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5《黄河颂》(教师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精品】《黄河颂》教案(通用13篇)

【精品】《黄河颂》教案(通用13篇)

•••••••••••••••••【精品】《黄河颂》教案(通用13篇)【精品】《黄河颂》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老山界》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新闻通讯,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作者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赞美和甘愿为其牺牲一切的决心。

《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抒情”,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适度抒情。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并自觉运用于写作,力求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则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懂得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训练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能用一定的技巧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

同时,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是本次学习活动的重要学习目标。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让学生“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黄河颂 1 1.积累生字词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美文美句。

2.重视朗读训练,以声传情,让学生在反复朗6.老山界27.谁是最可爱的人2 读中领会文意。

3.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其表达效果。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黄河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一首描绘我国黄河风貌和历史变迁的长篇史诗,诗人以宏大的气魄和深邃的哲理,赞美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美,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黄河颂》;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黄河颂》;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联系实际,体会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黄河的雄浑壮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交流学习心得。

4. 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5. 联系实际:让学生谈谈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黄河精神的决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2. 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和体会;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发扬黄河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黄河颂》教案【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1教科书分析: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

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黄河颂》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能够分析和欣赏《黄河颂》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创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和欣赏《黄河颂》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运用诗歌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创作法: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 朗读诗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黄河颂》。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创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和艺术表达。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黄河颂》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这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 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内容,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 教学难点: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原文及其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颂》,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颂》的作者席慕容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黄河颂》的内容,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 选取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进行阅读鉴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评价:通过课后自然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评估学生的诗歌理解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加深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 邀请当地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诗歌创作和鉴赏的经验和知识。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3.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是否充分?4. 有哪些教学改进的措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九、单元总结在单元总结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黄河颂》的主题理解、诗歌鉴赏技巧等。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意义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黄河颂》歌词的学习和理解。

2. 《黄河颂》的曲调和演唱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3. 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4. 进行《黄河颂》的合唱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颂》的歌词记忆和理解,合唱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黄河颂》的旋律理解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歌词意义和艺术特色。

2. 采用示范法,讲解和示范《黄河颂》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实践法,进行《黄河颂》的合唱实践。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歌词意义。

3. 歌词学习:让学生跟唱《黄河颂》,并对歌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4. 旋律讲解:讲解《黄河颂》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5. 合唱实践:分组进行《黄河颂》的合唱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和节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河颂》,并进行合唱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表现。

2. 歌词记忆评估:通过抽查或合唱检验学生对《黄河颂》歌词的记忆情况。

3. 演唱技巧评估:通过个别示范或小组合唱,评估学生对《黄河颂》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4.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包括对《黄河颂》的理解和合唱表现。

第5课《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第5课《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出示黄河的图片。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黄河!了解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此为其二。

二.整体感知1.读题——黄河颂颂:歌颂、赞扬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诗歌体裁:颂诗,着眼于歌颂。

第5课黄河颂(教案)

第5课黄河颂(教案)
(3)对黄河文化的拓展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在讲解黄河治理、黄河文明等方面时,要求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能将其与诗歌内容相结合,提高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理解透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黄河颂》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感觉问题设置还不够巧妙,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心设计问题,使之更具启发性和吸引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时,我虽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感觉讲解过程中还可以更生动、形象一些,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今后,我会尝试运用更多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总之,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共同进步。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黄河的文化内涵,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黄河颂》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颂》教案1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华夏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对黄河的豪迈的颂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的歌词《黄河颂》。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同步播放黄河图片)二、简介作者、作品。

上课之前,老师从网络平台搜集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下面展示给大家。

指名让学生起来读。

1.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先作者照片,后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

《黄河大合唱》: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课件展示)3.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便是其中之一。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指学生名起来读。

)师: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首反映抗日主题的现代诗。

三、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三、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2、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学习通过多种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或主题。

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略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感受《黄河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边播放《黄河颂》配乐,边放黄河图片)毛泽东曾说过:“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认,诗人、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有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

背景: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检查预习气魄:气势巅:山顶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第5课黄河颂(教师版)

第5课黄河颂(教师版)

第5课 《黄河颂》(一)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诗集有《五月花》,收录了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二、故事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三、理解词义1.气魄:气势;魄力。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九曲连环:形容河流等弯曲。

5.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6.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7.浩浩荡荡:水势大。

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1.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的关键词是“颂”,表明歌词的内容是赞颂黄河,奠定了整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2.“望”字统领哪些内容?“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通用15篇)《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情感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2.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设想】1.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2.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2.黄河知识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

黄河颂(教师版)

黄河颂(教师版)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学案(教研版)主备人: __ 课型: _______ 时间:_______ 第页学生姓名导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内容: 6. 黄河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诗歌,并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精彩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重点: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资料一:《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资料二: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

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黄河颂》导学案
审校:初一语文备课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课前资料卡】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
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
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
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
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其中的《黄河颂》、《黄
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
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课前预习】
1、注音
九曲连环( qū ) 磅礴( páng bó)澎湃( péng pài)
气魄( pò)高山之巅( diān )狂澜( lán )
哺育( b?)浊流( zhuó)屏障( zhàng )
2、黄河被誉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
华民族伟大的发展趋势。

回忆一下,你能写出一些描写黄河的成语、俗语、诗句吗?(最少两句)如: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学习过程:
※任务一: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任务二: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即“望黄
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任务三: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词主体部分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
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任务四: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
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
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任务五:说一说诗歌中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2)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承接上文“像一个巨人”的比喻,则黄河的主流是巨人
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
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二、成果展示
三、知识小结
四、课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