、实验仪器(1)频率计:用于测量验证光纤参数。

(2)光功率计:用来测量光信号的功率。

(3)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用来实现模拟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

2、实验原理模拟信号光纤传输是一种将模拟信号(如声音或数字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的方式,它采用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将传输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缆传输到另一端,再由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将光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并检查每台仪器的连接情况;2、用频率计测量光纤参数,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范围;3、将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输入端(A端)与光纤的输入端连接,并使用光功率计和频率计检查其连接情况;4、将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输出端(B端)连接到光纤的输出端,并使用光功率计和频率计检查其连接情况;5、打开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电源开关,检查传输正常;6、用频率计测量A端与B端的光纤参数,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范围;7、关闭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电源,完成实验。

四、数据分析1、A端光纤参数:波长:1310nm光纤损耗:0.3dB/km色散:0.14ps/nm/km2、B端光纤参数:波长:1310nm光纤损耗:0.2dB/km色散:0.12ps/nm/km3、A端接收光功率:-27dBmB端发射光功率:-20dBm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正确掌握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安装、操作以及各参数的测量,实现彼此之间的模拟信号传输。

通过实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模拟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从而验证模拟信号光纤传输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结果数据可视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结果数据可视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结果数据可视化方法概述: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数据,以及与其他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人员常常使用数据可视化方法。

数据可视化是通过图表、图形和其他可视化方式来呈现数据信息的过程。

在物理实验中,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发现规律和趋势,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效率。

实验结果数据的收集: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首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并确定数据的收集方式。

实验结果数据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收集,比如温度计、压力计、光谱仪等。

它们可以得到的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数据、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进行平均处理。

数据可视化方法:一维数据可视化:最简单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之一是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来呈现一维数据。

柱状图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而折线图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关联性。

例如,柱状图可以用来呈现不同温度下的材料的导电性,而折线图可以用来呈现不同时间点的光谱测量结果。

二维数据可视化:对于具有两个自变量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散点图、等高线图和热力图等二维数据可视化方法。

散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等高线图可以显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热力图可以用来呈现密度或强度的分布情况。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散点图来展示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使用等高线图来展示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热力图来展示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

三维数据可视化:对于具有三个自变量或以上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立体图、曲面图和散点图等三维数据可视化方法。

立体图可以以三维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曲面图可以显示多维数据的变化趋势,而散点图可以用来展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立体图来展示不同温度、湿度和压力下的光强分布情况,使用曲面图来展示不同时间、温度和湿度下材料的导热性能,使用散点图来展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方法引言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之一,通过实验能够验证科学理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和展示,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方法,以期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表达效果。

一、散点图散点图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之一,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散点图能够清晰地展示这些关系,并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例如,通过绘制光电效应实验中光强和光电流的散点图,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直观地表达出电子的释放与光强的关联。

二、柱状图柱状图常用于实验中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

它通过在坐标轴上绘制不同高度的柱状体,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

例如,在加速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将不同负载下的物体加速度进行比较,用以评估负载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曲线图曲线图是实验数据可视化中最为常见和有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数据点之间的趋势线以曲线的方式连接,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在物理实验中,曲线图常常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和周期变化数据。

例如,在振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清晰地展示出振动的周期性和幅度变化。

四、雷达图雷达图是一种多变量的数据可视化方法,用于展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在一个圆形坐标系上绘制不同半径的标记点,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变量在多个维度下的表现。

在物理实验中,雷达图常常用于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雷达图将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等多个指标综合展示,以便快速评估材料的光学性能。

五、热力图热力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二维数据分布情况的可视化方法。

它通过在坐标系上使用颜色深浅或者图案密度来表示数据的强度和变化情况,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在物理实验中,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实验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探索自然规律、验证理论模型,并推动科学的发展。

然而,海量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进行合理的可视化处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实验技术中常用的实验数据可视化技巧,并探讨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使用图表来呈现实验数据。

图表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常见的图表类型包括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等。

通过使用这些图表,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展示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关性等特征。

例如,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中,可以使用折线图来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随应变变化的趋势,以便于研究人员对材料的力学行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采用颜色编码来传递信息。

颜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通过将数据和特定的颜色关联起来,研究人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实验条件或者相关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比如,在光谱分析实验中,可以使用彩色标记来表示具有不同波长的光谱线,帮助研究人员直观地分析和识别不同的光谱特征。

第三,引入动态图像来展示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的动态变化往往是难以通过静态图表来准确表示的。

因此,引入动态图像可以更好地展示实验过程以及数据的演化。

例如,在粒子物理实验中,可以利用动态图像呈现粒子和反粒子在探测器中的轨迹,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行为。

第四,利用数据可视化软件进行高级分析。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现代物理学的数据处理越来越需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工具。

巧妙使用数据可视化软件,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模拟。

例如,一些物理模拟软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并通过实时的数据可视化来展示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

除了以上的一些常见技巧,物理实验数据的可视化还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实验数据可视化,可以让研究人员深入体验实验数据,从而发现更多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数据的可视化:光纤横截面上的场分布模拟一、实验目的MATLAB不仅在数值计算方面独占鳌头,而且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也是功能强大。

MATLAB可以给出数据的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的图形表现。

通过对图形的线型、立面、色彩、渲染、光线、视角等的控制,可以把数据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次实验拟通过对光纤横截面上的模场分布进行模拟,使大家熟悉MATLAB常用的二维、三维绘图函数以及和绘图有关的命令,学会如何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同时对单模、多模光纤的模场分布规律建立感性认识,为更好的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

二、MATLAB的常用绘图函数1. 二维绘图函数MATLAB中最常用的二维绘图函数是plot函数,其调用格式如下:①plot ( X, Y, 's')●若X、Y为同维向量,则分别以X、Y中的元素为横、纵坐标绘制曲线;●若X为向量,Y是有一维和X等维的矩阵,则绘制多个不同色彩的曲线,曲线数等于Y的另一维;●若X为矩阵,Y为向量,情况和上相同;●若X,Y为同维矩阵,则以X,Y对应的列元素为横、纵坐标绘制曲线族,曲线条数等于矩阵的列数;●s是字串,是用来指定线型、色彩的选项。

各种可选项如下表所示②plot ( X1, Y1, 's1',X2, Y2, 's2',…)同时绘制多个曲线,每个绘线三元组(X, Y, 's')的结构和作用与plot(X, Y, 's')相同,不同的是三元组之间可以互不相关。

例1:t=0:0.01:2*pi; y1=t.*sin(t.^2) ; y2=exp(t)+cos(t.^2) ; plot (t, [y1 ; y2], '-r ' ) ;% 或者plot(t, y1,'-r', t, y2,'-.m')其他的二维绘图函数如ezplot,可用于绘制隐函数图、参数绘图,其调用格式:函数说明ezplot(‘f’,[a, b]) 绘制隐函数f(x,y)=0的图形,横坐标范围[a,b] ezplot(‘f’,[xmin,xmax,ymin,ymax]) 绘制隐函数f(x,y)=0的图形,横坐标范围[xmin, xmax], 纵坐标范围[ymin, ymax] ezplot(‘fx’, ‘fy’, [tmin,tmax]) 绘参数图,绘出fx(t), fy(t), t的范围[tmin,tmax]例2:画圆:x2+y2=R2( R=5µm )a=5*1e-06; h1=ezplot('x^2 + y^2 - (5*1e-6)^2',[-a,a]); % h1 返回图形的句柄(标识)2. 三维绘图函数①画三维曲线图—plot3函数调用格式:plot3(X1, Y1, Z1,’s1’, X2, Y2, Z2,’s2’, ...),除包含第三维之外,用法与plot函数相同。

②画三维网格图—mesh函数MATLAB的三维网格图的形成原理:在x-y平面上指定一个矩形区域,采用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将其分格,计算网格点上的函数值,即z轴的值,得到三维空间中的数据点;将这些数据点分别用处于x-z面或其平行平面内的曲线和处于y-z面或其平行平面内的曲线连接,即形成三维网格图。

调用格式:●mesh(X, Y, Z, C)X, Y, Z, C为矩阵,X,Y存放格点的横、纵坐标,可由meshgrid函数生成:[X, Y]=meshgrid(x,y),x,y为向量,指定画图的矩形区域。

C是指定颜色的数据矩阵。

●mesh(X, Y, Z) (常用)同上,只是颜色矩阵C=Z,故网格图的颜色和网格的高度(即z轴的的值)成正比。

例3:x=linspace(-2,2,30);y=linspace(-2,2,30);[xx,yy]=meshgrid(x,y);zz=xx.*exp(-xx.^2-yy.^2);mesh(xx,yy,zz)meshgrid函数将向量x,y指定的矩形区转化为二维矩阵xx,yy(二维网格点坐标),以供三维绘图所需③画三维曲面图—surf函数调用格式与mesh函数一样,只是mesh函数所绘的网格图其格线着色,补片(格线间的空白区,网格面)不着色,如例3图所示;而surf所绘曲面图,其格线都为黑色,补片着不同的颜色(具体由颜色矩阵C指定),如下图所示。

例4:(1-4条命令同例3); surf(xx,yy,zz); colorbar;其中,colorbar命令的作用是在图形的右边加一竖直的颜色条,从中可见曲面图补片的颜色和z轴值成正比。

对于surf图,可用shading命令进行着色的细化处理:shading flat 曲面图的某整个补片都着一种颜色,颜色取自该补片四顶点数据中下标最小的那点的颜色;shading faceted 在flat用色基础上,再在补片的四周勾画黑色网格线,是MATLAB的默认设置。

如上图所示。

shading interp 曲面图补片上各点的颜色由该补片四顶点的颜色经二次线性插值得到,这种方法用色细腻,但计算量大。

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此,shading flat或interp都将去掉曲面图中的黑色网格线。

3. 矢量场图矢量场图(又称速度图)在工程中的应用很广泛。

MATLAB中绘制矢量图的函数有compass、feather、quiver、quiver3这里仅介绍quiver和quiver3。

①quiver函数绘制二维矢量场图,使用格式:quiver(X, Y, U, V, S, ’LSC’)其中,X,Y,U,V为大小相同的向量或矩阵,X,Y指定每个矢量的起始点坐标,U,V指定每个矢量的x和y分量。

S是指定所画箭头大小的参数,默认S=1,若S=2,则箭头大小加倍,若S=0.5,则缩小一倍,若S=0,则箭头大小不可调整。

第6个参数LSC是个字串,用于指定合法的线型和颜色(具体参见上表)。

例5:绘制标量函数sin(x)*cos(y)的梯度(矢量)图[xx,yy]=meshgrid(-2:0.2:2,-2:0.2:2);zz=sin(xx).*cos(yy);[u,v]=gradient(zz);%计算梯度,输出u、v是二维梯度矢量的x、y分量quiver(xx,yy,u,v)结果如右图所示。

②quiver3函数用于三维矢量图绘制,除了包含第三维的信息之外,用法和quiver函数相同:quiver3(X, Y, Z, U, V, W, S, ’LSC’)X, Y, Z指定矢量的起始点坐标,U, V, W指定矢量的x,y,z分量。

4. 图形对象的颜色映像在MATLAB中,图形的颜色是作为第四维引入的,即在x,y,z轴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颜色轴(caix),因此MATLAB图形的颜色其实是伪色彩(pseudocolor)。

每一种颜色可以使用[R G B]基色三元行数组来表示。

数值元素R、G、B在[0, 1]区间取值,分别表示红、绿、蓝三基色的相对亮度。

通过对R、G、B大小的设置,可以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1 0 0];绿色[0 1 0];蓝色[0 0 1];灰色[0.5 0.5 0.5];黑色[0 0 0];白色[1 1 1]等。

由m个不同的[R G B]三元行数组构成的m×3的矩阵就定义了一种色图(colormap,也称调色板或颜色表)。

例如矩阵[1 0 0;0 1 0;0 0 1]定义了一个颜色表,它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构成。

MATLAB提供了一些现成的色图矩阵,如‘jet’代表的是一种蓝头红尾饱和色值的颜色表,‘hot’代表一种黑红白黄浓淡色的颜色表,这些色图矩阵可以在帮助系统中查到(help colormap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代表颜色表的色图矩阵的维数必须是m×3,且元素值在0~1之间,m是矩阵的行数,矩阵的每一行定义了一种颜色,因此m代表了颜色表中颜色的数目,第k(1≤k≤m)行则对应着颜色表的第k个颜色。

MATLAB的每个图形窗口(使用绘图命令之后自动弹出)只能有一个颜色表(色图)用于绘图。

使用colormap命令可以指定图形窗口所使用的颜色表,其使用格式:colormap(cmap)cmap是一个m×3的矩阵。

例如>> colormap(jet)% 使用MATLAB提供的色图矩阵jet作为当前图形窗口的颜色表再如:>> colormap(rand(128,3))% 使用rand函数生成色图矩阵,定义了128色的颜色表那么,在MA TLAB中是如何使用一个颜色表中的颜色来进行绘图、着色?这就是所谓的颜色映射(Mapping)问题了。

在许多绘图函数中都提供了一个用来指定颜色的输入参数C,如前面的surf (X, Y, Z, C),C是一个和X,Y,Z同维的数值矩阵(称CData),其作用是通过映射的方式来指定图形各个部分使用的颜色。

注意C不是上面的色图矩阵cmap,因为C矩阵的大小不受m×3的限制而且元素值也不受0~1区间的限制。

颜色映射的原理可以用右图说明:其中,[cmin,cmax]定义了颜色轴的范围(如同[xmin,xmax]定义了x轴的范围),等于(或小于)cmin的数值映射到颜色表中的第一个颜色,等于(或大于)cmax的数值映射到颜色表的最后一个颜色,处于cmin和cmax之间的数值C按照如下规律线性映射到颜色表中的其他颜色:k=fix((C-cmin)/(cmax-cmin)*m)+1 (不包括C=cmax) (*)则映射到颜色表的第k个颜色。

函数fix(x)取x的整数部分。

除非特别指定,MATLAB默认CData(指定颜色的数据矩阵,即参数C)的最小值为cmin,最大值为cmax。

也可通过caxis([cmin,cmax])命令改变颜色轴的范围[cmin,cmax]。

因此CData中元素值等于(或小于)cmin者被映射为颜色表的第一个颜色,而等于(或大于)cmax 者则被映射为颜色表的最后一种颜色,其他的则按上述规律映射。

因此,图形的颜色实际上是利用绘图命令中输入的CData数据,按照其数值的大小以映射的方式来选择使用颜色表中的颜色。

例6:三维球面绘制。

[X,Y,Z] = sphere; % 绘制单位球的函数,输出为球面点的坐标C = Z; colormap(jet) % 指定当前图形窗口的颜色表surf(X,Y,Z,C); axis equal % 使x,y,z轴刻度相同,否则球体看起来像椭球图形如左下图所示。

若在surf命令后添加:caxis([-1 0]) % 将颜色轴的范围由默认的[-1,1]修改为[-1,0]则上半球着单一的暗红色(右下图),因为z>0的值均被映射到颜色表jet的最后一个颜色[0.5 0 0]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