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金榜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 衡中作业6
“2023衡中学案高考一轮历史答案”
“2023衡中学案高考一轮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经济上自给自足D.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4、明太祖朱元璋曾在8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5、明确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6、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支持洋务运动,这是因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有利于A.废除封建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C.推行君主立宪D.促进民主共和7、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
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8、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
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它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以此文的发表为开端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10、为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次会议应该是A.八七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11、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1、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Z必然”,显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商品输出是不断增加的,排除AC,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
2、据《中国古代职官》统计,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
这能够佐证A.科举制保证了高素养士人从政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说明社会底层通过科举考试流入社会上层,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闱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
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
4、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衡中金榜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 衡中作业30
衡中作业(三十)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该现象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A项排除;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正确;D项与此无关。
答案:C2.20世纪30至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这表明()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B.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D.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解析: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苏联和推崇苏联模式,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当西方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苏联模式逐渐形成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就,因而苏联模式受到了关注,故D 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从题干中得出,题干仅仅在说“研究苏联”,排除;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D3.“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改革不能采用“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否则会因违背经济规律而导致出现严重问题。
斯大林时代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因与农村生产力等“根深蒂固的结构”不相符,而出现严重的问题,故选B;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顺应农村的经济规律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调整农业的政策而扭转农业的严重危机,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届高三年级1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
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2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
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
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3.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4.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魔称:“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氐族苻坚称:“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
”这表明当时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感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5.下表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外间饮食文化相互借鉴B.中外交往丰富了国人生活C.广东对外经济影响力增强D.岭南对域外饮食情有独钟6.明代,景德镇陶瓷业中一般民窑的窑身和每窑产量要比官窑大3—4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检测二历史学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鼍鼓、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B.手工技术先进C.礼乐制度较为完善D.阶级分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陶寺墓地中,墓葬规模存在着明显的划分,这反映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已经出现,即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夏朝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A项;B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排除C项。
故选D项。
2.战国时期,华夏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由春秋时的“尊王攘夷”逐渐变为“用夏变夷”。
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D.推动了战国变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尊王攘夷”逐渐变为“用夏变夷”,意味着夷、夏之间的民族意识趋向模糊,民族情感趋向和谐,民族壁垒趋向消解。
而在“用夏变夷”的同时,华夏文化也不断吸收融汇周边文化精华于自己的体系之中。
所以,这一变化说明民族交流加强,体现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和文化认同,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冲击了贵族政治,排除A、B两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3.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
三人的这些言论都()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得出老子对现实不满,因此要避世。
衡中金榜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 衡中作业1
衡中作业(一)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解析: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主要阐释分封的依据,而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周公当时的爵位,而周天子是天下绝对大宗,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反映的是分封的重要依据是智慧和品德,故C项正确;据“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等信息可以得出殷族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项排除。
答案:C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根据试题所给材料来看西周青铜器何尊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封建时代的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错误;“中国”词语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根据所学也可以推断出西周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
答案:D3.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是有限的,排除A;由材料可知,齐鲁国君并非同一宗族,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诸侯与天子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衡中金榜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作业: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 含解析 精品
衡中作业(四)1.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 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解析:据材料中“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可以看出材料中主要阐释了各部是内阁的下属,且无法体现六部停止运行机制,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可以得出内阁参与官员的任免,但是官吏的任免权属于皇帝,故B项排除;材料中所述现象发生时宰相已经废除,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表明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D项正确。
答案:D2.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A.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B.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C.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D.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解析:材料中对明朝诸王室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情况进行了叙述,尤其突出了明朝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君主专制的推进,对政治权力要求更高,而在经济上放松限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明朝的封建经济发展产物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选项错误,明朝的治国思想一直传承没有改变;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内容。
答案:B3.“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造成了“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的政治运行中,权力分散缺乏统筹运作,故A项正确;明朝在废除丞相后,既然出现“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这就说明其行政效率较低,且材料中也没有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侧重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地方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没有比较不能推知明朝君权空前强化,排除D项。
河北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
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2.传统儒学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启发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
但随着儒学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它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外在规范,却导致了在道德修养方面走向衰微。
为改变这一局面A.汉代董仲舒倡导三纲五常伦理观B.魏晋时期二教合一成为主流思潮C.宋代儒学呈现思辨化哲学化趋势D.明清经世致用形成早期思想启蒙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1928年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以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
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B.新经济政策造成负面后果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5.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海峡”驰援南海。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6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案[26]必修二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6讲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 (2019云南大理模拟)“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
”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 •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B •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解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故C项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2. (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1801〜1831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
这种变化表明(B )A •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B •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 •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 •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解析]工厂制的出现使得工厂规模有所扩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增加,相应推动了工业城市、都会人口的增加,故B项正确;A项错在题目在于城市人口的变化而非城市分布的变化;C项错在题目仅提及人口增加,但是城乡人口比例并未说明,无法得到城市化进程完成的结论。
D项错在是城市人口而非城市数量,与材料描述对象不一致。
3. (2019浙江台州质评)对下列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A )A.B .法德第一次和解推动了两国工业的迅速发展C •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在工业革命之后急剧衰退D .美国新租借法案赢得了稳定的工业生产环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阔殖民地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市场、资金等,推动了英国工业发展,A项正确。
2010-2023历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
2010-2023历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文综)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材料一:自1789年以来,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
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
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了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
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第一次)、奥巴马就任总统职务时,他们面临的“人民的任务”各是什么?(8分)(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有哪些?(12分)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艺术领域也多其受影响而大放异彩,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云冈石窟B.顾恺之的绘画C.《天竺乐》的传入D.建安文学3.1866年奕訢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 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古城由宫城、王城、外郭城组成,宫殿区的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古城已经有配套的引水渠直达城内。
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及外围水利工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其体量之大无疑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施工。
这说明良渚文化A.或已存在公共权力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C.已经使用铁制工具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2.周代都邑及近郊称为国,近郊以外广大地区称为野。
国人受教育,可担任官职,但要服兵役,战时成为主要军事力量;野人属被征服种群,居住在城外,向国人提供粮食与劳役,没有政治权力,不准受教育也不服兵役。
这表明国野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建构了中央直管属国的朝贡体系C.是军政合一的异化D.具有城乡对立和分而治之的特征3.表1为有关《墨经》与墨家的部分评价。
据此可知表1评价来源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梁启超《墨经校释·自序》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蔡元培A.先秦文化蕴含着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B.墨家学说以发明和改进科技为宗旨C.《墨经》属于中国古代总结性科技著作D.墨家具有注重经验和实用性的特征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后,于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开荒,开拓边疆,当时人们把这一新开垦的地区叫做“新秦”。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A.阻碍了民族间的交融B.加强了秦朝北部边防C.有效阻止了匈奴南下D.均衡了社会人口分布5.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二) 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二一、单选题(40错误1.5,共60分)1.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幅世界古代史地图该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农耕世界的拓展B.人类文明的起源C.多元一体的格局D.印欧民族的迁移2.“古罗马后期社会陷入动乱,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护,即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
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
”材料可用来佐证()A.土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B.欧洲封建社会开始于古罗马时代C.封建关系下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D.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古巴比伦王国曾出台了诸多针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假伪造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法律条文。
如《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
”这说明古巴比伦()A.立法思想蕴含着契约精神B.法理内涵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完善C.市场管理注重物权的保护D.国家治理利于强化法律的适用性4.如图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A.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B.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5.在苏萨的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
他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亚历山大还亲自给新娘新郎馈赠礼物以示鼓励。
这一做法有利于()A.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和东西方贸易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C.促进亚欧内陆民族的分布产生变化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6.下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下列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特征A.古典时代的雅典B.古代伊斯兰世界C.中世纪的西欧D.东汉后期的中国7.如表所示为埃及纸草文献中的内容,其中记载了一对父子的埃及名字被希腊名字取代的过程。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通知周襄王参加。
孔子编修的《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王狩(一种以打猎为主的隆重礼仪)于河阳”。
孔子此举旨在A.维护传统秩序和价值观念B.坚持史官如实记述的职责C.发挥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D.反对晋文公破坏分封制度2.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
乐舞图中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
“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阶层壮大C.娱乐生活丰富D.石刻艺术高超3.糜竺原为徐州富商,后率二千“奴客”追随刘备,刘备“赖此复振’’;鲁肃原为淮南大户,后“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入吴,周瑜将之推荐给孙权并得到重用。
这些富商大户的南下A.导致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B.推动了南北之间经济交流C.有助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走向4.宋太祖时规定,典卖人在典卖田地时,须向官府纳税,在契约上加盖红色官印,形成“红契’’,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即可。
这表明宋代A.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B.政府放松土地买卖的限制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5.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
于是秋税止令输租,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棉等物”。
政府在江南各地,“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元贞二年,诏各处孤老,凡遇宽恩,人给布帛各一”。
这说明当时A.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B.南方棉花种植较为普遍C.南方农民赋税较为沉重D.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6.朱元璋一改汉唐以来“老人”(乡里年长的士绅代表)受县官领导、对县官负责的状况,赋予“老人”在关键时刻绕过知县直接与皇帝沟通之权,甚至下令让“民间耆年有德者,每里一人,以次来朝,既至,令随朝观政,三月遣归”。
2021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六)历史
2021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六)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24.《国语》记载,周人祭祀鬼神时,“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同理,社稷山川之神,都是“有功烈于民者”。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C.民间迷信风气较为浓厚D.盛行以人为本的宗教观25.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宗法血缘关系B. 中央集权意识C. 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26. 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中作业(六)
1.“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
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
”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
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解析:材料表明,罗马歧视和限制妇女的现象并不像传统农业社会那样严重,这是因为罗马法规定借助于法律调解纠纷,从而在家庭关系上制约了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权益,故A项正确;“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说明罗马的家庭结构是家长制,妇女的家庭地位与男子并不平等,故B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C项错误;“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说明实行了强有力的集权体制,D错误。
答案:A
2.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解析:根据材料中“债务人”“债权人”“死者”等可以得出材料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D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社会阶层,排除A;B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C中的“获取利益”与材料无关,故选D。
答案:D
3.《法学总论》中指出:“根据塞维尔帝和安多宁帝的批复,甚至妇女亦可提起控诉,但以受天性情感驱使而不能自抑者为限,例如母亲、乳母或祖母、姐妹等都可以提起控诉。
其他妇女,如经大法官认为她旨在尽其责任,又不越出女性应有的雅淑,实本于天性情感而不能忍受加于受监护人的损害的,亦得提起控诉。
”由此可以看出()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的政治、法律地位
B.罗马法提高了妇女地位,与男子一样享有法律地位
C.罗马帝国范围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古罗马的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控诉权
解析:从材料“甚至妇女亦可提起控诉,但以受天性情感驱使而不能自抑者为限”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控诉权,妇女在一定条件下也受到罗马法的保护,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的政治地位,故排除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D
4.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指出:“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
”这说明古罗马自然法() A.以反对一切权威为其立法宗旨
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
D.是孕育政治文明的摇篮
解析:据材料中“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以得出古罗马自然法以反对一切权威,是最大的贡献,但不是其立法宗旨,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知古罗马自然法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而不是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排除,C项正确;材料中的主旨是罗马自然法对个人的重视,没有涉及到政治文明,故D项排除。
答案:C
5.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解析:根据材料“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可以看出罗马法在针对公共利益时有所偏重。
因此可知C项正确;法律具有高度灵活性说法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公共场所的施工监督而不是政府,因此B项错误;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符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
答案:C
6.下表是古代罗马的部分法律。
这反映了()
B.贵族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
C.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
D.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解析:表格中古罗马法律中对于“贵族特权进行限制”“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保护私有财产”等规定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共和国统治,故D项正确;疆域拓展是罗马帝国时代,故A项错误;贵族仍然拥有统治地位,
故B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自由民的权力逐渐走向平等,故C项错误。
答案: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中所体现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西塞罗自然法观念。
答案:(1)原则或观念:无罪推定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追求公正合理的原则;尊重传统的观念;轻视妇女的观念;保护弱者的倾向;反对刑讯逼供的倾向;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等等。
(2)自然法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的司法实践和操作中不可能真正实现;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局限性,存在一定得缺陷,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人们对自然法所提出的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