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解析
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资料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安在,□□□□□□□”这样优秀的诗应句该。
说,保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阐述带有显然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
比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整体判断,以及他误认为佛教是.在夸耀信仰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轻率之言。
他不理解,他所摆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定,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公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崇奉,这种宗教崇奉在实质睁开时,常常伴有特别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妙,也不该当以自己的思想逻辑.来框范天下。
特别是对于他们极罕有讲话权的对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此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该当阻挡他人去思虑。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由于这样,我们看到,三种完整不同的审美境地出此刻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朴,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丙(熟悉/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假如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实不行缺乏的是后边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倾(qīng)向保卫..B.惩(chěng)罚义气用事..C.载(zài)道言志泱泱大国...D.拈(niān)花一笑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雨打芭蕉叶带愁B .影入平羌江水流语文(北京卷)第1页(共20页)C.远望洞庭山川翠 D .雪拥蓝关马不前3.在文中“甲”“乙”“丙”处挨次填入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热忱更熟悉B.激情更熟悉C.热忱但熟悉D.激情但熟悉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挨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日入园的旅客堪称人山人海,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特别满意。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试卷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4 第一部分(27分,每小题3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厮杀乘人之危(chéng))B.再接再厉(再接再砺)发酵(jiào)D.众志成城倾轧(yà)]2.C [A.语序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且调整后,应在“扰乱”前加主语。
B.“将导致”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矛盾。
D.“最高可以达到”与“左右”不搭配;“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具体指向不明。
]3.A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此处应为“令人大失所望”。
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
此处应为“量力而行”。
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4.A [从第一空前面文字的表述看,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动物没有思维能力,或与前面的“过去”相对,写出“现在”的新看法,所以只能选②或④,但第一空后的内容与④矛盾,故只能选②。
第四个空前面的“一度”和④中“现在”照应,其中的“动物也”与上文“只有人能够”对应。
]5.D [ 文学常识。
在时代上,本次涵盖的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外短篇精品。
在内容上,内容理解,常识识记,对应。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6.B 7.B 8.D 9.B第二部分(共123分)三、(30分)10.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寻找)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做过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
(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11.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评分标准: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试卷整体概述】2014年西城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与2014年《中考说明》结合度较高,出现的新题型大多与中考说明的样题出题形式相同,其中文言文部分、阅读板块、作文部分的考查与今年中考变化方向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涵盖《语文中考说明》的部分考点,考查内容是对目前学习内容的延伸,如果对今年中考变化熟悉的西城初三同学,对于本次试卷的考查,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对于大多数西城同学而言,试卷仍有一定难度。
【选择】(一)选择题,7道题共14分,考点与2013年中考的考点有3处不同,调整的3处均在《2014年中考说明》中体现,包括字词形音义、成语或俗语、关联词的考查,近几年常考的修辞方法题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结合语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判断,还有口语交际、补写标题的考查。
选择题题型分类1、字音(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或是错误的一项);2、字形(选出有错别字的项);3、字义(选择出字义相同的一项);4、成语、俗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在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5、关联词(选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6、口语交际;7、病句(选出有病句的一项/选出对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8、修辞的理解(选取对修辞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9、标点符号(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10、语境题(排序/句子的回填);11、补全题目;12、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同一朝代的)。
【默写】根据复习范围进行复习的孩子,以往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失分率较低,但是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默写5分增至7分,增加了2分的根据具体语境填写试卷,这一点之前的中考考试中很少出现,不过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追溯到当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考试形式。
名著阅读为《孟子》《论语》阅读《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家的思想学说,比如,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石景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六套)关键字: 2014 一模高考语文统计信息: 51页;56,778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售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2014年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北京西城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本题共6小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
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C.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2.第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3.第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A.万丈凌云无止心B.万丈凌云犹心虚C.万尺凌云仍虚心D.万尺凌云志永存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
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
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95年的人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期末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一部分(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敝百废俱兴档(dǎng)次忧心忡忡(chōng)B.国粹惊滔拍岸跟帖(tiě)令人咋(zhà)舌C.摆渡歪风斜气膝(qī)盖伺(sì)机而动D.低碳利令智昏压轴(zhòu)退避三舍(shè)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________,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________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________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耳濡目染呈现甚至B.耳闻目睹呈现所以C.耳濡目染实现所以D.耳闻目睹实现甚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悉,市政交通一卡通除现有的乘车、购物功能外,还将增加缴纳水费、电费,从而实现在交通、商业、市政等多领域应用。
B.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之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
C.“十一”黄金周是否应该取消?集中放假真的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吗?面对人们的质疑,商务部官员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D.近期,酝酿已久的北京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高考语文分数提高,英语分数降低”的说法一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
4.给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对大一统王朝山川祭祀的理想化构拟,在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前便已形成。
②古人以“五岳”象征中央与四极,以巡狩“五岳”宣示君主对国土的控制。
③当然,也有一些理念,始终停留在思想的层面。
④在实现的过程中,地理概念从策略上升为理念,并进一步指导政治实践。
2014西城一模(有答案)
2014年北京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第一部分(共4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 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的钦羡,使人丙....,招致莘莘学子(不免/未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茵 B槛.(jiàn)外山光 C芦蒿 D应和(hè)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A俭朴消磨未免 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 D简朴消耗未免俭朴:即节俭朴素。
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
消磨:①度过(时间,多指虚度);②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未免:①实在是,不能不说是;②表示说话人对于某种行为、举动的否定的态度,含有不赞许,不以为然的意思。
虽然旨在否定,但口气比较委婉。
不免:相当于“免不了,少不了”,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
这种结果可以是已经出现了,也可以是未实现的。
3.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一尘不染 B流连忘返 C D莘莘学子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201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解析剖析
西城区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14.4。
第一部分(共4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未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è)2.依次填人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未免 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 D.简朴消耗未免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
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15.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
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
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
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
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倾.(qīng)向捍.卫B.惩.(chěng)罚义.气用事C.载.(zài)道言志泱泱..大国D.拈.(niān)花一笑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雨打芭蕉叶带愁B.影入平羌江水流C.遥望洞庭山水翠D.雪拥蓝关马不前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热情更熟习B.激情更熟悉C.热情但熟悉D.激情但熟习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 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4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未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色)2.依次填人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未免B.俭朴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
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2014年高考北京语文试卷解析(精编版)(精品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
对联句式对仗,词性严格相对,词义相近或相反,用语宜雅忌俗,词语不能重复。
春联要能体现节日特色。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三上期末试卷 2014.1 高 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A.屏敝 百废俱兴 档(dǎng)次 忧心忡忡(chōng) B.国粹 惊滔拍岸 跟帖(tiě) 令人咋(zhà)舌 C.摆渡 歪风斜气 膝(qī)盖 伺(sì)机而动 D.低碳 利令智昏 压轴(zhòu) 退避三舍(shè)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________,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________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________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 耳濡目染 呈现 甚至B.耳闻目睹 呈现 所以C. 耳濡目染 实现 所以D.耳闻目睹 实现 甚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悉,市政交通一卡通除现有的乘车、购物功能外,还将增加缴纳水费、电费,从而实现在交通、商业、市政等多领域应用。
B.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之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
C. “十一”黄金周是否应该取消?集中放假真的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吗?面对人们的质疑,商务部官员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D. 近期,酝酿已久的北京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高考语文分数提高,英语分数降低”的说法一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
4. 给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对大一统王朝山川祭祀的理想化构拟,在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前便已形成。
②古人以“五岳”象征中央与四极,以巡狩“五岳”宣示君主对国土的控制。
2014年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
2014届高三语文期末、一模、二模现代文阅读汇编(东城期末)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不可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和那个叫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
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
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
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
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
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
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
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
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
还有一个渔父。
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
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于是向他求救。
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
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
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
渔父于是‚歌而呼之‛。
‚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
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
吃完渔父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
渔父不受。
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
‚渔父不答‛。
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渔父诺‛。
‚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
2014年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微写作
A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东城期末)“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是一首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的诗,但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
清代学者浦起龙评价这种诗歌手法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要求:①有描写和抒情。
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
③不少于150字。
B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0分)(西城期末)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是全中国老百姓乃至全球华人除夕之夜的一道文化大餐。
2014年“央视春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总导演冯小刚宣布了打造马年“春晚”的八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好玩。
要求:①请针对“真诚”“温暖”“振奋”“好玩”中任意一个词,给冯导写一段话,为正在筹备的这台晚会献计献策并力求其能采纳;②内容积极,建议具体,表达得体;③150字左右。
C(海淀期末)“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去一年国内或国际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
请从“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普奔”中,选择一个你认同的“2013年度词语”,并写出理由。
(150字左右)(10分)D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0分)(朝阳期末)请描述老师的某间办公室,写出或“安静”或“热闹”的特点。
要求:有叙述和描写,有一定的评价。
200字左右。
E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石景山期末)一个孩子在客厅里玩篮球打落了花瓶,慌忙用胶水粘合,放回原位。
母亲回家后询问,孩子说野猫跳进来打落了花瓶。
母亲是每天上班前把窗户关好的,但她听了孩子的话只说是自己疏忽没关好窗户。
就寝前,母亲请孩子到书房。
母亲面前放着三块巧克力,她拿出一块递给孩子:“这块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2014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
2014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敝百废俱兴档.(dǎng)次忧心忡忡..(chōng)B.国粹惊滔拍岸跟帖.(tiě)令人咋.(zhà)舌C.摆渡歪风斜气膝.(qī)盖伺.(sì)机而动D.低碳利令智昏压轴.(zhòu)退避三舍.(shè)2.(3分)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耳濡目染呈现甚至 B.耳闻目睹呈现所以C.耳濡目染实现所以 D.耳闻目睹实现甚至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悉,市政交通一卡通除现有的乘车、购物功能外,还将增加缴纳水费、电费,从而实现在交通、商业、市政等多领域应用B.人们将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称之为“自媒体”,其盛行主要是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更直接、表达更自由的特点造成的C.“十一”黄金周是否应该取消?集中放假真的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吗?面对人们的质疑,商务部官员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D.近期,酝酿已久的北京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高考语文分数提高,英语分数降低”的说法一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4.(3分)给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对大一统王朝山川祭祀的理想化构拟,在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前便已形成。
②古人以“五岳”象征中央与四极,以巡狩“五岳”宣示君主对国土的控制。
③当然,也有一些理念,始终停留在思想的层面。
④在实现的过程中,地理概念从策略上升为理念,并进一步指导政治实践。
⑤“五岳”成为统一王朝国家祭祀中的一部分,直到西汉武、宣两朝才得以实现。
A.②④③①⑤B.②①⑤④③C.⑤①②④③D.⑤④①②③5.(3分)下面是几首歌曲的标题,从修辞手法上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B.浮云游子C.寂寞的雪 D.花瓣雨二、本大题共15分.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城区2014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14.4。
第一部分(共4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未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è)2.依次填人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未免 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 D.简朴消耗未免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
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高克恭,字彦敬。
父亨,字嘉甫,有时名。
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
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
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
江南平,选授行台掾。
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
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
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
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
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
"疏入,不报。
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
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
"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
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
”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
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
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
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
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
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
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桑哥秉.政秉:掌握B.克恭独持以.平恕以:因为C.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乃:才D.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沮:阻止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B.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并死在了那里。
B.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解决了这个问题。
C.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深得百姓爱戴。
D.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尤其擅画墨竹。
9.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4分)10.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
”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
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
(200字左右)(12分)第二部分(共l10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分)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共8分)①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春水比喻愁之深重的两句是:“,。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盛赞春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中直接指责和痛斥统治者的语句是:“地也,。
天也,。
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曾记否,,对“谁主沉浮"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
(共10分)幽居韦应物①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②蹇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
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6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
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这是一个3个物种之间的故事首先出场的是会养殖真菌的蚂蚁,它们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会在自己领地的地下空间里开展真菌农业。
这些真菌蚁的农业生产是完全和平进行的,但它却会吸引来另一类的蚂蚁,这是一种寄生型的蚂蚁种类,这种蚂蚁专门盯上了这个微型农业社会,并靠此生活。
这种寄生蚁并非像一般寄生现象那样是寄生在个体身上,而是渗入整个社会体系。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其领地,随后寄生蚁的蚁后会迅速站稳脚跟并立即开始生育它自己种群的工蚁。
一旦立足稳定,它们就会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甚至还会吃掉真菌蚁群落中的幼蚁来削弱宿主的力量,同时它们还会咬断真菌蚁蚁后的翅膀,这样它就无法飞出蚁巢去他处建立新巢而摆脱寄生蚁的纠缠。
更加悲惨的是,按照蚁群的习性,一旦蚁后的翅膀被咬断,它就会自动重新变为普通的工蚁。
这样,通过这些手段,寄生蚁完成了对真菌蚁农业社会的统治。
但是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寄生蚁自己也会生育大量的工蚁。
这些工蚁会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
研究表明,这两种蚂蚁之间所存在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表面所展现的那种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研究的结果证明这样的寄生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互利的一面,因为真茵蚁们还面临着另外一种更加险恶的敌人,那就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蚁,这些捕食蚁素来以其他种类的蚂蚁为食,并且集体行动,拥有惊人的群体攻击能力和强大的撕咬能力。
这种蚂蚁会极为高效地洗劫它们的花园并摧毁它们的巢穴。
总的来说,寄生蚁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真菌蚁,因此便承担起了保卫农业领地的重任,抵御外敌的入侵。
弱小的真菌蚁们对付敌人的主要方法是冲上去撕咬对方,然后迅速跑开,如果不能跑开那就战斗至死。
但不管怎样,它们的战斗力在捕食蚁面前是非常脆弱的。
而相比之下,寄生蚁的战斗力就要强大的多,也更具进攻性。
它们拥有强大的生物碱毒液,可以以喷射或撕咬的形式给予敌人重创。
即便一个真菌蚁农场中只有少数的寄生蚁驻守,在遭受捕食蚁进攻时也将大大增加抗击敌人的能力。
由于寄生蚁强大的化学武器,它们可以有效反击数量庞大的捕食蚁的入侵。
(选自晨风《寄生蚂蚁用化学武器保护宿主》有删改)14.根据文意,不属于“这些手段”的一项是(3分)()A.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真菌蚁的领地。
B.吃掉真菌蚁群落中的幼蚁来削弱宿主的力量。
C.咬断真菌蚁后的翅膀让其沦为普通的工蚁。
D.生育大量的工蚁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一般情况下,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也就是它们被侵犯的时候。
B.寄生蚁除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外还会削弱它们的力量。
C.当捕食蚁入侵时寄生蚁承担起了抵御敌人保卫领地的全部任务。
D.三种蚂蚁的战斗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真菌蚁、捕食蚁、寄生蚁。
E.寄生蚁控制着真菌蚁群落,二者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16.根据上文和下面的材料,请概括美女鱼和寄生蚁两种寄居动物,在寄居关系上的不同点。
(6分)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原本属于天敌关系的海葵和美女鱼却有着自然亲昵的寄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