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研究技术-昆虫部分-PJG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二  昆虫分类 图文

四、鞘翅目 Coleoptera
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 多数陆生,少数水生(龙虱) 多植食性,也有肉食性或腐食性 成虫多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1、叩头甲科 Elateridae
头小,紧嵌在前胸上 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
成锐刺 前胸腹板中央有1尖
锐的刺,嵌在中胸腹 板的凹陷内 跗节5-5-5式
多从1基横脉上分出
稻绿蝽
2、缘蝽科(Coreidae)
体细长,两侧略平 行
触角4节 前翅膜片上有多条
分叉纵脉,从1条 基横脉上生出
稻棘缘蝽
三、同翅目(Hom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口器刺吸式 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体小至大型
三、同翅目(Homoptera)
2、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丝状,比身 体长
听器位于前足胫 节基部
产卵器细长,箭 状
尾须长
油葫芦
3、蝗科(Locust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前胸马鞍型,向后延伸 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两侧;产卵器粗短呈凿状
日本黄脊蝗
棉蝗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触角丝状,比身体短 前足开掘足 前翅短,仅达腹中部,
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昆虫)
实验二 昆虫分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纲主要目中重要科的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昆虫标本
作业:鉴定出1-20号标本所属的目和科,并 简述科的识别特征。
一、直翅目(Orthoptera)
形态特征 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 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 前胸大而明显 前足胫节或第1腹节常具听器 雌虫产卵器发达 体中至大型
2、瓢甲科 Coccinellidae
小至中型,半球 形

植物保护教案(昆虫基础部分)

植物保护教案(昆虫基础部分)

植物保护教案——昆虫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昆虫基础”教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2006年3月修订昆虫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我们学习昆虫基础的任务就是要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各主要类群(目、科)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之要点、昆虫内部的基本生理结构和昆虫生态学基本原理。

从而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昆虫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鉴定主要昆虫类群的理论和方法;能依据昆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制定有关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

时间安排:昆虫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0学时左右。

实施本教案应注意的问题:1.本教案遵循植物保护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是植物保护教学大纲中昆虫基础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化。

教学过程中在以本教案依据的同时,应使理论课与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之间相互衔接、进度一致。

2.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与中学所教授的动物基础知识相衔接。

3. 昆虫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连贯性、系统性和类比性,切忌孤立各教学内容。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网站三、教学设计:由常见植物有害生物引入植物保护概念—分析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讲解学习方法—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Internet、课件、黑板图等五、讲授的内容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产10-15%。

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

所以加强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保护事业适应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植物保护技术手段,对病
虫害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治理。

这种综合治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
传播,避免单一技术手段的滥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和品质。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的方式,包括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和遗传控
制等,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生物学控制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菌、寄生虫等对病
虫害进行控制,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控制是指通过喷洒农药等化学物质对病
虫害进行控制。

物理控制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捕捉器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遗传
控制是指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利用遗传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包括:
1.生物学控制: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等自然天敌,在农田中建立生态平衡,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化学控制: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采取局部或时间限制喷洒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物理控制:使用物理手段,如陷阱、捕捉器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这些手段可以吸
引和捕杀病虫害,减少其数量和传播速度。

4.遗传控制: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对农药的
依赖性。

5.合理耕作:采取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如合理排水、合理施肥等,提高作物的生长
条件,增强其自身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保护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和控制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植物保护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和控制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植物保护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和控制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植物保护学研究了一系列生物学和控制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以及其应用。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如昆虫、细菌、真菌和寄生线虫等,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这些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寄生或病原作用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 昆虫的生物防治昆虫是植物病虫害的常见媒介,但同时也有一些昆虫可以帮助控制病虫害。

例如,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以各类害虫为食,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寄生蜂也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它们寄生在害虫体内,破坏其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2. 细菌和真菌的生物防治细菌和真菌也是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孢子杆菌可以产生杀虫剂杀死害虫,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真菌如白僵菌可以感染害虫体内,并杀死害虫。

3. 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寄生线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方法。

它们感染害虫体内,从而杀死害虫或控制害虫数量。

例如,斧头线虫可以感染植物寄生虫,从而减少植物寄生虫的伤害。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杀死或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 杀虫剂的化学防治杀虫剂是化学防治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等。

这些杀虫剂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等方式杀死害虫。

2. 杀菌剂的化学防治杀菌剂是用于控制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百菌清等。

它们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真菌的生长来减少病害。

三、综合应用在实际的植物保护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来控制病虫害。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综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措施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例如,合理的农田管理、病虫害监测和预警、良好的品种选择等都是重要的措施。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保护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采取综合的治理方法,对于植物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保护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病毒等物种进行生物防治,以减轻或消灭害虫和病害,保护作物安全。

生物防治技术广泛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机农业和环境友好农业中。

主要包括引种外来天敌或寄生虫、培育野生天敌和寄生虫、利用生物杀菌剂等方法。

2. 农业防控技术农业防控技术包括农药防控、生物防治和农艺措施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农业防控技术的主要手段有:体内合成杀虫剂、残留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

在农业防控技术中,一定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防治技术是指通过调节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侵害。

在生态防治技术中,可以采用植物种植结构多样化、设立昆虫觅食地、促进自然天敌增殖、利用农业机械收割等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1. 良好的种植管理良好的种植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基础。

包括选用适生优质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适时灌溉、杂草清除等。

通过加强种植管理,保持作物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轮作制度合理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害的滋生,从而避免地区性病害的大面积爆发。

轮作制度有助于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作物对病虫害的敏感度。

3. 运用抗病虫害品种传统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已经培育出了很多抗病虫害品种。

在生产中,应尽量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侵害,降低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 合理施肥、灌溉和植被覆盖合理施肥有利于增强植物抗病力和抗逆性,吸引天敌,减少病菌和虫害的发生。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一种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预防、监测、提前预警、综合防治等方式来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高产高质稳定生产。

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在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种类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病虫害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鸟网、遮阳棚、农膜等手段来遮挡病虫害进入农田的途径;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天敌、寄生虫、益生菌等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

单纯依赖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需要综合运用预测预警、综合防治等措施来综合治理病虫害。

预测预警是指通过观察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利用模型和统计方法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是指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植物间作、轮作、栽培制度调整、病虫害管理、生态环境调控等,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利用预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植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预测和判断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合治理需要组织和协调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包括政府、农民、科研机构等。

病虫害综合治理需要长期坚持和执行,不能半途而废。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植物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的关键因素。

而病虫害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头号“杀手”,更是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和有效治理。

为了更好地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病虫害的形成原因、综合治理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和高产。

植物保护技术主要包括预防、监测、预测、防治和管理等多种手段。

预防是首要任务,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肥料和水分管理、健康良种选育等措施,降低病虫害侵染的可能性;监测则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进行控制;预测则是基于历史数据和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防治则是针对具体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管理则是通过植物保护措施的合理实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危害程度。

二、病虫害的形成原因病虫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真菌、细菌、病毒、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各类病原体的侵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凋落、减产,甚至死亡。

病虫害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1)气候因素: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因素是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通常情况下,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2)土壤环境:土壤的酸碱度、通气性、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植物的抗病能力。

(3)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一些品种天生就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而一些品种则相反。

(4)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合理的水肥管理、田间管理、土壤调理等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施策加以防治。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和综合治理措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通过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和减少病虫害危害程度,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品种的选育通过育种选育出对病虫害具有抗性或耐受性的优良品种,是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育抗病性和抗虫性品种,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病毒等对病虫害进行天敌引入和增殖,从而实现病虫害的生物控制。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3. 种植技术通过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合理利用耕作措施,优化地力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如间作、套作、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危害程度。

采用化学农药、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农业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

通过喷洒农药、施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直接的控制和防治。

植物保护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引入抗病性品种、生物防治技术、种植技术以及农业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的防治。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防治4.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防治途径和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植物保护技术(病虫害部分提纲)

植物保护技术(病虫害部分提纲)

1、掌握黏虫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生活习性:黏虫发育一代所需天数以及各虫态的历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各代历期不同。

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蜜及蚜虫等分泌的蜜露,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

成虫昼伏夜出,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能力。

为害特点:幼虫咬食叶片,一、二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三龄后才形成缺刻,五、六龄达暴食期,严重发生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综合防治:1 .诱杀成虫在蛾子数量开始上升时起,用糖醋液(糖3 份、酒1 份、醋4 份、水2 份,调匀后加少量杀虫药剂)盛于容器内,放置田间,容器要高出作物30 cm ,糖醋液保持3 Cm 深,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容器盖好,傍晚开盖诱杀。

5 一7 天换糖醋液一次,连续诱杀20 天左右。

2 .诱蛾灭卵自成虫开始产卵直到产卵盛末期止,田间每667 m2插10 个谷草把,每隔3 一5 天更换一次谷草把,将老的带卵的谷草把焚毁。

3 .化学防治防治指标与适期麦田平均有幼虫(三龄)25 一30 头/m2,谷子有虫5 头/m2。

防治适期为幼虫低龄阶段(二、三龄为主)施药。

具体措施(1)喷粉。

可用2 . 5 %敌百虫粉剂,或5 %马拉硫磷粉剂,或1 . 5 %对硫磷粉剂,每667 m2 喷粉1. 5 - 2 . 5 kg 。

(2)喷雾。

每667 m2用50 %辛硫磷乳油20 mL ,或2 . 5 %氯氟氰菊醋(功夫)乳油20 一30 mL ,或25 %灭幼脉悬浮剂30 一40 mL ,对水50 一75 kg 喷雾。

2、小麦锈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症状病原特征条锈病菌为条形柄锈菌,叶锈病菌为隐匿柄锈菌,秆锈病菌为禾柄锈菌,三种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在我国平原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山区不能越夏,仅能在夏最热一旬平均气温低于20 ℃、且有感病品种存在的地区才能越夏。

小麦叶锈菌在我国冬麦区,一般于麦收后在自生麦苗上越夏。

植物保护研究技术-农药部分-PJG

植物保护研究技术-农药部分-PJG

农药生物测定:利用靶标生物等对药剂的反应来鉴别农药毒力或药效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农药生物测定基本原则:1.标准化靶标试材的选择及繁育2.明确药剂的结构、组成及其有效成分含量3.严格控制的、相当均一的环境条件4.必须设立对照5.设置重复,随机排列6.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杀虫剂作用方式测定方法:胃毒作用测定:使供试药剂随食物一起被目标昆虫吞食进入消化道而发挥毒杀作用。

•无限量取食法•饲料混药饲喂法:如贮粮害虫测定等。

•培养基混药法:人工饲料饲喂的昆虫等,如果蝇。

•土壤混药饲虫法:以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定量取食法•叶片夹毒法:利用喷粉(雾)或点滴法定量制做夹毒叶片。

•液滴饲喂法:家蝇、果蝇、蜜蜂等舐食性昆虫。

•口腔注射法:难度大,很少使用。

触杀作用测定:药剂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而产生毒杀作用——触杀毒力。

•直接施药法•喷粉或喷雾法:定量药液直接喷布至虫体。

•浸渍法:筛选试验。

蚜虫、螨等小型不活动昆虫。

•浸玻片法:螨、蚜虫测定。

•局部施药法•药膜法:爬行昆虫、卫生害虫。

•点滴法:用药精确、应用广泛。

熏蒸作用测定:测试杀虫剂从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昆虫中毒,测定时应注意密闭以及温度、湿度的影响。

•二重皿法;广口瓶法;三角瓶法;钟罩、干燥器等。

内吸作用测定:内吸杀虫剂指通过植物根、茎、叶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体液传导至整株,而对害虫起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

•根系内吸、叶部内吸、茎叶内吸和种子内吸等。

◆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1.基本要求:试验药剂,对照药剂,供试靶标,浓度设置,重复次数,试验方法,数据统计与分析,混配制剂室内配比筛选试验2.主要技术要点1)把握试验目的:确定药剂生物活性、作用方式、最适宜防治期2)把握药剂特性:理化特性,作用机理、作用方式、作用特点3)把握各种实验方法的特点:点滴法,夹毒叶法,药膜法;溶剂一般为丙酮4)把握好实验靶标的标准化:防治对象同种,室内饲养一段时间,虫龄相同5)把握试验结果检查:死亡标准,检查时间(72小时以上),非观察指标6)把握好结果分析:空白对照,校正死亡率,5个浓度以上,统计分析(置信度)◆杀菌剂生测方法1.杀菌剂生测常用靶标病原菌的菌种及其选择:2.杀菌剂生测试验方法1)离体试验: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法2)活体试验:叶片培养法、盆栽试验法◆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与方法1.试材种子的采集、保存和培养2.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1)种子萌发测定法:a)黄瓜幼苗形态法:(激素型除草剂)b)小杯法:(根、茎、胚轴伸长等,二苯醚、氨基甲酯、酰胺类除草剂等)c)高粱法:(皿内法):幼根、幼芽伸长d)萝卜子叶法等2)植株生长量鉴定法:去胚乳小麦幼苗法;番茄法(称量或目测再生根;燕麦法(激素类);菜豆叶片法;叶鞘滴注法等3)生理指标测定法:浮萍法;单细胞藻法;叶圆片漂浮法;酶联免疫法;光合呼吸仪测定法;组织压片法等◆农药生物测定试验结果的评价及数据处理1.原始记录的内容:药剂、靶标基本信息,培养条件及管理方法,结果及调查方法2.试验结果的调查方法:目测法、计数法、定量测量法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邓肯氏(Duacaa)新复极差分析法、主因子分析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黄瓜及其他蔬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准则一.试验条件1.作物、品种和试验对象的选择:黄瓜霜霉病,甘蓝、莴苣霜霉病2.环境条件:历年发病地区,条件一致二.试验设计和安排:1.药剂:实验药剂,对照药剂;、2.小区安排——随机排列、设置对照、重复(5次)3.施药方式:使用方法,器械,时间和次数,计量和容量,其他药剂资料三.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1.气象和土壤资料:降雨量、气温,土壤肥力、含水量、杂草分布2.调查方法、分级标准、时间和次数、药效计算方法3.对作物的其他影响:药害4.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病虫害、非靶标生物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四.结果用生物统计方法计算分析试验结果,并指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1 昆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 图文

植物保护通论 实验1 昆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 图文

退化成小型片状物 特化成口针 特化成口针 延长成1条喙管

蝉 的
唇基
刺 上唇
吸喙



上唇
上颚口针 下颚口针
下颚 食物道 上 颚
下唇
唾液道
3、虹吸式口器 Siphoning mouthparts
3、虹吸式口器(Siphoning mouthparts)
➢ 虹吸式口器为蛾蝶类所特有
(1)构造 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喙 下唇须发达
前胃 胃盲囊

马氏管 回肠
肛门 结肠 直肠
蝗虫的消化系统
(一)基本构造
有固定 排列的 气管系 统 气门、 气管
腹膈 背血管 气门
腹神经索
背血管 背膈 背气管 内脏气管 气门 气门气管 腹气管
腹神经索
背纵干 侧纵干 消化道
内脏纵干 腹纵干
昆虫的气门
胸足
气门 腹足
尾角
1、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白蚁的多型现象



生 活
王后
蚁王

卵 工蚁
幼蚁
生殖补充蚁
兵蚁
多型现象
白蚁蚁后、工蚁、兵蚁
多型现象
白蚁有翅生殖蚁
卵 egg
稻绿蝽生活史
成虫 adult
若虫 nymph
2、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卵 egg
幼虫 larval
棉铃虫生活史
蛹 pupa
成虫 adult
卵的形状
草蛉有柄形卵
盲蝽袋形卵
卵的形状
小地老虎半球形卵
棉铃虫馒头形卵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探究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技术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综合预防和治理使植物免遭各类病虫害危害的一项技术。

为了实现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遗传和农艺等多种手段,对于某些特殊的病害,还可以采用天敌、栽培技术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学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包括利用有益生物和病虫害之间的天敌关系,如引入杀虫菌、病毒和昆虫天敌等。

物理防治就是通过物理手段(如机械措施和环境调节)来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就是使用专业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使它们无法在植物上进行危害。

遗传防治就是通过带有特定基因的新品种,使植物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农艺防治就是利用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稻田管理等农业技术手段,提高植物的生长强度和免疫能力。

在实际的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常采用三大方法:预防、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

预防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育苗方法、合理的田间管理、善于维护品种单纯性、控制重点传染源、彻底清除秋后田菜、灌溉、施肥等。

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生态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生物性防治手段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

比如通过引入天敌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增长,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控制病虫害,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品质,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信赖。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合适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以防止其进一步危害作物。

该方法在病虫害防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会有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如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等。

因此,必须采用科学、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

为了使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更有效,可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2. 采取多种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植物保护技术是植物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包括了防治病虫害、杂草、干旱、盐碱等方面。

其中防治病虫害是植物保护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综合治理病虫害已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综合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科学防治的原则,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具体的方法如下: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植物病菌、虫害的天敌来进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多重优点。

例如,可以通过释放寄生性天敌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或者通过释放天敌来控制某些病菌的数量。

此外,有些微生物菌株可以产生抑菌物质和激素,对植物有益。

所以,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综合控制方法综合控制方法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全面而有效的方法。

这个方法具有全面、综合、可持续,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合理的轮作、混种、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实现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简单的防虫网、浸种、喷灌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力和力量,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环保防治方法环保防治方法不仅关注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而且要充分考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有益生物制剂、环保性的农药等方法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健康的维护。

总之,综合治理病虫害包括了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进行防治。

此外,还要注重预防和早期发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风险。

《植物保护技术》第1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植物保护技术》第1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植物保护技术》第1章昆虫的基本知识1.变态:2.若虫:3.卵胎生:4.补充营养:5.趋性:6.龄期:7.世代:8.休眠:9.有效积温法则:10.寡食性:11.性二型:12.胚后发育:13.孵化:。

14.羽化:15.年生活史:16.温湿系数:17.虫龄:18.鳞翅:19.食物链:20.假死性:21.滞育:22.食性:23.趋性:24.群集性:25.迁飞性:26.植物保护技术:二、填空题:(60空)1.植物病虫草鼠害又称();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2.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3.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和()。

4.昆虫的体壁有()、()、()三部分组成。

5.咀嚼式口器主要有()、()、()、()和()五部分组成。

6.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

7.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三个虫态。

8.昆虫的触角有()、()、()三节构成。

9.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和()三个类型。

昆虫的繁殖方式有()、()、()和(胎生)。

10.棉蛉虫属于()目,()科;棉蚜在分类上属于()目,()科。

11.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为害水稻的是()。

12.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中心;胸部是昆虫的()中心;腹部是昆虫的()中心。

13.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如粘虫]和()[如蚜虫]。

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

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14.螨类属于()门,()目,()纲。

15.鳞翅目昆虫属于()变态。

蚜虫属于()变态。

16.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和()。

17.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18.蟋蟀属于()目()科。

19.根据昆虫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和()五种。

植保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其技术手段

植保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其技术手段

植保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其技术手段植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植保学在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保学研究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其技术手段。

一、植保学的基本概念植保学是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学科,旨在保护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植保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发展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植保学防治病虫害的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采取针对性措施,组合实施,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2. 精确诊断原则:通过对病虫害进行精确的诊断,明确病原或虫害类型,有针对性地选取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

3. 综合防治策略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环境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

4. 灵活应对原则:根据不同的季节、地区、作物品种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灵活选择防治技术手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技术手段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运用天敌、寄生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手段。

通过引入具有捕食、寄生作用的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利用昆虫天敌寄生蜂寄生在害虫体内,控制害虫数量;利用绿僵菌等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运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手段。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或施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热处理、低温冷藏、电击、杀虫灯光诱杀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或直接杀灭病虫害,达到防治的效果。

4.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适度调整施肥和灌溉、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等。

植物保护技术昆虫部分

植物保护技术昆虫部分

昆虫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习性: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与内部生理活动的复杂联系,使昆虫获得了各种赖以生存,繁衍和行为等生物学习性,谓之为昆虫的习性。

2.性二型:昆虫的成虫除雌雄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体色以及生活行为等方面还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二型性或者性二型。

3.产卵期:4. 两性生殖: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属于雌雄异体动物,多行两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需要雌雄两性交配,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

5. 停育低温区:昆虫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下的一定范围内并不死亡,而是因温度低呈休眠状态,称为停育低温区。

一、简答题1. 昆虫的翅有几种常见类型?答:1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等.2鳞翅翅膜质,翅面上有一层鳞片.如蛾\蝶的翅.3毛翅翅膜质,翅面密生细毛.如石蛾的翅4缨翅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如蓟马的翅.5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半透明,仍然保留翅脉,兼有飞翔和保护的作用.如蝗虫\蝼蛄\蟋蟀的翅膀.ﻫ6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仅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甲虫的前翅.ﻫ7半鞘翅翅的基半部为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如蝽的前翅.8平衡棒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2. 常见的昆虫触角有几种基本类型? 昆虫的触角根据形状、长度与结构等特征分为12个基本类型。

有刚毛状、线状、念珠状、棒状、锤状、锯齿状、栉齿状、羽状、肘状、环毛状、具芒状与鳃状。

3.例举几种属于完全变态类型的昆虫?此类昆虫一生中要经历那几个时期? 蛾类、蝶类与甲虫类昆虫属于完全变态类型。

它们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二、论述题1.简述昆虫各虫期的特点,并举实例说明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防治害虫。

昆虫从卵到成虫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在不同的虫期,昆虫有不同的特点。

①卵期,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

不同的昆虫,其卵的形状,大小,产卵方式以及产卵场所都不相同。

了解害虫卵的形状,产卵方式以及产卵场所,对识别,调查,虫情估计以及防治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环境变化和逐渐增多的病虫害威胁,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来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本文将就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植物保护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控制和预防植物因病虫害而受到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业科学家们积极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各种植物保护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中,化学防治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人员还在努力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替代品,如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

其次,病虫害防治研究是为了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威胁之一,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目标是寻找病虫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以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增加产量。

在这方面,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生物学防治,即通过利用天敌、寄生性生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方法来改善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植物自身的抗病性基因,从而提高农作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开发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除了基因编辑技术,还有其他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中。

例如,光合作用的调控可使农作物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通过调整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能量分配,从而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免疫能力。

此外,利用遥感和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状况的精确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在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中,合理的管理和综合治理手段也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昆虫学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有哪些?试列出你所了解的昆虫学中、英文期刊各5种。

文献检索方法:1.常用法: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a)顺查法:从远到近,各年逐查,普查一定时期内全部文献;b)倒查法:由近而远,适用查找最新的资料;2.追溯法:以文章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为基础,查找其它文献资料,滚雪球样扩大积累3.分段法:分期分段,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文献检索工具:1.利用馆藏目录查找昆虫学文献:中国图书分类法:Q96昆虫学、Q966应用昆虫学2.利用“名录”、“辞典”查找昆虫名称等拉汉英农业害虫名称、英拉汉昆虫名称、中国农业害虫名录3.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昆虫学文献国内:全国报刊索引、科学技术译文通讯、全国总书目(年刊)国外:动物学记录、生物学文摘、昆虫学文摘4.计算机检索法外文资源:AGRICOLA、AGRIS、CABI、MEDLINE、Ovid、ISI国内资源:CNKI 中国知网、万方科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昆虫学中英文期刊:中文期刊:昆虫学报,昆虫知识,昆虫分类学报,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英文期刊:Systematic Entomology 系统昆虫学,英国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昆虫学年评,美国Ecological Entomology 生态昆虫学,英国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昆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英国Canadian Entomologist 加拿大昆虫学家,加拿大二、简述昆虫绘图的基本步骤。

描绘昆虫草图的方法有哪几种?绘图基本步骤:准备——起稿——定稿——成图——整饰1、准备:物质:工具设备、材料、实物标本业务知识:昆虫专业知识+绘画技术2、起稿:绘草图、打轮廓3、定稿:全面校对、审定,修正、补充,标注4、成图:上墨着色过程1)碳素墨水、绘图笔;2)点线表示光线、浓淡、分界、凹点;3)线条细而均匀,两边光滑;4)点要点得圆匀,粗细、疏密应符合虫体的明暗要求;5、整饰:剪贴;标注比例;图序、图注;修饰:软橡皮擦、揭除、刀刮、白粉涂盖绘草图方法:①直接蒙绘:大型平展昆虫,如蝶蛾②反射描绘:大型平展或不平展昆虫,如蝶蛾、甲虫、蝗虫③尺规测绘:大、中型昆虫,如甲虫、蝽象等④方格放大:采用透明塑料放大格,平放在虫体上,通过方格观察虫体,再画到绘图纸上相应的方格中去⑤投影放大:使用照象底片放大机、幻灯机、投影仪、显微投影仪;被放大的实物必须作成平板形透光体或幻灯片形式⑥复印机绘图:绘制昆虫翅脉图,待绘标本须加工成平展、整洁、不留杂物污物⑦摄影绘图:先将昆虫拍照,洗印出放大的黑白照片,再用蒙绘法勾画轮廓及形态⑧绘图仪:阿培式绘图仪、绘图仪附件三、简述昆虫整体玻片常规制作的步骤。

常规玻片制作的步骤:杀死→浸软→水洗→脱水→染色→透明→封固→标签①杀死水生昆虫——热水,水合乙醛;陆生昆虫——乙醚、氰化物、热水、冷冻、乙酸乙酯等解剖——生理盐水,0.85%NaCl或在水中(蒸馏水)②浸软和净化:通常5-10%KOH、微小昆虫3-5%NaOH除去内脏、肌肉、脂肪等方法:浸几小时→几周或水浴加热。

③水洗:操作要仔细,以免将材料冲掉;流水冲洗;洗尽KOH或NaOH;有时可以加点10%HCl 中和碱性;小型昆虫吸管吸水冲洗。

④脱水使组织中的水份完全除去,并使组织变硬,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染色、透明;超薄切片:丙醇(电镜);其它切片:酒精(乙醇Alc)梯度30%→50%→70%→85%→95%→100%,染色皿中进行⑤染色:标本透明度一致,不同组织和部分分界不清时,染色使之分清;⑥透明:使组织中的酒精(或丙醇)被透明剂所代替,增加组织的透明度(折光率),并能和封藏剂混合二甲苯、香柏油、苯、丁香油、松节油、松节油+木馏油(1:1)、二甲苯+丁香油(3:1)丁香油、松节油等可用于快速封藏⑦封藏:加拿大树胶(二甲苯作溶液)、中性树胶、冷杉胶⑧贴标签:反贴,左侧,背面四、设计一种食叶性昆虫的饲养方法,写出技术路线(包括文献查阅、饲养准备、饲养条件设置、饲养观察和记录等各步骤)。

1.查阅文献:明确饲养目的和方式,了解该虫的生活习性、取食习惯及饲养注意事项2.饲养准备:养虫室(人工气候箱、养虫笼)、饲养器具及材料(指形管、培养皿、广口瓶、水槽、脱脂棉、纱布、吸水纸、毛笔、镊子),盆栽植物等3.饲养条件设置:根据文献查阅结果设置养虫室的温度(15—35℃)、湿度(喜湿喜干)、光照(60W日光灯,14-16小时)、风俗、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4.饲养观察:每天观察记录虫子的发育状况,并且及时调整饲养条件,如植物的浇水,虫密度的控制等5.记录:将虫子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每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历期统计等。

五、若要了解该昆虫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物学特性,应采取哪种饲养方式?饲养过程中应详细记载哪些数据与结果?采取人工饲养的方法,饲养过程应该详细记载成虫:羽化、活动、趋性(光、化)、交配(次数)、产卵(数量,场所,方式等)、性别、寿命、补充营养、♂♀习性差异;卵:寄主(产卵)、排列、覆盖物、卵色变化、历期、孵化率、天敌、孤雌生殖等;幼虫:孵化时期,卵壳(是否掉),开始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高、低)、量与气候关系、高低龄食量差别、脱皮次数、头壳、体长变化;越冬幼虫习性、滞育、对光反应;历期、天敌、拟态等数据结果。

蛹:化蛹场所、茧(茧、土茧)、蛹期长短、蛹色变化、死亡率、羽化期越冬:场所、时间六、简述昆虫血细胞的观察方法。

①.活体观察法:借一些昆虫身体的透明区,如翅或附肢等,将其浸于甘油或镜油后以薄的盖玻片夹住,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血细胞在其中循环。

此法对翅厚、血淋巴少或血细胞小的种类效果不好,有很大局限性。

②.体外染色法:(1)固定与取血:因昆虫血液易于凝聚,往往在制成血涂片前已聚集成团而导致形态失真或无法计数,因此最好在取血前先行固定。

方法:(i)温度固定。

将昆虫在55-65℃热水中浸泡1-10分钟后取血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将血滴推拉成薄膜,凉干后染色。

(ii)化学固定。

直接将昆虫血淋巴滴入化学固定剂(5%福尔马林或0.4mol/L的戊二醛)中,血淋巴充分混匀后制成血涂片空干,染色前要将固定液漂净。

(2)染色:方法很多,其中以Giemsa染色效果较好,且操作方便。

Giemsa染色又分为:(i)速染:配制Giemsa稀释液,将血涂片直接浸入3-5分钟,镜检适度后用蒸馏水冲洗1分钟→吸干水分→封装(加拿大胶永久封存;甘油或镜油暂封)。

(ii)长染:空干后血涂片→浸入Giemsa稀释液中20分钟-2小时→蒸馏水冲净后→短暂浸入加有几滴碳酸锂的H2O中(为辨识染成红色的结构)→H2O冲洗后→再短暂浸入加有几滴稀盐酸的H2O中(为辨识染成蓝色的结构)→H2O冲洗后镜检,染色过重则重复上两步→擦干水分→加拿大胶封存③.相差显微镜观察法相差显微镜由于操作方便,又具有适于观察活体、立体等的优点,应用于观察昆虫血细胞十分广泛。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液体石蜡;再滴入昆虫血淋巴,立即盖上盖玻片即可;利用不同倍数的相差镜头进行观察,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④.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法:观察血胞内、外的超微结构。

⑤.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技术:追踪各类血胞间的转化等关系。

七、采集昆虫血淋巴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由于昆虫个体小,血淋巴量又很少,且某些昆虫的血淋巴离体后很快凝结和变黑,故取血淋巴要求快速、精确、不变性。

①.一般方法:对于较大的昆虫,可用刀片或剪刀直接从表皮切口使血淋巴流出,通常取血部位在翅、足基部。

注意问题:a.量——若提取蛋白,需足够量;若分析用,微量即可b.防止血淋巴凝结——可预先将取血昆虫或玻璃器皿冷却或使血淋巴直接溶于含有柠檬酸盐、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生理盐水中。

c.防止变黑——由于血淋巴中丰富的多酚氧化E,当暴露于空气中时,容易黑化,产生黑色沉淀。

可在血淋巴中或缓冲液中加入少量苯基硫脲结晶(Phenyelthiourea)。

d.除去血细胞——2000-3000低速离心即可。

②.毛细管定量取血法:对于身体很小,血淋巴含量只有几微升到十几微升的昆虫如瓢虫、家蝇、蚜虫、蚊等,要精确取到一定量的血淋巴可采用此法。

③.反射流血取血法:当昆虫受到一定的机械或热刺激时,从足关节、翅基部等部位特异的分泌血淋巴的现象称反射流血。

八、何谓EAG(Electroantennogram)?EAG即触角电位技术,是应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昆虫触角内嗅觉感受细胞生理功能的专门技术,其特点是对昆虫触角给予气味刺激后,使其嗅觉感受细胞发生电位差变化,而触角内所有这类细胞电位差的总和,称为触角电位。

EAG的应用:1、昆虫触角电位图和气相色谱仪联机检测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2、单个嗅觉细胞测定法与气相色谱仪联机,气相色谱—单感器记录技术3、检测昆虫对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补充:刺探点位图谱技术(EPG),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刺探行为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可检测刺吸式昆虫刺探和取食过程中,植物组织对昆虫取食的适合程度,评判寄主植物抗性水平,甚至定位抗性因子的位置。

可用于研究植食性刺吸式昆虫行为、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昆虫传毒机理、作物抗虫机理。

九、举例说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昆虫基因组和基因的组织、结构、定位、功能、表达、调节、进化等,在分子水平上解答昆虫学传统学科所难以解答的问题。

应用研究:主要是根据基础研究中在分子水平的新发现,通过基因工程、基因转移等手段,研究、设计害虫治理的新对策及保护、改良益虫的新途径,其目标就是经济昆虫的生物工程。

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昆虫、抗虫植物。

应用实例:PCR技术用于橘小实蝇快速检疫鉴定形态学观察与PCR技术相结合,对进境水果中截获的疑似橘小实蝇幼虫和蛹进行DNA 检测分析方法:1、总DNA提取:异硫氰酸胍法或试剂盒法2、PCR扩增3、琼脂糖凝胶电泳4、扩增产物序列比较:对可疑幼虫和蛹特异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表明,其序列一致,与橘小实蝇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Genebank搜索)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可用于昆虫生态学研究;系统进化研究;与害虫抗药性有关的遗传变异的检测;分析昆虫基因组,构建基因图谱;寻找、改造和利用昆虫基因,设计害虫治理新对策及保护、改良益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