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沟通协作意识、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等。
因此,研究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研究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旨在揭示影响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1)分析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影响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3)提出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2.2 研究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影响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3)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策略,包括教育政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3.2 技术路线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对小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影响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因素;(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策略;(5)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6)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与研究期限4.1 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揭示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明确影响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因素;(3)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策略;(4)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小组合作教学研究课题题目
小组合作教学研究课题题目
1. "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在这个课题中,你可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你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学科或者课程,比如数学、语言学等,然后
设计实验或者调查来比较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2. "小组合作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这个课题可以探究小组合作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效果。
你可
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或者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
并通过测量和评估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3. "小组合作对学生社交能力的促进研究"
在这个课题中,你可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社交能力的促进
作用。
你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动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
分析,以了解小组合作对学生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的影响。
4. "小组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这个课题可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
你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或者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并通
过观察和调查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5. "小组合作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研究"
在这个课题中,你可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
提升效果。
你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
完成,并通过评估和访谈等方法来研究小组合作对学生问题解决能
力的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课题题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
目的选择适合的题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第一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
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两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积极推动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教师对模式的运用日臻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效。
但是,在课堂调研和教师的反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直接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性的展现。
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校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实现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带动我校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一)、课题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理念。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况与虚拟情况融会贯通的学习。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良好平台。
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团队意识、协作技巧不佳等。
因此,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现状。
2. 观察法: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协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 访谈法:采访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协作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 实验法:设计一系列体育教学活动,验证所提出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探讨。
3. 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开题报告后1-3个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框架。
2.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后4-6个月):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
3. 第三阶段(开题报告后7-9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3. 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4. 丰富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体系。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探索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探索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首先,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创设积极的合作教学环境。
这个环境应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理解,以及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帮互助的措施,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注重合作元素的融入。
合作性活动、合作性学习任务等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环节,并在合作中相互协调、交流实验结果和经验。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建设性反馈,引导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合作表现,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贡献和努力。
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最后,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模范,以身作则。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师生之间的合作活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培训和指导。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探索中,教师要创设积极的合作教学环境,注重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元素,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及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阶段,而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的合作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与沟通,还能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性1.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素养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协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而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作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互助,更是一种社会情感的表现。
通过合作,孩子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3.合作能力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学习和生活中,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行为方式。
通过合作,孩子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而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也能够学到如何分工合作、沟通协调,这些也是他们今后成长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合作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自我中心的现象,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
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潜能。
2. 创设合作的环境合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得以展开。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
在教室里设置各种合作游戏和体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游戏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李慧敏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合作发现、自我合作探究创新。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探索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自主合作(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如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学习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与欲望都能释放出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5、通过课题实验研究,逐步构建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评价——反思改进的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和途径及学生自主核准探究学习的应用模式及评价方式,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组成员的参与心理研究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和方式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和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实验班级14个,教师14人,共有学生560人。
《〈品德与社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探索》校本科研课题方案
《〈品德与社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探索》校本科研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技术能力转变为综合素质的要求。
而合作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普遍较弱,缺乏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题目标1.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并展现出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解决团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责任,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
三、课题内容1.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设计一系列的合作小组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小组项目和小组展示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类比和情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4.分析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团队合作中的困难。
5.通过评估和调研,探究合作活动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四、课题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的学习理论、合作教育理念和活动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2.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合作活动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的现状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为课题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3.实验法: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合作活动,并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评估合作活动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的效果。
五、课题预期成果1.提出一套系统的合作意识培养方案,包括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为教师提供参考,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合作才能培养研究开题陈述之袁州冬雪创作一,课题提出的布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才能是新时期下对教导工作者的呼唤,是素质教导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导课程尺度》明白指出,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才能的提高不克不及单纯地依赖仿照与死记,今朝的讲授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精力和《新课标》的先进讲授思想为指导,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导理念,大力改革讲堂讲授,积极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讲授方式和学习方式,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才能.因此我们基于这样的思索,本课题提出新课程布景下学生合作才能培养的研究.主要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今朝这种形式已成为讲授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员的教导讲授观念之中,而且正逐步转化为教员的实际行动.当前义务教导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合作才能很差,缺乏动手和动脑的才能,没有探索精力和创新意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停止合作学习,也不知道合作学习能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不知道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历,能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停止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导家帕克.帕克以后,著名教导家杜威(Dewey,J)提倡在讲授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讲授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月初兴起与美国.到了20世纪70年月,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端了讲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辟与研究.他们从小组讲授,才能分组讲授等讲授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实际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战略.到80年月中期,合作学习的实际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展,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战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端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讲授门户.在国内,从文字记载看,教导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导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历,以增加学习的效率.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月末,首先在浙江、山东等地展开了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实际的发展和外乡化,如山东省教导迷信“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讲授研究与实验”、浙江省教导迷信“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讲堂讲授交往与合作研究”、江苏的“合作讲授初探”等全国有影响的一些重大课题.但真正的推广,乃是在新课程尺度之后,国家新的课程尺度积极建议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讲堂的一大“亮点”.许多教导工作者极力评价国外优秀的合作学习战略和案例,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治疗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方式的优良方法和战略而被推崇和盛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测验测验着连系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讲授,取得了一定成效,经历论文不竭出现在各类课程改革的刊物之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优良讲授战略受到了我国教导界的推崇.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国表里学者探究学生合作才能的培养研究的现状,本课题在鉴戒他人的成果的基础上停止一些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把讲堂讲授变成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突出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合作的才能,本课题编制一些符合我校学生的导学案,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合作才能的培养.在新课程的建议下,让学生的学习由主动变成主动,在合作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力,锻炼学生的探索才能,小组学习中有明白的责任分工和互组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停止合作交流,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才能.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传统讲授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主见,是有发展,有尊严的人,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本着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根据分歧的讲授内容,设计分歧的讲授形式,操纵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性学习,发挥自己的探索精力和创新意识,获取更多的知识.合作学习最好的体现形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讲授中以小组的形式运用于讲授活动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学生的学习主体、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分组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把几个学生组合,而是连系学习成绩,学生的组织才能,个性不同等方面编在一个小组里,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歧方面互补,互相交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作用,他们在同一个程度上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才能.合作学习使学生由主动听课转变成主动,高兴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使学生之间共同提高,共同前进.二课题研究的实际依据三相关概念的界定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讲授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讲授形式,又称共同学习.教员由教的“节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员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易近主、和谐、宽松讲堂环境.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连系,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生本的讲堂中,例如数学新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分歧的学习小组.他们通过先完成预习性作业、学生之间组内的交流,互相处理问题,学生个人能处理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处理,学生处理很多的问题,学生合作处理,学生合作处理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处理,最后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完成数学新知的讲授.“生本讲堂”布景下的合作行为: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动力,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渠道的讲堂讲授,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小组成员不但要尽力争取个人方针的实现,更要帮忙小组同伴实现方针,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方针,重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针,内容和研究对象(一)课题研究的方针在新课改不竭深入的明天,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讲授实际与战略体系,使传统的讲堂中的教员中心转向了学生中心,信息交流方式从单一的师生传递形式转向了多维互动,讲授氛围从专制型转向了平易近主型.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明天,这种讲授更适合社会对合作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教导改革停止得如火如茶的明天,充分操纵讲授资源,将合作学习才能更深入地应用到讲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才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教员我们要不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讲授实际,继续尽力实践与探索,不竭充实与自我发展,在合作才能学习讲授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中学生合作学习才能的培养战略和途径(2)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应用形式及评价方式,(3)中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参与心理研究(4)中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和方式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技能和团队协作精力.预设学习方针与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杰出的“傾听习惯”“分析思维”“表达才能”“互助情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学会讨论;在合作中学会组织;在合作中学会评价.(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本校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五课题研究的详细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经历总结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①行动研究法——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思课、评课总结出优化操纵活动的一些讲授方法,其实不竭完善和提高.②经历总结法――根据制定的尺度停止设计和验证,不竭总结经历,积累研究成果.③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谈话、交流、调查询卷等方法对教员组织探究活动的猜疑和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期望停止分析、比较,为有效展开研究提供真实资料.④文献研究法——查阅、研究、分析有关数学探究活动的讲授实际和实践经历,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以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内涵.⑤个案研究法:对少数人或个他人停止研究的一种方法.⑥案例研究法:是研究者以迷信的态度,从掌握的文献资猜中摄取信息、资料,帮忙懂得事实真相,并发现事物之间内涵接洽的研究方法.六课题实施的步调第一阶段:(15年4月30日——15年10月30日)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对小组成员任务职责停止分工(成员有宋卫华、程四伟、李杏梅、王朋、李晓兰、陈彦彦.)②选题、收集文献资料③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明白小组成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第二阶段:(15年11月——16年4月30日)调查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班级停止问答调查,写出调查陈述,针对陈述中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方案.对研究成果做好记录.第三阶段:(16年5月——16年5月30日)研究实施阶段:①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作出初步结论做好调查陈述.②明白方针,明白课题研究主要参与者的研究方向,细化任务,详细人员分工:③积极展开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改进缺乏,在反思中讲授、在讲授中反思.④动用身边的所有教导资源增强访谈的目标性、研讨的针对性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作出总结.⑤收集优秀案例、课例,写出讲授心得,交流各自研究成果,共同提高.第四阶段:结题阶段:1整理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突出重点预测难点、收集各种研究的相关资料2完成《自主、合作、探究才能培养》课题论文.3搜集整理各种文献实验资料筛选优秀讲堂案例,写出总结陈述.4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分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承受专家评比,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研究陈述(2)“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方法的总结,论文(1)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才能显著提高(2)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力和创新意识(3)课题组的教员讲授才能得到了提高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主持人:宋卫华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和实施工作.程四伟李杏梅:整理国表里教研动态资源,整理归类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王朋李晓兰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陈彦彦:负责研究经费,督促工作停顿,定期召开研究交流研讨会.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课题负责人宋卫华,39岁,中学数学一级教员,市级骨干教员,有丰富的教科研经历,所撰写的论文《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曾在《中学生数理化》上登载发表;多次获得县级课改优质课;曾获得“优秀教员”“优秀班主任”称号;曾多次在讲授交流会上做经历交流,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基础和丰富的讲授经历.工作谨小慎微、勤勤恳恳、钻研业务、研究教导学和心理学.班级学生学习优异、才能较强,多次比赛中有较高的成绩.该教员属于研究型、创新型教员.课题组成员程四伟,40岁中学英语一级教员,多次获得县级课改优质课,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员”“优秀班主任”“讲授妙手”,曾多次在讲授交流会上做经历交流,具有一定的实际基础和丰富的讲授经历.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讲授一线教员,都是县市级骨干教员,在讲授教研方面都有足够的经历,他们积极学习研讨有关课题方面的实际,查阅资料,在不竭的实践中总结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思想意识新,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稠密的兴趣,同时学校四年来发展迅速,有专用经费用于教员的业务培训,有集体备课.有老带新的讲授活动,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气包管.在课题展开前,我们全面深入地懂得了国表里同一研究范畴的现状,分别调研了学校的各个年级的学生,完成了对课题可行性的论证与分析.我们还对校内师生停止问卷调查、听课调研,这些对课题的实施都是非常有利的.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情境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讲授方法》江苏教导《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教导迷信《新课程讲授现场与讲授细节》教导迷信《新课程讲授评价方法与设计》教导迷信《学与教的心里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导基础知识优化设计》杨三成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 引言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学生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相关数据。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
3. 研究结果3.1 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现状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合作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合作技能不熟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3.2 影响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因素影响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性格特点、自尊心、自信心等。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同伴关系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3.3 提升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策略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加强合作技能的训练,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促进同伴关系的建立等。
4. 讨论与展望本研究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范围有限,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现状。
其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各个方面。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广泛的样本和更多样的方法下进行,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5.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6. 附录[此处附上相关问卷调查表等附加材料]---以上是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大致内容。
开题报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开题报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人们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合作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然而,当前教育体系中注重的多是个体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方案还有待改进。
在教育现场,听到如此熟悉的教师俗语,“好好学习,不要跟同学交流”。
这类教育方案不仅影响了学生正确的认知,还造成了学生间的防备心理,难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初中生团队合作教育的方式,从而得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方式。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生团队合作教育的方式:1.了解初中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
2.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介绍相关的实践案例。
3.制定适合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教育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提出对初中生团队合作教育的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文献,了解成年人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其培养方法。
2.实践研究法:在学校开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访谈研究法:与相关教育专家、老师、家长、学生等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研究结果通过对多种方法的使用,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目前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方式较为依赖个体能力的培养,偏重竞争与比较。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
•运用小组课程重构、班级生活修炼、个人能力展示、案例教学等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情境领导、心理调节、沟通技巧等团队合作基础。
总结初中生阶段是学生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
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探究了初中生团队合作教育的方式。
通过制定适合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教育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合作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五年级数学组)
《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楚雄市北城小学五年级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们就要扎实开展好参与式活动课堂学习研究。
随着我市参与式活动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声和最终教学目标。
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组织指导下,经过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老师们对参与式活动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基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活动步骤和活动要求进行学习。
但由于大部分学的合意识不强,合作能力不高,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
为此,我校五年级数学教师确定了《小学数学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在参与式活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的目的为: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曾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促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树立教育教学质量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深入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参与式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开展好小组工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只有全面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参与式活动课堂基本理念,落实好“课堂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的参与式活动课堂基本模式,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从而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对初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对初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镇江市实验初中田启美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课题提出的背景(1)当代教育的需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是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未来的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指出,“未来的教育应当从促进竞争转变到促进合作。
从强调狭隘的观点和忠诚转变为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从强调为私人利益而学习转变到为公众利益而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在一个多元化和高度相互作用的社会里生活,学会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与挑战。
”因此,未来的人必须既富有个性又善于合作。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有很大益处的。
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对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合作式学习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3)学生发展的需要经调查,我校初一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弊端在青春期尤为凸显。
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第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第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凡是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第三,情绪控制力不足: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从而渐渐滋生叛逆心理。
以上种种现状都会影响学业的进步和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心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
通过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通过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以及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探讨,深入了解学习共同体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揭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通过学习共同体这种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
在当今社会,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工作中,合作能力都被广泛看重。
通过研究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学习共同体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可以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学习共同体如何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其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研究学习共同体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探讨学习共同体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取长补短的过程,互帮互助的过程。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共同发展的。
还有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贡献思维。
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小组讨论才有意义。
曾经上了一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买文具》。
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复述录像内容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表演去超市“买文具”。
我本意是创设一个模拟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然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a组的几名学生忙于争论谁扮演什么角色,闹得面红耳赤,直至喊停也未开始练习;b组的几名“顾客”抢着“购物”,“营业员”正大声喝斥;c组两名学生正站着练习,而另两名学生却正嬉笑着,在谈着其他的话题……整个课堂热闹而噪杂,各种响声此起彼伏。
结果,当组织学生全班性小组交流时,被我叫上台的几名学生却只是愣在那儿。
小组合作表演成了没有实效的形式!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①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操作策略,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②学生不会交流,没有“规则”意识。
学生既不懂如何表达自己思想,也不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积极响应。
由此,我想到,要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发挥实效,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下面择要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一、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
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
我认为,对于语文课而言,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应该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1.内容可具体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
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李慧敏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先进教学思想为指导,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合作发现、自我合作探究创新。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探索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求知识的好习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研究,可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模式及评价方式,探讨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和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
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如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学习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与欲望都能释放出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1、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全面提高实验班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积极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4、通过课题实验研究,逐渐探索出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5、通过课题实验研究,逐步构建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评价——反思改进的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和途径及学生自主核准探究学习的应用模式及评价方式,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组成员的参与心理研究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和方式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小组的建构以及合作探究小组参与心理的指导。
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4、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怎样预设学习目标与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研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评价——反思改进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和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实验班级14个,教师14人,共有学生560人。
二、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实验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紧扣新教材与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及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文献研究法:根据中外教育资料,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及理论依据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及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感受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用来指导研究和实践。
5、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还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观察法2、个案分析研究法3、动态观察法4、问卷法5、研讨法6、理性思辨法等七、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研究中常见的学习策略:(一)自主学习策略:(1)预习策略: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提问策略。
一是质疑,对不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围绕科学原理、围绕制作技巧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讨论策略。
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反思策略。
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学习策略:(1)组织策略。
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
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
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协调策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学会“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学会“自告奋勇”。
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帮助策略。
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促使学生“愿帮助”,转向“会帮助”。
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讨论时的评价)如学会赞同、反对、补充等;(作业评价)如自评、互评等(三)教师角色的“淡化”策略:(1)点拨策略: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2)激活策略: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
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本课题的实验周期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10年3月)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组织相关课题研究材料,选定实验研究班级和实验教师,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第二阶段 (2010年4月—2011年2月)为课题实验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借助中外教育文献资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实验,观察调查,数据搜集分析、经验总结、撰写读书笔记、论文及课堂案例、整理、补充、完善各种相关课题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2011年3月)为课题实验研究总结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课题研究总结,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组织实验教师交流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向市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申请。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选好实验班级。
学校领导在课题申请立项后,立即成立了以王东强校长为组长和教科室主任张爱侠为副组长的课题指导小组和以李慧敏为课题执行组长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并提供学校多媒体教室及会议室作为课题研究活动室。
(2)建立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认真拟定了总体计划和实验方案,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其中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学习、研讨、上课、归档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每学期在本校内举行“课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年上1一2节“课题观摩研讨课”,要求全校数学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每单周二下午第三节进行“课题研讨活动”,让实验教师谈实验中的收获与困惑,明确了实验方向更加明确。
我们注意及时总结,在回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每学期的课题总结会和每阶段的阶段性总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力求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
(3)加强理念学习,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
我们主要采取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课余等时间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本类型、形式、设计思路等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课题实验的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促使实验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学校依据新课标制订《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标准》(试行),在实验过程中,督促实验教师把学到的教学改革趋势、先进的科研方法、课程改革、良好的课堂教学理论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工作中,根据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与老师们经常交流研究心得、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改经验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互相听课,吸取别人的优点,共同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实验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