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宝》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件宝》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课文概述
《两件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该课文改编自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
全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人类最重要的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强调了双手的做工能力和大脑的思考能力,以及二者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整首儿歌韵律优美,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2. 教材地位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两件宝》是他们在语文学习道路上接触的重要一课。
这篇课文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双手与大脑的重要性,还为他们后续的阅读和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形成动手动脑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课文特点
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句式简单:句式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韵律优美:整首儿歌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标相关内容的阐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识字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
识字与写字: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阅读:学生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两件宝》这篇课文正好契合了这些课标要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新的生字词,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会写部分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激发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双手和大脑协同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谜语、图片或歌曲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出示双手和大脑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分别是什么,并引出课题《两件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可以采用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要点。
学生先书空再描红,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书写规范。
(五)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双手和大脑的。
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书写生字等。
4.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