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看存在的“轻”与“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有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有感一、人物浅析托马斯是男主人公,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一方面,他因前妻以儿子为质,要求他每次见孩子都要带贵重的礼物,而断绝了原本的家庭关系。
另一方面,他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河漂流到床榻”的女主人公特蕾莎相恋。
在与特蕾莎爱情的挣扎中,他前往瑞士,回到布拉格后又因一篇关于俄狄浦斯的文章丢了外科医生的工作。
在当过几年清洁工后,他与特蕾莎前往乡下生活,最终双双死于车祸。
托马斯的轻在于他对每一段关系中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他声称自己爱着特蕾莎,却依旧保持着与其他女人的性友谊,甚至一度让特蕾莎在他头发里闻到别的女人下体的味道。
他坚持认为肉体之乐与爱情不一样,这是他对爱情的一种逃避和不负责任。
他对医生这份工作,在他看来本事自己生命中最“essmusssein”的事情,是自己与偶然抗争最为直接的方式,可最终他甚至没有挣扎地放弃了这份工作。
面对前妻的要挟,他反抗的方式仍是放弃。
放弃了对爱情、工作、亲情的责任和负担,他就自由了吗?并没有,他只是轻飘飘地离开了地面,从头到尾几乎都处于一种眩晕的状态。
特蕾莎是典型的问题家庭的孩子,她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母亲常年的压迫。
母亲的轻在于她并不想为自己的行为担责,所以将这些责任全推到了特蕾莎身上,但特蕾莎并没有选择不从她身体诞生的权利,还未出世就背了债,这是非常不公的。
我也很难说特蕾莎和母亲的一生和可悲,因为我一直以为幸福是丰富的情感。
萨比娜是与托马斯维持着性友谊的女人,后前往日内瓦做了弗兰茨的情妇。
与弗兰茨分开后,她隐居为两位美国老人画画,将两位老人视作亲人。
萨比娜身上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魅力,她对坟墓的那段思考令人印象深刻。
她一直在背叛,可她却能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
弗兰茨是有名望的学者,对妻子玛丽-克洛德心怀敬意。
被萨比娜迷住后,他与妻子闹翻,与萨比娜分开后和一位女大学生同居。
柬埔寨救援队回国的路上,因拒绝抢劫犯的要求被打伤,归国不久后去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中轻与重的哲学命题。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寻。
在小说中,“轻”与“重”并非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轻”常常被理解为无拘无束、自由放纵,是一种没有责任和负担的状态。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约束和使命。
主人公托马斯,他在感情生活中追求着“轻”。
他游走于众多情人之间,不愿意被任何一段关系所束缚,试图以这种方式保持自由和轻松。
然而,这种“轻”真的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吗?实际上,托马斯在不断追求“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迷茫和空虚。
他无法真正投入到任何一段感情中,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慰藉。
这让我们思考,所谓的“轻”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特蕾莎,她代表了生命中的“重”。
她对托马斯的爱深沉而执着,渴望与他建立一种稳定而忠诚的关系。
她愿意承担起爱情中的责任和痛苦,这种“重”虽然让她时常感到痛苦和挣扎,但也使她的生命有了深度和意义。
特蕾莎的存在让我们明白,“重”虽然可能带来压力和困扰,但也赋予了生命价值和重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生命中的“轻”有时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
当我们逃避责任、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可能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整天无所事事,看似轻松自在,但时间久了,却会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相反,生命中的“重”虽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辛苦,但正是这些责任和负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比如一位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却让她的生命充满了价值和满足感。
昆德拉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告诉我们,“轻”与“重”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轻”而逃避“重”,但最终却发现“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由米兰·昆德拉所著的小说,通过对三位主要人物的生活和思考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生命的价值、自由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困境。
本文将从其中几个重要主题入手,探讨生命的轻重以及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困境。
一、轻与重的冲突小说的标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已经为本书的主题定下了基调,作者试图通过对生命的轻与重进行对比来展现人们生活中的苦恼和挣扎。
小说中的主人公,尤其是汤姆亨尼斯和特蕾莎两人,都试图通过追求生命的轻松和解脱来逃避生活中的困境。
然而,他们的选择常常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内心的纠结。
正如书中所言:“生活只有轻重之分,没有对和错。
”这种相对化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常常陷入自我价值和真实世界的冲突中。
二、追求自由的困境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对自由有不同的追求,但他们都面临着困境和选择。
弗朗茨对权力的追求导致了他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黑暗,尽管他享受着权力的自由,但他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
另一方面,特蕾莎对爱情的追求让她陷入了与真实世界的冲突。
她想要在爱情中找到自我,但最终却失去了自我。
而汤姆亨尼斯则在道德和自由之间游走,他选择了道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些追求自由的困境使读者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通过选择什么样的追求,我们才能获得更富有意义的生活?三、生命的价值正如小说中的定档一章所述:“人是一种我们无法达到的意念。
”生命的价值是难以捉摸和评判的。
书中的人物也在不同的阶段对生命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
在面对死亡时,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特蕾莎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她决定采取的极端行动体现了她对生命价值的质疑。
而汤姆则在战争中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他通过对小事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四、追求幸福的困境在小说中,每个人物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托马斯和特蕾莎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托马斯追求生命的轻盈,他渴望摆脱社会的束缚和道德的枷锁,追求自由和偶然的美。
他不断地更换情人,试图在不同的关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然而,特蕾莎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
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他存在的理由。
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是无私的,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这种爱让托马斯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
他们的爱情是一场关于生命轻重的较量,特蕾莎教会托马斯承担责任,托马斯则支撑特蕾莎反抗命运。
他们的相互拯救,使得生命的轻重达到了平衡。
萨比娜和弗兰茨则代表了另一种生命状态。
萨比娜是一个背叛者,她不断地背叛自己的国家、家庭和爱情,追求着一种虚无的美。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却始终无法摆脱媚俗的世界。
弗兰茨则是一个媚俗的人,他认同社会的价值观,追求着一种稳定和有序的生活。
他对萨比娜的爱也是一种媚俗的表现,他试图通过萨比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然而,最终他也陷入了媚俗的世界,无法自拔。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命状态。
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弗兰茨的情人、特蕾莎的母亲和继父等,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承受着生命的轻重。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昆德拉在小说中探讨了生命的轻重问题。
他认为,生命的轻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小说中,托马斯最初追求生命的轻盈,然而,当他面临社会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时,他逐渐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
特蕾莎则相反,她最初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但在托马斯的影响下,她逐渐学会了承担责任,感受到了生命的轻盈。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轻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改变的。
小说还探讨了偶然与必然的问题。
昆德拉认为,生命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偶然的,然而,这些偶然的事件却往往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相遇就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然而,这个事件却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爱情、政治等诸多主题,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深度探索。
小说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婚姻失败后,过上了一种放纵自由的生活,周旋于众多情人之间。
然而,特蕾莎的出现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节奏,让他陷入了爱情与自由之间的挣扎。
托马斯既渴望特蕾莎带给他的爱情的温暖与安宁,又无法割舍自己长久以来所追求的自由和轻松。
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了整个故事,也反映出了人类在面对情感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
特蕾莎,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她的纯洁和脆弱深深吸引了托马斯。
她将托马斯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却又因为托马斯的不忠而备受折磨。
特蕾莎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中那种依赖与不安,以及对忠诚的渴望。
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挣扎,她试图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却总是感到无助和孤独。
除了爱情,书中还探讨了政治和历史的话题。
苏联对捷克的入侵,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人们在政治的压迫下失去了自由和尊严,生命变得沉重而压抑。
然而,昆德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上,而是通过这些事件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的哲学思考。
生命中的“轻”,或许是指那些没有责任、没有约束的自由状态,然而这种“轻”却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迷茫。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承诺和道德的约束,虽然会让人感到压力,但也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和价值。
托马斯在追求“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种“轻”并非他真正想要的,而特蕾莎在承受“重”的压力时,也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们思考,到底是“轻”还是“重”更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在爱情中,“轻”可能是随意的感情游戏,没有真心的投入和付出;“重”则是深深的眷恋和无私的奉献。
托马斯最初选择了“轻”,但最终被特蕾莎的爱所打动,开始尝试承受“重”的责任。
厚“重”鄙“轻”——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托 马斯 崇 尚解 除 了责 任 、忠 诚 等 意义 的 “ ”的生 活 , 轻 并且 “ 以可 以随 意与 多个 异 性 发 生性 关 系 的 自 由单 身 生活 为
达 到 ‘ 命 之 轻 ’ 的标 志 之 一 ” ] 为 此 , 他 放 弃 了与 妻 生 。 子 、父 母 、孩 子 之 间 的人 伦之 爱 。 女主 人 公特 蕾 莎 为 了追求 自己的美 好 爱情 ,离 开 了母 亲
文 学研 宄
‘ 重 ' 鄙 ‘ 轻 ‘ ' ‘
一 一
' ,
论 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 轻
0 齐 雪 艳
摘 要 :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哲理小说 中,米兰 ・ 昆德拉 以他睿 智的语言,独特深刻 的见解,超脱 的
眼光对人生的生存境遇做 出了深刻的揭示。他以小说来唤起人类对 自身生存境况的警醒。小说 围绕着托马斯和特蕾
久违 的轻 盈 的世 界 中 时 ,他 却 又 因 为轻 盈 而 无 法承 受 ,重 新 又 回到 沉 重之 中 ;在沉 重之 中, 他又 想 逃 离 … …如 此 , 轻 而 复重 ,重 而 复轻 ,欲 重还 轻 ,欲 轻还 重 ,托 马斯 生 命 中 的 轻
马斯 在 对 待 生命 的 态度 上 ,不 再 犹 豫与 徘 徊 ,而 是 理 性地 背
文 学研 宠
着 特 蕾 莎并 和 她 结婚 , 同时 却又 与其 他 的情 人 保 持 着密 切 的 勇 敢 行为 ,使 他 意 识到 :不 与或 尽 量 不 与社 会 打 交道 是 不 可
。
联 系 。尽 管 托 马斯 没 有 否 定 这段 感 情 ,但 却 从 中感 受到 无 法 能 的 ,世 俗 生 活 的 “ 重 ” 归根 结 蒂 也是 人 的 生命 必 须承 受 沉 言 说 的沉 重 。这 突 如 其 来 的沉 重 与 他 司 空见 惯 的 生 活格 格 不 的 东 西 ,因 为 人毕 竟 不 可 能像 动 物 一般 地 “ 松 生活 ”。 托 轻 入 ,迫 使 他 想逃 离 。然 而每 当他 从沉 重 中逃 离 出来 ,又 回 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对于世界,一个人是看不清的。
但一个人可以看清自己,可以看清与自己并存的个体。
可以的意义在于允许“并非如此”的存在,世界对于一个并非能看得清的人而言,不过是一团糟。
从这一意义出发,世界的存在,对于一个人而言,意义不惟活着的依赖,当然,对于多数人而言,事实上,世界只具有依赖性;世界的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一个人看得清。
人的生命存在,是这个世界上的惟一特殊,正是这一特殊性,世界显示了它的这一意义。
如果不是这样,世界对于人的存在,一如对于动物和植物一样,因为,对于动物和植物,世界只是一种生命的依赖,世界给予它们提供的是从生到死物质存在的保证。
这种保证是世界本身的品质所在,它永远是一种混沌体,世界的混沌状态对于一切生命而言,提供了无知存在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的生命存在,不过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而这过程的本性是无知,这与世界的本质是相符的。
但世界在为一切生命提供如此依赖环境的同时,锁定了一个生命存在的前提,有生有死,一切生命都不可违逆它存在的这一前提。
这是整个生命的世界,包括人。
但世界允许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性,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世界对于人的这一允许,是对人的一种惩罚。
世界允许人的特殊存在,意味着世界允许人去看清它,而看清世界,只能从看清自己看清与自己并存的无数个体开始。
这个看清的过程,从人的生命存在的积极意义看,是发现和寻找自我生命存在的快乐和幸福,但实际上,正是由于看清,导致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痛苦和不自在。
人类的痛苦从最终解释看,来自于自觉地抛弃了浑然不觉,人类沿着看清世界的方向越走越远,痛苦和灾难就越来越沉重,而这种痛苦和灾难,全部来自于人类存在自身。
从这个意义看,世界为人类提供了它的特殊存在。
也可以这样说,世界的意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一切生命存在的所赖,这是广义的世界,而对于人类的存在,世界是狭义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赏析_在轻与重之间徘徊的生命
在轻与重之间徘徊的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小说中呈现了三个世界:爱情世界的隔膜,现实世界的媚俗以及生命世界的人性;小说涉及了诸多领域:政治、哲学、人性、性爱……;书中刻画的人物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昆德拉提出的轻、重、灵、肉等一系列生存暗码与人物一一对应,并支撑起他们各自的生存状态。
本文限于篇幅,将只涉及其中“轻与重”这一问题。
托马斯的轻与重性和生活,对于托马斯来说都太轻了。
他不能在一个女人身边过日子,只有单身,才能感到自己的真正存在。
他与情人们保持一种“性友谊”,他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任何女人都不能住到他家来。
但特丽莎的出现打破了托马斯的这一生活原则。
特蕾莎对于托马斯来说,像是一个被人放在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
他对她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让他对她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而这份责任给他重的感觉,令他感到害怕。
特蕾莎相信,人的肉体和灵魂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
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逃离母亲的世界,那个所有的肉体都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表明她的肉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
而他,却在她和所有其他女人之间画了一个等号。
性对于托马斯来说太轻了,但对于特蕾莎来说太重了。
托马斯对特蕾莎怀有一种同情心,总是需要设法说服她,跟多个女人风流与他对特蕾莎的爱情毫不矛盾。
但是特蕾莎无法承受这样的灵肉分离。
和特丽莎之间爱情的隔膜让托马斯感到无比沉重,他和特蕾莎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累人的,他总是感到自己有罪,总是要为自己开脱,请对方原谅。
特蕾莎来到托马斯家里时,拎着一个沉重的箱子,而特蕾莎本人就像这个箱子一样,成为了托马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担。
特丽莎是托马斯的生命之重,而情人则是托马斯的生命之轻。
在托马斯众多的情人中,萨宾那是最忠诚的一位,也是最了解托马斯的人。
因为她同托马斯一样,是“媚俗的对立面”,她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哲学意味的人生画卷。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关于生命、自由、责任等重要议题。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上,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身的本质。
在小说中,主人公托马斯的人生轨迹便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生活放纵,追求着与众多女性的情爱关系。
他的这种行为看似是对传统道德和伦理的背离,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却是他在自由选择中对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探索。
托马斯没有被社会既定的规则和价值观所束缚,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尽管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痛苦和困惑,但他在不断的选择中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小说中的特蕾莎则代表了另一种存在的形态。
她从一个小镇来到托马斯所在的城市,内心深处渴望着一份纯粹而坚定的爱情。
特蕾莎的存在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真爱的追求。
她的痛苦和挣扎源于她对托马斯不忠行为的无法接受,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安和恐惧。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让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特蕾莎在不断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努力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坚持,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托马斯在享受自由带来的欢愉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
他的滥情让他陷入了情感的纠葛和内心的矛盾之中,同时也给他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
特蕾莎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同样要承担可能失去的风险和痛苦。
这种责任并非是外界强加于人的,而是源于个体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责任的存在。
此外,存在主义还关注人在世界中的“荒诞感”。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无常性和生活的轻与重。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托马斯和他身边的各种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托马斯是一个典型的“轻型人”,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对责任和承诺感到厌倦。
然而,他在面对爱情时,却又表现出了无法自拔的执着。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托马斯成为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其他角色,如萨比娜、弗朗茨等,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人物世界。
这些人物的命运纠葛,使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爱情的无常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爱情时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和消失。
例如,托马斯与萨比娜的爱情就是一段充满曲折的经历。
他们相识于战争期间,相爱于战后,但最终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种爱情的无常性使得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同时,这也反映了昆德拉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生命中的美好往往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而不是过于执着于未来的可能性。
最后,生活的轻与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对比生活中的轻重缓急,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他认为,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和沉重的责任,但正是这些琐碎和责任,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实质。
相比之下,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时光,反而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无趣。
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重担,努力去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生活的探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初次接触昆德拉,对他的了解仅停留在知道其名字和一些作品的层面上。
然而,对于这本书,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命之轻”意味着对道德、责任和人生的轻视。
托马斯表面上放纵自己,纵欲无度,而萨比娜则在背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他们都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象征。
相比之下,“生命之重”代表着对自我、社会和人生的重视。
萨蕾娜从小关注自己的灵魂,对纯真之爱有着坚定的渴望,而弗兰茨则善良正直,事业有成,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参与冒险活动。
他们四人因命运的交织而相遇,托马斯与萨比娜的相遇是糅合到最后的一对,而弗兰茨与萨蕾娜的情谊则注定没有结果。
最终,萨蕾娜意识到是自己压垮了托马斯,托马斯也意识到生命中还有值得珍重的爱情,他们选择到农村生活,实现了生命之轻与重的升华。
弗兰茨在意外中丧生,萨比娜则继续在迷途中前行,尽管她心中依然怀念家的美好,但却再也无法拥有完整的家庭。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作者昆德拉所表达的“存在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倾向,即“人本身没有意义,但人的存在以及人产生的行为与结果使得人有了意义”“事物存在的本质与意义的定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托马斯和萨比娜会如此放纵,而又塑造了与他们完全相反的萨蕾娜和弗兰茨。
关于小说的意义,我从未思考过,但并非看过便忘。
我相信,每一本小说都有其价值,能够传递一些思想,并引发读者对自身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或许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
它带领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轻与重的抉择,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或许,这就是一本好小说的魅力所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机缘巧合,读过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略有兴趣,就深入了解了一番,读过后,又找了许多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观点与看法,比较一番,作了此篇读后感。
先介绍下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
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
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他从小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广泛阅读过世界文艺名著。
青年时代的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
在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
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便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确立重要地位。
但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并且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
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心得体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本小说,通过描述青年托马斯和特列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现代人对于生命、爱情、自由、责任等概念的迷茫、挣扎与思考。
小说的经典名句“存在并没有意义,我们为之赋予意义”,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究与反思。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自由的探讨让我反思了自己对自由的理解。
小说中的托马斯十分重视个人的自由,他希望不受任何束缚地生活,并且对于爱情的态度也是如此。
他的这种自由主义思想让他与传统价值观不同步,最终导致了他命运的悲剧。
对于我来说,自由并不是放纵任性的表现,而是自我约束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自我实现。
我们应该怀揣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追求自由。
其次,小说中托马斯和特列莎的爱情故事让我思考了爱情这个话题。
特列莎对托马斯的爱是全然的、毫无保留的,但是他们的爱最终还是注定了失败。
我认为,爱情不是简单的“我爱你,你爱我”,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维系和经营。
爱情需要包容、理解和信任,当然更需要责任和承诺。
这样的爱情才能够真正持久、健康地发展。
最后,小说中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小说中的角色们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但他们却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难以找到真正的答案。
生命意义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和人物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生命意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它通过对人生等核心问题的探讨,让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进行了反思和深度思考。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探寻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存在主义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存在主义思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存在主义思考》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存在主义的诸多核心议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自由、责任和意义的深刻反思。
小说中的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生动地展现了存在主义所关注的人类生存困境。
托马斯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徘徊,他享受着性爱的自由,却又在特蕾莎的爱面前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压。
这种矛盾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挣扎,也让我们思考:自由是否真的没有边界?当自由与责任产生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特蕾莎则代表了对纯真和忠诚的追求。
她在一个充满混乱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定和真爱。
她对托马斯的爱近乎痴迷,同时又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她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在一个轻与重失衡的世界里,坚守内心的纯真和对真爱的信仰是多么艰难。
萨比娜是一个不断逃离束缚、追求绝对自由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任何形式的媚俗,不断地打破常规,试图摆脱一切可能的束缚。
然而,在这种无尽的逃离中,她也陷入了一种空虚和迷茫。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绝对的自由是否真的存在?当我们摆脱了一切束缚之后,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塑造着自己的本质。
托马斯通过自己的选择,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探索着自己的人生道路;特蕾莎则在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中,定义着自己的存在价值;萨比娜在不断的逃离中,试图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并非生来就具有固定的本质和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出自己的本质。
存在主义还关注生命的荒诞和无意义。
小说中的人物常常面临着无法预料和无法理解的命运安排,他们的努力和抗争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在这种荒诞和无意义之中,存在主义主张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积极地赋予生命以意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重与轻的对立并非如我最初想象的那样简单。
昆德拉的文字如哲学般深邃,情节亦真亦幻,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哲理思考的迷宫。
书中提到:“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同时它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究竟应该选择重还是轻?是选择背负沉重的负担,还是追求轻盈的自由?我认为,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在生命中追求一定的重量,以赋予生命真实的意义。
这种重量可以是对他人的责任,对爱情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或者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坚守。
通过承担这些负担,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然而,过重的负担也会让我们不堪重负。
因此,我们需要在重与轻之间找到平衡。
这种平衡需要我们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下的。
我们不能被物质的追求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渴望。
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轻视生命的责任,而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
在书中,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重与轻的相互转换。
托马斯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沉重到轻盈,再从轻盈到沉重的转变。
特蕾莎则在对托马斯的爱与恐惧中,体验着生命的重压与无奈。
这些人物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我们在其中所面临的选择。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忠诚与背叛、媚俗与真实等主题。
昆德拉认为,忠诚是一种美德,但过度的忠诚可能会导致束缚和压抑。
媚俗则是对生命的一种虚假美化,它让我们失去了对真实的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找到平衡,在媚俗与真实之间保持清醒。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它让我认识到,生命是一场充满挑战和选择的旅程,我们不能逃避生命的重量,也不能被生命的轻盈所迷惑。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存在之轻与存在之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小说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
我曾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误认为是一个女人的坎坷恋爱史,直到读了原著之后,才知道远非如此。
这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描写了二战期间,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娜,弗兰茨四个人的离奇生活。
透过他们的种种经历,托马斯与特蕾莎灵魂与肉体的纠结,萨宾娜与弗兰茨面对媚俗的选择,从不同层面表现文章的主题,置换主人翁,置换时空,深入思考,反复迭代,回归自然。
轻与重,这组相对的概念,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闪现着,爱情,理想,背板,媚俗,生存,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互相联系着,纠缠着,却永远的不能被逃离。
托马斯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
然而特里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里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
特雷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
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在无数的”友谊“中,他获得了美好的生命之轻。
特雷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到了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自由”。
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雷莎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
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
七年之后特雷莎的出走,将托马斯重又置于自由之身,使其身上的重负突然间释放,甚至感到悲伤过后的美好,托马斯嗅到了温馨的生命之轻。
可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却将他彻底击倒,他已经学会了感受别人的痛苦,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
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雷莎,也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如果说托马斯不断地在轻与重之间游走抉择,特雷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的存在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五部《轻与重》读1——特蕾莎和“俄狄浦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五部《轻与重》读1——特蕾莎和“俄狄浦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五部《轻与重》读1——特蕾莎和“俄狄浦斯”当初特蕾莎从外省小镇来到布拉格托马斯家,当天当时,他们便做了爱,然后她发烧了。
她躺在床上,托马斯守在她床头,深信这个孩子是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来送给他的。
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篮子里的孩子,顺水漂到托马斯的床岸,托马斯收留了她。
这个比喻,可以从古老的传说里找到依据。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里的俄狄浦斯也是一个弃婴。
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人俄卡斯忒的儿子。
出生前,阿波罗曾对拉伊俄预言,这孩子将来会弑父娶母。
因此,他出生后,拉伊人俄斯和王后便叫人把他抛弃在喀泰戎峡谷里,并把他的左右小脚钉在一起。
不料拉伊俄斯家的老牧人出于怜悯,把他送给一位在喀泰戎山上的科任玻斯的牧人。
让个孩子后来成了科任斯托斯国王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珀为养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从阿波罗的预言中知道自己注定的可怕命运,害怕犯罪,赶快离开了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珀,只身出走。
他在路上撞见一伙不相识的人,因故争吵,结果把他们杀死了。
其中一人就是忒拜王,拉伊俄斯,俄狄浦斯到了忒拜,替忒拜人除了从而狮身的厉害,竟被拥戴为忒拜王,并娶了前五的妻子,那正是他的生身母亲伊俄卡斯忒。
神的预言应验了,注定的命运实现了,这以后,这个不幸的、其实是无辜的俄狄浦斯遭受到了一连串的折磨和报应。
当事情完全弄明白之后,伊俄卡斯忒悲愤自缢,而俄狄浦斯也悔恨地把自己的一双眼睛弄瞎了。
索福克勒斯的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里并不太十分重要。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特蕾莎和托马斯与这个故事里俄狄浦斯和牧人有着相似的关系。
牧人充满着怜悯,正像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也许他的爱也是一种同情,托马斯不是在爱与同情之间有过犹豫不决吗?然而,在这个现实世界上每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之初都是弃婴。
如果母亲是生命的神国,每一个生命脱离于母体,岂不等于是被神国的遗弃?遗弃?从人的第一次被遗弃之后,一个人开始陷入了不断的被遗弃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思考引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出版的一本小说,该书以哲学的方式探讨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所涉及的核心观点和主题。
1. 轻与重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轻与重。
他认为,生活有着片刻的轻松与喜悦,但也存在着各种重压和沉重感。
这个主题引发了人们对自由、责任、选择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角色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2. 自由与责任书中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恶劣政治环境下追求自由的故事。
他们通过反抗权威、拒绝接受束缚来追求内心真实,并为此付出代价。
这引发了读者对自由是何等宝贵且需要付出何种代价进行深思。
3. 权力与欲望作者通过描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讨论了权力和欲望带来的影响。
他指出,权力使人产生贪婪、背叛和欺骗的动机,进而导致生活中的痛苦和悲剧。
读者通过这个主题思考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权力的使用。
4. 爱与性小说中描绘了各种形式的爱情,如浪漫爱情、婚姻、情感勾搭等。
通过分析这种复杂关系,读者探索了爱与性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模式。
5. 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读者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并以此建立自己独特的意义。
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存在主义和个体主义的重要讨论。
结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小说涉及到众多哲学思考领域。
通过深入分析书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我们可以拓展我们对自由、责任、权力、爱情和生命意义等话题的理解。
这本小说引起了读者对自身价值观和生活选择的思考,并鼓励他们思考并追求更深层次的人类经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感悟(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感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该小说通过描写四位主要角色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的价值、爱情、自由和责任等主题。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
首先,小说所表达的“生命之轻”这一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托马斯的塑造,揭示了现代人对生命的轻视和对感情的随意态度。
托马斯是一个漂泊不定、对感情不负责的男人,他通过各种方式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种“生命之轻”并不仅仅是托马斯个人的问题,而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珍视生命的珍贵和独一无二性,追求刺激和享乐成为他们的主要追求。
小说通过对托马斯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这种现象,并带给读者思考和警醒。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引起了我对于爱情的思考。
小说中托马斯与他的爱人希尔达之间的爱情关系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们之间充满了激情,却又缺乏真正的信任和责任。
他们在一起时,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但在分开后,他们又能轻易地将对方抛至脑后。
他们对爱情持有的态度既追求自由和激情,又缺乏责任和承诺。
这让我意识到了爱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和激情的火花,更需要相互间的理解、承诺和支持。
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让对方幸福的承诺。
通过作者对于托马斯和希尔达之间爱情的描写,我对于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此外,小说对于自由和责任的讨论也让我深思。
小说中的四位主要角色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面临了责任的问题。
他们追求自由,却又无法摆脱对感情和社会的责任。
托马斯通过追求感官的快乐来获得自由,但他却无法拒绝希尔达对他的依赖和对其感情的期望。
希尔达在寻求自由的同时,又无法解脱对托马斯的爱情和需求。
在小说中,自由与责任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这让我认识到自由并不等于放纵和无拘无束,真正的自由需要在责任的基础上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看存在的“轻”与“重”
摘要“存在”是米兰·昆德拉不断探讨的主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
探索这一严肃主题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为我们讲诉了人类生存的两难境遇—轻与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等都成了“轻”与“重”的选择下的实验符号。
关键词生命之轻;生命之重;特蕾莎;托马斯
引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著名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
米兰·昆德拉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思考享誉世纪文坛,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文学奖的候选人。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曾提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
昆德拉将人类存在的条件分为两种:轻与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通过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物命运的叙述和描述,引导读者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探讨“轻”与“重”的存在哲学。
生命之“轻”
托马斯正是“生命之轻”的代言人。
托马斯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离婚之后,他不仅摆脱了妻子的束缚,而且剪断了父亲、母亲以及儿子和他之间的羁绊。
托马斯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
他与情人之间只是“性友谊”,甚至为了维持这种所谓的“性友谊”,他订下了“三不”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隔三周。
他惧怕爱情,拒绝爱情的“灵”,与情人之间更多的只是“肉”的欲望的满足。
后来特蕾莎的出现打破了托马斯固守的“灵”与“肉”的界限,他爱上了特蕾莎,他在特蕾莎身上感受到了在别的情人身上所感受不到的“灵肉合一”的感觉,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所以他珍惜、爱护特蕾莎。
然而,托马斯仍然坚守着他的“生命之轻”的生存原则,依然我行我素地在“媚俗”的社会世界里追寻着他的自由。
他托马斯依然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性友谊”,依然同其他情人保持着“肉体关系”。
托马斯认为他与多个情人的风流与他对特蕾莎的爱之间没有任何矛盾。
萨比娜是最像托马斯的人,也是最理解托马斯的人。
萨比娜是一名从事艺术的画家,充满了浪漫气息和反叛精神。
她向往的是“轻”的生命和自由的境界,不愿意被生活俘虏,更不愿受制于秩序,甚至于不断寻求着来自背叛秩序、背叛规则的刺激,享受着由背叛而生的热情和神秘。
在她看来,似乎一切都是可以抛弃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她精神的自由。
对她来说,爱情的“灵”和欲望的“肉”都是一种束缚。
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痴心一片的弗兰茨,也逃离了命令式的略带强迫的托马斯身边,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心甘情愿地自
我放逐,享受着漫长的漂泊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然而,就像特蕾莎走到了“重”的极端,萨比娜则走向了“轻”的极端,以至于到最后,萨比娜就只是为背叛而背叛,为逃离而逃离,背叛和逃离成了她惟一的目的。
萨比娜的生存状态是永恒的背叛和逃离,在自我价值的驱动下,她逐渐远离了人生的重心,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孤单。
生命之“重”
米兰•昆德拉说:“萨比娜与特蕾莎代表着生活的两极,互相排斥,不可调和,然而两极同样美妙,都不可少。
”萨比娜代表了“生命之轻”,而特蕾莎则代表了“生命之重”。
特蕾莎是一位出身卑微但却自强不息,极力想摆脱下层社会束缚从而获得完美、自由和纯净幸福生活的餐厅女招待。
特蕾莎不幸的童年造成了她单纯善良但又敏感脆弱的性格。
她要求灵与肉绝对的统一。
特蕾莎有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粗俗的母亲,她一直在向特蕾莎灌输一个观念:特蕾莎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你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特蕾莎的母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在房间里行走,这令特蕾莎感到羞愧和恼怒。
特蕾莎的一生,就是在于这种观念抗争,她认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灵魂决定了这种个性,否定了肉体的差异,也就否定了灵魂的差异。
她带着这种抗争,来到了托马斯身边,寻求救赎。
她向他表明她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托马斯却把它混入了其他的女人,对她们的身体施以同样的爱抚,把她又扔回了原来的世界。
特蕾莎的“嫉妒”成为她沉重的痛苦,直到死才得以摆脱,而这种痛苦正源于特蕾莎对灵与肉绝对的要求。
特蕾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轻”的存在哲学。
当她对托马斯在肉体上的背叛忍受到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步时,她开始了向轻的试探,和一个工程师发生了关系。
可是这次行为只给她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更重的负担。
认真是特雷莎的行为方式,认真让她陷入痛苦的绝境,虽然她努力从行为到精神上向自己的爱人托马斯靠近,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对于特蕾莎来说,“轻”未必是“轻”,沉重的负担加诸于身才构成了那个善良美好的特蕾莎,才构成了那个让托马斯不由自主心疼的特蕾莎。
特蕾莎,她永远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沉重恰恰也是对恪守“轻”的存在哲学的托马斯的一种吸引。
参考资料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韩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