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一、清朝衰落与西方列强入侵
1.1 清朝的腐败与内忧外患
●官僚体制的僵化与腐败,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
●社会矛盾的激化,天灾人祸频发,民生困苦;
●西方列强的崛起,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签订更为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1.4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5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更加不平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2.1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斗争对象:清朝封建统治;
●运动特点:兼有宗教色彩。
2.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抗击
●民间团体兴起,主张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表现英勇;
●但对清朝认识不足,被其出卖。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3.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学习西方的热潮;
●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概括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概括摘要: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政治体制与王朝更迭2.经济发展与地域差异3.社会矛盾与潜在危机二、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1.战争背景与原因2.战争过程与影响3.近代化的初步尝试三、太平天国运动1.运动的起因与目标2.战争过程与势力扩张3.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影响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与国际局势2.战争过程与领土割让3.战争后的国内政治变革五、洋务运动1.运动的起因与目标2.运动的主要举措与成果3.运动的历史评价六、戊戌变法1.变法的背景与过程2.变法的内容与目标3.变法的失败原因与历史影响七、辛亥革命1.革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2.革命过程与成果3.革命后的政治动荡与历史影响八、民国的成立与北洋政府时期1.民国的政治体制与行政区划2.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内政治状况3.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九、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运动的起因与过程2.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3.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十、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国共合作的基础与过程2.抗日战争的背景与战况3.战争胜利后的国内政治格局十一、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战争背景与战略部署2.战争过程与结果3.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十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举措2.经济体制改革与成果3.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正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朝的政治体制为封建君主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腐败问题,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总体上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在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战争结束后,一些有远见的士人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推动国家近代化。
然而,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_文档视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e)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f)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g)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专题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简要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极其特点。
答: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主义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2.简要说明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和构成。
答: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兴企业转化而成。
还有一些华侨商人投资创办。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个任务。
联系则是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清扫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第一,腐朽的社会制度。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总结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给我们的教训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5.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和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利益的互相矛盾。
第二,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6.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占绝对优势。
第二,在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君主社会。
第三。
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第四,在社会特征上:是祖宗家长制。
7.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起点?答:第一,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第三,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第一篇: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大全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课程重点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均见书,兹不罗列)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2、从阶段上看(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课程重点1、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基本概念《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平均地权)《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①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第一章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系统总结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材。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被迫开放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1.新文化运动: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倡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吁变革封建文化。
2.运动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和政治领袖。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潮流1.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和科学,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城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巩固民众革命力量的探索与坚持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联俄联共的政权。
2.在土地革命和江西苏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革命道路。
第六章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斗争的历程1.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2.国共内战: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第七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如土地和工商业。
2.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开放: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如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塾建社会的末塑;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简答]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多选、简答、论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论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在谈论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厚重感。
这里面有太多故事,有荣耀,有苦涩。
我们从鸦片战争说起,翻开历史的第一页,仿佛看到那一个个勇敢而无奈的身影。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觉醒1.1 鸦片的引入鸦片,听起来可能没啥了不起。
但在19世纪初,它成了侵略者手中的利器。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鸦片大量走私进来。
那些年,麻木和无知笼罩着整个社会。
清朝相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民众深受其害。
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阴霾之中。
街头巷尾,满是因吸食鸦片而迷失的灵魂。
1.2 战争的爆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不只是为了鸦片,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
英军的炮火轰鸣,仿佛在对清相关部门发出挑战。
面对强敌,清军士兵们虽然勇敢,但武器落后、训练不足,显得无比苍白。
最终,清朝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不仅是屈辱,更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的曙光2.1 革命的火种时间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悄然酝酿。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青年人都在渴望改变。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犹如点燃了整个国家的心。
孙中山等人站出来,倡导民主和科学。
他们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仿佛带来了久违的春风。
2.2 新的政权经过几个月的斗争,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民国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
各地军阀割据,国民相关部门的权威被削弱,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令人心痛。
2.3 文化的变革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上的变革,还是思想文化的洗礼。
五四运动随之而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话文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新思想,参与社会变革。
青年人的热情,犹如春天的嫩芽,蓬勃而生。
三、抗日战争与民族的团结3.1 侵略的威胁抗日战争的爆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中华大地。
那段历史,犹如一把刀,划破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
面对外敌,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课程重点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均见书,兹不罗列)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重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2、从阶段上看(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课程重点1、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基本概念《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平均地权)《资政新篇》(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失败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腐败现象、不团结)②指导思想的局限(以宗教发动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儒学)教训-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2、洋务运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1)基本概念性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行的自救改革运动,既有进步性,也有落后保守性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教训-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1)一场爱国救亡运动(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原因—客观上:维新派势力的弱小,将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主观上:(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教训—暴露了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才能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课程重点1、从“三民主义”看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局限(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目标:把排满与反对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把推翻清朝统治与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结合起来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目标:以民主共和国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目标:避免社会贫富悬殊现象局限: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2、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封建腐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原因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原因)①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
③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客观上:帝国主义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革命(2)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出路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性质(不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的社会矛盾(不变)革命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和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以及这些条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斗争;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亚、非、拉美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一样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频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课程重点一、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意义:是一场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条件局限:1、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2、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二、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历史意义:(1)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2)爱国的青年在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做到“四个统一”(江泽民):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2、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事实,使得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疑问3、十月革命的推动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比资产阶级更强大的力量四、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和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革命发展的要求:(1)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2)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社会发展的要求:(1)一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3)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程重点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1、大革命之后,共产党的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工作重点开始向农村转移。
2、实践上: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理论上: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阐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系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复兴,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壮大。
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形成过程1、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和“土地国有化”的原则2、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变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3、1930年后,形成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三、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左”倾错误和原因1、三次“左”倾错误2、原因:(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左”倾情绪(2)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3)主要原因:全党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基本内容1、抗日战争的历史定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