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及启示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及教学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及教学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及教学启示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其生活教育理念的方法论,体现了其生活教育的主张。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是经过实践的检验的,从最初的“教授法”到“教学法”,从“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其教育思想是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步的。

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不仅对于当时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现代教学带新的来启示。

陶行知是著名的中国人民教育家。

他在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字,这些文字充满了他对于教学、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陶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理论,他针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将杜威的教育理论进行适时地改造,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教学法,也是其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关键词: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教学启示一、从“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教学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当年为晓庄师范立下的校训,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教学论和教学法。

陶先生根据这个观点,将传统意义的“教授法”更名为“教学法”。

在陶先生看来,“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是应当合一的。

在提出“教学合一”时,陶先生重在阐述“教”和“学”的关系,他认为: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二、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需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教学合一”的观点虽然是上世纪提出,但历久弥新。

在这个观点中,陶先生阐述了“教”与“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动态关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授”模式,实现教学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但在后续教学过程中,陶先生又发现了问题,课堂的“教”和“学”都进行了,而“做”却出了问题。

直到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作《教学合一》演讲,张伯苓建议改为“学做合一”,陶行知感到豁然贯通,进一步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开始将其称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命题正式确立。

陶行知实践教育理论

陶行知实践教育理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其教育理论以生活为本,以实践为魂,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身心发展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实践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路径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陶行知实践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回归生活。

生活是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育应该紧密围绕儿童的生活进行。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情感,使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2.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提出,社会是儿童学习的广阔天地,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社会即学校强调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将社会资源引入学校,使学校教育更加开放、多元。

3.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4. 知行合一陶行知认为,知识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教育应该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行动。

知行合一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陶行知实践教育理论的实践路径1. 创设生活化教育环境陶行知提倡,学校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育。

2. 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陶行知主张,课程体系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强化实践性教学陶行知强调,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他的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涵。

他说教师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

”陶行知教育理论经过他的乡村教育实验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凝练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它仍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仍然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普及工作是让大众能获得良好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实践的建设和完善则是对教育本身的改进,使它更适合大众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一座宝库,其理论博大精深。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指导,采取综合措施,创新语文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拓宽语文教学实践渠道,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摸式陶行知先生说:“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

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时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所以,没有以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的语文教育和培养,学生习得的语文知识,就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认识和语文情感并付诸实践,学生的语文情操未获得应有的进步。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3篇)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潜,字晓庄,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乡村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期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生活即教育。

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使人们成为生活的主体。

生活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生活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

(1)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态度。

(2)教育的生活:强调教育者应该将教育融入生活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生活兴趣。

(3)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做”三者不可分割。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乡村教育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

他主张乡村教育应该以农村生活为基础,关注农民的需求,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乡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教育:提高农村儿童入学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2)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成人教育:提高农村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三、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1. 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教师要学陶行知读后感

教师要学陶行知读后感

教师要学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作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对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读完陶行知的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启示,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其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情感为纽带”,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人际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最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实践为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奥秘。

这种以实践为重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贯彻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为纽带,以实践为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和教育家。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入手,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生活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根植于生活。

他主张教育要面向生活,以生活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认识社会和人生。

他强调“生活即教育”,提出了“教育要服务于生活”的观点,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还包含了对学校教育、学科教育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洞悉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当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滋养。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亲和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3.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生活教育资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生活教育资源。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要突破学科条条框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各种生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

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载体,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互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班会 陶行知教育

主题班会 陶行知教育

主题班会陶行知教育字数:6000字以上一、引言大家好!今天的班会主题是关于陶行知教育。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陶行知教育的精髓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他强调建立自由、师生平等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陶行知的教育实践陶行知在湖南长沙的实践中提出了寓教于乐、追求实际知识和为社会服务的教学方法。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主张通过体验式教育来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和社交技巧。

四、陶行知的教育成就陶行知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包括著名作家钱锺书和解放区教育家马寅初。

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都深受学生和教育界的赞誉。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教育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五、陶行知教育的现实意义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度重合。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这正是陶行知教育所倡导的。

因此,了解陶行知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借鉴陶行知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从陶行知教育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经验。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体验式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积极、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发展个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开发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

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

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

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

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

这次课程改革的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是独具特色的、是与是俱进的。

陶行知的课程理论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很多的新课程内容。

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

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即为幼儿设计教育,亦即为幼儿设计生活。

为了强调课程的重要,陶行知又从反面论述“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

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

”在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归结于课程。

一个“中心”,一个“根本”,揭示了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一语中的。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

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

可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

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生活教育思想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认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倡生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和体验。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陶行知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倡导生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2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1. 教育目的:传统教育侧重于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生活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倡导以生活为本、以实践为主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

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个人才能,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栋梁之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1.2 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当代教育中,陶行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倡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与当今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性成长的理念是一致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人文素养,这与当代教育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活为课堂,以实践为主导,这种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当代教育所接受和采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在于推动了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的转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1. 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品格为重点。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有什么启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认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有很好启示作用。

一、学校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

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

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中国教师报曾就此下定义:“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受升学率等影响,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学校已经不再是一方“池塘”,有可能是“茅坑”,是“工厂”,是“屠宰场”,是监狱。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一贴医治当前学校教育病症的良药。

根据“生活即教育”思想,我们要在学校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一是弘扬“生本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依然让学生围着老师转,围着考试转。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籍,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这一观点让我深深地思考,教育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其次,陶行知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这种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应该更多地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而不是死抠书本知识。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他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

这种全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
知识分数。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读陶行知的书籍,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影响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育和感性教育等方面。

在《陶行知教育理论》一书中,他深入探讨了这些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实现方法,使我受益良多。

陶行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中国教育中是非常前卫的。

他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说:“先观察儿童的兴趣、活动、行为,才能了解儿童的需要。

”在这种观念下,陶行知提出了“按兴趣班塔”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陶行知还提出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实践应该成为教学的核心。

他说:“以实践为基础,由实践引发理论。

”他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还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种田、做手工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他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感性教育是陶行知的又一个重要观念。

他认为感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感情和意志发展的教育,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关系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他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和社会,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自我反思能力,通过他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理论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更是对现代教育的引领和启示。

他的理论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强调通过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五大主张”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与思

陶行知“五大主张”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与思

如何对儿童进行启蒙?陶行知先生的“五大主张”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教育素材,仔细观察儿童的兴趣点,不断钻研探索挖掘新教育素材,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触类旁通的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幼儿园“杜鹃花节”系列主题课程中的学习故事,深度阐述陶行知先生“五大主张”下的教学实践。

一、知行合——让学习脚踏实地陶行知先生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认知为指导的行动才能行之有效。

亦如荀子曰: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教师应架起“观察研究”的显微镜,适时呼应儿童的认知需求,鼓励其操作摆弄,获得真知。

案例一:杜鹃花镜子的秘密圆圆拿出三块镜子,一块平放在桌子上,另两块挨着成一个尖角,镜子变成一个三角形。

“老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珠子图案吗?每一面镜子里的图案还长得一模一样呢!”“那你知道为什么每一面镜子的图案都一样呢?”“因为我的珠子都在照镜子呀!”“是啊,要是能变出更多的珠子图案,就更厉害了!”她兴奋地又添了一块镜子,倒了,扶起,倒了再扶起。

多次的失败让圆圆找到了“支撑点”,她用盒子撑在镜子后面,不停地切换着,边摆弄边嘟囔:“原来只要多一面镜子靠在一起,就会多出一个图案呀!就跟万花筒一样啊!”好奇心的“哇时刻”:圆圆专注的游戏状态让她发现了“反射”的现象;灵巧的小手建构出简易“万花筒”;探究的小脑联想到反射的规律。

如果圆圆是一名小科学家,那她已经收获了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大胆假设,敢于想象:通过和镜子、珠子的互动,圆圆大胆丰富的假设得到了最有利的验证。

这个过程进一步激发起圆圆对万花筒的设想和探索,为圆圆积累了丰富的探究经验,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寻找身边的“反射”:我们发动家长资源,和孩子寻找“反射”都藏在了哪里。

这样一来,平时的生活经验被挖掘了出来:“我家汽车的后视镜可以看到后面车辆的行使情况”……寻常的经验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满足。

动动手,一起来做“万花筒”:小小的镜子如此有趣,孩子提出动手做一做。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首先,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在当今幼儿教育领域中得到启示,促进幼儿教育的在教育生态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会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实际的教育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德育为先,知识教育为辅”,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为人”的事业而非“为学”的事业。

陶行知对于教育仁爱是非常重视的,他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代仁慈、能力与才德兼备的人,而不是仅仅把学术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伦理素质等等是教育的重点。

他认为道德教育贵在行动,不仅仅是口号。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强调教育是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展开的,不是和着教科书来的,更强调老师应该具有爱心和耐心,与学生真正把心连起来,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

陶行知教育思想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体验式学习”,他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去探索,不追求简单的知识灌输,要创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学习的环境,倡导“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方法”。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发现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成效。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1. 强调德育为先,知识教育为辅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幼儿自尊心、自立心和社交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让德育从一开始就走在知识教育之前,通过道德教育引领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们的情感、智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体验式学习幼儿是高度好学的,他们思维开放、好奇心强,这种天性成为教育者启发他们主动探索世界,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的学习不应该像大人那样枯燥无味,而是通过与幼儿亲密接触,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动起来、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学习变得有趣、深入。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创建的“活着教育”学说,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家。

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这些教育思想涵盖了“以儿童为本”、“以教育为中心”、“一切为了儿童”和“一切为了孩子”等基本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一、“活着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活着”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使儿童生活在一个有尊严、幸福、安全的环境中。

“为儿童服务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创举和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最光辉”;“一切为了孩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最光辉最无私最彻底一切为了孩子。

在他看来,教育应当是为了使每个人幸福快乐、健康长寿及社会健康和谐之过程,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复杂关系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各民族之中乃至整个人类之内的复杂人类社会结构中,最终形成人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这个社会之中。

陶行知指出“教育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获得幸福、快乐、安全而存在的一种生活”[1](P99)。

1、“教育是什么”在陶行知看来,教育是人,是以社会为中心进行发展的,通过教育来完善和发展人,让人成为社会的主宰。

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括生存和学习,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存在,就是让每一个人获得幸福和快乐,以及促进人本身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这两个目的是一致和统一的。

在他看来,只有尊重每一个人本身作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每一个人获得正常而持久健康而富有生机的生活。

他认为生活中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特殊性,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人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

教育要不断培养健全和有思想觉悟和有独立人格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与世界生存发展要求的人才。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文学作品影响了许多人。

最近我读了他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这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的,以及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学习。

其次,陶行知的文学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人文的力量。

读完他的作品,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学会了更多关爱和理解他人。

最后,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人生的智慧和对人生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走进陶行知的世界是一次充满启发和感悟的旅程。

通过他的教育理念和文学作品,我受益良多,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读书的心得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
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陶行知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有了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陶行知强调“以学生为本”。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启发。

其次,陶行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
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而这些并不是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就能够培
养出来的。

他提倡通过学校的组织生活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品德,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
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
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应该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会努力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注重品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陶行知——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先生的办学心愿.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教育功能可通过学校“爱满天下"的精神因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来实现。

一、以人为本,营造“爱”的校园环境陶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是学校的大事。

校园环境就其内涵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指绿色环境建设。

丛丛绿林、株株花木、花香鸟语、曲径通幽、天地人和谐相处。

绿色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校园环境第二层面的含义指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优美、整洁的自然布局固然为师生营建了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学校文化追求更多的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使人和环境产生一种互动效应,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如我校岑溪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校园绿化、美化为基础,创造外在的和谐美视觉效果,同时注重与人文思想有机的结合。

在校园绿化和景观规划中,我校充分重视校园三个领域的建设,即个人领域、小集体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建设。

在这三个领域的建设中充分给师生的心灵留下一个空间。

如在“个人领域”,亭中的坐凳、林中的石子路、建筑角落……张弛有序的校园环境,可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师生都愿意在那里驻足欣赏。

那道绘制古代四大名著图画的风雨长廓,既为师生上下课提供一条遮风挡雨的温暖走道,同时也给人们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样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了陶行知“以人为本”“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它不仅为师生提供安静、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是师生心灵的驿站.这样的校园文化体现的就是一种爱,是对师生心灵的呵护。

陶行知全集读后感

陶行知全集读后感

陶行知全集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理念。

他的教育理念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被收录在《陶行知全集》中。

通过阅读这部全集,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陶行知先生在全集中对教育的理念给予了深刻的阐述。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其次,陶行知先生在全集中对生活的态度也给予了深刻的思考。

他强调了“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主张简朴、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被物质所束缚和追逐。

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和和满足,而不是盲目追逐物质和功利。

此外,陶行知先生在全集中还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如“以游戏教学”、“以体验教学”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些教育方法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

通过阅读《陶行知全集》,我深刻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教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以及教育方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事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努力践行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态度,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及启示
作者:张莹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3期
摘要: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内容生动丰富,观点超前创新。

因此,在当前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他的教育理论所蕴含的课程资源价值,以促进我国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关键词:陶行知;课程资源;社会;生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然影响到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内容生动丰富,观点超前创新。

因此,在当前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深入挖掘所蕴含的课程资源价值。

一、对“课程资源”问题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1]可以看出,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或素材,都可作为课程资源。

因此,自然、社会和生活都是课程资源的基本来源。

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

他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其主要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也适用于他的课程资源观。

二、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1.“社会”是课程资源的来源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应当把整个社会生活都作为教育的范围。

这样以来,社会到处是生活,也就是社会到处是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

陶行知的这种理念扩大了课程资源的范畴,使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延伸至社会。

陶行知认为,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

为此,他创造出了工学团的形式,他说“工学团”应该是:“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

说得清楚些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 [2 ]同时,
陶行知还深入社会创办了各式各样的学校来开发课程资源,如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

2.“生活”是课程资源的中心
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所以,一切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 [3]生活决定教育的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生活为中心,为生活而教育。

因此,在教育活动形式上,他除了在学校开展普及义务教育外,还尝试“自学团”和“生活教育团”等形式。

先生呼吁:“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

”他极力主张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社会考验,学习生活之道。

3.“教学做合一”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有效方法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是其课程资源开发最有效的方法。

他强调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同时,他还要求教师一面教一面学,他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

” [4 ]“教学做合一”作为完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将教学法与生活法完全打成一片,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要使全中国人受教育”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终极目标
陶行知的教育理想是“要使全中国人受教育”。

他主张“教育为公”,要做到“贫富的机会均等,男女的机会均等,老幼的机会均等,各民族各阶层的机会均等。

”他还讲到:“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 [5]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看,实际上他是把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的全民教育,也就是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使全民受教育为最终目标。

他最终总结到:“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6 ]
三、陶行知课程资源观的启示
1.课程资源必须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生活经验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因此,我们每天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大力挖掘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中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并使这些素材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之中,从而改变当今教育教学中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状况,使社会生活成为课程开发的源泉。

正如项贤明所指出的那样:“人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很多要素,只有交织着情感、理智、信仰等在内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提供。

” [7]
2.充分利用社会课程资源和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陶行知认为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随手抓来的都是学问和本领。

他要求动员社会上现有可能的力量、学校和其他机构和人员,为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服务。

他说:“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

”[8]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改变传统学校的时空观,积极寻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将社会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使得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创造。

这样以来,课程资源范围的充分利用也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成为现实。

3.运用多种方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生动写照。

他强调要在“做”中产生思想、经验和新价值。

同时,他还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因此,当前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时,应注意利用多种方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放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动脑动手去“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实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之,陶行知的课程资源理论和实践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对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观的确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
[2]金成林,伍尧.普及什么教育.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126.
[3]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4.
[5]金成林,伍尧.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247.
[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第二年的晓庄.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l:250.
[7]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0.
[8]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6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