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特性及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栽培年限秦艽药材质量变异研究及适宜采收年限的确定

不同栽培年限秦艽药材质量变异研究及适宜采收年限的确定

C E inl n S h n —a U nj ,Y NG H i H N Q a —a g , HIZ a gyn ,S N We — A u i i
( . i d ieK yL b rt yo h a x P o ic , o h et nv r t , i n7 0 6 ,C ia 1 B o i n e a oa r f an i rv e N a w s U i s y X 1 0 9 hn ; me c o S n ei a
2 C l g f i c ne o h et oy cnel nvrt, i n70 7 ,hn ) . o eeo f Si c ,N r w sP lt hia U ie i X 10 2 C ia l Le e t e sy a
Ab t a t sr c :Ai m T t d u l y v r t n o u t ae a i e t n e ma rp y l e a i e e ta e a d a c ran o su y q a i a a i f l v td r dx G n i a c o h l t f rn g n s e ti t i o c i a a d


定 并 比较 不 同栽 培年 限秦 艽 药材 的外观 性状 质量 指标 。对 不 同年 限秦 艽药材 中指 标成 分龙胆 苦 苷
含量和 高效液相指纹 图谱进行测定, 以野生秦 艽药材 为参照进行对比研 究。结果 不 同年 限的秦 艽药材 在外 观性 状质 量 、 标成 分含 量 上存 在 显 著 差异 。4年 生栽 培秦 艽 的指 纹 图谱 特 征 和 野 生 指
不同栽培年限秦艽药材质量变异研究及适宜采收年限的确定
陈千 良 石 张 燕 孙 文基 杨 慧 , , ,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秦艽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目前秦艽已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如质量不稳定、种植技术水平低等。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秦艽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认识的深入,秦艽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 增加,其产业化发展也将不断壮大,同时将更加注重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 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05
秦艽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资源保护
分布与生态环境
秦艽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地,生于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草地 或林缘地带。
资源量与保护措施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采挖等因素,秦艽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亟需采取保护 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抚育等。
秦艽的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加工方法有多种,传统方法为晒干或低温干燥,现代方法则采用冻干技术 等。
02
秦艽的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
秦艽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多种炎症疾病,如
关节炎、风湿性病变等。
抗肿瘤作用
秦艽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 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
解热镇痛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秦艽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促进秦艽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秦艽种植、加工等 环节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公众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秦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 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06
研究展望
秦艽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秦艽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护 秦 艽 资 源 .对 秦 艽 进 行 人 工 栽 培 是 一 种 有 效 手 段 。
避 光 2种 光 照 形 式 . 用标 准发 芽技 术进 行 试 验 . 察 不 同处 理 采 考 对 秦 艽种 子 发 芽 率的 影 响 秦 艽 种子 在 有 光 照 的条 件 下 2  ̄ 时 0( 2
但 是 秦艽 种 子 不 仅 小 . 具 有 后熟 作 用 . 且 在生 产 实 践 中存 在 着 发 芽 率 低 、 芽 不 整齐 等 情 况 , 重 制 约 着 发 严 秦艽 的规 范化生 产_ 掌 握和 了解种 子发 芽特性 . 2 1 控制
采 用 纸 上 发 芽率 最 高 . 达 8 3 预 处 理 对 秦 艽 种 子 发 芽 无 可 1 %. 3 显 著 影 响 秦 艽种 子 发 芽计 数 时 间确 定 为 第 1 0天 进 行 初 次 计
状 好 的优 良地 方 品 种 .可 在 贵 州 甘 薯 生 产 上 进 行 大 力 推 广
参 考 文 献 【] 州 省 统计 局 . 州 统 计 年鉴 . 州 : 州人 民出 版 社 ,09 1 贵 贵 贵 贵 20 [】 吉轩 , 2宋 陈超 , 云 , . 薯 南 薯 8 李 等 甘 8干 物 质 积 累 与 分 配 规 律 研 究 . 中
不 同 预 处 理 ,5(、 0 、 5 、0 1  ̄22 ℃ 2 ℃ 3 ℃ 4种 温 度 恒 温 处 理 ; 光 和 见
中秦艽 和麻 花 秦艽 为甘 肃 的地 道药 材 . 甘肃 栽 培 面 在 积 较广 。 秦艽生 长周 期长 。 长环境 特殊 。 生 因长期 滥采 滥 挖 , 生 资源 已近枯竭川 为 了缓 解 其濒 危程 度 , 野 。 保
国 种 业 .01 . 6 6 2 07:5— 6

不同采收期对秦艽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

不同采收期对秦艽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
不 同采收期纂艽种子累 计笈芽率
70 B0
5 0 4 0 3 0 斛抵 2 0 1 0 0

艽种植的主要因素是发芽率。而采收时期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 3 - 5 1
本试验以3 年生秦艽为研究对象 ,以不同时期采收的秦艽新 鲜种子,进行发芽率与发芽势 的研究 ,以确定秦艽种子的最佳采
著高于其他采收期 的发芽率。因此 ,以新鲜秦艽种子为播种材料 时 ,以开花 后2 4— 3 2 天采 收为最 适 。
关键 词 :秦 艽种 子 ;不 同采 收期 ;发 芽率 ;发 芽势
秦艽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具有祛风湿 、清湿 热 、止脾 痛 、退 虚 热之 功 效 ,是 治风 湿关 节 痛 、结 核病 潮 热 、黄 疸等症的主药之一【 】 ]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主要生长

2 0
l 0

8 月5 8 月1 3 8 月2 l 8 ,  ̄ 2 g e 月6 9 月1 4 g 月2 2
采 收期
发芽能力 ,直到第 1 6 天 ( 8 y J 1 3 日)采收的种子才开始具有发芽能 力 。同时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 自采收第7 天开始萌发。晚采收的种
致 的植 株挂 牌标 记 。开 花第 8 天 ( 8 月5 日 )开始 采收 ,每隔 8 d 采 种 1 次 ,分别 与 8 月1 3 日、8 月2 1 日、8 月2 9 日、9 月6 日、9 月1 4 日、9 月2 2 ,共 采收 7 次。 1 . 2 . 2 发芽 方 法 。发 芽 试 验 于 当 次采 种 的第 2 d 开始 ,每 次采 种
0 6 8 3 5 0 )
表1 不同成熟 期秦艽种子的累计发芽率

粗茎秦艽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粗茎秦艽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粗茎秦艽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秦艽为“风湿之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要用于风痹寒湿、肢节痛、筋骨拘挛、骨蒸劳热、黄疸等。

历年《中国药典》将秦艽(Gentiana.macrophyll.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Maxin.)、小秦艽(G.dahuric.Fisch.)和粗茎秦艽(G.crassicauli.Duthi.e.Burk)4种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收载作为“秦艽”的基源植物。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在商品中,将秦艽和粗茎秦艽统称为大秦艽,根据药材性状,又分别叫鸡腿艽、萝卜艽、牛尾艽等。

将麻花秦艽又叫麻花艽或辫子艽。

甘肃、陕西、四川、山西等省是秦艽的主要产区。

甘肃产秦艽量大质优,为地道产区。

目前,秦艽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加之种源混乱,影响药材的质量。

个别品种虽有少量栽培,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中药和秦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是重要课题之一。

本论文对药典收载的“秦艽”基源植物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开展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应用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手段,从粗茎秦艽的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新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通过1D和2D核磁共振谱,以及多种光谱和化学手段得到鉴定。

化合物类型涉及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木质素和小酚性化合物等。

并对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许类化合物(1-3.5.9、10-11)进行了抗炎活性测试,这些化合物在浓度为15μLM时对NO的产生都显示出抑制活性,同时化合物2和9对TNF-α的产生有很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06和0.05μM。

构效关系结果讨论表明,C-8和C-10末端双键是影响抗炎活性强弱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糖链长短也是影响抗炎活性强弱的另一关键因素。

本论文研究结果也为中药秦艽常用于治疗炎症提供了科学基础。

秦艽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的初步探究

秦艽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的初步探究
研 究报 告
郭江帆 等 : 秦艽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 的初步探究
秦 艽 种 子 内源 萌发 抑 制 物 的初 步 探 究
郭江 帆 , 孙 佳 , 魏 朔南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9 )
摘要 : 采用 生物 测定方法对秦 艽种子 中存在抑制种子 萌发 的物质进行 了确定 , 并用植物化学手段 对秦艽种子浸提 液进 行
多生 长在 海拔 4 0 0~2 4 0 0 m 的林 缘 、 草甸及荒地 等。
其寿命仅有一年 J 。这些原因 , 给秦艽的栽培带来一
定 困难 , 最终 导致减 产 , 给 大 田生 产带 来极 不便 。
目 前, 尽管种子休眠的研究 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 但 仍被 认 为 是 种 子 生 物 学 领 域 中 了 解 最 少 的 现 象 之
g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e d s . An d I, 1 I, I l l, 1 V f o u r p a r t s e x t r a c t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s e p a r a t i n g a n d p u r i f y i n g t h e
了分 离和纯化 , 得到 I, Ⅱ, Ⅲ, Ⅳ 4部分提取液 。生物 测定表 明, 分 离物 Ⅲ具有较 强的种子萌发抑制作 用, 采用 H P L C对
分 离物 Ⅲ与 A B A标 准品进行 对比确定 , 秦 艽种子 中确 实存在影响种子 萌发 的抑 制物质 , 但该物质 不是 A B A。
关键词 : 秦艽种子 ;内源抑制物 ; A B A; 液相色谱
GUO J i a n g - f a n,S UN J i a ,W EI S h u o ・ n a n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
区 , 生 长 于 海 拔 20 0 29 0m 的 山 坡 草 地 及 林 多 0 ~ 0
药 用价 值被 现代 医学 所 公认 . 目前 国 内外 已从 秦 艽 的根 中提 取 了龙胆 苦 苷 糖 和挥 发油 等 多种 成 分 , 并 发 现其 具 有 抗 炎 、 痛 、 压 、 血 糖 等 作 用口 . 镇 降 升 ] 20 0 0年 版《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 》3收 载 的 以 秦 艽 ¨ 入 药 的龙 胆 科 植 物 有 秦 艽 、 花 艽 ( .s a na 麻 G t mie r
大兴 安岭 , 内蒙 古 草 原 , 祁 连 山 北 麓 到 天 山 一 经 沿 线 , 界 太行 山脉 , 东 向南 分 布 到 云贵 高 原 西 北 缘 , 西 达青藏 高 原东部 . 材 主产 于 我 国的新 疆 、 海 、 药 青 宁
是 我 国重 要 的常用 中药 材 之一 , 已被 列 入 国 家三 级 保 护药材 行列 _ . 艽始载 于《 1秦 ] 神农本 草经 》 列 为 中 , 品 , 味苦 、 , 其 辛 性微 寒 , 胃、 、 经 , 祛风 湿 、 归 肝 胆 有 止 痹痛 、 湿热 的功效 , 于风 湿痹痛 , 骨拘挛 , 清 用 筋 骨蒸 潮 热 , 热 黄疸等病 症 , 湿 为祛 风湿 、 清热 之首药 . 随 伴
秦艽 ( G.d h rc i h ) a u i Fs . 4种. a c 由于 秦艽 具有 很 高
的药用 价值 , 近年 来 临 床用 药 量 的增 加 和多 年 的过 渡采挖 , 已造成 了野 生秦艽 资源 的严重 匮乏 . 本文 主
要就 秦艽 近年来 的研 究 成果 进 行 综 述 , 以期 为 我 国
摘 要 : 综述 了国家重 点保护 药用植 物秦 艽的地 理分 布 、 生物 学特 性 、 学 成分 、 化 药理作 用、 临床 应 用 、 培 、 织培 养 、 栽 组 资 源利 用等方 面的研 究进 展 , 并对 其 以后 的研 究方 向进 行 了展 望 , 该物 种 资源 的进 一步 有效 开发 利 用提 供 参考 . 为

秦艽种植——精选推荐

秦艽种植——精选推荐

秦艽种植 秦艽有祛风湿、清湿热、利尿和⾎、舒筋之功效。

主治风湿脾痛、筋脉拘挛、黄疸、便⾎、⼩便不利和发热。

多为野⽣,亦有家种。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秦艽种植的⽅法,⼀起来看看。

秦艽种植的⽅法 秦艽的⽣长习性 秦艽⽣于河滩、路旁、⽔沟边、⼭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海拔400~2400⽶。

喜湿润、凉爽⽓候,耐寒,怕积⽔,忌强光,适宜在⼟层深厚、肥沃的壤⼟或砂壤⼟⽣长,积⽔涝洼盐碱地不宜栽培。

种⼦宜在较低温条件下萌发,发芽适温20℃左右。

通常每年5⽉下旬返青,6⽉下旬开花,8⽉种⼦成熟,年⽣育期100天左右,种⼦寿命1年。

秦艽的育苗技术 1、选地:选择远离公路200⽶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靠近⽔源、平地或缓坡地,⼟质以沙壤⼟、森林腐殖⼟、棕壤⼟为宜,要求⼟层深厚、⼟质肥沃、疏松、湿润,⼟壤pH为5.5~6.5。

前茬作物以⾖科、⽟⽶等为宜。

2、整地:播种或移栽的前⼀年秋天整地,整地前先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亩,深翻20厘⽶,耙碎,⼟、肥均匀混合,做宽1.2~1.5⽶、⾼20厘⽶的畦,作业道宽50厘⽶。

畦⼟要求疏松、细碎、⽆树根、草根、⽯块等杂物。

3、播种:秋播或春播。

秋播在10⽉上旬⾄封冻前进⾏,春播在4⽉上旬、地⾯⽆雪、⼟壤解冻3~5厘⽶时进⾏。

播种可采取撒播和条播的⽅法,在床上开沟,沟宽10厘⽶,深3~5厘⽶,沟距20厘⽶。

每亩⽤种量500~750克,播种后畦⾯覆松针或稻草,厚度1~2厘⽶。

苗⾼6~9厘⽶时间苗,株距9厘⽶左右,不宜移栽。

秦艽种植技术 1、选地:秦艽苗出齐后,揭去覆盖物,清除杂草,防治病⾍危害⽣长1年即可移栽。

选择前茬为⽲本科作物为宜,⼟层深厚,排⽔良好,易耕作的地块,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亩,过磷酸钙50千克/亩,精细整地后进⾏栽植。

2、移栽:秦艽在10⽉上旬到中旬开沟栽植。

株距15~20⽶,⾏距20~25厘⽶。

保苗0.09~0.14万株/亩,每栽⼀⾏覆⼟压实,再继续栽春季栽植在⼟壤解冻后进⾏,种苗⼀定不能露芽,种苗露芽后成活率不⾼。

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质量研究——兼论秦艽质量标准

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质量研究——兼论秦艽质量标准

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质量研究——兼论秦艽质量标准陶爱恩;张晓灿;李杨;罗丹丹;段宝忠【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3)004【摘要】目的:研究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性状、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差异,为秦艽药材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观察、显微特征比较、中药指纹图谱、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方法,对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粗茎秦艽栽培品及野生品性状上有一定差异,而显微结构、化学指纹图谱、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粗茎秦艽栽培品药材质量较好,但性状特征不符合药典,建议在标准修订时补充完善相关性状特征.%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ted and wild Gentiana Crassicaulis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tissu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for the revision of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quality standards.Methods:Regular pharmacognosy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traits of medicinal parts and characters of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Furthermore,a HPLC method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chemical fingerprint.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ivated and the wild Gentiana Crassicaulis were significant,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icrostructures,chemical fingerprints,ethanol extracts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eingredients.Conclusion:The cultivated Gentiana Crassicaulis have a goodquality,but the characters of traits don'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of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t'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s should be supplemented when revised.【总页数】5页(P12-16)【作者】陶爱恩;张晓灿;李杨;罗丹丹;段宝忠【作者单位】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cpDNA提取研究 [J], 高欢欢;倪梁红;胡志刚;姚辉;吴和珍;潘宏林2.宁夏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比较研究 [J], 叶莉;赵淑红;梁军;高亦珑3.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J], 李永平;李福安;童丽;文绍敦;魏全嘉;任世存4.六盘山区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生药学及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J], 高亦珑;赵淑红;徐力生;张守宗5.栽培及野生粗茎秦艽质量研究——兼论秦艽质量标准 [J], 陶爱恩;张晓灿;李杨;罗丹丹;段宝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成熟度秦艽种子的发芽特性

不同成熟度秦艽种子的发芽特性
行 了试验。这些 研究均 以成熟秦 艽种子为研究 材料。

2 0 1 2年 盛花期 在 同 日 ( 7月 2 5日) 选取 开 花 致 的植株挂 牌标 记 。开 花第 7天 ( 8月 1日) 开
始每 隔 7 d采种 1次 。发芽试 验 于 当次 采种 第 2天
开始 ,每次采 种 随机取秦 艽种 子 1 0 0粒放 在铺 有双 层滤 纸的 培养皿 中 ,加 水湿 润滤纸 ,置 于室 温下萌 发 ,重 复 3次 ,不 定期补 充水 分 ,每天观 察记 录发 芽情 况 。当胚根 突破种 皮 ,长度 为种长 一半 时计作 发芽种 子 。 . 观察 统计种 子发 芽率 和发芽 势 。
嫩绿色变为红褐 色 ,种子形 态同第 1次 ;后 期 ( 9月 1 2日、9月 1 9日)直 到种子 完全 成熟 时 ,颜 色全部
F i s c h . )4个种… 。秦 艽 以其 干燥 根 入 药 ,有 祛 风 湿 、清湿 热 .止脾 痛 、退 虚 热之功效 ,是 常用 名贵 中药 材 之 ~。 目前 ,秦 艽 主要 以 野 生 资 源 供 应 市 场 ,但 由于秦艽适 生环境 海 拔较高 ,气 候寒冷 ,无
供 试材料 为 兰州榆 中县试 验场 种植 的 3年 生秦 艽 植株 ,并 经专 家鉴定 。试验 区 日照时 间长 ,昼 夜 温差大 ,平 均 海拔 1 9 7 0 m,年 平 均 气 温 6 . 6 o C, 年均 降雨量 4 5 0 m l T l ,较 适宜秦 艽生 长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2 6
2次 ( 8月 1 E l 、8月 8日)采收的种子颜色都为嫩绿
色 ,矩 圆形 ,有光泽。由于还未 完全成熟 ,故种子偏 小 ,之间呈不完全粘连状态 ;中期 ( 8月 1 5日、8月

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ruk.及其生物碱类成分研

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ruk.及其生物碱类成分研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ruk.及其生物碱
类成分研究
秦艽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来源于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或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

生药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能。

临床上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曝潮热和小儿疳积发热等症。

秦艽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省。

四川中药志记载的秦艽主要原植物之一是粗茎秦艽,四川市场上流通的“萝卜艽”也主要来源于粗茎秦艽。

秦艽主要含裂环烯醚萜苷、甾醇苷、挥发油和糖类等成分。

如在提取过程中加入氨,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即转化成生物碱类成分。

该类生物碱具有抗风湿、止痛等药理作用,与中药秦艽的效用基本一致;并且秦艽总碱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秦艽总苷提取物。

目前对秦艽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y Pall.上,在化学成分方面侧重于对裂环烯醚萜苷和甾醇苷等成分的研究;而对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的研究较少。

据此,本课题进行了。

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种 子 萌 发 率 以 平 均 值 (mean) ± 标 准 偏 差
(% )表 疋 。
平 均 萌 发 时 间 T = Z ( ti x ni ) / N,其 中 ti 为 萌 发 实 验 的 第 i 天 ;m 为 第 i 天所萌发的种子 数,N 为试验种子的总数。利 用 SPSS 16.0对萌 发率和平均萌发时间进行最小显著差异性 (LSD)分 析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新鲜的成熟种子的萌发
的条件下处理10 (丨后,GA3不同浓度处理后萌发率 得到显著改善,在浓 度 为 800 PPm时 ,发芽率最高 见 表 2 ,说明赤霉素对秦艽种子的休眠破除作用
显著。 表2
GA3 溶 液 浸 泡 处 理 后
对种子萌发率的作用
GA3 不同浓度
种子萌发率
100 ppm
9.4±3.44
200 ppm
18.4土4.08
第30卷 第 2 期
青海草业
2021年 6 月
QINGHAI PRATACULTURE
文章编号:1008-1445(2021 )02-0020-03
V〇!.30.N〇.2 Jun.2021
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李亚兄、张 萌 2,尚 军 , (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 海 西 宁 810008;
2015年 9 月 ,在海拔3 200~3 400 m的贵德县 尕 让 乡 ,自 麻 花 秦 艽 种 子 果 荚 由 绿 转 黄 之 时 ,采集
收 稿 日 期 :2020-12-06 基 金 项 目 :果 洛 道 地 药 用 植 物 优 质 药 材 种 子 种 苗 繁 育 技 术 研 究 及 种 植 生 产 示 范 (2018-SF- 116)和 青 海 省 青 藏 高 原 药 用 动

中药秦艽的品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秦艽的品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秦艽的品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秦艽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泻火清热、消肿止痛等作用。

然而,由于采制、贮藏等因素的影响,秦艽的品质易受到影响,导致其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对秦艽的品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秦艽品质评价的方法,对其主要品质指标进行
测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秦艽的优质种植和药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秦艽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
技术,测定秦艽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挥发油含量、水分含量等主要品质
指标。

2. 秦艽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根据秦艽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秦艽的品质。

3. 影响秦艽品质的因素分析:对影响秦艽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包
括采收时间、采收地点、储存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影响机理,为优质种
植和药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室测定:采集不同来源的秦艽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
相色谱等分析技术对其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

2. 田间调查:对秦艽的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秦艽品质的主要因素。

3. 统计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田间调查数据,对影响秦艽品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秦艽品质评价模型。

五、研究意义
秦艽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产品品质的优劣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建立秦艽品质评价体系,对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影响其品质的因素,为优质种植以及药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透过秦艽浅析我省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透过秦艽浅析我省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透过秦艽浅析我省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我国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国家,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味中药,发展至今已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

中药材资源物种之多、资源之丰富、蕴藏量之大、用途之广、开发利用前景之广阔,是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中药在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方面发挥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个显著特色和巨大优势。

一、我省中药材资源基本情况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理坐标在N32°31’~42°57’,E92°12’~108°46’之间。

东临陕西,南接四川、青海,西邻新疆,北与内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东北和宁夏相连。

地处黄土、内蒙古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地形复杂,是一个高原山地省区。

甘肃是一个狭长地带,从东南到西北全长1665km,南北最宽处530km、最窄处25km;南北相距10个纬度,东西相距16个经度。

河流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

甘肃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并且有明显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特征过渡带,气候类型复杂,大体可划分为白龙江下游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陇南暖温带湿润区、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河西北部温带干旱区、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区、甘南高寒湿润区等八个气候区。

全年平均气温-1~15℃,1月份-14~3℃,7月份11~27℃;降雨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30~680mm;全年日照时数175~3300h;无霜期160~220d。

由于甘肃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样,形成植被类型多样性,植物种类繁多。

甘肃高等植物4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近1500种。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9500多个品种,居全国第二位(四川是第一位),有药用植物1270多种;大宗地道药材就有30多种,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甘草、板兰根等品种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岷归、纹党”等是甘肃传统出口药材。

粗茎秦艽种子检验方法

粗茎秦艽种子检验方法
i n n o r t h we s t o f Yu n na n we l ' e t e s t d e i n c l u d i n g s e e d g e n u i n e n e s s ,p u it r y ,we i g h t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a n d g e r mi at n i o n r a t e .T h e es r lt u s s h o we d
s i t y , Yu n n n a K u n m i n g 6 5 0 2 0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 e f e r r i n g t o t h e r u l e o f a g r i c u l ur t a l s e e d t e s i t n g( G B / T 3 5 4 3 ) ,s e e d o f G e m/ a r m c r a s s / c a u / / s D u t ie h e x B u r k .f r o m We i x i c o u n t y
( 1 .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I n s t i t u t e ,Y u n n n a A c a d e m y o f A c lt u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Y u n n a n Ku n mi n g 6 5 0 2 3 1 , C h i n a ; 2 . Y u n n a n A c l I l t I l I U n l v e r -
t h a t t h e ma x i mu m we i g h t f o r o n e ee s d l o t wa s 5 0 0 0 g,t h e mi n i mu m we i g h t f o r t h e s u b it m t e d s a mp l e wa s 2 5 g ,a n d t h e in m i mum we i g h t f o r

秦艽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

秦艽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

秦艽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通过文献查阅,明确中药秦艽分布信息,实地采集秦艽药材79份。

基于采样信息,利用秦艽药材指标成分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结合MaxEnt对生态适宜区的预测结果和指标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秦艽药材的品质进行空间分布估算。

结果显示,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及西藏东南部秦艽药材综合品质较高。

研究结果与秦艽药材的产区一致,可以为秦艽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秦艽;中药;品质区划;环境因子;ArcGIS[Abstract] The 79 samples of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were collect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by document literature. Based on sample information,and us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index compone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by MaxEnt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of index component,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was estimated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had a hig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south of Shaanxi,south of Gansu,middle of Sichuan and southeast of Xizang. The study results were coinciding with the producing regions of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resource conserv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 words]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uality regionaliz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rcGISdoi:10.4268/cjcmm20161704中药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Radix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 daurica Fisch.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通、退虚热之功[1],为重要的常用中药之一。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
赵欢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01
【摘要】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等4种秦艽类植物为传统中药秦艽的植物基原,其以根入药,具有抗炎镇痛、健胃保肝和抗癌等功效.为药用植物秦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赵欢
【作者单位】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
【相关文献】
1.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的灌浆特性 [J], 蔡子平;王宏霞;王国祥;米永伟;晋玲
2.药用植物粗茎秦艽驯化育苗及黑地膜膜间栽培 [J], 宋学斌;董生健
3.环境因子对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 [J], 侯茜;胡锋;张帆;龙凤
4.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cpDNA提取研究 [J], 高欢欢;倪梁红;胡志刚;
姚辉;吴和珍;潘宏林
5.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J], 李亚兄;张萌;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及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元素的分析

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及土壤中有机质与无机元素的分析

samples were
up
the primary standard.Notable accumulation of element P in root of the species was clearly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GAP of Gent/arm crass/cau//s Duthic ex Burk.and preserv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Key
words:Gent/arm crass/cau//s
Duthie
ex
Burk.;element analysis:GAP;germplasm
resources
目前,中药秦艽野生资源现状令人担忧。2010年版《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4个秦艽品种均被列入《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药典收载的4个品种中,粗茎秦 艽Gent/aria
万方数据
・40・
Chi
rlese
Journal

of

Informati01"1

皇置!曼鼍曼皇曼曼巴皇曼皇詈曼曼曼曼曼曼鼍曼量!!!鼍曼!曼!曼!曼!U一一
袋中一20℃保存备用。 1.2样品处理方法
每个采样区小少于5个分点,取样深度为0~20 cm;取样后混 合均匀,自然风干,除去沙砾及残存的须根等异物,置于聚乙烯
growing soil.Methods Samples of native,cultivated
Radix
Gentianae
Crassicaulis and their growing soi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特性及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多年生植物。

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贵州西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等海拔2100<sup>4</sup>500 m地区,在四川和云南有栽培品。

粗茎秦艽以野生资源为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据现代研究表明,该植物活性物质为环烯醚萜苷、黄酮和三萜等成分,醇提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水提物有保肝、降压、心血管保护等作用。

但是粗茎秦艽以有性繁殖为主,近年来临床用药量增加,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已被列为北京II级保护野生品种,迫切的需要开展人工栽培来缓解资源紧缺。

通过前期采样检测,高海拔产地(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粗茎秦艽药材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含量高,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含量测定项下检测指标的3<sup>6</sup>倍。

而目前,高海拔产地人工栽培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粗茎秦艽种子具有休眠期不定和高海拔生长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粗茎秦艽的资源栽培和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

因此,本课题对粗茎秦艽种子破除休眠、最适生长条件、种子萌发
RNA-seq、产地动态温度、动态含量和高分辨质谱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粗茎秦艽药材人工栽培、药效评价、质量标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以萌发率为评价指标对粗茎秦艽种子浸泡处理破除休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将种子30℃流水浸泡12 h、1.5%KMnO<sub>4</sub>浸泡10 min,流水冲干净,经500mg/L GA3浸泡12 h,置于25℃有光照的恒温培养箱,粗茎秦艽种子萌发率为最高。

2.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新芽从萌发长到1 cm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进行生长条件筛选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粗茎秦艽萌发新芽在25℃温度、3000 Lux光照强度、12 h/d光照时间生长条件下,新芽生长最快,长势最好。

3.基于RNA-seq二代测序技术,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过程中基因表达影响激素调控机制初步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粗茎秦艽萌发过程三个阶段共有差异基因386条;光合作用途径下差异基因41个、植物激素转录信号途径下差异基因71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下差异基因88个、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下差异基因66个。

4.运用DS1921G温度自动记录仪,采集黑水县5个不同海拔产地粗茎秦艽根部动态温度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到8月后呈下降趋势;每日最低
温度为9:00时,最高温度为18:00时;在5月和9月日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相当,在5<sup>8</sup>月日平均温度高于年平均温度,在9<sup>1</sup>1月年平
均泽高于日平均温度。

5.采用UPLC-Q-Exactive MS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快速定性识别和鉴定粗茎秦艽根中化学成分的方法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快速定性识别和鉴定了粗茎秦艽根中34个化合物,包括13个环烯醚萜成分、5个黄酮
类成分、5个酯类成分、3个三萜类成分、2个有机酸类成分、1个苯丙素类和5个其他成分,其中有15个化学成分为首次从粗茎秦艽根中研究发现。

6.采用HPLC法建立粗茎秦艽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含量变化的方法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黑水县粗茎秦艽药材含量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含量测定
指标下限的3<sup>6</sup>倍;次生代谢产物马钱苷酸含量每月累积上升,而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动态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到9月后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