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1)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政府是负责管理国家财政的重要组织,而预算是政府工作的核心。

如何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目前的政府预算往往偏向于量化指标的设置,而对于这些指标的执行情况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保障。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考量。

很多时候,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仅仅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的考量。

实际上,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建立起以人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财政资金的使用应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政府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应该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只有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度,才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公众利益。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倡导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预算管理往往是以支出为中心,而忽视了对各项支出的效果和绩效的考量。

政府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倡导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重视各项支出的效果和绩效,把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从仅仅控制支出转变为提高支出的效益。

只有通过倡导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政府的预算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率、高绩效。

在总结中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注重社会效益的考量,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倡导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政府绩效管理全面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当代以新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008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

稍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在中央精神指导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开始尝试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还不成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合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不规范,评估过程不公开透明,评估结果运用力度差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缺失。

因此,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融入多种判断价值的工具模式”。

这一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例如,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将其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1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则认为,政府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2 ]。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绩效为导向,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预算管理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改进思路等方面展开思考。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传统预算管理下,政府预算主要侧重于支出和收入的平衡,而忽视了对于政府行为效果的评价和控制。

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同时也难以保证政府的行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绩效管理则可以根据政府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对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为政府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建议。

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公开性和规范性,促进政府的规范运作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实中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和合理。

当前政府的绩效评价指标往往侧重于任务完成的数量,而忽视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影响力。

政府绩效评价的数据来源也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政府绩效评价的结果难以客观反映政府的真实运作情况。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互相割裂、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府预算的碎片化和低效问题。

再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不足,许多地方政府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使得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职和渎职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改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呢?应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全方位地测量政府绩效,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政府行为效果。

需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交叉管理。

再有,应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培训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执行。

要强化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政府能够更加规范和透明地运作。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财政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它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推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然而,我国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财政绩效管理中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导致绩效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存在问题。

不同地区和部门在绩效评估中采用的指标、权重等存在差异,影响了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政府的指导,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并将其纳入政府绩效目标管理体系。

同时,政府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评估指标,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问题二: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目前,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之间存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许多地方政府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存在虚假性和过度量化的情况,导致绩效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财政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效衔接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与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相结合,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的全程闭环。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绩效目标的考核和监督,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三:缺乏绩效信息的透明公开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缺乏绩效信息的透明公开,导致财政部门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同时,公众对政府各项政策和项目的绩效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参与和监督政府的财政管理。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绩效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部门应及时公布相关的财政绩效信息,包括财政收支、绩效目标达成情况等,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政府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加强对绩效信息的宣传和传播,提高公众对财政绩效的了解度和参与度。

结论财政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探讨绪论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本文将探讨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升绩效的途径。

一、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

通过绩效管理,政府部门能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掌握进度,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绩效管理还可以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政府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尽管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难以科学建立。

政府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很难简单粗暴地用数字来衡量绩效。

其次,政府部门的工作结果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市场因素等,这使得绩效评价变得更加复杂。

再次,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需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但公众意见的多样性难以统一。

三、提升政府部门绩效的途径为了克服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以人民满意度为重要衡量指标,并兼顾效率、公正与合规性。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工作效能和组织能力。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通过薪酬、荣誉等激励方式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绩效。

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业务智能,从而更好地指导政府决策和工作实践。

结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公共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

尽管绩效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等途径,政府部门可以提升工作绩效,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民众满意度。

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第一篇: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绩效预算为依托的政府支出管理改革。

被称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旨在有效降低政府提供公共品成本,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现代财政预算管理方法。

可以说绩效预算不仅是一种预算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政府编制和管理预算理念的一次革命。

一、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现状及原因在我国推行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过程中有不少问题,如认识观念存在误区,缺乏资金追踪问效机制,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给实施绩效预算带来现实障碍,我国财政、财务人员配置和知识结构缺乏复合性,难以满足绩效预算的要求等。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首先,绩效预算评价的复杂性决定了绩效指标的制定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评价指标难以量化。

政府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政府往往投资社会需要,但短期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工作都可以找到直接的成果指标。

同时,政府的施政目标是多元化的,且有时目标与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就是存在政府行为也是多元化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博弈”。

也就是说,绩效预算管理研究和规范的对象是主观世界,很难完全确定对某个经济现象或指标的所有因素,即使能确定,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取值及其同经济现象或指标之间的联系也难以把握,因此难以进行量化分析。

其次,以上问题是资金结转折射出部门预算的后遗症。

一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不管该项目是否已完成,部门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年滚一年,部门结转几乎成为“第二次预算”;二是采用现金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方式,致使未花完的资金必须结转下年。

第三,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足。

试论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问题

试论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问题

试论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其重要性不断彰显。

认真研究、制订全面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文章探讨绩效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绩效管理的意义,对我们理解和实践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策略;意义随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角色定位的不断变化,单纯把效率作为政府评估的综合性最终尺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政府的行为价值取向也已经大相径庭,确立什么样的政府管理理念,成为当今政府管理与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一个能够科学评估、有科学指标体系、对评估结果能够回应的政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大趋势,中国的政府改革同样不可避免。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许多政府部门热衷于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盲目上项目、搞投资,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审视过去,人们都不难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诸多决策失误、诸多问题的产生,大都源于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不科学、不准确、不全面或不完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新型绩效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用正确的政绩观保障科学发展观得到落实,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对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绩效管理评估体系,靠机制和体制发挥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整个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关系到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转变,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效能。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所谓“绩效”,从字面上理解是成绩和效率。政府绩效,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泛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绩效型政府管理应该包括新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等等各种理念的综合和实践。即以政府绩效为本,以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降低政府成本、做大政府业绩,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四“E”――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受到巨大挑战,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新公共管理思想,适时提出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政府改革的大趋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绩效型政府已成为当今世界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二、当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1. 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足。政府绩效管理这一领域属于世界性难题,很多的内容难以量化,标准制订比较困难。对于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统筹学、概率论、心理学、行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政府绩效管理还会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研究难、见效慢,加上我国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现在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2. 缺乏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同感。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政府职能定位、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政府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府目前的指导思想仍然是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而忽略了对管理成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诸多其它综合因素的评估。虽然政府已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多年的思维定式想突然转变并非易事。3. 缺乏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在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方面,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中所蕴涵的分权化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顾客导向等理念及其方法,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和评估提供了有效应用的制度基础,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看,这些先进管理理念仍有待于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予以逐步建立和完善。4. 评估设计的内容和体系不够科学。如果不对绩效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则绩效管理的效率则会受到质疑,因此绩效评估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绩效评估难的状况,主要就是没有一个公允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根据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国际惯例建立起包括评估原则、指标设计、评估模型、评估技术和方法,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往往在评价中强调经济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三、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策略1. 借鉴国外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经验。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派生于企业管理的经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较早地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因此,这些国家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我们可以向这些国家学习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具体国情加以改进、优化和本土化以后加以运用。2. 发挥专业评估和研究机构的作用。绩效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规范化程度高的工作。可以发挥专业评估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作用,由第三方对政府机构绩效进行评估。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较早的美国为推动政府机构绩效评估,在国家绩效评荐小组下设了专门的绩效评估研究组,定期发布研究报告,总结各地绩效评估实践活动并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我国可以考虑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地方行政管理学会、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中成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估机构。由专业评估机构接受评估主体的委托,对政府绩效进行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估。专业评估机构也可以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开展绩效评估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评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和科研部门还要发挥积极作用。3. 建立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法律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在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过程中,很注意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法律框架,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体系。而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也是近些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才逐步重视起来,因而相应的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很不够。一项制度只有以法律为后盾才能保障其顺利有效的实施,因此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法律体系亟待建立并逐步完善。4. 以公务员绩效考评带动政府绩效。主要将绩效管理用于公务员考核领域。严格来讲,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个人而不是组织本身。政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抽象的政府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人员组成,公务员即是组成政府的个体。对公务员绩效进行考核,促进公务员效率的提高,落实到最后,也就是整个政府的效率的提高。5. 公民满意度评价。公民满意度评价主要通过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最终以此作为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依据。这可以使政府机关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从而建立让民众满意的服务型、高绩效政府。四、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1. 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吸收外部评价主体,可以有效地向政府表达公众的意愿,并迫使其接受科学管理理念。特别是当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结合起来以后,可以形成强大的外部导向和压力,强制性地扭转政府对其行政结果所作的错误的价值衡量,纠正政府的违法行为,引导政府回归科学与理性。2. 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绩效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衡量特定职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和尺度,这为政府主动界定其职能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引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后,绩效管理中的行政效益测定机制可以更为科学全面、系统合理,更能全面反映政府的系统效益。另外,社会公众对特定政府职能的评判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可以促进政府对其职能及行使方式进行反思。3.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政府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成本控制,即对政府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和计量。绩效管理评价可以促使政府在行政管理得个环节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行政资源,有效制止政府行为中的亏损现象和浪费现象,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4. 改进政府业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绩效管理,可建立起一道业务流程测评与优化机制,有利于政府及时找出问题、进行改进。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藉此了解服务对象对政府业务流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政务流程,进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目前探索和实践面还不广泛,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需要加大宣传,把好的经验和创新模式通过媒介和各种场合予以推广,推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3.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摘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信息公开不透明等。

为了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加强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

未来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应朝着更加科学、规范和透明的方向发展。

应加大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其不断进步,并加强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府资源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评估、体系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信息公开、激励机制、法律法规、现状、展望、发展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政府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与政府绩效评价相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率、效益三者的统一。

在当今社会,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费和低效问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客观评估政府各项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从而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通过公开预算绩效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财政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加强政府的责任倒逼机制,推动政府向公众负责的方向发展。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的管理现代化和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改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

浅析改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

公共 管理 主导 的基 本 方向 。政 府越 来越有 必要 改 变传 统 的执 政理 念和
执 政 方式 , 努 力做 到 高 绩效 、 低成本, 不 断提 高政 府 管 理 能 力和 质 量 。 我 国引入政 府绩 效管 理以 来 , 对提 高行政 效率 、 节约行 政成 本也起 到 了 重要 的作 用 , 然 而在政 府绩效 管理 中存 在 一 些 突 出 问题 , 因此 , 探 索分 析 政府 绩 效管理 的存在 的症 结和 改进之道 变得 尤 为迫切和 必要 。 【 关键 词】 绩 效 管理 ; 绩 效评价 ; 服务 型政府
浅 析 改 善 我 国政 府 绩效 管理 的对 策
谷 雯
( 北京中辉 电力工程有 限公 司人 力资源部 1 0 0 0 8 1 )
【 摘 要】 提 高政府 绩 效 , 是各 国政府 始终 追寻 的一个 基本 目标 , 也是 新
二、 我 国 政 府 绩 效 管 理 当前 存 在 的 问题

我 国的政府绩效考核强调的是国家利益 、 强调政府权威 , 政府 管政府 。政府部门常常在行政 中忽视个 人利益 的合法性 , 甚 至发 生任意处理和伤害个人利益和权益的事件。行政效率是行 政投 入 与产 出之 比, 由于行政产 出通常是 软指标 , 较难 测量和统 计 , 效 率 进行评 价的结果常常 变成对行政投入 的考核 , 而不是对行 政投人 与行政产出之 比的考核 。这样 往往 造成政府管理领域形式 主义盛
管 理 中加 进 了成 本 一 效 益 的 考 量 , 从 而 改 变 了政 府 机 关 的 浪 费 现 象, 从 而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 ( 二) 绩 效 管理 促 使 政 府 强调 对 结果 的导 向
三、 完 善我 国政 府 绩 效 管 理 的 几 点 建 议 不 能 否 认 当 前 各 级 政 府 在 绩 效 管 理 中 下 了很 大 力 气 , 在 发 达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在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及美国先进经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逐步完善。

政府及其公务员作为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组织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其能力与效率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将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开始了政府绩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府绩效管理概述政府绩效管理始现于20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

于是,各国相继掀起了一场被称为“重塑政府”的行政改革运动,以减少政府干预,用企业管理中已经相当成熟的管理理念重塑政府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便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起来,成为政府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回应力的重要手段。

如今,政府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潮流。

我国政府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借鉴和引进国际流行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政府绩效管理也在不断探索中。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制定政府的长期和近期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评估绩效的标准,从而对行政机构运作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政府的高效运转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途径,是“利用绩效管理、绩效标准、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公共组织。

奖惩可以是财政性的,也可以是准经济性的,或者还可以是纯粹心理上的”。

具体来说,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可以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它包括对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对政府各分支部门及特定的政府机构的管理评估;对整个政府的绩效测评。

具体表现在: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及社会的公正与平等等方面。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探析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探析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探析随着新的行政环境的形成、旧的管理问题的积累,传统绩效管理在评估方法、评估手段、评估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绩效管理进行重新思考已迫在眉睫。

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同的视角,但就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具体特征而言,“企业家政府理论”无疑是必要选择之一。

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指导政府绩效管理,就是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技术层面入手,树立新观念、建立新制度、培养新人才、开拓新方法,为传统改革指明新的方向,为深化改革增添新的动力,建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政府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塑造新的政府形象。

标签:企业家政府;绩效管理;提升路径“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用企业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顾客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价值观念,通过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和民营方式等,把政府重塑为一个能够有效运作、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要求的政府。

这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新思维,标志着21世纪政府治理理念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对我国的绩效管理实践而言,该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乏启发意义的。

从政府绩效管理与“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关系来看,“企业家政府理论”是实现政府管理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政府绩效管理是实践“企业家政府理论”的重要领域,二者重要结合点在于实现高的行政效率。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考核。

在我国,绩效考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可见,绩效考核很早就在实践中受到了重视。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步实践积累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初步探索阶段;2000年—2003年,研究拓展阶段;2004年至今,研究的细化和创新阶段。

至此,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已初成体系并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深刻内涵。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管理政府 的基本方法 , 促使政府开展绩效考核 以提高公共管理 水平 。 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 中应具有相对独立 的地位 , 享 有调查、 考核评估有关政府活动 的权利 , 不受其他任何行政组织或个人 的 干扰 ;评估结 果能够有 效传 递和 反馈 ,切实用于 提高行政 效率;
评 估 活 动 能 引起 公众 的关 注 ,有 充 分 的 可 信 度 和 透 明 度 。 颁 布 绩 效管理工作 的制度和规 范, 对公共行政过程哪些项 目应该进行评 估 、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 的事项等 问题作 出详细规 定 ,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把绩效管理纳入正常 的发 展轨道 。 ( 二 ) 因地 制 宜地 设计 绩 效 指标 体 系 必 须 根 据 各 个 公共 部 门 绩效 的具 体 体 现 方 式 , 设 计 适 应 各 个 公共部 门绩效衡量 的有 效可行 的具体绩效指标体系 。 对于公共部 门 的可 量 化 产 出应 设 计 量 化 指 标 体 系 , 难 以量 化 的 产 出则 遵 循 如 下原则来设计指标 : 具体 的、明确 的、切 中目标 的、可衡量 的、 可评价 的;能够实现 的;现实的而非凭空想象 的;具有时限的 。 同时在 设计 绩效 指标 的 时候 还必 须把 握好 以下 几对 结合 关系 : ① 内部指标与 外部指标相 结合;②数 量指标与质量指 标相结合 : ③肯 定性 指标与否 定性指 标相 结合 :④技 术性指标 与 民主 性指 标相结合;⑤客观性 指标 与主观性指标相结合:⑥指出性指标与 回报性指标相结合 。 ( 三 )完善绩效数据收集系统和建设信息 公开 的电子政府 ( 1 )绩效数据和信息 的收集 是绩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政府 绩效管理所需要 的信息量大 , 涉及 的部 门多, 信 息来源渠道广泛 , 因此要充分利用 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 , 把政府各项公共管理项 目 的实施结果 、实施过程的监测数据 、已开展 的绩效考核资料等汇 集形成全 国性 的绩效管理数据库 ,建立 有效 的信 息传递 网络 。在 收集 、整理 信息的同时,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尽快反馈和扩 散给有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基本问题初探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基本问题初探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基本问题初探政府绩效管理是指政府组织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益,通过科学评估绩效、激励和监督政府机构和公务员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逐渐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也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本文将从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问题出发进行初探,力图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

一、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制定往往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

尤其是在一些基层政府机构中,绩效目标过于片面、功利,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这种情况下,政府机构的行为就容易受到单一目标的局限,导致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失真。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往往过于关注政府的经济绩效,而忽略了社会和环境绩效的考核。

这就使得政府绩效管理往往无法全面反映政府的真实绩效水平,也限制了政府绩效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政府应该明确绩效目标的层次结构,将政府绩效目标划分为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个方面,并给予相应的权重。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政府的经济绩效,还应该兼顾社会和环境绩效,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政府应该强化对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体系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政府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保障政府绩效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在激励机制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政府绩效的激励力度不够大,激励手段不够多样化,导致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在约束机制方面,对政府绩效考核结果不良的处理方式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可以轻易逃避绩效考核的约束。

这就使得政府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度不够,不利于政府绩效的持续提高。

关于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课程论文

关于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课程论文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探讨会计学院 08会计三班田禹【摘要】政府绩效是现在经济的产物,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当代中国公民当家作主,对我们的人民公仆——政府的要求。

在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仍然较为单一。

为此,我国应当认清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建议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政府绩效是指政府的工作成就或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由于不同的考核的客体可以分为多种绩效考核。

根据考核的内容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

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核心,在这个政治体系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社会绩效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

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政治绩效是这个政府绩效的中枢。

实现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需要政治绩效作为法律和制度的保证。

提高政府绩效的目标是用同样或更少的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政府绩效可分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个人的绩效水平。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早期关注的都是公务员个人的绩效,并且在公务员个人绩效考核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的整体绩效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从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政府就开始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政府的整体绩效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方面,我国的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政府绩效评估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很多政府机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珠海、洛阳等一些城市还发起了“万民评议政府”的活动。

此外,很多地方和政府机构还开始借鉴在企业和国外政府机构中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技术,来设计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一、引言财政绩效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政府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以更加精细化地运作政府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我国也在不断推进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践,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期能够推进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有效运作。

二、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现状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绩效评价和公众监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绩效管理覆盖不够广泛我国财政绩效管理覆盖范围较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绩效评价不够充分。

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中,很少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同时,绩效管理工作只局限于一些关键领域,对于大多数政府部门而言,殊为陌生。

2.绩效管理标准和量化指标不够科学我国财政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多为经验性、政治性、形式化标准,缺乏科学的、真实的、客观的、有效的量化指标。

长期以来,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偏重过程制、规范性,评价结果对实际工作、改进决策的意义不够明显。

3.绩效管理结果不够优化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提升行政能力。

但是,绩效管理结果的优化程度不够,改进的反馈机制也不够灵活,政府绩效管理内部实现了各类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公示,缺乏了反馈的落实。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绩效管理1.提高财政绩效管理的覆盖率政府财政绩效管理应该贯穿到政府各部门,同时扩大五普调查涉及规模,能够将绩效考核涉及的范围扩大,促进各个层面的财政绩效评价覆盖更加广泛。

政府应积极倡导大数据应用,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更加美满的服务。

2.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科学量化相应的行政决策、公共服务水平,将前端政策落实贯彻下去,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公正性,跟严谨,确立科学量化、精细、定性和定量相互适应的评价标准。

法治视角下政府绩效管理问题探析

法治视角下政府绩效管理问题探析

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1.研究背景。

绩效这一词来源于英语的performance,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美等国家,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从字面看,是指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工作效率或是工作效益,员工的工作表现包括员工为工作所付出的劳动、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劳动成果。

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总是以追求利益最大为目的,为了提高员工的效率,绩效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得员工的工作贡献与其工作薪酬尽可能匹配。

而绩效管理这一概念属于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则是指一个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不能将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简单地等同起来,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主体迸发活力,经济活动多样化、复杂化,经济全球一体化、金融危机冲击、科技迅猛发展,都给我国政府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如同西方国家开展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时代背景一样,当前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1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健全和提升,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核心在于机制,关键在于人,要求我们将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将政府管理制度化、法治化。

2西方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政府创新管理的新型方式,对于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构建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2.研究意义。

(1)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路径思考

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路径思考

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路径思考【摘要】: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其公共服务的目标,必须有效的管理好每一个工作人员及其自身的工作成果,也就是绩效。

对于每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绩效,才能更好的的执行公务。

文章对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绩效管理;政府;评估主体;评估指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加强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建设高绩效的政府组织,既是当代西方国家新政府部门管理运动的主题,也是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绩效管理是就是制定、评价及改进员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以及工作成果的管理过程。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1]绩效管理有三层含义: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组织围绕提高绩效这一目标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机制和技术。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手段。

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目前探索和实践面还不广泛,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需要加大宣传,把好的经验和创新模式通过媒介和各种场合予以推广,推动我国政府部门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一、绩效评估的标准政府部门绩效的考核标准主要指:经济、效率和效益。

政府部门绩效的经济性,表现为在投入水平一定时,成本最低;或者利用现有资金,获得最大量和最佳比例的投入;政府部门绩效的效率性,表现为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较高;政府部门绩效的效益性,表现为产出质量好、产出导致了所期望的社会效果、公民或顾客满意程度的出现。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论: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和政府职员为了达到政府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政府的绩效。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多极化的社会。

其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

但是从政府的绩效管理力度与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其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的问题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改进,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转变,管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但总体来说,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转变,仍然存在着政府强势的现象。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

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

再次,公众满意度较低,政府的工作并未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

政府的只是在做没有实际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

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大流量的人力物力,可谓费力不讨好。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在我国, 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行政效率标准。

行政效率是以命令——执行为基础的, 虽然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有优势, 但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只能定性分析, 而无法定量分析以及只讲过程, 不讲效果, 更无法将办事与花钱联系起来的缺陷。

而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在我国的政府中, 绩效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思考(1)论文关键词: 政府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立法/公共行政内容提要: 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的兴起和发展,政府绩效管理立法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政府绩效管理本质上涉及的是行政权的运作、监督和公民权的保护,因而必须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有利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促进政府绩效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必须明确立法宗旨,并在此基础上作整体性建构,以保证政府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

政府绩效管理全面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当代以新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并积极推进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XX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0XX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

稍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在中央精神指导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开始尝试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还不成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合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不规范,评估过程不公开透明,评估结果运用力度差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缺失。

因此,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融入多种判断价值的工具模式”。

这一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例如,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将其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1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则认为,政府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2 ]。

虽然政府绩效管理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加以界定,而且这一概念本身也会随着绩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变化,但就本质而言,它是用“绩效”取代了“效率”,即通过对组织目标的设定、实现以及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方法来对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管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它约束的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关涉监督政府如何当好“管家”的问题;而且它还是一种促进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模式。

也就是说,政府绩效管理本质上涉及的是行政权的运作、监督和公民权的保护。

政府绩效管理所固有的这种本质特征表明,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约束停留在政府规章条例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

因为,一方面,公共组织“采取的每一项行动最终‘必须追溯到权威的法律授权’”[ 3 ] ;另一方面,依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属法律规定的范围。

因此,必须将政府绩效管理的原则、主客体、内容、程序、方法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在我国,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对于促进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实践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权威性。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大都是由政府发起和实施的,即绩效考核的范围和标准由政府确定,绩效评估由政府主导,评估结果的使用由政府说了算,最终政府绩效管理变成了政府内部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神秘性。

而由人大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立法,加快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用法律形式明确界定政府绩效管理,规定政府绩效管理的范围、标准、绩效责任等,有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地位,强化政府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度,增强权威性,提高公信力。

其次,它有利于增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规范性。

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以及实施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等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使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有利于减少政府绩效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其规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再次,它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我国对政府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制度设计不足,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渠道。

而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就在于评价政府这个“大管家”当得如何,是否称职。

评估说到底就是监督,评估权实质就是监督权。

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权的归属和行使是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通过人大立法明确评估权的归属、配置、行使和责任,将为权力机关和公民监督政府开辟制度化的渠道,提供法制化保障。

最后,它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将政府绩效管理原则和基本要求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方面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向人们的渗透,使其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提高人们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持续稳步推进,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权力的滥用,从整体上把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

法律所具有的这种强制性、导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政府绩效管理的正常秩序,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政府绩效管理协调持续发展。

二、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框架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框架涉及立法宗旨、指导原则和基本内容。

确定立法宗旨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只有目的明确了,才有可能建构出完善的法律制度。

1. 立法宗旨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目的在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行政管理方式变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这表明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涉及两个层面的意图:一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是基础和前提,因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内容必须依据政府的职责和公众的需求来确定。

这就要求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改革首先要对原有的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对政府的角色作出合理的界定,厘清政府与市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即政府越位或错位的工作不能纳入政府绩效管理的范畴;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公民需求的职能要进行适当的转变和调整。

二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政府的高效运作和优质服务是目的,因为政府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促进公共组织使命和任务的完成,追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绩效的持续改进。

这就要求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改革要通过对公共管理成本的控制,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质量和效益的评估来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政府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

换言之,政府绩效管理就是要以公民和结果为导向,以公众满意为最终衡量尺度,来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寻求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公共行政的高效协调运转和公共服务的优质公平供给。

2. 基本原则政府绩效管理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为目标。

为此,政府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 1)科学规范原则。

科学规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科学规范要求政府绩效管理的内容界定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科学合理,政府绩效管理方式、方法和步骤的采用必须科学规范,以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2)公开公正原则。

公开公正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公开公正要求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即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信息应该全面公开,绩效评估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绩效评估的结果应向全社会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

(3)注重实绩原则。

注重实绩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注重实绩要求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坚持公民导向和结果导向,绩效内容和标准的确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立足公民的需求,注重产出和结果。

(4)多元参与原则。

多元参与是政府绩效管理生命力之所在。

多元参与要求政府绩效管理必须更多采用外部监督的方式,要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参与方式的多样化。

(5)公众满意原则。

公众满意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最终衡量尺度。

公众满意要求政府绩效管理必须立足于公民,绩效内容和标准等的设立必须从公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并通过公众满意度的测评和反馈来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绩效的改进。

3.主要内容以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现实,归纳起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绩效管理主体和客体绩效管理主体是指组织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活动的人或机构,包括政府绩效管理的领导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估机构。

绩效管理主体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政府绩效管理涉及政府的各个部门,贯穿政府管理的整个过程,关涉政府机关和人员的权和利,责任大,任务重,因此应该设立一个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门机构来全面领导和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并在其下设立一个办公机构,负责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绩效评估主体应多元化,以避免单一评估主体可能导致的片面性,减少评估误差。

评估主体可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服务对象、公众等。

政府绩效管理的客体是指绩效管理的对象,它主要依据是否履行行政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来确定。

在实践中,政府绩效管理的客体既可以是公共部门,也可以是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服务项目。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以政府部门为主,特别是要将那些直接向公众提供具体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政府部门和项目列为重点。

(2)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政府绩效管理内容和指标体系的设定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

政府绩效管理的内容必须依据公民需求、辖区发展战略、政府职责以及实际状况等来确定,要体现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反映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它必须建立在对政府角色合理界定和对政府现有职能重新审视的基础上,而不能只是对原有政府工作任务的简单分解和工作目标的简单设定。

政府绩效管理的内容从宏观上看应主要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自身建设等六个大的方面。

每一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并作动态调整。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围绕绩效管理的内容,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方面来设计。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完备性、可行性。

指标的选取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可靠,因为过多的指标反而有可能因其冗繁而导致评估的失真。

因此,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性指标的筛选,即那些信息承载量大的、稳定性高的、可靠的、可获得的、可测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